程克文 戴 震 和 狄 德 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47:46
戴 震 和 狄 德 罗
程 克 文
北京和巴黎,虽然同处在地球村,相距有合10 个小时的时差。模糊地说成“十万八千里”也是可以吧。中古时期,就在这两座城市中,曾经出现过两位遥相呼应的思想巨人:一是清朝乾隆年间的戴震,一位是路易十五王朝的狄德罗。
那时没有飞机、大轮和汽车,更没有后来出现的一些便捷通信工具,对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确知他们互不相识,无缘交流,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今天人们也确知他们心心相印,并且曾经发出过一种共同的声音!
狄德罗(1713——1784)比戴震(1723——1777)年长10岁,戴震又比狄德罗提早17年谢世。换句话说,狄德罗享年71岁,而戴震只活了55个年头;也就是说戴震活着的时候,狄德罗也正在地球那一端。
现在,我们听听他们不约而同的声音,是多么令人吃惊——
狄德罗在那里说,“如果没有感情,则无论道德文章就都不足观了。”(注1)“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叫喊!什么样的呻吟啊!是谁把这些痛哭流涕的死尸都关在这些牢狱中的呢?是他们触犯了上帝……这些恐怖不会伤害他的仁慈吗?”(注2)
戴震在这里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注3)“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注4)狄德罗又说过,“要判断一个人的使命,应该不是凭那些奇迹,而是看他的教义是否符合他自称被差遣到他们中间的人民的教义,尤其是当这人民的教义已被证明为真的时候。”(注5)戴震运用曲笔,有意托古说道,“圣人治天下,体民之情,遂民之欲,而王道备。”(注6)
可以把他们的观点归结一下,狄德罗是,“只有承认信仰的最初基础是人性的”(注7)“把人心交给一个骗子的诱惑或交给一个幻想者的梦想,有什么危险不会发生呢”(注8)“让哲学家们从他们现在所处的地位接近人民。”(注9)可以理解,他的意思是需要把人心澄清,划清思想界限。真理只是在人民一边。而戴震袒露胸怀则说,“仆生平著述最大者,为《孟子字义疏证》一书,此正人心之要。今人无论正邪,尽以意见,误名之曰理,而祸斯民。故疏证不得不作。”(注10 )这里所谓“正人心”,也就是指把人心澄清,和狄德罗说的“基础人性的”,站在“人民”一边,也完全相通。
很巧的是,他们共同特点,不但在人文科学上有热烈追求,而对数学,自然科学上也有着程度不同的造诣。他们后期,都是从事重点类书的编篡工作。他们同时也有阐发自己观点的专著。清朝《四库全书》以纪昀、戴震为骨干的编篡队伍的致力,累计有近十亿万字的成果,相当于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字数的四十四倍。但两书的主旨和品位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四库全书》的主持者,是清乾隆皇帝。他在动用政权力量,进行文化专制,为巩固极权统治服务。此时也正是他在夸耀“十全武功”期间,又刻意在渲染“文治修明”的景象。当然戴震从事的是局部的,偏于数学、地理等方面的编篡工作,而且是有价值的。在法国,一批年轻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像狄德罗、卢梭、伏尔泰在以《百科全书》为利器,投入启蒙运动。他们领导了批判封建秩序和宗教唯心主义的文化运动,启迪法国人民的觉醒,为世界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伟大贡献。
早前中国是有过,经济繁荣程度走在西方前面的情况。16世纪中叶明万历年间,欧洲各国和中国生产力发展大致处于一个水平,中国的瓷器也曾在巴黎出现。中国皖南绿茶曾经远销欧洲,也曾引起100年后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注意。但中国以后总的来说,生产呈逐渐下降趋势。18世纪,欧洲在迅猛发展。法国手工业不像中国是和小农经济结合的家庭手工业,而是脱离农业的专门化行当。1760年前后,西欧经济日益繁荣。1769年瓦特发明蒸气机,这是一个大生产标志的出现。1770年工业运动开始,英国市场经济发展很快,学术思想也在发展,都对法国起到影响。又过了二十年,法国资产革命开始,《人权宣言》发表。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狄德罗、戴震次第走上世纪舞台。狄德罗的父亲”是“剃刀师傅”,属于手工业家庭。按父亲本意,是要把狄德罗培养成教堂的司铎。可狄德罗本人无意于此。他志向高远,要继续学习。后来他进入高等学校,有机会研究到修辞学、伦理学、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问,终于成为文科硕士。他当过教师,读过伏尔泰著作,偶遇卢梭为友。他呼吸到大环境的学说空气,能长期执著于《百科全书》工作。虽一度被捕,并屡遭迫害,却并未挫折其志。晚年和身后,终于得到应有的荣誉。路易十五的前一时期,法国宫廷为了加强封建统治,曾给贵族和僧侣各种特权,以笼络他们。宫廷虽对文化发展有所松动,但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遭到遏制。到了路易十五时,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的矛盾日趋激烈,在诞生的法国启蒙运动中,狄德罗占有了重要位置。而中国明清时期,这是帝王极权社会的末期,虽然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已在东南地区出现,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扩大再生产的速度非常缓慢。与此同时,也进入古典科学技术的总结阶段。戴震父亲是贩布小商人,母亲守农家。家庭生活是贫困的。戴震发奋求学,方法严谨,同时,又教蒙馆。后随父去江西,在闽北地方设馆课童。当回到故里时,曾受到当地士绅和官府威胁,只好匆匆避祸,流落北方。他不断体验到生活艰辛。学习上进,志向不移,六进北京赶考。虽衣服单薄,连喝粥也时常不济,虽然考场又不顺心,还在著述讲学。因有名声,终被皇上知道,赐同进士出身,首肯《四库全书》编篡。在乾嘉学派中,以戴震为首的“皖派“,包括其后学段玉裁、王念孙、俞樾、孙诒让等,贡献是大的。中国古典文化的整理工作,经过乾嘉学派的努力,从校定经书,考究历史、地理、天文、音律、典章制度,都很有成效。它包容了前代学术的博大气象。特别是戴震等少数人,注意到义理分析,吸收了外来文化影响,确是难能可贵的。戴震生平以《孟子字义疏证》为代表作。他以迂回笔法,严密哲思,阐明人性观点,与宋儒针锋相对,无情抨击到违反人道的等级制。
为什么说戴震和狄德罗的心连在一起,从以上时代背景可看出,决非偶然。这就是两人生存环境,社会基础,到学说观点,有相当类似。时代进入这一阶段,社会民意激活了敏感的思想家,走到前列,大声疾呼。他们共同的声音,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不以帝王权力为中心,不以王室教义或假道学邪说为信仰;要以个人权利为中心,要充分尊重人性和维护人性尊严。总的来说,这种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冲破历史上黑暗时代的曙光!
2004/10/07
注 释
注1:《哲学思想录》第1节,收在《狄德罗哲学选集》,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二版第7次印刷。
注2:《哲学思想录》第7节,收在《狄德罗哲学选集》,其他出版说明同上。
注3:《与某书》,第188页,收在《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5月第1版 。
注4:《孟子字义疏证》(卷上),第275页,收在《戴震集》,其他出版说明同上。
注5:《哲学思想录》第42节,收在《狄德罗哲学选集》,其他出版说明,略。
注6:《孟子字义疏证》(卷上),第275页,收在《戴震集》,其他出版说明,略。
注7:《哲学思想录》第60节,收在《狄德罗哲学选集》,其他出版说明,略。
注8:《哲学思想录》第42节,收在《狄德罗哲学选集》,其他出版说明,略。
注9:《对自然的解释》第40节,收在《狄德罗哲学选集》,其他出版说明,略。
注10:《丁酉四月二十四日与段玉裁书》第481页,引自段玉裁撰《戴东原先生年谱》,收在《戴震集》,其他出版说明,略。
出处:原载《暮鼓晨钟》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