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相机和旁轴相机的区别(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58:11
单反相机和旁轴相机的区别(转)(2009-10-04 22:00:37) 标签:摄影 单反 旁轴 杂谈  分类:摄影日积月累

===================================================================================

单反相机:
全称是单镜头反光相机。光线通过镜头以后,到达一个反光镜,反光镜将光线向上反射(通常是向上)再通过五棱镜到达取景器。就是我们要闭上一个眼睛看的那里。当我们按下快门的时候,反光镜向上翻、反光镜后面的快门帘打开,光线就能到达胶片完成曝光。
单反相机的镜头没有快门,快门在镜头后,反光镜和胶片之间,称为镜后快门。
这样的设计首先一个优点是没有视差,看到什么拍到的就是什么。比如说我们经常会拍这样的画面。很美丽的落日,太阳好像一个蛋黄。呵呵。mm用一个手指竖起来。我们能调整位置,让太阳在指尖上,好像手指顶着太阳。拍出来的照片也和看到的一样。
另外,单反相机可以更换镜头,用一个机身更换不同镜头来满足很多不同视场需求的照片。

旁轴相机:
光线通过镜头就能直接到达胶片,取景是通过另一个途径,通常是镜头顶上的一个窗口再通过一个反光镜到达取景器。单反相机的快门在镜头中间。称为镜间快门。按下快门按钮的时候快门打开,光线通过镜头直接到达胶片。
因为镜头和取景用的不是同一条光路。拍摄的时候就会有视差。还是拍太阳的例子:当我们看到指尖顶着太阳,按下快门,可是拍出来的照片指尖往往是偏移了原来看到的地方。
旁轴也有它的优点,由于快门是设计在镜头上,所以快门动作很轻,震动很小。容易拍出清晰的照片。
但是由于快门就设计在镜头上,由于机械联动的关系,大多旁轴相机不能更换镜头。

我这里试着总结一下两者的不同优缺点:
快门方面:
单反:档数比较多,现代单反相机可以从30秒到1/8000秒;由于有反光板,震动比较大。声音比较大。
旁轴:档数少,一般是1秒到1/300。少数高档机到1/500。没有反光板,震动小,声音小。
取景方面:
单反:没有视差
旁轴:存在视差
镜头方面:
单反:可换镜头
旁轴:不可换镜头
对焦方面:
单反:对焦准确快速
旁轴:对焦相对困难
闪光同步方面:
单反:同步速度比较慢,一般的横走布帘为1/60,纵走为1/125,最快为1/250。
旁轴:全程同步。
体积方面:
单反:体积较大,比较
旁轴:体积小,轻便。
拍摄的时候:
单反:因为反光板翻上来,挡住了光线通过五棱镜到达取景器。所以拍摄的瞬间取景器是黑
旁轴:因为使用不同的光路,任何时候通过取景器都能看到景物。适合需要连续观察拍摄对象连续运动的场合
而消费级数码相机(DC)有一些不同。数码相机大多没有光学取景,光线通过镜头到达CCD以后通过转换在液晶屏显示。实际上也没有视差了。也可以说相当于单反的模式了。而且DC的快门和传统的快门是不一样的。没有机械式的快门。是通过电路设计来实现“快门”功能的。DC的快门声音是设计者为了适应人们摄影的传统习惯专门设计的,好告诉拍摄者:“我已经拍了。”
数码单反相机和传统相机是相似的,只是把胶片的位置换上了CCD或者COMS。

命名:单反为什么叫单反,旁轴为什么叫旁轴

单反,全名“单镜头反光相机”(Single Lens Reflex,简称SLR)。单反一次只能装一个镜头,所以叫“单镜头”。单反里面有反光板,把通过镜头采集近来的光反射到人眼睛里(下文有详细解释),所以叫“反光”。单反可以拍照,所以叫“相机”。相机有胶卷的和数码的,所以有胶片单反(Film SLR, FSLR)和数码单反(Digital SLR, DSLR)两种。数码单反是不能装胶卷的。

旁轴(Rangefinder, RF),解释起来不如单反那么容易。单反凭借其反光板系统,是通过镜头取景的,也就是你眼睛贴到相机上看到的景象是从镜头看出去的景象。而旁轴的取景系统是独立于镜头之外的,取景的光路跟镜头进来的光路是两条不同的光路。那为什么叫旁轴呢?我的理解是除开拍照那条光路轴线,“旁”边还存在取景的那条光路 “轴”线,所以叫“旁轴”。可能理解错了,但事实基本上如此。

旁轴相机长什么样?

单反相机大家都见过,大部分记者都用单反。体育场边上长得像大炮一样的镜头后面也都是单反相机。可旁轴相机长得怎样呢?

要想知道这个问题很简单,拿出你的数码相机,关掉它的从屏幕取景的功能,用机背上方的一个小窗子取景拍照,这就是旁轴相机。小时候家里用的那种傻瓜照相机也都是旁轴相机。

单反与旁轴的最大区别:光路

 

 

1:胶卷,或者CCD/CMOS等感光芯片
2:反光板

左边是单反的光路。先不要看虚线,只看实线。平常取景的时候,光线从镜头射进来,射在2上,反射到上面的取景器内,再反射、反射,从取景器射出去,射到眼睛里面去。

拍照的时候,按下快门,反光板2就抬起来,转到虚线所在的位置。从镜头进来的光线没有了2的反射,直接射到1上面,也就是胶卷或者CCD/CMOS上面。

其实1和2之间还有一个快门帘我没有画出来。2抬起来之后,快门帘按照设定的时间(手动或自动设置)向上打开,光线射到胶卷或者CCD/CMOS上面,让胶卷或者CCD/CMOS曝光,留下影像。

所以单反拍照的时候,你按下快门后,取景器里面会黑掉,因为这时光线不会再反射上来,反射到眼睛里。

右边是旁轴的光路。人眼直接从上方的取景窗看出去,看到被拍摄的画面,镜头进来的画面人眼看不到,而是留在了胶卷/CCD/CMOS上。光路简单了很多。

单反与旁轴的好与不好

单反相机,人眼看到的就是胶卷/CCD/CMOS上所能看到的,但旁轴相机上,人眼看到的跟胶卷/CCD/CMOS其实存在一定的差别。越是看近处的物体,这种差别越大。想要体会这种差别?你盯住屏幕看10秒,再把头往下移5厘米,再看屏幕,这两种角度是不是有区别?因此旁轴的取景系统其实没有单反那么好。

但正是因为这一个取景模式,导致了单反必须有一套不小的反光板系统,导致相机不可能做得很小。而旁轴就能做得很小巧。

也由于反光板系统的存在,镜头与胶卷/CCD/CMOS间有一定的一段距离,否则镜头屁股就妨碍了反光板的动作。这种局面在光学上有一定的影响:广角镜头很难设计,长焦镜头好设计。于是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局面,单反相机上,长焦镜头可以无限地长,但广角镜头设计出来,会存在比较大的成像扭曲。旁轴相机上,广角比较好设计,有些镜头结构可以完全还原现实情景而不会出现任何成像扭曲,但长焦就比较难了,据我所知,Leica旁轴的长焦最多也只有135mm,而 Carl Zeiss旁轴的长焦最长仅有90mm,但Leica和Carl Zeiss的旁轴广角的成像质量则是单反系统内任何一家厂家都做不出来的。

还是因为这个反光板系统,在按下快门的时候,它会“啪”地一声转上来。于是单反的快门声音再怎么小,都要比旁轴大。而快门的声音很可能破坏现场本身的感觉,比如吓跑了小鸟,警醒了正在被偷拍的mm等,这就很不好了。

单反与旁轴的著名厂家

单反,Canon与Nikon加起来占了85%左右的市场份额,差不多一半一半。现在胶卷单反基本没有市场了,都是数码单反了。

旁轴,因为比较简单,所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最名贵的旁轴一定是Leica的M系列。Leica生产出了这个世界上第一个35mm的旁轴相机。从M1到 M7,都是胶卷的,M8是数码的。Leica在相机届的地位就相当于LV在皮包届的地位。不同的是Leica的相机的功能性是非常强大的,不像LV主要依靠brand image。Leica的镜头的光学质量也基本上是无敌的。

 

 

理性看待数码相机——谈旁轴、单反和小DC 网络   2009-5-6

    单反的画质比小DC好,为了拍到好照片上单反,这是废话。
    可是事情往往不是这样简单。
    不是揶揄千军万马老少哥们拖儿带女奔单反——实在是要冷静分析一下单反的利弊。
    不言而喻,单反是一个概念,不是一个简单的单机,是一个系统,单反结构只所以至今有强大的生命力,首要的优点就是可以支持强大的镜头群。其次是可以实景取景、直观预测景深。
    正是这几个特性,强烈的吸引着每个爱好者,都把自己想像为专业的摄影家,这不应该讽刺而应该鼓励。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单反机的价格越来越亲近普通消费者,没有人不愿意有一台画质优异的好照相机。
    但是单反也有先天和后天的一大堆缺憾。
    不妨从体积、振动、速度、取景、操作速度几个方面来“求全批判”单反。
    说 穿了,单反结构其实是一个“不得已”的设计,单反优点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为了实现反光取景,短焦距镜头的镜后焦距(后镜片到胶片平面的距离)和反光镜打架 了,所以广角镜头不得不以反远摄镜头的结构来设计,这样一来,镜头的体积重量增成本都增加了,精度却下降了。有文献做过粗略的统计:单镜头反光结构的 135照相机在各种焦距上的镜头体积、直径和重量要比非单镜头反光结构平均多出(大出)30%-50%!为这些“多出的”负担“买单”的是摄影家大量的体 力消耗!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35MM单反结构的诞生和发展,把本来以小巧的革命取胜的 135照相机变态的搞成了一大堆复杂的庞然大物!如果以机身、镜头、附件等设备的总体体积和底片面积之比来量化照相机的体积,那么,以哈苏罗徕为代表 120单反系列似乎还要比135“苗条”的多!今日的APS和4/3格式的数码单反,就更显得庞大臃肿!
    再 看单反相机的振动:我们在按下快门以后发生了什么?电子自动单反机(含数码单反)拍摄一张照片的一系列机械动作是很复杂的:包括马达驱动的变焦、对焦、处 理器根据现场测光给出暴光值、运算出暴光程序组合并执行,光圈从全开收缩到预选值、反光镜弹起、快门开启关闭——这一系列的电子和机械运动不可避免的带来 了振动。(要命的是还有无法忍受的时滞!)虽然目前还是流行防止振动的“最低有效快慢速度=镜头焦距的倒数”这个公式,可是这个公式往往也是个理论公式, 未必适合多种不同的机器。也正是这个无情的公式,实际上把除了大晴天之外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中长焦距手持拍摄的可能给枪毙了。
    摄 影老鸟都有经验体会:要想快门不抖,照相机的自重和相机快门释放运作的轻盈之比,越大越好,也就是说机身越重,快门越轻,手持拍摄低速快门的成功率越高, 不同机器之间的差别甚至可达4-5级快门速度!单反结构相机的拍摄动作可以说是“全身总动员”天翻地覆的大闹一阵才使暴光完成。而这个问题在旁轴相机中就 是另一番风光了:以徕卡M型系列相机为例,用50MM标准镜头,有经验的摄影者可以手持以1/4--1/8秒的快门速度拍出极锐利的照片,因为徕卡的快门 释放及其轻盈,而全金属的小巧机身稳重扎实。因为手动光圈是拍摄前就调定好不要再运动的,整个机器没有别的东西在动了!具有关资料:目前世界很多国家仍然 只允许徕卡M型相机进入剧院、教堂、法庭、医院等场合现场拍摄采访,并且严格禁止使用闪光灯和任何灯具。就是因为徕卡相机的快门声音轻的可以忽略。众所周 知的那张周恩来总理最后的侧面象,就是外国记者在谈话的现场近距离用徕卡相机拍摄的,而且是仅仅利用了现场很弱的灯光。看看3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老记是什 么派头吧,高高架起的高级单反象一排排迫击炮一样声光大作,谁是主角谁是配角都搞不清了!
   关于取景:大多数人都津津乐道地大夸单反机取景如何如何接近真实,果真吗?在真正有经验的摄影家眼里,并非完全如此!
   单 反机取景的第一个弊病是:在取景时我们看不见画面范围周围发生了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这就好比把我们关在一个黑屋子里,只开了一个取景器那样的窗口,只 能看见所取到的景,要想看看周围或左或右的情况只有移动相机,多难过啊!好比半个瞎子,说不定正有个更漂亮的MM正要过来呢,你却坐失良机了!而徕卡式取 景器的有效取景框外围是有一定的多余画面的,使你的照片构图和现场的关系一目了然,更加自如的选取最佳构图和拍摄时机,这一点对有丰富经验的摄影家来说非 常重要!
第二个弊病是:在快门动作的那一刹那,你正好看不见你要拍的东西!因为反光镜必须弹起快门才能工作,你不可能看到快门开启的同时对象的表情和动作。这 就是单反机的盲点缺憾。只要有反光镜,这个难题就存在。(曾经有过固定半透明反光镜结构,因为技术不成熟没有得到发展)而这一点正是旁轴取景器的强项! 
第三个弊病是:单反机取景器的亮度要被所用的镜头光圈打折扣,这一点无法和旁轴机相比,旁轴机的光学取景器对现场光线的削弱小到可以忽略。所以在现场光线暗淡的情况下,单反取景器无论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都要困难的多,甚至也会严重影响肉眼对构图的观察。
第四个弊病是:单反机的自动对焦速度实际是比不上手动对焦的,(肯定有仅使用过自动对焦的XD会反对这个说法)自动对焦的速度取决于处理器的运算和执 行马达的工作速度,根据大量的实践测试,目前还没有哪种自动对焦的速度可以赶上人的大脑指挥的手动对焦速度,我们在单反取景器里拍照时,其实是我们的眼睛 一直在“等待”机器合焦,而且自动对焦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直忙个不停的”也会出现“忙不过来的”误动作的。每张照片都要经过处理器的全套动作处理,这在 对象距离不变的情况下还好,但是对象距离要是很大的在变动,或者要主观的选择目标聚焦,那就没有手动的快了。即使有时候确实已经自动对上了焦,但是我们的 大脑对非自己手的动作是有个迟缓的反应时间的,眼睛也未必“来得及”信任和确认合焦。(所以才派生了很多新技术如眼动选择对焦和多点对焦等等)至今最权威 的统计,在有经验的摄影者手中,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应用了开普勒原理的徕卡式基线测距对焦的速度最快捷。 
    这样的说法并不是否定已经很成熟的自动对焦技术,不可否认在跟焦高速连拍动体等情况下,自动对焦的成功率是很高的,而且意义在于使摄影者更能集中精力在构图上,况且对海量的非专业人群来说自动对焦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单反机的反应速度:现在有一种普遍认知——即单反才是最快的,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和目前的小DC相比,当然是快的多了。但是如果是从各种胶片机玩过 来的老鸟,是不会强调这个概念的。根据科学测试,单反机因为单反结构所至(不管是手动的还是自动的)的从按下快门到完成暴光的响应速度,平均要比旁轴帘幕 快门相机要慢5-6倍,这个速度差虽然我们的手指似乎感觉不到,但实际上已经拖迟了大脑的拍摄指令。
   对 于数码单反相机而言,最致命的缺憾恐怕还是体积和重量,不是说我们斤斤计较背不动,更重要的是相机如果不能装在口袋里随身携带,那就成了累赘。事实的情况 是:天天背着摄影包的的人是极少数人,而照相机已经进入了“大众标配”的必须品时代,没有理由要求人人天天上班都背着摄影包。假设要你现在还扛一块早期的 大砖头打移动电话,恐怕没人愿意。
    问题是,当摄影成为我们日常的生活行为,而不仅仅是 节假日纪念照或艺术创作的时候,我们对体积小质量高的数码相机有理由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实情况下,购买使用单反数码机的大多数普通人,平时相机都是在家睡 觉的,利用率太低。不是说我们都没有摄影意识,是实在不方便,天天要上班买菜接孩子,不可能时时刻刻把摄影包背着,那和疯子没两样。更谈不上随时发现有意 义的镜头抢拍纪录下来了。35MM胶片机的成功在于:即使是烟盒大小的袖珍机,也可以拍出和大炮同等画质的底片。从这个角度比,数码相机就差多了。小DC 虽小画质却不能和单反比,但是小DC正好弥补了单反机的不足,不管是体积、微距、远摄都比单反机方便快捷。虽然小DC的画质目前和单反机差距较大,但是它 的优点是单反机不可企及无法替代的。
    过分强调单反机画质的人,也不要忘记了:你手上的机器未必就能拍出摄影家水平的照片。反过来,你如果是有经验的摄影家,你拍到了一般人拍不到的照片,即使你是用小DC拍的,也不会妨碍你拿大奖。因为照片的优劣主要是内容决定的。
    过分强调单反机画质的人,也不要忘记了:你手上的入门级单反数码机,其实离真正的“搞创作”的要求还很远。甚至还不如一台千儿八百元的胶片单反效果好。目前你如果真正沉迷于摄影创作研究,那就不要轻易处理掉家里过时的胶片机,它会使你事半功倍的。
    过 分强调单反机画质的人,也不要忘记了,单反数码机目前的技术现状还处在少年期,更大的变革在后面,目前数码单反的结构格局很尴尬,高不成低不就,套胶片 135机的模式,在感光体技术和画幅没有根本改进的现在,不必认真恪守单反这一唯一选择。比如旁轴APS尺寸的机型已经初露曙光。更加适合数码技术特点 的、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的高质量数码相机肯定是将来发展的方向,而且发展速度要比我们预料的快。
    我们在仰慕专业摄影家成套单反设备和威武的镜头群的时候,你也许应该注意,真正有经验有有成就的摄影家的包里,除了长长短短的大炮以外,往往都有一台小小的,不用电池的,在南极北极沙漠战场都可以工作的徕卡M6或M3。

    如果你是一个很有经验的摄影者,你会根据的目的选择器材。
    如果你是一个很有经验的摄影者,你会冷静的对待照相机的自动功能,你会知道哪些自动功能是你有用的,哪些功能是对付真正的“傻瓜”——没有学过专业摄影的人的。
    如果你是一个很有经验的摄影者,最可靠的自动功能是你自己的双眼和双手。

     在上海,有位照相器材行的老板对笔者说过这样一句:你如果背着一台徕卡M6,也许人家会以为你是个暴发户,但是你如果脖子上挎着一台徕卡M3,懂行的人会对你有几分尊敬,知道你可能真是个搞摄影的。
      笔者的一位朋友,名气很大的摄影家,他对我说过另一句话:你如果想当个摄影家,最小的投资就是买台徕卡相机。老老实实用一个镜头,就可以登峰造极。
    仔细玩味,这二位的话都不无道理。

    写完这篇废话连天的东西,大家不要误以为我是片面贬低数码单反,也不要以为我是徕卡粉丝,我更不是卖徕卡的,举徕卡的例子是因为徕卡有代表性和对立性。也是在思考理想数码机的发展方向。
    另 外顺便说一个事实:日本人在制造大量数码相机倾销各国的同时,正在前所未有的大肆回收收藏所有型号的旧徕卡相机,据统计目前全球80%的徕卡相机被日本人 收购,而且集中在照相机行业的人群,各大相机制造企业的老板和工程师都是徕卡迷,都以自己使用德国徕卡机为幸事。日本照相机行业从来就是特别崇拜德国相机 质量,所以今天才有日本相机称霸世界的局面。大家认真思考思考吧。我们的头脑也该清醒清醒了吧?可别怪我老拿徕卡说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