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知识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21:36
 为了方便我们初学摄影朋友们的学习,本人在网上收集了一些摄影知识,拿来和大家一起学习,

1、摄影中的用光

摄影是需要依赖光线去塑造形象和创造画面的,没有光线,我们便看不到客观世界存在的景物。      光线主要包括四种特性——光线的强度,光线的性质,光线的方向性,光线的色彩。   我们主要讲一讲光线的方向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光、侧光、逆光、顶光照明。   1、顺光照明这是一种效果最平的一种光,它不利用拍出被摄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缺少生气。   2、侧光照明效果有明显改善,被摄体的产生明暗变化显出立体感和表面质感,它比较符合人们正常的视觉习惯,所以,在摄影中被广泛的利用。   3、逆光照明它能够勾画出对象的形状,使之与背景分开。在对象的形状边缘形成明亮的亮线,能够渲染所要表达的气氛,丰富和活跃画面。运用逆光照明进行拍摄时,适当加用辅助光照亮阴影部分,再者要注意利用背景衬托被摄对象边缘的明亮部分,如用“傻瓜”相机,利用强制闪光模式。   4、顶光照明的效果使画面呈现出一种酷热感,在人物的眼眶、鼻子和下巴下面造成浓重的投影,对人物的形象起着丑化作用,很显然,这类的照片是没有人愿意欣赏的,改变顶光效果可以使人物头部向上仰或带一顶花边草帽等。

 2、山景的拍摄

旅游摄影者所去之处不外乎名山大川。山以其雄伟、险峻、绵延如同大海、田园、沙漠、草原,被众多的摄影爱好者纳入镜头。 

  拍摄山景,旅游摄影爱好者就要付出一定的体力代价。那种站在山下举起相机仰拍的摄影者,很难拍摄出好作品,因为许多人对这个视角效果的照片习以为常,没有新颖的感觉(左图)。如果摄影者站在所要拍摄山峰的同一高度举起相机,镜头里的山峦叠嶂,错落有序,画面就有了层次。当旅游摄影者站在山峰之巅向下俯拍,又有“一览众山小”的视觉效果。

  拍摄风光照,初学摄影者常问:横拍与竖拍有什么区别?其实这要根据拍摄的场景,以及摄影者想要表现的主题来决定。将相机横拍、竖拍各有所长。譬如,横拍山景可以较好地展现山脉的延伸、广袤,很好地表现山脉的波浪式线条;竖拍易于表现山峰的高大和险峻,能够加强画面的纵深感。一般来说,拍摄山景常用竖拍方法。

  拍摄山景时,画面多以天空为背景,但这一部分比例不可过大,否则体现不出山的气势。在光线处理上,可以采用顺光拍摄山景,这种效果画面明亮,色彩还原充分,但山的立体感较差;也可以采用侧光拍摄山景,因为侧光可以描绘出山体的线条,从而展现山岭的层次,画面更具立体感,并有色调的明暗对比,视觉效果较好。

  拍摄山景经常使用中长焦距镜头,因为山脉之间距离较远,用中长焦距镜头拍摄具有起压缩主体之间距离的视觉效果,使主体不致于松散(右图)。初学摄影者担心长焦镜景深小,不宜拍摄风光照,其实这是误解了景深的关系。景深的大小不完全在于镜头焦距长短,还与所拍摄主体距离远近有关,主体越远景深越大。举例来说,使用80~200mm镜头的长焦端拍摄远处山峦叠起场景,光圈F8~F16的景深足矣,这时别忘了用三脚架!
3、都市风光的拍摄技巧

许多旅游者爱好摄影那些建筑雄伟、外墙亮丽的“城市森林”,城市风光由此而成。拍摄建筑的方便之处在于摄影者可从容构图,选择不同的视角。  从专业建筑物摄影来说,最好是使用移轴镜头,它能调节防止建筑物的变形。但普通摄影爱好者不具备这个条件,故也不求必强。使用不同的焦距拍摄建筑物,所产生的影像效果不同。我们把50mm焦距镜头称为标准镜头,其拍摄出来的照片与我们的视觉相同,最能反映事物的客观性。以这个焦距为基准,焦距越长,透视感越差。镜头焦距越短(28mm或24mm),建筑物变形越大,但透视效果好,画面的纵深感也能得到较好的表现,同时还能获得大范围的清晰度。   现代都市的建筑密集,可能遇上因场地限制不能前后移动,短的镜头焦距也就会经常使用了。通常来说,我们最常用的是广角(24mm)至标准的(50mm)焦距,使用短焦距拍摄高楼大厦的优点前面已讲解,而主要的弊病是建筑物的变形(下大上小),因为建筑物外观多呈直线条,仰拍则变形更为严重。那么,短焦距就不适合拍摄焦距吗?不是的。我们可以在取景时尽量往高处走,以减少建筑物的变形,而有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使用广角镜靠近建筑物仰拍,艺术地夸张所表现的现代建筑的戏剧性效果。   一般来说,竖幅画面拍摄有利于表现建筑物的高大雄伟,或街道的纵深感,横幅画面拍摄能较好地表现建筑群的林立。   从建筑物的摄影用光来说,多采用顺光(正面光)或半侧光,顺光利于表现高楼大厦的具体细节;前侧光使建筑物有较大的明暗反差,表现出立体感。现代的建筑外墙多为玻璃装嵌,反光耀眼,为了清晰再现细节,应在镜头前装偏光镜,消除玻璃的反光。
 4、浅谈如何拍好旅游照片

旅游与摄影现时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旅游中如何拍出好照片呢?   首先是摄影器材的选择。如果是跟旅游团出行,摄影器材简单点为好,傻瓜机是首选,它易于操作,老少咸宜。如果是带有点创作性质的,一个机身,一支由广角到中焦的变焦镜头足以应付一般的旅游摄影或简单的创作了。如果是三五知己组团,而且是自驾车,器材尽可能都带上。三脚架很多时候是摄影成功的保证,夜间摄影更是必不可少。脚架的选择应以中型为宜,若太重行动不便,也易消耗体力。脚架太小,刚性不强,风吹也会产生抖动,不带也罢。其它附件如闪光灯,滤色镜等,能带则带。胶卷的选择,作为旅游摄影,一般使用100的彩色负片就可以了,它适合各种条件下的拍摄要求和后期加工,冲洗后照片也易于欣赏。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旅游或一般摄影多采用反转片拍摄,它的拍摄效果和欣赏性、保存等要比负片强得多。   每次拍摄前,只要时间允许,应前后左右多方位进行选择比较。俯拍能使画面具有宽阔和纵深的感觉,适合大场面或风光摄影。仰拍使景物显得伟岸高大,适合建筑物之类的拍摄。拍摄各类以人为主的风情照或纪念照时,可以从背、侧面进行,只要拍出特点就行,而且会显得你拍出来的照片与别人有所不同,更具欣赏性或艺术性了。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题材,发现身边的美。眼光独到的摄影家往往能从人们不屑一顾的事物中猎取镜头,一是说明他很善于观察,二是他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三是他能移情入景。   光是摄影的重要手段和特征,所以要学会用光来表达自己的主题。顺光画面平淡;侧光立体感强;逆光层次丰富。另外,要善于运用色彩来突出你的摄影主题。在旅游中我们经常置身于大自然中,“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用色的一个原则,使主体更易于突出。懂得并巧妙地使用滤色镜或效果镜,能够使画面的色彩还原正确和达到自己的预定要求,如使用偏振镜,在风光摄影中能压暗天空,使蓝天的色彩更为饱和,白云更白。使用橙色渐变镜能更加渲染日出或日落时的气氛和色彩。
  5、户外摄影技巧

掌握户外摄影技巧,有助于拍摄出更佳的照片,记录你的旅行生活,以作为永久的珍藏。   【构图原则】   必须学会透过镜头在取景框中观察被摄的景物及周围的环境,选择最佳的拍摄点,以得到最为满意的构图。在取景、构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突出主体   在拍摄之前,心里要像绘画前那样首先“立意”,考虑照片画面中,主要表现什么,被摄主体安排在什么地方。然后通过光线、色彩、线条、形态等造型手段,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视觉平衡   一幅构图达到视觉平衡的照片、能给人以稳定、协调的感觉。平衡有对称平衡及非对称平衡两种、非对称平衡的构图,往往比对称平衡的构图更富有动感。景物的大小、形状、重量和方向、 以及色彩等都对视觉平衡有重要影响。   虚实相映   虚实是指被摄主体与空间前、后景的清晰、模糊的程度。运用的手法不外乎藏虚露实、虚实相间、虚宾实主、以虚托实。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渲染气氛,增强空间纵深感。实,主要是表现被摄对象的主体;虚、主要是表现被摄对象的陪体,以衬托主体,它是构成画面意境的重要环节。   讲究节奏与旋律摄影构图,被摄对象以相同或近似的形式交替出现,有条理地重复,便形成节奏;节奏如果表现出线条、舒畅、和谐、起伏等动态变化,就成为旋律,从而使画面优美、抒情而流畅。节奏与旋律是深化主题的重要环节,它们包含在线条、色彩、光线的反差与色调中。   【光线运用】   摄影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对光线的运用结果。光线直接影响色彩和影调,影响线条和形态。因此,在同一景点,拍摄同一景物,如果光线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构图意境和不同气氛的照片。    顺光:光线来自景物的前方,景物不会有阴影,反差小,其色彩、线条、形态、气氛都能得到真实的表现。    侧光:光线来自被摄景物的一侧,景物便会产生阴影,形成反差,使形态、线条、质感得以突出,从而产生多变的构图。这是摄影时所经常采用的。    逆光:光线来自被摄景物的背面,景物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而强烈的轮廓光可匀勒出物体的清晰形状,从而创造出鲜明而简洁的画面。    漫射光:在这种光线下,景物没有明显的反差,色调平淡而变化少。因而景物的形态、线条和质感都不太明显。   【线条运用】   线条是构图的骨架。任何形象化的作品,都离不开线条。通常起线条作用的有树、草、电线杆、河流、波浪等,不同的线条能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形象,如水平线能表示稳定和宁静,垂直线能表示庄重和力量,斜行线则具有生气,活力和动感,曲线和波浪线显得柔弱、悠闲,富有吸引力;浓线重,淡线轻,粗线强,细线弱,实线静,虚线动,构图时可晃活地加以运用。   【专家指点】   在多变的天气,光线变化的,因而有必要多 拍些胶片,以便有足够的影像供最后选择, 紫外线滤光镜能保护镜头免遭雨和雾气的 侵扰,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小沿海地区和山 区紫外线的影响。不同色彩的镜头滤光镜 能在景物的某些色彩之间产生清晰的色调差别。
 6、雪景拍摄注意事项

拍摄雪景,最好是雪后晴天,如能赶上清晨的光线则更好。在阳光下,运用侧光和侧逆光,最能表现雪景的明暗层次和雪粒的透明质感,影调也富有变化,即使是远景,也能产生深远的气氛。如果拍摄雪中人物,脸部最好加辅助光,相机镜头上要戴遮光罩。如果用黑白片拍雪景,应加用深黄、橙黄或黄绿色滤光镜,以压低天空影调,减弱雪地亮度,使景物影调柔和。若用彩色片拍雪景,最好用偏光镜,以吸收白雪反射的偏振光,降低亮度,调节影调,使蓝天的白云突出,还可提高色彩的饱和度。   正确测光和正确曝光是拍摄雪景照片成败的关键。在大面积雪景中,用照相机内测光系统测光,根据显示的数据拍摄雪景,一般都曝光不足,这是因为照相机的内侧光表都是以一定的程序进行测光的,它所显示的数据是综合场景中高光部分、中间色调、阴影部分的平均光值。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行的,但在雪景中,强烈的反射光往往使测光结果相差1-2级曝光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曝光补偿,酌情增加1-2级曝光量,也可将照相机对准中间色调物体,采取局部近测,并按此时测得的数据,将相机调到“手动”位置进行拍照。有入射光测光表的摄影者,在雪地里根据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光束测光,按所得曝光数据拍照,那将是准确的。   在下雪天,要获得一幅雪花飞舞的照片,应选择深色背景作衬托;快门速度不宜太高,一般以115至160秒为宜,这样可使飞舞的雪花形成一道道线条,有雪花飘落的动感。在拍摄大雪纷飞中的人物时,要注意不要让雪花太接近镜头,以免因透视关系让雪花挡住人的脸部。   拍摄雪景还应充分利用带雪或挂满冰凌的树枝、篱笆墙、建筑物等为前景,提高雪景的表现力,增加画面的空间深度,加强人们对冰雪的感受。
 7、如何获得清晰锐利的照片

1、使用你能承担得起的最好的镜头 

必须指出的是,对于成像来说,镜头无疑是重要的,论坛中很多朋友也热衷于讨论各种镜头的成像差异,但真正把手中镜头发挥出极至的并不在多数。比较不同镜头的素质、甚至要用某款镜头挑战其它,起码要把自己的镜头用好才是。做个简单的算术(也许过于简单了,用不着深究),假如镜头A的实际质量是5,B的实际质量是4,A的使用者发挥了70%的像质,而B的使用者更加细心,发挥了95%,最终的结果还是B取胜了。所以这种比较不能真正说明问题。打这个比方是想说明:其实我们很多朋友手中的镜头已经足够好了,只是在技术上提高的余地还很大,花更大的耐心研究一下技术恐怕比更新器材更容易获得成功。

2、使用稳定的三脚架 

微距摄影一般都需要比较慢的速度。以我们熟悉的阳光16法则为例,该法则适用于晴朗天气下无穷远合焦的情况。对于微距摄影来说,当镜头合焦在比较近的距离时,光线在镜头延伸筒内有一定的损失,所以这个法则要修正为“阳光11法则”。也就是说:在晴朗的阳光下,在拍摄充分照明的近物时,对应于f11的光圈,速度应为1/ISO。对于100度的胶片来说,上述情况下,应该使用1/125的速度。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为了获得均匀、细致的照片,拍摄微距应该尽量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拍摄的时间大多为清晨和傍晚,多云的天气是最佳选择。比较讲究的摄影师,如果必须在高角度的太阳光下进行拍摄,则有意使用柔光板、遮光伞等设备进行遮挡。何况很多情况下,为了获得更高的放大倍率及特殊效果,还会使用一些额外的微距附件,比如延伸筒、增距镜或者琥珀镜、偏振镜等等。这时实现正常曝光需要的速度就大大降低,根据我的经验,这个速度通常在1/30-4”之间。如果你偏爱使用低感光度的胶片,就要面临更大的挑战。不知道在座的有几位有信心以1/8”手持获得高质量的微距片子,反正我不行。所以,三脚架对于微距摄影来说绝对是必须的。在拍摄了一段时间的微距以后,我现在基本上是没有三脚架就不按快门的。

理论上讲,三脚架越重越好。对于拍摄微距来说,我们必须在重量和便携性上做一个妥协。所以你能抗得动的最重的三脚架是对于你来说最好的选择。如果三脚架本身的重量还不够稳固,在使用的时候还可以附加一些额外的重物,比如石块、摄影包等等。不过必须保证这些附件不能随便晃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顺便提一下,选择微距用的三脚架,除了重量以外,三脚架能否很方便地降低到地面高度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很多情况下,主体的位置是贴近地面高度的。而且重心低的三脚架可以有效减少晃动。

3、使用快门线和反光镜锁

按动快门的瞬间动作会使机身产生一定的位移。虽然通过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地减少其影响,但是很难根除,特别是三脚架不够稳定的时候更要小心。如果一定要手动触发快门的话,最好通过某种动作使身体与三脚架、相机形成一个整体。比如:左手向下压住云台,肘部向内侧夹紧,右手抓紧机身手柄,食指匀速按动快门并且尽量保证用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反光镜升起时的振动过程大约会持续1/15秒,所以反光镜锁的适用范围大约在1/30-1/2秒之间。我个人拍摄微距的时候总是尽量使用MLU功能的,即使速度不在上述敏感范围内。对于长焦镜头来说(看到过有人说135mm以上),MLU功能是很有帮助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曾经测试过电子快门线和机械快门线的区别,反正我比较偏向于使用电子线,因为总觉得机械动作会产生位移,不过没有足够的证据,也许只是心里安慰而已。

如果机身没有反光镜锁或者快门线功能,可以使用自拍。部分机身在自拍时有反光镜预升的功能,实际效果与反光镜锁相似。使用自拍时不要把自拍时间定得太短,保证相机振动完全停止下来以后快门才会开启,一般4-5秒应该足够了。

4、使用颗粒细腻的反转片;

反转片几乎是职业自然摄影师的唯一选择,其色彩绚丽,质感细腻,拥有负片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一次用反转片的朋友,总会“从凳子上掉下来”。

反转片的颗粒度是我们比较关心的指标之一,在高放大倍率下,较粗的胶片颗粒很容易让人产生片子发虚的错觉,即使合焦完美也总会觉得不够锐利。一般来说,同一个时代的产品,ISO值越低的胶片颗粒越细。在Fuji RVP 50出现之前,很多自然摄影师都选用Kodachrome 25反转片拍摄微距。RVP50上市以后,其细腻的颗粒,绚丽的色彩以及标准E-6冲洗工艺使其迅速占据了自然摄影市场。最近Fuji公司宣布了RVP100F的诞生,在保持色彩、颗粒的同时提高了一档速度。估计这款胶片将是微距爱好者的不二之选。
 9、摄影构图学(2)

摄影创作是一种最少固定最多例外,最少常规最多变化的精神劳动。当一个摄影者的头脑被一个真实的情感意象所吸引、占有,又有能力把它保留在那里并用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时,他就会创造一个好的构图。摄影创作离不开构图,就象上面所谈的和写文章离不开布局和章法一样,它是作品能否获得成功和重要因素之一,创作与构图的关系就是那样密切。 

1、主题的形成 

创作原意是艺术家形象的活动,艺术之所以不同于生活的复制主要饮食着创造和想象,包含着摄影者观的激情和创造力,包含着形象思维力和概括力。无疑地,每个摄影者在他生活的任何瞬间,都有可能被某种思想感情所占据或激动,有时候这些思想感情使他难以摆脱。于是就开始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热心地寻觅这种思想感情的表现。摄影者在生活的瞬间中创造出摄影艺术作品来,这是一种奇特而高涨的激情形式。因此有些人把这种激情称作为"灵感"的东西。这种灵感,心理学家认为是在创造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灵感是因思想高度集中突然爆发出来的创作能力。但灵感不是凭空而来,往往是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出现的,灵感的来临常常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有时是在无意之中被触发的。激发灵感的机缘很多,各种启发因素的作用实际上是促使摄影者在想象中流动的,瞬间的未定形的思想感情明朗化并找到感性显现的美的形式。周恩来同志说过,"长期积累,偶然得之",他解释,"这种偶然得之是建筑在长期的生活和修养基础上的。从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唯独天才的艺术家才能够发现美创造美"。正象罗丹所说的,"美到处都有,只有真诚和富有情感的人才能发现它"。生活和美紧紧联系在一起,生活中的一切无不饮食着美的因素,关键在于艺术家的敏感和想象力。艺术家的高于常人的敏感来源于不断地努力观察生活和艺术修养。 

摄影创作的主题挖掘是来自于生活的。主题的形成引起摄影者更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创作冲动。主题是灵魂,是属于思想性的东西。"意在摄先"是说在摄之前必须立意,意也就是主题,主题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主题一是摄影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二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 

2、主题与构图的关系 

主题确立后,艺术构思是形象思想最活跃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虽有形象,但不是实践阶段。因此,事实上还有若干细节或人物形象可能尚有疏漏,而要完成创作意图,必须具体地把在构思中的形象和画面描绘出来。如何表现是个技巧问题,但技巧正是整个构思的组成部份,而构思的成熟又取决于认识的深度。为了获得表现力,艺术家在画面上说寻找"造型动机"物体结合和各种变化,以便找出其中最优秀的一种,这就是构图。 

作品的构思正是从构图上体现出来的,没有构思也就没有构图,构图的过程正是构思发展和深主题的过程。 

每个艺术家都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有自己扎根的土壤-人民和生活。离开了这沃土,生命之树就会枯萎,艺术之光就会熄灭。作品总是体现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思索、判断和结论,透过作品可以看出作者的素养、思想、性格、情趣、要求和愿望,在作品的后面是作者的个性,在真正的创作活动里,形象是具有强烈个性的。 

构图有它自身的规律和方法,摄影者根据他们内在的敏感来进行构图,造型艺术是视觉的艺术,靠眼睛就能分辨出构图的好坏。构图在其品质上的特征,首先应当使观赏者不用去看作品标题,也无需介绍和注解,凭视觉直觉立刻可感受到作者的意图。作者不能靠文字达意,用标题说话,靠人、物、景和整个画面的结构去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和对生活的炽热的爱。作品的主题思想,正是通过作者塑造的栩栩如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典型形象体现出来的,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使观众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真切感。 

所以我们在摄影创作进行构图过程之前,先要寻找创作动机(立意的动机、造型的动机),而构图则是创作艺术作品的一个过程,构图是艺术作品一切因素的综合。这种综合,是能够更全面地、更有力地表现作者思想意图,也就是把作者的思想体现到可以感触到的艺术作品形式的过程,所以,构图正是按照艺术作品的内容把形式的一切因素连接在一起的。
 10、摄影构图学(3)

三、陪体在画面的地位和作用 

陪体是指画面上与主体构成一定的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特征和内涵的对象。组织到画面上来的对象有的是处于陪体地位,它们与主体组成情节,对深化主体内涵,帮助说明主体的特征起着重要作用。画面上由于有陪体,视觉语言会准确生动得多。它的作用有如下几个特点: 

1、陪体深化主体的内涵。从作品《技革迷》来说明,画面的主体是两个工人,陪体是机器齿轮和桌上的饭,机器与工人和饭一起构成了生产技革的情节。由于作为陪体的大型机器旁边,工作桌上摆着的盛饭、工人正在聚精会神的研究,使情节中潜藏着许多的内涵,机器和桌上的饭,是工人的形象语言,它反映了工人在四化建设中,废寝忘食地搞技革的真实写照,这里陪体所帮助表达的视觉语言是文字难以表达的。 

2、画面处理好陪体,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情节。陪体的选择要能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说明事件的特征,也就是要有典型性(如《晚年乐》)。 

3、画面陪体的安排必须以不削弱主体为原则,不能喧宾夺主,陪体在画面所占面积多少,色调的安排,线条的走向,人物的神情动作,都要与主体配合紧密,息息相关,不能游离于主体之外。由于画面布局有轻重主次之分,所以陪体在画面上常常是不完整的,只需要留下能够说明总是的那一部分就够了。陪体全,主体会削弱,不要贪大求全,要从实际效果出发,取舍人有分寸感。 

4、陪体的处理也有直接和间接处理,有时陪体不直接见诸于画的情况,我们说陪体虽是与主体构成情节的对象,但有一些画面与主体构成情节的对象不在画面之中,而在画面之外。画面上主体的动作神情是与画面以外的某一对象有联系,这对象虽然没有表现在画面之上,却一定会出现在观赏者的想象之中,这种表现我们叫作陪体的间接表现。 

陪体的间接处理,重要的在于必须巧妙地安排好引导想象的媒介。 

陪体的间接处理是结构画面的一种艺术手法,它可以扩大画面的生活容量,创造画外之画,让观赏者的想象来参加画意的创造,引起欣赏的兴趣和回味的余地。所以结构画面要做到像外见意,画外有画,画幅有限,画意有限。一些经典画例给我们以范例,如《深山藏古寺》,只画了小和尚下山溪边挑水;《竹锁溪桥卖酒家》,只在竹梢上写一酒字;《踏花归去马蹄香》,马蹄的香都不在画面之内,画面只见蝴蝶飞扑在马蹄之中,只留给观众去想象。绘画中的这些艺术构思很值得摄影者在立意和结构中学习,在选取素材,经营画面时,同时要考虑抒情性、哲理性及含蓄的审美要求,要学会利用间接处理陪体的手法,加强摄影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1、摄影构图学(4)

四、环境对烘托主体的作用 

1、前景 

前景处在主体前面,靠近相机位置,它们的特点是呈像大,色调深,大都处于画在的四周边缘,前景通常运用的物体是树木、花草,也可以是人和物。陪体也可以同时是前景。 

A、利用一些富有季节性和地方特征的花草树木做前景,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使画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用春天的挑花、迎春花作前景既交待季节性,又使画面充满春意;用菊花、红叶做前景,秋色洋溢画面;用冰桂、雪枝作前景,北国冬日的景象如在眼前,亲临其境。拍摄海南风光,用椰树、芭蕉作前景,富有南国情调;用竹、红棉,具有南方的乡土气息。这些前景对主题常常是有力的烘托。 

B、前景用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 结构画面对镜头有意靠近某些人或物,利用其呈像大,色调深的特点,与远处的景物形成明显的形体大小对比和色调深浅的对比,以调动人们的视觉去感受画面的空间距离,视觉的效果画面就好象有了纵深轴线,使人感觉不再是平面的了。一些有经验的摄影者在拍摄展示空间场面的内容时,总力求找到适当的前景来强调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感,而且常常利用前景与远景中有同类景物,如同是人、树、山等。由于远近不同,在画面上所占面积相差越大,则调动人们的视觉规律来想象空间的能力就越强,纵深轴线的感受就越鲜明。 

C、突出画面内容的概括力 在表现一些内容丰富、复杂的事物的时候,有意将所要表现的事物中最有特征的部分放置在前景位置上,是加强突出画面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为了一个数据》和《新炊间黄梁》)。画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为了展示农村生活日益富裕的景象,前景是两只新的铝制水桶,上面摆着等着要下锅的鱼块、肉类、蔬菜、白米等,由于它们处在画面的前面,呈像大而鲜明,给了人们强烈的视觉印象,加强了对内容的概括力,增加了画观视觉感。 

D、运用前景与背景景物作内容上的对比,来完成摄影艺术常用的对比手法(如《差距》、《第一接触》),形成令人深思的主题。 

E、前景给予人们一种主观的地位感。加强画面的地位感,如用门、窗、建筑物等鲜明特征的景物做前景,让其在画面上占有较大的位置,给观众以心理上的影响,无形中就会缩短观众与画面之间的距离,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这对增加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是很有利的。给观众以地位感,在其它艺术文学创作中都是很重视的,要引人入胜,先要引人入境。象李白的诗句一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四句诗中第一句很重要,先说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是在床前看明月,所以后面引发出来的思故乡的情感才自然、真实。而摄影艺术会做到这一点,就常常借助于前景来达到。 

F、前景的运用可增加画观的装饰美。 一些有规则,排列的物体,以及一些具有图案形状的物体,用来作前景,使画面象装饰了一个精美的画框或花边一样增加了美感,显得画面生动活泼,跳跃(如《宝钢圆舞曲》)、《新的高度》),将人物镶嵌在中间,十分优美、优雅、自如。 

G、前景有均衡画面的作用 有时我们在画面上发现空缺不均衡的时候,比如天空无云显得单调时,用下垂的枝叶置于上方,弥补画面不足之处;有时画面下方压不住,上重下轻的时候,可用山石、栏杆做前景,色调深使画面压住阵脚,达到稳定、均衡的作用。 

H、前景运用虚焦点的表现手法,给人们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近年来,在很多的摄影艺术作品中,很多人在前景的运用上,常常运用虚焦点,杂乱的景物来作前景,虚而且乱,观众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还觉得有意思,这是由于人们对摄影艺术的审美趣味也在变化和发展,越来越趋向自然、真实、要求有现场的气氛。前景的虚和乱可以强调出这种现场气氛而且前景的虚也有助于突出主题的实,以虚衬实。前景的乱也是要打引号的。事实上是乱中有治,形似乱,却是以不妨碍主体突出为原则的,如果乱得边主体都淹没了,恐怕观众也难以接受,你自己也不满意,所以它的原则是:"虚中求实,乱中求治"。 

2、背景 

背景是指在主体的后面用来衬托主体的景物,以强调主体是处于在什么环境之中,背景对突出主体形象及丰富主体的内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切造型艺术家都很重视背景的作用,雕塑、绘画、建筑等艺术都非常重视背景对主体的烘托。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过,"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及地方部位"。摄影艺术家同样懂得,背景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成败有举足轻重之势。往往有这种情形:拍摄一幅作品,主体、陪体、神情、姿态都很理想,但由于背景处理不好而告失败。摄影画面的背景选择,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抓特征;二是力求简洁;三是要有色调对比。 

A、首先要抓取一些富有地方特征、时代特征的景物作背景,明显地交代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气氛,以加深观众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抓取其有时代特征的景物,使人们了解时代背景。 

如用冒烟的火车头或工厂的烟囱作背景,在五十年代还是使人感到生意蒸蒸日上,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能启发人们的审美感情;但八十年代的今天,仍然这样作背景,就会被说成是污染,反映码头工人也是如此。拍摄人像也很重视选取富有特征的环境作背景来衬托人物的职业和性格特征。(如少女不能先用大红大花作背景),这称为环境肖像。环境对人物的烘托,背景的衬托也有正衬、反衬之分,如幸福的儿童用鲜花盛开的花园作环境衬托,是正衬;如饥饿贫穷的儿童处在花花世界的繁华街道上,是反衬。 

B、背景的处理力求简洁。有人说过这样的话,"绘画和摄影艺术表现手段的不同,在于绘画用的是加法,摄影用的是减法",因为绘画反映生活总是给画面上添上些东西,而摄影反映生活则总是千方百计地减去那些不必要的东西。而其中重要的是将背景中可有可无的妨碍主体突出的东西减去,以达到画面的简洁精炼。 C、背景要力求与主体形成影调上的对比(在彩色摄影中要有色调对比),使主体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和清晰的轮廓线条,加强视觉上的力度。 

背景的处理是摄影画面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拍摄中细心选择,才能使画面内容精炼准确,使视觉形象得到完美表现。
 12、摄影构图学(5)

五、画面要达到整体的均衡 

在把画面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中,最后一步是要审查一下画面是否均衡,因为均衡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一种心理要求和形式感觉。画面均衡与否,不仅对整体结构有影响,还与观众的欣赏心理紧密地联系着。 

现实生活中,一切稳定的物体都有均衡的形式:桌子四条腿是稳固的,如果三条腿则一定将它形成均衡的鼎足足势才会稳固;盖房子如果下面小上面大,就给人一种不稳固的感觉;挑担子一头重一头轻,使人走路不便;劳动中人们的姿态显然是求得身体均衡以合乎这一劳动特点的姿态……。许许多多的生活现象培养了人们要求均衡的心理,并且在人们的审美过程中起作用。 

一幅画面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均衡,安定的,使人感到稳定,和谐,完整。利用人们要求均衡的心理因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强调画面的表现力: 

1、强调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时,要求画面的均衡平稳,甚至有意地采取对称式的均衡,从四平八稳的对称均衡中显示出一种古朴的庄重的关系。 

2、在一些强调幽雅、恬静、柔媚的抒情性风光画面及生动活泼的人物、情节画面中,要求的是变化中的均衡画面上可以有疏有密,有虚有实,但整体要求是均衡的。 

3、均衡还可以从另一方面来加以运用。即有意地违反均衡的法则,使画面人不均衡中造成某种动荡感,象受到外界冲击一样。利用不均衡的变格形式来深刻地表达主题。 

以上我们详细谈了关于画面构图与布局的五个关键的问题,可概括为: 

1)主题在画面的位置和地位; 

2)陪体在画面的地位和作用; 

3)环境对烘托主体的作用; 

4)画面空白的留取; 

5)画面要达到整体的均衡; 

这对今后我们在摄影创作中很好地去运用和实践,找出画面布局的规律、重点手法,提高我们创用上的成功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13如何清洁保养镜头? 

首先,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要擦拭镜头。其实,镜头表面的指印、灰尘、水渍对于成像并无太大影响。只要不让强烈的阳光直射到镜头上就可以了。我想,坛子里的网友从一个讨厌的指印开始,擦,擦,擦,最后把镜头擦成大花脸的不在少数。没办法,因为太爱相机了。我就是一例。我的经验是镜头总是越擦越糟,而不是越擦越好,不要指望可以把镜头恢复到刚出厂时的状态。言归正传,如果万不得已需要擦拭镜头,希望我的经验教训会有帮助。 我不喜欢用镜头盖,所以我的每只镜头上至少有UV镜保护。毕竟只有百来块的东西,就是刮花了也不会太心疼。每次外出回来我的UV都惨不忍睹,指印、灰尘、水渍、油渍、唾沫星子。。。。。。。于是开擦。 我用过几种镜头水: 市场上三件装的清洁套装里的镜头水:这东西纯粹骗人,一把刷子、几张镜头纸、一瓶不知成分的液体(物色、无味、不易挥发,估计只是纯水而已)。几块钱的东西买到几十块。我买过两 三种不同品牌的,现在只用棉花沾着擦拭机身上的汗渍。建议不要购买。 德国原产的哈玛镜头水:哈玛的配件还是挺有名的,但是这镜头水。。。。。。,不过也许是我不的要领。15毫升,成分不明(德文),极易挥发,在手指上有轻微的滑腻感,约50人民币。这东西不假,可是我总是用不好。擦完了,总在镜头上留下许多印记,也许是因为含有太多的清洁成分。 柯达镜头水:主要成分是水和炭氨,约80人民币。较易挥发,无滑腻感。我觉得对油渍的清洁效果不错。但干燥后会留下少许印渍。我通常用它来清洁表面的污渍。 无水乙醇:我买的是分析纯的,10人民币一大瓶,我想如果有更纯的应该更好。我一般用来做最后的处理。 擦拭工具: 镜头纸:尽可能买高级的产品。但绝不能用来直接擦拭镜头。我一般将其剪成一条条的,用纸角来清除气球吹不走的大粒灰尘。 吹气球:尽可能买高级的产品。有些国产的吹气球在橡胶老化后内部会有颗粒脱落,会随气流吹出。那时你的镜头。。。。。。 脱脂棉:医药商店有售,尽量挑选纤维比较长,比较整齐的,1元一大包。好象,MM们用的卸装棉品质不错,但不确定是否是脱脂的,所以不敢用。棉花我一般也放入干燥箱,以确保其吸收性能。 擦拭方法: 先用吹气球吹去灰尘,个别吹不走的用镜头纸小心剔去,一定要小心,不要用力。 取少许棉花,沾柯达镜头水,湿一点好,小心粘去人在镜头上的灰尘、污渍。不要硬来。 在确保表面无可见的灰尘颗粒后,可以大面积擦拭。先准备较小的棉花球若干,压遍成饼状,大小以镜面三分之一为宜。再准备大棉花球若干,也压遍成饼状,大小以镜面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为宜,尽量不要让棉纤维暴露工作面上。用小棉花球沾柯达镜头水,干一点好,由中心以螺旋状擦拭镜面,不要走回头路。然后,趁镜头水未干时,用大棉花球以同样方式轻擦镜面。若一次效果不满意,可以在来一次,但用过的棉花球就不要再用了。若对镜头上留有的水渍仍不满意,可以用酒精作最后的处理,方法一样。我个人觉得纯酒精有很好的去水渍效果。 擦拭时的手法很重要,要用力轻,要均匀。可以用旧的UV来练习。用上述方法擦过得UV几乎和新的一样,即使凑近仔细观察镜面反射光也十分满意。但是我觉得,无论如何小心擦拭,对镜面镀膜总是有损害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要擦拭镜头。相机是用的,不是拿来看的。
  14数码相机的另类用法 

现在卡片机已经非常普及了,那么除了拍照之外,其实它还有很多很多的用法。关键看你想的到,想不到了。小编在这里就征集了许多种另类用法,大家可以看看哦! 电子地图 北京是出了名的地大物博,这地方一大了就难免找不到北。比如著名的西直门这个地方,一般的人上去了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下来。如果你没有传说中的GPS或者预安装好电子地图功能的PDA或智能手机的话,也有办法能够比较简单的随时速查地图。 我用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Kodak V530把地图都存起来,然后再需要的时候默默看一下。首先,我们要从网上下载一张全幅的电子地图,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将其的图像格式存为jpeg,接着通过数据线,将其从电脑中导入到V530里。这样一来,在每次迷路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就可以掏出轻薄的柯达V530,利用它那超大2.5英寸、23万像素的高精度液晶屏幕来仔细观看了。这个功能配上Kodak的相片收藏功能会特别好用,因为这样就不会和平时拍的照片昏倒一起。 本招出自:Dr. Funky-28岁的准中年男 防止色狼 如今MM的身材越来越好,衣服越来越少。而色狼的出现似乎总是对漂亮MM的一大危害。带电棍?有点危险。带放狼水,让人看见怪怪的。那么一个小巧的数码相机平时就是MM书包里面的绝配,可以经常拍下自己的美美照片。更可以在关键时候亮出来,冲着色狼按下闪光灯,晃花他的眼睛,然后用相机猛砸…在这里强力推荐Kodak的V550,因为一来体积小巧,放在包里不占地方。另外它用的是金属的外壳…砸起来比较痛… 本招出自Vivi:传说中的网络美女 超级手电 众所周知,V550有一个2.3英寸的大屏幕,亮度也非同一般。这么亮的屏幕不光可以用来看照片,在夜间更能发挥它的威力。只要打开屏幕,就是一个超级手电。 随身影院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DC都可以拍短片,当成DV来用,而且效果不错。我就想到能不能反过来用,因为我没钱再去买一个随身的那种影片播放器,我就直接给我V550买了一个1G的卡。去旅游或者上班前,把一部MP4格式的电影拷贝到卡上,这样上班路上或者车上就可以开始看了。V550的屏幕大,而且像素也高,可视角度有170度,非常适合当影片播放器来用。有人说电池不够用怎么办,挺简单的。到了目的地再充一下就OK了。这样可使一个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翻拍图书 周末假日,尽管我们没有大量的时间去远足,不过逛逛图书城,给自己充充电还是很有必要的。一般来说,图书商城都不容许顾客使用数码相机拍照的,不过由于柯达V550异常轻薄,大小重量与普通手机类似,放入兜中便可行走自如,营业员是不会发现您带了相机的。 首先,您找到一本中意的图书,将其打开,平放在桌子上,将事先准备好的黑纸垫于所要拍摄书页的下面,以防止后面字迹透过薄纸影响拍摄效果。接下来,您需将柯达V550焦距模式调为“微距”模式(SAF“小花”图标),以保证图像清晰。并将闪光灯强制关闭,防止光线过强造成白纸反光,影响拍摄效果,最后别忘记将数码相机的时间显示去除,以免影响以后的文字识别。 在具体的拍摄中,您需要保证相机平稳不能抖动,同时要注意将镜头的取景框与书的页边平行,由于柯达V550配有一块2.5英寸、23万像素的高精度大尺寸液晶屏,因此,笔者每次翻拍都感到非常简单、快捷。 翻拍后的图书,您除了可以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ACDSEE、photoshop等在电脑上阅读外,还可以通过一些主流的OCR软,如汉王OCR、尚书OCR、清华紫光OCR等进行文字识别,保存为WORD或记事本文档,打印出来细细阅读。
  15风光摄影实实在在经验谈

风景摄影是各类摄影中,最具变化性、戏剧性与挑战性的题材,你必须亲自到大自然中寻找并融入自然,有时为拍到一幅成功的照片,需要往返几次甚至几十次,风餐露宿,这里面的苦衷常人是很难理解的,在这里我们向喜爱风景摄影的众影友提几点建议: 以风景摄影而论,摄影装备自然是越精良越好,越齐越好,但这不是初学摄影者能达到的,也大可不必一味地去追求装备的精良和齐全。一些摄影爱好者专注于对器材的兴趣,而忘却了摄影的本身,这种本末倒置,是摄影中应引起注意的一种危险倾向。我们应创造性发挥现有器材的作用,从最感兴趣的题材和形式出发,也能拍出好的摄影作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拍摄风光题材最好使用中画幅以上的相机,这倒不是底片越大越出作品,135的底片照样能出好片子,但是风景摄影若以大型相机拍摄,大底片特有的解像力与质感均佳,对于表现风景中细微东西有独特的视觉效果。但此类相机体积庞大,机动性差,操作不易。35毫米单反相机但它的底片面积太小,照片放大到20寸以上时,影像的颗粒较粗糙,细节也会有很大损失。但任何相机都很难将风光的表现方法涵盖进去,135相机不论电子式或机械式体积均小,机动性高,操作与测光亦容易,这是大型机无法比拟的。你需要了解你的相机,善于利用它的长处去拍摄。 镜头: 镜头种类繁多,35mm相机所使用镜头综合归纳为变焦与定焦两种。变焦镜头不必变换镜头,具有一支多用功能,机动性高,可迅速抓住动态画面之高潮与美感,且价格上又比同时购买多支定焦镜头便宜。若初学者选用此类变焦镜头为佳,你可以携带35至70mm及70至210mm各一支便可运用自如,缺点是解像力远逊于同级定焦镜头,照片放大尺寸过大时质感较差,这也是必然要考虑的缺失。 拍摄风光时最好使用专业反转片,它的优势在于能逼真地表现拍摄对象,获得非常满意的质量和效果。但专业反转片的曝光宽容度比负片要小得多,所以准确把握曝光成为风光摄影最主要的问题。 进行风景摄影时,常需使用小光圈来获得大景深,或需要慢速快门来表达动感,为了防止手持相机时震动而影响照片放大品质, 一个结实、性能很好的三脚架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即使用了三脚架,并经过仔细调焦后,所得照片仍不够清晰,这种情况多是因为三脚架的稳固性太差造成的。尤其经常使用到200mm左右之长镜头,应选用约2公斤左右的三脚架较为稳定。 为了防止慢速快门拍摄,用手指按快门时所造成之相机震动,或拍摄晨昏与夜景时,长时间曝光,快门线也是必备的工具; 遮光罩用以遮挡阳光,避免侵入镜头产生光晕,而破坏影像明锐度及色彩,对提升画质颇有益处,惟使用广角镜头拍照,即应取下遮光罩,以免相机拍到该罩边缘,使作品四角产生黑影; 滤镜是风景摄影中不可或缺的器材,它们可以增强画面的艺术效果,经常性使用之滤镜有天光镜(SL)、偏光镜(PL)、减光镜(ND)等; 当处于阴暗状态下之近景可用闪光灯适度补光,以捕捉清晰影像与鲜锐之色彩;风景摄影中会面临各种风、雪、雨、雾等恶劣天候,对相机与镜头之损伤甚为严重,应随身带有一橡皮吹。冬天相机从室外到室内,应等一阵时间再将相机由摄影包中拿出。防止镜头产生水蒸气。
   16如何拍摄保留蓝天的逆光人像 

一般来说, 在天气晴朗, 蓝天白云的逆光环境下, 由于拍摄主体——人像和蓝天白云的反差太大, 要同时兼顾两者的曝光正常, 并不容易。若是以人像的脸部为测光的依据, 则背景会过曝, 蓝天白云成了一片白色, 没有细节。若是以蓝天白云为测光的依据, 则人像的脸部会曝光不足, 甚至成为剪影。 如何解决此两者的兼顾呢? 使用 TTL 闪光灯或自动闪光灯来针对主体补光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1. 先针对背景来做测光。然后切换至 M 模式,将光圈、快门值设定在方才的测光结果( 或是锁定测光值, 亦得考虑快门同步问题 )。 2. 使用TTL 闪光灯或自动闪光灯对准拍摄主体进行补光。这样的做法便可以同时兼顾背景和主体的曝光结果了。
  17轻装上阵

摄影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旅游摄影也是人们可以拿相机从事的最流行最有趣的活动。无论你是专业的摄影师还是普通的摄影爱好者,在旅游过程中你都可以享受到这种乐趣。也许你旅游的目的只是想放松一下自己,那就好好玩吧,除此之外不必做什么。但如果你想在旅途中拍摄一些难忘的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毫无疑问,你将会为了这个而牺牲一些自由时间。我常常告诉自己:我可以晚点休息,睡觉——还是等上了飞机或者回家了再说吧!

每次出发前最好制订一个简单的计划,以便你可以有选择地带上必要的行李,永远不要忘记最基本的旅游法则:轻装上阵!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带的器材越精简,拍出的照片越好。通常,我的手提箱里会放一个小的摄影包,在我只需要一个机身和一两只镜头的时候,我就可以只带着这个小的摄影包在外面比较自由地行走。而其它的行李就放在旅馆里。我的手提箱里通常都只带一个机身和一两个镜头,另外还会有一些附件,比如有滤色镜,一些胶卷,还会带上一只小的闪光灯,钢笔和记事本,阿斯匹林,清洁镜头的布和小刷子,一个相机水平仪,文件,快门线,地图,模特儿的肖像权使用协议书等等其它东西。

无论什么样的旅行,我都至少带两台机身,尽管我对我的相机关怀备至,但也总免不了会有些意外的事情发生,为了以防万一,我都多带一个机身。三脚架是每次都会放在行李箱里的,这样的话我的行李箱一般都轻不了,以至于机场的工作人员很好奇,问我:“先生,您的箱子里放的什么?石头?”我用得最多的是一只35-70mm变焦镜头和一只100mm长焦镜头,在我看来,旅游摄影的理想镜头组合是35-70mm和70-210mm的两只镜头和一只24mm镜头,有了这样三只镜头,我基本上可以应付旅途中的各种场面了。最近出门让我比较恐怖的一件事情就是机场的检查,任何东西都必须通过X光照射一遍。我们都知道,X光线会穿透行李箱对胶卷造成一定的损害,无论是曝光了的还是没有曝光的。因此我每次都把胶卷放在一个袋子里随身带着,满脸堆笑地请求工作人员进行目检,不厌其烦地跟人家解释,我这里带的是胶卷,X光线会损害它。必要的时候,哀求也会派上用场,所有这些方法都使用一遍,你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麻烦。由于这些事情,我一般都要提前一点到机场。现在我基本都不带胶卷上飞机了,只要有可能我都到当地买胶卷,旅行结束之后如果没有机会冲洗胶卷,那也只好随身带回来,不过这可以减少胶卷通过X光线的次数,以降低X光线对胶卷的损害。当初我之所以开始使用数码相机,担心机场的这些麻烦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对于旅行我有一个很好的主意,就是每到一个地方都不要忘记结识一些当地的朋友,下次再去那里的时候就不怕没有助手和向导了。别忘记西班牙的谚语:一个好的行者,总是至少两次同往同一个地方。

对于旅游摄影,我有一个好的建议,那就是拍摄一些当地比较有特色的或者是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地方的照片,回去后看到这些照片让你一下子就想起曾经到过的地方,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个人在这里卖旅游帽子、海螺等纪念品,在距离他不到15米的地方有一个标记清楚地指出了我所参观的地方,用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将与普通的旅游纪念照片有很大的不同。我旅游归来,只选择一些非常好的照片放进我的旅游纪念簿中,把它们跟我的个人照片放在一起,我甚至把在当地收集到的一些小东西比如机票、公园或者纪念馆的门票等等也放在里面。这样当我向别人展示我的旅游纪念簿的时候,会让人感觉到内容很丰富。 

清晨的Atitlan湖,显得沉静而清新,我们租用的摩托艇把我们送到湖对岸一个玛雅人的村庄。几百年来,当地人都是用一些简易的木排作为渡湖的工具。我们把船停下来,这样我们和当地人同处一个视平线上,拍到的照片就好像我们真的站在了木排上一样,这样拍出的照片显得比较真实,背景也显得更加广阔。这张照片的亮点在于它增加了人的活动在里面,一张拍摄风景的照片如果不涉及一些背景故事将会显得很枯燥乏味。

在你拍摄的旅游照片里,无论如何一定要赋予它一些生命存在的痕迹,人或者动物。如果只是把它拍摄成一幅普通的两维画面,那将很难表现出我们所要表达的真实思想,那将是很失败的照片。我们需要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挖掘画面深层的内涵,传出只有三维空间才能表达的信息。换句话说,就是让照片能给人一种视觉幻想,这才真正是摄影的精华。 

在旅游中一些独特的有特殊含义的建筑物也常常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有的建筑甚至就是当地的标志,比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伦敦议会大厦顶部的大钟,布拉格的城堡,苏黎世最著名的彼得教堂的钟台,它那金色表面反射的光芒让我很着迷,我靠近它采用这种简单的方式去表现,背景是蓝色的天空和夏季暴雨过后出现的近距离很有生机的云彩。

往往表面越是简单的东西表达起来却越复杂,因为它本身可能只是一个提示,你要说的东西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所激发起来的读者的共鸣。 

日落的风景对我来说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有的时候,原本阴霾的天空,因为变换多端的云彩却形成了一幅很壮观的风景。根据我多年旅游和户外摄影的经验,我知道如何根据天空的云彩来判断日落的景色。如果你观察到天空的云彩象一张大毯子覆盖着整个画面,地平线却很光亮,那么不要走开作好准备吧。此时的天空短时间不会有太大变化,这可以让你有足够的时间来选择一个合适的拍摄地点,然后静静地等待太阳落山时,温暖神秘的光线从云层下照射出来的美丽景象。风光摄影师将这种日落称为“高山光”,因为这种景象的日落在高山上时常会出现。我记得我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很幸运,我和我的助手忙碌了一整天,天空却始终是灰暗一片,我们很沮丧,只好往回赶,当我们经过一个石头城堡的时候我注意到地平线上有一线光亮,我知道将会有一个很好的“高山光”日落场景出现,于是我们停下来,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等待太阳。我们决定就在这里过夜,一顿丰盛的晚餐和红酒之后我们终于拍摄到这样一个美妙的瞬间。 

歌舞庆典(Pow wow)是内华达州印第安人的主要欢庆活动,一年四季举办多次。 有些纯粹是载歌载舞的社交活动,有些则有浓重的宗教色彩。这是一次活动中拍摄的欢庆的人,他一身色彩艳丽的装束吸引我拍摄了这一美妙的瞬间。
  18两条道路的斗争

从数码时代开始,研制纯粹的数码单反相机似乎就是天经地义之事,传统照相机厂商尼康、佳能与试图从传统银盐感光材料转型的日本富士和美国柯达之间结成了产业联盟,从改装现有的传统单反相机入手,推出了第一代专业单反数码一体化相机。此后佳能从EOS系列发展出目前的EOS D系列单反数码相机,尼康推出了D系列数码单反相机,富士则推出了S系列,而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柯达公司则于2001年以尼康机身为蓝本推出了DCS 14n,此外还有适马和美国弗文公司合作推出的SD-10、奥林巴斯与柯达合作的4/3系统的E-1以及京瓷公司生产的康太时N digital。目前,这个阵营因聚集了世界上最主要的传统相机生产企业、传统感光材料生产企业并具有庞大的镜头、附件系统而占据了专业数码单反相机的主流市场。 

不过,在2003年6月25日,德国徕卡照相机公司通过公司网站的BBS以“网络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宣布推出类似于相机后背的“徕卡R系列数码模组”。这一模组的诞生使得徕卡R8或R9型单反相机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在传统摄影和数码摄影之间切换。消息公布后,欢呼雀跃者有之,不以为然者有之,愤而拍案者亦有之,在徕卡公司近百年历史上,几乎每次公布新产品时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些熟悉徕卡历史的人对此习以为常。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没有凭空掉下来的天才发明,任何一项创新都是建立在此前一系列技术进步基础之上的。如果我们不单纯将“徕卡R系列数码模组”置于徕卡产品系统中考虑,而是将其置于整个摄影器材发展历史中加以看待,那么“徕卡R系列数码模组”发表的意义就不单纯是徕卡的飞跃,而是一种与日本摄影器材生产厂商推出一款又一款一体化数码单反相机那种做法迥异的设计理念——利用现有的35mm相机系统、通过附加数码影像捕捉附件使之能够既使用胶卷又能够拍摄数码照片的这种新形式重新崛起,大有欲与前者一搏的新态势。

在数码化浪潮风起云涌之际,美国一家名为“硅胶卷”(SiliconFilm)的小公司就潜心研制能够适用于多种传统35mm单反相机的数码影像捕捉附件系统,并于2001年美国PMA摄影器材博览会期间首次推出采用130万像素CMOS影像传感器的EFS-1——它可以直接加装在尼康F5、F3、F60、F90和佳能EOS-1N、EOS-50、EOS-5等35mm的胶卷相机上,但由于影像传感器感光面积只有35mm底片的30%,因此镜头焦距延伸倍率高达2.58倍(换言之,28mm镜头胶卷只能当作72mm镜头使用)。尽管如此,EFS-1仍然让市场为之一振。它由eFilm、ePort和eBox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一个形如拖着一段尾巴的胶卷暗盒的装置可以装入任何一台35mm相机胶卷舱内,其平板部分为影像传感器,结合在一起的胶卷暗盒状装置集成了影像处理器和存储器两个系统,内置有64MB内存可以拍摄24张RAW格式影像文件。内存耗尽后,摄影师可以把eFilm卡在ePort上并将其上存储的影像文件转存至ePort;eBox则用于将ePort存储的数码影像文件导入计算机内。

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硅胶卷”于2002年9月份在德国科隆PHOTOKINA摄影器材展期间推出了从400万像素的EFS-4到1000万像素的EFS-10的完整产品线,影像传感器规格达到了32×22毫米,影像分辨率达到3875×2625(EFS-10),支持I型和II型CF卡(兼容微型硬盘),感光度设定范围达到ISO100-800,传输界面升级至USB 2.0,外接附件的规格仅为136mm(宽)×114mm(高)×88.33mm(厚),影像格式支持RAW、8比特RGB TIFF、16比特RGB TIFF以及JPEG格式,主要性能基本与目前同类数码影像解决方案同步,适用机型也扩展至市售的大部分135胶卷单反相机。同时,产品结构也从最初的暗盒型三组件发展为暗盒+存储包双组件式,将ePort和eBox简化为一个类似于相机电池手柄的附件组加装在相机机身底部,无论从便携性、可靠性还是适用性方面大为提高。

不过,这个解决方案也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最重要的是该系统基本设计思路是要满足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35mm单反相机的数码化需求,而各个品牌、各个机型均不尽相同,因此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只能利用一些各机型均具备的触点系统、附件扩充系统等,大量只在某一种或某几种机型上出现的触点或附件接口不能得到利用——即便如此,仍然存在原生产厂商对触点和接口的专利保护问题。总之,作为一个通用型传统相机数码化解决方案,上述问题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整体性能的最大发挥。  回顾了上述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徕卡R系列数码模组”绝非从天而降,而是数码影像捕捉附件发展链条上最新、最重要的一环。这个产品链条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暗盒型或数码后背型数码影像捕获系统为数种或某种市售的35mm传统相机在拍摄传统影像的同时提供数码影像拍摄能力,尽可能保证该类(该型)相机系统完整性。

有意思的是,这个流派的代表均为欧美企业(如早期的美国“硅胶卷”和刚刚加盟此道的德国徕卡),与致力于研发一体化数码单反相机、推出全新系统的基本为日本厂商(或者与日本厂商结盟的企业,如柯达)形成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

分析35mm相机走向数字化之所以会形成两大力量,我们还可以看到日本和德国两大经济集团在技术方面不同的思路:

日本摄影器材(包括由日本企业设计并在日本本土以外组织生产)更强调的是在买得起的基础上就能够提高成像质量、尽可能集成更多的先进技术。但是如果在现有的35mm传统相机型上加以改进,通过暗盒型或数码后背型附件使之能够获得拍摄数码照片的能力,其成本必定提高。有很多细心人都注意到,尼康、佳能、宾得等公司总是同时推出同一级别、采用相近设计的传统单反相机和数码单反相机,这也是希望通过降低研发成本实现最终降低售价的目的。

在数码影像捕捉附件解决方案阵营中,作为核心的德国徕卡公司素以将德国人不计成本地追求高质量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著称,而徕卡相机的拥趸们首先考虑的也是最终的成像质量,因此无论对徕卡公司还是徕卡用户而言,4500欧元的数码后背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关键问题是在以光学设计和机械加工见长的徕卡公司目前尚不具备研发一台数码单反R型机身的技术储备(特别是足够的技术专利)、研发经费等必要因素前提下能否解决具备拍摄数码影像的能力问题,这使得镜头延伸倍率(1.37倍)等因素也都降低为次要因素。

随着徕卡照相机公司的加入,尽管要到2004年秋天才能够拿出成熟的产品,但数码摄影附件技术阵营已经具备了自立门户、与一体化的数码单反相机阵营“对阵”的实力。至于双方的实力对比,以德国徕卡、美国“硅胶卷”等厂家为首的数码附件阵营而言,目前均不具备大规模推广该技术财力、物力以及足够大的市场能力,因此短时间内尚无法与佳能、尼康、宾得、柯达、京瓷、适马等厂商组成的一体化数码单反相机阵营以及他们成熟的技术相抗衡。但这并不意味着数码影像捕捉附件阵营毫无“还手之力”。

首先,徕卡照相机公司为首的科研团队进入加盟这一阵营,具有很强的“旗舰”效应,有助于改变默默无闻的小公司“硅胶卷”孤军奋战的局面,有望吸引更多的摄影者关注其技术进展情况,也有望吸引数码单反阵营中希望“两条腿走路”的厂商向该领域投资,共同促进数码影像捕捉附件技术超速发展。

其次,无论是“徕卡R系列数码模组”使得摄影师可以少携带一台笨重的数 码单反相机,还是“硅胶卷”能够兼容市售大多数135胶卷单反相机,以及它们共同的特点:在传统胶卷和数码摄影之间快速切换的能力,都能够唤起一些摄影者——特别是一些专业摄影师的强烈需求,反过来引导技术和市场发展的方向。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随着数码影像捕捉附件阵营为摄影者提供了另一种不同的选择方案,真正地打破了一体化数码单反相机阵营长期以来形成的技术垄断局面,这将大大促进数码单反相机阵营各个厂商加大研发的资金投入、技术投入、智力投入,并迫使更大幅度地降低数码单反相机目前居高不下的昂贵价格,从整体上加快数码影像技术“平民化”的步伐。果真能够实现这一点,数码影像捕捉附件阵营也足以“名垂青史”了! 
19数码让摄影插上翅膀

我是摄影爱好者,也曾在传统暗房中挥汗如雨,但看着一张张报废的作品,心里无比惆怅。但是自从有了自己的电脑,自从电脑中有Photoshop,我以前的那种惆怅便随着鼠标的移动而烟消云散了。我以前的废片有了用武之地,我摄影的思想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我的新作时常在报纸刊物上发表,我真正体会到了从拍摄到制作的完整过程,这才是真正的摄影乐趣。 

有人提出数码处理图片不属于摄影范畴,这种观点纯粹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自己不去学习掌握新的技术,却一味地埋怨科技给手工劳作带来的影响和不公。首先应该承认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对摄影的积极影响。至少摄影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辉煌过。当然同时电脑也对传统摄影提出了挑战。电脑制作作品绝对不是简单地动动鼠标的问题,电脑做图只是体现摄影语言的一个手段,一个过程。它也包含着摄影者艺术劳动的心血、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摄影者的主观能动性贯穿于作品的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所以,电脑制作摄影作品应该具有与传统摄影作品同样的艺术地位,不应由于电脑加工而受到歧视和冷落。电脑制作摄影作品具有科技含量高、知识密集、智力密集、综合性强、方便快捷等特点。如果认为电脑制作摄影作品是“设计”,这纯粹是一种误解、曲解或不了解。传统摄影从拍摄、冲扩到暗房制作各个环节都包含着技术。那么为什么就不能承认高科技赋予我们的技术呢?传统暗房中加个月亮,两底合成什么的算是摄影,那么将自己拍摄的素材片结合到一起为什么就要被摄影拒之门外呢?

如今数码相机都快要取代传统相机了,电脑制作摄影作品也完全有可能取代未经任何加工的作品。注意,我这里说的是作品,是艺术创作,而不是新闻报道图片。如果非要用新闻图片的要求来限制电脑处理的作品,那么,摄影面临的决不是发展,而是倒退。那反对者也大可以卖掉自己的AF相机,而后找个鞋盒子,再打个孔去追求“原汁原味”的摄影吧!  20数码相机ABC(图)

A、 选择拍摄的图像分辨率 

提起分辨率,我们需要了解两个概念,图像分辨率和输出分辨率,图像分辨率是每英寸的像素数,以ppi为单位,图像分辨率又常常被表示成每一个方向上的总像素数量,比如640×480像素、1280×960像素等。而决定图像输出质量的是图像的输出分辨率,描述的是设备输出图像时每英寸可产生的点数(dpi),以dpi为单位,两者有联系但并不总是相等的。

目前,大多数数码相机都有几种分辨率可供选择,不同品牌型号的数码相机表示分辨率的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直接用数字表示,如2272×1704、1600×1200、1024×768、640×480分别表示四种高低不同的图象分辨率,有的用简单的英文字母表示,如L、 M1、M2、S表示四种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来选取不同的分辨率去拍摄。如果数码照片只是用于网页制作,那么不需要太高的分辨率,如果只是在显示器上显示用,必须记住,图像像素和显示器显示设置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所以若想让图像全屏显示到标准640×480像素的显示屏上,那么您需要的仅仅是一幅640×480像素的图像。如果屏幕显示设置为1280×960像素,那么640×480像素的图像只会占到屏幕的一半空间。

如果您的数码照片将用于打印输出,你需要根据不同的输出尺寸选择相应的图像分辨率,“图像分辨率÷输出分辨率=图像输出尺寸”。以杂志印刷为例,输出分辨率最低要求为300dpi,16开尺寸图片需要的分辨率=300dpi×图像输出尺寸,输出尺寸以英寸为单位,最后我们可以得出大约等于3200×2400的分辨率。打印或者冲扩数码照片的时候,一般200dpi的输出分辨率可以满足大多用户的要求。 B、 数码照片常用的三种存储格式 

数码相机常用的三种存储格式就是RAW、TIFF和JPEG,这三种存储格式各有特点。 

RAW是大多高级数码相机支持的图像存储格式,它存储的是数码相机感光元件成像后的原始图像数据,存储的数码照片未经过压缩也没有受到损伤,而且由于存储的是感光元件的原始图像数据,以后您还可以对图像的曝光量、色阶曲线、白平衡、锐利度等参数进行调整;但RAW格式也存在一定缺点,由于存储的是影像传感器记录的原始数据,而各品牌数码相机使用的是各自生产的影像传感器,所以记录的RAW格式的文件需要不同的软件来处理,比如佳能相机拍摄的RAW格式照片只能用佳能公司提供的软件处理,而适马相机拍摄的RAW格式照片又只能用适马公司的软件处理。同时在拍摄时,数码相机的液晶屏幕上只能看到RAW文件的专门为预览提供的JPEG副本,而且为了避免浪费存储空间,这个副本的压缩比大,图像质量比较差。这也是部分数码相机用户误以为RAW格式的效果比JPEG还差的原因。 

TIFF是一种无损压缩格式,所谓无损压缩它其实也是一种压缩格式,只不过无损压缩是文件本身的压缩,和其它数据文件的压缩一样,只不过是把文件中某些重复的信息采用一种特殊的记录方式从而简化文件,文件可以完全还原,不会影响文件内容,对于数码图像而言,也不会使图像细节有任何损失。TIFF格式是目前大部分数码相机都支持的格式,其优点是质量好而且兼容性比RAW高,不会受到处理软件的限制。但与JPEG相比TIFF格式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图像的文件大而且在存储时也需要更多的时间。 JPEG是三种格式中“体积”最小的,如果您追求更快的存储速度和更高的软件兼容性,那么JPEG是最好的选择。但需要注意,JPEG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也就是它在压缩过程中丢掉了原始图像的部分数据,而且这些数据是无法恢复的。而根据压缩比例的不同,照片信息量减少的程度也会不一样。

C、 数码相机镜头焦距与传统相机镜头焦距的换算 

我们常常会看到数码相机的规格表里会有“相当于传统135相机……”的字样,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数码相机的影像传感器尺寸比传统135相机胶片的尺寸要小,我们知道,对于相同的成像面积,镜头焦距越短视角就越大;而对于同样焦距的镜头而言,成像面积越小,镜头的视角也越小。35毫米相机的成像面积等于135胶卷的感光面积——标准的36×24毫米,数码相机使用CCD或者CMOS传感器代替了传统相机中胶卷的位置,它的面积却有好几种规格,从高档专业相机的34.8×23.8毫米到普通数码相机的2/3、1/2、1/3甚至1/4英寸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同样的镜头,在有的数码相机上是广角效果,但在别的相机上可能就变成了标准镜头。看来,我们要依靠焦距值来区分数码相机镜头的视角是很不方便的,所以数码相机厂家通常都会提供一个容易比较的相对值,也就是标出与数码相机镜头视角相同的35毫米相机镜头焦距,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相当于传统135相机的数值,这样的对应焦距值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
      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色彩感情
色彩的基本概念:

  1、色彩有三个基本的表现要素,即色相、明度、彩度。

  ①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它是区别一种物质色彩的名称,如:红、黄、蓝等及相互混调的色彩(如:红+黄=橙,蓝+红=紫等)。

  ②明度是指色彩本身的明暗度,在无彩色上由白到灰至黑的整个过程。都是明度,所以低明度色彩是指阴暗的颜色,高明度色彩是指明亮的颜色。在色相中,黄色明度最高,蓝色则最低。

  ③彩度是指色彩的纯度、浓度或饱和度,色彩越强则纯度越高。

  2、从理论上色彩可分为无色彩(白、灰、黑)与有色彩(红、橙、黄、绿)两大类别。

  3、根据人类的心理和视觉判断,色彩有冷暖之分,可分为三个类别:暖色系(红、橙、黄),冷色系(蓝、绿、蓝紫),  中性色系(绿、紫、赤紫、黄绿等)。 

  认识色彩除了客观方面还有主观的方面,即有关色彩的视觉心理基础理论知识。

  色彩视觉心理

  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管,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

  1、共同感受色觉心理

  (1)色彩的冷、暖感。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

  暖色:人们见到红、红橙、橙、黄橙、红紫等色后,马上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物像,产生温暖、热烈、危险等感觉。

  冷色:见到蓝、蓝紫、蓝绿等色后,则很易联想到太空、冰雪、海洋等物像,产生寒冷、理智、平静等感觉。

  色彩的冷暖感觉,不仅表现在固定的色相上,而且在比较中还会显示其相对的倾向性。如同样表现天空的霞光,用玫红画早霞那种清新而偏冷的色彩,感觉很恰当,而描绘晚霞则需要暖感强的大红了。但如与橙色对比,前面两色又都加强了寒感倾向。

  人们往往用不同的词汇表述色彩的冷暖感觉:

  暖色——阳光、不透明、刺激的、稠密、深的、近的、重的、男性的、强性的、干的、感情的、方角的、直线型、扩大、稳定、热烈、活泼、开放等。

  冷色——阴影、透明、镇静的、稀薄的、淡的、远的、轻的、女性的、微弱的、湿的、理智的、圆滑、曲线型、缩小、流动、冷静、文雅、保守等。

  中性色:绿色和紫色是中性色。黄绿、蓝、蓝绿等色,使人联想到草、树等植物,产生青春、生命、和平等感觉。紫、蓝紫等色使人联想到花卉、水晶等稀贵物品,故易产生高贵、神秘感感觉。至于黄色,一般被认为是暖色,因为它使人联想起阳光、光明等,但也有人视它为中性色。当然,同属黄色相,柠檬黄显然偏冷,而中黄则感觉偏暖。

  (2)色彩的轻、重感。这主要与色彩的明度有关。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彩霞及许多花卉还有棉花、羊毛等,产生轻柔、飘浮、上升、敏捷、灵活等感觉。明度低的色彩易使人联想钢铁,大理石等物品,产生沉重、稳定、降落等感觉。

  (3)色彩的软、硬感。其感觉主要也来自色彩的明度,但与纯度亦有一定的关系。明度越高感觉越软,明度越低则感觉越硬,但白色反而软感略改。明度高、纯底低的色彩有软感,中纯度的色也呈柔感,因为它们易使人联想起骆驼、狐狸、猫、狗等好多动物的皮毛,还有毛呢、绒织物等。高纯度和低纯度的色彩都呈硬感,如它们明度又低则硬感更明显。色相与色彩的软、硬感几乎无关。

  (4)色彩的前、后感。由各种不同波长的色彩在人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有前后,红、橙等光波长的色在后面成像,感觉比较迫近,蓝、紫等光波短的色则在外侧成像,在同样距离内感觉就比较后退。实际上这是视错觉的一种现象,一般暖色、纯色、高明度色、强烈对比色、大面积色、集中色等有前进感觉,相反,冷色、浊色、低明度色、弱对比色、小面积色、分散色等有后退感觉。

  (5)色彩的大、小感。由于色彩有前后的感觉,因而暖色、高明度色等有扩大、膨胀感,冷色、低明度色等有显小、收缩感。

  (6)色彩的华丽、质朴感。色彩的三要素对华丽及质朴感都有影响,其中纯度关系最大。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丰富、强对比的色彩感觉华丽、辉煌。明度低、纯度低的色彩,单纯、弱对比的色彩感觉质朴、古雅。但无化何种色彩,如果带上光泽,都能获得华丽的效果。

  (7)色彩的活泼、庄重感。暖色、高纯度色、丰富多彩色、强对比色感觉跳跃、活泼有朝气,冷色、低纯度色、低明度色感觉庄重、严肃。

  (8)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其影响最明显的是色相,红、橙、黄等鲜艳而明亮的色彩给人以兴奋感,蓝、蓝绿、蓝紫等色使人感到沉着、平静。绿和紫为中性色,没有这种感觉。纯度的关系也很大,高纯度色兴奋感,低纯度色沉静感。最后是明度,暖以系中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呈兴奋感,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呈沉静感。

  2、色彩的心理联想

  色彩的联想带有情绪性的表现,受到观察者年龄、性别、性格、文化、教养、职业、民族、宗教、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色彩的联想有具象和抽象两种:

  (1)具象联想。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联想到自然界、生活中某些相关的事物。

  (2)抽象联想。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联想到理智、高贵等某些抽象概念。

  一般来说,儿童多具有具像联想,成年人较多抽象联想。
色彩性格

  各种色彩都其独特的性格,简称色性。它们与人类的色彩生理、心理体验相联系,从而使客观存在的色彩仿佛有了复杂的性格。

  (1)红色。红色的波长最长,穿透力强,感知度高。它易使人联想起太阳、火焰、热血、花卉等,感觉温暖、兴奋、活泼、热情、积极、希望、忠诚、健康、充实、饱满、幸福等向上的倾向,但有时也被认为是幼稚、原始、暴力、危险、卑俗的象征。红色历来是我国传统的喜庆色彩。深红及带紫味的红给人感觉是庄严、稳重、而又热情的色彩、常见于欢迎贵宾的场合。含白的高明度粉红色,则有柔美、甜蜜、梦幻、愉快、幸福、温雅的感觉,几乎成为女性的专用色彩。

  (2)橙色。橙与红同属暖色,具有红与黄之间的色性,它使人联想起火焰、灯光、霞光、水果等物象,是最温暖、响亮的色彩。感觉活泼、华丽、辉煌、跃动、炽热、温情、甜蜜、愉快、幸福竺,但也有疑惑、嫉妒、伪诈等消极倾向性表情。含灰的橙成咖啡色,含白的橙成浅橙色,俗称血牙色,与橙色本身都是装中常用的甜美色彩也是众多消费者特别是女妇,儿童,青年喜爱的服装色彩。

  (3)黄色。黄色是所有色相中明度紧高的色彩,具有轻快、光辉、透明、活泼、光明、辉煌、希望、功名、健康等印象。但黄色过于明亮而显得刺眼,并且与其他色相混即易失去其原貌,故也有轻薄、不稳定、变化无常、冷淡等不良含义。含白的淡黄色感觉平和、温柔,含大量淡灰的米色或本白则是很好的休闲自然色,深黄色却另有一种高贵、庄严感。由于黄色极易使人想起许多水果的表皮,因此它能引起富有酸性的食欲感。黄色还被用作安全色,因为这极易被人发现,如室外作业的工作服。

  (4)绿色。在大自然中,除了天空和江河、海洋,绿色所占的面积最大,草、叶植物几乎到处可见,它象征生命、青春、和平、安详、新鲜等。绿色最适应人眼的注视,有消除疲劳、调节功能。黄绿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颇受儿童及年轻人的欢迎。蓝绿、深绿是海洋、森林的色彩,有着深远、稳重、沉着、睿智等含义。含灰的绿、如土绿、橄榄绿、咸菜绿、墨绿等色彩,给人以成熟、老练、深沉的感觉,是人们广泛选用及军、警规定的服色。

  (5)蓝色。与红、橙色相反,是典型的寒色,表示沉静、冷淡、理智、高深、透明等含义,随着人类对太空事业的不断开发,它又有了象征高科技的强烈现代感。浅蓝色系明朗而富有青春朝气,为年轻人所钟爱,但也有不够成熟的感觉。深蓝色系沉着、稳定,为中年人普遍喜爱的色彩。其中略带暖味的群青色,充满着动人的深邃魅力,藏青则给人以大度、庄重印象。靛蓝、普蓝因在民间广泛应用,似乎成了民族特色的象征。当然,蓝色也有其另一面的性格,如刻板、冷漠、悲哀、恐惧等。

  (6)紫色。具有神秘、高贵、优美、庄重、奢华行的气质,有时也感孤寂、消极。尤其是较暗或含深灰的紫,易给人以不祥、腐朽、死亡的印象。但含浅灰的红紫或蓝紫色,却有着类似太空、宇宙色彩的幽雅、神秘之时代感、为现代生活所广泛采用。

  (7)黑色。黑色为无色相无纯度之色,往往给人感觉沉静、神秘、严肃、庄重、含蓄。另外,黑也易让人产生悲哀、恐怖、不祥、沉默、消亡、罪恶等消极印象。尽管如此,黑色的组合适应性却极广,无论什么色彩特别是鲜艳的纯色与其相配。都能取得赏心悦目的良好效果。但是不能大面积使用,否则,不但其魅力大大减弱,相反会产生压抑、阴沉的恐怖感。

  (8)白色。白色给人印象中洁净、光明、纯真、清白、朴素、卫生、恬静等。在它的衬托下,其他色彩会显得更鲜丽、更明朗,但多用白色还可能产生平淡无味的单调、空虚之感。

  (9)灰色。灰色是中性色,其突出的性格为柔和、细致、平稳、朴素、大方,它不像黑色与白色那样会明显影响其他的色彩。因此,作为背景色彩非常理想。任何色彩都可以和灰色相混合,略有色相感的含灰色能给人以高雅、细腻、含蓄、稳重、精致、文明而有素养的高档感觉。当然滥用灰色也易暴露其乏味、寂寞、忧郁、无激情、无兴趣的一面。

  (10)土褐色。含一定灰色的中、低明度各种色彩,如土红、土绿、熟褐、生褐、土黄、咖啡、咸菜、古铜、驼绒、茶褐等色,性格都显得不太强烈,其亲和性易与其他色彩配合,特别是和鲜色相伴,效果更佳。它也使人想起金秋的收获季节,故均有成熟、谦让、丰富、随和之感。

  (11)光泽色。除了金、银等贵金属色以外,所有色彩带上光泽后,都有其华美的特色。金色富丽堂皇,象征荣华富贵,名誉忠诚;银色雅致高贵、象征纯洁、信仰,比金色温和。它们与其他色彩都能配合,几乎达到“万能”的程度。小面积点缀,具有醒目、提神作用,大面积使用则会产生过于眩目负面影响,显得浮华而失去稳重感。如若巧妙使用、装饰得当,不但能起到画龙点晴作用,还可产生强烈的高科技现代美感。 
拍好照片的两条经典建议
 当这两条建议烂熟于胸时,摄影的大门就已经向我们打开了。

  第一条,对要拍摄的事物感兴趣。

  第二条,如果你对要拍摄的事物不感兴趣,请参看第一条。

  这两条看起来眼熟、听起来耳熟的建议,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意会言传。那么,不妨在我们拍摄每一张照片的时候用到它。

  喜欢摄影的有4种人。

  第一种对器材感兴趣。他们收藏相机、精通相机的发展史,甚至维修相机、改造相机、制作相机。

  第二种对照片感兴趣。他们也许是图片编辑、评论家或者打龙一族。

  第三种对过程感兴趣。他们醉心于拍摄技术、后期技术以及享受从现实影像到二维影像神奇的心理变化过程。大部分爱好者对摄影的兴趣经常游弋于第二种和第三种。

  第四种对被拍摄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喜欢拍照片,是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