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41:01

时间舱

3分

开放分类:概念科学理论

收藏分享到顶[2]编辑词条 目录
  • 1 简介
  • 2 世博会与时间舱
  • 3 封存/开封
  • 4 影响与反思
  • 5 评论
  • 展开全部
摘要纠错编辑摘要

所谓“时间舱”(timecapsule),就是人们把一堆现代发明创造的有代表意义的物品装入一个容器中,密封后深埋到地下。等到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后供那个时代的人们再挖掘出来研究用。人们把这项工作就叫做放置“时间舱”。现在,埋下一个自己的“时间舱”,已经成为每个世博会主办城市的惯例。

时间舱-简介

     “时间舱”(timecapsule)

西方文明中有一种古老的习俗:在重大活动发生或重要建筑物奠基之前埋入一些物品,如谷物报纸钱币等,用来向不确定的未来发送某种信息。后来埋存物品的概念被扩大,代表人类知识和成就的物品也会被埋入地下,留待数千年后开启。

时间舱的形式最早出现在古埃及和巴比伦,当时一般放在建筑物的基石部位。古埃及和巴比伦的不少寺庙底座就有记录埋藏情况的石碑和雕塑物。[1]

在1939年的世博会前夕,人们决定在地下埋入一个鱼雷状的容器,放进代表时代特点的物品,并将其命名为“时间舱”,另一种直译方法形象地称其为“时间胶囊”。从此,“时间仓”与世博会结缘。[2]

时间舱-世博会与时间舱

     1938年,研究人员往时间仓里放置物品。 

时间舱I

1938年埋下的巨大的“时间舱”里,科学家爱因斯坦写给5000年后的一封短信只占据了一个小小的角落。其余的大部分空间里,装着不同的布料、金属、种子和日常生活用品,包括电话电动剃须刀、丘比特娃娃,甚至还有一包万宝路香烟。

这是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为了迎接第二年将举行的纽约世博会所准备的特殊礼物。为了配合当届世博会“未来世界”的主题,他们决定在世博会场馆地下,埋入一个装有当代文明记录的容器,并在地面的石碑上注明:直到5000年后才能打开。

这个穿越时空的礼物,有着铬铜合金制成的外壳,看起来就像一个两米长的巨大的子弹。它里面所装载的,除了那些让当时人们自豪的科学发明和日常用品,还包括一段纪录片、存有超过1000万字文档的微缩胶片,以及三位“对时代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给后代的留言,其中就包括爱因斯坦。

当时,许多科学发现被应用于军事,转化为更加先进的武器,推动着人们相互的杀戮与争夺。这也是为什么爱因斯坦会这样表达自己对“普通大众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的不满。在他看来,当时的社会科技迅猛发展,而人文环境则每况愈下。科学家们所写的“经”,被这些普通人“念歪”了。

此后,科技与人文的矛盾一直没有停息。就在写下这段话的第二年,爱因斯坦又签署了另一封信件,建议时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抢在德国纳粹之前研制出原子弹。几年后,就是这样两颗凝聚着最新科技的原子弹,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夺走了几十万平民的生命。

而那个“时间舱”,则一直静静地躺在纽约法拉盛草原·可罗娜公园(Flushing Meadows Corona Park)里。

 

时间舱II

1965年,为了迎接在纽约举行的又一次世博会,一个新的“时间舱”,被埋在了相邻的地方。在这个被命名为“时间舱II”的容器里,装入了近20年的新鲜玩意儿,包括信用卡避孕药、塑料心脏瓣膜,还有一张披头士唱片。不过却再没有科学家们写给后代的留言。

现在,在这座纽约第二大的公园里,人们在宽阔的草地上打球、烧烤、散步,只有一个一人多高的石碑提醒人们,距离地面15米的花岗岩洞穴里,埋藏着人们送往5000年后的礼物。[3]

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上,也埋下了一个准备在2067年打开的时间舱。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上,埋下了一个内径一米的圆球形时间舱,也定于5000年后打开。当时手机、个人电脑等还都没有,这些最新的IP产品还未能进入那个时间舱内。[1]

时间舱-封存/开封

     1970年,大阪世博会“时间仓”推委会在讨论问题。

1970年1月20日上午10点,在日本大阪城公园,一个总重量60吨、被混凝土严密包裹的不锈钢容器,被起重机高高吊离地面。人们把它叫做“时间舱1号”,在其不锈钢质地的表面上,印着其截面图和“TIME OAPSULEEXPO'70 NO1”字样。8天后,另一个与“时间舱1号”长得一模一样的“时间仓2号”,也被埋设在这里。

两个“时间舱”,均由特别坚固的不锈钢材料制成,由日本每日新闻社和松下电器公司共同制作。“舱”里分别用29个箱子存放了2098件物品。这些被收藏的物品,作为20世纪现代文明的标志性作品,来自社会、文化、艺术、自然、科技等领域,不仅有植物种子和布匹材料,甚至还有一些制造商生产出的能够代表当时最先进技术的产品,松下公司的电视机和铁锅就在其中。

人们在地面上为“时间舱”建起一座银光闪闪的“金属墓”。“金属墓”分为上下两层,“时间舱1号”被放在最底层,它要等候6970年的人类来开启。而“时间舱2号”,将在2000年时进行第一次开封,此后每隔100年将开封一次,方便人们查验被埋入物品的状态,同时也是为下一个世纪的人们提供试验参照。

2000年3月15日,“时间舱2号”从“金属墓”下的上层处被取出。同年4月,“时间舱2号”被开封,并开始清点“舱”中收纳的2098件物品的状况。

2000年10月26日,“时间舱2号”再次被封存,恢复了真空状态。11月23日,“时间舱2号”重回“时间宝库”。[4]

时间舱-影响与反思

     1940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的家中。

与70多年前相比,现在的人们似乎很容易就能获得爱因斯坦所说的“优越感”。但科学家们所忧虑的社会现实仍然没有变化。人类的杀戮争夺从未停止,对未来的恐慌也仍然在持续。

现在,埋下一个自己的“时间舱”,已经成为每个世博会主办城市的惯例。但它的影响显然远不止于此。至少,这封爱因斯坦写给5000年后人们的信,已经被时间的信使带给了每一个人。

总有人在读到这些文字时,会停下来想一想科技人文的关系,想一想人类社会所缺乏的那些东西。只是大多数人都顾不上这些。当人们的目光不断聚焦于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时,人类关于文明的反思,也像“时间舱”里爱因斯坦的那封信一样,被遗忘在了一个小小的角落。

时间舱-评论

    

曾有媒体评论说,注意到“时间舱”的人们,会沉浸于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但那些充满忧虑的信件,却很少有人仔细回想。

在考古学家的眼中,“时间舱”是当代人承担起的“责任”。70年前,亚特兰大奥格尔索普大学校长雅各布就曾评价说,记录着当代文明的“时间舱”,能够让后人还原我们的生活。

收藏 分享到:      顶[2] 编辑词条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hudong.com。

附图

 上传图片
注释:
[1]^新民晚报:世博会的时间舱 2007-10-05
[2]^网易:时间舱,2010年5月6日
[3]^中国新闻网:埋“时间舱”已成世博主办城市惯例 记录当代文明,2010年5月6日
[4]^网易:埋在大阪公园地底下的“秘密”,2010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