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宫和保胎的良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07:05

多处收集来的,放在一起给需要的朋友一点帮助吧!暖宫:【配方】川芎6克,艾叶9克,生姜9克,鸡蛋2个,红糖适量。
【用法】将上述诸药同鸡蛋放入沙锅内,加水共煮,鸡蛋熟后去壳取蛋,放入锅内再煮10分钟,去药渣加红糖调味,吃蛋喝汤,每日一次,连服7日。
【功效】理气活血,暖宫调经。
【主治】气滞血瘀之闭经。     艾叶每天晚上煮好汤,一锅,用半锅洗脚,半锅第2天早上用来烧一个蛋,熬成一碗,很难喝,但是坚持,对很多宫寒不太出汗的MM很有效果,我看了中医,都说我宫寒,平时不太出汗,实际就是雄高E2低,但是喝了2个月艾叶,本来不明显的BDLS变的很透亮,而且宝宝也来了!

   还有红糖生姜,很多MM都以为只要红糖和姜烧下就可以了?这样是没有药效的,先要把生姜切成末,然后加入红糖,加水煮,然后要选择太阳很好的天,连续晒3天,然后再加水煮,再晒,一共是3蒸3晒,到最后要变成一锅象糨糊的东西,在YJ来的第一天就开始吃,吃YJ结束。

    这样东西都是暖宫的,大家吃完可能会觉的自己身体很热,而且动不动就出汗,我那个时候就是这样,我也是雄高,但是吃了2个月 不到,我的皋酮就降到正常范围,E2也升高了,最开心的是BB也来了,2样东西是很麻烦的,但是我妈妈很辛苦的弄了2个月,真的有效果哦! 保胎:单单用艾叶煎水喝就可以了!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性味】

  苦辛,温。

  ①《别录》:味苦,微温,无毒。

  ②《唐本草》:生寒,熟热。

  ③《纲目》:苦而辛,生温,熟热。

【归经】

  入脾、肝、肾经。

  ①《纲目》:入足太阴、蹶阴、少阴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肾、肺三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功用主治】

  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①《别录》:主灸百病。

  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

  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②陶弘景: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

  汁又杀蛔虫。

  苦酒煎叶疗癣。

  ③《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

  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

  长服止冷痢。

  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

  ④《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⑤《食疗本草》: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⑥《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⑦《珍珠囊》:温胃。

  ⑧《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

  ⑨《王好古》: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⑩《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⑾《本草正》:辟风寒涅,瘴疟。

  ⑿《本草再新》:调经开郁,理气行血。

  治产后惊风,小儿脐疮。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或捣汁。

  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宜忌】

  阴虚血热者慎用。

  ①《纲目》:苦酒、香附为之使。

  ②《本草备要》:血热为病者禁用。

  ③《本经逢原》: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

 【选方】

  ①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

  (《补缺肘后方》) ②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二钱。

  (《卫生易简方》) ③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二钱,辣蓼二钱,车前一两六钱。

  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江苏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④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

  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

  (《圣济总录》香艾丸) ⑤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四两(炒焦存性),川白姜一两(炮)。

  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

  (《世医得效方》艾姜汤) ⑥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

  (《千金方》) ⑦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

  (《圣惠方》) ⑧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

  煎浓汁,服三合。

  (《千金方》) ⑨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如鸡子大,阿胶(炒为末)半两,干姜一钱。

  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

  (《养生必用方》) ⑩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一两,蒲黄、蒲公英各五钱。

  每日一剂,煎服二次。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妇人白带淋沥:艾叶(杵如绵,扬去尘末并梗,酒煮一周时)六两,白肃、苍术各三两(俱米泔水浸,晒干炒),当归身(酒炒)二两,砂仁一两。

  共为末,每早服三钱,白汤调下。

  (《本草汇言》) ⑿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

  (《肘后方》) ⒀治产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陈蕲艾二斤,焙干,捣铺脐上,以绢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气出,则痛自止。

  (《杨诚经验方》) ⒁治盗汗不止: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

  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温服。

  (《纲目》) ⒂治痈疽不合,疮口冷滞:以北艾煎汤洗后,白胶熏之。

  (《仁斋直指方》) ⒃治头风面疮,痒出黄水:艾二两,醋一升,砂锅煎取汁,每薄纸上贴之,一日二、三上。

  (许国桢《御药院方》) ⒃治湿疹:艾叶炭、枯矾、黄柏等分。

  共研细末,用香油调膏,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