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图限制中小学生入馆 称藏书不适合儿童阅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7:20:20

[大千世界]国图限制中小学生入馆 称藏书不适合儿童阅读

xilei 发布于 2010-5-2 22:05:00

读者来信:国家图书馆为何不对孩子开放?

十岁的儿子想去国家图书馆,那可是他好久以来的心愿。

每次路过国家图书馆,我都会告诉他:那是我们国家最大最好的图书馆,有好多好多的书。儿子总会无比向往地看着那座建筑,透过玻璃窗羡慕地看着里面一排排正在安静读书的叔叔阿姨们。

于是,在这个春天的周末,我带着他去了国家图书馆。一路上,孩子欢欣雀跃,不停地在我身前跑来跑去,小脸上那灿烂的笑容就像路边盛开的迎春花。快到门口了,他问我:“妈妈,里面会有小孩看的书吗?”“有啊,里面有很多的儿童书,你可以随便看!”我很肯定地回答他,儿子非常高兴。

可是等我们爬上了高高的台阶,到了门口时,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却告诉我们:“十六岁以下的孩子不允许入内。”“为什么?”我非常吃惊。“因为他们还没有自制力。只能在不确定的开放日由家长陪同参观,但不能使用图书馆。”我和儿子来到旁边的布告栏上,那上面写着最近的一次开放日是在已经过去的4月5日,下一个开放日,则还未通知。我们俩此时的失望无法用言语表达,回家的路上,孩子一言未发,我却无法向他解释这个连我都无法理解的规定。

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国家图书馆不能向十六岁以下的孩子开放呢?图书馆希望能减少管理上的压力,可这能成为不允许孩子们入馆的理由吗?

十六岁以下不允许入馆依据的是什么?国际惯例吗?如果担心孩子没有法律上的独立行为能力,图书馆完全可以要求有父母陪同。如果是担心孩子太吵闹,影响图书馆安静的环境,或是会作出其他破坏性的行为,可以用管理规定来约束,怎能一概禁止呢?

对于上学的孩子而言,他们在学校中已经被培养了要讲文明,守纪律,上课不能随便说话是最基本的要求。为什么就断定孩子一定都会吵呢?而且,在图书馆这么一个肃穆的环境中,孩子会受到感染,这是对他们文明纪律最好的教育,比千言万语的说教要有用得多,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信我们的孩子能从中学会文明,守纪律呢?即使有个别的孩子吵闹,我们就应该剥夺其他所有孩子在图书馆读书的权利吗?

我也曾经带孩子参观过首都博物馆,在那里也看到过很多不到十六岁的孩子,在那种很严肃的环境中,大部分的孩子都表现得很安静,很文明。为什么国家图书馆就不行呢?

国家图书馆难道不收藏儿童读物吗?如果有大量的儿童读物,却不对孩子们开放,那这些书干什么用呢?

读书对于一个孩子,对于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意义重大。而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孩子培养起,图书馆是一个最好的教育场所,这应该也是我们办国家图书馆的目的之一。难道我们希望孩子读书的习惯都从十六岁以后培养起?

我们总在说,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要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可在我们的国家,堂堂国家图书馆却只为能减少一点管理上的麻烦就剥夺了孩子们读书的权利,我感到莫名的悲哀。

未成年人可入馆的天数少得可怜

一年仅向中小学生开放11天

为什么16岁以下的孩子不可以进入国家图书馆?中国青年报记者日前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国家图书馆进行了探访。

记者采访了一位中年读者,他是一位八岁孩子的父亲,“我对旅游有所偏爱,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希望每到一处不仅是娱乐也可以增加一些地理知识和历史常识,我经常到国图看这方面的书,也想带孩子来,但是国图对十六岁以下的孩子是有限制的,所以至今这还只是个想法。”

附近中学一位初二的学生也告诉记者:“我比较喜欢文学,很希望能够多接触一些这方面的书。平时我们的学习任务比较紧没有多余的时间,但是周末还是希望能够给我们一个开拓视野的机会。但是国图只允许在规定的节假日才可以去。”

记者在国图读者须知中看到:“国家法定节假日(1月1日、春节除夕至初二、5月1日、10月1日-3日、清明节当日、端午节当日、中秋节当日),中学生(凭学生证)及在家长陪同下的少年儿童可入馆参观,小学生可以在老师、家长等成年人陪同下到二期中文图书区阅览;六一儿童节学龄前儿童可在家长陪同下参观我馆但不能进入阅览区。”也就是说,中小学生一年中只有11天被允许进入国家图书馆。

“国图很少有适合儿童阅读的书”

国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图的书多是典藏书籍或专著,多用来收藏,很少有适合儿童阅读的书,而且不是很容易找得到,基于这种情况,所以限制十六岁以下的儿童入馆阅读。”

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北区一层中文图书区。这里收藏的是近年出版的非艺术与设计类的中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图书,适宜大众阅读,分类也较为详细专业,有文学、语言、历史、自然科学等,种类繁多,不经过检索盲目地去找确实很难找到,但是如果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图书检索还是可以找到许多适合儿童阅读的书。记者通过图书检索,以“伊索寓言”为检索词搜到相关书籍目录308条,以“安徒生童话”为检索词,搜到相关书目462条。

对于是否介意儿童入馆阅读,一位大三的学生读者认为:“无所谓,如果他能够保证安静,不影响周围人看书就行。”她的同学则有所顾虑,“小学生可能不行吧,他们能够专注的看书时间应该不会很长,课堂也只有45分钟,而且这里没有老师讲解,可能注意力不会很集中吧。”

一位年轻的妈妈说:“我很想带孩子来,但他才六岁,进来见识一下还可以,要是看书应该需要我陪着,还会冒出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我要一一解释给他,可能会影响到别人,还是建议有关部门给孩子开辟一块属于他们的天地,这样就可以解决我们的顾虑了。”

2004年,国图曾经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解决未成年人入馆的问题。2004年3月开辟了“中国少年儿童信息大世界”、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一在馆内设立“少年儿童参观接待日”;2004年6月国家图书馆在北京文津街分馆举行了少年儿童多媒体阅览室开放仪式,面向学龄儿童至15周岁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但2008年7月由于国图对业务格局进行了重新调整和规划,少年儿童多媒体阅览室因调整需要,暂停服务。

国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许多读者提出的关于儿童不能入馆读书的意见,已经引起了国图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开始着手改善。国图南区正在筹建少儿图书馆,具体的开放时间还没有确定。”这位工作人员还提示记者,现在首都图书馆和北京市各个区县的图书馆都设有少儿阅览室,这些图书馆中的大众读物比较多,有更多适合儿童的读物,所以在国图开放少儿阅览室前可以前往这些图书馆阅读。

“有孩子感觉更有生气”

记者随即来到首都图书馆了解情况。馆前小广场上不少家长正带着孩子在阅读嬉戏。

一层专设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分为少儿综合借阅中心和少儿多媒体阅览室,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开放。图书馆二楼新设少儿英文图书馆,正在试运行中,也在上述的时间段开放。这两个馆专为不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提供借阅服务。0岁到7岁的少年儿童可持亲子卡在监护人的陪同下入内,8岁到16岁的少年儿童可办理学生卡入内。

在一层少儿综合借阅中心门口,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带着4岁的女儿进来,这位妈妈对女儿说:“宝贝儿,在这里要保持安静,要小声说话呢。”小女孩乖巧地点点头。借阅中心门口墙上贴着温馨提示:尽量保持阅览室安静——小朋友之间请讲悄悄话、亲子阅读时请将声音放低、手机请调至静音状态、拨打/接听电话请到室外、家长间如需交流请到室外;尽量保持阅览室干净——请不要吃食物、嚼口香糖、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不要随地大小便;尽量保持阅览室良好的阅读习惯——办卡/接还书时请排队等候、最多取两册图书、将阅读过的书插回原处、像保护眼睛一样爱护图书;尽量保持和谐的阅读氛围——不穿拖鞋、不追跑打闹、不玩游戏机、不在阅览室写作业、不抛扔争抢图书、不随意移动报架期刊盒、家长请照看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孩子离开视线。

借阅中心内,除了书架,还摆放着矮矮软软的桌椅、沙发,空间比较开阔。墙面贴着小朋友自己的画,童趣十足,书架也别出心裁的设计为城堡造型。中心前区为学前儿童借阅区,书架高约1.3米,正适合10岁以下的儿童使用。不少家长正带领孩子借书、阅读。中心后区适合大一点的孩子,书架也高一些,大约1.6米左右。在这儿,小学生或中学生,正三五成群地在这里阅读、讨论。

中心门口还摆放着数学上的“双曲夹缝”模型,一位爸爸正给儿子讲解着,小家伙惊奇地瞪大眼睛。虽然在这里有孩子和家长交谈,但都是小声讲话,并没有人大声喧哗、吵闹。

这一层还有少儿多媒体阅读室,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观看影像制品。有不少孩子正在电脑前观看动画片、儿童电影或是课件。

二楼西北角的少儿英文图书馆内有不少儿童英文配图读物,这个空间划分为亲子阅览区、视听娱乐区、学生阅览区以及舞台表演区,在视听娱乐区有三位妈妈正教孩子在视听娱乐区玩英文拼字游戏。这三个地方还经常会不定期的举办一些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参与。

初一学生小刘说:这个图书馆挺好的,他和同学几乎每个周日都会过来,看看书或是在多媒体阅读室看看课件或是电影什么的,又好看又好玩,总比去其他地方好多了。一位正在带自己5岁儿子出馆的父亲表示,经常带孩子过来,给他讲讲故事,找些寓教于乐的书借回去,让孩子从小就在一个爱书爱学习的氛围里成长。

记者又问询几个未带孩子的成年读者这些未成年人在图书馆内活动有无干扰到他们时,基本都回答说,因为未成年人借阅活动主要在一层,与他们的借书阅读不在一个地方,所以并没有什么打搅。

首图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小读者们说都比较自觉,不大声说话,也爱惜图书,偶尔会有年龄很小的孩子吵闹起来,一般家长都会自觉地将其带出馆外,对极少不自觉的现象,他们会上前劝阻一番,一般都能解决。

一位读者还说,有小孩子在这里感觉更有生气了。

“各国的公共图书馆应提供无私的服务,不因年龄、种族、性别、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而有差异。少数民族、身心障碍人士、住院病患、在监人士等,有事实上的困难,无法利用常态性的服务及资料时,公共图书馆应针对他们的需求,提供特别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的这段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