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易齋-中國哲學範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41:45

首頁學易齋介紹易學研究要論叢書出版目錄易學應用工程聯絡我們

二十世紀科學未解之謎
江國樑 編著
當今世界﹐大家都為20世紀的科學成就而歡欣;也面臨著一場災難﹐這就是地球生態失衡、窮富距離差大、社會上弱肉強食、高科技發展與政治家的政策失誤等而令人感到憂慮。這是一種歷史的重覆現象。孔子倡導的仁教理性﹐諾貝爾賦於和平自由﹐都是對這種現象開出的『良方』。我認為﹐面對這種現象﹐人們不要杞人憂天﹐應當提高全民族、全人類的文化素質﹐用『天下為公』普導人類的思想和行為;用『發展高科技』為人類創造自由、平等、和平和幸福﹐來消除這種『災難』﹐讓歷史健康地發展。
人們可能要問:『該怎麼辦?』我認為﹐不管『科學東進』也好﹐『文化西進』也好﹐首先要解決的是『哲學』問題﹐也就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人類科學思維的整體性統一的科學普遍的大道理』。然而﹐當今的哲學家﹐就疏忽了這一『整體性統一』﹐所以給政治家和人類思想做出了諸多的錯誤導向;科學家的科學研究也經常走入『死胡同』﹐原因亦在於此。所謂『整體性統一』﹐就是宏觀和微觀的協調統一。舉一簡單的例子:在醫學上﹐泰西醫學從解剖學入手﹐進行微觀深入的研究﹐如頭病醫頭﹐腳痛醫腳;中國醫學﹐則是用望聞問切來診斷臟腑與人體的宏觀協調性能。前者體現了泰西的哲學思想﹐後者則是反映了東方人的哲學思維。縱觀世界醫學的發展﹐泰西醫學是微觀優越﹐宏觀差矣;中國醫學宏觀優勢﹐微觀不足。如果把兩種優點融洽起來﹐世界醫學將會突飛猛進。
解決了哲學問題﹐自然科學就會有正確的導向。縱觀科學發展史﹐人們為什麼經常會出現否定之否定的現象呢?如﹐牛頓的『統一場』剛出籠不久﹐又被愛因思坦的相對論所逾越。又如愛因思坦是他自己提出:電磁波在某些條件下表現粒子行為﹐從而導出了量子力學基礎的波粒二象性概念。又為什麼對玻爾和薛定諤的『貓』所做的研究成果﹐又提出懷疑呢?同樣的﹐當拉普拉斯提出『黑洞』命題後﹐為什麼愛因思坦也用相對論導出了『黑洞』模式的同時﹐又對『黑洞』的存在提出反對意見呢?難道科學是隨意性﹐是幻象、是主觀的?我認為﹐此說也對﹐也不對﹐關鍵的是缺乏『整體性統一』思維。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是這樣﹐將來的『測不準的測不準原理』也再會出現;『黑洞』的存在﹐也不表明星體毀滅﹐它可能再生。若是這樣﹐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系、銀河系應該是『黑洞』的產物;『黑洞』與『白洞』也將會交替地發生、發展。這種說法不是荒誕﹐而是『整體性統一』之必然。話轉回來﹐當今的社會﹐大家正熱衷於涉獵『科學魔怪』。那麼﹐我也編織一張『20世紀科學未解之謎』的題目供參考。提醒大家﹐不要畏難﹐這些謎題﹐都可以從『易學』體系中找到答案。
一、宇宙是有限還是無限的?或是有限的無限呢?它是創生的?或是『大爆炸』誕生
的?還是『自然』的?
二、『黑洞』與『白洞』的真相是什麼?那太陽系、銀河系……是『黑洞』還是『白
洞』﹐還是『自然』?
三、類星體的譜線紅移量極大﹐可以斷定它的飛行速度可超光速嗎?
四、宇宙間有反物質存在嗎?科學家用對稱性來理解『存在反物質』。究其實宇宙的
存在就是物質﹐物質的存在就是有『對稱性』和『不對稱性』。那又何必專門提
到反物質呢?
五、愛因思坦曾用E=mc2方程式﹐說明『質量等於能量』。科學家認為﹐若是此﹐把
能量釋放了﹐那物質就會在能量的爆炸中消失;反之﹐把能量集中起來﹐就會出
現物質。這是物理學上的專用說法﹐還是哲理?
六、電磁力、弱力、強力﹐加上『引力』能否組成『大統一理論』呢?宇宙間是否只
有這四種力呢?
七、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又含質子
與中子;再有之是介子(稱強子)﹐是由夸克、反夸克及膠子組成的。若至此﹐
就不能再分嗎?
八、牛頓認為:絕對空間是『以太』。那麼﹐『以太』是什麼?至今沒有說清楚。
九、在伽俐略和牛頓的宇宙裏﹐時間和空間是完全相互獨立。這是『存在』的前提。
然而﹐他一轉又認為﹐空間有三個維度﹐而時間祇由一個數來量度。從而把『獨
立』拋到九霄雲外去﹐反而責成『時間』作為一個維度的數學計算式來維持﹐我
們要問 ﹐他們兩人這樣做合理嗎?若是不合理﹐那『時間』到底是什麼東西?
十、李政道先生(他與楊振寧先生因發現宇稱不守恆定律於1957年共獲諾貝爾獎)﹐
他於2001年10月7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作『21世紀科學的挑戰』的報告中提到: 21
世紀的科學所面臨的四大問題:為什麼一些物理現象在理論上對稱, 但實驗結果不
對稱?為什麼一半的基本粒子不能單獨存在而且看不見?為什麼全宇宙90% 以上
的物質是暗物質?為什麼每個類星體的能量竟然是太陽能量10的15次方呢?
他說﹐中子、質子、原子、分子都是由兩類基本粒子組成﹐一是夸克, 一是粒子,
各有六種。然而﹐六種夸克都不能自由行動。又說, 實驗不對稱的原因來自『真空
』。『真空』是沒有物質(粒子)的態﹐可是它有作用。有作用就有漲落。這種
漲落破壞對稱。反過來﹐有『真空』就不會有暗物質、不會有類星體。什麼是CP
不對稱呢?粒子和反粒子、左和右不對稱吧。也因CP不對稱﹐我們才會存在。他
還說﹐知道了基本粒子﹐不等於知道了真空;知道了基因組﹐并不意味著就能解
開生命之謎。其要點是﹐物理學研究要重簡化、歸納。基礎研究必須微觀和宏觀
的結合﹐必須強調整體統一。
楊振寧先生也指出:傳統中國文化想要達到這個『理』﹐是經過歸納﹐用一些精
簡化、抽象化、濃縮化、符號化的步驟的。比如﹐中國傳統文化裏很重要的一元,
叫做『太極』。它所代表的﹐是一個要把所有的現象﹐包括物理界的現象﹐跟生
物現象﹐全都歸納成基本的幾個字﹐比如『金木水火土』、比如『陰陽』、『男
女』、『乾坤』。這是中國文化傳統最典型的思想方法。
十一、人類有23對分別來自父母的染色體﹐有30億核酸。在『人體基因組計劃』中已
破譯了基因圖譜。其實這一『圖譜』﹐僅是了解基因結構、遺傳密碼核酸的排
列順序﹐要解決生命活動及其變異﹐還需要對基因轉譯、表達、作用和遷移﹐以
及天地、時空的變化等一系列更復雜的問題都需要加以研究。通俗地說:掌握基
因圖譜﹐還無法組裝成一個優秀的『天生』的嬰兒。更何況還有生命之源和基因
結構差異的種族以及社會、法律、道德等問題。
十二、當遺傳學和量子學出來後﹐就有人提出人壽可以達到1200歲﹐這是自然的人﹐還
是組裝後的『人』呢?後者不可能﹐前者可能嗎?這些﹐我認為是科學的宣傳。
如果說﹐自然的人可以用人工調節身體。那麼﹐他有否包括天地、時空的自然因
素在內呢?如果不考慮這些內容﹐古人所說的『神仙』『羽化』則成為現實。
十三、生命起源的問題﹐確實困擾著人們的思路。在諸多說法中如:神話說、神創說、
自然說、特創說、生源說、地球生命說、宇宙胚種說、化學進化說等等。應該說
﹐『化學進化說』最受今人的歡迎。然而﹐自1824年﹐德國青年化學家維勒在瑞
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一間化學實驗室研究『氰作用於氨水』時﹐偶然得到有機物
『草酸』開始;1965年﹐我國獲得第一批人工合成生物高分子的結晶胰島素(蛋
白質);1970年美籍印度裔科學家柯拉那等人用人工合成得到了『人工基因』─
核酸;到1981年我國科學家也用人工合成了核糖核酸(醇母丙氨酸轉運核糖核酸
)等。這些研究成果都給『化學進化說』提供了實證。也反映出西方科學『還原
論』的特點。然而﹐有了蛋白質和核酸﹐又怎樣過渡到蛋白體、非細胞、細胞呢
?其中應具備復雜的條件才有可能。因此﹐要解開『生命起源』的謎﹐確實太難
了。
十四、人類的祖先是誰?達爾文認為是猴子變來的。然而﹐猴子不等於人﹐兩者相距甚
遠﹐不說別的﹐至少還缺少一環──類人猿的演化機制。馬萊斯提出『人類的始
祖來自外星球』。然而﹐它是來自太空中哪一個星球呢?外星人又是什麼樣子呢
?至今誰也不清楚﹐也沒有證據。若說是『自然生來而就』的嗎?證據又是什麼
?至於說是『上帝』、或是『女媧』的創造﹐應該說還是屬於神話。總之﹐謎團
重重。
十五、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都認為『靈魂』的本質已經存在了。又怎樣存在呢?他把『
靈魂』分為:帶來生命的營養靈魂﹐賦予感覺的動物感覺靈魂﹐和導致思考的精
神靈魂(外來的)。然後﹐又加以說明﹐也沒說清楚。若是說它存在於雌雄性中
﹐又是在哪一種狀態中?如果說﹐它是『外來』的﹐又怎樣地進入人體呢?事實
上﹐不管是宗教的﹐還是科學的﹐至今在『靈魂』問題上都沒有說清楚﹐也很難
說清楚。
十六、細菌是人體生存的宿敵。然而﹐它對人體也有好的一面。癌細胞﹐每個人的身體
內都有存在。問題是﹐它一不高興就會引發絕症。這都是常識。人類太可憐了﹐
但也不要杞人憂天﹐更不要責怪誰。我認為﹐人們卻忘記了一個重要問題﹐就是
『生與死』的關係問題。也就是說﹐當人們想到生的時候﹐有否考慮到已『死』
去的親人如祖輩、父輩的遺傳等因素的影響呢?當人們知道死的時候﹐有否更多
地考慮生存的諸多門道﹐如防治、養生、風水等。事實上﹐『生死』的要點在於
『成事在天﹐謀事在人』。『生與死』固然是一紙之隔﹐然而﹐健康長壽、生男
育女﹐又是人們所追求。其實﹐人們要更多地認識大自然──『天』的規律﹐謀
之我用。這里舉一個例子﹐如中國的風水學﹐它是中國的土特產﹐也是一門實實
在在的『科學』。可以告訴大家﹐我在長期的考察研究中﹐發現諸多『絕症』與
之有關﹐因此﹐它可以作為祖國醫學的一門來研究;也發現它與人的遺傳有關。
因此﹐也可以作為一門『遺傳學』來研究﹐更可以作為一門『人文學』、『生命
學』來研究。信不信由你。
十七、科學家認為﹐心臟有一獨立的神經系統﹐而心臟沒有發現惡性腫瘤。另一現象是
﹐俗者在用木炭火化『亡人』時﹐心臟總要比其它部分多燒個把鐘頭。這是為什
麼呢?再者﹐中國醫學總是稱『心為神明之府』。難道﹐心臟曾是一具『思維』
器?我們會做夢﹐這種現象難道用『大腦的殘餘信息』就可以解釋?我想﹐在理
論上﹐心臟應有『思維功能』。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命題。
十八、『八卦是科學』。西方人更為之困惑。事實上﹐以西人的思維來說,『八卦』中最
淺現的一種『維式』﹐也不會引起他們注意﹐如:四正是三維﹐四偶也是三維。
復合之﹐就是中國的『多維』。其實它比西方人的『四維時空』﹐更實在﹐更科
學﹐更有魅力。
十九、當今信息時代﹐已進入高峰期。然而﹐當今的科學家﹐還沒有覺悟﹐他只能成為
『八卦圖』、萊布尼茲的『二進位制』(計算機原理)碑前的可憐蟲。我曾在
1990年與當時的『四通』集團某研究專家談過:『八卦』中還有『一進位制』﹐
『0進位制』為什麼不進行研究開發呢?若是此﹐比爾?蓋茨的明星地位將成為
歷史。
二十、《周易》的精華是哲學﹐科學和預測只是其中的部分內容。人們對《周易》或是
談虎變色;或對其中的科學部分則疑團重重﹐或是在預測部分大加鞭笞。其實﹐
這不能怪《周易》﹐應當怪自己﹐沒有充分認識東方的思維特點﹐即它是一門由
整體、總體的辨證思想建構起來的『哲學』﹐它也以此有別於西方哲學;或是沒
有去注意『預測』的混沌定律﹐反而被『預測者』的亂、力、怪、神所模糊。我
認為﹐還是多研究一點《周易》好。
    二十世紀易學研究的重要著作
─《黃壽祺論易學》評述
◎福建閩江學院教授╱黃高憲
江國樑與黃高憲教授(右)
一起研究黃壽祺教授的易學思想
一部二十世紀易學研究的重要著作─《黃壽祺論易學》,今年6月在臺北出版。該書由我負責整理、編輯、校對。全書約35萬字,分為上、下兩冊。這部書作為「易學研究叢書」(江國樑先生主編)之一,由學易齋出版,楊美玲女士發行。
黃壽祺先生(1912-1990),字之六,號六庵,福建霞浦縣人。1935年畢業於北平中國大學國學系,曾師事吳承仕、尚秉和、高步瀛、余嘉錫、朱師轍、楊樹達等一代宗師。曾執教於北平中國大學、華北國醫學院、福建師範大學等院校。曾任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副校長等職。一生奮發治學,以其畢生的精力從事中國古典文學和中國經學史的研究,尤以精研《易》學,成為一家之言而蜚聲海內外。其已出版的著作有:《易學群書平議》、《群經要略》、《周易譯注》、《周易研究論文集》(1-4輯)、《楚辭全譯》等。曾主編:《中國文學史》、《福建文學史》、《清詩選》等。還著有《六庵詩選》等。2000年10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將其著作《群經要略》(由筆者校注)與章太炎、梁啟超、王國維等國學大師的著作一起,作為「二十世紀國學叢書」之一出版發行。他與弟子合著的《周易譯注》已在大陸、臺灣多次再版。筆者所編《黃壽祺論中國古典文學》一書,2001年8月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黃壽祺論易學》的出版,使人們能夠更多地了解這位被譽為「易學宗師」的經學家在易學研究領域所取得的成果。本文對該書試作評述。
一、《黃壽祺論易學》主要內容評述
《黃壽祺論易學》輯錄了黃壽祺先生《易》學論文、講義、書信等。上冊中輯有:《與尚節之先生論易三書》,這是1937年四、五月間,黃先生與尚秉和先生討論《周易》的信。這三封信連同尚先生的兩封復信均發表在北平《晨報》副刊「藝圃」上,尚先生對黃先生提出的意見表示讚許。
《易學群書平議》,曾作為一部書,1988年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撰著於1938-1947年。全書依《四庫總目》體例,撰文134篇,厘為7卷。各篇除著錄書名、卷數、版本、作者、書中主要內容、觀點之外,重點論析各書的是非得失。尚秉和、陳遵統先生分別為之序。尚氏云:「凡解《易》之書,經黃君商訂、解剖,其是非得失,判然立明,如鏡之鑒物,妍媸好醜,毫無遁形,學者茍由其說以求之,絕不至有面牆之歎、歧途之入也。豈不懿哉!」(《易學群書平議,敘一》)尚先生對黃先生所撰的《易學群書平議》給予很高的評價。黃先生能在易學研究領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與其恩師尚秉和先生的教誨和獎掖是分不開的。
《〈易經〉與中國文學》是黃壽祺先生1943年所撰的《中國文學史約》(未刊稿)的一部分。
《周易名義考》、《漢易舉要》、《六庵易話》、《從〈易傳〉看孔子的教育思想》均為黃壽祺先生研究易學的重要論文。如:《周易名義考》、此文考述了歷代諸家對「周易」名義的不同說法,爾後,分別從本義和後起義分析「周易」的名義,其論點及論析方法都值得研究者借鑒。又如:《漢易舉要》,是一篇專論漢易中的《孟氏易》卦氣說的論文,這在二十世紀易學研究論文中是很少見的。
該書下冊輯有:鄭光儀先生筆錄的《周易講解》和江國樑先生整理的《周易講解》(補)。這兩篇都是課堂講授的記錄,內容側重於講解易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而且循序漸進,易於整理,有利於初學者打好基礎。
《〈周易古筮考〉箋識》由王筱婧先生校錄。1983年黃壽祺先生應北京師範大學邀請,赴京整理吳承仕(檢齋)先生遺著。王筱婧先生作為黃先生的助手一同赴北師大。在北師大期間,王筱婧先生根據中華書局圖書館所藏黃壽祺先生青年時期所批校的《周易古筮考》,逐條進行校錄,撰成此稿,此稿為未刊稿,此次首次發表。為了讓讀者便於閱讀,本書附有尚秉和先生(號滋溪老人)所撰《周易古筮考》。
《論易學之門庭》是一篇論述歷代易學流派,推究如何治《易》的論文。這篇論文1988年獲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關於〈周易〉名義的問題》,只是其易學講演稿的一部分。文中對「三《易》」之說作了簡明的論述。
《與范秋帆先生論易書》寫於1941年夏。范秋帆先生,名毓桂,福建建寧人,曾任國立北平法政大學等校教授,系黃壽祺先生的業師之一。黃先生認為,不求取象之由則難明系辭之理。書中就《解》卦上關於六爻辭和取象的兩個疑問,向秋帆先生請教,可惜秋帆先生給壽祺先生的復信已亡佚。不過,范先生給黃先生的一副對聯至今尚存。這副對聯寫道:「家醞滿瓶書滿架,詞源如海筆如潮」。書寫時間為「戊寅冬至」,即1938年冬至。從這副對聯可知他們師生之間的濃情厚誼。
《與包笠山先生論易書》寫於1962年秋,是年,黃壽祺先生發表了《漢易舉要》一文,包先生寫了兩書與之商榷,此時黃先生亦以書答辯。書中主要圍繞所提的漢易流派及《孟氏易》等六個問題陳述己見。包笠山先生,名樹棠,字笠山,福建上杭人。曾任福建師範大學等校教授。
《黃壽祺論易學》一書的《附錄》部分,輯錄了中國周易學會會長,山東大學教授劉大鈞,本叢書主編江國樑以及李鄉瀏、張振弼等位先生深切懷念黃壽祺先生而作的紀念文章。此外,附錄中還輯錄了景洛先生和我寫的文章。1979年,周景洛先生作為中國新聞社記者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首次採訪黃壽祺先生,寫下了《黃壽祺教授談〈易經〉》一文。文中寫道,黃先生曾寫《漢易舉要》五卷,只發表了第一卷《孟氏易》,其他《京氏易》、《鄭氏易》、《荀氏易》、《虞氏易》各一卷均在「文革」中被抄走。由此可知,本書中所錄的《漢易舉要》只是其中的《孟氏易》一卷,其他部分已亡佚。筆者所撰《黃壽祺〈周易尚氏學劄記〉評述》,發表於《周易研究》1998年第四期,文中對黃壽祺所寫的《周易尚氏學劄記》的主要內容作了評述,並論述了《周易尚氏學劄記》的學術價值。筆者認為:黃壽祺先生在《劄記》中對尚秉和先生的重要著作《周易尚氏學》所作的客觀、公允的評論,有助於推動易學研究者進一步深入研究《周易尚氏學》;黃先生對《周易尚氏學》所做到的校勘,不僅值得易學研究者參考,而且為出版社再版此書時提供了重要的修訂依據。筆者還認為,從《劄記》中可以了解黃壽祺先生的治《易》方法。總之,筆者認為,黃先生所撰寫的《周易尚氏學劄記》對研究《周易尚氏學》和再版《周易尚氏學》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黃壽祺論易學》的主要特色
筆者認為,《黃壽祺論易學》一書具有如下特色:
第一、該書薈集了黃壽祺先生一生中各個時期的主要易學論文。
黃先生的易學研究歷程主要有四個時期。第一時期1935年至1941年。這一時期他身居北京,撰寫了《六庵讀易》六卷、《漢儒說易條例》五卷、《周易要略》十卷、《嵩雲草堂易話》二卷、《尚氏易要義》二卷、《歷代易家考》五卷等易學論著。《黃壽祺論易學》中選錄的《與尚節之先生論易三書》、鄭光儀先生筆錄的《周易講解》、《與范秋帆先生論易書》等篇均寫於這一時期。第二時期是1942-1949年,這一時期他回閩任教。他撰寫了《群經要略》等。《黃壽祺論易學》中選錄的《易學群書平議》一部分寫於1938-1941年,另一部分寫於這一時期。此外,《〈易經〉與中國文學》亦寫於這一時期。第三時期是1949年至1966年。這一時期他在福建師範學院任教。《黃壽祺論易學》中所選錄的《漢易舉要》、《與包笠山論易書》等寫於這一時期。第四時期是1975年至1990年。這一時期與其弟子合作編著的《周易譯注》、《易學研究論文集》等先後出版。《黃壽祺論易學》中選錄的《周易名義考》、《論易學之門庭》、《六庵易話》、《從〈易傳〉看孔子的教育思想》、《〈周易古筮考〉箋識》以及江國樑先生整理的《周易講解》等,均撰寫或發表於這一時期。由此可見,《黃壽祺論易學》一書輯錄了黃壽祺先生從事易學研究的各個時期撰寫的重要論文。這部書不僅反映了黃壽祺先生治《易》的軌跡,而且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二十世紀易學發展的進程。
第二、《黃壽祺論易學》一書輯錄了黃壽祺先生不同文體的易學研究成果,文體多樣,而主旨鮮明。
該書分別輯錄了黃壽祺先生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易學講演錄(即鄭光儀先生筆錄的《周易講解》和江國樑先生整理的《周易講解》),並輯錄了黃先生的部分講義(如《〈易經〉與中國文學》等)。書中還輯錄了黃壽祺先生與尚秉和、范毓桂、包樹棠等位教授的論易書信,這些書信能使後學領略前輩學者的治學態度與大家風範。書中所輯錄的黃壽祺先生的易學專題論文,如《漢易舉要》、《周易名義考》、《論易學之門庭》等都是黃壽祺易學論著中的精華。此外,《易學群書平議》可以說是提要式的書評,尚秉和先生給予很高的評價。縱觀《黃壽祺論易學》一書,全書博而不雜,文體多樣,而主旨鮮明。
第三、《黃壽祺論易學》一書較系統地展示了黃壽祺先生的治《易》思想。
黃先生熟誦《周易》經傳,並博覽群籍,精研傳注。他的《六庵易話》、《論易學之門庭》等文中強調:「不從古注入手者,是為迷不知本源。」(《論易學之門庭》)
他主張「從源及流」,首須熟讀經傳本文,考明春秋內外傳諸古筮,其次觀漢魏古注,再次觀六朝隋唐諸家義疏,最後使參稽宋元以來各家之經學。與此同時,他主張「強幹弱枝」。「須知《周易》源本象數,發為義理,故當以象數、義理為主幹;其餘涉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爐火,禪家妙諦,與乎近世泰西科學者,皆其枝附。不由主幹而尋枝附者,是為渾不辨主客。」(《論易學之門庭》)。
他在《易學群書平議》等論著中一再強調要「精研象理,不廢術數。」他通過《漢易舉要》等篇總結前人的《易》學條例,他認為,明確這些易學條例,才能更好地研究、闡析《周易》的哲理。
楊慶中先生所著《二十世紀中國易學史》(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五章第三節《黃壽祺及其〈周易譯注〉》,對黃先生的治《易》思想、治《易》方法等作了較全面的概述,可供參考。
三、《黃壽祺論易學》一書的價值
筆者認為,《黃壽祺論易學》在臺灣出版是很有意義的。
首先,黃壽祺先生是二十世紀著名的易學家,他的重要論文以及部分未刊稿被結集出版,使人們能夠更好地了解黃壽祺先生的易學研究成果,使人們能夠更好地向他學習,不斷汲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進而使人們在二十一世紀能夠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
其次,黃壽祺先生竭盡心力、窮究經傳、博稽群籍、不斷求索的治學精神,在《黃壽祺論易學》一書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其治學精神和良好的文風將啟迪後學。
再則,該書的出版將有助於尚氏易學的研究。尚氏易學已成為一個流派,黃壽祺先生是尚氏易學的傳人,這在《黃壽祺論易學》一書中可以進一步得到證實。黃壽祺先生的弟子正在繼承他的事業,並努力取得新的成果。(如江國樑先生的專著《周易原理與古代科技》已於1990年由鷺江出版社出版,他編著的《易學研究基礎與方法》也於2000年由臺北學易齋陸續出版。)黃壽祺先生也許將成為承前啟後的易學家。
筆者還認為,《黃壽祺論易學》一書在臺灣出版,對海峽兩岸的學術交流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澳門大學文學院施議對博士在《易學與詞學》一文中寫道:「黃壽祺教授,畢生演易。為師、為人、教書、治學、皆堪稱楷模。乃一位備受尊重的儒者。」(香港《鏡報》2002年12月號)臺灣中央研究院李亦園院士2002年11月在紀念黃壽祺先生九十誕辰時撰聯:
隔岸久心儀玄思精妙詩綿邈
識荊未面令墨寶雍容日摩挲
以此表達他對黃先生的仰慕、思念之情。而今《黃壽祺論中國古典文學》以及黃壽祺先生撰著的《群經要略》、《六庵詩選》等書一部又一部地在大陸出版,同時,黃壽祺與其弟子合著的《周易譯注》、《楚辭全譯》等書既在大陸出版,又在臺灣出版。現在,《黃壽祺論易學》一書,首先在臺灣出版,這表明海峽兩岸的學術交流不斷繁榮和發展。我想,李亦園、施議對等位先生得知《黃壽祺論易學》一書在臺北出版,一定會感到無比高興,其他海峽兩岸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同胞也同樣會感到高興!
此篇書評轉載自《新書資訊月刊》58期 2003 10月出版 ( 台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