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有五状元吗?□ 诸焕灿 情系中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08:24



编读往来
本刊“优秀热心读者”评选揭晓
去年,我刊进行了改版,并多次以“请您当主编”调查表的形式征求广大读者的意见,得到了热烈回应,收到很多很好的合理化建议,其中不少在办刊过程中得到了采纳。为了感谢读者朋友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支持,本刊评选以下同志为2001年度“优秀热心读者”:
杨 燕(绍兴)  郑克峰(金华)  陈春祖(江西宁冈)
陈 乔(温州)  陈李坤(诸暨)  王胜利(吉林四平)
编读往来
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退休医师胡超群先生8月9日来信说,读了本刊今年第5期关于“金门战役”的文章很感亲切,因为他“1949年参军时恰好在82师文工队,后调到28军船管团,是金门战役的亲历者”。信中说:“当时打金门主要靠船管团的机帆船运输,整个金门战役的经过情况我了解得很清楚。82师参加金门战役的只有一个团而不是整个师。82师师长姓钟。28军军长姓朱,是长征干部;萧华是副军长,当时年纪均很轻,只有二十多岁。244团是82师的主力团,团长姓邢(编者按,即邢永生),他的夫人是我们机关的助理军医,金门之战失利后,组织上曾找她谈话,沉痛地告诉她,邢团长已牺牲。打金门所以失利,原因在我军因一直打胜仗,让胜利冲昏了头脑,并且对金门的地理、潮汐也不了解,首批部队冲上了金门岛恰逢退潮,大量机帆船搁浅在海滩,后续部队没法上去。敌军堡垒修得很好,而且台湾方面军舰又运来了援兵,在另岸登陆,因此我军先头部队惨烈牺牲。往事迄今已有五十多年了,贵刊的这篇文章勾起了我的无限回忆。当年82师文工队的战友健在的还有不少,在杭州有陆再炎、郭宏声等同志。最近福州同志还搞了一本战友通讯录。”
编读往来
本刊接杭州市萧山区侨联读者蒋增江先生来信,说:“首先感谢你们的辛劳,让我们能经常看到,不断了解古往今来、鲜为人知的‘新’人‘新’事。”蒋先生还说:“每每收到《情系中华》杂志,我总一段不拉地通览无遗,然后再慢慢细品我喜爱的‘炎黄世界’‘中华儿女’等专栏的文章,有的文章中的喜怒哀乐犹如我亲身经历,常常情不自禁地与文中主人公同喜同悲。它不断地促使我不忘旧事,珍惜现在,与时俱进。”
蒋增江先生来信中提到本刊8月号《中国女垒之父》一文中第一节小标题“回国”问题,现答复如下:李敏宽在日本度过少年时代,1953年未满16岁从日本回到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故“回国”标题应无问题。对蒋先生关心本刊表示感谢。
·编读往来·
瑞安市李跃同学给本刊来信说,《情系中华》使他对我国国情有了进一步了解。他在信中说:“我是一位高中的学生,是《情系中华》的热心读者(这本杂志是我父亲订阅的)。《情系中华》对祖国大陆与台湾省的关系及祖国各民族动态给予了关注,使我了解到许多时事政治,使我结合《思想政治》课本的内容,对我国国情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贵刊编发的名人轶事,及生活小知识等,也让我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总而言之,因为你们的辛勤劳动丰富了我的知识。谢谢。”李跃同学还建议对本刊封面摄影给予文字说明。
·编读往来·
淳安县千岛湖镇读者何樟勇先生日前来信盛赞本刊办得“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成熟”。信中说:“近年来,我与《情系中华》杂志结了缘;通过读刊,我感到她确实像贵刊刊头所写的‘弘扬爱国主义,歌颂社会主义,传播中华文明,普及统战知识’。通过对比,我感到《情系中华》杂志容量越来越大,栏目越来越活,内容越来越丰富。除一些动态性消息之外,近三分之一的文章具有‘剪贴收藏’价值。”
何先生还十分诚恳地给本刊提出建议:“我觉得贵刊今后在‘编读往来’方面要加强,要加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搭起一座桥梁,使刊物越办越好。”
编读往来
近日,台湾省台北市读者邓维贤先生致函本刊,言及:读了《情系中华》后,感觉她“品质愈来愈提升”,因此特来信表示“非常”之感谢,并勉励本刊继续进步。本刊对邓先生等海内外热心读者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同时祝邓先生新春快乐,身体健康,合家幸福,常来大陆走走看看,来本刊编辑部坐坐谈谈。
编读往来
慈城有五状元吗?
□ 诸焕灿
读了《情系中华》2002年10月号上魏金水先生《古邑历千载   慈城五状元》(以下简称“魏文”)一文之后,笔者查核史料,考索核实,发现魏文所写五位状元实际只有二人是慈溪人,一人不是状元,另二人不是慈溪人,当然更不是慈城人。为避免以讹传讹,笔者认为有必要作一番核实和澄清。
“魏文”说状元莫子纯:“余姚县志有这样一段记载:‘莫叔光,宋绍熙(1190)年间官中书舍人,其侄子莫纯,宋庆元丙辰(1196)为状元驸马,徙居慈溪(慈城是县城)。’”把名字弄错了,把“莫子纯”误作“莫纯”。查《光绪余姚县志·莫叔光传》,并无这段文字。另在《光绪余姚县志·莫子纯传》写到:“莫子纯,字粹中,以仲父叔光恩补官,铨试及试江东运司俱第一,庆元二年(1196)礼部奏名复第一,诏免廷试,准礼部序次赐进士。”亦无“驸马,徙居慈溪”字样。由此可知莫子纯不是慈城人,而是余姚县人。按《宋史·地理志》和《元丰九域志》载,北宋时余姚属于越州会稽郡,至南宋时属绍兴府;而慈溪县属于庆元府(即明州、宁波府)。莫子纯的仲父莫叔光见《嘉泰会稽志》卷十五,莫子纯见《宝庆会稽续志·人物》卷五,乾隆《浙江通志·人物·绍兴府》卷一百六十中也载有莫叔光和莫子纯。西吴悔堂老人纂于乾隆五十九年的《越中杂识·乡贤》,收录绍兴府境域内的人物,亦有莫子纯传。如果莫子纯是慈城人,慈城是庆元府慈溪县治所在,不可能写入《会稽志》中。由此可知,莫子纯历来属于绍兴府余姚县人。另,《光绪余姚县志·莫叔光传》中还写到:“叔光并侄子纯,据旧邑志以今学宫为莫当所舍地。弘治府志亦俱作姚人,因定为姚产。”时至现今,余姚城内原学宫东侧临近即有莫家弄,由此可知,莫子纯是绍兴府余姚县人,居住在余姚县学宫近旁,绝非慈溪县慈城人。
至于莫子纯是否驸马,查《宋史·公主传》,与莫子纯同时的光宗三女、宁宗一女均早卒,都不曾下嫁。查其他的驸马中亦无莫子纯名。如此,应是莫子纯没有做过驸马。
“魏文”写到的第二位是宋庆元五年的武状元胡应时。查《文献通考·选举六·武举》卷三十九,宋代只有武举人进士,没有武状元。武状元始于明代崇祯四年。故此,“魏文”所说的这位武状元,乃子虚乌有。
“魏文”写到的第三位是南宋景定三年状元方山京。方山京《宋史》无传,在《宝庆会稽续志·进士》卷六中有载,应作绍兴府境内人。在《光绪余姚县志·列传》中写到:“方山京,字子高。世家慈溪,父达材来赘余姚‘四明孙氏’,因以为家。”“四明孙氏”指余姚梁弄姚巷孙家,有孙子秀,南宋绍定五年进士,度宗时官至太常少卿兼临安知府,权势浩大。方山京的祖籍可说是慈溪县人,但不是慈城人。他的父亲做了余姚梁弄孙家的赘婿,在余姚梁弄生下方山京。《余姚梁弄孙氏宗谱》对此亦有记载,梁弄姚巷庄门前过去还有状元牌坊,文革期间毁掉。由此,方山京不是慈溪县慈城人由此明矣。方山京之父只是“进士出身”,亦非如“魏文”所说“进士及第”;官至临安军教授,也不是如“魏文”所说“南安军教授”。
“魏文”写到的第四位是“明嘉靖三年(1524)状元学士姚涞”。姚涞是慈城人,但嘉靖三年不是会试之年,查《明史·世宗》,姚涞是嘉靖二年的状元。“魏文”还说姚涞之父姚镆“是明弘治六年(1493)兵部尚书”,大误。查《明史·姚镆传》载,弘治六年是姚镆中进士之年,他被封兵部尚书应在嘉靖十三年(1534),而且被姚镆所拒绝,帝不悦,仍落职闲住,并未就职。“魏文”写到的第五位是万历三十二年状元杨守勤。杨守勤在《明史》无传,而清代徐兆著《四明谈助》卷四十五中写到,确是慈城人。但“魏文”提及杨氏亲家“万历二十九年工部尚书张九德”,按理官至尚书的一般给予立传,但《明史·列传》没有张九德传。在《明史·七卿年表》中查核,万历二十六至三十年的工部尚书是杨一魁,非张九德。
统观“魏文”所说的五个状元,实际只有姚涞、杨守勤两位是慈城人,另莫子纯、方山京二位均不是慈城人,胡应时不是状元。
 
《情系中华》杂志社
联系信箱:qxzh2008@sohu.com
+escape(document.URL)+"&title="+escape(document.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