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古籍和做“比較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6 02:12:55
編者按:2006年,張偉仁先生先後講學于西南政法大學和清華大學,學生多就如何閱讀古籍及如何做比較研究發問,先生耳提面命,悉心指導。近日,又有學生以郵件方式發問,先生故作此書面答復。編者徵得先生同意,將此答復發於網上,以饗更多讀者。
學生們常問我如何讀古籍,如何做“比較研究”。
讀古籍最好自《史記》開始,因為其文字淺顯而優美,所記的又是我們略有所知之事,讀來較有興趣。讀時不必從頭讀起,可以先選幾篇列傳來讀,一方面培養興趣,一方面訓練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此書有許多附有注釋和白話翻譯的版本,可以參看。
其他古籍,以《論語》最易讀,其次是《孟子》;《荀子》則辭繁,用典又多,較為不易,《韓非子》亦然;老莊玄奧,宜稍後讀。
古籍皆有注釋,極為繁雜,且多差異。四九年前後自國內到台灣去的不少知名學者,於七十年代合作編成了一部古籍“今注今譯”,較為簡明,可設法找來看。
古籍之中被視為經典的,對不同讀者可以有不同的啟發,所以讀時並不一定要深究作者的“真意”,重要的是了解其要旨。 至於了解的程度,則視每人自己的學識和天分而異。後者無法強求,前者可以多讀來補充——同一本書要反復地讀,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是有道理的。讀過一書之後,再多讀許多其他相關之書,眾端參觀,互相考究,對於一個問題的了解便可更加深入了。
讀書而取得知識,領悟智慧,是一件樂事,不要以功利之心去做,讀古籍更是如此,不要先存著為當今某些問題尋找答案之心,應該為了瞭解古人的觀點,欣賞他們的文采而去讀,讀多了再細細思考,對許多問題便可能悟出一些解決之道。
至於“比較研究”,這是今人常常喜歡做的工作,往往大胆地將古今中外放在一起討論。比較研究很有意義,但是極不容易做,因為必須對被比較之物兩方面都有深刻的瞭解才行。目前一般人的語文能力都很有限,既無法直接閱讀外文資料,也不能精確地掌握文言文?更不必說對古今中外的社會文化有深厚的認識,勉强去做一些皮相的比較,甚為無謂,所以我忠告學生們和功力不足之人千萬不要去嚐試,徒然浪費時間和精力,製造出一些垃圾。如果真正有志於學術,應該選擇一個中國的某一時間、空間裡的問題,盡力尋找各種資料,仔細地加以分析,弄清楚這問題的背景、現象、演变和影响,然後再探究它在今日的意義。在此研究過程中,可以考慮到外國同類的問題,但不要膚淺地加以比較。
上传时间: 2007/1/25  文章来源:法律思想网  本文由法律思想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