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终于明白:《南京大屠杀》完书后张纯如为何自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11:20

美国人终于明白:《南京大屠杀》完书后张纯如为何自杀

(2007-06-13 20:21:27)转载 标签:

美国人

《南京大屠杀》

张纯如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最近也有很多相关题材电影,有一部美国人拍的纪录片引起了轰动,不知道为啥,《南京梦魇》由美国人朗恩"乔瑟夫筹备10年拍摄而成,《南京梦魇》2005年正式开拍,影片所花费的近十万美元全部是乔瑟夫自己的积蓄。该片在美国的加州、华盛顿州、纽约州等地试映50多场,每场几乎都是座无虚席,有时甚至连走廊都站满了人。许多美国观众边看边流泪,放映结束之后,人们还沉浸在震撼中无法自拔。

著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资料图)
    
    与此同时,另一部由美国人制作的、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纪录片《南京》也受到了众多中国观众的关注。该片自本月20日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首映以来,已连续播映三天并引起轰动。该片讲述了1937年十几位欧美商人及宗教人士在南京建立避难区,保护了近25万当地市民免受日军暴行的历史,被誉为“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
    
    电影评论人士认为,该片的图片资料之完整,史实之引人入胜,制作艺术之精良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部同类主题的电影,而且这部电影通过一个美国人独立的视角来叙述史实,不代表任何社团、政党或国家的利益,所以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乔瑟夫说,令他感动的是,在一次试映后,许多美国华裔观众被深深地打动,他们纷纷慷慨解囊,少则捐500美元,多则捐1000美元。有位老人当场捐了1万美元。乔瑟夫说,他要把这些捐款用在影片的宣传和推广上,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它。
    
    如今,在南京大屠杀过去69年后,他将《南京梦魇》中、英文版上传到网络,供网友免费下载,甚至还“鼓励盗版商盗版”。据Y ouT ube与google提供的数据,到目前为止,这部纪录片已被下载了100余万次。
    
    “哪部好莱坞电影有这样的传播率?”约瑟夫兴奋的声音从越洋电话里冲出来。
    
    约瑟夫介绍,纪录片的资料全部从美国档案馆、图书馆、日本人拍摄的影像及华裔作家张纯如的著作《南京大屠杀》中得来,此外,“没有受到中国任何一家研究机构的帮助”。
    
    吴海燕解释说,约瑟夫是在强调这部纪录片的客观、中立,这也是他本人对待这段历史的态度。有时候,他客观、中立得近于“冷酷”。在编辑影像时,那些尚滴着鲜血的头颅、被虐杀的妇女、被割掉的生殖器、烧焦的尸体,时常让吴海燕不忍看下去,她央求约瑟夫别用这么多极端残暴的史料,因为“不希望把自己的同胞表现得那么惨”。约瑟夫会很严肃地告诉她,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你做过记者,应该知道立场中立的重要性”。
    

    一个民族的“失声”
    
    一名华侨在博客上用“奇妙”来形容自己对该片放映的感受,“美国人的热情与好奇心像火山爆发一样喷涌而出”。美国《侨报》记者看到的是,“礼堂座无虚席,走廊都站满了人”,“在洛杉矶与加州湾区,好几个白人连看数场,包括他们完全听不懂的中文版”。


著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
    
    每场放映完后,约瑟夫与吴海燕都毫无例外被观众团团围住。“他们简直把我们当成了历史学家。”吴海燕说。美国人的提问常让她哭笑不得:八年抗战是什么?日本人和中国人几乎长得一样,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仇恨?南京现在怎么样?中国和日本恢复建交了吗?
    
    约瑟夫应付起这些问题来,比中国助手从容得多。“他们问这样的问题,再正常不过了。要不是偶然接触到,我这个二战史迷对此同样一无所知。”他说,美国历史教科书在介绍二战历史时,中国战场的情况仅是一笔带过,更不用说南京大屠杀了。此外,美国作为“日本的好朋友”,其实是模糊这段历史的“帮凶”,为的是 “让日本在西方世界的形象显得体面,而让中国人看上去很糟糕”。
    
    “美国人是看不到,而日本人是不愿看到。”吴海燕说。约瑟夫曾聘请一个美籍日裔负责日文版的工作,没过多久,此人就开始“不对劲”,她几次三番地与约瑟夫激烈辩论,“我所知道的情况不是这样的,这是谎言!”此后,合作不得不中断。在一次放映结束后,一个日本观众冲到台前,对约瑟夫说:“你的片子多处失实!”此外,他们还曾接到过匿名恐吓电话与邮件。
    
    虽然负面与正面的反馈来得同样强烈,约瑟夫仍充满了兴奋与成就感。吴海燕也同样欢欣鼓舞,毕竟,《南京梦魇》使这场劫难前所未有地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引起巨大轰动。
    
    约瑟夫拿犹太民族与中国做了个对比:这两个民族受到的迫害与虐待几乎不相上下,但犹太人受纳粹压迫的历史被全世界所知晓,相关题材的电影就有上百部,而南京大屠杀却“像是不曾发生过”。他分析,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犹太人善于利用全球尤其是美国的媒体,而中国与全球媒体的合作仍相当少,这导致了南京大屠杀真相的“传播效果”不佳。
    
    但在吴海燕看来,南京大屠杀在西方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失声”,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南京大屠杀的原始影像资料基本保存在美日两国,但它们像是被遗忘了一样”,如今,《南京梦魇》产生空前反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作者是一个美国人”。

    中国青年报:美国医生制作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在美引发震动
    
    美国一位医生制作了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南京梦魇》,制作人约瑟夫与助手吴海燕带着这部电影,先后在美国加州、纽约与华盛顿引发50余场震动。并将其上传到网上供免费下载,甚至还“鼓励盗版商盗版”。据统计,这部纪录片已被下载了100余万次。

张纯如的《华人在美国》与《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
    
    朗恩"约瑟夫博士忐忑不安地走到荧幕前。已经开始打片尾字幕了,但观众席上仍然鸦雀无声。约瑟夫仔细瞧了瞧前排观众,他们脸上的震惊,与20多年前自己脸上的,几乎一模一样,“可为什么没有其他反应呢?”约瑟夫有些紧张,“是不是这电影让他们感到不舒服?”
    
    半分钟后,字幕结束,全场突然炸开热烈的掌声。这个来自美国加州的心理医生终于松了口气,他的目光转移到吴海燕身上,这位坐在第一排的中国女助手也微笑地看着他,用劲地鼓掌。
    
    这是2005年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南京梦魇》在美国首映时的情景。随后,制作人约瑟夫与助手吴海燕带着这部电影,先后在美国加州、纽约与华盛顿引发50余场震动。
    
    如今,在南京大屠杀过去69年后,他将《南京梦魇》中、英文版上传到网络,供网友免费下载,甚至还“鼓励盗版商盗版”。据Y ouT ube与google提供的数据,到目前为止,这部纪录片已被下载了100余万次。
    
    “哪部好莱坞电影有这样的传播率?”约瑟夫兴奋的声音从越洋电话里冲出来。
    

    纳粹眼中的恶魔
    
    “南京大屠杀不是噩梦的终结,而是一个开端,一个日本人企图征服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开端。”这个开端“有别于人类史上任何一场暴行”。在短短8周内,全天24小时,日本人在南京轮奸妇女,活埋居民,进行杀人比赛,用刺刀刺死老人、婴儿与孕妇,将活人推向火海烧死……南京陡然变成28万魂灵萦绕的地狱。


2003年,张纯如在美国洛杉矶接受叶鸿采访,这次访问使两人结为好友。
    
    看着眼前的一切,日本人竟然在敞怀大笑,像是一群“精神错乱的魔鬼”!随后,他们的魔爪还伸向菲律宾、美国、荷兰、英国、韩国与苏联,夺走上万条生命。
    
    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灾难,而且是一场全人类劫难的开始,它是日本人虐杀其他民族的“热身练习”。日本民族注定是这场人类受难史的施害者,其命运根源于国内的天皇统治……
    
    2005年3月,美国加州一个学术论坛上,约瑟夫博士发表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演讲,并说自己正在制作一部纪录片,来展现这场暴行与暴行发生的原因。这番演讲让台下的吴海燕为之一震,演讲者思考南京大屠杀的视角是她“前所未闻”的。
    
    这个来美3年,刚获得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国际关系与亚太研究硕士文凭的中国留学生,此前是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的记者。在她印象中,南京大屠杀给她留下的印记几乎全是控诉。历史教科书与相关影视作品的内容、纪录片里幸存者的指证等等,总结起来就是“悲惨”与“仇恨”两个词,是日本对中国欠下的血债。从来没有人像这位演讲者,超越中日两国间具体的历史事件,而从全球与人类的视野来向她展示这场劫难。
    
    约瑟夫对这位中国女记者也充满兴趣。在演讲前一个月,他已开始按自己的思路,制作《南京梦魇》,同时打算做中文版本,争取片子能在中国的电视台播出。不久,约瑟夫与吴海燕达成了合作协议,将配乐搜索、中文翻译、配音的工作交给她。
    
    采访中,约瑟夫对此前媒体反复报道的“20年努力、10万美元投入”不愿赘述,相反,他强调自己“并非将所有心力投入于此(《南京梦魇》)”。这位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医学系的心理医生自称是个“贪婪的阅读者”与“二战史迷”,在他看来,二战是一场 “善与恶的较量”,而他一直着迷于对恶之本源的探寻。2004年,他拍了《希特勒日记》,在美国几家电视台播放,收视率颇高。
    
    他说,自己对南京大屠杀的关注纯属偶然。上世纪80年代初,他无意中看到一本关于这场屠杀的史料,里面的文字与图片让他震惊,“天哪!日本人杀了人还笑得那么开心!”
    
    这位长年研究精神问题的专家对这个民族感到不可思议。残暴是战争中的常态,但再残暴的人,也很少像日本人这样,在杀人中获得巨大的快感。“怎么会有这样的民族,像是魔鬼附了身,集体陷入精神错乱的状态?”
    
    此后,约瑟夫开始收集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事实渐渐清晰起来。一次,他看到一份史料,发现就连纳粹也将日本人形容为“恶魔”。他开始明确地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思议且“有别于其他所有暴行”的研究样本。

    全人类的劫难
    
    虽然约瑟夫事先声明,“做助手没有任何报酬”,但吴海燕仍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认为,除了对这位知识广博的美国人心存敬意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感”也是重要的原因。
    
    除了翻译与配音,吴海燕还负责资料搜集工作。她曾建议约瑟夫到中国寻找史料与幸存者,但约瑟夫不喜欢采用历史与现今穿插的方式,认为这??大屠杀的现存图片与影像资料主要存留于美、日两国。当时,中国战地记者不及日本的百分之一,且多集中在后方拍“宣传照”。
    
    约瑟夫介绍,纪录片的资料全部从美国档案馆、图书馆、日本人拍摄的影像及华裔作家张纯如的著作《南京大屠杀》中得来,此外,“没有受到中国任何一家研究机构的帮助”。
    
    吴海燕解释说,约瑟夫是在强调这部纪录片的客观、中立,这也是他本人对待这段历史的态度。有时候,他客观、中立得近于“冷酷”。在编辑影像时,那些尚滴着鲜血的头颅、被虐杀的妇女、被割掉的生殖器、烧焦的尸体,时常让吴海燕不忍看下去,她央求约瑟夫别用这么多极端残暴的史料,因为“不希望把自己的同胞表现得那么惨”。约瑟夫会很严肃地告诉她,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你做过记者,应该知道立场中立的重要性”。
    
    “可我无法违背自己的感情。”吴海燕说。在给日军奸杀中国妇女一段配旁白时,她得盯着画面,讲述中国女子如何被剥光衣服,手脚摊开,用铁镣固定在椅子上,供日军几百上千次地轮奸……这时她总是忍不住干呕,失声痛哭。每当情绪失控,她便跑出去,擦干泪水,平静下心情,才回去继续录音。
    
    如此反复了上百遍后,吴海燕一度患上抑郁症,频繁地做噩梦。约瑟夫知道后,给她做了心理治疗,对她做噩梦的原因“在科学层面上分析得很透彻”,但始终不提“民族感情问题”。只有在闲暇时,约瑟夫会指着电视上的车祸,对她开玩笑说,如果死的是日本人,你会很高兴吧。
    
    “约瑟夫其实知道我心里怎么想的,他是有意在提醒我,要客观、中立。”吴海燕说。
    
    中文版的配音进行到后期,吴海燕曾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将731细菌部队、日本在菲律宾等国杀害白人、包括美国人的暴行也放进影片,这不是离题了吗?
    
    “一点都不离题。”约瑟夫很高兴她提出这个问题,“南京大屠杀不是一次孤立的暴行,也不仅是中国人的劫难,而是全人类的。”
    
    为了揭示这场全人类受难史的原因,约瑟夫在片中放了两幅日本军人杀人后,仰头狂笑的画面。 “杀人对于他们来说,是快乐而不是痛苦。日本人从小就被灌输‘天皇注定统治世界’的思想,他们在天皇面前,没有独立的人格,必须无条件效忠。征服其他民族,是他们的使命。他们从幼儿起就被调教成魔鬼,何来负罪感!”
    

    心理医生的答案
    
    这部77分钟的纪录片在制作上共花了6个月时间。约瑟夫对每个细节都很挑剔。他花了100个小时来选择配乐,这位在大学期间选修过中国古典音乐的医生,反复强调音乐要贴切地配合图像,客观、适当地表达情感。在吴海燕配中文旁白时,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别让观众听出你的想法,让他们自己去想!”
    
    “这其实是中国拍的南京大屠杀进入不了西方视野的原因之一。”吴海燕说。在美国,每逢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史维会等社团都会举办展览,展出历史图片、纪录片等。可去看的都是华人。西方人对中国纪录片中太多的宣传、说教元素很抵触,也不太相信。
    
    吴海燕的切身体会是,从1982年至今,国内拍了十几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但“配乐与旁白无一例外地充满了鲜明的感情色彩,中国人看了也许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但拿到国际上,就不行了”。
    
    然而《南京梦魇》的客观性也遭到质疑。不少下载此片的网友提出:片子以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结束,这让人感觉“是美国人拯救了中国”,“怎么能对中国军队的贡献视而不见呢?”此外,单纯的民族性格与心理分析是否足以支撑屠杀发生的原因,也是该片饱受争议的一点。
    
    对此,约瑟夫的反应显得颇为激动,他在回复提问时甚至连用数个惊叹号:“我当然没有忽视中国人自己的抗战!!!……不要把我当成历史学家!!我是一名心理医生、艺术家和电影人!我主要是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和观众的需要去思考,寻找答案。”
    
    “至于原子弹,”约瑟夫说,“最深层的寓意是,让观众看到恶魔遭到惩罚,由此得到心灵的安慰。”《南京梦魇》在美国3个州放映了50多场,观众每次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对此他解释为,“大家都为日本人的下场感到欢欣鼓舞”。
    
    据海外媒体报道,观看该片的观众70%是华人,30%是白人。吴海燕说,白人观众的比例算是非常高的了,此前,类似题材几乎无白人问津,毕竟,“这段历史对于他们太过陌生”。她并不否认片中出现原子弹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美国与南京大屠杀的距离,但她强调“这并不违背历史事实”,最重要的是,“它带来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NEXT]

张纯如》结束内地拍摄 争取让一亿观众看到

昨天,由加拿大独立电影公司真相纪录制片公司拍摄的纪录剧情影片《张纯如》完成了国内的拍摄计划,两位导演以及主演郑启蕙,还有张纯如的父母,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代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代表齐聚南京,一起座谈影片的相关背景内容,并缅怀张纯如。

  同名电影达成张纯如遗愿

  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有很多,但是真实再现这位向西方世界介绍南京大屠杀的著名华裔女作家的电影,《张纯如》却是第一部。张纯如与NBA体育明星“东方小巨人”姚明、著名钢琴家郎朗被誉为当下美国最引人瞩目的三位华人青年。张纯如生前花了两年时间搜集资料,在1997年写成《南京大屠杀》一书,连续5个月成为《纽约时报》书评的最佳畅销书。同时张纯如也是发现尘封59年之久的南京大屠杀核心资料《拉贝日记》的关键人物。但不幸的是,张纯如2004年11月9日疑因忧郁症发作,在旧金山自杀身亡,年仅36岁。3月28日,是张纯如的生日,自从2004年11月9日,她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之后,每年的这天,她的父母都会去她的坟前默默哀悼。今年的这天,两位老人却是在南京度过。他们从美国赶来参加这个新闻发布会也觉得格外有意义,“纯如在去世前两三年,一直希望能拍一部像《辛德勒名单》一样感人的电影,来真实反映南京大屠杀,如果纯如知道现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有这么多,她一定会很开心的。”

  华裔演员郑启蕙毛遂自荐

  《张纯如》是一部高清晰纪录剧情影片,真实阐述一位年轻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如何深入探索一段黑暗的人类历史。当中除了一些珍贵的历史和资料片段,由专业华裔演员郑启蕙演绎的张纯如会穿插于其中。除了面貌酷似张纯如外,郑启蕙本人亦曾被张纯如的作品所震撼,并驱使她对张纯如的生平及工作做了许多资料搜集,还计划亲自撰写剧本,好让自己有天能亲身演绎她心中的英雄。“我代表在北美长大的年轻人告诉大家,我们没有学过这段历史,当我们知道以后觉得非常震惊。我第一次认识张纯如是在1998年9月份《读者文摘》的报道上,一个华裔女性能登上封面,我觉得她很了不起,后来我又花了8年时间最终读完了她的书,我被深深打动了,在我对她有更多的了解之后,也为她的死感到悲痛。我去加利福尼亚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寻找张纯如的档案材料,与她的亲戚和朋友联系。如果没有张纯如坚强有力的声音,那些无数牺牲者痛苦的呐喊可能永远不可能被世人所知。”当她听说这部纪录片之后在招选演员之后便立即投入了全部热情报名参选,在几百人中脱颖而出,“我们都有做记者的背景,我们都是本色的作家,我们对人性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就像她一样,对于达到自己的目标我有排除万难的决心。”

  争取让一亿观众看到

  “这不仅是张纯如的故事,还讲述了1937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我们的电影里通过一个勇敢年轻女性的眼睛见证了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和非人道的行径。”导演比尔说。据了解,纪录片《张纯如》已于去年12月在中国南京开始拍摄,目前在中国的拍摄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接下来将奔赴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继续拍摄,预计将于2007年底于全球公映,以悼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同时也纪念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发行10周年。为了让全球都了解张纯如、了解南京大屠杀那段惨无人道的历史,该片将制作成90分钟和60分钟两个版本,分别在影院和各电视台播出。香港资深影人岑建勋先生代表投资方发言说:“我们想让全球至少一亿的观众看到这部影片,现在在日本两种势力都有,我相信我们肯定能找到一家影院来放,哪怕我一家一家去求人家。”

《南京梦魇》背后的英雄绝唱

在2007年1月底结束的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讲述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纪录片《南京梦魇》举行了全球首映并引起轰动。该片在电影节期间共展映6场,几乎场场爆满,观众总人数超过5000人。

  而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2年前自杀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其实是《南京梦魇》的幕后英雄和推进者。正如某报所写的:“电影的背后有一个中国女人,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忍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却留给了我们整个民族一段难忘的记忆……张纯如让我们无法忘记,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在美国加州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个世界。两天后,美国著名制片人泰德·莱恩塞斯坐着他的游艇在加勒比海上游弋,突然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了张纯如的讣告。“我感到无比震惊。于是,我买来《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看了后深为感动,决定拍一部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于是,泰德出资200万美元,聘请美国名导演古腾塔执导,拍成了《南京梦魇》这部追怀惨史、悼念亡灵的纪录片。

  如今,张纯如的墓伫立于美国加州一个宁静的小山坡上,青白色的碑石上刻有:Iris Chang,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家,人权斗士……她的父亲张绍进和母亲张盈盈,以及她的丈夫道格拉斯和孩子克利斯多福,每年都要来献上几束花。而直到今天,张盈盈仍无法接受爱女死于自杀的说法,“她的离去实在太突然、太不可思议”。

  张纯如曾公开承认:自己在写作《大屠杀》期间,每天都接触到大量的日军暴行录,精神上受了很大的创伤,常患失眠和忧郁症,掉了很多头发,体重锐减。她在书中的插图都是避重就轻的,唯恐太暴露会被许多公立图书馆拒绝放在书架上,然而,她自己过目的则是另一回事。张盈盈也说:“女儿写作时,曾受到过日本极右势力的恐吓。”因此,张纯如自杀后,舆论普遍认为她死于重度抑郁症。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与张纯如有过多次交往,他一直很钦佩张纯如的执著、知性和追求真相的勇气。对于张纯如的死,朱成山非常痛惜,他对记者说:“对于纯如的父母和孩子,他们失去的是女儿和母亲;对于中国人,他们失去的是一个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对于整个世界,他们失去的则是一个勇于说真话并努力让别人相信事实的人。”(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 本报记者(罗雨菱 实习生 黄昊)

  王选:我在与一个国家“战斗”

  王选,用自己的毕生精力为侵华日军暴行的中国受害者争取着该有的权益;张纯如,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曾撰写《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这是第一本以美国大众为读者的有关侵华日军在二战期间暴行的纪实书籍……他们热衷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用毕生的热血和汗水记录着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为了给下一代留下这段历史,为了使大量证据不致湮没,为了使幸存的受害者不至于抱恨终生,也为了真正体现以史为鉴的精神,我们刻不容缓!”2007年2月7日,王选在电话里激动地告诉记者。目前,王选仍奔波在对日索赔诉讼的漫长道路上,近日将再次赶往日本进行细菌战诉讼案三审的准备工作。

  “我曾与一个国家‘战斗’。我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那些年迈无助的老人们。”王选动情地说,“我身体里蕴藏着一股力量,这股力量支撑我同日本政府进行了8年不见血的战争。”她认为,我们要以中国老百姓维权的实际行动来促进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

  王选的背后,是一群七八十岁高龄的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在与日本政府的漫长官司中,这些年迈的受害者陆续有人去世。“老人们不怕死。他们告诉我,最害怕的是自己死了之后中国再也没有细菌战的活证据了,最大的渴望是在有生之年能得到应有的补偿,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尊严。” 王选强调说,“目前,这些幸存者年事已高,因此他们有生之年讨还公道的愿望日益强烈。”她告诉记者,由于很多亲历细菌战的老人陆续逝去,细菌战受害调查工作已经成为一项抢救性的工作。(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

  王选义愤填膺地说:“要知道,细菌战对平民造成的伤害和对环境的破坏仍然在继续,可杀人元凶却一直在巧舌如簧、推卸责任。日本政府长期掩盖细菌战历史,至今不承认事实,这是绝对不可容忍的!”

  侵华日军对华细菌战关乎二战的重大是非,也是现实世界的政治焦点。180名受害者及其家属提起的诉讼,更是一场善与恶的较量。为了进一步争取国际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争取国际舆论对中国受害者的支持,给更多的受害者及其家属争取申诉和讨还公道的机会和权利,我们需要联合各地的受害者,就日本政府的细菌战责任问题,向联合国等有关国际组织提出全面申诉,要求日本政府正确面对历史,全面解决细菌战的责任问题。

  “中国受害者非常期待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以实际行动给予支持和帮助。即使再一次失败,我们也决不会放弃,我们要一直告到联合国去!” 电话那头,王选语气显得非常坚决。

  王选还告诉记者:“我们正准备成立‘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协会’。我们必须成立这样一个民间组织,有了‘实体’,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的使命。成立这个受害者协会,就是要让更多的受害者及其家属积极主动、有序合法地参加到这项社会工作中来,承担起我们的社会责任,为国家和人民完成这项历史留给我们的重要使命。”

  我们关注

  ★王选,1952年生,祖籍浙江省义乌市崇山村。1987年赴日本留学。

  1995年,王选放弃了在日执教生涯和优厚待遇,执著地走上了对日诉讼索赔之路,决心为无数中国受害者鸣冤昭雪。为调查取证,王选常年奔波于中日之间。

  1997年8月,王选被推选为“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在她的带领下,由湖南常德和浙江义乌、东阳、宁波等地细菌战受害者及其家属180人组成的诉讼原告团,在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就细菌战造成的损害向中国受害者谢罪、赔偿。

  2002年8月27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一审判决确认日本在中国实施细菌战,日本国家对此负有责任,但是驳回了原告谢罪、赔偿的要求。2005年7月19日,东京高等法院作出了基本维持原判的二审判决。

  原告团继续上诉至日本最高法院,目前正在等待三审判决。

  ★2004年11月9日,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加州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个世界。她就是张纯如,《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一书的作者,继《喜福会》作者谭恩美之后第二位进入美国畅销书榜的华裔作家,与篮球天才姚明、钢琴家郎朗一起被美国华文媒体誉为“最引人瞩目的在美华人青年”。

  在她去世两年后,由美国人拍摄的讲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纪录片《南京梦魇》正式上映,让更多的美国人开始了解和谴责侵华日军的暴行。

  链接

  高金素梅

  多次要求日本道歉

  2006年,高金素梅多次带领台湾原住民前往日本,控诉日本侵略者在二战期间的种种暴行,要求日本政府对在二战期间向台湾原住民不人道行为道歉,要求归还在靖国神社中的台湾祖灵。尽管屡受挫折,但这位坚定而虔诚的杰出女性所发出的声音,正在引发更多回响。

  高熊飞

  民间向日索赔第一人

  高熊飞,原浙江省教育学院副教授。他被称为“中国民间向日本政府提出战争索赔第一人”。从1976年开始,失去右臂的他万里奔波,千辛万苦,搜集证据,开始了长达30年的向日本要求战争赔偿的历程,开创了中国民间向日索赔的先例。他说:“索赔不是目的,但要让世人知道日本侵华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吴先斌

  投资200万建陈列馆

  2006年12月11日,南京首座个人投资创建的“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史料陈列馆”建成开馆。该馆由南京企业家吴先斌出资200万元创建,共展出抗战时期老照片600多张、抗战文物200余件,其中有不少是首次面世的南京大屠杀期间及南京沦陷后的照片和实物。该馆被称为“民间江东门”,它是对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一个补充,建成后主要用于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