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丢掉了什么?中南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2:04:22
         

 

 

 

 

 


世界上最诡异的十把刀

 

 

NO.10灵翼

外形比较像蛇,打造时被赋予了一双天使的翅膀。这把刀的下落也不明了。只是在十九世纪的欧洲与多起刺杀案件有关,被杀的都是一些黑帮或恐怖组织的重要成员,当时被称为上帝的灵翼,可是后来一些基督教的神职人员也死在了这把刀下,这把刀第诡异色彩也更浓重了,正所谓天使是它,魔鬼也是它!

NO.9 蝮蛇

南非的一个勇士用来杀死敌对部落的人所用,刀是用一千条毒蛇的毒液浇铸的,据说当时打造这把刀的工匠三个月内全被毒死了,这把刀出世后被使用在了战场上,被这把刀刺伤的人,没有一个能医好,三天之内一定会死,而手持这把刀出现在战场上的人,会被敌人称做死神。

NO.8血琥珀

这把刀的造型很想一把中世纪时期的贵族手枪,是一个贵妇人出高价所铸,用途是杀了他不忠的丈夫,后来的妇女们只要发现丈夫出轨就会用这种刀来杀了他,这把刀对于那是的男人而言是噩梦与灾难。据说只要将这把刀放在男人的枕头下,男人就会在睡梦中死去。

NO.7莎拉维尔

十七世纪的血腥女伯爵给他起的这个名字,谁也不知道含义,但是她却用这把刀割开了上千名妙龄少女的喉咙,这是一把渲染着血腥和咒怨的利刃,同时这把刀也充满着冰冷的气息,一把很呼吸的刀。无时无刻的向它的主人传递着传递着嫉妒与贪婪的思想。女伯爵被杀死以后,这把刀也不知所踪。

NO.6鄂钢

据说是日本江户时代,平家天皇的佩刀,平家武士集团战败后,天皇自杀时所用。而为胜方源家武士集团立下大功的大将军村正得到此刀,但他在之后的几个月却寝食难安,据说他天天晚上看到小天皇的鬼魂来找他借刀,最后一把火烧了自己的战船后切腹自尽。

NO.5屠城黑金

元代早期,一个元朝将领用这把刀西征,在攻到欧洲边界一个城市时,遇到欧洲人顽强的抵抗,经过三天三夜的强攻后终将城攻下,那将领就下令将全城的儿童全部集中起来,在他们父母的眼前用这把刀强他们的头一个一个砍下以示警告,据说有十几位母亲当时就哭死了,后来自杀的人数达到1400多人,这把刀带给他们带来痛苦,他们就以生命的形式来给那把刀下了诅咒。不久后那支攻城的军队在一次战役中全军覆没,无一幸免。

NO.4复仇

刀柄是一座诡异的雕像,一个反基督教徒曾用他杀害十九个基督教神父,后来将刀遗失了,但其中一个神父的弟弟却在多年后拿着这把刀找到并且杀了他,但就在几个月后这把刀却出现在了另一件仇杀案中,而且后来的几宗仇杀案件中所用的凶器都是这把刀,所以知道这把刀的人们都叫它复仇,据说它能自己找到有怨恨的人,并帮他杀掉仇人,而仇恨也能让它的魔力更大!

NO.3火陨

十七世纪欧洲的一个农民用天上掉落的陨石打造的,很奇怪的是这把刀的不管在多么低温的环境下都能保持20℃的恒温,而且用这把刀割开的伤口会流血不止,那农名的妻子和孩子就先后被这把刀割伤后流血不止而死,后来农名将它送给了一个路过的僧侣,而那僧侣也在旅行中虚脱而死,所以传说这是一把能吸血的刀!

NO.2干将莫邪(这个大家都知道,中国的)

干将、莫邪是两把剑,但是没有人能分开它们。干将、莫邪是两个人,同样,也没有人能将他(她)们分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干将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将很勤劳,莫邪很温柔。干将为吴王铸剑的时候,莫邪为干将扇扇子,擦汗水。三个月过去了,干将叹了一口气。莫邪也流出了眼泪。莫邪知道干将为什么叹气,因为炉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铁之精无法熔化,铁英不化,剑就无法铸成。干将也知道莫邪为什么流泪,因为剑铸不成,自己就得被吴王杀死。干将依旧叹气,而在一天晚上,莫邪却突然笑了。看到莫邪笑了,干将突然害怕起来,干将知道莫邪为什么笑,干将对莫邪说:莫邪,你千万不要去做。莫邪没说什么,她只是笑。将醒来的时候,发现莫邪没在身边。

干将如万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儿。莫邪站在高耸的铸剑炉壁上,裙裾飘飞,宛如仙女。莫邪看到干将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从远处急急奔来。她笑了,她听到干将嘶哑的喊叫:莫邪……,莫邪依然在笑,但是泪水也同时流了下来。干将也流下了眼泪,在泪光模糊中他看到莫邪飘然坠下,他听到莫邪最后对他说道:干将,我没有死,我们还会在一起……铁水熔化,剑顺利铸成。一雄一雌,取名干将莫邪,干将只将“干将”献给吴王。干将私藏“莫邪”的消息很快被吴王知晓,武士将干将团团围住,干将束手就擒,他打开剑匣绝望地向里面问道:莫邪,我们怎样才能在一起?剑忽从匣中跃出,化为一条清丽的白龙,飞腾而去,同时,干将也突然消失无踪。在干将消失的时候,吴王身边的“干将”剑也不知去向。而在千里之外的荒凉的贫城县,在一个叫延平津的大湖里突然出现了一条年轻的白龙。这条白龙美丽而善良,为百姓呼风唤雨,荒凉的贫城县渐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县城的名字也由贫城改为丰城。可是,当地人却时常发现,这条白龙几乎天天都在延平津的湖面张望,象在等待什么,有人还看到它的眼中常含着泪水。

NO.1鬼手

这把刀是十四世纪意大利的一个疯铁匠所铸,他将自己妻子的右手砍下做成刀柄,后又将儿子肋骨做成刀刃,并把自己的小腿骨做成刀柄,献给了当时的债主,三天后债主发疯将自己一家人全部烧死了,据说后来得到这把刀的人全都发疯了,而且会像受到诅咒一样一家人全死亡!
 精美枪械图片2011-11-23 11:52


 


 


  


 


 


 


 


 


 


   


 


   


   


   


   

 

中南海 新华门原为宝月楼,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皇帝还为上下各有七间房的宝月楼题写了“仰视俯察”的匾额。 
  中海、南海和北海,旧称三海。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总称,原名太液池(西苑),位于故宫西侧。辽金时在此建斋宫,元、明、清三朝不断增建,成为皇室的游宴胜地。  

  走进中南海,很多人困惑不解,中南海为什么称为“海”,

中南海仅指北京故宫西侧的两个连通的湖——中海和南海。历史上北海、中海及南海统称太液池。中南海占地100公顷,其中水面约50公顷。(来源:新华网)图为中南海鸟瞰图。

新华门 南门 紧靠长安

  新华门:中南海正门,位于西长安街上,为两层楼房,面阔七间,下层中央三间为门洞。卷棚歇山顶,绿剪边黄琉璃瓦。新华门原为乾隆时期建造的宝月楼,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改楼为门,并以“新中华民国”之意取名为“新华门”。

含会堂

丰泽园:在瀛台之北,康熙年间建造,曾为养蚕之处。雍正年间皇帝在举行亲耕礼之前在此演礼。丰泽园内主体建筑为惇叙殿,光绪年间改名为颐年殿,民国时改名颐年堂,袁世凯曾在此办公。1949年后改为会议场所。颐年堂东为菊香书屋,为毛泽东居住地。 

北海远眺 中南海水云榭:位于中海东岸水中,为一敞轩,燕京八景中的“太液秋风”即指此处。

航拍 中南海

  这就要从中南海的历史说起。中南海这片宫廷建筑群始建于辽宋时代。辽代以前,这里曾是一片风光秀丽的自然湖泊,辽国曾在这群自然湖泊上建瑶屿行宫,那时北京的气候比现在湿润得多,燕山山脉的森林茂密,坝上草原水草丰美。

图  紫光阁:位于中海西岸北部,阁高两层,面阔七间,单檐庑殿顶,黄剪边绿琉璃瓦,前有五间卷棚歇山顶抱厦。明武宗时为平台,台上有黄瓦顶小殿。明世宗时废台,修建紫光阁,清康熙时重修,成为皇帝检阅侍卫比武的地方。1949年后改建为国事活动场所。阁后有武成殿。 图片分享:中海西岸的办公区 图片分享:图  摄政王府:位于中南海西北角,北西两面临墙。原位于西苑墙外,光绪十一年扩建西苑时将此地圈入中南海,并将位于原址的蚕池口天主教堂迁往西什库。慈禧太后拟在此修建新园林“集灵囿”,但一直未开工。1909年将此地拨给摄政王载沣,修建摄政王府。  图片分享:图片 勤政殿:位于中海与南海之间的堤岸上,正门德昌门即南海的北门。原建筑在中华民国初年已被拆除,仅存地名。1970年代,汪东兴拆毁了当时的勤政殿建筑,花费690万元人民币兴建了自己的私宅。汪东兴下台后,该私宅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办公处。图片分享:图中南海里的游泳池 图片分享:图 远眺中南海北侧中海和南海的合称;还有一海是北海(现为北海公园),北海,中海,南海合称三海,位于故宫西侧。面积约1500亩,其中水面700亩。中南海的“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是水域的意思,因为地处北京中南方位,故称为中南海,此名始于元代,一直沿用至今  

西苑门

享:

  斗转星移,又到改朝换代时。蒙古英雄忽必烈挥师驱兵南下,入主中原,把以灿烂文化引为自豪的汉人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并在燕京建立首都,改名大都。皇宫御苑仍在金朝的老地方,自然又免不了一番整修,几次扩建。

丰泽园

昔日 中南海

西花厅

西花厅西花厅内部结构图

■1970年5月20日,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西花厅。(家属供图)

中南海位于北京市西长安街北侧,北海之南。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统称。明朝以前曾称为太液池、西海子和西苑。中南海始建于辽代,金、元、明、清各代均不断扩建,数百年来一直是皇家园林,建筑绝大部分为清代建构。中南海总面积1,500亩,其中水域面积约700余亩。南海与中海是以蜈蚣桥为界,中海与北海以金鳌玉栋桥为界。

南海主要建筑有宝月楼、瀛台、怀仁堂、海晏堂等。宝月楼现为中南海南门,重楼重檐,面阔七间,为乾隆年间所建,现称新华门。瀛台为半岛,三面临水,居南海之中,其建筑群雕梁画栋,布局紧凑合理,如海上蓬莱,故名为瀛台。这里为帝王处理朝政的场所,也曾是在戊戍变法失败后,囚禁光绪皇帝的地方。主要建筑有勤政殿,翔鸾阁、涵元殿,蓬莱阁,丰泽园等。 

居中海、南海之间陆地建筑,有紫光阁、蕉园、万善殿,水云榭等。紫光阁居中海西北岸,为清王朝追念先杰之地,也是设功臣宴之地。蕉园居中海东北岸,内有万善殿,水云榭等建筑,其中水云榭建于碧水之上,内有乾隆所书“太液秋风”御碑,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北海、中海、南海碧水相连,均为京城中著名的皇家园林,并延续经营多代,是前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瀛台岛在顺治、康熙时都曾大规模的修建,为帝后们避暑之地,也是康熙皇帝垂钓、看烟火、赐宴王公宗室等活动之所。

  瀛台岛在顺治、康熙时都曾大规模的修建,为帝后们避暑之地,也是康熙皇帝垂钓、看烟火、赐宴王公宗室等活动之所。

  中海一区的主要殿宇包括勤政殿,与瀛台岛隔水相望,是慈禧处理政务之所。

  中南海位于北京故宫西侧,鳌玉桥以南。

  中海主要景物有紫光阁、蕉园和孤立水中的水云榭。水云榭:位于中海东岸水中,为一敞轩,燕京八景中的“太液秋风”即指此处。

  瀛台岛在顺治、康熙时都曾大规模的修建,为帝后们避暑之地,也是康熙皇帝垂钓、看烟火、赐宴王公宗室等活动之所。

  中海一区的主要殿宇包括勤政殿,与瀛台岛隔水相望,是慈禧处理政务之所。

见证时代变迁:中南海公园百年史

 


20世纪初期的中南海海晏堂

颐年堂是丰泽园的主体建筑。

一部中南海公园的历史,映照着上个世纪中国的社会、政治史。

“该车系阿婆罗牌Apollo,为英商飞利浦工厂出品,存车牌为九十一号,于当日下午七时发现遗失。”这是1939年8月5日,中南海公园临时委员会致警察局的一封特函。

3天前,游人张恒智存放在中南海公共游泳池的自行车丢了,中南海的看车人报了警。特函中描述,该自行车的车胎是邓禄普厂出品的“老头”牌。当时一辆“老头”牌男式自行车的价钱,大抵是一个富庶地区职员月工资的两倍。

自行车丢了自然不是小事。这封敦请警方破案的特函,至今还存放在北京市档案馆中,记录了中南海作为一个公园的历史。

从中南海到新华宫

 

“兹述园囿,首中山公园,次中南海,次北海,次景山,次颐和园。”这是1935年出版的北平旅游指南《旧都文物略》中的记述。

在玩家眼里,中南海的风光在北海和颐和园之上。中南海位于现在北京故宫的西侧,由中海和南海构成,与北海旧称“三海”,又名“西苑”“太液池”。这个历史悠久的水上园林,始建于辽金,历经元、明、清的扩建。自清代起,中南海成为皇家禁苑,是皇帝避暑听政的场所,也是满清皇朝实质上的政治中心。同治、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及皇帝按礼制从颐和园移居紫禁城时,大多在中南海内居住,仅在行礼时前往紫禁城。

近代以来,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中南海风浪迭起。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长驱直入进京,就居住在中南海仪鸾殿,该殿后来被八国联军焚毁。慈禧逃难回京后,又耗费了500万两白银,在废墟上重建了新仪鸾殿,更名为“佛照楼”。有宫词日:“天半灯摇紫电流,玲珑殿阁仿欧洲,却因一炬西人火,化出繁华佛照楼。”1908年末,慈禧在中南海“佛照楼”辞世,皇权自此崩盘。清末头号权臣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却依然想做皇帝。总统府因而建在了中南海。袁世凯将“佛照楼”改成了怀仁堂,也有后人考证说,仪鸾殿经重建乃为居仁堂,怀仁堂则是另择新址修建的。而这两个地方,后来都成了叱咤风云的历史见证地。袁世凯正式称帝,大抵是紫禁城太过招摇,而且还住着逊帝溥仪,袁世凯把中南海改为新华宫,宝月楼改成了新华门。

赶走了皇帝的中南海,还是平民百姓的禁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很快破产,不久病死,其灵柩就曾停在怀仁堂内。中南海被军阀所把持,相继成为黎元洪、曹锟的总统府和张作霖的大元帅府。豪强显贵们在中南海陆续登上了政治舞台。1927年6月,北方最大的军阀奉系张作霖,在怀仁堂出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并成立“安国军政府”。一年后,随着北伐军的节节胜利,张作霖被迫撤出了中南海。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身亡。

走入了“共和”的中南海,依然是一片狼藉。1928年8月,即张作霖撤出中南海后不久,北平市工务局局长华南圭在至市长函中痛陈:“前总统府系古代建筑,素称胜地,中外咸重。近闻府内牲畜践踏,污秽不堪,于古物不无可惜。”

公民的中南海

1939年8月2日,游人张恒智的自行车在前总统府遗失了。警察局指令查缉,但是在记者所能够查阅到的北京市开放档案中,该车的下落依然不明。

此时距离中南海公园向游人开放,已整整10年了。中南海从普通人不得入内,发展成为公众消遣游憩的场所,这个重大的转折源于国民政府北伐的胜利。作为中国历史上罕有的自南向北统一的例子,中南海从此不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改称了北平,开放中南海成了还权于民的盛举。

“中南两海系自远至清帝王苑囿之一部,其风景清嘉,官室壮丽,为国内有名建筑。但其经费所出,无非我民众先代之脂膏,乃以之供少数人娱乐,实为我民众所不甘。”这是1928年12月13日,中南海董事会关于召开成立大会给北平市工务局的函件所述。函中说,应当谨遵孙中山“天下为公”之意,将中南海归于市民直接管理,筹备真正代表民意、直接管理中南海的董事会,“以绝罪恶之根株,以供游人之玩赏”。

1929年4月,中南海董事会推举熊希龄为主任委员,不久,北平市政府也成立了“中南海公园临时委员会”,负责管理中南海。至此,中南海正式向全体公民开放。彼时去逛中南海,成为了时髦。1938年,旅居巴黎的林语堂开始创作其代表作《京华烟云》。女主人公姚木兰,性喜逍遥。当宫廷中的花园、湖泊、有名的建筑都开放后,她就去游北海、中海和南海。这“三海”,姚木兰要分几天才游得完。逢到全家人出游的时候,则专奔以前皇家的禁地,比如南海和故宫,欣赏宫殿建筑的宏伟壮丽、气象万千,直到“精神上也看得疲劳了”。市民的中南海生活

中南海总面积约为1500亩,其中水面约为700亩,远远超过了北海。作为当时北京内城最大的一片水域,除了观赏皇家园林,中南海公园的特色还是水上项目。比如垂钓、游船,其游泳池的经营也颇为现代,设立了团体票,70人以上可以得到五折优惠,学生还可以享受练习月票。游泳池还特聘了游泳导师,帮助指导提高游泳技巧。

中南海的市民滑冰场也名声在外,还曾举办过化装溜冰比赛运动会。该比赛于1938年1月23日在南海滑冰场开幕,参加化装溜冰人员共40余人,每人可以得到一枚纪念章以资纪念,到场参观者则多达1000多人。中、小学在中南海举办滑冰比赛屡见不鲜。记者在北京市档案局开放档案中,查到的学校名录如下:第一中学、第八中学、第九中学、第四中学、灯市口小学、盔甲厂小学、宏庙小学、绒线胡同小学等。

开放的中南海人车俱杂,不仅有脚踏车,还有人力车、汽车,不过要购买脚踏车证、人力车券和汽车券。中南海内还开设了中学。北京市档案馆的开放档案记录了这样一桩公案。1946年,中南海公园整理委员会致函北平市教育局,希望封闭位于中南海东四所的北平市私立成达中学的东门,因为该校学生“每日多持竿在海岸垂钓,并将污秽草泥掷之满地,实属有碍观瞻。”建议该校学生由怀仁堂东面的便门行走,以免混杂。

从庶民不得入内,到正式公文往来,与各相关机构协商中南海的管理秩序,昔日皇家的禁苑,容纳着三教九流。于是游人张恒智的自行车,就在中南海看车人的眼皮底下被偷了。中南海不再是神圣之地,各色人等齐聚,也夹杂有宵小之徒。亦有人在中南海投水身亡。中南海公园的史料中,就曾记录了一个年轻的浙江籍自杀者,时任军政部三十二军无线电台台长的萧箴。原因大概是与钱财压力有关,他最终选择了在中南海了结此生。

中南海公园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出租历史。为了增加收入,中南海公园将园内鳞次栉比的房屋盘活经营,除各机关借用一部分外,其余的大多租给了老百姓居住。“本园风景幽秀、地点适中,中外住户皆乐于来此赁屋而居,是以每月房租之收入超门票而上之,此本园之特点也。”1938年的《中南海公园事务报告书》陈述道。当时,中南海有44家中国住户,2家日籍住户,1家英国住户。而诸如怀仁堂等场地,时常有公务用途,则对外零散出租,用于宴请宾客、祝寿结婚等。中南海公园为此专门拟定了怀仁堂出租办法:例如租用时刻自上午九时至晚上十时。怀仁堂的大厅日租费需30元。租用房间里的电灯电扇,都要按照电表数缴纳电费。除了各种规模的社交宴请,曾经在怀仁堂举办的其他活动还包括:中国医学讲演会、经济恳谈会,以及延请法师宣讲佛法三日等。

住在中南海的并非大富大贵。记者查找到了一份北平市警察局内六区分局户口调查表,里面登记的中南海住户有:住在中南海西苑门的徐霖溥,文化程度为高小,职业登记为“梨园”,属艺人行当;住在中南海旧园门的李启学,是电车公司职员;住在中南海丰泽园的夏嘉富,时任监察组组长。丰泽园建国后成为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住处。

公园的尾声

连绵兵戈,中南海公园难以自保。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1937年12月14日,以大汉奸王克敏为首,建立起华北地区伪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地点便设在中南海。1941年,中南海公园登记在册的进驻机构还包括:满洲帝国通商代表部、最高法院华北分院、最高法院检察署、华北救灾委员会等。

抗日战争结束后,北京又变成了北平,李宗仁的“北平行辕”就设在中南海。解放前夕,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也匆匆将指挥部连夜搬进了中南海,将司令部设在了居仁堂。不过,皇家的风水并不能够力挽狂澜,傅作义与解放军签署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根据何虎生所著《走进中南海》一书的描述,时任北平市市长的叶剑英,还在盛大的北平入城仪式上,便接到了党中央从西柏坡追发的电报,叶剑英将电报转给了时任统战部秘书长齐燕铭,周恩来要求齐燕铭等几位替党中央打前站的同志,先把中南海和北京饭店接收下来,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迁入北平做好准备,筹备新政协事宜。

昔日绝胜烟柳的帝王御苑,此时已破败。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解放前夕他曾进入过中南海,印象深刻是那些古建筑还在,但是年久失修,破破烂烂。建国初,因为工作需要,他又进人中南海,感觉面貌已经比较齐整了。事实上,解放军接管北平后,中南海的紧急疏浚工程就开始了,动用部队整整挖了3个月,才清理干净了淤泥。不久,北平再度更名为北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整饬一新的中南海,则成为了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的办公住所。罗哲文介绍,梁思成当年曾提出过在北京建设新城,建设国家新的行政中心,但国民经济当时还很困难,抗美援朝的战争又迫在眉睫,只得利用了现有的古建筑:中央政府进驻了中南海,文化部搬进了大学。其他部委则搬进了王府。

中南海一度也有过开放的设想。上个世纪50年代曾经在中南海修建科工作过的王保成,撰写文章回忆:“山泉水流进中南海的这天,周总理也同我们一样,吃完晚饭,高兴地来到岸边观看。他兴奋地对我们说,中南海自古人民建,人民修,但人民却没有享受到它的美丽。这次修成后,我们要请人民代表来这里作客观光,今后还要逐步成为人民游乐的场所。听着总理的话,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涌了出来。”30年后,这个曾令王保成感动到落泪的允诺,终于付诸实施。

30年间,鲜有普通人有机会见到中南海的新变化。1953年,中南海最重要的古建筑怀仁堂,被改建为中式二层楼阁样式礼堂,同年,北京市建设局打报告说:“云绘楼及清音阁原地基,政府需用甚急。”作为新中国第一例被完整搬迁的古建筑,云绘楼和清音阁次年便被迁出了中南海,落户陶然亭。此外,根据王保成的回忆,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中南海还拆除了时应宫、万字廊和其他一些殿宇,在岸边建起牡丹园、玫瑰园、绿草坪。罗哲文向记者表示,中南海如今已被改造得不少,特别是“文革”前后,造了不少新楼。

旧貌换新颜的时代,中南海公园谢幕。中南海开始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中南海的“参观日”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活动场所逐步向普通公众开放,中南海一度成为了北京的新名胜。

“中南海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这不仅因为它是北京城内著名的风景区,还因为它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一九八零年五月中南海部分对外开放。”这是1986年8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北京新名胜》一书里,关于中南海的介绍。

该书的《序言》对“新名胜”做了解释:“'新’是相对的,有些是近年来新开发,新发现的,有些却是过去就有,现在新开放或新装修的,这部分基本上是1980年以后的。”

中南海敞开了大门

“南长街81号大门,终于向人们开放,一张海蓝色的证券,穿过红色的高墙,沿着笔直的路,披着柔和的光,向深处走去,走向母亲,走向太阳,走向祖国最神圣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的诗人晓晴,有感于中南海的开放,写下诗篇,收人了文集《爱的夙愿》。

普通人走人中南海的夙愿得偿。1980年5月以来,在重要节日和星期六、星期天,中南海开始有组织地接待群众游览。参观的人数众多,有时一天超过上万人。在新华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的《中南海》画册上,收录了这样一张照片,远处是绿树葱茏、亭台水榭,近处则是两列紧挨着绳子排队,如长龙般蜿蜒的参观队伍,从照片上几乎看不到队尾。该照片上,人们的着装还是一片灰蓝,但已经有个别时髦的人穿上了鹅黄的裙子。还有很多身着朝鲜裙、蒙古袍、藏装的少数民族同胞。人们翘首以待,秩序井然。

当时开放的景点是流水音、毛主席故居(菊香书屋)、颐年堂、静谷和瀛台,主要分布在南海。游客就从位于南长街81号的中南海东门进入。最吸引人的景点是毛主席故居。中南海的街坊、家住中南海西侧胡同的刘福有,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描述了他对毛主席故居的第一印象:“主席生活多简朴啊!也没装修,还使落地电扇。”

参观中南海最重要的凭证是参观券,以单位为组织发放。“10公分长,5公分宽,白色底,蓝条,上面写着'中南海参观券’。”1988年至1990年曾经在国务院办公厅行政局服务处工作过的李新清,向记者描述了参观券的长相。它看上去和电影票差不多,区别是上面印着8个字:“内部参观、不准转让”。

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身份证,也谈不上安检,委托亲戚朋友搞张参观券是很正常的事。历史学者、昔日的北京知青丁东介绍,如今55岁上下,参观过中南海的北京人绝不在少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他还在山西工作,回北京探亲时,就得到了一张中南海的参观券。时代太久了,如今丁东已经记不清是谁给了他这张参观券。反正是“获得票比较容易,参观不登记,守卫也不森严”。那时,无论是老人,还是抱在手里的孩子,都有机会进入中南海。

中南海的开放给诗人提供了灵感。作者李伍久写下了《游中南海感怀》:“啊!过去,这是历代帝王的行宫哪,普通老百姓,谁曾进得来?群众团体可以来这里参观,少先队员可以到这里集会,啊,如今,人民的江山真正属于了人民,社会主义的中国,谁不感慨!”

 

神秘的红墙

新中国成立后,关于中南海开放的话题,一度曾是禁区。著名女明星王莹的丈夫谢和赓,曾任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机要秘书,后来一直替中共担任统战和情报工作。“鸣放”期间,他贴了一张反对官僚主义的大字报,提出不应占用古迹、中南海应向老百姓开放等意见,结果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北大荒劳改。“文革”时期又以“美国特务”的罪名被投入监狱。

中南海越神秘,普通人就越向往。曾在山西省社科院工作的历史学者智效民回忆,上个世纪50年代,他的父亲曾经有机会到怀仁堂开会,好奇的他缠着父亲问东问西,连中南海里的摆设都问。上个世纪60年代,他有机会到北京,便直奔北海的白塔,远远地遥望着中南海,那几乎是个庄严的仪式。后来,普通人连北海公园也不能进了。1971年以后,与中南海一桥之隔的北海公园及附近的景山公园长期关闭,成为了江青等人的游乐场。

北京人依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1956年出生的北京人甄铁忠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他上中学时,曾由学校组织参观过中南海。不过那时规模较小,也就一二百人的样子,转一圈就赶快出来了。住在中南海西侧胡同、64岁的刘福有介绍,他妻子当时在银行工作,曾经和中南海的工作人员有业务往来,有时会有内部票。刘福有回忆,正式开放前他就曾经进过中南海,还在里面看过内部电影《虎·虎·虎》。

中南海也曾有过特殊的“开放”经历。1966年6月,红卫兵一出现,便迅速壮大起来。各地涌入北京的红卫兵不计其数。他们大多是自发地来北京串联,吃住成了大问题。当时中央、国务院各机关部委以及北京的工厂、接待都被动员起来搞接待,中南海也成立了接待站。经周恩来同意,请红卫兵住进了中南海北区的紫光阁、小礼堂、武承殿等处。

不过,大部分时候,中南海仍然是普通人望尘莫及之地。历史学者丁东告诉记者,他曾经在北师大附中上学,同年级里有不少高干的孩子,放学后,大家一起骑着自行车回家,那些家住中南海的同学,走到红墙处,便分道扬镳了,眼看着他们拐进了深不可测的中南海。

中南海的春天

关于中南海开放的原因,众说纷纭。从记者目前能够查找到的公开资料来看,尚未有来自官方的正式说法。一个民间说法是因为当时中南海要开放搞“创收”,但是这个说法被大多数采访对象否认。“北京人当时几乎都去过。不要钱,跟现在参观毛主席纪念堂差不多。”北京出租车司机齐建侠告诉记者。1982年,他当兵复员回到北京后,去了两回中南海,其中一次是为了陪战友。

中南海景点的开放只是一小步。1981年春天起,包括怀仁堂、人民大会堂在内的重要国务场所开始对外开放。起初很低调,但是自1981年4月开始,有关开放的报道便形成了一个小高潮。那年4月11日,在中央办公厅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中南海怀仁堂免费为少年儿童开放5天,《北京日报》随后刊发了消息《党中央带了个好头——记怀仁堂开放的第一天》。而在同一份报纸的同一版面上,紧挨着的便是一篇题为《人民大会堂餐厅对旅游宾客开放》的文章,文中说:“70多位华侨和港澳同胞兴致勃勃地来到人民大会堂餐厅吃烤鸭。他们边吃边向陪同人员说:'来到北京能在人民大会堂吃一餐饭,真是太高兴了。”’

中共中央带头,引起了各界的积极响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国务院小礼堂于1981年的“五一”节对外开放,中办警卫局礼堂在稍后的“六一”节开放。北京市府大楼机关礼堂很快也向少年儿童开放了。1981年5月4日,全国农业展览馆正式向首都青少年开放。同一天,北京市4千多名青年,手持中共中央办公厅发给的请柬,高高兴兴地来到了中南海。

“穿过庄严的红墙;穿过一个久久翘盼的期待。一腔喜悦,拥一个普通公民,走进金色的中南海。我向桔红的微笑的朝阳,轻轻说一声:我爱。”作者梁志宏写下了《走进中南海》。这些单纯而明亮的诗句,表达了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的中南海情结。北京知青丁东曾经就排在滚滚的参观人流中,鱼贯而入,直奔毛主席故居。他的体会是,不仅观看了风景和文物,也感受到了执政者的自信和开明。

开放的大氛围里,配套的服务项目也在完善中。根据当时改革开放的形势,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成立。在中南海内工作了40多年的杨宪金,就是通过参与这项工作完成了一个军人向文化人的转型。他出身山东肥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中央办公厅警卫局科长,后来又被任命为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编辑整理了以中南海为主题的出版物。既为当时参观中南海的群众服务,也向社会公开发行。杨宪金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介绍,光是中南海的挂历,一年就能销售上百万册。1985年的中南海挂历,主题是毛主席故居藏画,该挂历的下方,还印着醒目的“中南海参观纪念”字样。其中有一幅齐白石等画的《和平幸福图》,93岁的齐白石怀着对领袖的崇敬之情,挥毫泼墨,题赠“和平幸福,万寿无疆”。

感受中南海

中南海的正式开放一直持续了9年。中南海街坊、住在中南海西侧胡同的刘福有至少去过中南海十几次。如今,64岁的刘福有已经退休,离中南海的红墙不过几百米,闲坐胡同房檐下的他回忆中南海,“跟公园似的,跟北海没什么区别,环境还不错。”

后来者大多只能通过出版物了解中南海。1992年,中央警卫局成立西苑出版社,杨宪金是第一任社长、总编辑。中南海系列的出版成为其一大特色。杨宪金主编了《中南海珍藏书画集》《中南海古迹楹联》。如今,离休后的他还担任着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他正在撰写一本回忆中南海工作经历的书,记录自己难忘的中南海生涯,但还没有最后拟定题目。

普通人能够领略中南海风采的其实还有陶然亭公园。在设计精巧的云绘楼·清音阁前,立着一块碑,介绍其出身皇家的显赫历史,并提及“1954年,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址迁建于此”。记者来到陶然亭公园时,恰逢正午,游人不多,有老大妈吊着嗓子,老大爷闭目养神。这个建于乾隆年代。仅供天子观景赏月的近水楼阁,落户民间后,依然是气宇轩昂。守着一泊湖水,与北京的平民百姓们同呼吸,共命运了半个多世纪。

2004年11月举办的“酒店发展与奥运机遇”国际论坛上,根据《法制晚报》的报道,北京市旅游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将举办北京奥运旅游推介会,为此将公布系列推进政策,正待报批的项目里就有中南海部分区域向旅游者开放。

“主要还是考虑安全问题。”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因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他常年出入中南海,最近一次是今年6月到里头开会。罗哲文认为,中南海是否再开放将取决于对安全的需要。这是可以理解的原因。他本人曾经去过美国,但因为参观需要提前登记,限制很严,他两次都没有能够参观成白宫。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罗雷挥) 中海景观

  勤政殿曾经是中南海的正殿,坐北朝南,共有五开间。康熙皇帝题殿额为"勤政".戊戌变法时,光绪皇帝在这里办公,处理有关变法改良的国家大事。现在勤政殿已被拆,遗址处另外建造了一幢房子。  
  贵宾楼内部

    丰泽园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两组四合院式建筑。当年园内有数亩稻田,在位的皇帝按照雍正之后的规矩,每年仲春亥日先来这里演耕再去先农坛亲耕。丰泽园内的主体建筑是颐年堂,东侧的菊香书屋是毛泽东主席的故居。 
    丰泽园

    丰泽园   

  静谷位于丰泽园西侧,是个自成一体的园中之园。园内的主要建筑有长廊、春藕斋和桂秀轩。

  怀仁堂位于丰泽园东北,原为仪銮殿旧址。仪銮殿于光绪时用三年的时间建成,慈禧太后迁入居住并在此殿召见大臣并处理政务。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太后把从事过变法维新的光绪皇帝囚禁于瀛台,自己就在仪銮殿亲自训政,使得仪銮殿取代了紫禁城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政治中心。后来仪銮殿被火灾焚毁,重建的宫殿名为佛照楼。袁世凯执政时将其更名为怀仁堂,用于办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这里举行过若干重大会议。

  紫光阁位于中海西北岸,建于明代,是将一个数丈高的小平台改建而成,作为皇帝阅兵和选拔武状元的地方。同治十二年(1873年)六月初五日,同治皇帝在紫光阁接见了日、俄、美、法、荷、英六国使臣并接受了他们递交的国书,这是清朝政府第一次正式接见外国使臣。

    紫光阁

  万善殿原为明代的崇智殿,清代顺治年间修葺后更名为万善殿。殿额"普度慈航",殿内供奉佛像。传说顺治皇帝体弱多病,加之国事缠身,遂信佛成迷,有了出家为僧的念头,后经孝庄皇太后劝阻未成。兴修万善殿,是笃信佛教的顺治皇帝为他钦佩的名僧所建。

  顺治皇帝早逝,康熙皇帝奉母命多次到五台山朝圣,民间便有了顺治皇帝其实未死,而是到五台山出了家的传说,由此还演义出许多精彩的文学作品。
  水云榭位于万善殿以西,是居于水上的凉亭。在凉亭内观望水云榭四周的风景,视野宽广,云水和亭台楼榭谣相辉映。亭内石碑上镌刻着乾隆皇帝的手书"太液秋风",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南海景观
  南海位于中海之南,以蜈蚣桥为分界。南海的主要建筑都集中于瀛台。瀛台上有着金碧辉煌的亭台宫殿,是清代康熙、乾隆、光绪和慈禧太后的主要活动场所。及至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囚禁于瀛台,这座热闹一时水中岛屿日趋冷清,后来光绪皇帝死于瀛台的涵元殿中。
  翔鸾阁位于瀛台北部,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瀛台的正门。翔鸾阁座南朝北,高两层,上下共有房十四间,左右延楼共有房三十八间。

  涵元殿位于翔鸾阁之后,为瀛台的正殿。此处是清皇室在瀛台游玩和摆宴的主要活动场所;康熙和乾隆时,这里又是皇帝宴请王公宗室和大臣权贵之处。涵元殿的热闹风光随光绪皇帝死于此处而消逝。

  补桐书屋是太湖石上的一个小院落,院内南屋名补桐书屋,北屋名随安室。雍正年间,身为太子的乾隆就在这里读书。当时当时院中有两株老桐树,其中一株因病枯死,后又补种一株。枯死之树用其材制成四琴存在屋中。北屋的随安室之名,就是取其随遇而安的意思。

  新华门原为宝月楼,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皇帝还为上下各有七间房的宝月楼题写了"仰视俯察"的匾额。

  传说宝月楼是乾隆皇帝为讨得香妃的欢心而建。香妃入宫后思念家乡终日闷闷不乐,乾隆皇帝就建了宝月楼,还在楼对面建了回营和清真寺等回人生活的街市,使得香妃登楼就可见到家乡景色。后来皇太后得知此事,暗中缢死了香妃。这段传说虚构的成分居多,尽管如此,后人还是由此衍生出了一些动人的故事。

图片分享2013-2-22 09:59:04 上传下载附件 (39.07 KB)  宝月楼  宝月楼原本不与外边相通,及至民国初年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把中南海作为他的总统府,还将宝月楼改建成总统府大门,更名为新华门。从此,新华门取代西苑门成了中南海的正门。

 

图片分享:图  金鳌玉蝀橋  瀛台岛在顺治、康熙时都曾大规模的修建,为帝后们避暑之地,也是康熙皇帝垂钓、看烟火、赐宴王公宗室等活动之所。瀛台之名取自传说中的东海仙岛瀛洲,寓意人间仙境。   图片分享:图片分享:走进中南海 留下千古谜团 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失败者屈辱 一曲流传久远的歌   
    

     春秋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是儒家、释家和道家。这三家的鼻祖: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也因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久的受到后人的景仰和崇拜。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天意的安排,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处于同一时代。老子大约生于公元前570年前后。公元前566年4月初八,释迦牟尼出生在今天的尼泊尔。又过了十五年,即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孔子出生在山东曲埠。

     儒家●中国传统文化

       一、 “仁”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孔子明确提出,“仁”即“爱人”(《颜渊》),并進一步阐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雍也》)。为“仁”,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这种思想贯穿了孔子思想学说的各个方面。

    孔子更具体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因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这五种品德,都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和体谅上。“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即学生要在这四个方面学习:学问、言行、忠恕和信义。

    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他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对于为政施治,他倡导立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地。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其所谓“德”,就是“仁”的精神体现。

     二、“礼”是孔子思想学说的另一个重要范畴。“礼”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由来已久。孔子认为,到了周代,“礼”发展得最完备,因此,他最为崇奉的是周礼。

    在孔子看来,“礼”是从天子到庶人,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孔子所谓的“礼”,包含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两方面。其内在精神是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及相应的各种伦理关系。

    “礼” 的外在形式,包括祭祀、军旅、冠婚丧葬、朝聘、会盟等等方面的礼节仪式。孔子认为,注重“礼”的内在精神固然重要,而内在精神终究还要靠外在形式来体现。所以对这些礼节仪式,孔子不但认真学习,亲履亲行,而且要求弟子们严格遵守。因为“礼”的内在精神是维护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和每个人的地位名分又是相通的。行为上恪守自己的名分就是守“礼”,越出自己的名分就是违礼。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不能“自法侯出”更不允“陪臣执国命”。在家庭方面“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三、孔子还提出了“中庸”思想。其要点有二:第一是“中”,第二是“和”。孔子所谓“中”,不是折衷与调和,而是指在认识和处理客观事物时,要做到“适度”、“恰如其分”,而“适度”和“恰如其分”的基础就是从实际出发。

     孔子还提出了“和为贵”的观点。“礼”本来是用来显示不同等级之间人们身分差别的,强调“和为贵”,就是强调差别之间、不同等级之间关系的协调与和谐。对于这种“中”与“和”的思想,孔子主张不仅要作为一种认识和处理事物的方法来看待,而且还应该通过修养和锻炼,把它融入自己的性行和品质中,成为人的美德。

     四、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与“学”的思想是他思想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学无常师,一生虚心好学。 他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又说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也向他的学生学习,提倡“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孔子的教育实践与经验,为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者。他的上述思想成为后世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之一,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心理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仁、义、礼、智、信”为基础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讲气节,重道义,关心别人,提倡宽忍平和、豁达乐观;关注国家、人民的整体利益,讲求修齐治平,这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保持和谐的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许多朝代的有道国君都遵循孔子的思想治国平天下。

道家●中国传统文化

   老子姓李,名重耳,字伯阳,是春秋时期楚国人。“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相传老子气质禀赋与众不同,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他历经文王、武王时期,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长)和柱下史(相当秦汉的御史。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老子受牵连而被罢免官职。老子深感人世的险恶,便“自隐无名”,流落四方。

    公元前478年9月的一天,老子西行去秦国。经过函谷关时,关令尹喜通过占卜预知会有神人从这里经过,就命人清扫了四十里道路迎接。果然是老子来了。尹喜说:“先生您就要隐居了,以后就听不到先生的教诲了,就请先生勉为其难,著书传世吧!”老子在中原一带都没有传授过什么,他知道尹喜命中注定该得道,就在那里作了短暂停留,写下了千古名篇《道德经》。之后,老子西出函谷关,过流沙而去……流沙是指新疆的大沙漠,没有人知道他最终去了哪里。

     老子的思想,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前37章为卷上,后44章为卷下,共5000多字。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后来人们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战国时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却是属于老子的。其基本思想范畴是“道”,故称道家。“道家”之称最早见于汉代司马迁的《论六家之要指》。

     为了让有缘人得道,让上士最终返本归真,老子在短短的5000字中告诉了人们这个“道”的含义以及与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的关系,如何做人并最终如何达到返本归真等一系列问题,而对其它问题的阐述恰恰是为了那个最终的目地做铺垫。老子为了让修道之人明白修道之法,还多次谈到了有“道”的圣人在面对各种问题时是如何做的,以此作为人们的榜样。

      道家的基本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治理国家,一切顺乎自然,对百姓采取不干涉和少干涉的政策,以无为为手段达到无不为的目地。其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的社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据说当年孔子曾到周都,拜见了老子。从老子那儿回来,孔子三天没有说话。子贡很奇怪,就问老师是怎么回事。孔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能跑的,我可以用网去捉它;能游的,我可以用丝线去钓它;能飞的,我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不知道它是怎么乘风云上天的。我今天见到老子,他就象龙一样深不可测啊!”

    可见,度人的觉者和人世中的思想家存在着根本的区别。老子之道,微妙难懂,是神的教化;孔子之言,只不过是人的学问,是规范人类行为道德之法。

    同孔子的儒家思想一样,老子的道家思想同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之一,其重要性在于他在中华文明经历了神人共处时期后,第一次告诉了人们返本归真的途径,他启迪人们如何认识天、地、自然、宇宙、社会和自身。比如老子认为天地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万物生死都要顺其自然,因而人们在世间的生活也要顺其自然。简言之,儒家是“入世”的思想,道家则是“出世”的思想,他给人留下的是修炼的方法。后来的那些修道者,凡是遵从老子的道的,都是抛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养身修性,而没有在险恶的乱世遭到颠沛坎坷。老子的学道渊博深邃,源远流长,这是乾坤所定,为万世师表,所以后来修道的,也都把老子奉为他们的宗师了。

     此外,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对后世的统治者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东汉年间,老子与民间的神仙方术结合,形成了道教。老子被尊为道教鼻祖。不过,道教与道家是两个并不相同的概念。道家思想的传播也为后来佛家思想的传入提供了必要的土壤。

 佛家●中国传统文化

    当中国的大道在神州大地上流传的时候,与此同时,在同是东方文明古国的印度,释迦牟尼的佛法已经开始弘传。

      释迦牟尼出生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劫比罗城。其母摩耶夫人在回娘家途中于蓝毗尼园(今尼泊尔南部)生下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从小就具有悲天悯人的胸怀,喜欢思考人生的真理。十九岁的时候,释迦牟尼抛弃了王位,离开了王宫,出家修行。当时的印度,有各种宗派的修练方法。这些修法,在释迦牟尼以前就已经存在。释迦牟尼先修 “无想定”三年,最后终于修成。但他认为那不是道,不是根本,就舍弃了。释迦牟尼又修“非想-非非想定”三年,最后达到了这个境界。但他发现那也不是道,所以又丢掉不要了。释迦牟尼两次“知非即舍”,当时再也找不到明师,只好自己到酷寒的雪山上去修苦行。他一天只吃一个干果,饿得不成人形。他这样苦修,是要找出一个真理来。但是六年之后,他认为苦行也不是道,就下山去了。

      释迦牟尼来到恒河边。瘦弱的他饿得实在撑不住了,昏倒在河边。恰好有一个牧羊女经过,给他吃很好的乳酪,释迦牟尼得到了营养,恢复了体力。但他没有办法找到一个能够指导他的明师,便渡过恒河来到一棵菩提树下打坐,发誓非成“无上正等正觉”不可,否则便死在那里。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第四十九天凌晨,他抬头望天,看到了天上的明星。这一望,神通与功能瞬间炸开,他的思维在刹那间被打开,一下子想起了自己以前修炼的东西,知道了自己的前世今生及种种开悟后应该知道的事情。由于开悟时释放出的能量冲击波,很大的一个地理范围在释迦牟尼开悟的那一瞬间震动起来。当时的人认为发生了轻微的地震、山崩和海啸,其实是释迦牟尼佛开悟所致。当然,佛的能量是慈悲的,不会伤害到人。释迦牟尼知道自己得道了,因为他已经具备了开悟后的智慧与能力。经过十二年艰苦卓绝的修行,释迦牟尼佛终于睹明星而悟道。之后,释迦牟尼佛便开始了四十九年的传法生涯。

    释迦牟尼佛的法门的特点叫作“戒、定、慧”。戒就是戒去常人中的一切欲望和执著,定是指人入定修行,慧是指人开悟开慧。大藏经多少万卷,都不离这三个字。当然,它具体的表述铺展开来相当庞杂,但其实质就是这三个字。

     在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其它宗教又开始兴盛起来。印度的佛教最后与婆罗门教相结合,演变成了一种新的宗教——印度教。印度教不再信释迦牟尼,也不供奉什么佛了。所以,佛教在印度产生,最后却在印度消失了。

      佛法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他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据说在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从中国的边疆传入内地。佛教一开始進入中国,就和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着矛盾。不少文人排斥外来文化,还出现过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两次大规模灭佛事件。但经过东汉魏晋二百多年的磨合,佛教与中国的本土文化从对抗走向适应,并相互影响。

     南北朝时期,佛教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跨地区,跨国界的广泛传播开来。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条件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和儒家、道家一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撑,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很深的影响。中国佛教发展到隋唐,進入鼎盛时期。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加上历代皇帝重视佛教,大量佛经传入中国,译成汉文,广为流传,开始出现了不同风格的佛教流派。如天台宗、慈恩宗、华严宗、律宗、禅宗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禅宗。这时的佛教,已经渗透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中。

     到了宋代,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已全面渗透到哲学、文学、伦理学,以及法学领域,对诗歌的影响更为突出。许多有文化的僧人也大量写诗说禅,大量的诗篇从追求宁静空寂的禅境到开始追求机智活泼的禅机禅趣,追求佛教语言的选择,追求禅宗中的理性。

     可以说,从隋唐之后,佛家思想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是相当广泛的。主要表现在:其一、中国传统艺术,如建筑、塑铸、雕刻、绘画、音乐、戏剧等出现了大量与“佛”有关的作品。其二、中国文学作品出现了切音、文法观念、名词新增、文体之开新、诗歌、语录体、小说传奇杂剧等新概念及题材。其三、对中国哲学思想产生影响。

     此外,佛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科学,比如医药、天文、数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而佛教对于中国习俗风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第一、信三世。佛家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因缘和合而生,一切都在轮回之中,人有生老病死,天有阴晴圆缺,花开花落,生灭相成。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人开始知道人有三世,知生有所从来,死知有所往。第二、信六道。佛教有六道轮回之说,虽然现世作恶而得福得寿,但其业果若不报于现世而将报于来世。第三、信善恶报。因信三世六道,故信善恶定有果报,或报之自身体,或报之子孙,或报之来世。同时还引進了悔罪植福、延寿荐亡、修德禳灾、设供祈愿等观念。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见。可是,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新少年中国》,而不仅仅是《少年全球化》? 

【忠孝仁义信礼智勇】 
  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轶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 

【道德】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四书五经】 
  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群“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孩子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现在,舒乙在北京创办了一家现代私塾馆,专门教授四书五经。 

 【任侠之气】 
  何为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高晓松在他《青春无悔》的文案里这样幽幽地写道。 
  从小就被教导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从来没有过年少轻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不管用。 

【匹夫有责】 
  对家庭负责、对族人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风气负责……这是古人肩上的N座大山。而今天,我们既没有为别人奉献的义务,也没有权利向别人索取,只能为自己负责。《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和平时期更像是一句空谈。于是,我们坚持不长大,看日本漫画,听Twins,玩PUPA或Hello Kitty,穿满身口袋的阔脚裤,口号是“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滥,让责任感处处失守。而年方10岁的那一拨孩子,耳濡目染的是这一代人放任自流、无限延长的青春期,他们怎么会知道责任感是何物呢? 

【诗词曲赋】 
  如果上世纪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才开始接触到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有点迟了?《全唐诗》有42863首,《全宋词》有19990首,李白有诗900余首,陆游有诗6000多首,这还只是中国诗词曲赋的一点零头。然而,我们直到中学毕业所背的还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的小情调,如何让我们爱慕上我们的浩瀚诗海呢? 
  不是说古典诗词应被广泛应用,但它从我们的视野里大跨度地撤退、消失,就是这个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一个从小就被“涉江采芙蓉”、“袅情丝吹来闲庭院”、“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情韵滋养着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心灵或许不至于那么麻木、冷漠。 

【琴棋书画】 
  现在,年轻有为的形象是年少多金,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懂得如何赚钱还要懂得如何花钱,再也不是纳兰容若那种精通琴棋书画的浊世佳公子了。成人的价值取向在下一代人身上复制,甚至强化。学琴(指的是钢琴而非古筝)一定要考级,下棋除非是想成为常昊那样的国手,书画是少年宫的常备项目,为的是升学时加分……那种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 

【孔融让梨】 
  “孔融为什么让梨?”“是因为大的梨是坏的。”那个古执而陈腐的孔融如果听到现在的孩子这样回答,肯定气得在棺材里跳起来。是的,传统的道德范式正在流失。90年代的孩子被教导: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几乎从懂事开始就置身于竞争当中,天生就是达尔文主义者。三年级的孩子每周要上40节课,每天要练3小时的琴,六年级的孩子每天做功课到深夜12点,初二的孩子课外还要参加数学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学生会竞选……他如何能够说:同学,第一名我不要,让给你吧? 
  没人会感激孔融。只是,当整个社会都开始认同“谦逊使人落后”这种工业文明的价值观的时候,中国古人那种曾有过的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没了。 

【科举】 
 自隋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千百年来的寒门就是通过科举跃进龙门的。从“乡试”、“会试”到“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让“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1300多年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方的教育体系登堂入室。私塾成为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而科学成了新宠。 
  今天私塾虽然零星地作为新闻存在着,但再也无法听见稚子朗朗的背书声了。在今日的价值取向之下,不具有实用功能的东西,孩子们兴味寡然。 

【民风民俗】 
  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花灯扭秧歌,端午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中元盂兰盆会驱傩……随着大城市全面禁燃鞭炮,这些节日离我们渐行渐远,孩子们的非物质所获得的野趣,也就逐渐稀释。有多少孩子还知道飘色?有多少孩子还知道台阁? 
  90年代生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他们不知道阿福,没放过风筝,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所以,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   在中国,有一种说法,认为西方文明是一种外向的文明,而中华文明是一种"内向的"文明。这样的结论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安慰剂罢了,并没有什么可靠的证据证明中国文化的"内向",相反,自我标榜的阿Q精神和博大精深的自我吹捧才是中国文化的真正特征。
    所谓含蓄、内向,其前提是:一个人有内容,有内容而不表达才能称为含蓄!如果脑袋里空无一物,唯唯诺诺的木讷,就不能说是含蓄而只能说是蒙昧了!中国人是有内容而不表达吗?很可疑,比如说道德经,是中国的"终极大智慧"的书,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它但它终其一篇却连“道”是一个什么概念也说不清楚,这表达困难就是"含蓄和内向"吗?中国太多的东西,都被归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就是感觉到了某种概念,但是无法准确表达,这是我们文化、或者说是文字系统的缺陷,是文明程度不高的表现,应该正视这一点,而不应该用“内向”的解释来逃避!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内向"文化到底有些内容吧:
    1,对未知世界缺乏好奇心。不管在什么文化类型中,人类的婴幼儿都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但能保留到成年的不多,能够将其转化成创造力,探索未知世界的,就是高级的文明了!能够扼杀人类好奇天性的原因,无非是生存压力、恐惧、愚民洗脑等等,所以缺乏探索精神绝不是什么内向的特征,而是蒙昧的特征!
    2,听天由命、保守、安于现状等等,这些特征我不想再详细的分析了,我们只要对比一下人类和动物,我们就可以明显的发现这些都是动物的本能而已,而绝不是什么内向!如果说这是内向的话,那么动物世界可说是很内向的文明了!
    那我们再来看看"外向"的西方文明的特点吧:
    西方文明"外向"的依据是:西方文明推崇激情、敢于冒险、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但我们仔细想想,这些特点不正是人类的特点吗?任何一个健康的婴幼儿,哪个不是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哪个小孩不是在积极的探索着外部的世界?哪个小孩不是在哇哇的大声的表达自己?如果健康、正常的特征被改称为外向,那么不健康自然就可以改称为"内向"了!这是多么隐蔽的文字游戏啊!
    所谓的"内向"到底是些什么特征呢?无非就是:含蓄、隐晦、保守、现实,不敢冒险、对未知世界缺乏兴趣、听天由命、安于现状!这些特质就是中国文化"内向"的论据!好了,如果这些特质就叫内向的话,有哪种动物是不内向的?有哪种动物对未知世界好奇?有哪种动物积极的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哪种动物是不现实的、而是对理念世界感兴趣?所以说,中国文化哪里是什么内向啊,就是一个更接近动物世界的原始文明而已!但它通过和西方文明类比,结成阴阳关系,借用内外向的说法把自己“漂白”成了一个高级的理性文明!
    自由表达思想、好奇、求知是人类作为文明生物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是文明的特征,而不适宜改称为"外向"文化的特征!这样只是为蒙昧和野蛮留下一件"内向"的遮羞布!
    所谓"内外向"的说法还包含了一个隐蔽的观念,即中西方文化是平等的!中国文化的本体论是阴阳观念,即任何事物都要分出个内外、动静等"阴阳对比"关系!有了一对阴阳,事情就圆满了! 把中西文化讲述成一对内外向的阴阳关系,这样的说法就包含了"中西方文化是平等水准的"这么一个结论,这样的心理暗示可以极大的满足我们的文化虚荣心!也就是说,中国文化和西方文明谁是内向并不重要,能和西方文明凑个阴阳关系才是关键!就像某人说"昨天和谁谁喝醉了,前天和谁谁吵架了一样",其实喝醉和吵架本身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暗示自己和这个谁很熟,而这个谁应该是有点身份的,这样一来自己似乎也就和"这个谁"是一个层次的人了,从而完成了自我提升!
    朝鲜天天宣称朝美关系是如何紧张,这种说法就隐藏了朝美级别对等的前提!大家想想,朝鲜成了美国的头号敌人,那么朝鲜自然就是和美国一个级别的超级大国了!当年的越南也是靠和美国打了一战,成为了"越美"对抗的"一方"而信心爆棚的!我想,朝鲜的媒体上肯定也经常刊登"朝美文化比较"、"朝美经济形态差异"等装样文章,大家想想,这两者能相提并论吗?不管能不能,反正他还就并在一起论了!所以我们要警惕,我们天天喊中西方文化比较,何尝又不是一种心理暗示呢?也许我们也是依靠这种可怜的方法进行精神上的自我麻醉!
    意识到"相提并论"包含了“两者对等”隐藏结论,是我们打开自我认识的一个窗口!在这个认识下,我们再来解析所谓"西方文明是外向文明、中国文明是内向文明"的提法,我们可能就会冷静一些,就可能避免预设的虚假前提来影响我们的理性认知。
    知耻而后勇,我们要敢于深刻的解剖自己,敢于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文明的一支!文化只是人所创造的一个工具而已,人才是主体!如果为了所谓中国文化的尊严,而践踏了中国人作为人的尊严,就得不偿失了!如果我们能获得更高的文化形态,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文化也是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发发展起来的,是融合了众多文化的产物!中国文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我相信同为人类的中国人,能突破文化的成见,共享人类文明的成果!当下的我们需要的第一步,就是实现理性的启蒙,进入可知的世界!不要再用一些所谓的"内外向"的说辞,来为我们的文化的缺点遮羞,自绝于理性文明的主流之外!

 

 

中国人的灵魂密码

文:江淳

说到中国人的痛处,中国人实在是舒服不起来。

在地球村,不知道中国人的邻居很多,而中国人了解美国的程度让美国人震惊!在2008年后中国不谓不强大。如果没有全球金融危机,或许美国更强大。一直热爱中国,因为我没有在外国生活的体验;一直希望中国强大,让全体中国人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一洗百年来的耻辱;一直期望中国人的灵魂壮大起来,但中国人是渺小而猥琐的。国家的强大与公民(个体)的强大是两码事!所谓“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

中国人的信仰

外国人认为中国人没有终极信仰,但中国人的世俗信仰是有的。中国人信仰崇拜祖先,大部分国人清明节是要给祖宗烧纸钱的;中国人信仰崇拜权力,皇权崇拜至今无与伦比;中国人信仰崇拜金钱,自古以来都没有人能否定,有钱能使鬼推磨。信仰对于国人来说远没有权力、金钱,现世现报来的重要。

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人是神秘而不可琢磨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在《论法的精神》中猛烈抨击中国的“棍棒专制主义”。他说,在专制政体下的中国,“品德是绝不需要的,而荣誉则是危险的东西”,它所需要的只是恐怖。它所进行的教育都是奴性教育,人民都是驯服的奴隶。孟德斯鸠还持一种环境决定论,认为特殊的气候与环境还使中国自然灾害频繁,造成中国人生活的不稳定,这“使他们具有一种不可想象的活动力和异乎寻常的贪得欲,所以没有一个经营贸易的国家敢于信任他们”。“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教为指南,但他们却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

在封建专制集权之下,真正的信仰是危险的。任何敢于挑战皇权至上的意识都会被剿灭,外来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刚传入中国时受到了顽强的抵抗。你敢不信“皇天后土”吗?外来宗教经过改头换面后才慢慢在中国生存下来。有人说:中国人信教是为了吃教。活下来总比饿死强,国人的不认真正好与其愚昧相合。这正是统治者需要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中国人信仰“天”,每当大难临头时国人都会呼天喊地。这里的“天”是自然神和皇帝的混合体:玉皇大帝,也正是人间版的皇权崇拜。在专制集权之下,信仰从天空堕落大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了皇恩浩荡,你还求什么天国来世呢?因此,3000年来中国没有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宗教。道教是本土化宗教,它只是道家思想和佛家形式的混合体,低级迷信、人神混乱和长生不老是它的特征。

王权思想从一开始就铲除了中国产生真正宗教的土壤。现代科学在16、17世纪的西欧兴起,是经济、政治、宗教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为什么没能产生现代科学?这个“李约瑟难题”要从多个方面来解答,宗教也许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原因——中国文化中缺乏像上帝一样的超自然的神。在中国除了祖先崇拜之外,只有一个神:那便是皇帝。每个大一统的开国皇帝都杜撰有一个皇帝诞生的神话,上天之子:天子,人神共体。但皇帝毕竟是人,他不可能承担超自然的神的使命。皇权至上的权力崇拜,不是真正的信仰。对言论的钳制和自由思想的禁锢,弱化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因此,近代中国少有思想上的创新,少有划时代的思想家和科学家。2000多年来研究孔子、老子、墨子、孙子的亿万读书人,没有一个能超越前人,获得重大突破。中国人被僵化了,中国人被阉割了,连同信仰和自为权力都被阉割了!

中国人,你到底信仰什么呢?!

谁阉割了中国人?

中国历史不算长,4000年是有的: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大禹治水。两个都为了天,天还在;一个在治水,但黄河季节性枯寂了,好歹还有长江、珠江、黑龙江。补谁的天?中国人还是有希望的!

匈牙利诗人如是说,希望是个娼妓:

“希望是什么?是娼妓:
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
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
你的青春——她就抛弃你。”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鲁迅)

古代中国,皇帝为了避免宫里男子诱奸嫔妃,阉割了所有的宫廷男子:发明了人类最残酷、最邪恶、空前绝后的制度——“太监”制度!遭受宫刑的司马迁写出了《史记》,明太监郑和率领世界最大的船队七下西洋;21世纪的中国人,我们能创造出比古人更伟大的奇迹吗?!

古代中国太监,不比泰国人妖优越。但都失去了男性生殖器!

历史的秘密就是血流冲破牢笼。一代代中国人3000年改朝换代的历史说明了什么?早在1945年7月,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褚辅成、黄炎培等六位参政员来延安访问,见到毛泽东。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一个问题。他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黄炎培提出的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也表达了各界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期望。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八十年来》P148、149)49年后,中国基本废除了磕头跪拜礼(私人领域除外),但在集体(家庭、学校、单位等等环境)生活中你不得不戴着面具过日子。你担负着几千年的负担,表现的很少是真正的自我。我很怀疑:我们都是双重人格,表里不一,精神人格频临分裂状态……当童言无忌的孩子说出:“想当贪官(……贪官有很多东西)”时,我们的整个教育崩溃了;当舆论不说真话时,我们的媒体和思想凝固了;当很多权贵携款外逃时,我们的国家必须警惕了;当歌功颂德响彻云霄时,我们无法冷静下来;当官员们歌舞升平、公款消费、醉生梦死后,谁来真正记挂民生?当“皇帝的新装”反复上演后,这必将是一个民族啼笑皆非的悲剧!中国人命运的核心问题,不是腐败、不是愚昧、不是落后,是我们的思想被阉割了!言论不自由、思想被禁锢——这幕后的推手是谁?不是古代圣人、不是近代制度、不是现代伟人,而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现实合谋扼杀了我们的一切!这就是家长制度、专制集权意识,个人淹没在茫茫无边的黑暗中……中国人需要再次诞生在奴隶社会,奴隶只是王侯将相的工具,社会地位不比畜生高多少。古代帝王、奴隶主贵族殉葬制度最能说明问题,一个帝王死了,需要许多嫔妃和奴隶陪葬:活埋或杀死许多无辜的人。直到民国初年大部分妇女连姓名也没有,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人与人是一种依附关系。只有皇帝一人是人,其他人都是皇帝的鹰犬和工具。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三纲五常”等礼教从文化上确立并强化了那种人生依附关系近代的政治思想家发现,中国是个大国而不是强国,而五四的文学思想家则发现,中国人不是人而是非人。鲁迅说,中国历史上从来未出现过“人”的时代,而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个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坟·灯下漫笔》)。新文化运动后,中国人终于发现了自己:一个需要觉醒的人!一个需要打破旧制度的人。其手段就是文化启蒙塑造新国民,通过民主革命和科学革命创造共和国。可惜的是,五四对“个体的人”的发现并没有使“人”真正在中国大地上站立起来。缺乏相应的独立的经济前提和社会条件。中国推翻帝制近百年后,我们的体制、国力虽然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但从文化层面看,许多意识习俗还停留在古代:所谓新瓶装旧酒,寄居蟹找到螺壳后里面装的还是它自己。今天留给我们最大的谜仍然是“人”,即我们是有独立人格、有个人权力和尊严、有自由发展和有追求幸福权力的人。什么时候我们普通的中国人都认识到这个谜底就是我们自己本身之时,就是专制、独裁和蒙昧破产之时;什么时候人权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声音,人们作为独立、自为的人,完全摆脱新的人生依附关系,民主政治离中国也就不会遥远了。把自己装在一个美丽的笼子里,但自己本身仍然还是个囚犯,真正的民主是打开中国人的灵魂密码的惟一钥匙!只有冲破牢笼才能走向彼岸。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前言:这篇文章是我拟定引用已久却迟迟未能落笔的一篇,看到太平盛世般不断涌现的乐观数字,以悲观的心态去探讨一些隐忧总是显得非常不合时宜。我曾经用了很长的时间整理了很多数据,虽然各个方面都有不少非常乐观和辉煌的成就,我却总是抱有很多悲观的看法,而隐忧在辉煌中日渐增多,最终形成本文。为辉煌叫好的人已太多,所以,在本文中只讲隐忧。
    人人在砍国家、吃国家、拿国家,这个国家怎么会好呢?人人都贪污、腐- 败,这国家会好吗?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再大的国家也会被你拿穷了。我走到哪里,绝对拒绝招待。我走到哪里吃自己,用自己,坐你的汽车给车钱,住你的旅馆给你旅馆钱,吃你的饭给饭钱,绝对不沾国家一毛钱。我就是要做个示范给你看!什么叫爱国,是我们把东西把钱把命给国家,这叫爱国,你总是把国家的东西往家拿,这叫什么爱国?有些人偷国家、拿国家,还拿得津津有味,拿得大言不惭,拿得毫不要脸,这怎么得了?
    我们自然爱国!如果不爱国,天天发牢骚,天天想转行,天天想下海,那下一代还有什么希望?尤其是学英文的,总想好好学,将来以后到哪个公司为哪个老板、哪个董事长当翻译官,多丢脸!多没人格,多没气度!
 
    愚蠢(1)自己称自己是“盛世”:国家媒体没完没了地自己喊自己是“盛世”“盛世欢歌”“盛世大联欢”,这就好比一个女人没完没了地天天喊自己是“世界美女,国际小姐”一样的滑稽可笑!
    愚蠢(2)“爱民如子,民之父母官”:把公民当成儿子,把自己当成公民的父母,你说愚蠢不愚蠢?  
    愚蠢(3)把一切功劳都“归功于党的英明领导”:农业丰收了是党的英明领导,工业发展了是党的英明领导,城市发展了是党的英明领导,等等,那么农业减产了是谁领导的呢?工业落后了工厂破产了是谁领导的呢?城市污染了是谁领导的呢?  
    愚蠢(4)“我们要为人民服务”:你们要“为人民服务”?你们是谁?你们难道不属于人民吗?所有的人只要干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用不着上面那种虚伪愚蠢的口号!  
    愚蠢(5)中国的竞技体育是“举国体育”体制:国家花公民的钱去争夺几块竞技体育金牌,荒唐可笑!竞技体育比赛与国民身体健康体育毫无关系,你乒乓球拿多少金牌也解决不了中国少年儿童普遍近视眼问题和贫穷落后地区的问题。国家把钱投在竞技体育上,大把大把的银子换来几块金牌说是为了政治意义,其实是对国民财产的愚蠢耗费!!!  
    愚蠢(6)“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永远不做超级大国”:是不是超级大国,能不能称霸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是想不想的事情,这样的许诺太滑稽!
    愚蠢(7)“四,六级英语不及格就不给你大本学位”“就不给你评职称”:中国人的学位和职称用外国话做把门虎,不会说外国话就不给中国学位中国职称,简直岂有此理!!!照这个逻辑,孔子也拿不了学位,也算不上中国圣人!难道美国人授予美国人学位和职称也要“通过汉语四,六级考试”吗?
    愚蠢(8)许多就业招聘会上都贴出“四,六级英语不及格免谈”:中国人不会说英语在中国连工作都找不到,您说奇怪不奇怪?如果是聘英语翻译当然要会英语,如果是干其他专业和有什么关系?只要你专业好能把专业干好就行啦,拿摆什么花架子?
    愚蠢(9)“改革就是要逐步走向市场化”:说改革,好像什么东西只要一“市场化”就马到成功立刻腾飞起来!简直愚蠢到顶!所谓“市场规律”只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内容”,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许多事情和“市场化”没有关系,那些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教育,医疗,生育,低保,养老等等”就不能“市场化”,只能“神圣化”!对这些“神圣化”的行业国家必须全力保证其大发展,在这些“神圣化”的行业里工作的人员必须只能想着“神圣使命”,不能想着发财牟取暴利!
    愚蠢(10)“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要台湾和大陆实现统一,你就在如何实现统一的具体问题上互相对话,不要说什么“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种蠢话,什么是“自古以来”,古到什么年代?领土和国家从来都是变化的,“自古以来”的说法毫无意义。美国大陆“自古以来”就不是美国人的,你能让美国人从美国大陆离开吗?新疆西藏“自古以来”也不属于“最古代的中国”,你能让这些地方回到古代吗?  
    愚蠢(11)千家万户大“集邮”:把邮票邮品买回家去,统统放在柜子里,以为能带来巨大财富收益,可能吗?如果全国只有一张唐伯虎的画,这张画可以拍出高价钱,如果千家万户都有唐伯虎的画,您说能值钱吗?  
    愚蠢(12)把古旧破的“文物”当作“国宝”是国人社会价值观的悲哀愚蠢:那些古旧瓷器古旧字画等等本来只是具有考古文物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毫无意义,可是就是这些东西被说成“国宝”,世界上有“国宝”吗?有!但不是这些破旧文物,真正的“国宝”是“人才”,把“人才”当作“国宝”才是聪明进步的社会价值观!  
    愚蠢(13)国家体育总局说“在2008年前,中国足球绝对不能乱”:中国足球现在天天都在乱,哪有什么2008年前不能乱的说法,说这句话的人简直昏了头。足球本来就是大众娱乐活动,没必要和国家政治挂钩,足球胜了不会表明国家强大了站起来了;足球输了也不表明你国家垮掉了爬下了。国家没必要把一个大众娱乐足球紧紧跨在裤腰带上找麻烦挨骂!把中国足球交给大众去办才是明智之举!
    愚蠢(14)“西部大开发”:听口号可说是气吞山河震惊世界的壮举,仔细想想是这样吗?首先看看西部有什么,然后再谈大开发。先说“自然资源”,西部除了荒山秃岭就是戈壁沙漠,少数好一些的地方也被破坏;再说“人才资源”,高知识人员都向沿海流动,留不住人才。世界上就是这两个“资源”,这两个“资源”都缺乏,还高喊什么西部大开发?最务实的行动应该是:用东部发展地区获得的财富去恢复保护西部自然环境,让西部人民分享东部的成果!
    愚蠢(15)“春节黄金周”“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国家命令公民在同一时间休长假,同一时间出行旅游人为造成交通拥堵您说愚蠢不愚蠢?国家可以规定“法定节日”,但是“法定节日”不能多,太多了就失去节日的意义!国家没必要规定统一的“长假休息日”,就是说国家不要人造一些“公民共振现象”,什么时候休长假要让公民自己决定!  愚蠢(16)把国家建设看成“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把国家建设看成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实在让人感到悲哀!图画没有画好可以重画,可以换一张白纸,可是国家建设就不能这样,国家建设的失误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13亿人和960万平方公里是一张“巨型白纸”,能在这上面胡乱涂抹吗?能在这张“巨型白纸”上今天这样画明天那样画吗?
    愚蠢(17)“让小汽车进入中国的每个家庭”:中国13亿人,相当于6个美国的人口,要想让小汽车进入每一个中国家庭,就要有同时满足6个美国的小汽车产量,要烧掉6 个美国的小汽车汽油,要有6个美国的小汽车钢铁产量,要有6个美国的公路让小汽车奔跑,要有6 个美国的停车场让这些中国家庭小汽车停放,如此等等等等!可能吗?很显然,在中国只有实实在在发展公共交通才是明智之举!
    愚蠢(18)“中国证券市场是虚拟经济”:中国证券市场是虚拟的吗?不是!从她诞生那天起她就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铸就的经济实体,她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一个形象的简单的比喻,中国证券市场好比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奶妈”,她不断为中国经济提供“无偿的奶水”!现在中国经济躯体里已经充满了中国证券市场提供的奶水!这些奶水不是虚拟的!印花税不是虚拟的!券商生存的佣金不是虚拟的!为上市公司做的广告效应不是虚拟的!如此等等,所以说,不能把中国证券市场看成虚拟的东西,应该从中国经济实体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角度出发,让中国证券市场与中国经济同时发展壮大!
    愚蠢(19)当代人自己给自己“封圣”“封神”:聂卫平下围棋赢了几场比赛,被国家授予“棋圣”头衔,聂卫平“封圣”之后,在围棋场上屡战屡败!“棋圣”面对韩国曹熏铉,李昌皓一愁未展!赵本山演了几个小品,在晚会经常露面,感到自己神了,于是找人为自己写了一本书,书名“东方笑神”!自己给自己“封神”,实在是千古奇闻!
    愚蠢(20)大量播出“医疗,药品,疾病”广告,为电台电视台报社筹集资金:电台电视台报社等等国家媒体用广告筹集资金,本来也未尝不可,但是用大量播出“医疗,药品,疾病”广告,为电台电视台报社筹集资金就实在“可恶”!因为大量播出“医疗,药品,疾病”广告等于是给病人“雪上加霜”,现在的“医疗费,药品费”已经高居不下,给患者造成沉重负担!现在电台电视台报社没完没了地天天大量播出“医疗,药品,疾病”广告,等于是国家媒体与医院药厂联手加重患者负担!国家媒体一方面天天高喊要降低医药价格,一方面还在大量播出“医疗,药品,疾病”广告,简直愚蠢透顶!  
    愚蠢(21)谁谈论政治体制改革,谁就是涉及“敏感话题”:现在人们交谈时,每当谈到政.治.体.制.话题,就会有人说“这可是敏感话题,最好别说了,别找麻烦”,于是就哼哼哈哈说别的。这种现象与过去的“莫谈国事”有些类似。“敏感话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紧箍咒”,凡是涉及“敏感话题”的都要回避,都要绕过去,都要禁止。非要对着干,必然会头破血流!公民的政.治.话语权被“敏感话题”压在地平线上,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统统被冰冻起来!
    愚蠢(22)中国只需要“食文化”,不需要“厕所文化”:走到大街上,酒店饭馆到处都是,但是您要方便方便找个厕所就比登天还难!难道中国人只需要“食文化”不需要“厕所文化”吗?这个问题是谁的责任?难道是公民的责任吗?显然是政府愚蠢,忘记了国人随时需要“排泄”的自然规律!  
    愚蠢(23)“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不错,靠枪杆子确实能夺取政权,但是仔细想想,您会发现,靠枪杆子不仅能夺取政权,而且还能抢银行,抢珠宝店,还能贩运毒品,一句话,靠枪杆子几乎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可见,靠枪杆子去办事情不是什么新发现,它只是千百年野蛮社会一种常用的手段!
    愚蠢(24)“企业改革就要减员增效,就要有人分流下/岗”:说到企业改革,一开始就拿出一个惊世之举“减员增效,分流下/岗”!这个行动最先在女职工身上展开,上海20万纺织女工成为下/岗先锋队!难道“下/岗”是企业改革企业发达兴旺的“密码”吗?不是!真正的企业发达兴旺的“密码”只有一个:“只要社会需要你的产品,傻子办的企业也会发达兴旺(例如傻子瓜子)!”
    愚蠢(25)贫困地区办教育就是没钱!政府买小汽车就是有钱:大量财政拨款给政府官员公款吃喝买小汽车,就是不大量拨款先办贫困地区的教育!究竟是教育重要,还是公款吃喝买小汽车重要?没有良好教育的公民必然会加大“社会管理成本”“欺诈,抢劫,盗窃,吸毒贩毒,报仇凶杀等等”都与没有受到良好教育密切相关,治理这些犯罪更需要大量财政拨款,加上公款吃喝买小汽车的财政拨款,这两个拨款远远要大于贫困地区的教育拨款!这笔账哪个划算难道看不出来吗?
    愚蠢(26)一些“股评人士”把自己吹嘘成“股市神仙”:每天电台电视台都有股评人士作股评,其中对国家经济上市公司等等情况进行客观报道的内容是投资者需要的,但是一些“股评人士”吹嘘自己发现了“大黑马,大牛股”,还要“免费赠送”,简直愚蠢到极点!假如他能发现“大黑马,大牛股”,他就不用到电台电视台作股评,他就回家天天数钞票吧!    
    愚蠢(27)中国的历朝历代“国家首脑”都是被“指定”“培养”出来的: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除了第一代“国家首脑”是靠武力夺取“国家首脑”职位以外,后边的“国家首脑”都是被“指定”“培养”出来的,这就提出两个问题:1,“国家首脑”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吗?如果可以那就办一个“总统学院”,为国家培养几个总统! 2,“国家首脑”可以被指定吗?如果可以被指定那就和封建皇帝社会没有区别啦。由此可见,“国家首脑”被“指定”被“培养”都是愚蠢荒谬的!  
    愚蠢(28)曾经高喊“解放全人类”这个口号:“解放全人类”这个口号曾经是许多人奋斗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牺牲了无数青春少年!仔细想想,这个口号必须要有两个前提:1,必须是全人类在受苦受难。不然就用不着去解放。2,喊这个口号的人自己必须不受苦受难。假如自己还在受苦受难就谈不上去解放别人。这两个条件缺少一个都不行!不知道现在还喊不喊“解放全人类”这个口号!  
    愚蠢(29)“要实行按劳分配”:少年来一直在信仰和宣传“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制度,实际上实行了吗?能实行吗?要按劳分配就必须首先对“劳”进行度量,按什么度量?按时间?谁能说清楚一个小时的价格?按产品数量?谁能保证所有产品都能卖出去?卖不出去拿什么进行报酬分配?在现实生活中只存在“按双方约定分配”,谁也没见过所谓的“按劳分配”!可见,“按劳分配”是一句荒唐话!  
    愚蠢(30)“高薪可以养廉”:中国流行一句名言“高薪可以养廉”,好吧,那就给他高薪。给多少呢?多少才能保证他“养廉”呢?没有人可以说出具体数字。从逻辑上分析,假设高薪可以养廉,那么“廉官”就都是收入丰厚家庭富有者,因为富有才把他们养廉了。而“贪官”就都是家庭贫寒之人,因为贫寒才成为贪官。是这样吗?现实生活中恰恰相反,贪官都是有房有车高收入者,而收入低的人想当贪官也当不了!可见,“高薪可以养廉”是一句荒唐话!   愚蠢(31)凡是出现在电视舞台上的都称艺术家,艺术大师,名人,名嘴,明星,笑星,影星:只要在电视舞台上一出场,您就会听到著名表演艺术家,艺术大师,名人,名嘴,明星,笑星,影星等等这样的称呼!即使表演再拙劣也是这样称呼,真不知主持人为什么要这样称呼?真不知这些所谓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艺术大师,名人,名嘴,明星,笑星,影星自己会作何感想?  
    愚蠢(32)“一个人,一个党只要奋斗就会成功,就会达到光辉顶点”:这句话是当代国家首脑最爱说的一句话!听起来振奋人心,热血沸腾!好像成功和光辉都是靠奋斗得到的。于是很多人开始奋斗,奋斗,再奋斗!可是奋斗多少年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成功,更没有达到光辉顶点,甚至破产了,甚至连生活都困难了,可见,奋斗与成功与光辉没有必然联系,相反,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并没有奋斗,他们凭借父母权利私人关系却过着花天酒地的豪华生活!  
    愚蠢(33)面对记者采访话筒,被采访者好像只会说套话,官话,空话:无论在电台电视台听到的记者对广大民众的采访,被采访者都是几乎一字不差的套话,官话,空话,歌功颂德话,千恩万谢的话……
     “记者对一位股民说:请您谈谈自己在股市里投资的一些感受。”
     “那位股民说:我认为中国股市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中国股市具有中国特色,中国股市为中国经济改革做出很大贡献...”
     “记者打断那位股民的话:这些话您不用说,您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那位股民说:我自己做的不好,赔了好多钱,不过,我相信中国股市会越来越好”您听听,赔了好多钱还忘不了说套话,官话,空话,歌功颂德话,千恩万谢的话……
    愚蠢(34)“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的话竟然写进中国宪法:宪法第一章(总纲),第十四条“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宪法是公民必须遵守的规定,不遵守宪法就是违宪,违宪就必须要受到惩处,这是制订宪法的基本常识。把“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的话写进中国宪法,什么意思?再说,什么是“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句话字面语句也不通。进一步说,假如有人没有做到节约,假如有人在那浪费,可以给他定违宪罪吗?现在天天有人在那公款吃喝,天天浪费鸡鸭鱼肉,能说这些人违宪吗?  
    愚蠢(35)“法院检察院要为语言不通的诉讼人当翻译”这样的话竟然也写进宪法:宪法第三章第七节(134条)“第一百三十四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什么样的诉讼人都有,法院检察院自然会找人当翻译,这样的事情也要写进宪法吗?不可思议!  
    愚蠢(36)到处假造已经不存在的古建筑作为旅游景点:许多古建筑几十年前就被拆掉了,说是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又建了许多假冒的古建筑作为旅游景点,例如:天津老城区的鼓楼早就没有了,连老城区都拆了,可是偏偏要在连居民都迁走的空地方盖鼓楼和鼓楼一条街,作为旅游景点,建好之后一片冷冷清清好像无人区,您说愚蠢不愚蠢!  
    愚蠢(37)政府带头拖欠农民工工资,自己给自己制造社会不安定因素:干完活儿给工钱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可是今天就出现干完活儿不给工钱的事情,并且大多是政府自己不给工钱,政府天天喊要安定,稳定压倒一切,可是天天自己给自己制造社会不安定因素,您说愚蠢不愚蠢!  
    愚蠢(38)天天喊依法治国,可是国家银行带头拒不执行法院判决:北京工商银行对补办驾驶员IC卡的驾驶员收费100元,被法院判定属于违规多收费,但是北京工商银行就是不执行法院判决继续按100元收费,国家的企业不执行国家法院的判决,您说愚蠢不愚蠢!
    愚蠢(39)“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这句话如果说自然界的猫抓耗子的现象当然是真理,但是如果用来指导国家建设就乱了套!因为这句话带有明显的不择手段的含义,“劳动致富”和“诈骗致富,贪污致富,腐- 败致富,抢劫致富”都是致富,您说一样吗?
    愚蠢(40)“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假如天天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拼命的阶级斗争,能有今天的“蒸气机,电动机,发电机,汽车,火车,飞机,电视机,计算机,卫星”吗?所以说,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愚蠢(41)在国家首都市中心建造一个“地宫”: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人把“地宫”建造在自己国家首都的市中心,只有我们国家在自己的首都市中心建造一个“地宫”,可悲又愚蠢!
    愚蠢(42)“不成功,则成仁,杀身成仁”:自己不进步,让别人去杀身成仁,太可恶!假如所有的人都杀身成仁,现在可能有许多民族早就灭绝了。
    愚蠢(43)高价回收流失海外的所谓“国宝文物”:上海博物馆花450万美元从美国买回来一本宋代出版的字帖,放在博物馆当作宝贝,这个宝贝有用吗?这些老古董没让中国强大,却招来了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现在刚吃饱肚子,就又买老古董,不可思议!不仅如此,还花高价回收圆明园被抢走的铜牛头猪头猴头,因为怀疑狗头是假的,没有买,您说愚蠢不愚蠢?  
    愚蠢(44)用“征收房产税,调高房贷利率”降低房价:现在房价很高,为了把房价降下来,使用了“征收房产税,调高房贷利率”这样的办法,这个办法能把房价降下来吗?让我们先看看决定房价的条件:1,土地价格。2,建材价格,3,建筑业劳动报酬。这三个条件都不肯降价,您说房价能降下来吗?钱多的人不怕房价高,更不怕收房产税,所以说用“征收房产税,调高房贷利率”降低房价是愚蠢的办法,这个愚蠢的办法只会让买不起房的人更加买不起房!  
    愚蠢(45)谁都可以当年度经济人物:前年一个讨要工资无门的妇女,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给国家总* 理写信把她讨工钱的事情说了。结果是*温*亲自过问,结果也是把工钱要回来。(废话他出面要不回来多没面子,再说如果要不回来会登报上电视?)最终导致报纸,电视,电台,等诸多媒体争风报道这个事情,把国家为老百姓办实事,总* 理关心百姓说的天花乱坠。试问为什么会出现拖欠农民的工钱的事情?这个不正说明国家领导人的无能的表现?你为老百姓要工资你不应该是你分内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反而上了2003年度经济人物论谈。和波导,奇瑞,国家统计等人一起上台领奖发发表讲话,我估价刚下-台就回家种田喂猪干活了。真是滑稽,荒谬,搞笑,讽刺,莫名其妙!  什么是剥削?是什么原因造成剥削?如何才能消除剥削?
  
    “剥削”就是通过某些不平等手段,无偿占有及消耗他人或社会商品价值的行为。更通俗的剥削解释:一个人对社会消耗的价值大过创造价值,就可称剥削当然也可称寄生。相反,如果创造价值大过消耗价值那称奉献。从上面的剥削定义看,剥削的性质与偷盗、抢劫并无多大区别。但现实社会中,因社会普遍存在阶级统治事实,剥削常通过不健全或是不公平的制度,以隐蔽、灰色甚至是合法形式存在。

    我对剥削概念和理解与传统可能有些差别,因为传统的剥削理论好象总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捆绑在一起,只局限于拿利润和拿工资即“雇佣关系”之间。而我并不认为“雇佣关系”与剥削存在必然联系。相反社会中其它一些如“权钱交易”、“商品买卖”、“资金利息”、“物料租金”、“股分红利”……等等流通环节都可存在剥削,并不只局限于拿利润与拿工资之间。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成员与其它任一成员都会存在利益联系。假设有这样一个例子:我国目前的M2总量达为70万亿元,贪官卷走了1万亿巨款跑到国外享乐去了,那么任一地点的任一公民的70万存款会贬值1万元,也就是说每一位公民的购买力都会丧失1/70,这种被掠夺的价值当然也可称是被剥削。所以说:“消除雇佣关系,就可消除剥削”这一观点是荒谬的。
    
    关于剥削的形成机理,首先要指出的是:剥削的形成必需基于两种前题因素,一、剥削需基于人与人之间不对等的地位,如“不等的社会支配权”与“不等的资本所有权”。二、是剥削必须依附于社会的分配与流通。假如世界上所有家庭物质资料都是自产自用,无须社会流通,那么世界也就不存在剥削,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生产力发达的文明社会发展,需要人们按个性特长、区域按资源分布,分工组织化生产。
    
    现实中社会的物质资料分配可分为二种方式,一是“公共性分配(计划性分配)”,二是“自主性分配(市场性分配)”。以往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为了消灭社会中的以资剥削现象,用了不当的理论和方法,人为刻意的消灭了私营和雇佣关系,也就是等于砍掉了社会“自主性分配”这一重要手臂,要以一小撮人计划来取代全民计划,结果导致国力衰退,反被资本主义抛在后面。其实只要真正懂得剥削的原理,完全可用其它更巧妙方法来消灭剥削,而且不损害社会应有的流通功能,并能最大程度上解放社会生产力。由于文章篇幅的原因,关这一方面,我将在其它的文章中详述。
    
    剥削可根据不同方式或途径,可分为“权削”、“资削”、“技削”这三种剥削类型。首先从权削说起,所谓“权削”就是:“借肋不平等的社会政治地位(也可称特权暴力)直接略夺被剥削者的劳动果实,这也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主要的剥削方式,比如:奴隶主对奴隶,权贵对贱民等。当人类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基本上逐渐实现社会政治权利的人人平等,但权削也并没完全消失,而是转入地下,以隐蔽的腐败行为或是不合理的体制得以延续。要消除以权剥削,需要清除不合理的公权,还权于民,并把公权行使置于法治、透明化及社会监和督质询之下,此外公权代理者官员还应承担起权力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些说起来轻巧,但实际上却很难实现,这因为公权力所有者容易抱团成为对抗社会利益的强大利益群体,这还得需民主制衡机制来预防这种现象的产生。
    
    所谓的“资削”就是“私人借肋其占有的非普遍垄断大资产,把资本在社会中的自然再生价值据为个人所得”。资削是当前社会中最重要、占比额最大的剥削方式,是一种合法、但不合理社会分配方式。众所周知,人的劳动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资本),一个缺乏生产资料的人尽管其有怎样的聪明能干,其的生产能力也不会比一只猴子高多少。比如生产某同一商品,持大资本的人所生产出来的商品总比持小资本的人成本要低利润要大。私人占有不等的资本自身再生价值,扭曲了社会的劳动价值。假如他们之间存在商品交换,大资本自然会形成对小资本的剥削。但消除以资剥削其实也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在公有制下,那些占有超社会人均所有资本量的富者,得向社会交纳相应的超量资产税或租,用于社会共享,这样就可抵消资产的自然再生价值,从而就可消除以资剥削。但这在实际实践中也会遇上非常在的阻力,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的公权、媒体舆论等都可被少数富资阶层所操控,他们是不会轻易放弃既得利益的。
  
    所谓“技削”就是“借助个人持有的垄断性生产技术作为无形资本,通过索要高报酬或以高利润的商品交易来作为剥削的手段”。技削是三种剥削方式当中唯一种社会带良性的剥削方式。虽然技术垄断对社会发展是有害的,但技术创新却是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为达到鼓励个人技术创新目的,容忍一定程度内的技术垄断,作为技术创新奖励是可取的。但对整体社会来说,还是应加强教育,普及科学,间接抑制社会技削影响的扩大。

    剥削是导致社会分配不公根本,剥削会扭曲社会劳动价值,打击社会劳动生产积极性,导致社会经济无法持续发展并最终酿成社会危机。消除社会剥削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绝不只是道义上的需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但消除社会剥削也可能是一个较长的社会发展过程,用机械平均主义来消灭剥削是行不通过的,那会同样消灭自由和竞争。但要想在保留自由竞争的同时,又消除剥削,这也许是一种非常巧妙的社会新制度。

    青年农民2007年8月31日


  我们中国人认权、信权,因为权有用,权能带来好处。没权就不能办事情吗?当然不是,但如果权所掌握的资源特别多、特别广,有权就能办更大的事。认权、信权就是一般所说的权力信仰或权力崇拜。可是,信仰似乎是比较神圣的东西,我们能把似乎庸俗的权力崇拜说成权力信仰吗?除了信仰权之外,我们还经常听到有人说:中国人信仰钱,西方人信仰上帝。这种常识的理解有非常直观的一面,但是,信仰到底是什么呢?
  1,中国人的信仰
  如果用一句话来说,信仰本质上是人对无法确定、无法追问或神奇的东西的一种信服和尊崇,它实际上就是人类在不确定中追求确定性的一种精神设定。人类在艰难困苦的原始条件下产生了很多设定和神化,包括对自己祖先的神化、对天和各种自然物的神化、对其他想象物的神化、对超自然的上帝的神化等等。
  所以,信仰是神圣还是庸俗,这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文化传统问题。西方人的信仰偏向“精神超越”的东西,而中国人的信仰偏向“世俗实利”的东西。问题在于,神圣的东西也可以很庸俗,比如新闻里时常报道的,有人披着神父的外衣做了敛财或淫秽的勾当;而庸俗的东西也可以很神圣,比如我们中国人为了祈福免灾而对特定神物的诚心和崇敬。
  西方信仰看不起“偶像崇拜”,崇敬的是唯一的“上帝神”;而中国人对“多神论”有本能的偏爱,因为多神的“偶像崇拜”更加实惠。西方人是“政治多神、宗教一神”,中国人是“政治一神、宗教多神”。
  所以,不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中国人只是没有西方人那种“超自然”和“精神超越”的“上帝信仰”。现在信仰“上帝”的中国人也开始多起来,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那叫“后发信仰”,中国人的“先发信仰”是在骨子里的。基因和血液里的东西,是不会因为外在意识的“后发信仰”选择而彻底消失的。这个“后发信仰论”很可能是给试图在中国搞“基督宪政”者的一个坏消息,真相总会有给人不方便的时候。
  这就是说,我们中国人的权力信仰、权力崇拜是根深蒂固的,它并不会因为你拒绝对权力使用信仰这个词而有丝毫改变。但是,我们中国人的权力信仰还有更深的含义,而且,权力信仰除了权力崇拜这层意思之外,权力信仰也可以指权力信任。我们中国人崇拜权力,但我们信任权力吗?未必。崇拜权力却不信任权力,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涉及那个“中国权力信仰的更深含义”了。
  2,中国人的权力信仰
  商朝的时候,中国人其实也有“上帝神”,不同的是,中国人的“上帝神”是通过自己的祖先来传达神喻的。周朝灭商后,祖先崇拜进一步强化,周人的“天道”也代替了殷商的“上帝神”,而且,“天道”被确定是降于周王而不是降于普通的周人(不同于犹太人的“天命降于犹太人”),“敬天、法祖、尊王”于是成为中国人的信条。现在我们都知道了,“敬天法祖”也许是诚心诚意的,但“尊王”于“天子”才是要害。而且,中国人的“天命观”里还有一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暴力才是第一生产力;无道的昏君可以被取而代之,有道无道也就可以在比完肌肉的力量后再来确定,这就是“暴力合法性”是中国的第一“政治合法性”的原因。
  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中国人信的不是“君位”而是“君权”,中国人信的不是“权位”而是“权贵”。位置谁都可以上,问题是有没有那个“文治武功”。所以,当我们说中国人信仰权力时,“信仰权力”的准确含义是“崇拜具体权力的威慑和实惠”,这就是俗话说的:够狠,够牛。
  权力与信仰的关系在中国人这里不是被认识到的,而是被潜移默化的。说权力与信仰没有关系是把信仰过分神圣化了。西方人有抗衡世俗权力的宗教,而中国人的世俗权力本身就是被顶礼膜拜的宗教。梁漱溟说家庭伦理是中国人的宗教,我们其实还可以说,世俗权力是中国人在家庭外部的宗教。家国同构,家庭伦理实际上也是宗法礼教的权力秩序。
  当具体权力被我们中国人一般化地崇拜时,具体权力却只有进入个人的关系才能被信任。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如果某个具体权力不能被我所用,它就一定会被他人所用,那它就有可能对我产生不利,至少是会引起我的嫉妒,甚至是忌恨。这当然是中国传统的制度不公造成的,也就是说,中国的“制度非中性”往往压倒“制度的平等性”,春秋时期的《礼记》讲“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可见制度总是偏袒于权贵。所以,不信任权力、不信任权贵几乎是中国人的天性,痛恨权力、痛恨权贵几乎也是中国人的本能,只不过,这种痛恨通常不是原则意义上的痛恨,而是“凭什么是你而不是我”的那种痛恨。中国人骨子里的“亲疏贵贱”与印度人的“种姓制度”有一拼,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也就用不着从“五四”一来一直喊“平等”喊到现在。
  因此,中国人的权力信仰是一种“爱恨交加”,是一种“攀官羡官”与“嫉权恨权”的同时并存。也就是说,因威慑和实惠而崇拜权力是中国人的“常态”,因忌恨而不信任权力也是中国人的“常态”,因亲密互惠而在具体关系中信任权力更是中国人的一种“常态”,这三个“常态”加上“政治一元”的“单一权威信仰”,就构成了我们中国人“权力信仰”的完整含义。“单一权威信仰”是破解清末民初“君宪-民宪失败”的终极密码,这里先不展开讨论。
  3,中国人的什么“信仰危机”?
  中国人的“权力信仰”是文化意义和本能意义的信仰,一般所说的“意识形态信仰”(如“儒家信仰”或“共产信仰”)则是政治意义和工具意义上的信仰,两者有交叉之处,但层次不同。如果说,当今的“拜金主义”给传统“意识形态信仰”带来危机,经济利益污染了政府权力的道德权威,那么,经济利益的上升只会强化中国人的权力崇拜,而道德权威的下降也可能加剧中国人对权力的不信任。
  但是,由于崇拜权力、不信任权力、在具体关系中信任权力都是中国人的“常态”,所谓的“权力信任危机”只可能出现在“中央权威”动摇的时候。暂时的“权力信任危机”当然也可能在地方出现,但“中央权威”可以通过迅速的任免来结束这种危机。
  中国人崇拜权力,但中国人不会轻意崇拜官员。领袖崇拜只可能集中在一些超凡拔俗的人身上,如毛泽东、邓小平等等。但是,“权力信仰”之外的“宪政信仰”会冲击这种“个人崇拜”。中国人崇拜官员往往只出现在具体关系中,这更多的是一种“小圈子文化”现象。“个人崇拜”完全有可能是“小圈子利益”的感情图腾。
  与“权力信仰”这种中国人的“先发信仰”相比,“宪政信仰”同“上帝信仰”一样也是一种“后发信仰”。上面提到,这是两个层次的不同信仰,“先发信仰”是本能的,“后发信仰”是意识的。如果一定要说中国人有“信仰危机”,那么,这个“信仰危机”更多的只是两个层次的“信仰冲突”所产生的个人意义上的危机。总体而言,中国人根本不存在什么“信仰危机”,中国人的“权力信仰”根深蒂固,谈何危机?
  所谓的“信仰危机”,当然也是在抱怨中国人缺乏“精神超越”的信仰。但是,在中国人的信仰本来就偏向“世俗实利”的情况下,这个“信仰危机”其实更多的就只是个人危机感的夸大,而夸大这种“信仰危机”的那些个人往往不能认识到:自己的“先发信仰”与“后发信仰”的潜在冲突、自己本能的“世俗实利”与意识里的“精神超越”的潜在冲突,才是那个真正的“信仰危机”,“抱着大树喊坎树”才是那个真正的“信仰危机”。
  4,权力信仰与规则信仰
  奇妙的是,中国人“权力信仰”中的“天命观”(注意,儒家的“天命论”只是中国人“天命观”的理论反映),与西方的“自然权利说”可以产生一种天然的对接。但不幸的是,这种“天然的对接”也容易“天然地夹生”,因为,这种对接往往只发生在“个人权利”的“私域”,却很难发生在“社会权利”的“公域”。所以,中国人的“自然权利”口头和意识上可以是“社会权利”,实际上和本能上却只可能是“个人权利”或“小圈子权利”,中国人的“自然权利”天然是一种“成为新主子的冲动”。在西方,“自然权利”导向“对规则的共同敬畏”,在中国,“自然权利”导向“对规则的个体自由”。
  林语堂说,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佛教。似乎也可以说,现在有的中国人得意时“信仰权力”,失意时“信仰宪政”;或者,物质上“信仰权力”,精神上“信仰宪政”。这种驾轻就熟的“双轨道德”也是中国人的本能。现实的中国当然还不能容忍宪政,但在网络世界里,我们能够看到那些倡导宪政的人如何实践着“虚拟宪政”。所以,如果有谁怀疑“抱着大树喊坎树”的准确性,他很可能对“虚拟宪政”缺乏文化敏感。
  总之,中国人的权力信仰永远是对具体关系中的权力的信仰,不是对抽象规则、制度和权威的敬畏,我们中国人的权力信仰完全可以同蔑视规则、蔑视权威并存。中国人对权力的信仰也可以高于对宗教的信仰,历史上,中国的宗教都要听从世俗权力的安排,西方的情况即便不是完全相反,至少也不至于如此。制度现实总是使权力信仰最有利于我们中国人获得分配优势,我们因此也会在任何信仰中追求附加的权力价值。

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资料)

2012年03月16日 14:33
来源:光明网

字号:T|T
49人参与7条评论打印转发

编者按

2007年1月19日,在香港会展中心召开了“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恳谈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纵论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引起与会人士和香港社会各界的积极反响与强烈共鸣。徐光春书记首次对中原文化进行全面、准确、系统、深刻的解读,经本报在第一时间报道后,迅速引起广大读者和省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大河网等网站予以转载,引发网友热议。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报今日特别推出大型专题《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将录音整理后的讲话予以刊发。敬请关注。

这次我们以文化为抓手和平台,组织“中原文化香港行和2007年豫港贸易洽谈会”活动,目的是为更好地促进河南和香港各界增加了解、增进互信,加强合作。这里,我愿以“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这个题目作一主题发言,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大家知道,河南又称“中州”、“中原”,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古有九州,河南称“豫州”,因居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又因境内平原多,故又称“中原”。中原是一个以河南为中心相对的区域性概念。一个是大概念,就是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一个是中概念,主要指黄河中游地区,包括河南、陕西、山西、安徽、山东一部分,湖北一小部分;小概念,特指河南。我们现在讲的中原崛起,就是小概念,指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加快实现崛起。现在我要讲的中原文化就是指河南文化。那么什么是中原文化呢?外面的人未必了解,甚至有些河南人也未必清楚,我到河南工作两年多了,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次来香港前,我又花了时间专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近年来,在河南乃至全国学术界掀起了研究中原文化与河洛文化的热潮,两种文化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是否是一种文化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或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因此,在介绍中原文化之前,不能不说说河洛文化,尤其是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一般来说,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古代黄河与洛水交汇地区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根据我个人的学习和思考,参考大多数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我认为,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是一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区域文化,集中体现在地域范围、存在时间、文明起源、思想内涵等几个主要方面。从地域范围看,河洛文化的产生地与发展地都在中原文化的地域内,主要是在豫西的洛宁、孟津、巩义一带,比中原文化的范围要小的多。从存在时间看,河洛文化只是中原文化的一段历史,主要是宋代之前,尤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重点;而中原文化不仅包括古代、近代,也包括现代和当代的一切文化现象。从文明起源看,河洛文化只是中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主要以传说中的“河图”、“洛书”为标志,中原文化除此之外,还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其他源头。从思想内涵看,河洛文化与中原文化都是包罗万象,但人们对它们的关注点并不一样,对前者主要是以社会上层为依托,侧重于精神上和理论上的研究,而对后者则是以社会大众为基调,贯通上下,融会古今,注重传承、实用研究。由此可见,河洛文化诞生在中原,繁荣在中原,并由此传播到全国各地和海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文化前期的核心和主流,充分体现了中原文化的根源性、传承性、厚重性和辐射性。

下面,我就中原历史文化的主要内容、显著特点和重要作用向大家做一扼要介绍。

一、中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她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具体讲,她包含以下十七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 史前文化

中原的史前文化,时间久远、内容丰富、领域广泛。8000年前左右的裴李岗文化,在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了数百件磨制石器和陶器,在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房址53座,窑穴370座、陶窑13座,以及灰坑、墓葬、瓮棺葬等,出土文物近5000件,特别是出土的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骨笛,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出土的酿酒遗物,被美国人配方复制后,生产出来了9000年前的古酒,引起世界轰动。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和磨光石器,充分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我们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河南也发现了相当丰富的陶器动物浮雕及鼎、罐、壶等文化遗存。由此可以看出,史前文化在河南发现不只一处,也不只是少数、若干处的几件历史遗存,而是连续的、有规模的历史遗存。这些都充分表明河南在整个史前文明时期都处于领先地位,也足以说明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文明最早起步的地方之一。

2 神龙文化

神龙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贵的象征。河南是龙的故里。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阳一带“以龙师而龙名”,首创龙图腾,实现了上古时期多个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称为又一人文始祖的黄帝,在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之后,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郑一带也用龙作为新部落的图腾,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就是因此而来。从发掘出土的文物来看,我省发现的龙文物不但历史久远,而且最为正宗。濮阳蚌龙距今6400年,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在“华夏第一都”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学者命名为“中国龙”,等等。这些龙文化的遗存从夏、商、周到汉唐、明清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源头,在形态上可以说都是北京故宫里各种龙形象的祖先。中原和全国各地的民俗,也有不少与龙有关,如每逢喜庆之日舞龙灯,农历二月二祭龙王、吃龙须面,端午节赛龙舟等。这些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就是龙。从中原大地产生并完善的龙形象,目前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共同的精神支柱。

3 政治文化

历史上的中原大地长期是政治角逐、政权更迭、政体演变“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大舞台,发生了难以数计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政治活动,积累了大量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经验,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政治文化。黄帝是公认的先祖,开创了初始的政权制度,建立了国家治理的雏形。从尧、舜、禹的禅让制到夏、商、周的世袭制,完成了部落联盟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变。之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纷争、交往与联盟等政治行为,不断地推动政体的发展,开启了封建社会的先河,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封建制度。从夏朝到宋代3000多年间,河南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先后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几度形成政治文明的巅峰与辉煌。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开封、洛阳、安阳、郑州四个。中国自古“逐鹿中原”、“问鼎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就是由此而来。

4 圣贤文化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各种文化背景不一样,崇拜也不一样,印度崇尚动物,希腊和埃及崇尚神,中国非常崇尚圣贤。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的中原,涌现出了许多文化圣人,而且名气很大。比如,谋圣姜太公、道圣老子、墨圣墨子、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字圣许慎、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律圣朱载?等,他们不仅以其伟岸的人格为人们所敬仰,而且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深邃的思维,创制了一大批经典著作,成为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阐述了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墨子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的观点,庄子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韩非子提出的以“法”为中心、“法、术、势”三者合一的统治思想,都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也在普通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

5 思想文化

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也是百家思想集大成者。孔子是儒学的开山人物,虽然出生在山东,但祖籍是河南,而且孔子讲学、游说的主要活动地域在中原。洛阳人程颢、程颐开创的宋代理学,又把儒学推向一个新的思想高峰,成为宋元明清以来居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道家思想的老祖宗老子,是河南鹿邑人,长期生活与活动在河南,《道德经》就是在河南写的。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也是河南人。总的来看,中原思想文化传达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学,不仅隐含着“日新”的变革进取精神,而且也体现了友好共处、向往和平的精神境界。这些思想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态和性格,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西方许多杰出人物如伏尔泰、狄德罗、托尔斯泰、布莱希特都曾受到《道德经》的影响。托尔斯泰直至暮年还在阅读《道德经》,他说孔子、孟子对他的影响是大的,而老子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

6 名流文化

名流是一个以圣人为顶峰的特殊社会群体,也就是说,圣人肯定是名流,但名流未必是圣人,名流的外延要远大于圣人。名流以其文化素养、文化格调和文化创造影响着社会,形成一种社会文化效应和文化风尚。中原历史名人辈出。据统计,在二十四史中立传的历史人物5700余人,其中河南籍的历史名人为912人,占总数的15.8%。唐代留名的2000多名作家,河南居两成。在中原名流中,既有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也有社会贤达和社会名士,如纵横家张仪、苏秦,兵家吴起,政治家子产、李斯、张良、晁错、司马懿、姚崇、赵普等等。尧舜时代的贤士许由,坚辞帝尧的禅让,被奉为隐士的鼻祖。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当时主要在河南焦作一带活动,其中阮籍、阮咸、山涛、向秀都是河南人。这些名流对社会历史进程或者社会风尚的形成发挥了重要影响。

7 英雄文化

河南是一片仰慕英雄、产生英雄的土地,也是热爱英雄、造就英雄的热土。中原儿女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的英雄谱,如灿烂画卷,光耀神州。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歌颂英雄的神话传说,都产生流传在河南。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是河南登封人。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是河南虞城人,其义举令世人赞叹不已,甚至美国人也将其英雄故事搬上银幕,全球传播。河南邓州人、唐代名将张巡在抵御叛军中,坚守睢阳,“守一城,捍天下”,被后人奉为神灵。宋代的包拯权知开封府,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惩恶扬善,成为世人景仰、万代传颂的“包青天”。南宋爱国将领岳飞是河南汤阴人,其“精忠报国”的壮志、“还我河山”的呐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豪情,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抵御外侮、报效祖国。这些英雄们,历来都是人们尊崇、歌颂的对象。这是一种不寻常的文化现象。

8 农耕文化

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来的。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特色耕作技术、科学发明。裴李岗文化有关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为早期农耕文化的发达提供了实物证据,尤其是琢磨精制的石磨盘棒,成为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粮食加工工具。大家知道,三皇之首的伏羲教人们“作网”,开启了渔猎经济时代;炎帝号称“神农氏”,教人们播种收获,开创了农业时代。大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推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数学、测绘、交通等相关技术的进步。战国时期,由河南人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极大地改善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随着民族的融合特别是中原人的南迁,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理念传播到南方,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水平的提高。可以说,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发达、农业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农业的制度与理念,均与河南密切相关。

9 商业文化

中国商人、商业和商业文化的起源在中原,是考古学界、史学界的共识。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就有比较自觉的商业意识,产生了中华商业文化的许多第一。商代的王亥“肇牵车牛远服贾”,也就是第一个用牛车拉着货物到远地去做生意,被奉为商业鼻祖。第一个儒商孔老夫子的高足子贡,是河南浚县人,不仅能做官,而且善于经商致富。第一个热心公益事业而被后人称为商圣的范蠡,是南阳人,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之后,悄然引退,把才能用于经商。第一个爱国商人是新郑人弦高,在经商途中遇到了秦师入侵,以自己的十五头牛为代价智退秦军。此外,中原还产生了中国商业的许多第一。比如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职业商人诞生于西周时期的洛阳,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保护商人利益的法规《质誓》诞生于春秋时期的新郑,以“城门之征”为代表的最早的关税征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商丘,第一个有战略思路的产业商人为东周时洛阳人白圭,第一个商业理论家是今商丘人计然,最早的商家诉讼条例发生在春秋时的郑国即今郑州,第一个重商理论的倡导者为西汉洛阳人桑弘羊,唐代洛阳城内的管理市场的“三市之长”是最早的“市长”。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的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就是北宋时的汴京(今开封),当时人口达到150多万,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一盛况的真实写照,而欧洲最古老、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伦敦当时只有5万人。清代巩义的康百万家族,更是写下了“富过十二代、历经400年而不败”的商业神话。由此可见,中原商业文化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0 科技文化

中原科技文化比较发达,具有内容的广博性、发明创造的实用性、历史发展的传承性等特点。如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其冶铸技术和工艺不仅达到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水平,就连现代人也叹为观止。三门峡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铜柄铁剑,为目前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被誉为“华夏第一剑”。郑州发现的汉代冶铁高炉,为世界上最早的椭圆形高炉。东汉河南人杜诗发明的“水排”鼓风技术,较欧洲早1000余年。陶器、瓷器最早也出现在河南。“仰韶彩陶”造型精美,“唐三彩”驰名中外,钧瓷色彩缤纷,汝瓷古朴典雅,不仅都代表了历史上瓷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而且具有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常言道,“家有财产万千,不如钧瓷一件”,就说明了这个道理。被誉为“科圣”的东汉太史令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年;创立的“浑天说”,比同时代的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宇宙理论”先进得多。唐代河南人僧一行,不仅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时器,而且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1000年提出了“恒星自行”的观点,他与同行们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子午线实测活动,因此而成为古代天文学发展的里程碑。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在中原孕育而发明的。

11 医学文化

中原医学文化以整体的治疗思想,多角度观察病理的方法,奇特的治疗技术,和谐的用药手段而著称于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国粹。黄帝被后人公认为中医药的创始人,战国时期编著的《黄帝内经》至今仍是中医学工作者必读的指导性医学著作。东汉南阳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中医经典专著,被誉为“中国医方之祖”。洛阳龙门石窟的“药方洞”,保留有北齐时期完整的中医药方118个,治疗的病种达37个。这些药方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北宋都城开封设有“尚医局”、“御药院”、“药密库”、“太医局”、“翰林医宫院”等机构,设置之全在当时首屈一指。在“医宫院”放置的制作精细的“针灸铜人”,成为世界针灸医学发祥地的象征。可以说,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中医药文化发达于中原,中医药巨著诞生于中原。

12. 汉字文化

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朝鲜、韩国、日本等国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连续4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原汉字史,汉字的产生及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大地上。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在河南;第一套完善的汉文字系统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帮助秦始皇“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编写世界第一部字典、归纳汉字生成规律、统一字义解析的文字学家许慎是河南漯河人,他在家乡完成了《说文解字》这部汉文字学巨著;至今我们还在使用的规范性字体“宋体”字产生在河南开封,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发生在这里。

13.诗文文化

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尚书》,是经过东周洛阳的史官整理成书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属于今河南省境内的作品有100多篇,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鲁迅说过,在秦代可称之为作家的,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汉魏时期,有“汉魏文章半洛阳”之说。洛阳贾谊开骚体赋之先河,张衡《二京赋》则为汉大赋之极品,贾谊、晁错将西汉政论推向巅峰。汉魏时期的“建安七子”中的阮?、应都是河南人。左思的《三都赋》名动天下,留下了“洛阳纸贵”的佳话。宋词的故乡在开封,“梁园文学”的主阵地在商丘,都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东晋以后,河南大族南迁,以谢灵运的山水诗、江淹的抒情赋为代表的中原文人作品,推动了江南文学的繁荣。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中,河南有其二。“诗圣”杜甫是河南巩义人,他以沉郁顿挫的笔锋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其诗歌被赞为“诗史”;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诗人白居易是河南新郑人,他创作的《长恨歌》、《琵琶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篇。“文起八代之衰”的孟州人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达到了中国散文的高峰。岑参、刘禹锡、李贺、李商隐等河南人,也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跻身于著名诗人之列。

14.宗教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儒、释、道“三教合流”,其中“释”(即佛)、“道”都属于宗教文化,其繁荣发展都与河南息息相关。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被奉为鼻祖的老子李聃是河南鹿邑人。登封中岳庙是历代皇帝祭祀中岳神的地方,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之一。济源的王屋山为道教“十二洞天”之一,是唐代著名道长司马承祯携玉真公主出家修道的地方。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佛寺白马寺就在河南洛阳。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佛教三大艺术宝库之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推动佛教信仰大众化的净土宗祖庭就在开封相国寺。标志着佛教文化中国化初步完成的“禅宗”,其祖庭就在嵩山少林寺。在佛教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鼎鼎大名的玄奘法师,是河南偃师人,也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典型代表也在登封嵩山脚下。

15.民俗文化

中原地区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斑斓多姿,集中体现在饮食、服饰、日常起居、生产活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等各个方面。西周时期在中原形成的婚仪“六礼”,逐步演化为提亲、定礼、迎娶等固定婚俗,并延续至今。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岁时风俗,如春节祭灶、守岁、吃饺子、拜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三月祭祖扫墓,五月端午节插艾叶,七月七观星,八月中秋赏月,九月重阳登高等等,大多起源于中原,并通行全国。中原民俗还创造了民间的生活形态和艺术品,太昊陵庙会、洛阳花会、信阳茶叶节、马街书会、开封夜市等古代的民间节会至今不衰,开封的盘鼓和汴绣、朱仙镇木版年画、南阳玉雕、濮阳和周口的杂技等民间艺术享誉中外。中原因其“中天下而立”,民俗文化广泛影响了周边地区乃至华夏和世界华人族群。比如饮食方面,广东人在豆腐上挖个洞,填满肉馅,蒸熟后食用,其实就是客家人从中原带去的吃饺子风俗的变异。中原民俗的广泛影响可见一斑。

16.武术文化

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形象地表明了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传奇,帮助戚继光抗倭立功的光辉业绩,使少林寺遐迩闻名,成为中华武术的荟萃之所、流播之处、发扬光大之地,使“少林”成为中国武术的品牌,成为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品牌。河南温县陈家沟人创立的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刚柔并济为特征,以强身健体、修心养性为主旨,已推广到五大洲,成为上亿民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7.姓氏文化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中华姓氏大典》中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占38%;在当今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占57%;在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与部分源头在河南,无论是李、王、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近年来,我们以“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为主题举办姓氏文化节,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与响应,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了寻根到河南、朝觐到河南、拜祖到河南的热潮。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

二、中原文化的显著特点

从中原历史文化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中原文化的确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光辉灿烂。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主要特点:

-第一,根源性。就是说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无论是人类记载的史前文明,还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明肇造,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河图洛书”等神话传说,到早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学文化,都发生在河南。夏、商、周三代,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根源,同样发端于河南。作为东方文明轴心时代标志的儒道墨法等诸子思想,也正是在研究总结三代文明的基础上而生成于河南的。

-第二,原创性。就是说中原文化对构建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发挥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作用。无论是元典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建构,还是汉文字和商业文明的肇造,乃至重大科技的发明与中医药的重大发现,都烙下了中原文化的胎记。《易经》、《道德经》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独特发现,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黄帝“都有熊”置百官和李斯提出的郡县制,确立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模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张衡的浑天仪,都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三,包容性。就是说中原文化具有兼容众善、合而成体的特点。中原文化通过经济、战争、宗教、人口迁徙等众多渠道,吸纳了周边多种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实现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全面融合与不断升华。考古人员发现,20万年前南北文化就交汇在中原一带。进入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更为频繁,文化融合更为深化。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与周边地域文化具有许多共同点。如中原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就是东夷集团的海岱民族和中原民族交往、融合的结果;郑州大河村遗址中出土的一些富有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的陶器,说明中原文化在那时就开始吸收周边文化成果,熔铸自己的文化。胡服、胡乐、胡舞、胡人食品在汉唐间传入中原,都融入中原文化之中。世界其他地区的宗教基本都具有排他性,但是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传入中原,却被本土的儒道文化所接纳,成为中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开放性。就是说中原文化有着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集中表现在:一是辐射各地。如岭南文化、闽台文化以及客家文化,其核心思想都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唐代的河南思想家文学家韩愈就极大地影响了潮汕文化。二是化民成俗。中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礼仪规范常常被统治者编成统一的范本,推广到社会及家庭教育的逐个环节,从而实现了“万里同风”的社会效果。三是远播异域。秦汉以来,中原文化主要是通过陆路交通向东向西广泛传播,不仅影响了朝鲜、日本的古代文明,而且开辟了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扶桑等历史记载,都书写了中原文明传播的壮丽画卷。从北宋开始,中原文化凭借当时最发达的航海技术,远播南亚、非洲各国,也开辟了世界文明海路传播的新纪元。

-第五,基础性。就是说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处于主体、主干的地位。中原文化在与其它文化不断的融合交流中,自身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并由此催生了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原文化的核心思想,如“大同”、“和合”,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礼义廉耻、仁爱忠信,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中原文化的重大民俗活动,如婚丧嫁娶、岁时节日等,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民俗活动。正如一名著名考古学家所说:中原以外的文化区都紧邻或围绕着中原文化,很像一个巨大的花朵。这些外围的文化区是花瓣,而中原文化是花心。正是花心的不断绽放,才形成了中华文化这朵绚烂的文明之花。

三、中原文化的重要作用

正是中原文化的上述特性,决定了中原文化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认识作用。中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缩影,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折射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透过中原文化可以从总体上认识中国社会和中原发展,并从中总结出社会前进的有益借鉴。与此同时,中原文化的先贤们发现并阐发的许多精辟思想,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例如格物致知、有无相生等朴素精辟的思想,仍是我们今天认识事物、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和社会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又如,老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就是对许许多多规律性社会现象的高度概括,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其次是引领作用。长期以来,中原文化都以其文化理想引领着东方文明的进程。近古以来,中原文化的文化理想甚至远播西方文明而绽放出瑰丽的文化魅力。《马可波罗游记》对当时和谐的东方国度的赞誉,至今还为人们称道。中原文化在精神层面建构的文化理想,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如天下大同的文化气度,天人合一的理念境界,尊道贵德的理性气质,大德曰生的人文情怀,中庸辩证的思维理路,在环境恶化、能源危机、人为灾难频繁发生的今天,不仅是引领人类社会发展建设的美好理想,而且对于我们今天进行道德建设、人格完善,对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都仍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其三,推动作用。就是说中原文化产生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周朝的“封邦建国”到北宋文官制度的全面繁荣,从北魏孝文帝改革到王安石庆历新政,中原大地上的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推动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递进。从殷商王朝对商业经济方式的自觉选择,到以宋朝交子、汇票等为标志的商业革命,都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极大发展,实现了社会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先后创造了我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新技术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中原文化也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东汉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实现了文字载体的新突破,北宋毕 的活字印刷迎来了铅与火的新时代,开创了知识传播的新纪元;成熟于宋代的火药,把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指南针导致了航海技术革命,为近代文明的到来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中原文化就如一台功能强大的引擎,从不同的方面不断把中华历史甚至世界历史的车轮推向前行。

-第四,支撑作用。就是说中原文化具有对中华民族共同精神的维系、智慧成果的传承功能。一个民族是要有精神的,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就如同一盘散沙。中原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等激励鞭策人们奋发向上的神话故事,还是岳飞报国、木兰从军等宣扬爱国主义的文化母题,都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仍然给我们以强大的精神支撑。这种精神,尤其在民族存亡的危难关头,无不成为支撑全民族的坚强力量。中原文化所包含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治国思想,“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最下伐城”等军事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中原文化正以其无可比拟的系统性、丰富性、完整性,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智力支撑。

-第五,凝聚作用。就是说中原文化固有的向心力在促进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的聚合作用。中原文化是广泛吸收众多民族优秀品质而成的中华文明的主流文化,团结和谐、爱国统一始终是她倡导的主题。千百年来,一直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着海内外华人,报效国家、热恋故土等炽热情怀成为全球华人的民族意识和价值追求。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主干文化,长期以来就是海内外华人魂牵梦绕的精神寄托,大家无论身在何方,都有“常回家看看”的心理愿望。新郑黄帝拜祖大典和周口姓氏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正是中原文化这种特有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的生动展现。历史发展反复证明,中华民族无论怎样一波三折,甚至分分合合,但维护团结、追求统一的历史主流始终没有改变。

解读中原文化,我们不难看出,历史上的河南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中华崛起的高地,与根深叶茂的繁荣文化是分不开的。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后,我们要实现中原崛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开发我们的文化,发展我们的文化,创新我们的文化,要把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变为强大的文化力量,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中原崛起。所以省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这两个跨越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是随着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只有把这两大跨越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加快中原崛起的进程。这次我们举办“中原文化香港行和2007年豫港贸易洽谈会”,实际上就是要充分展示中原文化的魅力,发挥中原文化的潜力、增强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形成推动中原崛起的新动力。为此,我们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坚持用科学理论引领中原崛起,用人文精神凝聚中原崛起,以文化产业支撑中原崛起,以人才智力支持中原崛起,以创新文化推动中原崛起,全面提升中原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智力支持和不竭动力。现阶段,我们首先要把家底摸清,弄清到底有多少文化的“金矿”、“银矿”、“铜矿”、“铁矿”。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全面启动,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了文化资源的普查,一俟普查结束我们就制定开发利用的规划。从当前掌握的情况看,我们至少有以下八大产业可以很好地发展,这就是传媒出版、文博会展、文化旅游、功夫娱乐、影视动漫、戏曲演艺、书法绘画、网络创意等八大产业。我省的这八大产业都是省委、省政府下一步将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无论从资源禀赋看,还是市场潜力看,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可期的经济效益。比如书法绘画,我们商丘市有一个王公庄村,家家户户画老虎,一年卖画四百万。我们的开封市多数成年人都是书法爱好者或者是各级书协会员。书法绘画在河南不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有全国领军人物,现任的中国美协主席和中国书协主席都是我们河南人。再如功夫产业,少林功夫影响已经波及世界,来自国内外学习武术的学员仅登封一地就有10万多人,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中国时专程拜访少林寺。陈氏太极拳也已经走出国门,开始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设馆收徒,吸引了大量国外的年轻人。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由此可见一斑。在此,我真诚的欢迎香港的企业家和有识之士到河南去看一看,也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到河南文化产业的开发中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措施有力,有9800万勤劳智慧的中原儿女的奋发进取,有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海内外朋友的热情参与,中原文化就一定能够迎来发展的春天,就一定能够放射出更加瑰丽的光彩,成为推动中原崛起的强大动力。  

你坐好了吗?你最好乖乖坐好。

1.让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开始
把手指插到耳朵里,然后跟着做……

两个人物是同一个配音演员

3.下面是一些著名的配音演员

Carlos Alazraqui《里诺 911》和《洛克的摩登生活》里的Rocko,Jessica Walter 《发育停
滞》和《恐龙世纪》的弗兰,James Avery《新人王子》的菲儿叔叔和《忍者神龟》里的呃
……自己看图 #我忘了而已 ╮(╯_╰)╭

4.吃蛋糕的正确方式

5.以及其多斯(膨化零食)

用筷子吃其多斯,就不会弄脏手啦

6. 接下来是毁童年

马里奥不是用脑袋顶砖块,而是用手插

7.那不是衬衫

8.

阿勃蛇是响尾蛇,而阿勃怪是眼镜蛇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10.你造吗?3.14是PIE反过来写

11.你知道吗?“i”上的点就是“title”的由来

12.你知道吗?腰果是这么长出来的

13.而菠萝是这么长的

14.在我们继续之前,先看一下《盗梦空间》结局的正解

你知道,每个人都以为最上层的梦境是男主角的图腾,但是在开头他提到,那其实是
Mal的图腾。好了,你知道了这不是他的,那么它就不会对他起作用。Cobb的图腾是他的
结婚戒指。在他梦中的任何时候,他都会戴着戒指。而现实中,他没有戴。那么电影的最
后一幕呢?
他没有戴戒指……Bazinga!最后那段是真的。#困扰了我许久的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好失望

15.现在让我们把世界观缩小下,下面是尼龙搭扣扣起来的样子

16.显微镜下的粉笔

17.显微镜下的沙子

18.说到沙子,宇宙中的星球数量比地球上所有的沙子加起来的颗数还多

往细胞深处看

20.说到大玩意儿,鲸鱼的心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一个小孩可以在它的静脉里游泳

21.苏必利尔湖的湖水足够把南北美洲淹没一英尺

22.非洲的真正大小

24. 以及太平洋的真正范围

24. 让我们往更大了想:加入你挖了一个通向地心的洞,往下扔本书,它要花45分钟才掉到

25.如果木星以月亮和地球相同的距离出现在咱头上

26.火星上的日落

图太多了? 深呼吸就好

某种意义上,我们是细菌群落而非人类

28.你知道吗?美国第10任总统John Tyler至今还有个孙子活在世上

John Tyler 在63岁有了儿子Lyon,Lyon在75岁有了儿子Harrison Tyler
#@老人爱怡

29.你知道吗?松弛的弹簧比压紧的要重

30.想一想:关于月球表明我们知道比关于大洋深处还多

31.说到海洋,一杯水里的原子数,比海洋的海水能装的杯数还多

现在让我们谈谈时间

32.1000S是16分钟

33.1,000,000秒是11天

34.1,000,000,000(1百万)秒是32年

35.1,000,000,000,000(1万亿)秒是32,000年

36.说到时间:土耳其王朝一直到芝加哥小熊队赢得世界联赛冠军前还存在

37. 保持这个心态

来自最邻近星系的光,到达地球要花250万年。我们没机会其后的时间发生了什么。#鉴于
弱小人类的寿命

三观还健在?我们要来动真格了

埃及艳后Cleopatra生活于公元前69年——公元前30年 ...

... 第一次登月是在1969年,公元后...

... 这意味着,埃及艳后离人类登月的时间比她离金字塔建造的时间要短

39.说到金字塔, 对于罗马人来说,它与罗马人于我们之间一样古老。

40.继续?
剑龙和雷克斯霸王龙之间的年代间隔比雷克斯霸王龙与我们之间还长

41.最后一发
1903年,怀特兄弟进行了第一次飞翔

...38年之后的1941年,日军轰炸了珍珠港

... 28年后,1969年,人类登上了月球

其间一共66年。

三观健在的童靴,来!吃个鸡肉卷

[yehao via Buzzfeed]

 
我行我秀    发表于2009年05月02日 11:16 阅读(3)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权限: 公开 
 
11:11 2009-5-2 人为什么而活,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这个问题,稍微有点思想的人,相信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在谈到这个话题之前,还是先谈谈影响国人思想最深的佛道儒。
    道家文化。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无论是从《道德经》还是《庄子》,都能清晰的看到道家清静无为,消极避世的思想。面对人生的困境不是想办法改变,而选择另一种消极无为的,超脱世外的生活,作为个人选择,无可非议。但作为青年人,我对这种思想是批判的,更不能为青年人所借鉴。只顾自己清静洒脱,不顾世人苦难,在我看来是,是一种自私行为,也是一种懦夫行为。引用晚清湘军四大统帅彭玉林的话:人生唯有以刚毅,坚强,自立,卓越才能立于世间。所以道家思想,从古到今,没有出现过什么杰出人物。不能不说是消极思想的影响。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读书不是为了玩弄文字,而是为了明事理,为了经世致用。儒家学说从产生起,就围绕着这个目标。“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身后亦,不亦远乎”,正是这种庄严而又富于理想和悲剧色彩的实践精神,使儒家建立起一套内修外治的学说,这就是内求修己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外志于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实现理想的“大同世界”;从而实现儒家的仁义于天下。八条目,铺设了儒者人生实践的漫漫长路,其影响至深至远,迄今依然影响着中国读书人。正是儒家文化的实践性,进取性,主观能动性,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培育出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和企业家。
    佛家文化。提到佛家,世人都会想到慈悲二字。慈者,给众生以快乐,悲者,拔众生之苦。中国的大乘佛教,追求的是自利利他,度尽众生,实现人间净土的美好理想。这点,和儒家的”大同世界有相似地方。为了这个宏愿,修行者精进努力的实践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人生道路。可见,佛家并非我们想像的消极遁世,恰恰相反,却是另一种积极的人生。佛家讲无常,是警世我们珍惜短暂而难得的人身;佛家讲灭贪嗔痴,是不让我们做情欲的奴隶,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佛家讲空,无我,也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做,而是让我们放下小我,忘掉小我,成就大我。正如《金刚经》所说:以我无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貌,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秒三普提。这个善法既是利益众生的一切事情。正是佛家这种积极的慈悲济世精神,影响了许多革命家,政治家,企业家,文学家。如林则徐,谭嗣同,鲁迅,章太炎 ,康有为,陈独秀,周恩来,李嘉诚等等。
     由此可见,无论是儒家的“修身”,还是佛家的“持戒”,都是为了完善人格,在此基础上,继而推广到实现儒家的“仁义天下”,佛家追求的“众生离苦得乐 ”。一言以概括:完善自我,利益众生。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人无思想,如行尸走肉,青年毛泽东的话虽然偏激,但也不无道理。观察我们的社会,许多人昏沉一辈子,不知为何而活,有的人抱怨人生烦恼无聊,更有甚者,空虚自杀。其根本在于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利益众生,并非是要我们每个人都成就一翻轰轰烈烈的事业,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利益众生。人的一生,由生到死,要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利益众生就从扮演好每个角色开始,尽到每个角色的责任。作为子女,我们要尽到孝顺父母的责任;作为丈夫妻子,我们要尽到家庭的责任;作为人之父母,我们要尽到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作为单位一员,我们要努力积极工作,尽到对单位的责任;作为社会一员,我们要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这样走完一生,才无愧于自己。
    对于人生有许多迷茫,只好从书中寻求答案。虽没有左宗棠“读破万卷”之力,却也能体会到其“神交古人”之境。而立之年,写此帖以鞭策自己. 
    你好,易通123(小学生)  |  退出   设奇虎为首页  |  360安全中心  |  奇酷网  |  手机问答

   问 答   博 客   论 坛学 院   网 址   口 袋   社 区

      
帮助
高级搜索     按相关性排序按时间排序     发表时间: 全部时间 一天内 一周内 一月内 约找到6,749,999个答案    看别人怎么问
  • 中国信仰宗教吗
  • 道教是中国的宗教吗
  • 儒学可以被视为中国的宗教吗
  • 文明4怎么用中国抢宗教啊
  • 中国的宗教现状怎样
  • 中国的宗教为何不够发达
  • 中国需要宗教改革吗
  • 中国有宗教吗
  • 为何中国的宗教造像都不美
  • 发源中国本土宗教有哪些
人工服务
  • 专业技师为您提供开机提速服务


中国宗教    2010-02-02
博客名称: 小楼的博客   作者:小楼   来源:新浪博客   
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以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以社稷、日月、山川等自然崇拜为羽翼,以其他多种鬼神崇拜为补充,成为维系社会秩序和家庭体系的精神力量,成为慰藉中国人的心灵的精神源泉。 中国古代宗教的祭祀活动非常复杂。祭天是其中最典型的。尧、舜、禹、汤、周公都敬祭天神。天神被赋予主宰自然与社会的至高神性,...
blog.sina.com.cn/s/blog_5c1465420100...  约1192字 - 正文快照 - 收藏

[转]没有宗教的中国    2010-02-02
博客名称: 雪域   作者:41881421   来源:qq空间   
中国的三个主要宗教:佛教、道教、儒教(我把儒学也称为一种宗教),对中国人形成今天这样的心理状态和道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历史证明,这三个教根本无法振兴中华。让我拿西方的基督教和中国的宗教做个对比。中国文化教育我们"人之初,性本善"。西方的宗教正好相反,它认为人生下来是恶的,人的本性也是恶的。因此,...
41881421.qzone.qq.com/blog/126504555...  约1682字 - 正文快照 - 收藏

天祖教--中国传统宗教述略    2010-02-02
作者:刹那 ·F清英   来源:我爱文体网    浏览:4   回复:0
(极力主张儒教说的学者也是从这里说起的。)天坛之中的祈年殿供奉的是"昊天上帝"和清王室的列祖列宗,其建筑所象征的九重天、四季、十二时辰、二十八星宿等等都是中国传统社会从"天子"以至庶民都深信不疑的时空观念。能够让"天子"行三拜九叩之类的大礼,且一直延续下来的,除了昊天上帝,就是列祖列宗了。这显然是...
www.52wenti.com/thread-170895-1-1.ht...  约4399字 - 正文快照 - 收藏

道教是中国的宗教   2010-01-14
作者:[宗教 ]   来源:◆论坛交流    浏览:1   回复:9
呵呵 道教本来就是中国的宗教 无所谓成不成为 你说的可能是道文化被大众广泛认可的一天究竟还有多远 我觉得不远了 这个时代外缘具足 人们追求真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宗教和科学已经在某些领域相合了 道家的思想就一个字"道" 什么是道?为什么朝闻道夕可死?看看《道德经》和《易经》你就知道道家思想的浩瀚了 上...
www.yz81.com/TreeWeb/?YuZhe=ZiDao-In...  约3893字 - 正文快照 - 收藏

中国当代宗教的保守性与开放性--为少林寺一辩    2010-02-01
博客名称: 渔樵斋   作者:凤羽樵客   来源:新浪博客   
最基本的原因,或者说内因,是当代中国的宗教徒绝大多数为新皈依者。这一信众的人口结构,为保守性思潮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当代中国宗教徒主体的中青年教徒,都是在"文革"之后皈信的,或从无信仰转为有信仰,或由世俗信仰转为宗教信仰。宗教转信者一般都会付出很高的代价,在政治生命以及社会生活中付出了牺牲,...
blog.sina.com.cn/s/blog_59bfd8430100...  约5415字 - 正文快照 - 收藏

宗教中国    2010-01-17
博客名称: Project    作者:Project    来源:Windows   
所以本质上来说,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宗教,中国的那套能给人带来可以触摸结果,能治病,能升官发财的"宗教",其实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宗教,而是迷信(superstition).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更严格的阐述:中国没有宗教,只有迷信.这个迷信,包括历史上在中国流传的佛教,包括长毛的拜上帝教,包括具备中国...
project-poison-b.spaces.live.com/Blo...  约1247字 - 正文快照 - 收藏

2010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中国的宗教:第三节    2010-01-26
作者:安通小马   来源:天涯社区    浏览:1   回复:9
中国的宗教 第三节 道教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土宗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唐代以后,道教曾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和东南亚一带。 一、创立和发展 (一)原始道教 东汉顺帝时,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自称出于太上老君的口授,造作道书,同时吸...
laiba.tianya.cn/laiba/CommMsgs?cmm=1...  约2797字 - 正文快照 - 收藏

中国大陆宗教文章索引》序言(王雷泉)    2010-01-14
博客名称: 佛教观察*Bud   作者:佛教 观察Bud   来源:新浪博客   
当我终于结束前后长达一年多的"电脑关房",为《中国大陆宗教文章索引》一书敲下最后一键时,通过电脑程序调出了历年宗教文章的发表篇数。数字虽然不能说明一切,但毕竟能以相对准确的量化分析,帮助人们洞悉宗教现象的本质,并预测宗教运动的发展轨迹。佛教的缘起法揭示了人类社会正报与依报、别业与共业的辩证关系,下述...
blog.sina.com.cn/s/blog_6025ebd50100...  约4528字 - 正文快照 - 收藏

中国伊斯兰宗教教育与社会发展    2010-01-09
博客名称: 索尔德的博客   作者:索尔德   来源:新浪博客   
中国伊斯兰宗教教育与社会发展任何国家或民族的任何一种教育模式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来进行,中国穆斯林的教育模式就是依附在伊斯兰教宗教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产生的。 不过由于这种教育的规模有限,加之以宗教文化为背景,几乎很少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借鉴,甚至没有给予这种教育一种法律上的保障。关于宗教,思想家托克维尔...
blog.sina.com.cn/s/blog_0d8a141c0100...  约3848字 - 正文快照 - 收藏

中国宗教落后的两种表现    2010-02-02
作者:闻聋   来源:天涯社区    浏览:70   回复:2
中国宗教的极端落后和缺乏信仰,是中国人把宗教当"迷信"的根本原因。 中国宗教的落后,中国人信仰的真空,再加上"富民强国、救国救民"的急迫需要,以及"唯物主义"在中国的盛行,中国人就"很不科学的"走上了"信仰科学"之路。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人类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一种方法和工具,它并不是一种"精神"存...
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  约1112字 - 正文快照 - 收藏

相关搜索中国宗教文化形成疑问 中国宗教佛法书籍推荐 中国宗教的主要特点 中国宗教的超越性问题 中国宗教文化产物 中国宗教何时走向世界 中国宗教的信仰情况 中国宗教哪个最流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关于奇虎 | 公司招聘 | 用户反馈 | 免费服务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2009 Qihoo.com 京ICP证080047号

人活着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丢掉了什么?中南海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我们丢掉了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我们丢掉了什么? 【转载】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我们丢掉了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我们丢掉了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 ?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我们丢掉了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 ?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转载)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转载)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转载) 000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转载)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转载) 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上我们丢掉了什么?!(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