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和粟裕的伯仲之较(二)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08:38
6、解放战争中两人的开局
  开局是最有意思的,一个是一败再再败,“常胜将军”的名声几乎成了常败将军,一退山海关、再退锦州、三退四平、四退长春;另一个是开创了少有的开战大捷,被统帅部通令全军学习总结,创造了解放战争初期的“致胜”模式。更有意思的是:一个是全军和中央寄予厚望的顶级将领,另一个名气并不大,最多算二流后起之秀。不过从他们的开局中,我们看到了真正优秀的指挥员的风貌,看到了在谋略和战役指挥这一层面上国共双方的差距,也许可以为我们理解解放战争中共军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个侧面。
         林彪的“撤退撤退再撤退、被动被动再被动”
   林彪自己对东北战场的开局就是以这两句话作为总结甚至指导方针来教育其它将领的。
   东北的局势太复杂、太复杂了,因此,要想对东北战场在解放战争正式暴发前(1946年6月26日中原突围开始)的演变过程有完整的理解,必须清楚当时的局势。
   雅尔塔会议,决定了美苏双方在中国问题上是都比较有分寸的。即双方都不愿意大规模地介入中国事务,不希望中国打内战。
   国共谈判,一方面老蒋想像其它欧洲国家一样,让共产党变成社会民主党,另一方面,他也深知中共跟欧共不同,打才是更需要准备的。因此这个谈判,是双方战略布局、调兵谴将的关健时期。
   临时代替老毛担任中央负责人的刘少奇,在这时候表现出了罕见的战略眼光,在9月14日左右(具体时间可能不准),给远在重庆的老毛发了一封电报,提出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布局。于是整上国共大战,也就呈现出一个“让三子”的布局形势。俺当时想,老毛为啥会在那时候指定刘为自己的接班人?不是其它人呢?包括建国以后的领导人排序,都是这样。看来,这一点上老毛的眼光是很好的。
   早一点时间,在原籍东北的一些华北的八路军,如吕正操、万毅等以及华北军区东北部的李运昌等部即已经调往东北。
   刘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布局得到老毛等人的支持后,即开始了全国大调兵。即前面说过的将八路军山东军区主力及新四军第3师全部调往东北,再加上从各个解放军抽调的2万多的干部共约11万多人(当时要求是100个团架子,从副班长开始)。
   由于开始时共军的思路是想独霸东北,因此成立了冀热辽中央局,当林彪跟陈毅一起乘坐那架装有“三个元帅,14个中将”的飞机、然后陆路到山东时,接到了担任冀热辽军区司令时,开始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怎么变成了一个二级军区的司令,还成了聂的手下?他们不知道的是:冀热辽是当时想将老将封在关内新升级一个战略区,当时刘向中央提出三个军事负责人的人选:陈毅、林彪、徐向前。
   老毛选的是林彪。当然是要林。林在抗战初期负伤到苏治伤后,42年回国,已经雪藏了一段时间了。虽然抗战壮大起来的力量,跟林没有直接关系,但共军跟国军的最大不同,就是:军队不属于于任何将领。
   还在路上,林就被任何为东北自治军司令。因为想将国军封闭于关内已不现实。但共军此时的对东北的战略,仍然是想独占东北的。
   因此,俺们可以这样描述一下当时林受命时的情形: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受命于最重要的战略区,并以很高的资历被寄予厚望。其主要任务是以*它地调来的旧部主力(也是全军的主力)及少数当地化部队,完成不现实的任务:独占东北。
  当一个人被寄予厚望时,他会是一种什么感觉?是一种很大的压力,这一点俺是有体会的,这是一种包袱,很沉重的包袱。而当这个厚望又是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基础上时,如何对待这个包袱,做出切合实际的应对,这时才体现出什么是真正的实力。而当他的决策经常跟统帅部相左时(因为需要大幅度的调整),勇气和自信的份量也就更重了。这是一种真正的坚强。 
   初入东北的林彪感受到了什么叫困难和反差。刚开始,要他守山海关,但黄克诚的第3师还未赶到。*的是冀热辽的部队。杜聿明以52军和13军向山海关进攻,虽然这两个军算是很一般的部队,最多二流吧,其实力肯定不如桂系的第七军及傅的第35军。但交手,实力之差也显示出来了。附后当杜大举进攻锦州时,林也是前脚刚走。于是锦州,山海关这两个门户就大开了。
林当时的处境是很艰难的,部队是一种“七无”状态,要命的是:他跟部队之间没有可*顺畅的联系,他的电报只能联系到中央和东北局,部队要通过中央或者东北局才能接到他的命令,而当时,林在东北并没未被赋予党政军全权,彭真在党内的地位比他高得多。这样,就把指挥者和被指挥者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要通过更高一级协商的关系。这种仗是没法打的。也许林后来喜欢越级指挥,跟当初的这种情况不无关系。林把刚到的第3师放到西满休整去了。
       没法打,却被奇予厚望。
  这两次撤退,两次“不完成任务”,体现了林的基本素养。军事力量是一种有组织的系统化的力量,当手下的部队尚未形成真正的战斗力时,便不能贸然仓促应战。虽然对手同样不强(只有两个二流以下的军),但自己更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