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顺其自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52:56
  特别视点:他是一名工人,每年300天出差在外,工作生活都艰苦。突然一家外企以年薪20万高额收入要聘用他,他刚刚去,他的师傅就出动了,他父亲的电话也来了……  20 万 的 诱 惑  翁德林  2002年7月5日,是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最炎热的日子。大连市民王亮的母亲因患严重支气管扩张被送进医院急救。当时王母咳了半盆血,令人害怕。就在医生给病情严重的老人下了病危通知,必须24小时严格监护,否则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时,王亮所在单位大连起重重工集团却通知他:迅速赶到上海执行一项紧急任务。王亮该怎么办?  一、撇下病危母亲出差  原来是上海的一家公司,两周前购买了王亮所在厂家的设备,正准备投产时出现了机器故障,现场调试人员查不出原因,安装调试工作全部停止,若无法按时投产,将造成重大损失,故他们要求派大连起重厂最好的工程师王亮赶去增援。否则,一是现场四五十人在那儿,施工人员需大笔开支,二是若影响投产,则损失更大。  一边是巨额的经济损失,一边是母亲病危:王亮一时犯了难。但上海的公司要求非常急迫,若工期再拖延,蒙受损失的公司将退还起重厂价值几千万的设备,这对自己企业的声誉将造成巨大影响。临危受命的王亮只得把母亲交付给家人照顾,立即赶至上海。可开始毫无头绪,他非常着急。  而在大连市的医院里,王亮母亲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已陷入昏迷。家人都知道:此时她非常想儿子王亮能守护在身边。可处在紧张工作中的王亮,虽然时刻牵挂母亲的安危,却没时间给家里打个电话。经过两天仔细地检测分析,他认为系统的问题出在美国某公司提供的配件上。一个巨大的难题马上摆在了大家面前:要从美国制造厂重新发货换上此配件,最快也得3个月,那损失就大了。上海公司方面对王亮道:你说哪儿能买到现货,我们现给钱你去买,然后再谈其它事。对方如此着急,钱已不是什么很主要的问题了。  事不宜迟,王亮决定自己打开美国制造的配件检修。他把此冒险想法报告给了一直在大连等待消息的安装公司总经理姜经成。姜经理开始没同意:你再仔细看看,若有90的把握,我就同意。此时,姜经成实在有些为难,业内人都清楚:进口设备出现故障,必须退回美国原厂,若擅自打开出现问题,生产厂家不承担任何责任。但此时等待投产的上海公司已没时间了。王亮看完后说:师傅您放心,我有90的把握。姜经理道:好,那你打开吧,若修不了的话,损失由公司承担。好几万块钱呢,哪能真要王亮承担。  王亮把美国生产的配件打开了。对此冒险举动,所有人都为他捏一把汗。最终证明王亮的判断是正确的,他打开配件准确找到故障点并迅速排除了。按时投产的上海公司专门为王亮举行了庆功宴。而王亮却急匆匆地赶回大连医院,他第一眼就想看看刚刚脱离了生命危险的母亲。  一进门,王亮看到母亲脸色非常难看地躺在沙发上,不由心酸地掉下了眼泪,觉得对不起母亲。而母亲却笑着安慰儿子:没事 没事,我这这不是好了吗?  二、女儿受伤妻子抱怨  万分内疚的王亮专门请了几天假陪伴母亲直到她出院。其实家人已习惯了王亮的工作。王亮曾是一名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分配到大重厂当了普通学徒工,全靠自学成为电气工程师,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和学习上。妻子王英知道他特别热爱他的工作,若不让他工作,他就像掉了魂似的。  王英还记得一件让她苦笑不得的事。那是她刚生完孩子在家坐月子,公司给王亮布置了一项科研任务。王亮当时拍胸:坚决完成任务。王英没想到,丈夫为了科研居然从此住进了厂里,很少有时间照顾妻子和刚出生的女儿。一次,王亮好不容易从厂里回家了,他想在妻子面前表示一下自己对她的关心,即去菜市场买了些猪蹄子回来炖给妻子吃。  好学的王亮,就连炖猪蹄的那一个多钟头时间,也在进行项目的研究,竟忘了灶上炖着东西,以至厨房里着了火,引得警察找上门来,咣咣地直敲门,王亮却毫无知觉。还是妻子听见叫他:王亮,有人敲门。王亮开门,那警察问他:你家怎么了?王亮不解道:我家没事呀,我媳妇在家坐月子呢!对方说:你家厨房怎么冒烟了?王亮这才想起:对了,我还在炖猪蹄子呢!  火虽然被扑灭了,但王英与丈夫为此冷战了很长时间。王亮每年300多天在外地调试设备,很少能够与家人在一起。可曾经发生的一件事,竟让他第一次想到了要离开工作了10多年的企业。  那是母亲出院后不久,王亮又接到紧急任务赶到秦皇岛处理设备故障,妻子王英只得又是一个人陪伴年幼的女儿。那天她好不容易做好饭后,对坐在学步车里的女儿说:你在这儿呆着,妈妈去吃饭,一会儿就来。可还没走到厨房,就听着女儿哇哇地哭了起来,她赶紧转身跑过去一看,不由吓呆了:一根筷子穿在女儿嘴里,女儿的鼻子和嘴上全是血。刹那间,王英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该怎么办才好。面对严重受伤的女儿,她手足无措,丈夫不在身边,只能求救邻居帮忙,一起把女儿送到了医院。虽然后来经医生处理后,孩子不疼了,也不哭了,反而还挺高兴地笑起来。但王英心里非常难受,直怨王亮不在身边。  王亮心里好像永远只有他入迷的电气技术,这次女儿受了伤,家人最需要他的时候,他仍不在身边,妻子王英实在有些难以忍受:若是丈夫在身边,就是不做饭帮我看看孩子,孩子也不会遭这个罪。平时挺坚强的王英,那一刻觉得特别委屈、心酸:结婚就是和丈夫两人一起过日子,可现在却总是离多聚少。  三、巨额年薪全厂吃惊  女儿最终幸运地脱离了危险,在秦皇岛工作了5个月的王亮也终于回家了,而此时年幼的女儿竟不认识自己的父亲了。看到本想着自己一回来,女儿就会高兴地扑到自己怀里,可一进门,女儿却吓得躲到妈妈的身后去了,王亮心里非常难受。此时,他才知道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事,和妻子也为此第一次红了脸。妻子道:我在家带孩子,也挺累挺忙的,根本没那么多时间陪孩子,有时我做饭洗衣服,把女儿放在那儿让她自己玩,可孩子这时候特别孤单。你老出差,这个家好像是不要了。若是你在家,我们两人一个人干活,一个人陪孩子玩,孩子的性格也会开朗些。你对家庭欠得太多,家里需要男人支撑的时候,你基本上出差在外。  那天晚上,夫妻俩一夜未眠,内心愧疚的王亮第一次想到了放弃。现在工作越来越忙,有时真不想老出差了,在家里照顾一下老人和孩子,否则,对他们也确实不太公平,是应该换一个出差少一点的工作。  不久,王亮就有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一次在天津调试设备时,英国一家电器公司向他发出了邀请:若去那家公司去工作,签四年合同,每年20万年薪,签字即生效。王亮非常高兴:这一样也是出差,可报酬高多了,几年就能挣很多钱,以后就不用再干这个活了。想到此,王亮即答应道:行。  英国公司聘请王亮担任该公司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产品的电气调试总负责人。而王亮当时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000多块钱,收入差距是10多倍。就在王亮实在难以抉择时,他得到国外高薪聘请的消息也惊动了全厂,很多人都表示:要是换成我,我肯定不假思索地考虑去。可既是安装公司总经理,也是一手培养王亮成长的师傅姜经成,闻讯后再也坐不住了,他连夜开车赶到天津去劝阻王亮。但他的心里却很矛盾。  作为师傅,姜经成希望王亮走:年轻人要奔个前途,何况他还得买房子,年菥20万,四年加上奖金近一百万,若继续在厂子里拿现在的这份工资,也许一辈子也挣不到一百万,而且干四年后再回来,我们还可以要他。但从公司工作需要的角度出发,他又不希望王亮走。当年,20岁的王亮就是分到他手下当学徒,这个不善言谈的徒弟钻研业务的精神让姜经成刮目相看,在他的精心培养下,王亮成了企业的业务能手,哪里需要就派他去哪里。有一次,在秦皇岛的安装工程让姜经成记忆犹新。  当时,厂里任命王亮是电气施工员,整个工程的电气由他负责。可此时王亮还是个工人,没有工程师的职称,日本方面的负责人根本不相信26岁的王亮能胜任电气安装,因而拒绝与他合作。三菱公司的负责人把姜经成叫去说:你们王亮不行,不具备施工员条件。那日本专家看着姜经成,流露出一种不信任的眼神。姜经成当时向他解释说:我们现在的工程师王亮,是我们厂工人中最优秀的。对方硬说不行,非要大重集团的正式文件。  四、“五一”奖章光耀大连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大重安装公司专门下命令现场授予王亮工程师称号,认定他是大连最好的工人,负责整个电气安装。随即,组织部的红头文件盖着公章寄过来了。为了提高王亮的知名度,文件上任命王亮为现场副总指挥兼电气施工员。  整个工程完工后,所有人都夸奖王亮是最棒的工程师,他的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这个活儿要没有王亮来,真是挺不好办的。十年前,姜经成就没把王亮当成一个普通的工人,而认为他已是一个很不错的电气工程师。在这次现场工程中,王亮是个最重要的人。当时的董事长、总经理李永胜,在设计院说了这么一句话:谁说当工人没出息,我看王亮就是一个先例,很有出息。  就在那家英国公司一再催促王亮签约时,难以抉择的王亮接到了父亲的一个电话。电话里父亲说:你现在是能干些活了,有些活你是干得挺好,但你所学的东西和教你东西的人,都是大重厂给你的,若大重厂没有给你机会学习的话,你现在也什么活都不会干。王亮一想:也是,是企业培养了自己,给了自己很多成才的机会,现在自己真的能做工作了,却想着奔高薪处去,是有点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呢?   思前想后,王亮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来,仍然在企业工作。他把这个消息打电话告诉了妻子王英。妻子问他:你是不是已经决定了?她深知王亮的秉性:他决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而且特别有主见。妻子继续道:既然你决定了,那就说说你的决定吧。王亮说:我不去了,我还是留在大重,毕竟是大重厂培养了我。师傅又对我这么好,我不能辜负师傅。以后大重会越来越好的,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不能光看眼前这点利益。王英说:既然你喜欢在这儿,喜欢这样的工作,你就继续在大重厂做也挺好。行,你决定了,就按你的决定做吧。  心急如焚的姜经成在天津终于见到了王亮,没想到王亮已下决心留下来了:师傅,我正式向你表态,我坚决留在大重安装公司工作,没有大重器材,就没有我王亮的今天,现在大重需要我,我若拍拍屁股走了,那对不起大重,对不起师傅。师傅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相信我在大重将来也会有一天达到年薪20万的。  2005年,王亮当选为感动大连10大人物之一,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王亮的名字越来越响亮,他成了这个城市的榜样。大连市委书记张成寅赞道:王亮同志是这几年我们市产业工业中,涌现出的一个先进典型,也是我们最近几年建设学习性城市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在王亮身上体现了一种刻苦学习、善于钻研、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我们振兴老工业基地、发展大连所需要的一种精神。我为我们大连拥有这么一个先进典型感到骄傲和自豪。   与央视《讲述》联动报道(10月12日)  特别视点:几年内,她“冒名”向全国各地特困者捐款一百多万。大家都在找她。记者在邮局好不容易碰上她,她旋即离去。她每年获慈善事业大奖,但她从不露面。  寻 找 神 秘 人  翁德林  作为浙江省第二大城市的宁波,风景秀美,经济发展迅速,数以百万的人们在这里追逐事业成功,实现生活梦想。可来自湖北宜昌的柳艳萍,留在这里最强烈的理由,却是要寻找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她已在这个570万人口的大城市里整整找寻了6年。  一、谁是“顺其自然”  虽然柳艳萍一直在执着地寻找着这个人,可她却不知道自己要找的这个人姓甚名谁,也不知道其是男是女、年纪大小,只能在心里无数次地想象对方的模样,她希望对方是个男性。每当想到他,柳艳萍心里倍觉温暖亲切,尤其是看到活泼漂亮的女儿,她更是一次次地想起这个人,想起他走进自己生活时的情形。  2001年,柳艳萍带着聋哑的女儿周鸣再婚来到宁波。没想到新生活刚刚开始,一直与她相依为命的女儿竟得了脑瘤,随时危及生命。此事如同天塌,柳艳萍当着女儿面就忍不住哭了:要治疗小周鸣的病需要六七万块钱,可那时柳艳萍刚到宁波,新婚的丈夫因生意失利一直欠着外债,全家所有家当加在一块也不过一千块钱,一想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脑瘤夺去女儿的生命,柳艳萍即感到从未有过的绝望:若女儿有个三长两短,我也不活了。  经媒体报道,柳艳萍的遭遇打动了周围善良的人们,大家你一百我两百地凑齐了小周鸣的手术费。拿到这笔救命钱时,柳艳萍发誓:将来要一个个地报答这些好心人。可在一排排捐款人的名单中,她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名字――顺其自然。周围的同事或学校的老师、同学及其他的所有捐款人,都是用其真实姓名进行捐款的,唯独顺其自然例外。就是这个素昧平生的“顺其自然”,给小周鸣寄来了最大的一笔捐款。柳艳萍没想到会有人一下捐这么多钱。她的同事们说想办法帮她筹钱,收到的多是每人几十或一两百,最多数百元。当一位老师对柳艳萍说:顺其自然一人捐了5千块。柳艳萍颇感惊讶:对方不认识我竟捐了这多钱?手术后,小周鸣顺利度过了危险期。从那时起,柳艳萍就特别希望能见到顺其自然。  就在柳艳萍想尽办法寻找顺其自然时,一个名叫高杰的男孩刚刚拿到他的第一笔工资,他最想告诉的人同样是“顺其自然”。高杰永远无法忘记:大一那年,父母下岗,为了供自己读书,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父亲只能去做漆工,结果患上了严重的呼吸道疾病,19岁的他不得不面临退学的窘境。他对父亲失望道:我不读书算了,每年的生活费、学费要很多钱。那天晚上,父亲难过得哽咽着没吃下过饭。无法可想的高杰只得弃学。可他不甘心:此时比别人慢了一步,可能以后三五年都追不回。  就在年轻的高杰和他的很多同学因为贫穷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时,一个署名“顺其自然”的人通过慈善总会,给高杰送来了他人生中第一张。在随后的两年中,高杰每个月都会从这张卡里得到150块钱。150块钱换成是别人,可能只是买件衣服、买双鞋子、买条裤子,但却关系到高杰的人生与命运。  二、又捐20万巨款  大学毕业后,高杰希望能报答“顺其自然”。当他把打电话到宁波市慈善总会询问时,发现像他一样在寻找“顺其自然”的人竟有几百个,宁波市慈善总会已苦苦寻找了8年“顺其自然”这个“神秘人”。  1999年的一天上午,宁波市慈善总会会长收到一封信,里面有5万元邮局汇款单复印件,信的署名就是顺其自然。此信震动了整个宁波市慈善总会,这个1998年刚刚成立的机构,第一次收到如此大的一笔匿名捐赠。这个“顺其自然”到底是谁?为何匿名捐赠此大笔款项?当大家想一睹这个“顺其自然”的庐山真面目时,信封上的寄款地址“江东一号”,让他们的心凉了一大半:好像没有这路这门牌号码。  经查找,果然没有“顺其自然”信上所写地址,在办理寄款业务的邮局,他们也只得到一个如此信息:寄信人是位穿黑衣服的中年女性,邮局工作人员跟她说话,她只笑笑,办完寄汇手续后,即骑着一辆旧电瓶车走了。从她的打扮、那辆旧电瓶车及其它方面来看,她很简朴。茫茫人海,只凭这一点信息,宁波市慈善总会根本无法找到这个看起来很普通的中年女士。  转眼一年过去,“顺其自然”一直杳无音信,这个匿名的巨款捐赠者,就像宁波市慈善总会1999年繁杂工作中的一个小小插曲,逐渐地被大家淡忘。而在2000年的同一时间,会里又收到了一封类似来信。这次“顺其自然”一下捐赠了20万块钱,在随汇款单一起寄来的短信中,顺其自然还特别提出:要把这笔钱在贫困山区建一所希望小学。这让慈善总会感到:有责任把这20万用好。  为了满足顺其自然的心愿,会长项秉炎亲自参与选址,最终确定用这笔钱在宁波的革命老区四明山上建一所小学。于是,当地以前破破烂烂窗户小,没有亮光的平房教室旧貌变新颜。新建起来的学校不仅干净明亮,还有配套的宿舍和饭厅。从看到新学校的那天起,此处孩子们的心里就多了一个企盼,他们希望这个叫顺其自然的好心人,能出席新学校的落成典礼,他们要把最珍爱的红领巾献给他。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这个愿望,宁波市慈善总会再次开始寻找顺其自然。可无论他们是从寄信的地址、邮局查找,还是召开新闻发布会,顺其自然一直都没有露面。无奈之下,他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网上寻找。对一个人不愿现身的人来说,网络是最安全的方式。几周后,一次大型的寻找顺其自然的网上直播活动,在宁波网上轰轰烈烈地展开。短短两个小时内,网上直播的在线访问人次就达到8万左右,可神秘的顺其自然却一直没有出现。无奈之下,慈善总会把小学校的建设情况详细地刊登在媒体上,希望顺其自然能够看到。  三、越发扑朔迷离  没有人知道:顺其自然那天到底是否参加了这所小学的落成典礼,是否听到了孩子们的朗朗书声?可因为这次的寻找,顺其自然成了宁波家喻户晓的名人,她到底是谁?为什么捐赠巨款?又为什么始终不肯现身?一连串问题出现在宁波市民的脑海里。出人意料的是,因太多的疑问得不到解答,顺其自然又迟迟不肯现身,人们对于其的传言越来越多,甚至有人怀疑其钱的来路不正。  宁波市慈善总会第三次收到顺其自然的信后面有两句话:坏事不做,好事不说,顺其自然。他可能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即用此话回答了所有关于他的疑问。之后的几年,顺其自然仍在每年固定的时间给宁波市慈善总会寄去一笔不菲的捐赠,而其真实相貌和身份仍神秘如初。就在宁波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陈海英,渐渐习惯了和顺其自然的这种默契时,她突然接到新疆、湖南、温州等很多遭受过自然灾害的地区打来的电话,要求寻找一个来自宁波的叫“风调雨顺”的捐助者。当陈海英看到各地传真过来的汇款单据的复印件时,更是大吃一惊。  “风调雨顺”汇款单及信件上的笔迹,与“顺其自然”的笔迹一模一样,而且他捐款有个定式:每次先给单位负责人写一封信,说几句话,附上他的汇款单复印件,在汇款人地址一栏里写上宁波几条主要道路其中一条的名称,随意编一个门牌号码,如1000号、2000号、500号等等。不仅如此,几乎每次媒体报道有人因贫困或危急情况需要帮助时,就会有人以“顺顺”“其然”等名字捐款,捐款的方式和汇款单上的字迹同样与顺其自然如出一辙。看来顺其自然是因为不想太受关注,而使用了很多其它的名字。此发现更加激起了大家对顺其自然的好奇,同时也越来越担心难以找到这个神秘的捐赠者,记者们从邮局得到的最新消息,更是让“顺其自然”的真实身份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宁波市局有关人员也说不清楚此到底是怎么回事,其人到底是男是女?因为以顺其自然名义来邮局寄钱的男女都有。宁波日报的记者猜测说可能是夫妻俩,因为信封上基本是两种笔迹,字迹较清秀可能是妻子写的,潦草点的可能是丈夫写的。  就在一时间,人们对于顺其自然身份的猜测达到了数十种之多,“顺其自然”变得越来越神秘而不可琢磨时,宁波晚报记者王元卓突然说自己见到了顺其自然:那天,他正在百丈路邮政局办事,突然有个声音说:你就是顺其自然?王元卓闻声回头一看:原来是工作人员在问一个打扮得体,年约30许的女人。出于记者的职业敏感,王元卓即上前询问其:是否顺其自然?可对方只是礼貌地冲王元卓一笑。王元卓当时很想接着问:你就是那位总是向慈善总会捐款的人吗?你为什么要捐款呢?这一系列在他心中像炸开了锅一样的问题,却被对方平淡而有礼貌的一笑止住了。  四、衍生“顺其自然”  就在王元卓愣住的几秒钟时间,“顺其自然”快步离开邮局消失了踪影。这成为王元卓职业生涯中心情最复杂、最矛盾的一次采访。之后的几年,除了每年有规律的捐款,顺其自然再也没有任何消息。到2005年底,仅宁波市慈善总会收到顺其自然的个人捐款,就已达117万。就在大家觉得可能永远也见不到这位神秘的百万募捐者的真容时,宁波晚报记者魏萍从邮局的监控录像里发现了顺其自然的影像:镜头里,她特意用手挡住自己的脸,从其轮廓上,让人感到她是个30多岁,非常有气质的的职业女性。  虽然只是匆匆一瞥,可到目前为止,这是唯一能见到的“顺其自然”的影像资料。若把此画面发布出去,无疑会是一条爆炸性的独家新闻。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宁波晚报在最后时刻决定放弃这个打算:因为做技术处理后,会使人感觉像是通过监控录像寻找罪犯,对这样一个有爱心人,给她登一幅如此照片,是对她非常不尊敬,故无必要。既然她只是一个模糊的身影,那就让这个美丽的模糊身影一直保持着吧。  为了心里对顺其自然的那份尊重,宁波晚报选择了让自己的报道留下遗憾,其记者一直希望能在一个更恰当的时机,以一种更好的方式找到顺其自然。可让他们和所有宁波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之后寻找顺其自然变得越来越艰难。宁波人一讲起顺其自然,都对其竖起大拇指道:这是我们宁波爱心的代名词。很多上门捐款者都效仿其不讲真实姓名,实在问急了即说:你就写顺其自然好啦。  “顺其自然”已不是一个人了。一时间,甚至很多外省、市都有当地人以“顺其自然”的名义捐款,想找到当初的那个顺其自然已几乎不可能。但这个神秘的百万捐赠者在每个宁波人的心里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小周鸣每年都给“顺其自然”画一幅画:在她的画里,顺其自然是个长着翅膀的守护天使。她盼望着有一天能见到这个在心里惦记了6年的好心人,亲手把这些画送给他。高杰把寻找顺其自然的想法变成向他学习的行动:他为自己工作的厂里的一个重病同事,组织发起了一次匿名捐助活动,把自己第一份工资1050块钱全捐出去了。  8年间,顺其自然多次获得慈善大奖,看着这些无人认领的奖项,会长项秉炎更多地感受到了做慈善工作,心里的骄傲和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而对更多的人来说,顺其自然早已变成了宁波的一个真实的美丽童话。他们相信:每天在宁波街头微笑着与他们擦肩而过的人,甚至他们自己,都可能是顺其自然。  对此,宁波市副市长成岳冲道:顺其自然既是一种个人爱心的流露,更是一种城市生活的时态,我们很在乎爱心与我们这座城市连接在一起,因为充满爱心的城市必定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当然,我们更在乎爱心不要变成一阵风,一刮而过,而是成为一种集体意识、一种生活时态,因为唯有生活时态才是可持续的,才是真正富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