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敏感词“卡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14:27

[一种声音]梁文道:敏感词“卡廷”

xilei 发布于 2010-4-25 17:20:00

  那时候,苏联和波兰政府对“卡廷大屠杀”有一套官式说法,他们扭曲真相,把发生在1940年的事,说成是41年纳粹德军进攻苏联时的顺带恶行;他们鼓动喉舌,告诉孩子们苏联和波兰同甘共苦,大家都是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诡异的是,到了后来,执政者竟然连这一切自己说过的话都不想再提了,他们根本不愿听到有任何人说起“卡廷”两字,哪怕是最政治正确的版本。说起按照宣传机器的蓝图,当年那场屠杀受害者的后人本被当成可以示范的样办,用来证明法西斯的罪恶与苏维埃的正义;不过,许多殉难军官的子裔竟遭到刻意打压,能够进入大学的却被分配到矿场当工人,能够有好前途的却被丢到曲折的路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那些受害者的家庭知道真相,他们的亲友知道真相,他们的老同学老邻居也全都知道真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有人刻意在文件上写明自己的父亲死在1940年3月(而非官方所说的1941年),更有人无所顾忌地在敏感的3月里,去教堂为死者点上一根亮得刺人的白蜡烛。

  久而久之,“卡廷”的意义甚至超出了一场单纯的屠杀。在漆黑的街角,在午夜的卧房,当人们耳语:“卡廷、卡廷、卡廷……”,他们所说的已不再只是1940年的秘密,还是所有遮掩与谎言。“卡廷”是波兰不曾真正独立真正自由的象征,“卡廷”是他们被迫屈从于侵略者和刽子手的伤口。

  波兰国宝级的记者卡钦斯基(Ryszard Kapusinski)在《帝国》一书里忆述过那段铁蹄下的岁月:“上学从一年级开始,我们便得学习俄罗斯字母,从『S』这个字母开始学起。“从『S』开始是什么意思?”教室后头有人发问:“应该从『a』开始才对!”“孩子们,”波兰籍的老师用一种丧气的声音说:“看我们书的封面,第一个字母是什么?『S』”。这位老师指的他们学习俄文的唯一教本,史太林撰著的《研读列宁主义》。不久之后,他们的老师不见了,同学也一个接着一个地消失,剩下来的人开始学懂不再追问失踪者的下落,整个学校空空荡荡,一片阴翳压在所有人的头上。

  何等的紧张,何等的屈辱,如今这一切全都和“卡廷”的记忆连结起来了。而“卡廷”二字的所指范围愈巨大,当局的神经就变得愈敏感;反过来,当局愈是压抑两字,这两个字的份量就变得愈沉重,因为这种压抑正在制造新一轮的受害者。没错,“卡廷”的受害者已经不再只是当初那两万两千名死在枪下的亡魂,还包括了所有想要说出这个名字,以及所有想要了解意义的人,因为这种政治禁忌是对人类知性和社会集体记忆的羞辱。如果你了解历史,你会发现苏联垮台并不叫人惊讶,希特勒梦想的“千年帝国”也只是一个狂想。同样地,没有任何一段历史可以永远被人扭曲,也没有任何词汇可以永远敏感下去。于是,“卡廷”自此有了新意义。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