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需要其实很简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00:35
        有媒体报道,29岁的英国青年马克.波义尔是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最近他突发奇想,准备找一份直接提供食物而不是工资的工作,在未来的一年里,一分钱不花。我们姑且称之为“用劳动换食品”计划吧。

       这个计划是否可行呢?马克说,食物来自自然。你的苹果树并不需要巴克莱银行或者VISA。在未来的一年里,他准备住在一个从网络跳蚤市场交换来的大篷车里,那里有配套的木材和太阳能供热,他可能会和鸟儿一样生活在森林里,冷了就砍柴取暖。他认为,这是更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虽然有时会很艰难,但他乐在其中,他就是想过一种非常简单的生活。不过,马克解释说,他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鼓励大家都不要用钱去消费,而是要让人们想一下自己的消费是不是必要的。

       马克的选择让我想起了美国作家梭罗。1845年春天,28岁的梭罗带着一柄斧头,来到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畔,建了一座木屋,在那里进行了两年多的湖畔生活实验,以证明自己每年只需工作六个周,就可换得全年的生活所需,其余的三百多天则可以自由地阅读、思考、写作,把文明的繁琐尽数剥去。这位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的自由撰稿人在湖畔与禽兽为邻,与寂寞为友,与春天共眠,与严寒抗争;他津津有味地看蚂蚁打架,畅然会神地倾听天籁之音,饶有兴趣地探测湖底的形态,认认真真地记录湖水的结冰开冻......终写下了寂寞、恬静、智慧的《瓦尔登湖》。梭罗通过这部书告诉我们,财富大多只是身外之物,是对个人自由的一种拖累与妨碍,欲保留自由之身,就应该最大限度地远离物质诱惑。他说:“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

       人们常说:“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不过三尺。”可是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哪个不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哪个不是有了两居想三居,有了三居想别墅,哪个不是为了职称、为了官位而你争我夺,互不相让?这就是欲壑难填的道理吧。

 

       人有欲望是正常的,但一定要节欲,或者把欲望转移到精神性的东西上去,比如智慧、真理、慈善等等。一般人进商场,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是叹息自己挣钱太少,就是羡慕别人挣钱太多,总之心里不爽。可是当年苏格拉底在逛完雅典的市场之后,却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啊。”据说生活中的苏格拉底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的也不讲究。对于常人来说,要做到这样放浪形骸恐怕不容易,但至少可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明白我们真正需要的可能不是花天酒地,不是豪车洋房,不是妻妾成群,不是人前人后显摆的名牌服装、文凭官位;我们真正需要的可能就是陪父母吃一顿团圆饭,于儿女做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与妻子去一次开心的旅游,与要好的打一场羽毛球。为乞讨者递过去一元钱,对需要关爱的人送上一个温馨的微笑。关上电视,静静地看一会而书······

 

       苏格拉底说:“我们需要越少,我们越近似神。”神,就让苏格拉底做吧我们就减少物欲,做真正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