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评价“刘幽求能伸不能屈”谈起--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43:45
《旧唐书》记载:河北人刘幽求,武则天圣历年间任阆中县尉。一次,因上司隆州剌史对他无礼,一怒之下弃官归家。不久时来运转,被重新授予朝邑(今陕西东部)县尉。后因功被破格提拔,官至左丞相并分管军机大事。好景不长,唐玄宗采纳姚崇“不用功臣”的建议治理朝政,刘幽求也被放到太子少保的虚位上。刘因此“郁怏于散职,兼有怨言”,被人告发,遂削贬为地方刺史。在赴任路上,他实在想不通,终“愤恚而卒”。毛泽东读《刘幽求传》时,在开篇处批注:“刘幽求能伸不能屈,年六十一,以恚死。”
毛泽东说刘幽求“能伸不能屈”,显然是批评他心胸狭窄,不能从容对待自己所面临的逆境。如果说刘幽求任县尉时因上司“不礼”一怒归家是年轻气盛而尚可原谅的话,那么,在步入耳顺之年后,还为个人官职上的贬谪一气之下而命归黄泉,却实在不值。他的“能伸不能屈”,倒是为后人留下了教训。
“伸屈”之说,语出《周易·系辞下》。孔子的解释是:“尺蠖之曲,以求伸也。”尺蠖是一种俗称“量天尺”的绿虫子,它往前爬行的时候,先把身子弯曲挤到一起,然后再往前伸,每前行一次都得弯曲一次身体。后来演变为成语“能伸能屈”,喻指一种人生态度:得志时能大胆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失意时也不悲观,会忍耐蓄能。“伸屈”之中,蕴涵深意,实行起来,也很不简单。
先说“能伸”。第一层意思应当是,当一个人拥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平台或碰上机遇时,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成就一番事业。这个意义上的“能伸”,是把有利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进行最佳组合,亦即“当伸则伸”。
“当伸则伸”是一种理想的顺畅的人生状态,比之自然界的“逆风”、“顺风”,则属于“顺风”之时。但“一帆风顺”并非人生常态,“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由此便有了“能伸”的第二层含义:“屈中求伸”或“虽屈犹伸”。
所谓“屈中求伸”,是指在客观条件不具备或大环境不好以至于处于“逆风”、“逆境”之时,为了既定的理想目标依然奋发有为,即便蒙冤受屈也在所不惜。周恩来在“文革”中的名言“不倒、不走、不死”,即为此意。为了保证内政外交的正常运行,他费尽精力与林彪集团和“四人帮”苦心周旋;为了共和国大厦的恒久稳固,他不失时机地通过各种努力保护并解救了大批老干部和爱国民主人士;在多次接受手术而体弱病重的情况下,仍然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为的就是不让大权旁落于“四人帮”之手。有人把周恩来在“文革”中的作用叫做“苦撑危局”。这种为了党和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安危得失奋斗不止的精神,正是共产党人“虽屈犹伸”的本质内涵。与此相对照,处于封建官场的诗人陶渊明,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挂印辞官,归隐田园,不再过问国事政事。他的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固然值得称道,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为了追求个人的洁身自好和超俗情致而放弃自己的社会政治责任,成全的是个体,放弃的则是有益于社会的进取。这样的“屈而不伸”,与“虽屈犹伸”相比较,境界高下,不言而喻。
可见,“能伸能屈”之“能伸”,不仅是当伸则伸,更重要的是能屈中求伸。即使客观环境中一时没有可“伸”之条件,但为了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这样的“伸”,内在地包含着“屈”:屈“小我”而伸“大我”。作家柳青在《创业史》中就说过这样一句话:“那些为了事业能伸能屈,能忍能让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
再来说说“能屈”,也可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是退让,即“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道理似乎易懂,但为人处事、处理矛盾时,不少人经常是刚多柔少,进多退少,直多曲少。这种单一的行为态度,往往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最终影响工作。不妨听听三国时魏国官吏王昶在家训中说的一段话:“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意思是说,若能以暂时的委屈为了以后的伸展,以暂时的退让为了以后的获得,以暂时的示弱为了以后的强大,那么就没有办不到的事。这段话还真说出了“能屈”的辩证法。
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中国共产党捐弃国共两党多年积怨,努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同意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从而建立起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就国共关系来说,中国共产党的这些做法自然是一种“退让”,但这样的“退”却换来了更大的“进”,那就是在民族大义上解国难于倒悬的“进”,并且使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获得了大发展的机会。可见,这样的“退”成为谋求“进”的策略,退亦进也。
有时候,人生和事业会陷入“进退失据”的情形。遇此情形,比较好的选择恐怕是“委曲求全”和“忍辱负重”了。这便是“能屈”的第二层意思。越王勾践当初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卧薪尝胆十年如一日,兴汉名将韩信在未成名前曾忍受胯下之辱,司马迁为完成《史记》忍受着曾遭腐刑的奇耻大辱。这些都是历史上能屈能忍的典型。世事的艰难困苦在让人承受磨难的同时,也锻铸了他们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坚韧精神,而这恰恰成为经受磨难者誓死追求理想的强劲动力。毛泽东在1944年4月9日给陈毅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忍耐最难,但作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能屈能忍”主要指客观困境使得人们不得不屈让、忍耐的话,那么,毛泽东讲的“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便是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一种主观修养、处事作风。毛泽东1962年1月30日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谈到一个人要能升能降时,还说到:“下降和调动,不论正确与否,都是有益处的,可以锻炼革命意志,可以调查和研究许多新鲜情况,增加有益的知识。我自己就有这一方面的经验,得到很大的益处。”这个意义上的“能屈”,不仅仅是指党员干部要能够适应随时改变的环境,而且还指为了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更应该主动自觉地去迎接“能屈”之考验。这一层次的“能屈”,不同于“以退为进”之“屈”,不是作为“为求伸而屈”的某种手段。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是无止境的,通过“能屈”磨练身心、增益才能也是无止境的。
如果说“能伸”意味着才干、激情和魄力的展示,那么“能屈”则意味着一种胸怀、理智和境界的展示。屈中能伸,需要大智大勇;伸后能屈,也需要大智大勇。能伸能屈,大智大勇,是古今中外能够干成大事者共同的宝贵品质。
〔作者王香平,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北京100017〕
从毛泽东评价“刘幽求能伸不能屈”谈起--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青年毛泽东的“问题意识”--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听华国锋谈几件大事--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听华国锋谈几件大事--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唐山大地震--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唐山大地震--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地方党委领导人资料库--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泽东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一生中六个重要的“九月九日”--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泽东重庆谈判戴的帽子的故事--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泽东一生中六个重要的“九月九日”--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开创者和奠基者--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46年10月30日?“毛泽东号”机车正式命名--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开创者和奠基者--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谁将毛泽东从人造成“神”:看毛泽东个人崇拜--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成克杰:一个高级干部的毁灭--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瞿秋白被捕和英勇就义详情--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陆定一:任期最长的中宣部部长--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共和国历史上的柯庆施--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