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曾经做了重要贡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09:44

有幸获得张思铨先生著的《高岗在西北东北》一书,洋洋55万言,我断断续续用了近一个月时间,读完全书,对高岗在西北和东北的历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获益不浅。




高岗,原名崇德,字硕卿,陕西横山县武镇乡高家沟村人,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民家庭。他和明末闯王李自成是真正的老乡,他的家距李自成家李继迁寨只有三二十里,他仅上过初中,是一个职业革命家,生于1905年9月,卒于1954年8月,年仅50虚龄。



今年是高岗诞辰100周年,我们更应该记起高岗,记起这个中国革命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记起这个共和国的创建者队伍中曲折坎坷的人物。



高岗有不少可歌可泣的事迹,也有一些令人遗憾的地方。他是一个中国革命史上不可不提到的人物,也是一个对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还是一个中国共产党内有影响的人物,值得大书特书。



高岗的功绩至少有五点。



其一,高岗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他和刘志丹、谢子长等革命者,浴血奋斗,出生入死,组建、发展、壮大了陕北红军,创建、巩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是在蒋介石的白色恐怖中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革命根据地。这块根据地,后来成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如果没有这块根据地,毛泽东等革命者不知要落脚何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将会是另一个样子。因此,说陕北革命根据地挽救了中央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宏图大业,是不过分的。毛泽东1945年4月在《七大工作方针》中指出:“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没有陕北那就不得下地。”谢子长、刘志丹相继牺牲后,高岗就成了陕北革命者的代表,是陕北共产党人的一面旗帜,毛泽东重用高岗是明智的选择。



其二,高岗为陕甘宁边区的建设竭尽全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也为陕甘宁这块“新中国的试验地”辛勤耕耘,建树不凡。在陕甘宁边区成立后,高岗长期担任主要负责人,是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陕甘宁边区成就辉煌,为中外瞩目。淳朴、诚实的陕北农民使毛泽东有了坚实的基础,而高岗即是陕北农民的代表。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高岗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完善、补充者,也是一个忠实实践者。毛泽东多次夸赞陕甘宁边区,夸赞高岗,他说,高岗就是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站得高,看得远。高岗也心悦诚服地跟着共产党和毛泽东。培育延安精神,有高岗的一份功劳,建设陕甘宁边区,有高岗的一份功劳,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有高岗的一份功劳。



其三,高岗为建立、巩固、发展东北根据地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高岗主动请缨,开辟东北根据地。如果说林彪是东北军事上的决策人物,那么,高岗则是东北政治上的决策人物。毛泽东说:“只要我们有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巩固的基础。”高岗按照毛泽东的部署,出色地创建了稳固的东北根据地,使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在东北游刃有余,并逐渐壮大。他进行剿匪、土地改革,使东北成了生机勃勃的黑土地。他在辽沈战役中,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和林彪一起策划、运筹,尤其是有力地进行了后勤保障,使东北全境最早获得解放。东北解放,使解放战争获得了巩固的和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大后方。为淮海、平津两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支援全国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四,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军队和美国及其盟军进行的一次战争。东北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后方和物资后勤供应基地。高岗走苏联,到朝鲜,跑北京,为战争寻求援助,出谋献计,听取指示,不遑寝息,给彭德怀司令员以鼎力相助。高岗有能力,有魄力,既有战争经验,又有战争知识,特别在后勤供给上,周到,细致,及时,保障,使战争得以顺利进行。彭德怀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60~70%的功劳应归功于后勤。而后勤的主持者是高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东北有40多万人参军,400多万人参加搞后勤,高岗功不可没。



其五,为新中国的建设尽心尽力,并有不少创举。高岗在东北解放后,就为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出力,不少民主人士先辗转到东北,又由东北抵达北平。他还和刘少奇一块到苏联,为成立共和国征求斯大林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六位副主席之一,仍在东北主政,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地位显赫,功劳显赫。他对毛泽东思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对毛泽东的兴趣和爱好也很了解,因此能紧跟毛泽东的部署还有所创造,有所发展,东北的经济建设很有成就。他在东北率先搞三反、五反,也搞农业集体化,毛泽东及时把东北的经验批转全国,全国也进行了三反、五反,也把集体化的步伐加快了。可以说高岗是当时全国各大区跟毛泽东最紧的领导,也是政治局委员中跟毛泽东最紧的委员。后来他被招回北京后,担任了计划委员会主席,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可是,这样赫赫有名、卓有贡献、卓有成就的中国共产党的一位领导干部却销声匿迹了。



为什么?



因为高岗企图让当时党内的二号人物刘少奇挪挪位置,后来,阴差阳错,自杀了。



闹不团结是高岗的主要错误,自杀是高岗彻底垮台的直接原因。



自杀即是“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这是多年形成的不成文的党内逻辑。自杀即是一切的终结,政治生命也就随即终结,被开除出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勾掉了,掩耳盗铃,似乎高岗本来就没有存在过。高岗成了禁区,谁如果要谈到高岗,一定没有好果子吃。刘志丹的弟媳李建彤写了小说《刘志丹》也被认为是吹捧高岗,替高岗翻案,受到了批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把彭德怀、刘少奇的冤案都予以平反昭雪,而没有对高岗重新评价,这公平吗?



其实,高岗事件是个悲剧,高岗之死也是个悲剧。



高岗之死是党内斗争的反映。



中国共产党内是有派别的。毛泽东说过,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有派,千奇百怪。



派别即山头。城里来的是一个山头,乡下来的也是一个山头。红区来的是一个山头,白区来的也是一个山头。搞政治工作的是一个山头,搞军事工作的也是一个山头。地域的山头更多,一个省和另一个省有山头,南方和北方有山头。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反对宗派主义,即是反对山头。那时,宗派主义有所收敛,大家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所以七大胜利召开。但是,派别依然存在,山头没有削平,并且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毛泽东曾经对高岗说过:“中国革命大而言之全国,小而言之陕北,都有一个圈圈,井冈山是红军的圈圈,陕北是八路军的圈圈,我们靠着这两个圈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现在有人又说还有一个圈圈,那就是白区的圈圈,是红区和白区两个圈圈,制造思想上的混乱,不可不察。”这段著名的讲话成为当时打击刘少奇和周恩来的主基调,被高岗多次引用。他指责刘少奇搞白区圈圈压红区圈圈,说周恩来搞政府摊摊压党中央的摊摊。左手打刘少奇,右手打周恩来,高岗如此的肆无忌惮的同时打击党内第二号、第三号人物,如果没有最高的允许是很难想象的。(引自《毛泽东与高饶事件》)


        虽然,同在毛泽东和共产党的旗帜下,但是,刘少奇和高岗不在一个山头。



刘少奇倚重彭真、薄一波、安子文、刘澜涛等人,这些人都从事过白区工作,在北方局一块共过事;高岗和彭德怀、林彪、饶漱石等人合得来,他们都有武装斗争的经历,在根据地(即红区)从事工作。



应该说,毛泽东到陕北后,非常器重高岗,高岗也对毛泽东非常敬佩,跟得很紧。七大之后,高岗跟毛泽东更紧,他的很多做法得到毛泽东的支持和赞赏,而刘少奇却往往和毛泽东有距离,甚至有分歧。比如,刘少奇提出“和平民主新阶段”,还有,在土地改革和农业集体化上,刘少奇就没有高岗得毛泽东喜欢,一句话,在建国方略上刘少奇和毛泽东有分歧,而高岗站在毛泽东的山头上。后来,毛泽东提出两个司令部,其实,即是两个山头,在建国初就有了萌芽,高岗死后,毛泽东的山头人更少了,刘少奇的山头人更多了,后来,把毛泽东架空了,大权旁落、不甘寂寞的毛泽东只好发动文化大革命,向刘少奇的山头发起总进攻,刘少奇的山头倒了,毛泽东的自己也没有捞到好处,两败俱伤,只有国家和人民遭殃。



高岗提早对刘少奇的地位提出质疑,并得到了林彪、彭德怀、饶漱石的支持,据说,也得到毛泽东的默许。高岗是多年从事革命斗争的革命家,他对党内斗争是清楚的,如果得不到毛泽东的默许,他是不可能敲打刘少奇的。



民间有种种传说,毛泽东在北京觉得刘少奇势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不和他步调一致,于是调高岗、饶漱石、邓小平、习仲勋等五人进京。高岗进京后,和毛泽东多次往来,对毛泽东的想法和做法心领神会。因此,高岗首先对刘少奇不客气,串联人挪动刘少奇的地位,所谓“五马进京,一马当先”。



刘少奇是党内二号人物,是有名的才子,有多年的斗争经验,也不可能任人捏弄,因此,斗争不可避免。当邓小平向毛泽东揭发高岗搞小动作,闹不团结时,毛泽东很尴尬,他权衡利弊,牺牲了高岗,对高岗提出批评。在1954年2月6~10日召开的七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这是一次决定高岗命运的会议,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奇怪的是,党的主席毛泽东借口有病没有出席,很明显,刘少奇占了上分。毛泽东下了一步妙棋,让刘少奇自己处理自己的反对者。牺牲车马,保存将帅,向来是高明的棋手的高明做法。



高岗做了检查,承认自己有反对刘少奇的错误,但不承认反对周恩来,更不承认反党。接着对他进行了软禁和审查。他是一个耿直倔强的人,也是一个城府不深的人,经不起少许挫折,不愿意接受不实之词,尤其不理解毛泽东对他的冷落和抛弃。孤独,郁闷,冤屈,失落,愤懑、不满,百感交集,无处诉说。性格刚烈的他,选择了自杀。这是一个不负责、不冷静的做法,也是一个不成熟政治家的表现。他的死,自己得到了解脱,但为亲者痛,仇者快,也给后人和同一个山头上的人留下诸多麻烦。尤其是跟随高岗出生入死的陕北籍革命者,受到牵连,麻烦更多。



高岗之死,毛泽东是有责任的。毛泽东曾作过自责:“是我把他耽误了,这个人的性格过于刚烈,我曾给习仲勋讲过,让他回陕北工作,他也愿意。”如果高岗不死,“打算保留他的中央委员。”



我们从邓小平1980年3月19日接见胡耀邦、胡乔木、邓力群的讲话上也可以得到佐证。邓小平说,高岗“想把少奇同志推倒,采取搞交易搞阴谋诡计的办法,是很不正常的。”“高岗敢于那样出来活动,老人家也有责任。老人家解放初期就对少奇同志、总理有意见,而对高岗抬得比较高,组织'经济内阁’,也就是计划委员会几个大区的头头都是委员,权力很大,把政务院管理经济的大权都拿出去了。高岗又从毛主席那里探了消息,摸了气候,好像老人家重用他,又有四个大区的支持,因此晕头转向。”“高岗也确实也抓住了少奇同志的一些小辫子。高岗批评少奇同志的东西,不是完全批评错了的,有批评对了的。……(少奇)天津讲话,还是有缺点错误。最近报刊上好几篇文章都说,天津讲话没错误,高岗夸大事实。但少奇同志确有讲得不妥当的地方,起码语言不准确。”



邓小平是实事求是的。



邓小平的讲话可以看出来三点:高岗推倒刘少奇是不正常的;高岗敢于四处活动,毛泽东是有责任的;高岗批评刘少奇也有批评对了的。



也就是说,高岗如果不自杀,他的问题是一个党内问题,是一个教育、批评的问题,高岗也仅仅是一个有缺点有失误的共产党员,不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人,是一个可以挽救的人。



但是,高岗自杀了。于是,性质变化了。高岗成了罪不容赦的人,被开除了党籍,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从历史上消失了。



高岗的问题要害是自杀。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自杀是不可取的。但是,我要说到但是,自杀者是有原因的,自杀者的原因是复杂的。用一把尺子量万事万物,必然会闹出笑话。对自杀者不可一概而论。自杀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法国哲学家加谬说,自杀是唯一真正的哲学问题。唯一严肃的问题是自杀问题。自杀是对个体生存意义的否定和对个体所在社会的否定。屈原自沉于江中,是对楚国没落贵族的指斥;扶苏自杀是将假诏当作圣旨而愚忠;蒙恬自杀是被迫选择;樊于期自杀是为了成就酝酿已久的要挟秦始皇的大业;虞姬自杀是四面楚歌时的无奈;飞将军李广自杀,是对西汉执政者的蔑视;崇祯皇帝自杀是大明王朝的即将崩溃;王国维自杀是对大清王朝的留恋;陈布雷自杀,是对蒋家王朝的失望;老舍自杀,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反对;罗瑞卿自杀(未遂)是对中央的错误决定的抗议;阮玲玉自杀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向残酷世界做最后的抗争;三毛自杀是为了远离红尘的喧嚣,到另一个世界继续流浪;就连毛泽东的夫人江青也自杀了,是她对生活失去信心。还有,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也采取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是为了维护那种“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征服”的男子汉的尊严。想自杀的人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孤独,认为谁也理解不了自己,谁也帮不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惟有自己最不幸,最痛苦,想以死来摆脱困境。但是,实际上自杀的人心情很矛盾,想自杀的同时,渴望获得帮助。很多自杀的人,如果救援及时,给以正确劝导,是可以不自杀的。



自杀者大都是弱者,是不幸者,是悲剧的角色。



那么高岗自杀是什么原因呢?是以死表明心迹,发泄不满,是其刚烈、粗鲁、爽直等个人性格决定的,也是其自身的弱点结的早谢的果实。英年早逝,可悲,可叹,可惜!



自杀是社会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孔夫子说,仁者,爱人。对自杀者惋惜、遗憾、宽容,是人之常情,而对自杀者予以责备、声讨、挞伐,则有失忠厚和公允。



我们往往批评和指点封建社会的某些做法,其实,我们自己有时候还没有旧时大度。



高岗自杀是他自己的悲剧,也是共产党的悲剧,毛泽东的悲剧。



自杀以后可以盖棺论定。高岗功过分明,功大于过。



毛泽东说,晚节不忠,不足为训。高岗的晚节不能说不忠,而是忠而不当,忠过了头。高岗傻而糊涂,晕头转向。高岗应该是晚节失误的共产党员,第一失误是不该搞小动作,第二失误是不该自杀。



总之,高岗是不该全盘否定的。古人云,不以一眚掩大德。高岗是中国共产党的功臣之一,不能因为一时的糊涂、一时的失误,将其一笔勾销,甚至打入另册。



陕北人民是没有忘记高岗的。



陕北民间有种种高岗故事的留传。



陕北民间有几处怀英阁,敬奉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三老的塑像,而没有刘少奇的塑像,值得深思。高岗的家乡怀英阁除了三老塑像外,还有李子洲、刘志丹、谢子长、高岗的画像,表达了一种民心。



高岗的家乡有以高岗的名字命名的“崇德中学”。



米脂的杂志《米》登载,有人访问高岗的家乡高家沟村,高岗的侄子高生满说,高岗的平反是早晚的事,国际和国内有不少媒体谈到高岗,有不少关于高岗的书籍和影视作品问世。



横山县地方志办的小报,专门出了一期有关高岗的文章,意在为高岗呼吁一个公道。其中全文刊载了高岗的秘书苏丹于2000年8月17日《为重新审查高岗冤案向中央的建议》,这个建议,观点鲜明,论据充足,应该得到重视。



横山县的群众多次上访,要求重新评价高岗。



高岗在北京的墓地有一块无字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两半,应该合二为一,在其上面刻上公正的文字了。



张思铨先生著作了《高岗在西北东北》,做了一件大好事,让人们知道了高岗的功绩,让人们记起了高岗。



做了好事的人是不会被人遗忘的。



高岗就是如此。因此,对高岗应该有个正确的评价。



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是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据有人透露,党中央对高岗问题的重新审理一直是很关心的,已经组织力量用了3年左右的时间,查阅了500余份档案材料。中组部派人专门探望了高岗的夫人李立群,还对她说:高岗同志为党和国家做了大量工作和许多重要贡献。



我们相信,高岗问题会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结论。



我们盼望,张思铨先生把高岗的一生都写出来,为高岗划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