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年薪变成一百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30:30

 

 

    如何进入年薪12万——34万美金的“高级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整个春季,看起来有如“高考重现”的紧张氛围笼罩成功人士:忙着参加各种面试、提交数十页的申请材料、啃书准备考试……他们要进商学院了。


    通常这些人离开校园十年左右、是各类型企业的管理层、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但如今却要认认真真应对考试、接受来自招生委员会的一系列拣选后才有资格付出昂贵的费用,只为获得一个“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最新的FT商学院调查显示,2010年全球排名第一的MBA毕业生的平均年薪14万美元,而EMBA的年薪在2009年就已经达到34万美元的高度,因此最简单的共识就是:


    商学院是进入百万美元俱乐部的加速卡。


    钱经派出记者密切接洽多家本土知名商学院,为您带来最新的MBA和EMBA的真实调查。

 

    通常来说,寻求突破和事业转型是选择商学院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但收入也是构成商学院竞争实力的重要条件,FT的商学院排名一向备受关注,就是因为对MBA雇佣率和薪金水平的持续关注。


    商学院通常只招收有工作经验的学生,5年起,大学(UNI)毕业的优秀人才竟要回到学校(School)接受再教育,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现代商业社会的细分类——分工细化带来的对人才需求的细化。这种实用主义教育始于美国,斯坦福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被公认是最好的,这两所院校就是以培养专门人才为己任的——哈佛代表传统的经营管理培训,培养的是“西装革履式”的大型企业管理人才;斯坦福强调创新精神,培养的是“穿T恤衫”的新一代企业家。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还成就了沃顿商学院的崛起,那里是华尔街银行家的摇篮。


    高级实用人才=高薪,高薪的背后就是高学费——不论在地球上的哪个国家。商学院的教育都堪称“昂贵”。


    美国权威杂志US News&World Report发布的2010年Top25商学院排名中显示,各大学的MBA教育年平均收费超过4万美元。当然,在中国读一个名校的MBA同样不便宜,但好消息是入学率会高过申请同样排名的美国学校,而且很多学校并不要求GMAT或者是托福考试成绩。


    商学院的兴衰和大经济背景有着此消彼长的历史规律,经济不景气不会冲击商学院的招生数量,反倒会有所促进——2009年年初开始,本土MBA报名人数大幅增加,更显示了教育的重要,尤其是在FT排名榜上靠前的学校,提高学费比例20%——30%。


    有人认为,商学院在美国与欧洲有大名气是生存与竞争的结果——自我提高、请名人来讲课,又请小有作为与名气的人来当学生,毕业后执掌更大的企业或更高的权力,然后形成相互吹捧、相得益彰的生存环境。不可否认的是,商学院的昂贵造就了特殊的商业氛围和人际平台,也客观的限定了招生的范围,因此上这个“高薪台阶”并不容易。2008年入学中欧商学院的戴剑是中化国际BD(业务发展)副总经理,总结商学院课程给他所带来的价值是——帮助自己总结了“前半生”,想清了“后半生”。他打算毕业后象李开复一样,从事“天使投资+创业教练”,而且已经投资了一个职业经理人网站。他的同学中还有江苏汉联集团董事长焦胜这样的“成功人士”,用戴剑的话说,就是没读EMBA之前这种人和事只能是听说,现在就突然发生在身边了。

 

    打嬴“商学院之战”的7个关键点


    入学犹如上战场——越好的学校竞争越激烈,一旦赢得胜利又会获得超额回报。时间安排是一门艺术,2006年成功申请到四家顶级商学院的Achao现身说法,讲述“考进顶级商学院的小秘密”。

 

    ● 第一战  TOEFL+ GMAT


    排名靠前的商学院喜欢TOEFL和GMAT成绩高的申请人,包括有国际项目的学校和长江、中欧这样的“洋派”商学院。Achao强调,考试时间安排对于申请过程非常重要,在考试时间安排上要尽量早。同时申请时间安排上也尽可能让自己参加第一轮的申请,通过第一轮的essay及interview热身,为第二轮、第三轮的冲刺打下坚实基础。

 

    ● 第二战  参加申请团队


    在考完GMAT之后,Achao立即就参加了workshop,开始了申请之路。选校:(前3周,每天用零碎的时间来看学校的资料) Achao前后选了9所学校,按照ranking来分成三档,第一轮3所,在11——12月份进行。第二轮申请其余的六所,在1月期间进行。

 

    ● 第三战  准备Essay(申请材料)


    一共7-8周时间(素材整理阶段 2-3周;写作阶段5-6周)。在正式的写作essay阶段,一般每天写3——4个小时。在workshop小组中,Achao认真、按时的完成每周布置的作业,也为后来的成功申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Why MBA ?


    Achao说这个问题要结合自己的career goal来写。


    2.Why this school?


    这个问题则要根据不同的学校有所调整,要仔细研究每个学校的特色program,把这些program放到essay中,表现出自己对这个program以及学校的了解和热爱,增加良好的印象分。


    小经验的分享:从正面阐述缺点。


    无论在essay的写作还是interview中,都会碰到一些棘手问题。如果回答不好,势必造成一些不良的印象。要善于从正面来讲。举例来说,在描述why MBA时,有一种回答是说因为碰到了一个职业发展的瓶颈、停滞期;而另外一种回答是我可以尽量在更短时间,更有效的发展成一个职业经理人。显然,后一种回答显得有信心而且从容不迫。


    3.缺点类的essay


    这种类型的essay并不只是要求你写出自己的缺点,而是要反应出你是如何看待这个缺点的。 Achao采用了这样的一种回答方式:坦诚地说明这是一个缺点。一定要诚恳,千万不要写那种看似优点的缺点,也不要写性格上的缺点。然后写如何改变缺点,如何认识错误并加以改善。注意主要要写出态度和行动。

 

    ● 第四战  Interview (面试)


    至少准备2至3周。在写完第一轮的essay之后,Achao就着手准备面试。对于第一轮学校的面试,Achao坦言只是预演,经过第一轮有效的总结,第二轮的面试他花了至少两三周来准备,搜集历届面试题目和面试经验,更为重要的是花了很多时间做mock interview。


    Achao说他经历了全部3种面试方式:电话面试(UNC),当地校友面试(Duke/Michigan),招生委员会在国内进行的直接面试。他认为全面地对待面试技巧和准备环节,每个论点至少准备2个例子,分别从生活和工作两个角度来例证。


    小经验的分享:


    1. 仔细阅读学校的宣传小册子,浏览学校网站。


    2. 收集学校历年面试问题。


    3.把这些问题好好想一想,避免面试回答不出的尴尬情况。

 

    ● 第五战  申请材料紧密融合


    1.和自己的职业经历结合


    2.和自己的性格与爱好结合


    在整个申请过程中,Achao把所有的材料都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他结合了3年的工作经验,勾勒出自己未来短期和长期的职业规划。这样的规划和自身优秀的性格品质密不可分,他还用了很多工作、生活的例子加以佐证。


    针对自己工作经历相对较短的情况,Achao采用了以推荐信来突出自己大学实习经历的手法,一方面更真实可信地表现出自己有远比工作年限更为丰富的职业经历,另一方面解决了他仅在一家公司工作与“推荐人尽可能更多元化”的矛盾。

 

    ● 第六战  至关重要的推荐信


    Achao选择的两个推荐人都曾是自己的顶头上司。Achao说他并不建议刻意来挑选公司的高层,或者国外读过MBA的人来推荐,最重要的是推荐人和被推荐人相互之间的了解与熟悉。


    在沟通与联系上,Achao说幸运的是他的两个老板英文都很不错。对于推荐信的素材选择上,Achao认为例子要尽可能与essay中不重复。即使相同的话,写得角度和表达的意思也要争取不一样。在推荐信中,Achao的老板就提到他充分利用了公司提供的年2500美金的学习报销额度,反映了他好学上进的一面,丰富了Achao留给学校的第一印象。

 

    ● 第七战  选择模板简历


    Achao采用了沃顿的简历模版,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编辑和制作。在简历上,Achao用了大量数字来表现和突出自己在工作中的成就和业绩,如某年某月成功完成了某个项目,带领多少人的团队,完成的销售业绩是多少,更直观让校方接受。如果时间允许,采用申请学校特有的简历格式也许会有所帮助。

 

    TIPS 如何入读商学院?

 

    ●  你有三种方式:通过GMAT或者托福考试并达到一定分数,然后提出申请,进行面试及其他形式的考核,多数商学院都有春季和秋季两次入学机会,你应该在入学前2——3个月准备好材料;第二种方式是参加1月份参加全国联考,这样一般录取的是全日制脱产两(三)年MBA或者IMBA学员,通常在笔试成绩公布后会有面试通知,通过后次年9月份入学;第三种是在职的MBA申请,各校申请条件差异较大,但难度通常小于前两种方式。


    ●  你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本土商学院录取率也是根据申请者的大学成绩、申请短文、以往工作经验、推荐信、GMAT(或其他语言水平考试)和面试评分等进行综合评估,进而挑选出合格的学生。


    ●  在选择商学院之前问自己下列问题:


    你愿意你的一生都印上这家学校的烙印吗?


    你愿意和那些人(老校友)成为同样的人吗?


    你愿意和那些教授进行沟通吗?


    你愿意付出那样的时间和金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