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京不为人知的堵车秘密(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14:54
揭秘北京不为人知的堵车秘密(组图)
发帖者:人上人 (时间:2008-09-27 00:32:28)

八阕 http://www.popyard.org 一年之中,总要有几次到北京出差。对北京的堵车也有所领教。2008年“五一”前的一天,中午12:30从首都机场,经上地送了一个人,然后又至复兴门外大街,居然已是下午4点钟了。好像是有个什么跑步比赛,真是领教了。







北京街头令人震撼的堵车一幕







今年九月中旬,又出差去北京,走在京津唐高速上,坐在高高的客车前排,看前面的车流,不自觉地又想起了北京的堵车。想来北京堵车的原因不是别的,是特权思想。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北京的总体城市布局,体现的了特权思想,是造成堵车的首要因素。古老的北京,数朝都城,采用的是以皇权为中心的“蛛网”式布局。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政府本着节约的原则,并未另辟新地,大兴土木。中央政府在中南海,附近相应地坐落着各大部委和中央办事机构。







城市的向外扩展是将这张网进一步扩大,目前已经修至六环。这样,各地方政府进京办事的人员,必然都向中心集中。同时,我们的经济模式,也决定了众多企业、商人与政府关系密切,进京时与中央有关部门联系紧密。另外,故宫、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等又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国内外来北京的游客几乎没有不去看看这几个景点的,又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因素。这种“蛛网”式的城市布局,必然会造成车辆密度向中心区域加大,也就必然越拥堵。







特权车的存在令北京产生局部车流瓶颈,造成堵车

第二,特权路的存在,产生局部车流瓶颈,造成堵车。什么是特权路?比如,三环、四环、五环就属于特权路。它们的设计源于城市规划设计者的特权思想,所以这里将其称为特权路。四环、五环是城市高速,设计者的初衷可能是要用这种想象中的高速度来缓解车流拥堵。遇到与径向路交叉,就建高架桥,显然凌驾于其它公路之上。很多交叉点并没有出、入口。经常看到环路上车流飞快,桥下车堵得一塌糊涂。这种遇到径向道路架桥的做法,极不合理,造成主路与辅路(北京把环路叫做主路,下面的路叫做辅路,就是道路特权思想的反映)的堵车瓶颈。举例说明:惠新东街与北四环交叉处的惠新东桥,桥南向东的辅路,要接纳三个方向进入四环的车流,即惠新东街向北再向东、桥西辅路向东、桥北西行辅路掉头再向东的车辆,如此窄的一条辅路,要承受这么大的车流,再加上自行车、行人,不堵怎么可能?一个城市的车流,与管道中的水流是一样的,一个地方变细,其它地方再粗也是枉然。环路上,经常是上去了,下不来,一旦错过出口,还不知道转的何时才能回来。2000年一次(下午6点左右),就因为在四环上错过了出口,耽误了我们近两个小时才转回来!)上次去北京打的,师傅说:“北京的车,就是在转圈啊!”不无道理。

第三,开车人潜在的特权思想。驾车者谁也不让谁已是不争的事实。随便变更车道、加塞儿的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那些开好车的,更是牛得不行,有些特殊牌照车,估计警察都未必敢管。人都说,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的官小,闹不好就得罪了哪路神仙,老百姓更是不敢惹。造成的结果是,越是想快,反倒越是堵得厉害,欲速则不达。再就是北京遇到重大活动或重要人物出行常常实施道理戒严,也在这些时候加剧交通拥堵。







硬闯红灯,造成大面积堵车

第四,自行车、行人等潜在的特权意识。开车的不知道礼让,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也是大有人在。新的交通法增大了驾驶者的事故责任力度,更使得行人有恃无恐。交通法应该规定,该谁走的时候谁就放心大胆地走,谁不按规定的路线、时间走,出了事故谁就应该负全责。驾车者与行人是平等的。路口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行人的不定时冒出,开车的人都小心翼翼,根本不敢提速,一个绿灯根本过不了几辆车。北京雇佣了那么多的协管员在路口大声吆喝,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交通法规规定,行人闯红灯,被撞以后自己负责,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从驾车者和行人来说,二者应该各打五十大板。北京的行人众多,要从立法上让行人自己管束自己,而不应光靠警察和协管员。对于驾车者,违章要重罚。之所以出现驾车者与行人都不礼让的问题,是管理不到位和处罚力度轻。据观察,在东营,凡是安装了违章摄像头的路口,都秩序井然(违章一次,至少罚款200元,扣2分,严重的一次就扣6分,一年总共才10分),但没有安装的,违章则频频出现。特权思想体现在我们做事的方方面面(我们所受的教育就是要做人上人嘛),现在诸多怪现象的出现,实际是上是在管理面前并非人人平等。行车、走路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