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达·莫里逊镜头下的中国(6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48:19

 

这集我们跟随赫达的镜头前往颐和园。。

万寿山

乐寿堂一角

仁寿殿一角

乐寿堂

排云殿的凤凰

乐寿堂的鹤

排云殿的龙

文昌阁

颐和园小门

颐和园长廊

 

荇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颐和园石舫北,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楼。

素云檐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铜香炉

转轮藏

转轮藏在颐和园万寿山前山。是一座宗教建筑,为帝后礼佛诵经处。正殿为二层三重檐楼阁,两侧各有双层的八角配亭。亭内有木塔贯穿,贮存经书佛像。塔中有轴,可以转动.

宝云阁

宝云阁,位于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上佛香阁西侧,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外观似一座四方亭子,因全部用铜铸成,故又称“铜亭”。阁通高7.55米,重约207吨。外形仿照木结构建筑的样式,重檐歇山顶。殿构件柱、梁、椽、瓦、脊吻兽,连匾额等都像木结构。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坐落在一个汉白玉雕砌的须弥座上。

从1860年英法联军进北京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宝云阁饱受劫掠,直到1993年被掠去百多年的门窗才几经周折失而复合。

佛香阁

 


玉带桥

半壁桥

颐和园后山的塔

 

昆明湖

 

十七孔桥

三孔桥

 

智慧海

智慧海在颐和园万寿山巅。智慧海是一座两层砖结构的殿堂,亦称无梁殿。由于该殿无木料,故1860年未被烧毁,但殿中佛像及殿外壁上千余尊小佛像未能幸免。

它是一座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通体用五色琉璃砖瓦装饰,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殿内所供高大观音座像,为清乾隆时(1736-1795)造。殿前有琉璃牌坊一座。牌坊和无梁殿前后的石额依次题写为"众香界"、"抵树林"、"智慧海"、"吉祥云",构成佛家的一首三言偈语。

智慧海是万寿山的至高点,位于前后山坡的中心,因而它亦是后山中轴线的终点。

在北京城外现存最大的、建筑保留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颐和园的万寿山后,在一座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并毁于英法联军之手的花承阁遗址上,矗立着一座琉璃塔,它的名称叫“多宝佛塔”,也被俗称为“多宝琉璃塔”。
  多宝琉璃塔建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是乾隆皇帝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而建造的,是一座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塔,塔身呈不等边的八角形,上下共分为七级,通高16米。整座塔身都是用黄、绿、青、蓝、紫五色琉璃砖镶嵌而成。塔身坐南向北,在塔的四周砌有红色围墙,院门朝北,门口树立一座木结构琉璃瓦顶的牌坊。
  整座塔的底座为一层汉白玉雕成的须弥座,在须弥座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花纹。在须弥座的正中,坐落着塔身。塔身的一层、三层、和五层比较高大,为楼阁式,而二层、四层、六层和七层的塔身却比较矮小,好似双重檐的楼阁。在楼阁式塔身的北面、东面、南面和西面,正中各设有一个拱券形佛龛,在佛龛中放置有结跏趺坐式琉璃佛像。在大佛龛的周围和塔身的其他四面,布满了一排排的小型佛龛,龛中塑有坐式佛像,共有佛像580尊。这三层塔身上的佛像,均为金黄色琉璃砖镶砌,佛龛中佛像的背后为绿色。塔身的转角柱第一层为金黄色,第二层为紫色,第三层为蓝色,均用琉璃瓦砌成。在塔身的上面安置有琉璃砖仿木式斗拱,承托着塔檐。每层塔檐的颜色各不相同,第一层为金黄色;第二层为绿色;第三层为紫色;第四层为青色;第五层为蓝色;第六层为青色;最顶上一层为金黄色,在塔檐的角下,各悬挂一枚铜铃。在楼阁式塔身的四周,围有镂空琉璃组成的护栏。
  在塔顶上置有宝座,四周悬有一圈铜铃,上面是铃铎式刹身,再上面为刹顶。整座塔刹均是用铜制成,并在上面镀金。
  乾隆皇帝在多宝琉璃塔建成后,将此塔命名为“多宝佛塔”。并亲笔撰写了《御制万寿山多宝佛塔颂》,并镌刻在石碑上,树立在多宝琉璃塔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