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个成语叫“呆若木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06:40
市场总监(http://cmo.icxo.com)
有位纪先生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
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
纪先生答道:“还没好,这只鸡性情高傲,自大得不得了,时候还不到。”
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
又过了10天,齐王又来了,他已经很不耐烦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一个月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没料到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去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可见它真是天下无敌的斗鸡!”
现在对成语“呆若木鸡”的运用,其实已经脱离古意了。这是需要我们反思常识的。
我们看到,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形状呆,实际上却很能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反而不是最厉害的。
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鸡的人,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敌人望风而逃。
“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说的也是真正的高人不到关键时刻,是不会轻易显山露水的。
当然也有人理解偏了,以为真正有才华的人就是不显山露水,而那些爱表现自己的人往往没有真本领。
他们理解的偏差在于没有关注到“不轻易”三字,也就是说,真正的高人在关键时刻是一定会显山露水的,否则他就永远只能是所谓的“世外高人”。
对“真人不露相”的全面理解应是:不管受什么委屈都要忍着,但有机会了也不要谦虚,所谓待机而动,同时也要见好就收,不要好戏唱过头。这样才能收放自如!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竞争愈加激烈,而表现自己愈加重要。如果你毫不表现自己,即使你是一块“璞玉”也会被别人当做“石头”的。在石头和璞玉之间,人们一定会选择后者的。
在关键时刻仍不知露相的真人,势必会被淘汰,淹没了自己的才干,成为怀才不遇的“世外高人”而最终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