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甲鱼”的背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37:02
甲鱼,学名中华鳖,是冬补极品,以野生的为最好,养殖的就差了很多。但大中国的人口密度和对土地、水域的开发程度,决定了市场上的甲鱼绝大部分来自于养殖,野生的也有,但属于凤毛麟角,估计占不了一成。

   但是,市场上很多都以“野生、自然”为卖点,出现了太多的野生甲鱼;饭店里请客吃饭,人们也喜欢点只甲鱼,且越大、越野生越好,口味和面子全都有,多花钱也没关系。但是否买到或吃到真货,估计大多人都是心中没数,肚里嘀咕,这属于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办法。

   自然水域稀罕,甲鱼野生的就少,这是不二法门,僧多粥少,所以出现了猫腻也不奇怪。其中,往饲料里加“黄粉”,使甲鱼人工改变颜色,变成大家喜欢的那种黄,就是其中妙法。这样养的、卖的挣钱,买的、吃的自愿,皆大欢喜。至于有害与否,只要不马上死翘翘,就没人找你理论,至于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阶段,离那还远呢。

   这并不是黑色幽默,因为这真切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存在你我他我们周围,并充分展现了同胞们智慧的一面,放在外国,估计不多。

  作为常识,甲鱼大小,看外形和斤两就知道;但哪个是野生甲鱼,则要自己判断。不少人认为体色黄就是野生的。这个说法本来也对,在自然野生环境下,甲鱼生长时间长,体内色素积累多,体现在外表,就是自然的黄绿色。这好比人的脸、树的皮,一看就知道;看了不知道,那是夜晚和瞎汉。 

   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市场上所谓的“野生”甲鱼,有不少是冒充的,在饲料中加入黄色素,就能简简单单做到“改朝换代”,没有经验的人根本看不出来。 据他说从添加“黄粉”到成品加黄料,从养殖到买卖,已有几年时间,如今已是行业外传的秘密,不知道的人很少,且大多使用每斤三四百元的化工合成“黄粉”,快捷好用,技术含量很低。在养殖环节,将“黄粉”、饲料、冰鲜杂鱼再加水,放入搅拌机混合,即可出现颜色金黄、色泽均匀的特制甲鱼加黄料; 用它喂甲鱼,过一段时间,甲鱼体色就会慢慢变黄,并达到近似野生的效果。有的卖家也自己采用收购甲鱼,再自己用黄粉饲料暂养十天半月,也能达到理想效果。 

  他又说,这种使用加黄料养甲鱼的现象,最初出现在南方,后来向北方发展,如今已肆虐于大半个中国,又以湘、广、江、浙、徽、豫、冀最为多见。有些饲料厂的直接加工黄饲料,卖给养殖户。 而作为中间人鱼贩,则起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他们像饥渴的男人,很好“色”,很愿“黄”,甲鱼 “不黄不谈,有黄好说”。如果甲鱼大、颜色黄,则高价成交,否则他会建议再喂几天黄料养殖。由此养殖户也很愿意用黄料,一般平均每斤可多赚五到十元不等。

  受利益驱动,由鱼贩、养殖户、饲料厂、卖家共同组成了一条野生甲鱼利益链,价格高了,利益人人有份,只是害了、苦了不知情的老百姓。据说现在喜欢吃野生甲鱼的人越来越多,野生甲鱼在高级饭店酒楼供不应求,利润更高。甲鱼加黄料的使用,似乎是行业中不能说的秘密。虽然在行业中甚是公开,但行业人士一般都不点破,若是有人问起,大多数人都会警惕,生怕惹祸上身,毕竟这几年经过一系列的苏丹红和三聚氰胺等事件后,人们的警惕性高了不少。 

  人吃了喂加黄料的甲鱼后,是否有害健康,目前还不十分明确,但好处没有那是肯定的。一般化工产品,是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因为大多数有害。此外,在这些“野生甲鱼”的背后,从事的从养殖、倒卖、经销到餐饮,一般谁也不吃这种“野生甲鱼”。

   最后,说点听来的分辨真假野生甲鱼的小法子,据说真的野生甲鱼,背甲(盖子)淡绿色,底板乳白色,边缘略偏黄,指爪长,指爪尖略黄;而假的野生甲鱼,由于加了黄饲料,它的背甲、底板均较黄,且着色不均。 此外,用此种甲鱼煮汤,水也呈现一定的黄色。 

   过年了,吃个鳖,补一补元气,迎接新的一年,很好;

   但吃了如此“野生甲鱼”,后果难料,若是憋了气,不好!

   不是我忽悠,还是你悠着点,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