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痰通气 遍涉五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03:44
在肺为燥痰,治宜润燥利气
  痰在肺,多为燥火,盖肺为娇脏,既不耐湿,更不耐燥。燥热伤肺,肺阴不足,虚火灼金,炼液为痰,其痰少而难出,是为燥痰。李时珍谓之“痰丝”,以“痰丝”名燥痰,不仅深刻地揭示了燥痰之病机,而且描述形象贴切。李时珍认为,燥热灼肺所生,当用阴柔之品以润之,故用麦冬、五味子为丸服,酸甘合化,滋养阴液,肺燥得润,虚火得敛,则燥痰自化。其他如枇杷叶、天花粉、瓜蒌实、贝母等,亦是李时珍润阴化痰中经常选用之品。
  在脾胃之痰,治法有燥润之别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若脾胃升降失司,阴阳失和则痰涎停聚,百病始生。痰病的治疗,不可单纯见痰治痰。在脾胃之痰,治法有燥润之别。在脾应健脾理气,燥湿化痰,使气机流通,水精四布,则痰化饮消。痰饮为阴邪,遇寒则凝,得湿则行,故以湿运为主。朱丹溪指出:“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也。”
  清代叶天土在胃阴学术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痰饮学说,从调理阴液精血出发,以杜绝生痰之源。叶天土认为“胃易燥,性喜柔润”、“胃主通降”、“所谓胃宜降则和,非用辛苦降,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外感湿热,燥邪与五志过极及误用汗、吐、下法伤津,皆能损伤胃阴。胃阴损伤,失其通降,则水谷聚生痰浊。胃燥津竭,土不生金,则肺燥生痰,又胃阴虚火旺,虚火循肺脉上犯肺金,则灼津为痰。故在治法上,以甘凉平润之剂濡养胃阴,回津生液,收摄虚火,兼能培土生金,加以饮食调理,如此可治生痰之源,不消痰而痰自消。
  在肾之痰,治宜温肾纳气固本
  肾为水脏,内含真火以温煦诸脏,司气化开合。肾阳弱,开合不利,化气行水失权,则水泛为痰,凌心射肺,致虚喘短气。《黄帝内经》云:“痰之本,水也,源于肾。”明代医家李时珍指出:“肾主水,凝则为痰饮,溢则为肿胀。”李中梓指出:“在肾经者,名曰寒痰。”临床以“脉沉,面黑,小便急痛,足寒而逆,心多恐怖,其痰有黑点而多稀”为特征。治宜温阳化痰,方用姜桂丸;偏肾阳亏虚,同服八味地黄丸;若脾肾虚寒,痰多食少者,又宜用胡椒理中丸。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指出:“痰症之情状,变化不一。古人不究标本,每著消痰之方,立消痰之论者甚多,后人遵其法而用之,治之不验,遂有称痰为怪病者矣。不知痰乃病之标,非病之本也。”痰饮之生原本于水,而肾主水。叶氏针对肾虚痰泛之证,用酸甘柔腻及血肉有情之品益精固肾,摄水制痰,使元气日强,痰必日少。可见其深悟治本之要决。
  在心为热痰 治宜清热豁痰
  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属君火之脏,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若平素痰热内蕴,复因外感六淫之邪,或情志抑郁,五志化火,灼津成痰,均可形成痰热之证。世以“丹溪为滋阴派”和“杂病用丹溪”之说。他认为痰在膈间或痰迷心窍,使人“癫狂,或健忘”;指出心阳虚则痰浊凌心,心窍被痰浊所迷,则发惊悸;若郁在心胆经,则宜温胆汤;“失志之郁,涎聚在心脾经”,则怔忡、惊悸,治宜安志汤。
  清代名医王孟英对痰之病机,责之于“火”。对痰、火、气三者互相纠结,互为因果的病理机转,阐述尤为贴切。用药不犯一味温升,厚浊之物亦皆避之。
  在肝为风痰 祛风豁痰分阴阳
  肝为刚脏、主藏血,体阴而用阳,性如风木,易于动风。若情志不遂,致肝气不得疏泄,阻碍气机,则气滞痰生,或肝郁化火生风,灼津为痰,风痰内盛而发病。丹溪对风痰盛,出现“痰随气上”、“痰厥头痛,胸膈多痰,动则眩晕”,甚则“昏厥头痛”者,以治痰为先,用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万密斋条达肝气以治痰,其论治妇女肝经痰郁不孕,常在化痰剂中加香附、青皮、陈皮、郁金、柴胡等品,疏肝解郁,气行则痰清。温病名家王孟英对痰、火、气互为因果的病理机制尤为重视,治痰尤其灵活,对肝火内炽,痰热纠结而致之癫狂、麻木、眩晕、半身不遂、乳核等证,认为“必攻去其痰,使邪无依附而病自去,切勿以高年而畏峻药”。 皮肤保湿最强法——润肺

经常逛商场的女性朋友会发现,在化妆品专柜,各大品牌纷纷在此季推出保湿系列产品。没错,秋季正是需要给皮肤补水保湿的季节,这是为什么呢?

 

秋季保湿补水,跟肺有着莫大的关系。肺的形状似两片叶子,分布在人体的胸腔两侧,不耐寒热,比较娇气,也就是说不管是寒还是热都容易侵袭肺脏,故在《黄帝内经》里把肺称为娇脏。而肺在五行里属金,在季节里属秋季,正好顺应金秋之说。因为肺有外合皮毛的功能,所以在秋季,干燥的气候从毛孔侵入肺部,造成皮肤缺水,皮肤以干燥的状态向我们呼救:快给我保湿补水啦!

 

保湿补水光外用保湿补水产品是不够的,必须调整内在的补水系统,皮肤由内而外的水份充盈,才会悠然度过整个漫长干燥的秋冬季节。美丽也好,健康也罢,前期的储备比临时抱佛脚可要安全得多。记得在电视剧《大宅门》里,斯琴高娃扮演的二奶奶在临终前对白景琦说:“我在某某银行存了多少万两银子,在某某某银行也存了多少万两银子,在某某某某……  人活在世上,谁没点灾没点难的,没有家底怎么行?遇着灾难期怎么扛?”其实,我们的身体健康与美丽也一样,没点家底怎么行?遇着干燥季节、风沙季节怎么扛呢?

 

中医里常说的“滋阴润燥”就是养肺补水保湿。食疗方面可以用银耳、雪梨、百合、枸杞、冰糖做成羹来喝;或者用麦冬、天冬、玉竹、枇杷叶煮水喝;或用雪梨、百合、山药煮粥吃,都是不错的润肺保湿疗法。

 

如果懒得做食疗,可以每天早晚敲打自己的肺经,或点按自己肺经上的曲池穴、鱼际穴、太渊穴,疏通肺经,增强肺经的活力,让肺带给我们水嫩润泽的肌肤。

 

保湿补水,由内而外的水漾肌肤,除了用补水护肤品外,就从吃润肺食品和敲打肺经开始吧,等到春节串门时,你的朋友定然会因你水润的肌肤而大吃一惊的。

 


  好脸色从五脏开始

补心: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即心气能推动血液的运行,从而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

方法:可将桂圆肉和莲子肉加入米熬粥,常服此粥可养心补血,润肤红颜。或是一天吃二十颗红枣,同时配合芳香精油“玫瑰”香薰,几周后你就能见到容光焕发的自己了。

 

润肺

帮助肌肤保湿。肺主皮毛。人体通过肺气的渲发和肃降,使气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

方法:若能善用润肺的中药如百合、灵芝、杏仁、桑叶等会帮助皮肤活化。芳香精油中的“尤加利”能促进肺功能,预防支气管等疾病。

 

补肝

润肤祛斑。肝主藏血,主疏泄,能调节血流量和调畅全身气机,使气血平和,面部血液运行充

足,表现为面色红润光泽。

方法:对肝脏失调者,中医提倡食用“银杞菊花粥”其做法为将银耳、菊花和大米熬粥,然后放入枸杞和适量蜂蜜。芳香精油中的“柠檬”能净化血液,强化肝脏排毒、解毒能力,还您一个健康亮白的肤色,彻底和色斑说拜拜。

 

补脾

恢复肌肉弹性。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运、则气血旺盛,表现在肌肤上则

会使皮肤柔润,减少皮脂溢出,保持皮肤弹性,有防止皮肤衰老的作用。脾胃功能不和,人体

内胶原蛋白的容易流失,导致肌肤松弛。

方法:脾虚的人应多服山药、茯苓、甘草、薏仁、山楂等,芳香精油中“甜橙+檀香”可改善肌肤粗糙,让肤质更细腻。

 

补肾

去皱,抗衰老,改善肤色。肾主藏精。肾精充盈,肾气旺盛时,五脏功能也将正常运行,气

旺盛,容貌不衰,面色红润有光泽。

方法:对于肾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其容颜最易受损,可多食芝麻、核桃等,除了容颜外,还能帮助毛发生长发育。可用补肾阳方面的中药如桂皮、艾叶等来改善肌肤。芳香精油中“天竺葵、杜松”具有强化肾功能,排除肾中毒素,是肾脏的加油站。

 

五行、五方、五时及人体器官系统信息(精)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对各种事物的观察,把宇宙的万事万物(象)分为相互对立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五行学说则认为世界的万物万象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最基本的物质形态构成,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的现象(包括人体)的发展、变化,也都是这五种物质形态相互滋长(相生)和相互抑制(相克)作用的结果。阴阳五行学说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祖国医学瑰宝中医的五行理论,也反映了人体脏腑之间及脏腑、味觉、面色、九窍、情志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自然规律。故有“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结为疾”之定论。

五行、五方、五时及人体器官系统信息

附:脏、腑、窍、体、味、色、志、声的五行归属(歌诀)

筋甲目青呼与怒,味酸甲乙肝胆木;

苦笑血红小肠饿,脸喜状腺舌心火;

甘胰指肠思歌无,唇黄肌肉脾胃土;

大肠皮毛悲忧辛,白色与鼻哭肺金;

性腺黑耳骨与髓,膀胱恐咸呻肾水;





肝与胆

东方甲乙木。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甲,在志为怒,味酸,色青。肝和则见黑白也。辨症:

开窍于目。肝与眼有密切关系,肝有病常影响到眼睛。肝虚则视力模糊,夜盲或迎风流泪,肝火上炎则目赤。

肝木主筋,其华在甲。肝主管筋的活动,支配全身肌肉关节的运动,而筋靠肝血来营养,若肝血不足,不能养筋,就可出现筋痛、麻木、屈身困难;若风邪伤动肝木,也可发生抽搐。“甲为筋之余”甲和肝也有密切联系。肝血充足,则指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指甲软薄,没有光泽,甚至变形脆裂。

在志为怒。肝功能不好的人通常易发脾气。俗话说,肝火太旺。

味酸色青。肝脏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酸味食物。面色通常发青无光泽。

胆为六腑之一,胆的主要作用是贮藏胆汁。胆汁为清净的液体,胆病的主要表现为肋痛、黄疸、口苦、呕吐苦水等。

肝与胆通过经络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而且肝胆相连,发生疾病时常互相影响。



心与小肠

南方丙丁火。开窍于舌,主血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善,味苦,色红。心和则知五味也。辨症:

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润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心气不足,循环不畅时,舌色紫暗无华。痰迷心窍时,可见舌强不语。心住神志的功能异常,可见口吃甚至失语等。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色红润有光泽。心气不足,循环不畅时,则面色白或青紫无光泽。

在志为喜,藏神志。心主管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相当于高级神经活动。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则人的精神振作,神志清楚;如果发生障碍,则可出现多种病症,如心悸、惊恐、健忘、发狂、喜笑不休、昏迷等。

味苦色红。心脏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好苦味的食物;面色通常过于发红。

小肠的功能主要是接受从胃输送来的食物,继续消化,分别清浊。小肠有病时,除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外,还会出现小便异常。

心与小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如心火过旺,可见舌尖红痛,口腔糜烂,或有溃疡,小便短赤,甚至出现血尿。这种病理现象,叫做“心热移于小肠”。



脾与胃

中央戊己土。开窍于口,主肌肉,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味甘,色黄。脾和则知饮食也。辨症:

开窍于口。脾能正常的运化水谷精微,滋养全身,则食欲旺盛。

脾主肌肉,其华在唇。肌肉丰满健壮,四肢有力,口唇红润。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则食欲不振,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华。

在志为思。有事没事都易思虑,遇事易想不开,思虑过度,所思不遂。

味甜色黄。脾胃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好甜食。面色发黄无光泽。

脾与胃通过经络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胃有病可出现上腹胀满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的任务。脾胃的作用在人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故有“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



肺与大肠

西方庚辛金。开窍于鼻,主皮毛,其华在毛,在志为忧,味辛,色白。肺和则知香臭也。辨症:

开窍于鼻。鼻与肺相通,是呼吸的门户,肺有病时,常表现有鼻塞、流鼻涕、呼吸困难,甚至鼻翼煽动。肺与声音有关,肺气足则声音洪亮,肺气虚则声音低微。风寒犯肺,肺气壅塞,则声音嘶哑,肺痨病出于病邪的损害,或因肺气消耗过甚,可致失音。

肺主皮毛,其华在毛。肺与皮肤肌表关系密切,肺胃之气充盛,皮肤润泽,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强,反之,则毛孔疏松,易受外邪侵袭,可发生自汗、盗汗和易于感冒。

在志为忧。肺功能不强,则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名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悲忧的情绪。

味辛色白。肺功能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好辛辣的食物。面色通常苍白无光泽。



大肠的主要功能时产送糟粕,排泄大便。大肠有病则影响排便,或燥结便秘,或腹痛腹泻,或下痢脓血。

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肺气萧降则人肠功能正常,大便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也能反过来影响肺气的萧降。

肾与膀胱



北方壬癸水。开窍于耳,主骨,其华在发,在志为恐,味咸,色黑。肾和则知听觉也。辨症:

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肾气充足,则听觉正常;肾气虚,则耳鸣耳聋。二阴指肛门与尿道,为肾之下窍,如肾功能不好可导致小便失禁,或排尿淋沥不尽,尿频、尿急、遗尿、夜尿等症。肾阳不足可导致便秘,命门火衰可致黎明前腹泻等等。





肾水主骨,其华在发。生骨髓,通于脑。肾藏精,精生髓;肾又与脑有关,肾精充足,则骨、髓、脑三者充实健壮,四肢轻松有力,行动灵敏,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肾精不足,常出现动作缓慢,骨弱无力,贫血或眩晕、健忘以及小儿智力发育迟缓等症。另外,“齿为骨之余”,牙齿与骨有关,肾气虚衰,则牙齿易松动而脱落。



毛发的生长脱落,常能反映肾气的盛衰。肾气旺盛,则毛发茂密乌黑有光泽;精气虚衰,则毛发稀疏脱落或变白无光泽。

在志为恐。肾功能不好的人,胆怯怕事,易大惊小怪,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

味咸色黑。肾脏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咸食,也就是口重。面色通常暗黑无光泽。

膀胱的功能主要是储存和排泄尿液。膀胱有病,就会出现尿频、尿急或排尿疼痛等症。

肾与膀胱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膀胱的排尿功能失常,有时与肾的疾病有关,如肾虚不能固摄,就会出现小便失禁或遗尿;肾虚气化不及,则出现尿闭或小便不畅。



仅仅了解五脏六腑的辨症是不够的,最主要的还要了解其相生相克的辨证关系。各脏腑之间此脏损之则彼脏伤之。通俗的讲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道理。

如果一个人的思虑过度则脾土受损,其胃口不好;因脾土不好又伤(克)及肾水,则易疲劳;肾水又伤(克)心火,则心气不足;心火又伤(克)肺金,则肺金虚弱;肺金又伤(克)肝木,则易怒无常;肝木再伤脾土,是恶性循环。病情定会加重,这就是“五脏不和”之理。

一个人的内脏功能正常、平衡,就是五脏之和,可以气通九窍。就好象太平盛世、风调雨顺之年历。

苗窍是指舌为心之苗,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前后两阴。



  1.察舌 正常小儿舌体淡红润泽,伸缩活动自如。舌质淡白为气血虚亏;舌质红降,为邪入营血;舌红无苔,为阴虚津少;舌质发紫,为气血瘀滞;舌有红刺,为邪热亢盛。舌苔色白为寒,舌苔白腻为寒湿内滞;舌苔色黄为热;黄腻为湿热内蕴;热病苔剥,为已伤阴;舌苦花剥,状如地图,属胃之气阴不足。

  2.察日 眼睑结膜色淡,为血虚,如小儿贫血;巩膜色黄,属湿热蕴遏之黄疽症,如急性肝炎;眼睑浮肿,为水湿上泛,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图案内陷,哭而无泪,见于脱水时,两目上窜,为惊风发作之征。

  3.察鼻 鼻塞流清涕,为感冒风寒;鼻流黄涕,为感冒风热;鼻衄为肺经有热,或血热妄行,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鼻孔干燥,为肺津已伤或外感燥邪;鼻翼煽动为肺气闭塞,如小儿肺炎。

  4.察口 察口应仔细观察口唇的颜色、润燥和外形等变化。唇色淡白属气血虚亏;唇色青紫为寒证及瘀证;唇色樱红,为暴泻气阴两伤;口唇干燥为伤津之征。察齿及齿龈,齿为骨之余,齿龈属胃,齿龈红肿,属胃火上冲;牙齿迟出,为肾气不足,如佝偻病;新生儿牙龈有白色斑块,影响吮乳,称“板牙”。咽为肺胃之通道,咽红发热,为风热外感;咽红乳蛾肿大,为风热外感或肺胃火炎,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痛有灰白色假膜,不易拭去,为白喉之征。口内溃疡为急性口腔炎;满口白屑,见于鹅口疮。

  5.察耳及两阴 耳内疼痛流脓,为肝胆火旺,如中耳炎;以耳垂为中心漫肿,见于流行性腮腺炎。阴囊时肿时复,啼哭肿甚,为腹股沟斜疝;阴囊阴茎肿胀,常为肾病的表现。婴儿肛门潮湿红痛,为尿布皮炎;肛周抓破,常为烧虫病肛痒所致;大便坚硬带鲜血为肛裂;便后直肠脱出,属中气虚亏,见于脱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