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16:04
一、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由这种借历史事件写历史的兴亡之感,你想到一首元曲是:《                》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请写一段赏析的话。
二、                          题春晚(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三、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此诗又名《           》或《             》,入乐后便成为别席离宴的绝唱。
2、诗中写饯别饮酒为什么用“更尽”而不用“更进”?
3、诗的前两句除交代送别时间、地点与环境外,还有其它作用,请写出两点来。
(1)
(2)
四、                           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①这首诗清新活泼,情趣盎然。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二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②诗的三、四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五、赏析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六、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①“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
②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七、                             陇西行 唐朝•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明朝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① 你认同前人的评论吗?② 请写下你自己的赏析。(不超过100字)
八、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九、                             秋 词①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②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十、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十一、                      武昌阻风(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1)诗人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前后两层意思是否相悖?这样写妙在何处?
十二、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①(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②
注:①指张籍,他在兄弟辈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②“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皇都”指京城长安。
(1)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诗中的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是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主旨。
(2)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十三、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①此句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 “            ”或“            ”; 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 “          ”。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 “               ” 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十四、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十五、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十六、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鉴”的意思是         ,“渠”的意思是         ,代指                  。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是传诵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3、全诗道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哲理?
十七、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屝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注:不值:不遇。)
(1)诗的一二句非常含蓄,暗示了许多内容,你从中理解了哪些?
(2)三四句是万口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艺术特点。
十八、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十九、                 《舟中读元九诗》—— (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他被撵出长安,九月抵襄阳,然后浮汉水,入长江,东去九江。在这寂寞的谪戌旅途中,他想念那早五个月远谪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的好朋友元稹。在漫长水途中,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伴着荧荧灯火,细读微之的诗卷,写下了这首《舟中读元九诗》。
1、本诗的感情基调?那些词语表现出这样的情感?
2、诗家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小诗尤其如此。这首绝句,却一反故常,四句中三用“灯”字。分析为什么诗人要这样用?
二十、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读后请找出诗歌的特点,并加以分析。
2、本诗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二十一、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二十二、                   《江南春绝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虹,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歌表达的情感。
2、请结合诗人的政治主张,谈谈最后两句诗的理解?
二十三、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诗中第①②句写了哪里东西?有什么作用?
2、诗中的“风笛”、“离亭”有什么意蕴?
3、诗歌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4、杨花为什么“愁杀渡江人”?谈谈你的理解。
二十四、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第一二句中的             字可以作为这首诗的主旨。
2、请你谈谈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3、诗中的“闲”和“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意趣?
二十五、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
1、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第一二句的景物(不超过80字)
2、这也是一首赠别诗,但与一般的赠别诗有着明显的不同,请你结合以前学过的赠别诗词具体说说。
二十六、                   《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首句以“问”起,第二句笑而不答,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后两句写“碧山”之景,实际是对                    的回答。
3、请结合本诗和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谈谈诗人的性格。
二十七、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全诗主题是什么?
2、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的情景?从那里看出来的。
3、如果你一人出门在外,远离故乡多日,有一天夜晚泊船于枫桥边,看到了月亮落下了,满地的白霜……听到了乌鸦的啼叫及寒山寺的钟声,这时,你有何感想?
二十八、《七 步 诗》——曹  植
煮豆持作羹,漉鼓(lǜ chǐ)以为汁。萁(qí)向釜(fǔ)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读了指津文字,请写出本诗寓意。
2.据说魏文帝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很受感动。结合本诗,说说曹丕深感惭愧的原因。
二十九、                  《丰乐亭春游》——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野草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句诗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2.这首诗写景,着重于什么的描绘?
3.这首诗写景和抒情各是哪些句子?景物描写有何特点?感情又有何特点?

三十、                        《春日》——秦  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①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①霁:雨后初晴
1.这首绝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哪两个动词用得最为传神?为什么?
2.“春”和“晓”两个字也用得好,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3.描摹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说说诗人抓住事物的什么特点来描摹事物。
三十一、                  《病   牛》 ——李  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①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
【注解】①箱:通厢,仓廪  。
1.“耕犁千亩实千箱”与题目有何关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
三十二、                   《墨    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本诗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体会诗歌的主题?
3、体会最后两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含义?
诗歌鉴赏   参考答案
一、1.《山坡羊·潼关怀古》
2.以下两个答案任答对一个即可得满分。
①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②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又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二、参考答案:
(l)吟余小立闲干外。
(2)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矣。
三、参考答案:
1、《阳关曲》《阳关三叠》2、“更尽”给人以一饮而尽的畅快淋漓之感,更能表达老朋友之间痛快豪爽之情,传递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3、(1)以此地美景暗示关内外环境的巨大反差(2)作者留客之心,不舍之情寓于美景之中(本题3分,
四、参考答案:
不设统一答案。①(准确体现原诗的意思,1分;语言具体形象,1分。共2分)示例:清幽静谧的小池里,澄澈透明的水流从细小的泉眼中缓缓而出,轻轻悠悠,悄无声息;柔和煦暖的斜阳下,池边的绿树将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晶莹剔透的水面上,风姿绰约,媚态可掬。池水无声人有情,好一幅小巧精致、柔美和谐的宜人画面!  ②(赏析角度合理,1分;语言流畅,清楚明白,1分。共2分)示例:这两句诗选景角度巧妙自然,极富生活情趣。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五、参考答案:
(1)满 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六、参考答案:
①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 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②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七、答案示例:前两句以精练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后两句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以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
全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是题中之义;犹是句宕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八、1答: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答: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
九、1答:乐观豁达的心境。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2答: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十、1答: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2、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十一、1答:①情景交融或正话反说,以乐写哀,欲抑先扬。②表达了诗人满腹的乡思和愁绪。2答:并不相悖,而使诗更显构思精巧,以闲适写哀愁,含蓄委婉或从侧面表达了诗人浓浓思乡之情。
十二、1“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
2“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十三、1自下而上    由近及远       “上”        “反衬”
2答: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3答: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十四、1答: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2答: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十五、1答案: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2  答案: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十六、1镜子    他     方塘
2答:要问那池塘里的水为什么会那样清澈?因为上有源头,活水不断地流来。诗人把人的思想比作清澈如镜的方塘,把读书比作清流,说明只有读书思想才不会腐朽,才会逐渐深刻。
3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好作品。也用来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
十七、【答案】屐齿印苍台”说明阴雨初晴,不明写春雨,只用暗示;诗人从春雨中听到杏花的消息,故前来游园观赏,这一点也没有点明;门虽设而常关,有人叩门也“久不开”,说明主人懒于社交,径自隐居园中与春色相伴,可见高雅脱俗。这些都是虚写。
19、此联恰当地处理了“虚”与“实”的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关不住”、“出墙来”用拟人手法,写活了“红杏”,表现了早春的蓬勃生机,用“一枝”代表“满园”,作者眼看着的是出墙的“一枝”,而心想着的却是墙中万树,余味无穷。
十八、1诗人的羁旅思乡怀亲情怀。
2忧伤3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分别时恋恋不舍的心。
“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十九、1凄苦,是这首小诗的基调。通过“灯残”、“诗尽”、“眼痛”、“暗坐”这些词语所展示的环境、氛围、色彩,已经渲染得十分浓烈了,对读者形成一种沉重的压力。
2诗人以这个灯字作为一根穿起一串明珠的彩线,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音节蝉连,委蛇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加强了表达的力量。有力表现出对朋友元稹的思念和自己悲愤的情感。
二十、1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
2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
二十一、【答案】1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怨年年岁岁调动频繁;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二十二、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2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
二十三、1交代了握别的时间和地点,美好的春光。在这大好的春天,朋友之间却要分手,心中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
2烘托了离人的特殊的情境。
3《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写春天里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4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
二十四、1静2答:以动衬静,诗中所创造的是静谧的环境,但所写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更加显出环境的幽静。
3答: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二十五、1答:北方特有的景色:旷野苍茫,日暮时分,天地昏暗,大雪纷飞,含云大雁,苍茫无比;
2答:赠别诗多低徊留连,凄苦缠绵,而此诗慷慨激越、豪放壮美、豁达开朗。
二十六、1答:设置悬念,引人思索2  何意栖  3答:热爱自然,热爱自由,天真开朗。
二十七、1写的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夜泊枫桥时所领略到的一种凄清、寂寥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乡愁绪。
2从“霜、江枫”中可以看出是秋季,从“月落、渔火、夜半钟声”可看出是深夜)。
3
二十八、【答案】1.抓“同根生”三字,得出“同胞不要相残”的寓意。
2.要排除曹丕因才能不如曹植自惭这一点,说明因诗中浅显生动的比喻晓以大义而使他羞愧。
二十九、【答案】1.写的是暮春景色,从“来往亭前踏落花”可以看出。
2.着重于色彩的描绘:青的山,红的树,绿的草,还有晚霞。
3.前两句写景,景物色彩斑斓,多彩多姿。后两句抒情,感情活泼而又含蓄深重。
三十、【答案】1.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和“卧”写得极为传神。“含”和“卧”两个字不仅刻画了芍药、蔷薇雨后的娇弱姿态,传出了它们的愁绪,而且还透露出诗人惜花之情。
2.“春”、“晓”两个字,不仅点明有了季节和时辰,而且渲染了此时此刻宁静的气氛,烘托了景物,使全诗更具浓郁的诗情画意。
3.瓦是排列的,故用“参差”来描绘它,芍药是站立的,故用含春泪来描绘它,蔷薇是攀附的植物,所以用“卧”来描绘它。作者体物细致入微,状物传神生动,因而使这首诗显得情
三十一、【答案】1.这句诗用夸张(“千”)的手法,紧扣诗题,写出了牛的终日辛劳,虽无“病”字,但却字字含病,亩复亩,厢复厢,必然筋疲力尽,生出病来。
2.这句表达了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三十二、1(托物言志)
2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3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