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3:50:35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夫修善福臻,为恶祸徵,明理皎然,而信悟者鲜。既共生此五浊恶世,
五阴烦恼,三毒炽盛,轮转生死,无有竟已。昔佛在世时,人民数如恒沙,
今渐雕微,万不遗一,何以故尔?为善者少,作恶者多,死堕三涂,悉为鱼
虫畜生,不复得人身。故法华经云:「三恶道充满,天人众减少,劫尽不久,
长哀可悲。」是以如来,随方教化,敦慈尚善,不吝躯命勤行精进,可得勉
度,礼拜俄顷之劳,能却无量劫罪,罪灭福生,以致无为。此未来星宿劫中,
当有千佛出世名字如是。若人闻名,一心礼事,不生懈怠,必得涅盘,永离
三涂,生死之患,安住慈忍,具足多闻。若能受持,习诵之者,是人则必历
值千佛,获灭无量阿僧劫生死重罪,得诸佛神通三昧,无碍辩才,诸大法门
陀罗尼门,一切经书,种种智慧随宜说法,不自欺诳,离於名利,勿怀嫉妒,
行六和敬,一心奉持,无失是缘。如是行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 南无日光佛2 南无龙威佛 3 南无华严佛
4 南无王中王佛5 南无阿须轮王护佛6 南无作吉祥佛
7 南无师子慧佛8 南无宝意佛  9 南无成办事佛
10 南无成办事见根源佛11 南无种姓华佛 12 南无高雷音佛
13 南无无比辩佛  14 南无智慧自在佛15 南无称成佛
16 南无威怀步佛17 南无福德光明佛18 南无月摩尼光王佛
19 南无目犍连性佛20 南无无忧忖佛 21 南无思惟智慧佛
22 南无意智佛   23 南无诸天供养法佛24 南无勇悍佛
25 南无无限力佛 26 南无智慧华佛 27 南无疆音佛
28 南无欢乐佛 29 南无说义佛  30 南无净怀佛
31 南无师子口佛 32 南无好结佛  33 南无不取诸法佛
34 南无波头摩上星宿王佛35 南无上弥留幢王佛36 南无因陀罗幢王佛
37 南无香音佛  38 南无常光明佛 39 南无 檀相好佛
40 南无无限高佛 41 南无莲华幢佛 42 南无莲华化生佛
43 南无微细华佛44 南无阿竭留香佛45 南无大勇佛
46 南无 檀相好光明佛47 南无银幢盖佛 48 南无大海意佛
49 南无幡幢好佛 50 南无梵王德佛 51 南无大香熏佛
52 南无大勇现佛 53 南无宝轮佛  54 南无发行难佛
55 南无无所发行佛56 南无金宝瓮佛 57 南无天辋佛
58 南无言从佛   59 南无常两华佛 60 南无大好乐佛
61 南无师子上香佛62 南无魔天相好佛63 南无帝释光明佛
64 南无大相好佛   65 南无师子华好佛66 南无寂灭幢幡佛
67 南无持戒王佛  68 南无相好翼从佛69 南无翼从面首佛
70 南无无忧相好佛71 南无普开莲华身佛72 南无大地佛
73 南无大力龙翼从好佛74 南无净行王佛 75 南无大游戏佛
76 南无莲华威佛77 南无放舍华佛 78 南无常观佛
79 南无法体决定佛80 南无作直行佛 81 南无不定愿佛
82 南无善住诸愿佛83 南无常中上佛  84 南无月威佛
85 南无 檀色佛86 南无日空佛  87 南无威相腹佛
88 南无破烦恼佛89 南无实法广称佛 90 南无世间喜佛
91 南无宝称佛      92 南无难胜伏佛 93 南无好观佛
94 南无勇兴佛 95 南无翼从树佛 96 南无狸牛威佛
97 南无天中天佛 98 南无师子幢佛 99 南无智慧威佛
100 南无无底威佛  101 南无德丰佛  102 南无厚德佛
103 南无无念示现诸行佛104 南无无生佛  105 南无无上光佛
106 南无山德佛   107 南无出现佛  108 南无服德佛
109 南无无量善根成就诸行佛110 南无大讲佛  111 南无不住奋迅佛
112 南无宝树佛   113 南无普悲佛   114 南无德养佛
115 南无大转佛   116 南无绝众生疑王佛117 南无一道佛
118 南无普盖佛   119 南无大盖佛  120 南无最德佛
121 南无千近佛   122 南无宝莲华勇佛123 南无离世间佛
124 南无幡幢佛   125 南无宝月德佛 126 南无服树王佛
127 南无尊德佛   128 南无普莲华佛 129 南无等德佛
130 南无龙中蜜佛  131 南无大海深胜佛132 南无无量宝盖佛
133 南无无表识佛  134 南无须弥身佛 135 南无虚空岩佛
136 南无疆称王佛  137 南无放光佛  138 南无无染浊佛
139 南无在华聚德佛 140 南无离恐衣毛不竖佛141 南无无相声佛
142 南无电目眼佛  143 南无宝室佛  144 南无虚空星宿增上佛
145 南无众尊聚佛   146 南无山王身佛 147 南无一盖佛
148 南无能屈服佛  149 南无 檀宫佛 150 南无波头摩树提奋迅通

151 南无光网佛   152 南无红莲华佛 153 南无善现光佛
154 南无慧华宝光灭佛155 南无散众畏佛 156 南无无垢光明佛
157 南无安王佛   158 南无法空佛  159 南无出千光佛
160 南无过千光佛  161 南无境界自在佛162 南无出显光佛
163 南无善行佛   164 南无无能屈声佛  165 南无远离怖畏毛竖

166 南无宝智佛   167 南无进寂静佛 168 南无无量翼从佛
169 南无世间可乐佛 170 南无住慧佛  171 南无能仁仙佛
172 南无慧称佛   173 南无诸树王佛 174 南无无垢云王佛
175 南无随世间意佛 176 南无宝实佛  177 南无离愚称佛
178 南无德现佛   179 南无宝爱佛  180 南无不唐精进佛
181 南无香勋光佛  182 南无无能屈香光佛183 南无众疆王佛
184 南无出须弥山顶佛185 南无从宝出德佛186 南无莲华上佛
187 南无从宝出佛  188 南无香光佛 189 南无称远方佛
190 南无藏香自在佛 191 南无云雷王佛 192 南无无际光佛
193 南无无量慧成佛 194 南无种种无量行佛195 南无无量德光王佛
196 南无尊聚佛   197 南无觉华剖德佛198 南无觉华剖上王佛
199 南无宝体佛   200 南无无唐称佛 201 南无共发意佛
202 南无庄严一切意佛203 南无盖莲华宝佛204 南无光轮成王佛
205 南无德王光佛  206 南无过一切德佛 207 南无灯光行佛
208 南无成作光佛  209 南无江 佛  210 南无宝形佛
211 南无胜护佛   212 南无慧莲华德佛213 南无梵功德天王佛
214 南无无量颜佛  215 南无无聚会王佛216 南无宝身佛
217 南无树王中王佛 218 南无罗网手佛 219 南无摩尼轮佛
220 南无无量德铠佛 221 南无世音佛  222 南无须弥山光佛
223 南无过上步佛  224 南无由宝莲华德佛 225 南无作际佛
226 南无众生所"喜"铠佛 227 南无上宝盖佛  228 南无无量盖佛
上喜下心
229 南无翼从佛   230 南无月现德佛 231 南无以发意能转轮佛
232 南无通达义佛  233 南无离旷野王佛234 南无日轮光佛
235 南无解脱威德佛 236 南无慧功德佛   237 南无众生王中立佛
238 南无无能屈服佛 239 南无虚空步佛 240 南无俱苏摩通佛
241 南无无比铠佛  242 南无光轮幢德王佛243 南无因缘助佛
244 南无曼陀罗佛  245 南无净幢佛  246 南无金刚所须用佛
247 南无慧净佛   248 南无善求佛  249 南无善讨铠佛
250 南无胜伏怨佛  251 南无净圣佛  252 南无名称力王佛
253 南无无量光香佛  254 南无须弥山王佛255 南无种种华佛
256 南无法宝佛   257 南无降化男女佛258 南无最香德佛
259 南无宝上王佛  260 南无须弥山香王佛261 南无可喜众生觉见佛
262 南无无想音声佛 263 南无大人佛  264 南无音声无屈碍佛
265 南无一宝无忧佛 266 南无无动勇佛 267 南无种姓佛
268 南无观诸欲起佛 269 南无净宿佛  270 南无现得佛
271 南无虚空庄严佛 272 南无坏众疑佛 273 南无不空见佛
274 南无善桥梁佛  275 南无广功德佛 276 南无无量幢佛
277 南无清凉佛   278 南无光罗网佛 279 南无遍知佛
280 南无无量德姓佛 281 南无於诸法无所著佛282 南无普见一切法佛
283 南无於一切众生誓铠无脱佛284 南无有无量德佛285 南无慧上光佛
286 南无不可数见佛 287 南无方上佛  288 南无有华德佛
289 南无法光慈悲月佛 290 南无海住持胜智慧奋迅佛 291 南无清净光明
宝佛
292 南无离服内解慧王佛293 南无坏诸欲佛 294 南无行清净佛
295 南无无量宝华光明佛296 南无常灭度佛 297 南无见一切法佛
298 南无不堕落佛299 南无 檀清凉室佛 300 南无法用佛
301 南无无量慧称佛302 南无清凉室佛 303 南无无比觉华剖佛
304 南无善住树王佛305 南无月光中上佛306 南无阎浮光明佛
307 南无须弥山身佛308 南无千香佛  309 南无名号兴显佛
310 南无名称友佛 311 南无名称最尊佛312 南无除忧佛
313 南无莲华上德王佛314 南无阐华幢佛 315 南无普放香化佛
316 南无最眼佛 317 南无放焰佛  318 南无远方称佛
319 南无降伏一切世间怨佛320 南无法虚空胜王佛321 南无火焰佛
322 南无三界雄勇佛323 南无光轮佛  324 南无虚空雄巧佛
325 南无穷尽雄佛326 南无天鼓音声佛 327 南无普雄佛
328 南无一切众生爱见佛329 南无无畏轮强界上佛330 南无善住王佛
331 南无众德聚佛332 南无诸觉疆界应饰佛333 南无觉宝德称佛
334 南无慧上德佛335 南无慧光王中上明佛336 南无莲华中出现佛
337 南无普法雄佛338 南无月半光佛 339 南无满足百千德光幢佛
340 南无大如意轮佛  341 南无莲华中现德佛 342 南无执炬佛
343 南无宝上德佛344 南无 檀清凉德佛345 南无宝严慧中上佛
346 南无德尊佛 347 南无不二轮佛  348 南无无量德海佛
349 南无众聚佛  350 南无一切德聚佛351 南无莲华应德佛
352 南无极上中王佛353 南无法照光佛 354 南无无量山王佛
355 南无虚空轮上佛356 南无善住清净功德宝佛357 南无善住清净界佛
358 南无杂宝色华佛359 南无最聚佛360南无不舍弘誓铠佛
361 南无金华佛 362 南无杂色华佛 363 南无毕竟庄严无边功德王佛
364 南无月轮清净佛365 南无从莲华出现佛366 南无华盖佛
367 南无被慧铠佛368 南无称力王佛 369 南无净音声佛
370 南无俱苏摩国土佛371 南无无量聚会佛372 南无一切胜佛
373 南无精进 佛374 南无散众步佛 375 南无坏疑佛
376 南无无想声佛 377 南无无量德具足佛378 南无有众德佛
379 南无莲华上德佛380 南无宝尊佛  381 南无於去来今无碍铠佛
382 南无喜身佛 383 南无宝山王佛 384 南无日铠中上佛
385 南无炬灯佛 386 南无无比光佛 387 南无善生佛
388 南无长养佛 389 南无无量眼佛 390 南无祉江佛
391 南无诸远方铠佛392 南无觉华有德剖佛393 南无宝火围绕佛
394 南无慧国土佛 395 南无寂静佛  396 南无异观佛
397 南无贤药王佛 398 南无开悟菩提智光佛399 南无喜威德佛
400 南无波头陀智慧奋迅佛401 南无善中上德佛402 南无雄猛佛
403 南无香尊幢佛 404 南无香最德佛  405 南无香幢佛
406 南无善色藏佛407 南无无量精进佛 408 南无过十方光佛
409 南无觉华剖上佛410 南无无量雄猛佛411 南无莲华恐畏过上佛
412 南无宝罗网佛413 南无善住中王佛414 南无香中尊王佛
415 南无致诸安乐佛416 南无一切聚观佛 417 南无不唐弃名称佛
418 南无坏散诸恐畏佛419 南无能解缚佛 420 南无威德因陀罗佛
421 南无为诸众生致佛422 南无虚空无际佛423 南无住清净佛
424 南无虚空幢佛  425 南无尊善中德佛 426 南无在无恐畏华德佛
427 南无无量雄猛形法佛428 南无得世间功德佛429 南无大车乘佛
430 南无极最德上佛 431 南无莫能胜幢佛432 南无离一切瞠恨意佛
433 南无趣向当住佛 434 南无无量最香佛435 南无月轮称王佛
436 南无尊须弥山佛 437 南无住持多功德通法佛438 南无胜积佛
439 南无心菩提华胜佛440 南无住无量集德佛441 南无威神王佛
442 南无善思愿自调佛443 南无净轮王佛 444 南无慧上佛
445 南无慧严佛   446 南无造成远方佛 447 南无会中尊佛
448 南无决断佛   449 南无华 色王佛450 南无慧隐佛
451 南无极趣上德佛 452 南无无量宝佛 453 南无众生意欲所趣勇意
视之佛
454 南无无量宝王佛 455 南无於一切诸爱中雄佛456 南无光无碍佛
457 南无无碍光明佛   458 南无宝莲华剖上德佛459 南无好坚佛
460 南无一切所趣中觉离见诸觉身佛461 南无过化音声佛462 南无莲华
尊在诸宝德佛
463 南无海须弥王德佛464 南无无" "慧佛 465 南无在慧华佛
466 南无极趣上威神聚佛467 南无寂定佛   468 南无离雄佛
469 南无舍一切步佛 470 南无德不可思议佛471 南无在於游戏德佛
472 南无趣无畏德佛 473 南无香趣无量香光佛474 南无云鼓音佛
475 南无在福德佛  476 南无无量勇雄猛佛477 南无水月光明佛
478 南无最香须弥身佛479 南无破无明 佛 480 南无光普见佛
481 南无恐畏佛   482 南无自至到佛 483 南无实谛称佛
484 南无星灯佛   485 南无成熟佛  486 南无极趣上佛
487 南无尊会佛   488 南无金刚肩佛 489 南无慧中自在王佛
490 南无慧力称佛  491 南无最安佛   492 南无德身王德佛
493 南无善思惟发行佛494 南无世间自在佛495 南无光明庄严佛
496 南无虚空须弥佛 497 南无十力王佛 498 南无虚空平等心佛
499 南无施丰德佛  500 南无火炎积佛 501 南无宝华普照胜佛
502 南无贤最德佛  503 南无宝轮光明胜德佛504 南无宝华佛
505 南无从莲华佛  506 南无普明观称佛 507 南无须弥意佛
508 南无尊思佛   509 南无宝盖佛  510 南无善清净光佛
511 南无无量雄佛  512 南无名称不唐佛 513 南无得不可思议王光

514 南无雁王佛   515 南无安隐王佛 516 南无莲华中上德佛
517 南无常自起觉悟佛518 南无不离一切众门佛519 南无无相修行佛
520 南无求善佛   521 南无精进力成就佛522 南无功德多宝海王佛
523 南无照一切处佛 524 南无色声雄佛 525 南无无量虚空雄佛
526 南无见实佛   527 南无超境界佛 528 南无虚空尊极上德佛
529 南无成方土佛   530 南无极趣上须弥佛531 南无饮甘露佛
532 南无护世间供养佛533 南无善护诸门佛534 南无火幢佛
535 南无善无垢威光佛536 南无不可动佛 537 南无力称王佛
538 南无德光王佛  539 南无慧光王佛 540 南无莲华上有德佛
541 南无宝火佛   542 南无维莲华德佛543 南无坏散众疑佛
544 南无拘留秦佛  545 南无具足一切功德庄严佛546 南无幢王佛
547 南无从莲华德佛 548 南无梵声安隐众生佛549 南无慈氏佛
550 南无莲华光明佛 551 南无尊王法幢佛552 南无无量勇佛
553 南无海须弥佛  554 南无极志上佛 555 南无金枝华佛
556 南无不唐观佛   557 南无言辩音声无碍佛 558 南无无碍德称光

559 南无无称不散誓铠佛560 南无妙顶佛  561 南无不散心佛
562 南无常来佛   563 南无无垢离度佛564 南无於三世无碍誓铠佛
565 南无无量华佛  566 南无成就观佛 567 南无平等须弥面佛
568 南无清净功德相佛569 南无毕竟成就大悲佛570 南无般若齐佛
571 南无盖宝佛    572 南无满足意佛 573 南无内外净佛
574 南无善星佛   575 南无光轮场佛 576 南无阿叔迦佛
577 南无极上德佛  578 南无无碍雄佛 579 南无无量雄勇佛
580 南无言音无碍佛 581 南无大云光佛 582 南无罗网光聚佛
583 南无觉华剖佛  584 南无莲华雄佛 585 南无华山王佛
586 南无月聚自在佛 587 南无寂诸根佛 588 南无无障无碍精进坚佛
589 南无离无愚观佛 590 南无顶上极出王佛591 南无莲华顶上王佛
592 南无无愚称佛   593 南无不唐勇佛 594 南无无唐雄佛
595 南无无愚光明佛 596 南无国土庄严身佛597 南无娑婆华王佛
598 南无无念觉法王佛599 南无正觉莲华步佛600 南无弥留灯王佛
601 南无禅思盖佛  602 南无智根本华王佛603 南无 檀室佛
604 南无化称佛   605 南无一切无尽藏佛606 南无禅思须弥佛
607 南无无边觉海藏佛 608 南无无垢际佛 609 南无有众宝佛
610 南无自性清净智佛611 南无药王声王佛612 南无一切德佛
613 南无觉剖华中德佛614 南无妙鼓声王佛615 南无 尼称佛
616 南无无过德佛  617 南无宝通佛  618 南无无量誓铠佛
619 南无无量禅德佛 620 南无虚空轮场光佛621 南无无表识音声佛
622 南无觉王佛   623 南无然法庭燎佛624 南无观意华出佛
625 南无虚空室佛  626 南无虚空声佛 627 南无在虚空禅师佛
628 南无大眼佛   629 南无在尊德佛 630 南无觉莲华德佛
631 南无梵声王佛  632 南无成就义佛 633 南无师子护佛
634 南无师子颊颐佛 635 南无善中王佛 636 南无静须弥佛
637 南无静眼佛   638 南无无过勇步佛639 南无不可思议法身佛
640 南无不散佛   641 南无香须弥佛 642 南无大智真声佛
643 南无香岩佛   644 南无能与法佛 645 南无宝须弥佛
646 南无大香行光明佛647 南无药树胜佛 648 南无净须弥佛
649 南无散华庄严光明佛650 南无得度佛  651 南无云声王佛
652 南无过精进佛  653 南无善思惟誓铠佛654 南无不动月佛
655 南无於诸众中尊佛656 南无诸中王佛 657 南无无量国土中王佛
658 南无精进上中王佛659 南无舍离疑佛 660 南无善星中王佛
661 南无功德宝胜佛 662 南无造化佛  663 南无普现前佛
664 南无乐说庄严佛 665 南无名成就佛 666 南无帛盖佛
667 南无香盖佛   668 南无性日佛  669 南无不怯弱离惊怖佛
670 南无 檀德佛  671 南无义成就佛 672 南无无垢喜佛
673 南无厚坚固佛  674 南无世间求佛 675 南无胜步行佛
676 南无无畏离衣毛竖佛677 南无命威德佛 678 南无住智德佛
679 南无大光明庄严佛680 南无转化女誓铠佛681 南无真金山佛
682 南无深智佛   683 南无趣向诸觉身佛 684 南无罗网光中缘起中
王佛
685 南无无量趣观诸觉身佛686 南无成觉剖莲华佛687 南无罗网光佛
688 南无无量觉华开剖佛689 南无宝萨梨树佛690 南无宝洲佛
691 南无即发意转法轮佛692 南无千光佛  693 南无最後见佛
694 南无胜土佛   695 南无无量光勇佛696 南无无量辩佛
697 南无圣德佛   698 南无宝海佛  699 南无爱黠慧佛
700 南无胜修佛    701 南无信如意佛 702 南无金光明佛
703 南无金海佛   704 南无精进军佛 705 南无无量境界佛
706 南无无决断愿佛 707 南无内调佛  708 南无调化无休息佛
709 南无香风佛   710 南无无趣向誓铠佛711 南无觉虚空德佛
712 南无摄取众生意佛713 南无成就誓铠佛714 南无陀罗尼自在王佛
715 南无常精进佛  716 南无摄取光明佛717 南无毕境智佛
718 南无善相善铠佛 719 南无善言誓铠佛720 南无能思惟忍佛
721 南无光造佛   722 南无一藏佛  723 南无一种姓佛
724 南无无量身佛  725 南无大众上首佛726 南无深王佛
727 南无智慧赞叹佛 728 南无功德梁佛 729 南无无名称佛
730 南无散诸恐怖佛 731 南无远离诸疑佛732 南无除恐衣毛竖佛
733 南无伏一切怨佛 734 南无成就胜无畏佛735 南无善思惟胜义佛
736 南无无量执持佛  737 南无无量音声佛738 南无光严佛
739 南无光德佛   740 南无离轮场後佛741 南无趣菩提佛
742 南无觉华开剖光佛743 南无普宝满足佛744 南无摄受称佛
745 南无决定色佛  746 南无普照十方世界佛747 南无方便修佛
748 南无胜报佛   749 南无宝华德佛 750 南无在诸宝佛
751 南无月华佛   752 南无一切群萌誓铠佛 753 南无转化一切牵连

754 南无无量辩才佛 755 南无无诤无恐佛756 南无都趣众辩佛
757 南无普香光佛  758 南无堪受器声佛759 南无须弥香佛
760 南无大贵佛   761 南无香雄佛  762 南无大修行佛
763 南无香室佛   764 南无舍诤佛  765 南无清净庄严佛
766 南无莲华上王佛 767 南无觉雄佛  768 南无世间尊重佛
769 南无无量香雄佛 770 南无极尊佛  771 南无闻德佛
772 南无华盖宝佛  773 南无坚固自在王佛774 南无波头摩庄严佛
775 南无清净心佛   776 南无香华佛  777 南无须弥王佛
778 南无树提佛   779 南无转化众相佛780 南无过一切众生誓铠佛
781 南无极迟誓铠佛  782 南无一切宝庄严色住持佛 783 南无无量香

784 南无普开光佛  785 南无普放香熏佛786 南无住持无障力佛
787 南无在莲华德佛 788 南无最上天王佛789 南无一界持觉刹佛
790 南无善摄身佛  791 南无香熏佛  792 南无无量慧雄佛
793 南无无量观佛  794 南无无我眼佛 795 南无难动佛
796 南无初发意佛  797 南无无勇王佛 798 南无无迹步佛
799 南无除一切忧佛   800 南无离忧佛  801 南无如娱乐在德佛
802 南无安隐王德佛 803 南无尊须弥威香山佛804 南无大种姓佛
805 南无无垢面佛  806 南无红莲华德佛807 南无白莲华威德佛
808 南无吼眼佛   809 南无善安众生佛810 南无无边际光佛
811 南无现月光佛  812 南无远方声称佛813 南无月自在王佛
814 南无随意光明佛 815 南无香尊须弥佛816 南无吉祥有德佛
817 南无在月光有德佛 818 南无在无量安隐德佛 819 南无一切以德自在
庄严佛
820 南无宝住持庭燎佛821 南无莫能胜幢幡佛822 南无尊隐藏光佛
823 南无从威华王佛 824 南无入在无边际佛825 南无一切尊佛
826 南无普极上佛  827 南无海威佛  828 南无诸宝上德佛
829 南无静天德佛  830 南无无量香象佛831 南无能降伏放逸佛
832 南无造灯明佛  833 南无莲华尊光佛834 南无施安隐佛
835 南无信心不怯弱佛836 南无平等心明佛837 南无闻智佛
838 南无大部分佛    839 南无金面光佛 840 南无普光威德佛
841 南无善称德威帝释威幢光佛 842 南无普德光佛 843 南无精进伏怨勇

844 南无住持地力进法佛 845 南无无碍药树威德佛 846 南无宝莲华住萨
梨树王佛
847 南无求德佛   848 南无日轮场德光佛849 南无宝莲勇佛
850 南无一宝盖佛  851 南无住持妙无垢位佛852 南无护根佛
853 南无住禅思勇佛 854 南无宝幢威德佛855 南无住无量勇佛
856 南无好香尊香熏佛857 南无思惟尊象德佛858 南无莲华尊德佛
859 南无日轮场尊上德佛860 南无兴成佛  861 南无解脱乘佛
862 南无思惟最勇佛 863 南无宝华普光威佛864 南无住无比勇佛
865 南无无量最中王佛866 南无华成就佛 867 南无自转一切法佛
868 南无宝内佛   869 南无宝轮威极上德佛870 南无了意佛
871 南无胜华集佛  872 南无娑罗威德佛873 南无离一切忧暗佛
874 南无心勇猛佛   875 南无地威德佛 876 南无清彻光佛
877 南无无垢威德佛 878 南无离恶道佛 879 南无莲华上尊佛
880 南无无垢琉璃佛 881 南无无垢臂佛 882 南无无垢眼佛
883 南无大焰身佛  884 南无虚空轮静王佛885 南无声音无表识佛
886 南无金刚杵势佛 887 南无波头摩面佛888 南无总持佛
889 南无宝轮辋佛  890 南无天帝幢佛 891 南无善聚光莲华剖体佛
892 南无无量名称德光佛893 南无阎浮灯佛 894 南无须弥岩佛
895 南无慧灯明佛  896 南无光极明佛 897 南无日威德庄严藏佛
898 南无色幢幡星王佛 899 南无不动光观自在无量命佛 900 南无威德自
在王佛
901 南无正觉中王佛 902 南无尊宝佛  903 南无无边愿佛
904 南无妙法佛   905 南无宝场轮上尊王佛906 南无瞻婆伽色佛
907 南无无垢慧佛  908 南无信众生佛 909 南无在宝佛
910 南无放天威佛  911 南无胜威德色佛912 南无施宝光佛
913 南无悲慈意佛  914 南无无诤行佛 915 南无莲华叶眼佛
916 南无得脱一切缚佛917 南无怀眼佛  918 南无执敷饰佛
919 南无虚空意佛  920 南无能与乐佛 921 南无欢喜王佛
922 南无大积佛   923 南无发起一切众生信佛924 南无至大佛
925 南无十方称名佛 926 南无无对光佛  927 南无龙尊佛
928 南无快见佛   929 南无香上佛  930 南无大怀佛
931 南无不随他佛  932 南无大化佛  933 南无宝回佛
934 南无大车华佛  935 南无美快德佛 936 南无观见一切境界佛
937 南无诸帝释中王佛938 南无戒味佛  939 南无华威佛
940 南无普威佛   941 南无无量际威佛942 南无能与眼佛
943 南无香威佛   944 南无上幢佛  945 南无安隐德佛
946 南无金刚遍照十方佛 947 南无发一切众生不断修行佛 948 南无显现

949 南无宝威佛   950 南无在德佛  951 南无平等作佛
952 南无无比佛   953 南无普威德佛 954 南无不可量实体胜佛
955 南无华成功德佛 956 南无坚固众生佛957 南无悦音声佛
958 南无施威佛   959 南无普月佛  960 南无臂月佛
961 南无尊威佛   962 南无不动心佛 963 南无一切法无观佛
964 南无幢幡佛   965 南无俱苏摩成佛966 南无普丰音佛
967 南无香尊佛   968 南无胜命佛  969 南无能为主佛
970 南无幢威佛   971 南无聚威佛  972 南无日轮光明胜佛
973 南无喻宝佛   974 南无坚精进思惟成就义佛 975 南无迦陵频伽
声佛
976 南无大龙威佛  977 南无十力娱乐佛978 南无善寂成就佛
979 南无称一切众生念胜功德佛 980 南无天帝释净幢佛 981 南无常相应
语佛
982 南无 檀杂香树佛 983 南无喻如须弥山佛 984 南无云中自在灯明

985 南无云中自在王佛986 南无除世畏觉悟佛987 南无莲华叶净佛
988 南无星王华佛  989 南无贤智不动佛990 南无力士王佛
991 南无宝台佛   992 南无象鹫师子岩雷难过上佛993 南无普禅佛
994 南无声满十方佛 995 南无功德成就佛996 南无波楼那天佛
997 南无十方上佛  998 南无离垢光佛 999 南无威严佛
1000 南无须弥相佛
若有族姓子女闻是诸佛世尊名号如是。欢喜信乐、持讽诵读、而不诽谤;
或能书写、为他人说;或能造作、立其形象;或能供养、香花妓乐、叹佛功
德、至心作礼者。胜用十方诸佛国土满中珍宝、纯摩尼珠,积至梵天,百千
劫中,而布施者,是辈族姓子女,前已曾供养是如来已,其人後生,得此功
德,至於作佛,而无穷尽,皆当为贤劫中佛之所授决。其人所生之处,常遇
三宝,得生诸佛刹土,六情完具,不堕八难,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疾得具
足。若能一过,五体投地,而为作礼,口自宣言,我今普礼一切十方三世诸
佛,至千佛过,然後乃起,所得福佑,如上所说,持此功德,愿共一切五道
众生,其无常者,生无量寿佛国,立大誓愿,使诸众生悉生彼刹。生彼刹已,
身诸相好,智慧辩才,如众世尊阿弥陀佛,所获果报,亦如世尊。未来星宿
劫千佛名经。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维摩诘所说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庵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
万二千,众所知识。大智本行,皆悉戍就,诸佛威神之所建立,为护法城,
受持正法,能师子吼,名闻十方,众人不请,友而安之,绍隆三宝,能使不
绝,降伏魔怨,制诸外道,悉已清净,永离盖缠,心常安住无碍解脱,念定
总持,辩才不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力,无不具足,
逮无所得,不起法忍,已能随顺转不退轮,善解法相,知众生根,盖诸大众,
得无所畏,功德智慧,以修其心,相好严身,色像第一,舍诸世间所有号饰
好,名称高远,逾於须弥,深信坚固,犹若金刚,法宝普照,而雨甘露,於
众言音,微妙第一,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有无二边,无复馀习,演法无畏,
犹师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无有量,已过量,集众法宝,如海导师,
了达诸法深妙之义,善知众生往来所趣,及心所行,近无等等佛自在慧,十
力无畏,十八不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而生五道以现其身,为大医王,善
疗众病,应病与药,令得服行,无量功德皆成就,无量佛土皆严净,其见闻
者,无不蒙益,诸有所作,亦不唐捐,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其名曰:
等观菩萨、不等观菩萨、等不等观菩萨、定自在王菩萨、法自在王菩萨、法
相菩萨、光相菩萨、光严菩萨、大严菩萨、宝积菩萨、辩积菩萨、宝手菩萨、
宝印菩萨、常举手菩萨、常下手菩萨、常惨菩萨、喜根菩萨、喜王菩萨、辩
音菩萨、虚空藏菩萨、执宝炬菩萨、宝勇菩萨、宝见菩萨、帝网菩萨、明网
菩萨、无缘观菩萨、慧积菩萨、宝胜菩萨、天王菩萨、坏魔菩萨、电德菩萨、
自在王菩萨、功德相严菩萨、师子吼菩萨、雷音菩萨、山相击音菩萨、香象
菩萨、白香象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妙生菩萨、华严菩萨、观世
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梵网菩萨、宝杖菩萨、无胜菩萨、严土菩萨、金髻菩
萨、珠髻菩萨、弥勒菩萨、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如是等三万二千人,复有
万梵天王尸弃等,从馀四天下,来诣佛所,而为听法,复有万二千天帝,亦
从馀四天下,来在会坐,并馀大威力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
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等,悉来会坐。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
夷,俱来会坐。彼时佛与无量百千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譬如须弥山
王,显於大海,安处众宝师子之座,蔽於一切诸来大众。尔时毗耶离城,有
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各
以其盖,共供养佛,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
此世界广长之相,悉於中现,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诸须弥山,雪山,目真邻陀
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香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大海江河,川流泉
源,及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诸尊神宫,悉现於宝盖中,又十方诸佛,诸佛
说法,亦现於宝盖中。尔时一切大众,睹佛神力,叹未曾有,合掌礼佛,瞻
仰尊颜,目不暂舍。长者子宝积,即於佛前,以偈颂曰:目净修广如青莲,
心净已度诸禅定,久积净业称无量,导众以寂故稽首,既见大圣以神变,普
现十方无量土,其中诸佛演说法,於是一切悉见闻,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
法财施一切,善能分别诸法相,於第一义而不动,已於诸法得自在,是故稽
首此法王,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
亦不亡,始在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已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摧伏诸
外道,三转法轮於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天人得道此为证,三宝於是现世
间,以斯妙法济群生,一受不退常寂然,度老病死大医王,当礼法海德无边,
毁誉不动如须弥,於善不善等以慈,心行平等如虚空,熟闻人宝不敬承,今
奉世尊此微盖,於中现我三千界,诸天龙神所居宫,乾闼婆等及夜叉,悉见
世间诸所有,十力哀现是化变,众睹希有皆叹佛,今我稽首三界尊,大圣法
王众所归,净心观佛靡不欣,各见世尊在其前,斯则神力不共法,佛以一音
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皆谓世尊同其语,斯则神力不共法,佛以一音演
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普得受行获其利,斯则神力不共法,佛以一音演说
法,或有恐畏或欢喜,或生厌离或断疑,斯则神力不共法,稽首十力大精进,
稽首以得无所畏,稽首住於不共法,稽首一切大导师,稽首能断众结缚,稽
首已到於彼岸,稽首能度诸世间,稽首永离生死道,悉知众生来去相,善於
诸法得解脱,不着世间如莲华,常善入於空寂行,达诸法相无挂碍,稽首如
空无所依。
尔时长者子宝积,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是五百长者子,皆已发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闻得佛国土清净,唯愿世尊说诸菩萨净土之行。佛
言善哉宝积,乃能为诸菩萨,问於如来净土之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
为汝说。於是宝积及五百长者子,受教而听。佛言宝积,众生之类,是菩萨
佛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随诸
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而取佛土。菩
萨取於净国,皆为饶益诸众生故。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宫室,随意无碍,
若於虚空,终不能成。菩萨如是,为成就众生故,愿取佛国,愿取佛国者,
非於空也。宝积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
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菩提心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大乘众生来生其国。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
众生来生其国。持戒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
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精进是菩萨净
土,菩萨成佛时,勤修一切功德众生来生其国。禅定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
时,摄心不乱众生来生其国。智慧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正定众生来生
其国。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成就慈悲喜舍众生来生其国。四
摄法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解脱所摄众生来生其国。方便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於一切法方便无碍众生来生其国。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菩
萨成佛时,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众生来生其国。回向心是菩萨净土,菩萨
成佛时,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说除八难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
有三恶八难。自守戒行,不讥彼阙,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犯
禁之名。十善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诚谛,
常以软语,眷属不离,善和诤讼,言必饶益,不嫉不恚,正见众生来生其国。
如是宝积,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
则意调伏,随其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
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
随说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是
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尔时,舍利弗,
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
而是佛土不净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於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
者不见,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舍利弗,众生罪故,不
见如来国土严净,非如来咎。我此土净,而汝不见,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
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
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邱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
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
於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於是佛以
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
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佛告舍利弗,我佛
国土常敬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
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当佛现此佛土严净之时,宝积所将五百长者子,皆得无生法忍。八万四千人,
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摄神足,於是世界还复如故。求声闻乘者,
三万二千诸天及人,知有为法皆悉无常。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八千比丘,
不受诸法,漏尽意解。
尔时毗耶离大城中有长者,名维摩诘,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殖善本,
得无生忍,辩才无碍,游戏神通,逮诸总持,获无所畏,降魔劳怨,入深法
门,善於智度,通达方便。大愿成就,明了众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别诸根利
钝,久於佛道心已纯淑,决定大乘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仪,心如大
海,诸佛咨嗟,弟子释梵世主所敬,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离。资财无
量,摄诸贫民;奉戒清净,摄诸毁禁;以忍调行,摄诸恚怒;以大精进,摄
诸懈怠;一心禅寂,摄诸乱意;以决定慧,摄诸无智;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
净律行;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
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若至博奕戏处,则以
度人;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
执持正法,摄诸长幼,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游诸四衢,饶
益众生,入治正法,救护一切,入讲论处,导以大乘,入诸学堂,诱开童蒙,
入诸淫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若在长者,长者中尊,为说正
法。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断其贪着。若在刹利,刹利中尊,教以忍辱。若
在婆罗门,婆罗门中尊,除其我慢。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若在
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若在内官,内官中尊,化正宫女。若在庶民,
庶民中尊,令兴福力。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诲以胜慧。若在帝释,帝释中
尊,示现无常。若在护世,护世中尊,护诸众生。长者维摩诘,以如是等无
量方便,饶益众生,其以方便现身有疾,以其疾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
婆罗门等,及诸王子。并馀官属,无数千人,皆往问疾。其往者,维摩诘因
以身疾,广为说法,诸仁者: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不可信
也,为苦为恼,众病所集。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
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可久立。是身如焰,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无
有坚。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如影,从业缘现。
是身如响,属诸因缘。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是身
无主,为如地。是身无我,为如火。是身无寿,为如风。是身无人,为如水。
是身不实,四大为家。是身为空,离我我所。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是身
无作,风力所转。是身不净,秽恶充满。是身为虚伪,虽假以澡浴衣食,必
归磨灭。是身为灾,百一病恼。是身如邱井,为老所逼。是身无定,为要当
死。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阴界诸入所共合成。诸仁者,此可患厌,
当乐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
慧、解脱,解脱知见生。从慈悲喜舍生,从三十七道品生,从止观生,从十
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生。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从真实生。
从不放逸生。从如是无量清净法生如来身。诸仁者欲得佛身,断一切众生病
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长者维摩诘,为问诸病者如应说法,
令无数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长者维摩诘,自念寝疾於床,世尊大慈宁不垂愍。佛知其意,即告
舍利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
以者何,忆念我昔,曾於林中,宴坐树下,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舍利弗,
不必是坐,为宴坐也,夫宴坐者,不於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不起灭定而现
诸威仪,是为宴坐,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心不住内,亦不在外,
是为宴坐,坐於诸见不动。而修三十七品,是为宴坐,不断烦恼而入涅盘,
是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时我,世尊,闻说是语,默然而止,
不能加报。故我不任诣彼问疾。佛告大目犍连,汝行诣维摩诘问疾。目连白
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入毗耶离大城,於
里巷中,为诸居士说法,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目连,为白衣居士说法,
不当如仁者所说,夫说法者,当如法说: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寿命,
离生死故;法无有人,前後际断故;法常寂然,灭诸相故;法离於相,无所
缘故;法无名字,言语断故;法无有说,离觉观故;法无形相,如虚空故;
法无戏论,毕竟空故;法无我所,离我所故;法无分别,离诸识故;法无有
比,无相待故;法不属因,不在缘故;法同法性,入诸法故;法随於如,无
所随故;法住实际,诸边不动故;法不动摇,不依六尘故;法无去来,常不
住故;法顺空,随无相,应无作,法无好丑,法无增损,法无生灭,法无所
归,法过眼耳鼻舌身心,法无高下,法长住不动,法离一切观行,唯,大目
连,法相如是,岂可说乎。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譬
如幻士,为幻人说法,当建是意而为说法,当了众生根有利钝,善於知见,
无所挂碍。以大悲心,赞於大乘。念报佛恩,不断说法,然後说法。维摩诘
说是法时,八百居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无此辩,是故不任诣彼
问疾。佛告大迦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迦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
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於贫里而行乞,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迦
叶有慈悲心而不能普,舍豪富,从贫乞,迦叶,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为
不食故,应行乞食,为坏合相故,应取抟食,为不受故,应受彼食,以空聚
想,落於聚落,所见色与盲等,所闻声与响等,所嗅香与风等,所食味不分
别,受诸触如智证,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
迦叶,若能不舍八邪,入八解脱,以邪相入正法,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
及众贤圣,然後可食,如是食者,非有烦恼,非离烦恼,非入定意,非起定
意,非住世间,非住涅盘,其有施者,无大福无小福,不为意不为损,是为
正入佛道,不依声闻。迦叶,若如是食为不空食人之施也。时我,世尊,闻
说是语,得未曾有,即於一切菩萨,深起敬心,复作是念,斯有家名,辩才
智慧乃能如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从是来,不复劝人以声
闻辟支佛行,是故不任诣彼问疾。佛告须菩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须菩提
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入其舍从乞食,
时维摩诘取我钵盛满饭,谓我言,唯,须菩提,若能於食等者,诸法亦等,
诸法等者,於食亦等,如是行乞,乃可取食,若须菩提不断淫怒痴,亦不与
俱,不坏於身,而随一相,不灭痴爱,起於解脱,以五逆相,而得解脱,亦
不解不缚,不见四谛,非不见谛,非得果,非不得果,非凡夫,非离凡夫法,
非圣人,非不圣人,虽成就一切法,而离诸法相,乃可取食。若须菩提,不
见佛,不闻法,彼外道六师富兰那迦叶,末伽梨拘赊梨子,删 夜毗罗胝子,
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鸠驮迦旃延,尼楗陀若提子等,是汝之师,因其出
家,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若须菩提入诸邪见,不到彼岸,住於
八难,不得无难,同於烦恼,离清净法,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
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为与众魔共一手,作诸劳侣,
汝与众魔,及诸尘劳,等无有异,於一切众生而有怨心,谤诸佛,毁於法,
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时我,世尊,闻此茫然,不识
是何言,不知以何答,便置钵欲出其舍,维摩诘言,唯,须菩提,取钵勿惧,
於意云何,如来所作化人,若以是事诘,宁有惧否,我言不也,维摩诘言,
一切诸法,如幻化相,汝今不应有所惧也,所以者何,一切言说,不离是相,
至於智者,不着文字,故无所惧,何以故,文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则解脱,
解脱相者,则诸法也,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法眼净,故我不任诣彼
问疾。佛告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富楼那白佛言,世尊,
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於大林中,在一树下,为诸新学
比丘说法,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富楼那,先当入定观此人心,然後说法,
无以秽食置於宝器,当知是比丘心之所念,无以琉璃同彼水精,汝不能知众
生根源,无得发起以小乘法,彼自无疮,勿伤之也,欲行大道,莫示小径,
无以大海那於牛迹,无以日光等彼萤火,富楼那,此比丘久发大乘心,中忘
此意,如何以小乘法而教导之,我观小乘智慧微浅,犹如盲人,不能分别一
切众生根之利钝,时维摩诘即入三昧,令此比丘自识宿命,曾於五百佛所殖
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时豁然,还得本心,於是诸比丘,稽
首维摩诘足,时维摩诘因为说法,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退转,我念声
闻不观人根,不应说法,是故不任诣彼问疾。佛告摩诃迦旃延,汝行诣维摩
诘问疾,迦旃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者,
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我即於後敷演其义,为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
寂灭义,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迦旃延,
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诸法究竟无
所有,是空义,於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法本不然,今则无灭,是寂灭
义,说是法时,彼诸比丘心得解脱,故我不任诣彼问疾。佛告阿那律,汝行
诣维摩诘问疾,阿那律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
我昔,於一处经行,时有梵王,名曰严净,与万梵俱,放净光明,来诣我所,
稽首作礼问我言,几何阿那律天眼所见,我即答言,仁者,吾见此释迦牟尼
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勒果,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那律,
天眼所见,为作相耶,无作相耶,假使作相,则与外道五通等,若无作相即
是无为,不应有见,世尊,我时默然,彼诸梵闻其言,得未曾有,即为作礼
而问曰,世孰有真天眼者,维摩诘言,有佛世尊,得真天眼,常在三昧,悉
见诸佛国,不以二相,於是严净梵王,及其眷属五百梵天,皆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礼维摩诘足已,忽然不现,故我不任诣彼问疾,佛告优波离,
汝行诣维摩诘问疾,优波离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
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来问我言,唯,优波离,
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我即为其如法解说,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齐心,
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
心净故众生净,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诸
法亦然,不出於如,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否,我言不也,维摩
诘言,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
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
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焰,如水中月,
如镜中像,以妄想生,其知此者,是名奉律,其知此者,是名善解,於是二
比丘言,上智哉,是优波离,所不能及,持律之上而不能说,我答言,自舍
如来,未有声闻及菩萨,能制其乐说之辩,其智慧明达为若此也,时二比丘,
疑悔即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言,令一切众生皆得是辩,故
我不任诣彼问疾。佛告罗侯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罗侯罗白佛言,世尊,
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时,毗耶离诸长者子,来诣我所,稽
首作礼,问我言,唯,罗侯罗,汝佛之子,舍转轮王位,出家为道,其出家
者,有何等利,我即如法,为说出家功德之利,时维摩诘来谓我言,罗侯罗,
不应说出家功德之利,所以者何,无利无功德,是为出家,有为法者,可说
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罗侯罗,夫出
家者,无彼无此,亦无中间,离六十二见,处於涅盘,智者所受,圣所行处,
降伏众魔,度五道,净五眼,得五力,立五根,不恼於彼,离众杂恶,摧诸
外道,超越假名,出淤泥,无系着,无我所,无所受,无扰乱内怀,喜护彼
意,随禅定,离众过,若能如是,是真出家,於是维摩诘,语诸长者子,汝
等於正法中宜共出家,所以者何,佛世难值,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
父母不听,不得出家,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
即出家,尔时三十二长者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
疾。佛告阿难,汝行诣维摩诘问疾,阿难白佛言,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
者何,忆念昔时,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我即持钵,诣大婆罗门家门下
立,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难,何为晨朝持钵住此,我言居士,世尊身
小有疾,当用牛乳,故来至此,维摩诘言,止止,阿难,莫作是语,如来身
者,金刚之体,诸恶已断,众善普会,当有何疾,当有何恼,默往,阿难,
莫谤如来,莫使异人,闻此 言,无令大威德诸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
得闻斯语,阿难,转轮圣王以少福故,尚得无病,岂况如来无量福会,普胜
者哉,行矣,阿难,勿使我等,受斯耻也,外道梵志若闻此语,当作是念,
何名为师,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可密速去,勿使人闻,当知,阿难,
诸如来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佛为世尊,过於三界,佛身无漏,诸漏已
尽,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如此之身,当有何疾,时我,世尊,实怀惭愧,
得无进佛而谬听耶,即闻空中声曰,阿难,如居士言,但为佛出五浊恶世,
现行斯法,度脱众生,行矣,阿难,取乳勿惭,世尊,维摩诘智慧辩才为若
此也,是故不任诣彼问疾,如是五百大弟子,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
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问疾。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彼上
人者,难为 对,深达实相,善说法要,辩才无滞,智慧无碍,一切菩萨法
式悉知,知佛秘藏,无不得入,降伏众魔,游戏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
虽然,当承佛圣旨,诣彼问疾,於是众中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咸作
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师利维摩诘共谈,必说妙法。即时八千菩萨,五百声
闻,百千天人,皆欲随从,於是文殊师利,与诸菩萨大弟子众,及诸天人恭
敬围绕,入毗耶离大城,尔时长者维摩诘心念,今文殊师利,与大众俱来,
即以神力空其室内,除去所有,及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卧。文殊师利
既入其舍,见其室空,无诸所有,独寝一床,时维摩诘言,善来文殊师利,
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文殊师利言,如是居士,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
更不去。所已者何,来者无所从来,去者无所至,所可见者,更不可见,且
置是事,居士是疾,宁可忍不。疗治有损,不至增乎,世尊殷勤,致问无量。
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当云何灭。维摩诘言,从痴有爱,则我病
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所以者何,
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若众生得离病者,则菩萨无复病,
辟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萨如
是,於诸众生,爱之若子,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病愈,菩萨亦愈,又言
是疾何所因起,菩萨疾者以大悲起。文殊师利言,居士此室,何以空无侍者。
维摩诘言,诸佛国土,亦复皆空。又问,以何为空,答曰,以空空,又问,
空何用空,答曰,以无分别空故空,又问,空可分别耶,答曰,分别亦空,
又问,空当於何求,答曰,当於六十二见中求,又问,六十二见当於何求,
答曰,当於诸佛解脱中求,又问,诸佛解脱当於何求,答曰,当於一切众生
心行中求,又仁所问何无侍者,一切众摩及诸外道皆吾侍者,所以者何,众
魔者乐生死,菩萨於生死而不舍,外道者乐诸见,菩萨於诸见而不动。文殊
师利言,居士所疾为何等相,维摩诘言,我病无形不可见,又问,此病身合
耶,心合耶,答曰,非身合,身相离故,非心合,心如幻故,又问,地大水
大火大风大,於此四大,何大之病,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水火
风大亦复如是,而众生病从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尔时文殊师利问
维摩诘言,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疾菩萨,维摩诘言,说身无常,不说厌离於身,
说身有苦,不说乐於涅盘,说身无我,而说教导众生,说身空寂,不说毕竟
寂灭,说悔先罪,不说入於过去,以己之疾,愍於彼疾,当识宿世无数劫苦,
当念饶益一切众生,忆所修福,念於净命,不生忧恼,常起精进,当作医王,
疗治众病,菩萨应如是慰喻有疾菩萨,另其欢喜。文殊师利言,居士,有疾
菩萨,云何调伏其心,维摩诘言,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
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为
身,四大无主,身亦无我,又此病起,皆由着我,是故於我不应生着,既知
病本,即除我想即众生想,当起法想,应作是念,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唯
法起,灭唯法灭,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彼
有疾菩萨,为灭法想,当作是念,此法想者亦是颠倒,颠倒者,即是大患,
我应离之,云何为离,离我我所,云何离我我所,谓离二法,云何离二法,
谓不念内外诸法,行於平等,云何平等,谓我等涅盘等,所以者何,我及涅
盘,此二皆空,以何为空,但以名字故空,如此二法,无决定性,得是平等,
无有於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是有疾菩萨,以无所受而受诸受,未具佛
法,亦不灭受而取证也,设身有苦,念恶趣众生,起大悲心,我既调伏,亦
当调伏一切众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为断病本而教导之,何谓病本,谓
有攀缘,从有攀缘,则为病本,何所攀缘,谓之三界,云何断攀缘,以无所
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何谓二见,谓内见外见,
是无所得。文殊师利,是为有疾菩萨调伏其心,为断老病死苦,是菩萨菩提,
若不如是,已所修治,为无慧利,譬如胜怨,乃可为勇,如是兼除老病死者,
菩萨之谓也。彼有疾菩萨,复应作是念,如我此病,非真非有,众生病亦非
真非有,作是观时,於诸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所以者何,菩萨断
除客尘烦恼而起大悲,爱见悲者,则於生死有疲厌心,若能离此,无有疲厌,
在在所生,不为爱见之所覆也,所生无缚,能为众生说法解缚,如佛所说。
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是故菩
萨不应起缚。何谓缚?何谓解?贪着禅谓,是菩萨缚,以方便生,是菩萨解,
又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何谓无方便慧缚?
谓菩萨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於空无相无作法中,而自调伏,是名
无方便慧缚。何谓有方便慧解?谓不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於空无
相无作法中,以自调伏,而不疲厌,是名有方便慧解。何谓无慧方便缚?谓
菩萨住贪欲、瞠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殖众德本,是名无慧方便缚。何谓有
慧方便解?谓离诸贪欲、瞠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殖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文殊师利,彼有疾菩萨,应如是观诸法,又
复观身无常、苦空、非我是名为慧。虽身有疾,常在身死,饶益一切,而不
厌倦,是名方便,又复观身,身不离病,病不离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
是名为慧。设身有疾,而不永灭,是名方便。文殊师利,有疾菩萨应如是调
伏其心,不住其中,亦复不住不调伏其心。所以者何,若住不调伏其心,是
愚人法;若住调伏心,是声闻法,是故菩萨不当住於调伏不调伏心。离此二
法,是菩萨行。在於生死不为污行,住於涅盘不永灭度,是菩萨行。非凡夫
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非垢行,非净行,是菩萨行。虽过魔行,而现降
伏众魔,是菩萨行。求一切智,无非时求,是菩萨行,虽观诸法不生,而不
入正位,是菩萨行。虽观十二缘起,而入诸邪见,是菩萨行,虽摄一切众生,
而不爱着,是菩萨行。虽乐远离,而不依身心尽,是菩萨行。虽行三界,而
不坏法性,是菩萨行。虽行於空,而殖众德本,是菩萨行。虽行无相,而度
众生,是菩萨行。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
行,是菩萨行。虽行六波罗密,而遍知众生心心数法,是菩萨行。虽行六通,
而不尽漏,是菩萨行。虽行四无量心,而不贪着生於梵世,是菩萨行。虽行
禅定解脱三昧,而不随禅生,是菩萨行。虽行四念处,不毕竟永离身受心法,
是菩萨行。虽行四正勤,而不舍身心精进,是菩萨行。虽行四如意足,而得
自在神通,是菩萨行。虽行五根,而分别众生诸根利顿,是菩萨行。虽行五
力,而乐求佛十力,是菩萨行。虽行七觉分,而分别佛之智慧,是菩萨行。
虽行八正道,而乐行无量佛道,是菩萨行。虽行止观助道之法,而不毕竟堕
於寂灭,是菩萨行。虽行诸法不生不灭,而以相好庄严其身,是菩萨行。虽
行声闻辟支佛威仪,而不舍佛法,是菩萨行。虽行诸法究竟净相,而随所应
为现其身,是菩萨行。虽观诸佛国土永寂如空,而现种种清净佛土,是菩萨
行。虽得佛道转於法轮入於涅盘,而不舍於菩萨之道,是菩萨行。说是语时,
文殊师利所将大众,其中八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舍利弗,见此室中无有床座,作是念,斯菩萨大弟子众,当於何坐。
长者维摩诘知其意,语舍利弗言,云何,仁者,为法来耶,为床座耶,舍利
弗言,我为法来,非为床座,维摩诘言,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贪躯命,
何况床座,夫求法者,非有色受想行识之求,非有界入之求,非有欲色无色
之求,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夫求法者,
无见苦求,无断集求,无造尽证修道之求。所以者何,法无戏论,若言,我
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则戏论,非求法也。唯,舍利弗,法名寂灭,
若行生灭,是求生灭,非求法也;法名无染,若染於法,乃至涅盘,是则染
着,非求法也;法无行处,若行於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法无取舍,若
取舍法,是则取舍,非求法也;法无处所,若着处所,是则着处,非求法也;
法名无相,若随相识,是则求相,非求法也;法不可住,若住於法,是则住
法,非求法也;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法名无为,若行有为,是求有为,非求法也。是故舍利弗,若求法者,於一
切法应无所求。说是语时,五百天子,於诸法中得法眼净。尔时长者维摩诘
问文殊师利,仁者游於无量千万亿阿僧只国,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
师子之座。文殊师利言,居士,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有世界名须弥相,
其佛号须弥灯王,今现在,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
由旬,严饰第一,於是长者维摩诘现神通力,即时彼佛,遣三万二千师子之
座,高广严净,来入维摩诘室,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见,
其室广博,悉皆包容三万二千师子座,无所妨碍,於毗耶离城,及阎浮提四
天下,亦不迫迮,悉见如故。尔时,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就师子座,与诸菩
萨上人俱坐,当自立身如彼座像,其得神通菩萨,即自变形为四万二千由旬,
坐师子座,诸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皆不能升,维摩诘言,唯,舍利弗,为
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乃可得坐,於是诸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即为须弥灯王
如来作礼,便得坐师子座。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
此高广之座,於毗耶离城,无所妨碍,又於阎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诸天
龙王鬼神宫殿,亦不迫迮,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
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
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
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 鼋鼍水
性之属,而其大海本性如故,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於此
众生亦无所娆。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断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
家轮,着右掌中,掷过恒沙世界之外,其中众生不觉不知己之所往,又复还
置本处,都不使人有往来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又舍利弗,或有众生乐久
住世而可度者,菩萨即演七日以为一劫,令彼众生谓之一劫,或有众生不乐
久住而可度者,菩萨即促一劫以为七日,令彼众生谓之七日。又舍利弗,住
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一切佛土严饰之事,集在一国,示於众生,又菩萨以
一切众生置於右掌,飞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动本处。又舍利弗,十方众生
供养诸佛之具,菩萨於一毛孔,皆令得见,又十方国土所有日月星宿,於一
毛孔,普使见之,又舍利弗,十方世界所有诸风,菩萨悉能吸着囗中,而身
无损,外诸树木,亦不摧折,又十方世界劫尽烧时,以一切火内於腹中,火
事如故,而不为害,又於下方过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取一佛土,举着上方,
过恒河沙无数世界,如持针锋举一枣叶,而无所娆。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
解脱菩萨,能以神通现作佛身,或现辟支佛身,或现声闻身,或现帝释身,
或现梵王身,或现世主身,或现转轮圣王身,又十方世界所有众声,上中下
音,皆能变之,令作佛声,演出无常苦空无我之音,及十方诸佛所说种种之
法,皆於其中,普令得闻。舍利弗,我今略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叹未
曾有,谓舍利弗,譬如有人,於盲者前现众色像,非彼所见一切声闻,闻是
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能解了,为若此也,智者闻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我等何为永绝其根,於此大乘,已如败种,一切声闻,闻是不
可思议解脱法门,皆应号泣,声震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菩萨,应大欣庆,顶受
此法,若有菩萨信解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者,一切魔众无如之何,大迦叶说此
语时,三万二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维摩诘语大迦叶,
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祗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
力故,教化众生,现作魔王,又迦叶,十方无量菩萨,或有人从乞手足耳鼻,
头目髓脑,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马车乘,金银琉璃,砗渠码
瑙,珊瑚琥珀,真珠珂贝,衣服饮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
以方便力而往试之,令其坚固,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有威德力,
故行逼迫,示诸众生,如是难事,凡夫下劣,无有力势,不能如是逼迫菩萨,
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智慧方便之门。
尔时文殊殊利问维摩诘,菩萨云何观於众生。维摩诘言,警如幻师听见
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焰,在
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五大,
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第十三入,在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无色
界色,如 毂芽,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罗汉三毒,如得忍菩
萨贪恚毁禁,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如入灭尽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
如石儿女,如化人烦恼,如梦所见已寤,如灭度者受身,如无烟之火,菩萨
观众生为若此。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维摩诘言,菩萨
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行寂灭慈,无所生故,
行不热慈,无烦恼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无诤慈,无所起故,行不二
慈,内外不合故,行不坏慈,毕竟尽故,行坚固慈,心无毁故,行清净慈,
诸法性净故,行无边慈,如虚空故,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行菩萨慈,安
众生故,行如来慈,得如相故,行佛之慈,觉众生故,行自然慈,无因得故,
行菩提慈,等一味故,行无等慈,断诸爱故,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行无
厌慈,观空无我故,行法施慈,无遗惜故,行持戒慈,化毁禁故,行忍辱慈,
护彼我故,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行禅定慈,不受味故,行智慧慈,无不
知时故,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行深心慈,无杂
行故,行无诳慈,不虚假故,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何谓
为喜,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何谓为舍,所作福佑,无所希望。文殊
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维摩诘言,菩萨於生死畏中当依如来
功德之力,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於何住,答曰,菩萨
欲依如来功德之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答
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答曰,当行正念,
又问,云何行於正念,答曰,当行不生不灭,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答
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又问,善不善孰为本,答曰,身为本,又问,身
孰为本,答曰,欲贪为本,又问,欲贪孰为本,答曰,虚妄分别为本,又问,
虚妄分别孰为本,答曰,颠倒想为本,又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曰,无住为
本,又曰,无住孰为本,答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
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
不能令去,尔时天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天
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
於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着
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
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结习未尽,华着身耳,
结习尽者,华不着也。舍利弗言,止此久耶,天曰,耆年解脱,亦何如久,
舍利弗默然不答,天曰,如何耆旧,大智而默。答曰,解脱者无所言说,故
吾於是不知所云。天曰,言说文字皆解脱相,所以者何,解脱者不内不外不
在两间,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是故舍利弗,无离文字说解脱也,所以
者何,一切诸法是解脱相,舍利弗言,不复以离淫怒痴为解脱乎,天曰,佛
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
脱。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如何所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天曰,
我无得无证,故辩如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证者,则於佛法为增上慢,舍
利弗问天,汝於三乘为何志求。天曰,以声闻法化众生故,我为声闻,以因
缘法化众生故,我为辟支佛,以大悲法化众生故,我为大乘,舍利弗,如人
入瞻卜林,唯嗅瞻卜,不嗅馀香,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声
闻辟支佛功德香也。其有释梵四天王,诸天龙鬼神等,入此室者,闻斯上人
讲说正法,皆乐佛功德之香,发心而出。舍利弗,吾止此室十有二年,初不
闻说声闻辟支佛法,但闻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之法。舍利佛,此室常
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何等为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昼夜无异,不以日月
所照为明,是为一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是为二
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有释梵四天王,他方菩萨来会不绝,是为三未曾有
难得之法。此室常说六波罗密,不退转法,是为四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
作天人第一之乐,弦出无量法化之声,是为五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有四大
藏,众宝积满,周穷济乏,求得无尽,是为六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释迦牟
尼佛,阿弥陀佛,阿阂佛,宝德,宝炎,宝月,宝严,难胜,师子响,一切
利成,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为广说诸佛秘要法藏,说已还
去,是为七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一切诸天严饰宫殿,诸佛净土,皆於中现,
是为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谁有见斯不
思议事,而复乐於声闻法乎。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天曰,我从十二
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
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天曰,
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即时天女以神通力,
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舍利弗以
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
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
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即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
弗身还复如故。天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舍利弗言,女身色相,
无在无不在。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
佛所说也,舍利弗问天,汝於此没当生何所,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
曰,佛化所生,非没生也,天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舍利弗问天,汝久
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言,我作凡夫,无有是处。天曰,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亦无是处,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舍利弗言,今诸
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天曰,皆以世俗
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
曰,无所得故而得,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尔时维摩
诘语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
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尔   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维摩诘言,茬菩萨行
於非道,是为通达佛道。又问,云何菩萨行於非道,答曰,若菩萨行於五无
间,而无恼恚,至於地狱,无诸罪垢,至於畜生,无有无明 慢等过,至於
饿鬼,而具足功德,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示行贪欲,离诸染着,示行
瞠恚,於诸众生无有恚碍,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示行悭贪,而舍
内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示行瞠
恚,而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乱意,而常念定,示行愚痴,
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示行 慢,而於众生
犹如桥梁,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示入於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
示入声闻而为众生说未闻法,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众生,示入贫
穷,而有宝手功德无尽,示入形残,而具诸相好以自庄严,示入下贱,而生
佛种性中,具诸功德,示入羸劣丑陋,而得那罗延身,一切众生之所乐见。
示入老病,而永断病根,超越死畏,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示
有妻妾女,而常远离五欲淤泥,现於讷钝,而成就辩才,总持无失,示入邪
济,而以正济度诸众生,现遍入诸道,而断其因缘,现於涅盘,而不断生死。
文殊师利菩萨,能如是行於非道,是为通达佛道。於是维摩诘问文殊师利,
何等为如来种?文殊师利言,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恚痴为种,四颠
倒为种,五盖为种,六入为种,七识处为种,八邪法为种,九恼处为种,十
不善道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为佛种。曰,何谓也,答
曰,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陆地不
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於佛法,
烦恼淤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又如植种於空,终不得生,粪壤之地,乃
能滋茂,如是入无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於我见,如须弥山,犹能发於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如是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
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尔时,
大迦叶叹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快说此语,诚如所言,尘劳之俦,为如来
种,我等今者,不复勘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五无间罪,犹能发
意生於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发,譬如根败之士,其於五欲不能复利,如是
声闻诸结断者,於佛法中无所复益,永不志愿,是故文殊师利,凡夫於佛法
有反复,而声闻无也,所以者何,凡夫闻佛法,能起无上道心,不断三宝,
正使声闻终身闻佛法,力无畏等,永不能发无上道意,尔时会中有菩萨,名
普现色身,问维摩诘言,居士父母妻子,亲戚眷属,吏民知识,悉为是谁,
奴婢僮仆,象马车乘,皆何所在。於是维摩诘以偈答曰:
智度 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
法喜以为妻,慈悲心为女,善心诚实男,毕竟空寂舍,
弟子众尘劳,随意之所转,道品善知识,由是成正觉,
诸度法等侣,四摄为妓女,歌咏诵法言,以此为音乐,
总持之园苑,无漏法林树,觉意净妙华,解脱智慧果,
八解之浴持,定水湛然满,布以清净华,浴此无垢人,
象马五通驰,大乘以为车,调御以一心,游於八正路,
相具以严容,众好饰其姿,惭愧之上服,深心为华 ,
富有七财宝,教授以滋息,如所说修行,回向为大利,
四禅为床座,从於净命生,多闻增智慧,以为自觉音,
甘露法之食,解脱味为浆,净心以澡浴,戒品为涂香,
摧灭烦恼贼,勇健无能逾,降伏四种魔,胜 建道场,
虽知无起灭,示彼故有生,悉现诸国土,如日无不见,
供养於十方,无量亿如来,诸佛及己身,无有分别想,
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於群生,
诸有众生类,形声及威仪,无畏力菩萨,一时能尽现,
觉知众魔事,而示随其行,以善方便智,随意皆能现,
或示老病死,成就诸群生,了知如幻化,通达无有碍,
或现劫尽烧,天地皆动然,众人有常想,照令知无常,
无数亿众生,俱来请菩萨,一时到其舍,化令向佛道,
经书禁咒术,工巧诸技艺,尽现行此事,饶益诸群生,
世间众道法,悉於中出家,因以解人惑,而不堕邪见,
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或时作地水,或复作风火,
劫中有疾疫,现作诸药草,若有服之者,除病消众毒,
劫中有饥馑,现身作饮食,先救彼饥渴, 以法语人,
劫中有刀兵,为之起慈悲,化彼诸众生,令住无诤地,
若有大战阵,立之以等力,菩萨现威势,降伏使安和,
一切国土中,诸有地狱处,辄往到於彼,勉济其苦恼,
一切国土中,畜生相食啖,皆现生於彼,为之作利益,
示受於五欲,亦复现行禅,令魔心愦乱,不能得其便,
火中生莲华,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
或现作淫女,引诸好色者,先以欲钩牵,後令入佛智,
或为邑中主,或作商人导,国师及大臣,以佑利众生,
诸有贫穷者,现作无尽藏,因以劝导之,令发菩提心,
我心 慢者,为现大力士,消伏诸贡高,令住无上道,
其有恐惧众,居前而慰安,先施以无畏,後令发道心,
或现离淫欲,为五通仙人,开导诸群生,令住戒忍慈,
见须供事者,现为作僮仆,既悦可其意,乃发以道心,
随彼之所须,得入於佛道,以善方便力,皆能给足之,
如是道无量,所行无有涯,智慧无边际,度脱无数众,
假令一切佛,於无数亿劫,赞叹其功德,犹尚不能尽,
谁闻如是法,不发菩提心,除彼不肖人,痴冥无智者。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
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
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不 菩萨曰:受,不受为
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
不二法门。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於灭相。是为
入不二法门。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即无分别。通
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
相。亦不取无相。入於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妙臂菩萨曰:菩萨心声闻心
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者,无菩萨心,无声闻比。是为入不二法门。弗沙菩
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
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
则不起漏不漏想。不着於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净解菩萨曰:
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碍者。是为入不
二法门。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於其中
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善意菩萨曰:生死涅盘为二。若
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然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
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普守菩萨曰:我无我
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於其
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
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
自空。於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明相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
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如前际後际空。故中际亦空。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是
为入不二法门。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若知眼性,於色不贪不恚不痴,是
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於法不贪不
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
一切智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
慧,回向一切智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於其中入一相者。是为入
不二法门。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
作。若空无相无作,则无心意识。於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
二法门。寂根菩萨:佛法众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是三宝皆无为相。
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能随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心无碍菩萨曰:身,
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灭身。身与
灭身,无二无分别。於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上善菩萨曰:身
囗意善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囗无作相。囗无作相,即意无
作相。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者。是为入不二法
门。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
无罪行,无不动行。於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华严菩萨曰:从
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
是为入不二法门。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则无取舍。无取
舍者。是入不二法门。月上菩萨曰: 与明为二。无 无明,则无为二。所
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 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於其中平等入者。
是为入不二法门。宝印菩萨曰:乐涅盘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盘,不厌世
间,则无为二。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
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
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乐实菩萨曰:实不实为二。
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
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如是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
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於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
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於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
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
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於
此众生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於是舍利弗心念。日时欲至。此菩萨当於何食。时维诘知其意而语言:
佛说八解脱。仁者受行,岂杂欲食而闻法乎。若欲食者,且待须臾。当令汝
得未曾有食。时维摩诘即入三昧。以神通力。示诸大众上方界分。过四十二
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其国香气,比於十方诸佛世
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彼土无有声闻辟支佛名。唯有清净大菩萨众。佛为
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
方无量世界。时彼佛与诸菩萨,方共食坐食。有诸天子,皆号香严。悉发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供养彼佛,及诸菩萨。此诸大众,莫不目见。时维摩
结问众菩萨:诸仁者。谁能致彼佛饭。维摩诘言:仁此大众,无乃可耻文殊
师利曰:如佛所言,勿轻未学。於是维摩诘不起於座。居众会前。化作菩萨。
相好光明,威德殊胜,蔽於众会。而告之曰:汝往上方界分。度如四十二恒
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与诸菩萨,方共坐食。汝往到彼。如我
词曰: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不,
愿得世尊所食之馀。当於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乐小法者,得夕大道。
亦使如来声名普闻。时化菩萨,即於会前,升於上方。举众皆见其去。到众
香界。礼彼佛足。又闻其言: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讯起居,
少病少恼,气力安不,愿得世尊所食之馀。当於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
乐小法者,得夕大道。亦使如来声名普闻。彼诸大士,见化菩萨,叹未曾有。
今此上人,从何所来。娑婆世界,为在何许。云何名为乐小法者,即以问佛。
佛告之曰:下方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今
现在。於五浊恶世,为乐小法众生,敷演道教。彼有菩萨,名维摩诘。住不
可思议解脱。为诸菩萨说法。故遣化来。称扬我名。并赞此土。令彼菩萨,
增益功德。彼菩萨言:其人何如。乃作是化。德力无畏。神足若斯。佛言:
甚大。一切十方,皆遣化往。施作佛事,饶益众生。於是香积如来,以众香
盛钵盛满香饭,与化菩萨。时彼九百万菩萨,俱发声言:我欲诣娑婆世界,
供养释迦牟尼佛。并欲见维摩诘等,诸菩萨众。佛言:可往。摄汝身香,无
令彼诸众生,起惑着心。又当拾汝本形,勿使彼国求菩萨者,而自鄙耻。又
汝於彼,莫怀轻贱,而作碍想。所以者何。十方国土,皆如虚空。又诸佛为
欲化诸乐小法者,不尽现其清净土耳。时化菩萨,既受钵饭。与彼九百万菩
萨俱。承佛威神,及维摩诘,即化作九百万师子之座,严好如前。诸菩萨皆
坐其上。时化菩萨,以满钵香饭,与维摩诘。饭香普薰毗耶离城,及三千大
千世界。时毗耶离婆罗门居士等,闻是香气,身意快然,叹未曾有。於是长
者主月盖,从八万四千人,来入维摩诘舍。见其室中菩萨甚多。诸师子座高
广严好。皆大欢喜。礼众菩萨,及大弟子。却住一面。诸地神虚空神,及欲
色界诸天闻此香气,亦皆来入维摩诘舍。时维摩诘语舍利弗等:诸大声闻。
仁者可食。如来甘露味饭。大悲所熏。无以限意食之,使不消他。有异声闻,
念是饮少,而此大众人人当食。化菩萨曰:勿以声闻小德小智,称量如来无
量福慧。四海有竭,此饭无尽。使一切人食,搏若须弥,乃至一劫,犹不能
尽。所以者何。无尽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功德具足者所食之馀,终不
可尽。於是钵饭,悉饱众会,犹故不 。其诸菩萨声闻天人,食此饭者,身
安快乐。譬如一切乐庄严国,诸菩萨也。又诸毛孔皆出妙香。亦如众香国土,
诸树之香。尔时维摩诘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以何说法。彼菩萨曰:我土
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
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彼诸菩
萨问维摩诘:今世尊释迦牟尼,以何说法。维摩诘言:此土众生,刚强难化。
故佛为说刚强之语,以调伏之。言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诸难处。是愚
人生处。是身邪行,是身邪行报,是囗邪行。是囗邪行报。是意邪行。是意
邪行报。是杀生。是杀生报。是不与取。是不与取报。是邪淫。是邪淫报。
是妄语。是妄语报。是两舌。是两舌报。是恶囗。是恶囗报。是无义语。是
无义语报。是贪嫉。是贪嫉报。是瞠恼。是瞠恼报。是邪见。是邪见报。是
悭吝。是悭吝报。是毁戒。是毁戒报。是瞠恚。是瞠恚报。是懈怠。是懈怠
报。是意乱。是意乱报。是愚痴。是愚痴报。是结戒。是持戒。是犯戒。是
应作。是不应作。是障碍。是不障碍。是得罪。是离罪。是净。是垢。是有
漏。是邪道。是正道。是有为。是无为。是世间。是涅盘。以难化之人,心
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譬如象马。  不调。加诸
楚毒。乃至彻骨,然後调伏如是刚强难化众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
律。彼诸菩萨闻说是已。皆曰:未曾有也。如世尊释迦牟尼佛。隐其无量自
在之力。乃以贫所乐法,度脱众生。斯诸菩萨,亦能劳谦,以无量大悲,生
是佛土。维摩诘言:此土菩萨,於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
饶益众生,多於彼国百千劫行。所以者何。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馀
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以布施摄贫穷。以净戒摄毁禁。以忍辱摄瞠恚。
以精进摄懈怠。以禅定摄乱意。以智慧摄愚痴。说除难法,度八难者。以大
乘法,度乐小乘者。以诸善根,济无德者。常以四摄,成就众生。是为十。
彼菩萨曰:菩萨成就几法,於此世界行无疮疣,生於净土。维摩诘言:菩萨
成就八法,於此世界,行无疮疣,生於净土。何等为八。饶益众生,而不望
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等心众生,谦下无碍,於诸
菩萨,视之如佛。所未闻经,闻之不疑。不与声闻而相违背。不嫉彼供,不
高己,而於其中调伏其心。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是
为八。维摩诘。文殊师利,於大众中说是法时。百千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是时佛说法於庵罗树园。其地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作金色。阿
难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有此瑞应。是处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
作金色。佛告阿难:是维摩诘文殊师利,与诸大众,恭敬围绕,发意欲来。
故先为此瑞应。於是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可共见佛。与诸菩萨,礼事供养。
文殊师利言:善哉,行矣。今正是时。维摩诘即以神力,持诸大众,并师子
座。置於右掌,往诣佛所。到已着地。稽首佛足,右绕七匝,一心合掌,在
一面立。其诸菩萨,即皆避座,稽首佛足,亦绕七匝,於一面立。诸大弟子,
释梵四天王等,亦皆避座,稽首佛足,在一面立。於是世尊,如法慰问诸菩
萨已。各令复坐。即皆受教。众坐已定。佛语舍利弗:汝见菩萨大士,自在
神力之所为乎。唯,然,已见。汝意云何。世尊。我睹其为不可思议。非意
所图。非度所测。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今所闻香,自昔未有。是为何香。
佛告阿难:是彼菩萨毛孔之香於是舍利弗语阿难言:『我等毛孔,亦出是香』。
阿难言:此所从来。曰:是长者维摩诘,从众香国,取佛馀饭。於舍食者,
一切毛孔,皆香若此。阿难问维摩诘:是香气住当久如。维摩诘言:至此饭
消。曰:此饭久如当消。曰:此饭势力,至於七日,然後乃消。又阿难。若
声闻人,未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入正位,然後乃消。已入正位,食此饭者,
得心解脱,然後乃消。若未发大乘意,食此饭者,至发意乃消。已发意食此
饭者,得无生忍,然後乃消。已得无生忍食此饭者,至一生补处,然後乃消。
譬如有药,名曰上味。其有服者,身诸毒灭,然後乃消。此饭如是。灭除一
切,诸烦恼毒,然後乃消。阿难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饭,能作
佛事。佛言:如是,如是。阿难。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有以诸
菩萨而佛事。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有以佛衣服卧
具而作佛事。有以饭食而佛事。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有以三十二相八十
随形好而作佛事。有以佛身而作佛事。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
入律行。有以梦、幻、影向、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焰,如是等喻而作佛事。
有以声音、语言、文字、而作佛事。或有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
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
佛事。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诸佛即以
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菩萨入此门者。若见一切净好佛土,
不以为喜,不贪不高,若见一切不净佛土,不以为忧,不碍不没。但於诸佛
生清净心,欢喜恭敬,未曾有也,诸佛如来,功德平等。为教化众生故,而
现佛土不同。阿难。汝见诸佛国土,地有若干。而虚空无若干也。如是见诸
佛色身有若干耳。其无碍慧无若干也。阿难,诸佛色身,威相、种性、戒、
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力,无所畏,不共之法,大慈,大悲,威仪所
行,及其寿命,说法教化,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具诸佛法,悉皆同等。是
故名为三藐三佛陀。名为多陀阿伽度。名为佛陀。阿难。若我广说此三句义。
汝以劫寿,不能尽受。正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皆如阿难多闻第一,
得念总持。此诸人等,以劫之寿,亦不能受。如是阿难。诸佛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无有限量。智慧辩才,不可思议。阿难白佛言:我从今已往,不敢
自谓以为多闻。佛告阿难:勿起退意。所以者何。我说汝於声闻中为最多闻。
非谓菩萨。且止。阿难。其有智者,不应限度诸菩萨也。一切海渊,尚可测
量。菩萨禅定智慧,总持辩才,一切功德,不可量也。阿难。汝等舍置菩萨
所行。是维摩诘一时所现神通之力。一切声闻辟支佛,於百千劫,尽力变化,
所不能作。尔时众香世界,菩萨来者。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初见此土,
生下劣想。今日悔责,舍离是心。所以者何。诸佛方便,不可思议。为度众
生故。随其所应现佛国异。唯,然。世尊。愿赐少法。还於彼土。当念如来。
佛告诸菩萨:有尽无尽解脱法门,汝等当学。何谓为尽,谓有为法。何谓无
尽,谓无为法。如菩萨者,不尽有为,不住无为。何谓不尽有为。谓不离大
慈,不舍大悲。深发一切智心,而不忽忘。教化众生,终不厌倦。於四摄法,
常念顺行。护持正法,不惜躯命。种诸善根,无有疲厌。志常安住,方便回
向。求法不懈。说法无吝。勤供诸佛。故入生死,而无所畏。不轻未学。敬
学如佛。堕烦恼者,令发正念。於远离乐,不以为贵。不着己乐,庆於彼乐。
在诸禅定,如地狱想。於生死中,如园观想。见来求者,为善师想。舍诸所
有,具一切智想。见毁戒人,起救护想。诸波罗蜜,为父母想。道品之法,
为眷属想,发行善根,无有齐限。以诸净国严饰之事,成己佛土。行无限施,
具足相好。除一切恶,净身囗意,生死无数劫,意而有勇。闻佛无量德,志
而不倦。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出阴界入。荷负众生,永使解脱。以大精进,
摧伏魔军。常求无念,实相智慧。行少欲佑足,而不舍世法。不坏威仪,而
能随俗。神起通慧,引导众生。得今总持,所闻不忘。善别诸根,断众生疑。
以乐说辩,演法无碍。净十善道,受人天福。修四无量,开梵天道。劝请说
法,随喜赞善。得佛音声。身囗意善,得佛威仪。深修善法,所行转胜,以
大乘教,成菩萨僧。心无放逸,不失众善。行如此法,是名菩萨不尽有为。
何谓菩萨不住无为。谓修学空,不以空为证。修学无相无作,不以无相无作
为证。修学无起,不以无起为证。观於无常,而不厌善本。观世间苦,而不
恶生死。观於无我,而诲人不倦。观於寂灭,而永不寂灭。观於远离,而身
心修善。观无所归,而归趣善法。观於无生,而以生法荷负一切。观於无漏,
而不断诸漏。观无所行,而以行,教化众生。观於空无,而不舍大悲。观正
法位,而不随小乘。观诸法虚妄,无牢无人,无主,无相,本愿未满,而不
虚福德,禅定智慧。修如此法,是名菩萨不住无为。又具福德故,不住无为。
具智慧故,不尽有为。大慈悲故,不住无为。满本愿故,不尽有为。集法药
故,不住无为。随授药故,不尽有为。知众生病故,不住无为。灭众生病故,
不尽有为。诸正士。菩萨已修此法,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是名尽无尽解脱
法门。汝等当学。尔时彼诸菩萨,闻说是法,皆大欢喜。以众妙华,若干种
色,若干种香。散三千大千世界.供养於佛,及此经法,并诸菩萨已。稽首
佛足.叹未曾有。言释迦牟尼佛,乃能於此善行方便。言已。忽然不现,还
到彼国。
尔时世尊问维摩诘:汝欲见如来。为以何等观如来乎。维摩诘言:如自
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後际不去。今则不住。不观色。
不观色如。不观色性。不观受想行识。不观识如。不观识性。非四大起。同
於虚空。六入无积。眼耳鼻舌身心已过。不在三界。三垢已离。顺三脱门。
具足三明。与无明等。不一相,不异相。不自相,不他相。非无相,非取相。
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众生。观於寂灭,亦不永灭。不此不彼。不
以此,不以彼。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无晦无明。无名无相。无强无弱。
非净非秽。不在方,不离方。非有为,非无为。无示无说。不施不悭。不戒
不犯。不忍不恚。不进不怠。不定不乱。不智不愚。不诚不欺。不来不去。
不出不入。不切言语道断。非福田,非不福田。非应供养,非不应供养。非
取非舍。非有相,非无相。同真际。等法性。不可称。不可量。过诸称量。
非大非小。非见非闻。非觉非知。离众结缚。等诸智。同众生。於诸法,无
分别。一切无失。无浊无恼。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畏无忧。无喜无厌。
无已有,无当有,无今有。不可以一切言说,分别显示。世尊。如来身为若
此。作如是观。以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尔时舍利弗维
摩诘:汝於舍没而来生此。维摩诘言:汝所得法,有没生乎。舍利弗言:无
没生也。若诸法无没生相,云何问言,汝於何没而来生此。於意云何。譬如
幻师,幻作男女,宁没生耶舍利弗言:无没生也。汝岂不闻,佛说诸法,如
幻相乎。答曰:如是。若一切法如幻相者。云何问言,汝於何没,而来生此。
舍利弗。没者,为虚诳法,败坏之相。生者。为虚诳法,相续之相。菩萨虽
没,不尽善本。虽生,不长诸恶。是时佛告舍利弗: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
是维摩诘,於彼国没,而来生此。舍利弗言:未曾有也。世尊。是人乃能舍
清净土,而来乐此多怒害处。维摩诘语舍利弗:於意云何,日光出时,与冥
合乎。答曰:不也。日光出时,则无众冥。维摩诘言:夫日何故行阎浮提。
答曰:欲以明照,为之除冥。维摩诘言:菩萨如是。虽生不净佛土。为化众
生。不与愚而共合也。但灭众生烦恼耳。是时大众渴仰,欲见妙喜世界,无
动如来,及其菩萨声闻之众。佛知一切众会所念。告维摩诘言:善男子,为
此众会,现妙喜国,无动如来,及诸菩萨声闻之众。众皆欲见。於是维摩诘
心念。吾当不起於座。接妙喜国。铁围山川,溪谷,江河,大海,泉源,须
弥诸山。及日月星宿,天龙鬼神,梵天等宫。并诸菩萨声闻之众,城邑聚落,
男女大小,及至无动如来。及菩提树,诸妙莲华,能於十方,作佛事者,三
道宝阶。从阎浮提,至忉利天。以此宝阶,诸天来下,悉为礼敬无动如来,
听受经法。阎浮提人,亦登其阶,上升忉利,见彼诸天。妙喜世界,成就如
是无量功德。上至阿迦尼叱天,下至水际。以右手断取,如陶家轮。入此世
界。犹得华,示一切众。作是念已。入於三昧,现神通力。以其右手,断取
妙喜世界,置於此土。彼得神通菩萨,及声闻众并馀天人,俱发声言:唯,
然,世尊。谁取找去。愿见救护。无动佛言。非我所为。是维摩诘神力所作。
其馀未得神通者,不觉不知己之所往。妙喜世界,虽入此土,而不增减。於
是世界,亦不迫隘,如本无异。尔时释迦牟尼佛,告诸大众:汝等且观妙喜
世界,无动如来。其国严饰。菩萨行净。弟子清白。皆曰,唯,然,己见佛
言。若菩萨欲得如是清净佛土。当学无动如来,所行之道。现此妙喜国时。
娑婆世界,十四那他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愿生於妙喜佛土。释
迦牟尼佛,即记之曰:当生彼国。时妙喜世界,於此国土,所应饶益,其事
讫已,还复本处。举众皆见。佛告舍利弗:汝见此妙喜世界,及无动佛不。
唯,然,已见。世尊。愿使一切众生,得清净土,如无动佛。获神通力,如
维摩诘。世尊。我等快得善利。得见是人,亲近供养。其诸众生,若今现在,
若佛灭後,闻此经者,亦得善利。况复闻已,信解受持,读诵解说,如法修
行。若有手得,是经典者,便为已得,法宝之藏。若有读诵,解释其义,如
说修行,则为诸佛之所护念。其有供养,如是人者,当知则为供养於佛。其
有书持此经卷者,当知其室,即有如来。若闻是经能随喜者,斯人则为趣一
切智。若能信解此经,乃至一四句偈,为他说者,当知此人,即是受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记。
尔时释提桓因,於大众中,白佛言:世尊。我虽从佛及文殊师利,闻百
千经。未曾闻此不可思议自神通,决定实相经典。如我解佛所说义趣。若有
众生,闻此经法,信解受持,读诵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况如说修行。斯
人则为闭众恶趣,开诸善门。常为诸佛之所护念。降伏外学。推灭魔怨。修
治菩提。安处道场。履践如来所行之迹。世尊。若有受持读诵,如说修行者。
我当与诸眷属,供养给事,所在聚落城邑,出林旷野,有是经处。我亦与诸
眷属,听受法故,共到其所。其未信者,当令生信。其己信者,当为作护。
佛言:善哉,善哉。天帝。如汝所说。吾助尔喜。此经广说过去,未来,现
在诸佛,不可思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天帝。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
读诵,供养是经者,则为供养去来今佛。天帝。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如来满
中,譬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以一劫,或减一劫,
恭敬尊重,赞叹供养,奉诸所安。至诸佛灭後。以一一全身舍利,起七宝塔。
纵广一四天下,高至梵天。表刹庄严。以一切华香璎珞,幢妓乐,微妙第一。
若一劫,若减一劫,而供养之。天帝。於意云何。其人植福,宁为多不。释
提桓因言:多矣,世尊。彼之福德,若以百千亿劫,说不能尽。佛告天帝:
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不可思议解脱经典,信解受持,读诵修行,福多
於彼。所以者何。诸佛菩提,皆从此生,菩提之相,不可限量。以是因缘。
福不可量。佛告天帝:过去无量阿僧只劫,时世有佛,号曰药王如来,应供,
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世界名大庄严。劫名庄严。佛寿二十小劫。其声闻僧,三十六亿那由他。菩
萨僧有十二亿。天帝。是时有转轮圣王,名曰宝盖。七宝具足,主四天下。
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敌。尔时宝盖,与其眷属,供养药王如来,施
诸所安,至满五劫。过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当如我,以深心供养於佛。
於是千子,受父王命,供养药王如来,复满五劫,一切施安。其王一子,名
曰月盖。独坐思惟,宁有供养,殊过此者。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
法之供养,胜诸供养。即问:何谓法之供养。天曰:汝可往问药王如来。当
广为汝说法之供养。即时月盖王子。行诣药王如来,稽首佛足,却住一面,
白佛言:世尊。诸供养中,法供养胜。云何名为法之供养。佛言:善男子。
法供养者。说佛所说深经。一切世间,难信难受。微妙难见。清净无染。非
但分别思惟之所能得。菩萨法藏所摄。陀罗尼印印之。至不退转。成就六度。
善分别义。顺菩提法。众经之上。入大慈悲。离众魔事,及诸邪见。顺因缘
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空无相,无作,无起。能令众生,坐於
道场,而转法轮。诸天龙神,乾达婆等,所共叹誉。能令众生,入佛法藏。
摄诸贤圣,一切智慧。说众菩萨,所行之道。依於诸法实相之义。明宣无常,
苦空无我,寂灭之法。能救一切,毁禁众生。诸魔外道,殳贪着者,能使怖
畏。诸佛贤所共称叹。背生死苦,示涅盘乐。十方三世,诸佛所说。若闻如
是等经,信解受持读诵。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守护法
故。是名法之供养。又於诸法,如说修行。随顺十二因缘,离诸邪见。得无
生忍,决定无我。无有众生。而於因缘果报,无违无诤,离诸我所。依於义,
不依语。依於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於法,不依人。随
顺法相,无所入,无所归。无明毕竟灭故,诸行亦毕竟灭。乃至生毕竟灭故,
老死亦毕竟灭。作如是观。十二因缘,无有尽相。不复起相。是名最上法之
供养。佛告天帝:王子月盖,从药王佛,闻如是法,得柔顺忍。即解宝衣严
身之具,以供养佛。白佛言:世尊。如来灭後,我当行法供养,守护正法。
愿以威神,加哀建立。令我得降伏魔怨,修菩萨行。佛知其心所念,而记之
曰:汝之末後,守护法城。天帝。时王子月盖,见法清净。闻佛授记。以信
出家。修习善法。精进不久。得五神通。具菩萨道。得陀罗尼,无断辩才。
於佛灭後,才其所得,神通总持辩才之力,满十小劫,药王如来所转法轮,
随而分布。月盖比丘,以守护法,勤行精进。即於此身,化百万亿人,於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立不退转。十四那由他人,深发声闻辟支佛心。无量众
生,得生天上。天帝。时王宝盖,岂异人乎。今现得佛,号宝焰如来。其王
千子,即贤劫中千佛是也。从迦罗鸠孙驮为始得佛。最後如来,号曰楼至。
月盖比丘,则我身是。如是天帝。当知此要。以法供养,於诸供养为上为最。
第一无比。是故天帝,常以法之供养,供养於佛。
於是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我今以是无量亿阿僧祗劫,所集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法,付嘱於汝。如是辈经,於佛灭後,末世之中,汝等当以神力,
广宣流布,於阎浮提,无令断绝。所以者何。未来世中,当有善男子善女人,
及天龙鬼神,乾闼婆,罗刹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乐於大法。若使
不闻,如是等经则失善利。如此辈人,闻是等经,必多信乐。发希有心。当
以顶受,随诸众生,所应得利,而为广说。弥勒当知。菩萨有二相。何谓为
二。一者好於杂句文饰之事。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若好杂句文饰事者,
当知是为新学菩萨。若於如是无染无着,甚深经典,无有恐畏,能入其中。
闻已心净,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弥勒。复有二法,名
新学者,不能决定,於甚深法。何等为二。一者所未闻深经,闻之惊怖生疑。
不能随顺。毁谤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闻。或时於中,说其过恶。有此二
法,当知是新学菩萨。为自毁伤。不能於深法中,调伏其心。弥勒。复有二
法,菩萨虽信解深法,犹自毁伤,而不能得无生法忍。何等为二。一者轻慢
新学菩萨,而不教诲。二者虽信解深法。而取相分别。是为二法。弥勒菩萨
闻说是已。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佛所说。我当远离如斯之恶。奉持
如来无数阿僧只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
求大乘者,当令手得如是等经,与其之力。使受持读诵,为他广说。世尊。
若後末世,有能受持读诵,为他说者。当知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立。佛言:善
哉,善哉,弥勒。如汝所说。佛助尔喜。於是一切菩萨,合掌白佛。我等亦
於如来灭後。十方国土,广宣流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复当开导诸说
法者,令得是经。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在在处处,城邑聚落,山林旷
野,有是经卷,读诵解说者。我当率诸官属,为听法故,往诣其所,拥护其
人。面百由旬,令无伺求,得其便者。是时佛告阿难:受持是经,广宣流布
阿难言:唯。我已受持要者。世尊。当何名斯经。佛言:阿难。是经名为维
摩诘所说。亦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如是受持。佛说是经已。长者维摩诘,
文殊师利,舍利佛,阿难等,及诸天人阿修罗,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
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八大菩萨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
录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复有八大菩萨摩诃萨,其名曰:
妙吉祥菩萨摩诃萨 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慈氏菩萨摩诃萨  虚空藏菩萨摩诃萨
普贤菩萨摩诃萨  金刚手菩萨摩诃萨
除盖障菩萨摩诃萨 地藏菩萨摩诃萨  以为上首。
复有诸大菩萨摩诃萨,其名曰:
无能胜菩萨摩诃萨 龙相菩萨摩诃萨
喜意菩萨摩诃萨  无垢藏菩萨摩诃萨
无垢称菩萨摩诃萨 智王菩萨摩诃萨
无边军菩萨摩诃萨 智光菩萨摩诃萨
慧光菩萨摩诃萨  慧灯菩萨摩诃萨
智灯菩萨摩诃萨  梵授菩萨摩诃萨
天冠菩萨摩诃萨  如是等诸大菩萨,皆来会坐。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今谛听,过东方恒河沙数世界,有一佛刹名无
能胜,彼土有佛,名善精进吉祥如来应正等觉,现为众生说微妙法。复次舍
利弗,又过东方十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曰无我,彼土有佛,号普照如来
应供正等觉,现为众生说微妙法。复次舍利弗,又过东方三恒河沙数世界,
有一佛刹名曰善爱,彼土有佛,号吉祥如来应供正等觉,现为众生说微妙法。
复次舍利弗,又过东方三十四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寂静藏,彼土有佛,
号印捺罗计睹特*惹王如来应供正等觉,现为众生说微妙法。(*字为左口
右缚)复次舍利弗,又过东方五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曰离尘,彼土有佛,
号喜功德光自在王如来应供正等觉,现为众生说微妙法。」
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经中闻是诸佛如来名号,一
心谛听或自忆念、或书写读诵为他解说,彼人命终,不堕恶趣、不生边地邪
见诸恶律仪下贱族中、亦不生於长寿天中、亦不生於五浊恶世,饥馑疾病刀
兵劫中、亦无王难水难火难贼盗虎狼等难,常生佛刹及天上人间、身相端严
诸根具足、眷属圆满、得宿命智、具六波罗蜜、行四无量法、通达一甚深法
藏、成最上道。」
佛说此经已,诸大菩萨、舍利弗及诸 刍、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
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六菩萨亦当诵持经
失译附後汉录
师子戏菩萨、师子奋迅菩萨、师子幡菩萨、师子作菩萨、坚勇精进菩萨 、
击金刚慧菩萨。
巍巍十方佛 堂堂圣中王 妙相三十二 众好八十章
身出妙光明 普照诸十方 愿身自归命 稽首诸法王
巍巍十方佛 无极大慈悲 兴立诸大誓 济度诸群黎
多闻欢喜者 功德叵称载 愿身自归命 稽首诸大哀
巍巍十方佛 功德不可量 慧如无量海 灌泽诸十方
其有闻名者 除咎消诸殃 归命大智慧 稽首正觉王
巍巍十方佛 国土甚清净 七宝为庄严 妙香 檀形
悉纯诸菩萨 亦无二乘名 唯说不退转 般若之道英
巍巍十方佛 三世道之珍 其闻信乐者 疾成无上真
游於菩萨道 坚住王退转 所生常见佛 速值诸世尊
巍巍十方佛 三世之导师 志心怀恭敬 信乐无狐疑
所生常端正 颜容甚光辉 辩才慧独远 愿礼天人师
别有四菩萨
此四大士,皆过去十方诸佛之师。此四大士,初始造行之时,发大誓愿
言:「我当度一切众生,至其都得涅盘,然後当取佛。」以是故应诵念诵持,
得无量无边功德至不退转。譬如三千世界尽虚空满中磨黄金,用之布施,不
如一须臾之间诵念此四大士名,其所得功德,出过尔所黄金施上千亿万倍。
其名曰
弃阴盖菩萨 寂根菩萨 慧威菩萨 不离菩萨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长者法志妻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萨万人俱。
佛时清旦,著衣持钵,入城分卫。比丘菩萨,皆悉侍从。诸天龙神、及
香 音神、无善之神、凤凰神、山神、执乐神王,皆散华烧香、鼓诸音乐,
歌叹佛德,而说颂曰:
从无数亿劫 积行难可量 慈愍于众生 使发大道行 三界犹幻化
一切悉空无 能晓了此慧 度脱诸十方 三十二相明 姿好八十种
口出万亿香 功德自严容 虽处现三界 开示三道场 三垢今已灭
除于三界殃 心如明月珠 处欲无所著 等行离爱憎 一切无适莫
於是人民闻歌颂佛德,一国集会,观佛行来,举动进止,法则安徐,威
容 之颜,犹星中月;如日初出,普照天下,无所 碍;譬如梵王,处诸天 中;
如天帝释,处忉利宫,诸天中尊;犹须弥山,现于大海,四域之中 ,安不
可动。欢喜踊跃,叉手归命。
佛至长者法志门外,进到中阁,放大光明,皆照十方。时长者妻,严庄
床 座,文饰身形,众宝璎珞,服 檀香,面彩颜貌,五色 煌,谓可保常 ,
奴客婢使,小有过失,挝捶苦毒,不问曲直。遥见佛明,超于日光, 心自
念言:「此之显耀,非类日月,释梵诸天,凡俗之光,其明清凉, 安隐无
量,我身蒙之,一切无患,不饥不渴,自然饱满,云何行仗加於 仆从。」
速趣向阁,睹见世尊,相好威耀,难可为喻,诸根寂定,无有 衰入,犹七
宝山,晃晃巍巍,惭惧悲喜,稽首佛足,悔过殃衅,所犯无 状,既为女人,
不能自贵,瞠喜由己,今首罪衅,不敢藏匿。
^^(注)
佛言:「善哉!善哉!汝获善利,离一切衰,见身殃咎,改往修来,人
身 难得,佛经难值,亿世时有。所以堕女人身中者何? 欲姿态,在於其
中,不能修身,放心恣意,嫉妒多口,贪于形貌,而自恃怙,世间无常豪富
威势,须臾间耳,当视诸下,犹如赤子,豪富贫贱,如月进退,若日出没,
水火风起,不久则衰,一切道俗,皆从心兴,上天人间,地狱饿鬼,畜生之
类,皆由己耳,佛天中天,缘觉声闻,亦复如是,今我斯身,三十二相,八
十种好,彻睹十方,悉从解达。」
女闻佛言,欢喜无量,重自归命,责己蒙冥,惟受不及开化,未闻无上
之 诲。
佛言:「施行十善义,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两舌、绮语、恶口;
意不嫉、恚、痴。当奉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 遵
四等心:慈、悲、喜、护。普弘大哀,自致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乃为奴客婢使,教以辛苦生死罪福,示语三涂之患难也,诫以道禁义理
之 事,胜於挝杖。庄严璎珞有四事,何等为四?一曰笃信;二曰戒禁;三
曰三昧;四曰智慧 ,是为四事,菩萨自庄严,心计大乘,无男无女,犹如
幻化,画师所作 ,随意则成,晓了空慧,一切本净,得无名身,四无所畏,
四事不护, 独步三界,度脱一切。
女闻佛教,心开踊跃,即发无上正真道意,立不退转地。
时天帝释来在佛後,谓女言曰:「佛道难得,不如求转女为男,日月天
帝 ,转轮圣王。」
於是女以偈颂曰:「
天帝日月王 转轮四域主 威势无几间 不可久恃怙 仕豪如朝露
梦中有所睹 觉已忽灭尽 不知所凑处 五阴如幻化 三界由己作
三世以平等 道心无等侣 谛解作是了 谁男何所女」
天帝闻斯言 默默无所语
佛言:「善哉!善哉!诚如所云,三处如幻化、影响、野马、水月、芭
蕉 ,俗人不解,计有吾我,便倚三界,不能自济。」
女心即解,变为男子,踊在虚空,下礼佛足。佛告女曰:「汝於後世恒
沙 来劫,当得作佛,号无垢王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 解、
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号天中天,世曰光净」。时来会者天 人民,
无央数千,见此变应,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时长者妻一切下使,前白佛言:「尊者卑者,本甯异乎?」佛言:「一切
本无,随心所存,虽为下使,发心为道,可得成佛,既为尊豪,恣心  慢,
不离恶趣,地狱、恶鬼、畜生之中,犹月增减、如树盛衰,一切非 常,无
一可赖,惟道深慧,乃可保常,犹如虚空,无进无退。」时诸下 使,踊跃
欣豫,发大道意,变为男子,得不起忍。
佛告阿难:「五阴无处,六情无根,十二因缘,而无端绪,四大寄因,
何 所是人。」
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注:「今首罪衅」的「衅」应为:上为「学」之上半,下为「且」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
萨 摩诃萨众。
尔时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出王舍城,诣迦兰陀竹园精舍,至世尊所,
头面礼足,佛三匝,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告频婆娑罗王言:「大王!如人梦
中见於众人,与诸女共相娱乐,此人觉已,忆念梦中众人女,大王!於意云
何?如是梦中众人女,为有实不?」
频婆娑罗王答言:「不也,世尊!」
佛告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梦中见 女,与诸人等共相娱乐,觉已忆
念,如是之人宁有智不?」
大王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梦中毕竟无有众人及众 女,
众人 女尚不可得,何况当有共相娱乐。」
佛告大王:「凡夫之人,亦复如是。眼见美色,便生爱著,即生爱著便
起欲心,既起欲心起瞠痴业,或作身业、或作口业、或作意业,彼所作业作
已而灭,灭已不依东方而住、亦复不依南方而住、亦复不依西方而住、亦复
不依北方而住,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至临终时行识将灭,其意现前。大王!
如是行识,自作之业必尽受之。大王!如人梦觉,不见 女及诸人众,行前
识灭已初识次生,或生天中、或生人中、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饿鬼。
大王!以初识不断自心相续,应受报处而生其中。大王!观诸生灭颇有一法,
从於今世至未来世大王!如是行识终时,名之为灭,初识起时,名之为生。
大王!行识灭时,去无所至,初识生时,无所从来。何以故?识性离故。大
王!行识行识空、灭时灭业空,初识初识空,生时生业空,观诸业果亦不失
坏。大王当知!以初识心相续不断而受果报。」
尔时善逝说此语已,而说颂曰:
一切唯名字 唯住想分别 名字分别说 而说无所有
以种种名字 说於种种法 法中无如是 此法诸法相
名字名字空 名字离名字 诸法无名字 以名字而说
此法非实有 以分别而生 彼分别亦无 空以分别说
一切凡夫说 眼能见於色 世间妄分别 取之以为实
佛之所说法 众缘集故见 此是行次第 为说第一义
非眼见於色 意不觉诸法 此是第一谛 非世间所觉
尔时世尊说此经已,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 闼婆
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转有经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大比丘众之所围绕,一千二百五十人
俱,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
尔时摩伽陀王频婆娑罗出王舍城,往至迦兰陀竹林住处,到佛所已,头
面礼足, 佛三匝,却坐一面。
尔时如来知频婆娑罗王坐一面已,告言:「大王!譬如有人於睡梦中,
共 彼女宝行於欲事,彼人觉已忆彼女宝,大王於意云何?梦中女实为是有
不?」王即答言:「不也,世尊!」复问王言:「大王!於意云何?彼人若执
梦中女者,是黠慧不?」王即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彼梦中女毕竟
无故,云何而有境界欲事,彼人徒劳。」佛言:「大王!如是一切愚痴凡夫,
以不曾闻佛正法故,眼见诸色,悦豫於心,即执为实,以执著故则有系缚,
以系缚故则有染著,以染著故则生贪欲瞠痴等业,若身若口若意等业,然彼
身业所作即灭,灭已不依东方而住,如是不依南西北方上下而住,随命终时,
转彼有识而现後心。大王!彼识不坏,随业尽处彼业能现,亦如睡梦觉时女
宝。如是大王!最後灭识而生後识,或在地狱、或在饿鬼、或在畜生、或阿
修罗、或人或天,彼最後识取最後生,识顺彼生,如是心识随业所受,然无
有法,从此世间至彼世间而受生也。大王!灭後识心是名为灭,是初心识如
托生者,是彼後生。大王!转後识时,彼法实不从彼处来而至於此,初识生
已亦无所至。何以故?法性相故。大王!最初识心是後识空,业是业空,生
是生空,最初心识是初识空,所生之处是生处空,而於彼处不失业果。大王!
最後生识於彼即灭,後不断心,识心顺行随在何处,所受业报即往受故。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善逝後说时 所有诸言语 皆是假名说 假名想住故
离於言语法 而无有可说 随所有言说 而说彼诸法
彼不在於彼 法眼见无色 所言见色者 世间执著故
说世法为实 无而和合见 是如来所说 是名方便地
若为真实说 眼则不见色 意不知诸法 此是最秘密
世间我慢说 名本空无名 一切法无名 而以假名说」
说此法门时,频婆娑罗王及诸大众、人天龙神、乾闼婆等,闻佛所说,
皆大欢善,信受奉行。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羯兰铎迦池竹林园中,与大 刍众千二百五十俱,
并大菩萨摩诃萨,无量百千人天大众,一心恭敬围 而住。
尔时世尊为说自证微妙之法:所谓初中後善、文善巧妙、纯一圆满清净
鲜 白梵行之相。
尔时摩揭陀主影胜大王,往竹林中礼世尊足,右 三匝在一面坐。 时
影胜王白佛言:「世尊!云何有情先所造业,久已灭坏,临命终时,皆悉现
前;又复诸法体悉空无,所造业报而不散失,唯愿世尊,哀愍为我分别解说。」
尔时世尊告影胜王曰:「大王当知:譬如男子於眠梦中,见与人间端正
美女,共为稠密,既睡觉已,忆彼梦中所见美女,大王!於意云何?於眠梦
中人间美女,是实有不?」
王言:「非有。」
世尊告言:「大王!於意云何?此之男子,於彼梦中所见美女,心生忆
念恋慕不舍,可说此人是大博识明智者不?」
王言:「不尔,此是愚人非明智者。何以故?由彼梦中人间美女,毕竟
体空,不可得故,岂能与彼而行稠密,令此男子情怀爱恋生忆念耶?」
佛言:「大王!如是愚痴无识凡人,眼见色时心生 乐,便起执著,起
执著已随生顾恋,生顾恋已情怀染爱,起染爱故随贪瞠痴,发身语意造诸业,
然此诸业作已灭坏,此灭坏时曾不依止东方而住,亦不依止南西北方四维上
下,至命终时意识将灭,所作之业皆悉现前,譬如男子从睡觉已,忆彼梦中
所见美女影像皆现如是。大王!前识灭已後识生时,或生人中、或生天上、
或堕傍生饿鬼地狱。大王!後识生时无间生起,彼同类心相续流转,分明领
受所感异熟。大王!曾无有法,能从此世转至後世,然有死生业果可得。大
王当知!前识灭时名之为死,後识支起号之为生。大王!前识灭时无有去处,
後识支起无所从来。所以者何?本性空故。大王!前识前识性空、死死性空、
业业性空、後识後识性空、生生性空,而彼业果曾不散失。大王!如是应知,
一切有情皆由愚惑不知非有,妄起顾恋轮回生死。」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说伽他曰:
诸法唯假名 但依名字立 离於能诠语 所诠不可得
皆以别别名 诠彼种种法 於名法非有 是诸法自性
由名名性空 於名名不有 诸法名本无 妄以名诠名
诸法皆虚妄 但从分别生 此分别亦空 於空妄分别
我说诸世间 以眼见於色 皆由邪计想 是名为俗谛
我说一切法 皆是藉缘生 是名近胜义 智者当观察
眼不见於色 意亦不知法 是名胜义谛 愚者不能知
尔时世尊说此法已,摩揭陀主影胜大王,深心顶受,时诸 刍,及大菩 萨
人天等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盂兰盆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
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
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即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
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
神地只、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
得解脱。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佛告目连:「十方众生,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
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
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
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
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
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
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
光。」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後受食。
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
时目连母即於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力故。若
未 来世,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
为 尔否?」
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
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
母、过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安
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
乃至七世父母离恶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
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
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
是法。」
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欢喜奉行。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与大 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
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时,清净慧菩萨在众中坐,为欲愍念诸有情故,作是思惟:诸佛如来,
以何因缘,得清净身,相好具足。复作是念:诸众生类,得值如来,亲近供
养,所获福报,无量无边,未知如来般涅盘後,所有众生,作何供养?修何
功德?令彼善根,速能究竟无上菩提。
作是念已,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顶礼佛足,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
我欲请问,愿垂听许。」佛言:「善男子!随汝所问,我当为说。」
尔时,清净慧菩萨白佛言:「诸佛如来,应正等觉,以何因缘,得清净
身,相好具足。又诸众生,得值如来,亲近供养,所获福报,无量无边,未
审如来般涅盘後,所有众生,作何供养?修何功德?令彼善根,速能究竟无
上菩提。」
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善哉!汝能为彼未来众生发如是
问,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如说修行,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清净慧菩萨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清净慧菩萨言:「善男子!应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智慧、
静虑、慈悲、喜舍、解脱解脱知见、力无所畏、一切佛法、一切种智、善清
净故,如来清净。若於如是诸佛如来以清净心种种供养:香花璎珞、幡盖敷
具,布在佛前,种种严饰,上妙香水澡浴尊仪,烧香普熏运心法界。复以饮
食、鼓乐、弦歌、谮咏如来不共功德,发殊胜愿,回向无上一切智海,所生
功德,无量无边,乃至菩提,常令相续。所以者何?如来福智,不可思议,
无数无等。善男子!诸佛世尊,具有三身,谓法身、受用身、化身,我涅盘
後,若欲供养此三身者,当供养舍利。然有二种:一者:身骨舍利;二者:
法颂舍利。即说颂曰:『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
说。』若男子、女人、 刍五众,应造佛像。若无力者,下至大如黄麦,造 睹
波形如枣许,刹竿如针,盖如麸片,舍利如芥子,或写法颂,安置其中,如
上珍奇,而为供养,随己力能,至诚殷重,如我现身,等无有异。善男子!
若有众生,能作如是胜供养者,成就十五殊胜功德,而自庄严。
一者、常有惭愧。         二者、发净信心。
三者、其心质直。         四者、亲近善友。
五者、入无漏慧。         六者、常见诸佛。
七者、恒持正法。         八者、能如说行。
九者、随意当生净佛国土。
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贵,人所敬奉,生欢喜心。
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   十二者、诸魔军众,不能损恼。
十三者、能於末世,护持正法。   十四者、十方诸佛之所加护。
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我般涅盘後 能供养舍利 或造 睹波 及以如来像
於彼像塔处 涂拭曼荼罗 以种种香华散布於其上
以净妙香水 灌沐於像身 上味诸饮食 尽持以供养
赞叹如来德 无量难思议 方便智神通 速至於彼岸
获得金刚身 具三十二相 八十随形好 济度诸群生」
尔时,清净慧菩萨闻是颂己,白佛言:「未来众生,云何浴像。」
佛告清净慧菩萨言:「汝等当於如来,起正念心,勿著二边,迷於空有,
於诸善品,渴仰无厌,三解脱门,善修智慧,常求出离,勿住生死,於诸众
生,起大慈悲,愿得速成三种身故。善男子!我已为汝说四真谛、十二缘生、
六波罗密,今更为汝及诸国王、王子、大臣、後宫、妃后、天龙、人鬼,说
浴像法,诸供养中最为第一,胜以恒河沙等七宝布施。若浴像时,应以牛头
檀、白檀紫檀沈水、熏陆爵金香、龙脑香、零陵藿香等,於净石上磨作香泥,
用为香水,置净器中,於清净处,以好土作坛,或方或圆,随时大小,上置
浴床,中安佛像,灌以香汤净汤洗沐,重浇清水,所用之水,皆须净滤,勿
使损虫,其浴像水,两指沥取,安自顶上,名吉祥水,泻於净地,莫令足踏,
以细软巾,拭像令净,烧诸名香,周遍香馥,安置本处。善男子!由作如是
浴佛像故,能令汝等人天大众,现受富乐,无病延年,於所愿求,无不遂意,
亲友眷属,悉皆安隐,长辞八难,永出苦源,不受女身,速成正觉,既安置
已,更烧诸香,亲对像前,虔诚合掌,而说赞曰:『
我今灌沐诸如来 净智功德庄严聚 愿彼五浊众生类 速证如来净法身
戒定慧解知见香 遍十方刹常芬馥 愿此香烟亦如是 无量无边作佛事
亦愿三途苦轮息 悉令除热得清凉 皆发无上菩提心 永出爱河登彼岸』
佛说此经已,是时众中有无量无边菩萨,得无垢三昧;无量诸天,得不
退智;诸声闻众,愿求佛果;八万四千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清净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幸蒙大师哀愍我等,教浴像法,我
今劝化国王大臣,一切信心乐功德者,於日日中澡沐尊仪,获大利益,常当
顶受,欢喜奉行。」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造塔功德经
大唐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罗唐言日照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忉利天宫白玉座上,与大比丘大菩萨等,及彼天主无量众俱。
时彼大梵天王、那罗延天、大自在及五乾闼婆王等,各与眷属俱来至佛
所,欲问如来造塔之法,及塔所生功德之量。会中有菩萨名观世音,知其意,
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今此诸天
乾闼婆等故来至此,欲请如来造塔之法,及塔所生功德之量唯愿世尊为彼解
说,利益一切无量众生。」
尔时,世尊告观世音菩萨言:「随所在方未有塔处,能於其中建立之者,
其状高妙,出过三界,乃至小如庵罗果,所有表刹上至梵天;乃至小犹如针
等,所有轮盖覆彼大千;乃至小犹如枣叶,於彼塔内,藏掩如来所有舍利、
发、牙、髭、爪,下至一分;或置如来所有法藏十二部经,下至一四句偈。
其人功德,如彼梵天,命终之後,生於梵世。於彼寿尽,生五净居,与彼诸
天等无有异。善男子!如我所说如是之事,是彼塔量功德之因缘。汝诸天等
应当修学。」
尔时,观世音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向所说,安置舍利,及以法藏,
我已受持,不审如来四句之义,唯愿为我分别演说。」
尔时,世尊说是偈言:「『诸法因缘生 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 我作如
是说』善男子!如是偈义,名佛法身,汝当书写,置彼塔内。何以故?一切
因缘及所生法性空寂故。是故我说名为法身。若有众生解了如是因缘之义,
当知是人即为见佛。」
尔时,观世音菩萨及彼诸天、一切大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占察善恶业报经
香赞
炉香乍 .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三称)
称佛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
隋外国沙门菩提登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 崛山中.以神通力.示广博
严净无碍道场.与无量无边诸大众俱.演说甚深根聚法门.尔时会中有菩萨.名
坚净信.从座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我今於此众中欲有所问.谘
请世尊.愿垂听许.佛言.善男子.随汝所问.便可说之.坚净信菩萨言.如佛先
说.若我去世.正法灭後.像法向尽.及入末世.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诸衰恼.
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扰.我诸弟子.失其善念.唯长贪瞠嫉妒
我慢.设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间利养名称.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
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弱.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躯命.以如此
等众多障碍因缘故.於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於三乘中.信心
成就者亦复甚少.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於
後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我今为此未来恶世像法向尽.
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请问如来.设何方便开示化导.令生信心.得除衰恼.
以彼众生遭值恶时.多障碍故.退其善心.於世间出世间因果法中.数起疑惑.
不能坚心专求善法.如是众生.可愍可救.世尊大慈.一切种智.愿兴方便而晓
喻之.令离疑网.除诸障碍.信得增长.随於何乘速获不退.佛告坚净信言.善哉
善哉.快问斯事.深适我意.今此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汝应以此事而
请问之.彼当为汝建立方便.开示演说.成汝所愿.时坚净信菩萨复白佛言.如
来世尊.无上大智.何意不说.乃欲令彼地藏菩萨而演说之.佛告坚净信.汝莫
生高下想.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久已能度萨婆
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虽复普游一切刹土
常起功业.而於五浊恶世.化益偏厚.亦依本愿力所熏习故.及因众生应受化业
故也.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中.身相端严.威德殊
胜.唯除如来无能过者.又於此世界所有化业.唯除遍吉观世音等.诸大菩萨.
皆不能及.以是菩萨本誓愿力.速满众生一切所求.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
碍.现得安隐.又是菩萨.名为善安慰说者.所谓巧说深法.能善开导初学发意
求大乘者.令不怯弱.以如是等因缘.於此世界.众生渴仰.受化得度.是故我今
令彼说之.尔时坚净信菩萨.既解佛意已.寻即劝请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救
世真士.善哉大智开士.如我所问.恶世众生.以何方便而化导之.使离诸障.得
坚固信.如来今者为欲令汝说是方便.宜当知时.哀愍为说.尔时地藏菩萨摩诃
萨语坚净信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谛听.当为汝说.若佛灭後.恶世之中.诸有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於世间出世间因果法.未得决定信.不能修学无常
想.苦想.无我想.不净想.成就现前.不能勤观四圣谛法.及十二因缘法.亦不
勤观真如实际.无生无灭等法.以不勤观如是法故.不能毕竟不作十恶根本过
罪.於三宝功德种种境界.不能专信.於三乘中.皆无定向.如是等人.若有种种
诸障碍事.增长忧虑.或疑或悔.於一切处心不明了.多求多恼.众事牵缠.所作
不定.思想绕乱.废修道业.有如是等障难事者.当用木轮相法.占察善恶宿世
之业.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
相应不差.如是谛占善恶业报.晓喻自心.於所疑事.以取决了.若佛弟子.但当
学习如此相法.至心归依.所观之事.无不成者.不应弃舍如是之法.而返随逐
世间卜筮种种占相吉凶等事.贪著乐习.若乐习者.深障圣道.善男子.欲学木
轮相者.先当刻木如小指许.使长短减於一寸.正中令其四面方平.自余向两头
斜渐去之.仰手傍掷.令使易转.因是义故.说名为轮.又依此相能破坏众生邪
见疑网.转向正道.到安隐处.是故名轮.其轮相者.有三种差别.何等为三.一
者轮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恶业种差别.其轮有十.二者轮相.能示宿世集业久近.
所作强弱大小差别.其轮有三.三者轮相.能示三世中受报差别.其轮有六.若
欲观宿世作善恶业差别者.当刻木为十轮.依此十轮书记十善之名.一善主在
一轮.於一面记.次以十恶书对十善.令使相当.亦各记在一面.言十善者.则为
一切众善根本.能摄一切诸余善法.言十恶者.亦为一切众恶根本.能摄一切诸
余恶法.若欲占此轮相者.先当学至心总礼十方一切诸佛.因即立愿.愿令十方
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谘受正法.次应学至心敬礼十方一切法藏.因即
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受持读诵.如法修行.及为他说.次当学至
心敬礼十方一切贤圣.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发菩
提心.至不退转.後应学至心礼我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
生.速得除灭恶业重罪.离诸障碍.资生众具.悉皆充足.如是礼已.随所有香华
等.当修供养.修供养者.忆念一切佛法僧宝.体常遍满.无所不在.愿令以此香
华.等同法性.普熏一切诸佛刹土.施作佛事.又念十方一切供具.无时不有.我
今当以十方所有一切种种香华璎珞.幢 宝盖.诸珍妙饰.种种音乐.灯明烛火.
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乃至尽十方所有一切种种庄严供养之具.忆想遥拟.普共
众生奉献供养.当念一切世界中有修供养者.我今随喜.若未修供养者.愿得开
导令修供养.又愿我身.速能遍至一切刹土.於一一佛法僧所.各以一切种庄严
供养之具.共一切众生.等持奉献.供养一切诸佛法身色身.舍利形像.浮图庙
塔.一切佛事.供养一切所有法藏.及说法处.供养一切贤圣僧众.愿共一切众
生.修行如是供养已.渐得成就六波罗蜜.四无量心.深知一切法.本来寂静.无
生无灭.一味平等.离念清净.毕竟圆满.又应别复系心供养我地藏菩萨摩诃萨.
以当称名.若默诵念.一心告言.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如是称名.满足至千.经
千念已.而作是言.地藏菩萨摩诃萨.大慈大悲.惟愿护念我.及一切众生.速除
诸障.增长净信.令今所观.称实相应.作此语已.然後手执木轮.於净物上而傍
掷之.如是欲自观法.若欲观他.皆亦如是应知.占其轮相者.随所现业.悉应一
一谛观思验.或纯具十善.或纯具十恶.或善恶交杂.或纯善不具.或纯恶不具.
如是业因.种类不同.习气果报.各各别异.如佛世尊余处广说.应当忆念思惟.
观察所现业种.与今世果报所经苦乐吉凶等事.及烦恼业习得相当者.名为相
应.若不相当者.谓不至心.名虚谬也.若占轮相.其善恶业俱不现者.此人已证
无漏智心.专求出离.不复乐受世间果报.诸有漏业.展转微弱.更不增长.是故
不现.又纯善不具纯恶不具者.此二种人善恶之业所有不现者.皆是微弱未能
牵果.是故不现.若当来世佛诸弟子.已占善恶果报得相应者.於五欲众具得称
意时.勿当自纵以起放逸.即应思念.由我宿世如是善业故.今获此报.我今乃
可转更进修.不应休止.若遭众厄种种衰恼不吉之事.扰乱忧怖.不称意时.应
当甘受.无令疑悔.退修善业.即当思念.但由我宿世造如是恶业故.今获此报.
我今应当悔彼恶业.专修对治及修余善.无得止住懈怠放逸.转更增集种种苦
聚.是名占察初轮相法.善男子.若欲占察过去往昔集业久近.所作强弱大小差
别者.当复刻木为三轮.以身口意各主一轮.书字记之.又於轮正中一面书一画.
令粗长使彻畔.次第二面书一画.令细短.使不至畔.次第三面作一傍刻如画.
令其粗深.次第四面.亦作傍刻.令使细浅.当知善业庄严.犹如画饰.恶业衰害.
犹如损刻.其画长大者.显示积善来久.行业猛利.所作增上.其画细短者.显示
积善来近.始习基钝.所作微薄.其刻粗深者.显示习恶来久.所作增上.余殃亦
厚.其刻细浅者.显示退善来近.始习恶法.所作之业未至增上.或虽起重恶.已
曾改悔.此谓小恶.善男子.若占初轮相者.但知宿世所造之业善恶差别.而不
能知积习久近.所作之业强弱大小.是故须占第二轮相.若占第二轮相者.当依
初轮相中所现之业.若属身者.掷身轮相.若属口者.掷口轮相.若属意者.掷意
轮相.不得以此三轮之相.一掷通占.应当随业.主念一一善恶.依所属轮.别掷
占之.复次.若占初轮相中.唯得身之善.於此第二轮相中得身恶者.谓无至心.
不得相应.名虚谬也.又复不相应者.谓占初轮相中.得不杀业.及得偷盗业.意
先主观不杀业.而於第二轮相中得身恶者.名不相应.复次.若观现在从生以来.
不乐杀业.无造杀罪.但意主杀业.而於此第二轮相中得身大恶者.谓名不相应.
自余口意中业不相应义.亦如是应知.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
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
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
宿习恶心猛利故.於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
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
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
诸障.善男子.欲修忏侮法者.当住静处.随力所能.庄严一室.内置佛事.及安
经法.悬绘 盖.求集香华以修供养.澡浴身体及洗衣服.勿令臭秽.於昼日分.
在此室内.三时称名.一心敬礼过去七佛及五十三佛.次随十方面.一一总归.
拟心遍礼一切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图庙塔一切佛事.次复总礼十方三世
所有诸佛.又当拟心遍礼十方一切法藏.次当拟心遍礼十方一切贤圣.然後更
别称名礼我地藏菩萨摩诃萨.如是礼已.应当说所作罪.一心仰告.惟愿十方诸
大慈尊.证知护念.我今忏悔.不复更造.愿我及一切众生.速得除灭无量劫来.
十恶.四重.五逆.颠倒.谤毁三宝.一阐提罪.复应思惟.如是罪性.但从虚妄颠
倒心起.无有定实而可得者.本唯空寂.愿一切众生速达心本.永灭众根.次应
复发劝请之愿.愿令十方一切菩萨.未成正觉者.愿速成正觉.若已成正觉者.
愿常住在世.转正法轮.不入涅盘.次当复发随喜之愿.愿我及一切众生.毕竟
永舍嫉妒之心.於三世中一切刹土.所有修学一切功德及成就者.悉皆随喜.次
当复发回向之愿.愿我所修一切功德.资益一切诸众生等.同趣佛智.至涅盘城.
如是发回向愿已.复往余静室.端坐一心.若称诵若默念我之名号.当减省睡眠.
若 盖多者.应於道场室中旋 诵念.次至夜分时.若有灯烛光明事者.亦应三
时恭敬供养悔过发愿.若不能办光明事者.应当直在余静室中.一心诵念.日日
如是行忏悔法.勿令懈废.若人宿世远有善基.暂时遇恶因缘而造恶法.罪障轻
微.其心猛利.意力强者.经七日後.即得清净.除诸障碍.如是众生等.业有厚
薄诸根利钝.差别无量.或经二七日後而得清净.或经三七日.乃至或经七七日
後而得清净.若过去现在.俱有增上种种重罪者.或经百日而得清净.或经二百
日乃至或经千日而得清净.若极钝根.罪障最重者.但当能发勇猛之心.不顾惜
身命想.常勤称念.昼夜旋 .减省睡眠.礼忏发愿.乐修供养.不懈不废.乃至
失命.要不休退.如是精进.於千日中必获清净.善男子.若欲得知清净相者.始
从修行过七日後.当应日日於晨朝旦.以第二轮相具安手中.频三掷之.若身口
意皆纯善者.名得清净.如是未来诸众生等.能修行忏悔者.从先过去久远以来.
於佛法中.各曾习善.随其所修何等功德.业有厚薄种种别异.是故彼等得清净
时.相亦不同.或有众生得三业纯善时.即更得诸余好相.或有众生得三业善相
时.於一日一夜中.复见光明遍满其室.或闻殊特异好香气.身意快然.或作善
梦.梦见佛身来为作证.手摩其头.叹言善哉.汝今清净.我来证汝.或梦见菩萨
身来为作证.或梦见佛形像放光而为作证.若人未得三业善相.但先见闻如此
诸事者.则为虚妄诳惑诈伪.非善相也.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於
尔时.随所应度而为现身.放大慈光.令彼安隐.离诸疑怖.或示神通种种变化.
或复令彼自忆宿命所经之事所作善恶.或复随其所乐为说种种深要之法.彼人
即时於所向乘得决定信.或渐证获沙门道果.复次彼诸众生.若虽未能见我化
身转变说法.但当学至心.使身口意得清净相已.我亦护念.令彼众生速得消灭
种种障碍.天魔波旬.不来破坏.乃至九十五种外道邪师一切鬼神.亦不来乱.
所有五盖.展转轻微.堪能修习诸禅智慧.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虽不为求
禅定智慧出要之道.但遭种种众厄.贫穷困苦.忧恼逼迫者.亦应恭敬礼拜供养.
悔所作恶.恒常发愿.於一切时一切处.勤心称诵我之名号.令其至诚.亦当速
脱种种衰恼.舍此命已.生於善处.复次.未来之时.若在家若出家诸众生等.欲
求受清净妙戒.而先已作增上重罪.不得受者.亦当如上修忏悔法.令其至心.
得身口意善相已.即应可受.若彼众生.欲习摩诃衍道.求受菩萨根本重戒.及
愿总受在家出家一切禁戒.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化众生戒.而不能得善
好戒师.广解菩萨法藏.先修行者.应当至心於道场内.恭敬供养.仰告十方诸
佛菩萨.请为师证.一心立愿.称辩戒相.先说十根本重戒.次当总举三种戒聚.
自誓而受.此亦得戒.复次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出家.及已出家.若不能得善
好戒师.及清净僧众.其心疑惑.不得如法受於禁戒者.但能学发无上道心.亦
令身口意得清净已.其未出家者.应当剃发.被服法衣.如上立愿.自誓而受菩
萨律仪三种戒聚.则名具获波罗提木叉出家之戒.名为比丘比丘尼.即应推求
声闻律藏.及菩萨所习摩德勒伽藏.受持读诵.观察修行.若虽出家而其年未满
二十者.应当先誓愿受十根本戒.及受沙弥沙弥尼所有别戒.既受戒已.亦名沙
弥沙弥尼.即应亲近供养给侍先旧出家学大乘心具受戒者.求为依止之师.请
问教戒.修行威仪.如沙弥沙弥尼法.若不能值如是之人.唯当亲近菩萨所修摩
德勒伽藏.读诵思惟.观察修行.应勤供养佛法僧宝.若沙弥尼年已十八者.亦
当自誓受 尼藏中式叉摩那六戒之法.及遍学比丘尼一切戒聚.其年若满二十
时.乃可如上总受菩萨三种戒聚.然後得名比丘比丘尼.若彼众生虽学忏悔.不
能至心.不获善相者.设作受想.不名得戒.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
萨摩诃萨言.所说至心者.差别有几种.何等至心.能获善相.地藏菩萨摩诃萨
言.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者
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获善相.此第二至心复有下
中上三种差别.何等为三.一者一心.所谓系想不乱.心住了了.二者勇猛心.所
谓专求不懈.不顾身命.三者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若人修习此忏悔
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终不能获清净善相.是名说占第二轮法.善男子.若欲
占察三世中受报差别者.当复刻木为六轮.於此六轮.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等数.书字记之.一数主一面.各
三面.令数次第不错不乱.当知如此诸数.皆从一数而起.以一为本.如是数相
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
界以之为本.所谓依一实境界故.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谬念思惟.现妄境界.
分别取著.集业因缘.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内六根故.对外色声香味触
法等六尘.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以依六识故.於色声香味触法中.起违想.
顺想.非违非顺等想.生十八种受.若未来世佛诸弟子.於三世中所受果报.欲
决疑意者.应当三掷此第三轮相.占计合数.依数观之.以定善恶.如是所观三
世果报善恶之相.有一百八十九种.何等为一百八十九种.一者求上乘得不退.
二者所求果现当证.三者求中乘得不退.四者求下乘得不退.五者求神通得成
就.六者修四梵得成就.七者修世禅得成就.八者所欲受得妙戒.九者所曾受得
戒具.十者求上乘未住信.十一者求中乘未住信.十二者求下乘未住信.十三者
所观人为善友.十四者随所闻是正法.十五者所观人为恶友.十六者随所闻非
正教.十七者所观人有实德.十八者所观人无实德.十九者所观义不错谬.二十
者所观义是错谬.二十一者有所诵不错谬.二十二者有所诵是错谬.二十三者
所修行不错谬.二十四者所见闻是善相.二十五者有所证为真实.二十六者有
所学是错谬.二十七者所见闻非善相.二十八者有所证非正法.二十九者有所
获邪神持.三十者所能说邪智辩.三十一者所玄知非人力.三十二者应先习观
智道.三十三者应先习禅定道.三十四者观所学无障碍.三十五者观所学是所
宜.三十六者观所学非所宜.三十七者观所学是宿习.三十八者观所学非宿习.
三十九者观所学善增长.四十者观所学方便少.四十一者观所学无进趣.四十
二者所求果现未得.四十三者求出家当得去.四十四者求闻法得教示.四十五
者求经卷得读诵.四十六者观所作是魔事.四十七者观所作事成就.四十八者
观所作事不成.四十九者求大富财盈满.五十者求官位当得获.五十一者求寿
命得延年.五十二者求世仙当得获.五十三者观学问多所达.五十四者观学问
少所达.五十五者求师友得如意.五十六者求弟子得如意.五十七者求父母得
如意.五十八者求男女得如意.五十九者求妻妾得如意.六十者求同伴得如意.
六十一者观所虑得和合.六十二者所观人心怀恚.六十三者求无恨得欢喜.六
十四者求和合得如意.六十五者所观人心欢喜.六十六者所思人得会见.六十
七者所思人不复会.六十八者所请唤得来集.六十九者所憎恶得离之.七十者
所爱敬得近之.七十一者观欲聚得和集.七十二者观欲聚不和集.七十三者所
请唤不得来.七十四者所期人必当至.七十五者所期人住不来.七十六者所观
人得安吉.七十七者所观人不安吉.七十八者所观人已无身.七十九者所望见
得睹之.八十者所求觅得见之.八十一者求所闻得吉语.八十二者所求见不如
意.八十三者观所疑即为实.八十四者观所疑为不实.八十五者所观人不和合.
八十六者求佛事当得获.八十七者求供具当得获.八十八者求资生得如意.八
十九者求资生少得获.九十者有所求皆当得.九十一者有所求皆不得.九十二
者有所求少得获.九十三者有所求得如意.九十四者有所求速当得.九十五者
有所求久当得.九十六者有所求而损失.九十七者有所求得吉利.九十八者有
所求而受苦.九十九者观所失求当得.一百者观所失求不得.一百一者观所失
自还得.一百二者求离厄得脱难.一百三者求离病得除愈.一百四者观所去无
障难.一百五者观所去有障难.一百六者观所住得安止.一百七者观所住不得
安.一百八者所向处得安快.一百九者所向处有厄难.一百一十者所向处为魔
网.一百一十一者所向处难开化.一百一十二者所向处可开化.一百一十三者
所向处自获利.一百一十四者所游路无恼害.一百一十五者所游路有恼害.一
百一十六者君民恶饥馑起.一百一十七者君民恶多疾疫.一百一十八者君民好
国丰乐.一百一十九者君无道国灾乱.一百二十者君修德灾乱灭.一百二十一
者君行恶国将破.一百二十二者君修善国还立.一百二十三者观所避得度难.
一百二十四者观所避不脱难.一百二十五者所住处众安隐.一百二十六者所住
处有障难.一百二十七者所依聚众不安.一百二十八者闲静处无诸难.一百二
十九者观怪异无损害.一百三十者观怪异有损害.一百三十一者观怪异精进安.
一百三十二者观所梦无损害.一百三十三者观所梦有损害.一百三十四者观所
梦精进安.一百三十五者观所梦为吉利.一百三十六者观障乱速得离.一百三
十七者观障难渐得离.一百三十八者观障乱不得离.一百三十九者观障乱一心
除.一百四十者观所难速得脱.一百四十一者观所难久得脱.一百四十二者观
所难受衰恼.一百四十三者观所难精进脱.一百四十四者观所难命当尽.一百
四十五者观所患大不调.一百四十六者观所患非人恼.一百四十七者观所患合
非人.一百四十八者观所患可疗治.一百四十九者观所患难疗治.一百五十者
观所患精进差.一百五十一者观所患久长苦.一百五十二者观所患自当差.一
百五十三者观所患向医堪能治.一百五十四者观所疗是对治.一百五十五者所
服药当得力.一百五十六者观所患得除愈.一百五十七者所向医不能治.一百
五十八者观所疗非对治.一百五十九者所服药不得力.一百六十者观所患命当
尽.一百六十一者从地狱道中来.一百六十二者从畜生道中来.一百六十三者
从饿鬼道中来.一百六十四者从阿修罗道中来.一百六十五者从人道中而来.
一百六十六者从天道中而来.一百六十七者从在家中而来.一百六十八者从出
家中而来.一百六十九者曾值佛供养来.一百七十者曾亲供养贤圣来.一百七
十一者曾得闻深法来.一百七十二者舍身已入地狱.一百七十三者舍身已作畜
生.一百七十四者舍身已作饿鬼.一百七十五者舍身已作阿修罗.一百七十六
者舍身已生人道.一百七十七者舍身已为人王.一百七十八者舍身已生天道.
一百七十九者舍身已为天王.一百八十者舍身已闻深法.一百八十一者舍身已
得出家.一百八十二者舍身已值圣僧.一百八十三者舍身已生兜率天.一百八
十四者舍身已生净佛国.一百八十五者舍者已寻见佛.一百八十六者舍身已住
下乘.一百八十七者舍身已住中乘.一百八十八者舍身已获果证.一百八十九
者舍身已入上乘.善男子是名一百八十九种善恶果报差别之相.如此占法.随
心所观主念之事.若数合与意相当者.无有乖错.若其所掷所合之数.数与心所
观主念之事不相当者.谓不至心.名为虚谬.其有三掷而皆无所见者.此人则名
已得无所有也.复次善男子.若自发意观於他人所受果报.事亦同尔.若有他人
不能自占.而来求请欲使占者.应当筹量观察自心.不贪世间.内意清净.然後
乃可如上归敬.修行供养.至心发愿而为占察.不应贪求世间名利.如行师道.
以自妨乱.若内心不清净者.设令占察而不相当.但为虚谬耳.复次若未来世诸
众生等.一切所占.不获吉善.所求不得.种种忧虑.逼恼怖惧时.应当昼夜常勤
诵念我之名字.若能至心者.所占则吉.所求皆获.现离衰恼.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
隋外国沙门菩提登译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云何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
方便.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
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修信解力增长
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
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
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
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无净.真如相故.所以者何.一切有心
起分别者.犹如幻化.无有真实.所谓识受想行.忆念缘虑觉知等法.种种心数.
非青非黄.非赤非白.亦非杂色.无有长短方圆大小.乃至尽於十方虚空一切世
界.求心形状.无一区分而可得者.但以众生无明痴暗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
生念著.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觉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
相.以此妄心毕竟无体.不可见故.若无觉知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
差别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所谓一切境界.各各不
自念为有.知此为自.知彼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则无别异.唯依妄心.不
知不了内自无故.谓有前外所知境界.妄生种种法想.谓有谓无.谓彼谓此.谓
是谓非.谓好谓恶.乃至妄生无量无边法想.当如是知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
依妄心为本.然此妄心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谓缘念觉知前境界故.说名
为心.又此妄心与前境界.虽具相依.起无先後.而此妄心能为一切境界源主.
所以者何.谓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说心有无明.依无明力因故.现妄境界.
亦依无明灭故.一切境界灭.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说境界有无明.亦非依境
界故.生於无明.以一切诸佛於一切境界不生无明故.又复不依境界灭故.无明
心灭.以一切境界.从本已来.体性自灭.未曾有故.因如此义.是故但说一切诸
法依心为本.当知一切诸法.悉名为心.以义体不异.为心所摄故.又一切诸法.
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
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如是所说心义者.有二种相.何等为二.一者
心内相.二者心外相.心内相者.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真.二者妄.所言真
者.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常恒不
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所言妄者.谓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虽复相续.
能生一切种种境界.而内虚伪.无有真实.不可见故.所言心外相者.谓一切诸
法种种境界等.随有所念.境界现前.故知有内心及内心差别.如是当知内妄相
者.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依如此等义.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
又复当知心外相者.如梦所见种种境界.唯心想作.无实外事.一切境界.悉亦
如是.以皆依无明识梦所见.妄想作故.复次应知内心念念不住故.所见所缘一
切境界亦随心念念不住.所谓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是生灭相.但
有名字.实不可得.以心不往至於境界.境界亦不来至於心.如镜中像.无来无
去.是故一切法.求生灭定相.了不可得.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
生灭故.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
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性清净心.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
於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复次.彼心名如来
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
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一切现化.种种功业.恒常炽然.未曾休息.所谓遍一
切世界.皆示作业.种种化益故.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诸佛身.一切诸佛身.即是
一佛身.所有作业.亦皆共一.所谓无分别相.不念彼此.平等无二.以依一法性
而有作业.同自然化.体无别异故.如是诸佛法身.遍一切处.圆满不动故.随诸
众生.死此生彼.恒为作依.譬如虚空.悉能容受一切色相.种种形类.以一切色
相种种形类.皆依虚空而有建立生长.住虚空中.为虚空处所摄.以虚空为体.
无有能出虚空界分者.当知色相之中.虚空之界不可毁灭.色相坏时.还归虚空.
而虚空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诸佛法身.亦复如是.悉能容受一切众生种
种果报.以一切众生种种果报.皆依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长.住法身中.为法身
处所摄.以法身为体.无有能出法身界分者.当知一切众生身中.诸佛法身亦不
可毁灭.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而法身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但从无始
世来.与无明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习因缘故.起
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彼法身名为众生.若如是众生中.
法身熏习而有力者.烦恼渐薄.能厌世间.求涅盘道.信归一实.修六波罗蜜等
一切菩提分法.名为菩萨.若如是菩萨中.修行一切善法满足.究竟得离无明睡
者.转名为佛.当知如是众生菩萨佛等.但依世间假名言说故而有差别.而法身
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异相.善男子.是名略说一实境界义.若欲依一实境界修信
解者.应当学习二种观道.何等为二.一者唯心识观.二者真如实观.学唯心识
观者.所谓於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有所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
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勿令使心无记攀缘.不自觉知.於念念间.悉应观
察.随心有所缘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已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
境界有念有分别也.所谓内心自生长短好恶是非得失衰利有无等见.无量诸想.
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於分别.当知一切境界自无分别想故.即自非长非短
非好非恶.乃至非有非无.离一切相.如是观察.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离心.则
无一法一相而能自见有差别也.常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勿令
休废.是名修学唯心识观.若心无记.不知自心念者.即谓有前境界.不名唯心
识观.又守记内心者.则知贪想瞠想.及愚痴邪见想.知善.知不善.知无记.知
心劳虑种种诸苦.若於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譬如水流灯焰.无
暂时住.从是当得色寂三昧.得此三昧已.次应学习信奢摩他观心.及信 婆舍
那观心.习信奢摩他观心者.思惟内心不可见相.圆满不动.无来无去.本性不
生不灭.离分别故.习信 婆舍那观心者.想见内外色.随心生.随心灭.乃至习
想见佛色身.亦复如是.随心生.随心灭.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非心
不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善男子.若能习信
此二观心者.速得趣会一乘之道.当知如是唯心识观.名为最上智慧之门.所谓
能令其心猛利.长信解力.疾入空义.得发无上大菩提心故.若学习真如实观者.
思惟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渐渐能过空处.识处.
无少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相似空三昧时.识想受
行粗分别相不现在前.从此修学.为善知识大慈悲者守护长养.是故离诸障碍.
勤修不废.展转能入心寂三昧.得是三昧已.即复能入一行三昧.入是一行三昧
已.见佛无数.发深广行心.住坚信位.所谓於奢摩他 婆舍那二种观道.决定
信解.能决定向.随所修学世间诸禅三昧之业.无所乐著.乃至遍修一切善根菩
提分法.於生死中无所怯畏.不乐二乘.以依能习向二观心.最妙巧便.众智所
依.行根本故.复次.修学如上信解者.人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利根.二者钝
根.其利根者.先已能知一切外诸境界.唯心所作.虚诳不实.如梦如幻等.决定
无有疑虑.阴盖轻微.散乱心少.如是等人.即应学习真如实观.其钝根者.先未
能知一切外诸境界.悉唯是心.虚诳不实.故染著情厚.盖障数起.心难调伏.应
当先学唯心识观.若人虽学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趣.诸恶烦恼.不得
渐伏.其心疑怯.畏堕三恶道.生八难处.畏不常值佛菩萨等.不得供养听受正
法.畏菩提行难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种种障碍等者.应於一切时一切处.常勤
诵念我之名字.若得一心.善根增长.其意猛利.当观我法身.及一切诸佛法身.
与己自身.体性平等.无二无别.不生不灭.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是可归依.又
复观察己身心相.无常苦.无我.不净.如幻如化.是可厌离.若能修学如是观者.
速得增长净信之心.所有诸障.渐渐损减.何以故.此人名为学习闻我名者.亦
能学习闻十方诸佛名者.名为学至心礼拜供养我者.亦能学至心礼拜供养十方
诸佛者.名为学闻大乘深经者.名为学执持书写供养恭敬大乘深经者.名为学
受持读诵大乘深经者.名为学远离邪见.於深正义中不堕谤者.名为於究竟甚
深第一实义中学信解者.名为能除诸罪障者.名为当得无量功德聚者.此人舍
身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还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往生他方净佛国土.复
次.若人欲生他方现在净国者.应当随彼世界佛之名字.专意诵念.一心不乱.
如上观察者.决定得生彼佛净国.善根增长.速获不退.当知如上一心系念思惟
诸佛平等法身.一切善根中.其业最胜.所谓勤修习者.渐渐能向一行三昧.若
到一行三昧者.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以能得闻我名字故.亦
能得闻十方佛名字故.以能至心礼拜供养我故.亦能至心礼拜供养十方诸佛故.
以能得闻大乘深经故.能执持书写供养恭敬大乘深经故.能受持读诵大乘深经
故.能於究竟甚深第一实义中.不生怖畏.远离诽谤.得正见心.能信解故.决定
除灭诸罪障故.现证无量功德聚故.所以者何.谓无分别菩提心.寂静智现.起
发方便业种种愿行故.能闻我名者.谓得决定信利益行故.乃至一切所能者.皆
得不退一乘因故.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
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如是杂乱垢心.随其所修一切诸善.
皆不能得深大利益.善男子.当知如上勤心修学无相禅者.不久能获深大利益.
渐次作佛.深大利益者.所谓得入坚信法位.成就信忍故.入坚修位.成就顺忍
故.入正真位.成就无生忍故.又成就信忍者.能作如来种性故.成就顺忍者.能
解如来行故.成就无生忍者.得如来业故.渐次作佛者.略说有四种.何等为四.
一者信满法故作佛.所谓依种性地.决定信诸法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
故.二者解满法故作佛.所谓依解行地.深解法性.知如来业.无造无作.於生死
涅盘.不起二想.心无所怖故.三者证满法故作佛.所谓依净心地.以得无分别
寂静法智.及不思议自然之业.无求想故.四者一切功德行满足故作佛.所谓依
究竟菩萨地.能除一切诸障无明梦尽故.复次当知.若修学世间有相禅者.有三
种.何等为三.一者无方便信解力故.贪受诸禅三昧功德.而生 慢.为禅所缚.
退求世间.二者无方便信解力故.依禅发起偏厌离行.怖怯生死.退堕二乘.三
者有方便信解力.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习近奢摩他 婆舍那二种观道故.能信
解一切法唯心想生.如梦如幻等.虽获世间诸禅功德.而不坚著.不复退求三有
之果.又信知生死即涅盘故.亦不怖怯.退求二乘.如是修学一切诸禅三昧法者.
当知有十种次第相门.具足摄取禅定之业.能令学者成就相应.不错不谬.何等
为十.一者摄念方便相.二者欲住境界相.三者初住境界.分明了了知出知入相.
四者善住境界得坚固相.五者所作思惟.方便勇猛转求进起相.六者渐得调顺
称心喜乐.除疑惑信解.自安慰相.七者克获胜进.意所专者.少分相应.觉知利
益相.八者转修增明.所习坚固.得胜功德.对治成就相.九者随心有所念作.外
现功业.如意相应不错不谬相.十者若更异修.依前所得而起方便.次第成就.
出入随心.超越自在相.是名十种次第相门.摄修禅定之业.尔时坚净信菩萨摩
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汝云何巧说深法.能令众生得离怯弱.地藏菩萨摩
诃萨言.善男子.当知初学发意求向大乘.未得信心者.於无上道甚深之法.喜
生疑怯.我常以巧便宣显实义而安慰之.令离怯弱.是故号我为善安慰说者.云
何安慰.所谓钝根小心众生.闻无上道.最胜最妙.意虽贪乐.发心愿向.而复思
念.求无上道者.要须积功广极.难行苦行.自度度他.劫数长远.於生死中久受
勤苦.方乃得获.以是之故.心生怯弱.我即为说真实之义.所谓一切诸法.本性
自空.毕竟无我无作无受.无自无他.无行无到.无有方所.亦无过去现在未来.
乃至为说十八空等.无有生死涅盘.一切诸法定实之相而可得者.又复为说一
切诸法.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乾闼婆城.如空谷响.如阳焰.如泡.
如露.如灯.如目翳.如梦.如电.如云.烦恼生死.性甚微弱.易可命灭.又烦恼
生死.毕竟无体.求不可得.本来不生.实更无灭.自性寂静.即是涅盘.如此所
说.能破一切诸见.损自身心执著想故.得离怯弱.复有众生不解如来言说旨意
故而生怯弱.当知如来言说旨意者.所谓如来见彼一实境界故.究竟得离生老
病死众恶之法.证彼法身常恒清凉不变等无量功德聚.复能了了见一切众生身
中.皆有如是真实微妙清净功德.而为无明 染之所覆障.长夜恒受生老病死
无量众苦.如来於此起大慈悲意.欲令一切众生离於众苦.同获法身第一义乐.
而彼法身.是无分别离念之法.唯有能灭虚妄识想不起念者.乃所应得.但一切
众生.常乐分别取著诸法.以颠倒妄想故而受生死.是故如来为欲令彼离於分
别执著想故.说一切世间法.毕竟体空无所有.乃至一切出世间法.亦毕竟体空
无所有.若广说者.如十八空.如是显示一切诸法.皆不离菩提体.菩提体者.非
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非有无俱.非一.非异.非非一.非非异.非一异俱.乃至
毕竟无有一相而可得者.以离一切相故.离一切相者.所谓不可依言说取.以菩
提法中.无有受言说者.及无能言说者故.又不可依心念知.以菩提法中.无有
能取可取.无自无他.离分别相故.若有分别想者.则为虚伪.不名相应.如是等
说.钝根众生不能解者.谓无上道如来法身.但唯空法.一向毕竟而无所有.其
心怯弱.畏堕无所得中.或生断灭想.作增减见.转起诽谤.自轻轻他.我即为说
如来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圆满.非
修非作.乃至一切众生身中.亦皆具足.不变不异.无增无减.如是等说.能除怯
弱.是名安慰.又复愚痴坚执众生.闻如是等说.亦生怯弱.以取如来法身.本来
满足.非修非作相故.起无所得相而生怯弱.或计自然.堕邪倒见.我即为说修
行一切善法.增长满足.生如来色身.得无量功德清净果报.如此等说.令离怯
弱.是名安慰.而我所说甚深之义.真实相应.无有诸过.以离相违说故.云何知
离相违相.所谓如来法身中.虽复无有言说境界.离心想念.非空非不空.乃至
无一切相.不可依言说示.而据世谛幻化因缘假名法中.相待相对.则可方便显
示而说.以彼法身性.实无分别.离自相.离他相.无空.无不空.乃至远离一切
诸相故.说彼法体为毕竟空无所有.以离心分别.想念则尽.无一相而能自见自
知为有.是故空义决定真实.相应不谬.复次即彼空义中.以离分别妄想心念故.
则尽毕竟无有一相而可空者.以唯有真实故.即为不空.所谓离识想故.无有一
切虚伪之相.毕竟常恒.不变不异.以更无一相可坏可灭.离增减故.又彼无分
别实体之处.从无始世来.具无量功德.自然之业.成就相应.不离不脱故.说为
不空.如是实体功德之聚.一切众生虽复有之.但为无明翳覆障故.而不知见.
不能克获功德利益.与无莫异.说名未有.以不知见彼法体.所有功德利益之业.
非彼众生所能受用.不名属彼.唯依遍修一切善法.对治诸障.见彼法身.然後
乃获功德利益.是故说修一切善法.生如来色身.善男子.如我所说甚深之义.
决定真实.离相违过.当如是知.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说如此等殊胜方便深要
法门时.有十万亿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住坚信位.复有九万八千菩
萨.得无生法忍.一切大众.各以天妙香华供养於佛.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尔时
佛告诸大众言.汝等各各应当受持此法门.随所住处.广令流布.所以者何.如
此法门.甚为难值.能大利益.若人得闻彼地藏菩萨摩诃萨名号.及信其所说者.
当知是人速能得离一切所有诸障碍事.疾至无上道.於是大众皆同发言.我当
受持.流布世间.不敢令忘.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是所说六
根聚修多罗中.名何法门.此法真要.我当受持.令末世中普皆得闻.佛告坚净
信菩萨.此法门名为占察善恶业报.亦名消除诸障.增长净信.亦名开示求向大
乘者进起方便.显出甚深究竟实义.亦名善安慰说.令离怯弱.速入坚信决定法
门.依如是名义.汝当受持.佛说此法门已.一切大会悉皆欢喜.信受奉行.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大众中。
尔时外道有疑欲决迷大乘,行来至佛所,稽首恭重,合十指掌,问无我
义:「大丈夫是一切智,常说此身无我,若身无我,本性亦无,云何说有哀
号戏笑憎爱两舌等事,当何所生,是我所疑,愿赐除断,如来所言,身与本
性有无云何?」
佛言:「外道谛听谛受,当为汝说。」
佛言:「身与本性体本空故,说或有或无,斯成二法。言是有者,斯更
虚妄。」
佛言:「当观全身发甲皮毛两手双足,至於脂筋脾肠骨髓等事,周遍内
外,不见本性。」外道言:「大丈夫,若彼不见本性,以我肉眼云何能见;或
以天眼而能见乎?」佛言:「天眼见彼无色无相无住,此见非见。」外道言:
「若如是说,大圣妄语。若彼非者,云何现见有此号笑嬉戏瞠怒憎爱两舌等
事,以如是故,何得说无;又说或有或无,斯成二义。」又言:「大丈夫,若
彼有无不得说者,云何说言彼有所著、彼无所著?」又言:「空者当何所如?」
佛言:「如是!如是!空非所如,体不可得故。」外道言:「若此者,笑哭嬉
戏瞠怒憎爱两舌等事,当何所见?」佛言:「如梦如幻、如化如影像相。」外
道言:「云何梦相?云何幻化相?云何影像相?」佛言:「幻化非相,空非执
持,梦本体空,如阳焰故,影像无色,虚假不实,如是所见,乃至一切事皆
如幻如化如梦如影,当如是见。复次,有二种见庄严真如,彼庄严者,此即
名我、此即名他,是名人补特伽罗、名人世间思惟。至於资财男女兄弟妻妾
等名心所思惟,庄严彼如是法,无自、无他、无人、无命、无补特伽罗、无
有情、无世间、无见者、无资财、无男女、无朋友、无妻妾等,彼一切事不
见自性,云何彼出世间庄严果报善恶生灭,彼真如庄严果报,无善无恶、不
生不灭、无烦恼、无快乐,而彼诸法各各如是;又彼世间及出世间二种庄严,
令诸有情因庄严故而生烦恼,处於轮回,久久展转不知真如。彼知法者,思
惟庄严,疑此苦受彼苦,受恶远离解脱,而不见道,愚痴有情,以迷执故,
轮转生死,堕於恶趣,行世间法,不见真如,尽彼轮回,犹如织网用线,展
转复去复来;又如日月二种行住,昼夜隐显出没,世间诸行无常,不久破坏
轮转生死,来往亦然,而真如体离庄严句;又彼天人乾闼婆等,及彼女等住
彼天上次彼庄严果报,堕一切有;复有持明成就夜叉紧那罗摩?罗伽,彼以
一切庄严果报,复堕地狱,字为左目右侯恶精进天,以彼神通而作功德,以
彼一切庄严果报,或堕彼天;又若帝释及转轮王具最上德及最上句,以彼一
切庄严果报,复生旁生。智者於一切时宜应远离天上最上大乐,恒观菩提之
心,灵明廓彻,无自性、无 碍、亦无所住、一切皆空、亦复远离一切戏论。
外道:菩提心相,不硬不软、不热不冷、无触无执;又菩提心相,非长非短、
不圆不方、不肥不瘦;又菩提心相,不白不黑、不赤不黄、非色非相;彼菩
提心不作相、非显耀、无性无缠缚、由如虚空而无色,故菩提心相而离观察。
外道:而汝不知菩提心相与般若波罗蜜多而相应故;又菩提心相自性清净、
无物无喻、不可睹视、是最上句;又菩提心相,非诸物像,无相似者,如水
成沤;虽睹非有,如幻化如阳焰;喻如泥团,作诸坯器,众名虽具,咸成戏
论;贪瞠痴等,亦幻化有一味空故,如电之住刹那不见;观彼般若罗蜜多及
作诸善,亦复如是;至於谈笑嬉戏、歌舞欢乐、饮食爱欲,一切如梦,有情
诸行,毕竟体空,心喻虚空,疑当何立,行般若行。恒若此观了一切性自然
解脱,得最上句。诸佛所说无上菩提由斯生出,当作是观,作此观者,得最
上涅盘,乃至往昔造作诸过,咸悉除减,生无量德,而於此生不染诸过,专
精观行,决定成就。若与真如不相应者,应念非真如咒及金刚铃真如无生印
而起真如相应之行,决定圆满如上功德。
尔时外道闻是语已,审谛观察,而彼疑网皆悉除断,作是观已,获住大
乘,瞻奉欢喜,作礼而退。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同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等奉制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余无量众俱,前後围绕。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请
曰:「大威德世尊!愿为我等说,右绕於佛塔,所得之果报。」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右绕於佛塔 所得诸功德 我今说少分 汝等咸善听
一切诸天龙 夜叉鬼神等 皆亲近供养斯由右绕塔
在在所生处 远离於八难 常生无难处斯由右绕塔
於一切生处 念慧常无失 具足妙色相斯由右绕塔
往来天人中福命悉长远常获大名称斯由右绕塔
在於阎浮提常生最尊胜清净种姓中斯由右绕塔
仪貌常端正富贵多财宝恒食大封邑斯由右绕塔
财宝常盈积而无悭吝心勇猛广惠施斯由右绕塔
色相净微妙见者皆欣仰所住常安乐斯由右绕塔
或为忉利王妻子悉具足威势力自在斯由右绕塔
或作婆罗门持戒善通达咒术围陀典斯由右绕塔
或作大长者豪贵多财产仓廪常丰足斯由右绕塔
或作正法王自在王阎浮率土咸归化斯由右绕塔
或为具七宝大势转轮王十善御群生斯由右绕塔
从此生天上常有大威德净信於佛法斯由右绕塔
净信速成已於法无迷惑见诸行皆空斯由右绕塔
从天上舍命下生於人中入胎不迷乱斯由右绕塔
在於母胎中垢秽所不染如净摩尼珠斯由右绕塔
在胎及生时令母常安乐饮乳亦复然斯由右绕塔
父母及亲戚一切共鞠养乳母常不离斯由右绕塔
眷属皆爱念超过於父母资财自增长斯由右绕塔
夜叉诸恶鬼不能暂惊怖所须自然得斯由右绕塔
经於百千劫其身转清净妙色相成满斯由右绕塔
净眼修且广犹如青莲花兼得净天眼斯由右绕塔
妙色常圆满诸相自庄严成就大势力斯由右绕塔
或生帝释宫大威势自在忉利天中尊斯由右绕塔
或生须夜摩兜率陀天宫化乐及他化斯由右绕塔
或复生梵天梵世最自在诸天常供养斯由右绕塔
亿那由他劫常为诸智人恭敬而供养斯由右绕塔
其身及衣服亿劫常无垢具足白净法斯由右绕塔
具大精进力勤修种种行未尝有疲懈斯由右绕塔
勇猛常精进坚固不可坏所作速成就斯由右绕塔
深远微妙音闻者皆欢喜安乐常无病斯由右绕塔
如我所演说厌舍三有苦成就出世智斯由右绕塔
常在四念处及以四正勤四如意神足斯由右绕塔
了达四真谛根力七觉支正道及圣果斯由右绕塔
灭一切烦恼具足大威德无漏六神通斯由右绕塔
永离贪恚痴及一切障碍证独觉菩萨斯由右绕塔
得妙紫金色相好庄严身现作天人师斯由右绕塔
皆由以身业及语业赞叹右绕佛於塔获此大利益
右绕诸佛塔所得诸功德我今随所闻略说讵能尽」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舍利弗等一切众会,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再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 崛山,与大菩萨及比丘僧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众俱。
其诸菩萨,一切皆得大智善权,悉能通达无字法藏,具乐说辩,不违真俗,
勇猛精进,永离盖缠,调伏诸根,无所执著,怜愍众生,如视一子,爱重实
智,如大宝洲,惭愧为身,定慧为首,以大慈悲而为体性,知善不善,实不
实法,照了二空,住胜妙地,得大名称,永安隐眠,决定修行最上之法,永
离胎藏下劣之身,示现受生,守护国土,诸所施为,普遍贤善,离於三界,
能救三界,其行清净,善达自他,皆具足如是功德。其名曰:胜思维菩萨、
胜趣行菩萨、妙音菩萨、美音菩萨、辩具菩萨、辩聚菩萨、珠髻菩萨、千辐
菩萨、法辋菩萨、法响菩萨、莲花面菩萨、莲花眼菩萨、持地菩萨、声遍大
地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一切皆是童子像类,於此众中而为上首,各各
与已眷属等俱。
尔时,观世音菩萨与无量无数灌顶受职诸菩萨众之所围绕;得大势菩萨
与无量亿大梵天众之所围绕;胜思惟菩萨与无量菩萨及天主帝释之所围绕;
虚空藏菩萨与无量四天王众之所围绕;众所知识菩萨与无量 女之所围绕;
普贤菩萨、离疑菩萨、不空见菩萨、止诸盖菩萨、无量善巧药王菩萨、药上
菩萨等各与无量菩萨大众之所围绕;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等,
各与一切大阿罗汉之所围绕。乃至十方恒河沙等,一切世界所有日月诸天子
等,各以威光来至佛所,以佛神力,彼彼威光不能照曜,犹如聚墨比阎浮金;
又有无量那罗延天,及水天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等,亦与眷属之所
围绕;美音乾闼婆王,亦与无量乾闼婆众之所围绕;无浊迦娄罗王,与七亿
迦娄罗王眷属围绕;乃至十方恒沙世界一切菩萨,各请己佛与眷属俱,来至
此间娑婆世界,持诸上妙出世供具,供养於佛及菩萨已,各礼佛足,却住一
面,坐莲华座,瞻仰世尊。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而作是言:「世尊!我为四众,欲问如来二字之义,惟愿如来为我解说,令
我等辈咸得利益。」尔时世尊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如来岂为一众生故,
出现於世;乃为利益无量众生,出现於世。善男子!汝今乃能为四众故,请
问於我二字之义,随汝所问,当为汝说。」於是胜思惟菩萨蒙佛听许,白佛
言:「世尊!有何等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及以守护?复有何法,如来克
证及以觉知?如是二义,惟愿为说。」
尔时,佛赞胜思惟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成就无量福慧,复
为如来加威神力,乃能问我如是之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
别解说。」「
善男子!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欲贪,如是一法
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瞠恚,如是一
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愚痴,如是一
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我执,如是一
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懈怠,如是一
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睡眠,如是一
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染爱,如是一
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疑惑,如是一
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无明,如是一
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如上所说如是等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汝问於我,复有何法菩萨摩诃萨应当守护者,今为汝说: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摩诃萨常当守护者,何等一法?所谓已所不欲勿
劝他人,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常应守护。何以故?若菩萨摩诃萨守护此法,
即是守护诸佛如来一切戒藏,如诸菩萨,自爱命者,则不应杀;自爱财者,
则不应盗;自爱妻者,不应侵他;自爱实语,不应诳彼;自爱和合,不应间
他;自爱正直,不应邪绮;自爱柔软,不应恶骂;自爱止足,终不於他而生
贪欲;自爱仁恕,终不於他而生瞠恚;自爱正见,终不於他令生邪见。善男
子!如是菩萨发意说言:『我今敬顺如来正教,应当勤心,守护此法。』是名
菩萨摩诃萨守护一法。善男子!我见如是诸菩萨等,欲求无上大菩提者,悉
为乐故而求菩提,无有为苦求之者也。善男子!是故我说:『己所不欲,勿
劝他人。』如是等法,菩萨摩诃萨应当守护。」
尔时胜思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等之法如来克证及以觉知?惟愿
为我开演其义。」佛言:「善男子!无有一法而是如来所觉所证。何以故?於
诸法中,无觉无证,此是如来所觉所证。善男子!一切诸法,本无无有法如
来觉证;一切诸法,本无有灭如来觉证;一切诸法,性离二边来觉证;一切
诸法,本无有实如来觉证。复次善男子!一切诸法皆从自业因缘力故而得生
起。而是因缘,念念不住,犹如电光。如是业缘如来觉证。是故我说:『以
因缘故而诸法生;以因缘故而诸法灭,若离因缘,则无业报。』如是等事,
如来觉知。善男子!如是所觉一切法性,是名遍照光明之藏。善男子!何故
法性名之为藏?以诸众生世出世智,皆依此藏而得生故。如以实智观彼法性,
智依彼生故名为藏。复次善男子!我亦复说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
如是等事如来觉证;又善男子!诸法性相,一味解脱,如是等事如来觉证。
善男子!如是解脱一味法性,是名遍照光明之藏。复次善男子!又有一法如
来觉证,何等一法?所谓诸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取不舍、
非因非缘,如是等法如来觉证。复次善男子!如来了知一切诸法无有自性、
不可为喻、无有文字之所辩说,如是之法如来觉证。善男子!如上所说,如
是之法,悉是如来所觉所证。」
当佛说此遍照光明藏无字法时,有微尘数诸菩萨等,得住十地;又有无
量诸菩萨等住於诸地;又有无量诸菩萨等证得百千诸大三昧;又有无量尘数
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又有无量无边众生得阿罗汉果;又有无量无
边众生得脱地狱、饿鬼、畜生种种诸苦,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诸在会众,
悉不唐捐,无有一人而空过者。
尔时,佛告罗#罗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时彼会中,有
#字为左目右侯九十亿菩萨摩诃萨,闻是语已,承佛神力,白佛言:「世尊!
我等誓於娑婆世界後时後分,见有堪能为法器者,我当为彼宣说是经,惟愿
世尊不以为虑。」尔时四天王复白佛言:「世尊!若当来世,有善男子及善女
人,能受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诸有愿求,皆令满足。何以故,此善男子
及善女人,能持此经,是法器故。」
尔时,世尊见九十亿诸菩萨等及四天王如是请已,便作是言:「善男子!
我此所说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我得佛来,未曾演说,今为汝等而演说之。
善男子!彼未来世诸众生等,若得闻此希有法门,当知是人久已成就无量福
慧;当知是人则为承事供养於我;当知是人则为荷担佛大菩提;当知是人决
定当得成就辩才;当知是人决定当得清净佛土;当知是人临命终时,定当得
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之所围绕;当知是人常见我身在灵鹫山,及见此等诸菩
萨众;当知是人则为已得无尽法藏;当知是人得宿命智;当知是人不堕恶道。
复次善男子!今我说是未曾有法,若当来世,有善男子及善女人,设有已作
五逆等罪,闻此法门,若能书持读诵解说,或劝他人书持读诵及以解说,我
见是人不堕恶道;其人所有诸烦恼障、业障、报障皆得清净;其人来世具得
五眼;其人则为一切诸佛所共灌顶;其人则为诸佛世尊及诸菩萨之所护念;
其人来世在在所生,具足诸根,无有缺减。」
佛说是经已,胜思惟菩萨摩诃萨,及诸比丘天龙八部,闻佛所说,皆大
欢喜,信受奉行。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大乘稻秆经
[注一]敦煌本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耆 堀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
人,及诸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具寿舍利子,往弥勒菩摩诃萨经行之处;到已,共相慰问,俱坐
盘陀石上。是时具寿舍利子,向弥勒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言:「弥勒!今日
世尊观见稻秆,告诸比丘,作如是说:『诸比丘!若见因缘,彼即见法;若
见於法,即能见佛。』作是语已,默然无言。弥勒!善逝何故作如是说?其
事云何?何者因缘?何者是法?何者是佛?云何见因缘即能见法?云何见法
即能见佛?」作是语已。
弥勒菩萨摩诃萨,答具寿舍利子言:「今佛、法王、正遍知,告诸比丘:
若见因缘即能见法,若见於法即能见佛者。
此中,何者是因缘?言因缘者,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谓:无明
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
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愁、叹、苦、忧、恼而得生起;如是唯生
纯极大苦之聚。此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
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
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愁、叹、苦、忧、恼得灭;如是唯灭纯
极大苦之聚。
此是世尊所说因缘之法。
何者是法?所谓八圣道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
正念、正定,此是八圣道;果,及涅盘:世尊所说,名之为法 [注二]。
何者是佛?所谓:知一切法者,名之为佛。以彼慧眼及法身,能见作菩
提、学、无学法故。
云何见因缘?如佛所说,若能见因缘之法:常、无寿、离寿、如实性、
无错谬性、无生、无起、无作、无为、无障碍、无境界、寂静、无畏、无侵
夺、不寂静相者,是也。若能如是,於法亦见:常、无寿、离寿、如实性、
无错谬性、无生、无起、无作、无为、无障碍、无境界、寂静、无畏、无侵
夺、不寂静相者。得正智故,能悟胜法,以无上法身而见於佛。
间曰:何故名因缘?答曰:有因有缘,名为因缘,非无因、无缘故,是
故名为因缘之法。世尊略说因缘之相:彼缘生果,如来出现、若不出现,法
性常住。乃至法性、法住性、法定性、与因缘相应性、真如性、无错谬性、
无变异性、真实性、实际性、不虚妄性、不颠倒性等,作如是说。
此因缘法,以其二种而得生起。云何为二?所谓因相应、缘相应。彼复
有二:谓外及内。
此中何者是外因缘法因相应?所谓:从种生芽;从芽生叶;从叶生茎;
从茎生节;从节生穗;从穗生花;从花生实。若无有种,芽即不生,乃至若
无有花,实亦不生;有种芽生,如是有花,实亦得生。彼种亦不作是念:我
能生芽;芽亦不作是念:我从种生;乃至花亦不作是念:我能生实;实亦不
作是念:我从花生。虽然 [注三];有种故而芽得生,如是有花故,实即而
能成就。应如是观:外因缘法因相应义。
应云何观:外因缘法缘相应义?谓六界和合故。以何六界和合?所谓地、
水、火、风、空时界等和合,外因缘法而得生起。应如是观:外因缘法缘相
应义。
地界者,能持於种。水界者,润渍於种。火界者,能暖於种。风界者,
动摇於种。
空界者,不障於种。时,则能变种子。若无此众缘,种则不能而生於芽;
若外地界无不具足,如是乃至水、火、风、空、时等,无不具足,一切和合,
种子灭时而芽得生。
此中,地界不作是念:我能任持种子;如是水界亦不作是念:我能润渍
於种;火界亦不作是念:我能暖於种子;风界亦不作是念:我能动摇於种;
空界亦不作是念:我能不障於种;时亦不作是念:我能变於种子;种子亦不
作是念:我能生芽 [注四];芽亦不作是念:我今从此众缘而生。虽然;有
此众缘,而种灭时,芽即得生。如是有花之时,实即得生。
彼芽亦非自作,亦非他作,非自、他俱作,非自在作,亦非时变,非自
性生,亦无因而生。虽然;地、水、火、风、空、时界等和合,种灭之时而
芽得生。
是故应如是观:外因缘法缘相应义。
应以五种观彼外缘法。何等为五?不常;不断;不移;从於小因而生大
果;与彼相似。
云何不常?为芽与种,各别异故。彼芽非种:非种坏时而芽得生,亦非
不灭而得生起;种坏之时而芽得生,是故不常 [注五]。云何不断?非过去
种坏而生於芽,亦非不灭而得生起。种子亦坏,当尔之时,如秤高下而芽得
生,是故不断 [注六]。云何不移?芽与种别,芽非种故,是故不移。云何
小因而生大果?从小种子而生大果,是故从於小因而生大果。云何与彼相似?
如所植种,生彼果故,是故与彼相似。是以五种观外因缘之法。
如是内因缘法,亦以二种而得生起。云何为二?所谓:因相应、缘相应。
何者是内因缘法因相应义?所谓:始从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若无
明不生,行亦不有;乃至若无有生,老死非有。如是有无明故,行乃得生;
乃至有生故,老死得有。无明亦不作是念:我能生行;行亦不作是念:我从
无明而生;乃至生亦不作是念:我能生於老死;老死亦不作是念:我从生有。
虽然;有无明故,行乃得生,如是有生故,老死得有。是故应如是观:内因
缘法因相应义。
应云何观:内因缘法缘相应事?为六界和合故。以何六界和合?所谓地、
水、火、风、空、识界等和合故,应如是观:内因缘法缘相应事。
何者是内因缘法地界之相?为此身中作坚硬者,名为地界;为令此身而
聚集者,名为水界;能消身所食、饮、嚼 者,名为火界;为此身中,作内
外出、入息者,名为风界;为此身中,作虚通者,名为空界;五识身相应及
有漏意识,犹如束芦,能成就此身名色芽者,名为识界。若无此众缘,身则
不生。若内地界,无不具足,如是乃至水、火、风、空、识界等,无不具足,
一切和合,身即得生。
彼地界亦不作是念:我能而作身中坚硬之事;水界亦不作是念:我能为
身而作聚集;火界亦不作念:我能而消身所食、饮、嚼 之事;风界亦不作
念:我能作内外出、入息;空界亦不作念:我能而作身中虚通之事;识界亦
不作念:我能成就此身名色之芽;身亦不作是念:我从此众缘而生。虽然;
有此众缘之时,身即得生。
彼地界,亦非是我;非是众生;非命者;非生者;非儒童;非作者;非
男;非女;非黄门;非自在;非我所;亦非余等。如是乃至水界、火界、风
界、空界、识界,亦非是我;非是众生;非命者;非生者;非儒童;非作者;
非男;非女;非黄门;非自在;非我所;亦非余等。
何者是无明?於此六界,起於一想、一合想、常想、坚牢想、不坏想、
安乐想、众生、命、生者、养育、士夫、人、儒童、作者、我、我所想等,
及余种种无知,此是无明。
有无明故,於诸境界起贪、瞠、痴。於诸境界起贪、瞠、痴者,此是无
明缘行;而於诸事能了别者,名之为识;与识俱生四取蕴者 [注七],此是
名色;依名色诸根,名为六入;三法和合 [注八],名之为触;觉受触者,
名之为受;於受贪著,名之为爱;增长爱者,名之为取;从取而生,能生业
者,名之为有;而从彼因所生之蕴,名之为生;生已,蕴成熟者,名之为老;
老已;蕴灭坏者,名之为死;临终之时,内具贪著及热恼者,名之为愁;从
愁而生诸言辞者,名之为叹;五识身受苦者,名之为苦;作意意识受诸苦者,
名之为忧;具如是等及随烦恼者,名之为恼。
大黑 故,故名无明;造作故,名诸行;了别故,名识;相依故,名名
色;为生门故,名六入;触故,名触;受故,名受;渴故,名爱;取故,名
取;生後有故,名有;生蕴故,名生;蕴熟故;名老;蕴坏故,名死;愁故,
名愁;叹故,名叹;恼身故,名苦;恼心故,名忧;烦恼故,名恼。
复次,不了真性,颠倒无知,名为无明。如是有无明故,能成三行,所
谓:福行、罪行、不动行。从於福行而生福行识者,此是无明缘行;从於罪
行而生罪行识者,此则名为行缘识;从於不动行而生不动行识者,此则名为
识缘名色。名色增长故,从六入门中能成事者,此是名色缘六入;从於六入
而生六聚触者,此是六入缘触;从於所触而生彼受者,此则名为触缘受;了
别受已,而生染爱耽著者,此则名为受缘爱;知己,而生染爱耽著故,不欲
远离好色及於安乐,而生愿乐者,此是爱缘取;生愿乐已,从身、口、意造
後有业者,此是取缘有;从於彼业所生蕴者,此是有缘生;生已,诸蕴成熟
及灭坏者,此则名为生缘老死。
是故彼因缘十二支法,互相为因,互相为缘,非常、非无常、非有为、
非无为、非无因、非无缘、非有受、非尽法、非坏法、非灭法;从无始已来,
如暴流水而无断绝。
虽然,此因缘十二支法,互相为因,互相为缘,非常、非无常、非有为、
非无为、非无因、非无缘、非有受、非尽法、非坏法、非灭法,从无始已来,
如暴流水而无断绝;有其四支,能摄十二因缘之法 [注九]。云何为四?所
谓无明、爱、业、识。识者,以种子性为因;业者,以田性为因;无明及爱,
以烦恼性为因。此中业及烦恼,能生种子之识;业则能作种子识田;爱则能
润种子之识;无明能殖种子之识。若无此众缘,种子之识而不能成。
彼业亦不作念:我今能作种子识田;爱亦不作念:我今能润於种子之识;
无明亦不作念:我今能殖种子之识:彼种子识亦不作念:我今从此众缘而生。
虽然;种子之识,依彼业田,及爱所润,无明粪壤所生之处,入於母胎,能
生名色之芽。
彼名色芽亦非自作,亦非他作,非自他俱作,非自在化,亦非时变,非
自性生,非假作者,亦非无因而生。虽然,父母和合时,及余缘和合之时,
无我之法,无我我所,犹如虚空。彼诸幻法,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依彼生
处,入於母胎,则能成就执受种子之识、名色之芽。
如眼识生时,若具五缘而则得生。云何为五?所谓:依眼、色、明、空,
依作意故,眼识得生。此中,眼则能作眼识所依;色则能作眼识之境;明则
能为显现之事;空则能为不障之事;作意能为思想之事。若无此众缘,眼识
不生。若内入眼,无不具足;如是乃至色、明、空作意,无不具足,一切和
合之时,眼识得生。
彼眼亦不作是念:我今能为眼识所依;色亦不念:我今能作眼识之境;
明亦不作念:我今能作眼识显现之事;空亦不作念:我今能为眼识不障之事;
作意亦不作念:我今能为眼识所思;彼眼识亦不作念:我是从此众缘而有。
虽然;有此众缘,眼识得生。乃至诸余根等,随类知之。
如是,无有少法而从此世移至他世。虽然;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业果
亦现。譬如明镜之中,现其面像。虽彼面像,不移镜中,因及众缘无不具足
故,面像亦现。
如是,无有少许从於此灭,生其余处。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业果亦现。
譬如月轮,从此四万二千由旬而行。彼月轮形像,现其有水小器中者,彼月
轮亦不从彼移至於有水之器。虽然;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月轮亦现。
如是,无有少许从於此灭而生余处。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业果亦现。
譬如其火,因及众缘若不具足,而不能燃;因及众缘具足之时,乃可得燃。
如是无我之法,无我我所,犹如虚空。依彼幻法,因及众缘无不具足故,
所生之处入於母胎,则成就种子之识、业、及烦恼所生名色之芽。是故应如
是观:内因缘法缘相应事。
应以五种,观内因缘之法。云何为五?不常;不断;不移;从於小因而
生大果;与彼相似。
云何不常?所谓:彼後灭蕴,与彼生分各异,为後灭蕴非生分故;彼後
灭蕴亦灭,生分亦得现故,是故不常[注十]。云何不断?非依後灭蕴灭坏之
时,生分得有,亦非不灭;彼後灭蕴亦灭,当尔之时,生分之蕴,如秤高下
而得生故,是故不断 [注十一]。云何不移?为诸有情,从非众同分处,能
生众同分处故,是故不移 [注十二]。云何从於小因而生大果?作於小业,
感大异熟,是故从於小因而生大果。如所作因,感彼果故:与彼相似。是故
应以五种观因缘之法。
尊者舍利子!若复有人,能以正智,常观如来所说因缘之法:无寿、离
寿、如实性、无错谬性、无生、无起、无作、无为、无障碍、无境界、寂静、
无畏、无侵夺、无尽、不寂静相 [注十三]、不有、虚诳、无坚实、如病、
如痈、如箭、过失、无常、苦、空、无我者。我於过去而有生耶?而无生耶?
而不分别过去之际。於未来世,生於何处?亦不分别未来之际。此是何耶?
此复云何?而作何物?此诸有情,从何而来?从於此灭而生何处?亦不分别
现在之有。
复能灭於世间沙门、婆罗门不同诸见,所谓:我见、众生见、寿者见、
人见、希有见、吉祥见、开合之见,善了知故。如多罗树,明了断除诸根栽
已;於未来世,证得无生无灭之法 [注十五]。
尊者舍利子!若复有人,具足如是无生法忍,善能了别此因缘法者,如
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
世尊,即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说是语已,舍利子及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
犍闼婆等,闻弥勒菩萨摩诃萨所说之法,信受奉行。
注一:本经以 《敦煌本》为底本,并参校《大正藏》、《佛教大藏经》。
其异译本有四   种:(一)佛说稻芋经 阙译附《东晋录》(《大正藏》
16册八一六页、《佛教大藏     经》12册二七三页)  (二)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 喻经 唐不空三藏译 (同上 八一九页、《佛教
大藏经》53册一四二二页)(三)大乘舍黎娑担摩经 宋施护译(同上 八
二一页、《佛教大藏经》12册二     六七页)(四)了本生死经 吴
支谦译 (同上 八一五页、《佛教大藏经》12册二七O页     )宋
本、宫本「芋」字作「芊」(音「干」),元本、明本作「秆」。又「 」字通  「秆」,
禾茎也。[中华大子典]
注二:唐译此句译作:「云何是法?如来略说八支圣道,困得涅盘,是
名为法。」
注三:唐译此句译作:「然有种子故生芽,乃至有花生果   」
注四:唐译此句译作:「其种子亦不作是:我从众缘而得生芽。」
注五:唐译此句译作:「云何不常?种子、芽异故。不即是种是芽,亦
不以坏种而生,   芽实经种坏故而生。以种坏芽生,故名不常。」
注六:《入中译论》解释此处经意云:「虽举是喻,然非说他生,亦非说
自相生。」又   云:「是为显示同时缘起,无诸分别如幻事故。」以是当
知:前破二种作用同时   者,是破有自相之作用,非总破二种作用同时。
後示经中如秤高下之喻,必显指   二种作用分别如幻事故同时而有。
注七:《菩提道次第广论》抉择经意云:「名色中名者,谓受、想、行、
识非色四蕴。   色者若生无色,唯有色种而无实色。除此,余位羯蓝等
色。」
注八:《俱舍论》云:「谓根、境、识和合生。」
注九:从 「此则名为生缘老死。」之後,唐译本译作:    「如是名
为十二缘生,迭互为因,不常、不造作、无思,亦无缘生、无尽法、无   离
欲法、无灭法;无始来,流转不间断,随转如河驶流。设使缘生不间断,随
转   如河驶流。是十二支缘生,四支和合而作转因   」
注十:唐译此句译作:「云何不常?从此边蕴死,於余处边蕴生。非即
死边蕴是彼生边   蕴;然死边蕴灭,於彼生蕴起,是故不常。」
注十一:参见注六。
注十二:唐译作:「云何不移转?然於异类转生,名不移转。」请参见注
六。
注十三:唐译译作:「如幻」。第二八页第七行及第十行 「不寂静相」,
文意亦复如是    !
注十四:「痈」,音 「雍」。由血行不良而生之疮毒;大而浅者为痈,深
者为疽。[辞    源]
注十五:唐译译作:     「如断多罗树,无所有性,入於胜义,於
诸趣长时悟不生不灭,得成就忍,广    作无边利乐有情事。若有善男
子、善女人,於此经中,若须臾顷:审谛、观察    缘生义理者,即能
顿灭无始时来极重业障,广集福德,智慧通达,永断邪见,    说法无
畏。」
般若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一、前言:(以下内容皆参考上海崇华堂原版版本)
1.金刚:指金刚石,以喻坚利之意,历百劫千生,流转六道,而觉性不
坏。即以金刚之坚,喻般若体;以金刚之利,喻般若用。
2.般若:为梵语,华语当译为妙智慧。(比智慧还高的层次)
3.波罗蜜:为梵语,华语译为到彼岸。众生因有我执,故陷於烦恼之苦
海。倘能从生死烦恼苦海,渡到不生不灭,清净安乐之地,即为到彼岸,即
脱离了苦海。
4.顿悟:就是一闻法,就知五蕴本空,六尘非有,立即开悟,而明大道。
(六祖惠能为代表)
5.渐悟:由信而解,解而行,行而证,次第渐修,也可悟入。顿渐虽殊,
而到彼岸则一也。(神秀为代表人物)
6.经:经字当径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条路径。
7.此经年代约当我周穆王九年时,佛陀於中印度舍卫城南边的给孤独园
说法。
8.本经为姚秦时之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9.三藏是指经藏 (佛所说的教法典籍)、律藏 (戒律典籍)、论藏 (所说
的法相问答,及佛弟子或佛灭後,诸菩萨所解释的经义,与辩论法相的典籍)。
10.佛讲这本经,是说如来的心法。以断疑生信为主,以离相为宗,以
无住为体。真空之妙,并不在言语行迹间,实不得已而言之也。所以经旨宏
深,颇难了悟。倘若诵经之人,不知道经解;看经之人,不知道佛言,就是
烂熟经文,也是茫无所得,更何能谈到以心传心,见性成佛的道理呢?
11.惠能大师云: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2.全部金刚经,共分三十二分,是梁昭明太子所分的。古藏真经,并
无此界分。
二、金刚经开始
───────
法会因由分第一
───────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
俱。尔时,释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
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
善现启请分第二
───────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
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
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
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
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
大乘正宗分第三
───────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
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
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
非菩萨。
───────
妙行无住分第四
───────
复次,须菩提!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
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萨
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於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释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释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
教住。
───────
如理实见分第五
───────
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释尊,不可以身相得见
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
正信希有分第六
───────
须菩提白佛言:释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
须菩提,莫做是说。如来灭後,後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
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
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
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
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
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
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无得无说分第七
───────
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
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依法出生分第八
───────
须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
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释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
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於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
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
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
一相无相分第九
───────
须菩提,於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
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
须陀洹。须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
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
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
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於意云何。
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
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
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
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
庄严净土分第十
───────
佛告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
尊。如来在然灯佛所,於法实无所得。须菩提,於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
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
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於意云何,是身为大
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所沙数,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诸恒河沙,
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
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
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
善女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
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
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
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
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
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
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
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於意
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
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
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
他人说,其福甚多。
────────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
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
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
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
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後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
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
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
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
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
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於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何以故。我於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瞠恨。须
菩提,又念过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
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
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
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
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萨,若菩萨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 ,则无所
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
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
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
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
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
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
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
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
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
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於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
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
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
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於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
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
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於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
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
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
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
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
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
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於意云
何,如来於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
说义,佛於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
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三藐三菩提者,
然灯佛则不与我受记,汝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於来世当得作佛,号
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三藐三菩
提,於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
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
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
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
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
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
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
於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於意云何,
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法眼
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
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
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
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
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
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
来心不可得。
────────
法界通分分第十九
────────
须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
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
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
须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
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
提,於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
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
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
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於未来世闻说是
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
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
如是如是。须菩提,我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
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
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
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於
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
须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
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
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
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
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
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
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
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
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
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说断灭相。
─────────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
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
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
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
威仪寂净分第二十九
─────────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
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於意云何,是微
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
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
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
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
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
知见不分分第三十一
─────────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於意云何,是
人解我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
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
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
人,发菩提心者,持於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
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
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金刚经全文结束────
後语
1.经文的标点符号,我以尽量不予大量修改、不变动原文原意情况下,
曾稍做更动。
2.每分打完,皆曾做校对,唯都只以一人之力,若有疏漏处,尚请各位
大德,不吝指正,功德无量。
3.本文无版权问题,欢迎多多传布,共修善缘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 碍无 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摩竭提国三藏沙门法月重译
大正藏 卷八 849 页
No.252 般若部
原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大正藏 卷八 848 页
No.251 般若部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灵鹫山中,与大比丘众满百千人、菩萨摩
诃萨七万七千人俱,其名曰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等以为上
首,皆得三昧总持,住不思议解脱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彼敷坐,於其众中即从座起,诣世尊所,面向
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颜而白佛言:
`世尊!我欲於此会中,说诸菩萨普遍智藏
般若波罗密多心,唯愿世尊听我所说,为
诸菩萨宣秘法要'
尔时世尊以妙梵音,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善哉!善哉!具大悲者!听汝所说,与诸
众生作大光明 '
於是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蒙佛听许,佛所护念,入於慧
光三昧正受 入此定已,以三昧力行深般若波罗密多
时,照见五蕴自性皆空 彼了知五蕴自性皆空,从彼
三昧安详而起,即告慧命舍利弗言:
`善男子!菩萨有般若波罗密多心,名普遍
智藏,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
别解说 '
作是语已,慧命舍利弗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唯大净者,愿为说之,今正是时 '
於斯告舍利弗: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
色性是空、空性是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识性是空、空性是识,
识不异空、空不异识,
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 碍;
无 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莎婆诃!'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及菩萨众、一切天人、阿修罗、
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摩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上卷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
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
佛说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中卷
尔时,如来在大雷音宫,遥闻菩萨演说上经,即舍涅磐相,腾身虚空,
来投菩萨所在,化一长老,杂大众中,手持优钵曲云,视花微笑。
长老于大众中起,合掌白言,菩萨,佛何以得空五蕴。
曰,以照故,以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以行深观故,以自在观故,
故得涅磐,得开一切微妙门,一切救苦难,一切真实不虚。
法究于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布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业证阿褥多罗三藐
三菩提。
果如是如是,乃真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乃真五蕴皆空时,不落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名曰诸法空相。
如来能隐能现,无往无来,能以芥子包纳三千大千世界,能行止坐卧,无异
常人。
隐则慧眼不能睹,现则肉眼不能翳,无死无生,万劫圆明。
吾不得而名,强名之曰金刚,尊其号曰如来。
尔时,长老复白,世有善男子,善女人,依阿舍慧达岸无讹。
菩萨曰,善哉善哉,是有发大信咒,发大慧咒,发大戒力咒,发无上定力咒,
一切邪魔脱离咒,一切吉神拥护灾难消亡福田利益咒,是乃如来口授功德不
可思议。
舍利子,乐依般若波罗蜜多者,谦持此咒曰: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旦者他,安,加罗伐哆,罗加伐哆,罗加伐哆,
梭呵。
佛说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下卷
是时,菩萨在大罗刹国紫金殿内,演说多心经已,复告诸舍利曰,昔我作王
子时,即对佛发愿,三千大千世界,有一众生,不闻正道,不发阿褥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者,誓不成佛。何以故,一切众生,皆可得道,其心即佛。
舍利子,汝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阿得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知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非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何以故,大德不德,大明不明,大勤若惰,大净若污。
舍利子,我今授汝密咒,名曰密咒,即非密咒,是亦密咒。
能除一切苦,即非能除一切苦,是亦能除一切苦。
能除一切难,即非能除一切难,是亦能除一切难。何以故,
成法非法,法会于心,心融于法,法忘其法,法无其法,乃为大法,得渡众
生。
舍利子,彼岸无岸,强名曰岸,岸无成岸,心止即岸。
是故如来无定相,无往亦无来,
舍利子,汝知如来有慧剑否,无也,如来依般若波罗蜜多也。
菩萨曰,否,如来有慧剑,有戒刃也,如来无慧剑,无戒刃,不识般若。
何以故,般若即般若,卫之则存,瞩之则明,存而明之,道假以成。
于是乃说大圆满般若波罗蜜多心咒。咒曰:
安,佛罗阑牢连楼,萨哆蜜波耶,阑牢连楼,阑阑阑,哩尼耶,吻奈,
喝喇阑 [],喝喇喝喇阑 [],安,安,嘛尼叭弥哄,俞萨洼奇,哆答答,
怖叉萨波,安,委味尼夷,托波托波,悉律律,安,吐罗吐罗,安,安,安,
摩呵般若波罗蜜多梭呵。
(注意:[]:形似:介+齐,发声不详)
法华部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
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
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
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
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
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坠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
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
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
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
无罪扭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
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斋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
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
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具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
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
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
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
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
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
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
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
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
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
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
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
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
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
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
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
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
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
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
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
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
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
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
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
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
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无尽意菩萨白佛
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予之作是
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
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
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
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
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
界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问彼
佛子何因缘         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  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  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  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         发大清敬愿
我为汝略说         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         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         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         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         为人所推坠
念彼观音力         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         坠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         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  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  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         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         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         手足被扭械
念彼观音力  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  还著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  毒龙诸鬼等
念彼观音力         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         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  疾走无边方
螈蛇及蝮蝎         气毒烟火然
念彼观音力         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制电  降雹沭大雨
念彼观音力  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         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         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         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         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         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         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         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         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  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         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         能为作衣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         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
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
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终
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遍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时常洒                      手内杨柳不计秋
千处祁求千处现                      苦海常作度人舟
南无普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萨昙分陀利经一卷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佛在罗阅只耆 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四万二千人俱。三慢陀[台
-台+ ]陀文殊师利菩萨等。八万四千人。弥勒菩萨等。拔陀劫中千人。释
王等。与忉利诸天不可复计。梵王。与诸梵不可复计。阿 世王。与阎浮提
人王众多不可复计。佛在四辈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中。说萨昙分陀
利(汉言法华)佛说无央数偈。是时七宝浮图。涌从地出上至梵天。浮图中央。
有七宝大讲堂。悬幢幡华盖。名香清洁。姝好讲堂中有金床。床上有坐佛。
字抱休罗兰。(汉言大宝)叹释迦文佛言。善哉善哉。我般泥洹已来过恒边沙
劫。恒边沙佛刹。止於空中。恒边沙佛以过去。我历尔所劫。初不还彼刹。
我见释迦文佛。精进求佛道。用人民故。布施无厌足。不惜手不惜眼不惜头。
不惜妻子象马车乘。不惜珍宝。无有贪爱心。我故来出。欲供养释迦文佛并
度诸下劣。愿释迦文佛坐我金床。更说萨昙分陀利经。於是释迦文佛。上讲
堂就於金床而坐便说萨昙分陀利经。复说无央数偈言闻乐宝佛知名字者不畏
生死不复勤苦闻药王佛知字名者不得愈病自识宿命於是释迦文佛。说无央数
阿僧只劫。复说无央数阿僧只劫。我行菩萨道时。求索萨昙分陀利经。布施
与人。在所求索。饭食衣被七宝妻子。初无爱恋心。我为有国王时。是世极
长寿。我便立太子。为王弃国事。挝鼓摇铃自 身言。谁欲持我作奴者。我
求索萨昙分陀利经。我欲行供养。时有一婆罗门语我言。与我作奴来。我有
萨昙分陀利经。我便随婆罗门去一心作奴。汲水扫地采花果。饮食婆罗门。
千岁不懈息。佛於是说偈言挝鼓摇铃愿自 言谁欲持我作奴者我欲行供养奴
心善意行佛言。是时王者。我身是也。时婆罗门者。调达是。谁恩令我得满
六波罗蜜者。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是调达福恩。调达是我善师。善师恩令
我得满六波罗蜜。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尊贵度脱十方。一切皆是调达恩。
调达却後阿僧只劫。当得作佛。号名提和罗耶 (汉言天王佛)当得十种力三
十二相八十种好。天王佛国。名提和越(汉言天地国)天王佛。当为人民说法。
尽劫不懈止。第一说法。当度恒边沙人得罗汉道。恒边沙人辟支佛道。恒边
沙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天王佛寿二十劫。乃般泥洹後。法住二
十劫。天王佛般泥洹後。不散舍利。起作一七宝塔。广六十里。长八十里。
一切阎浮人。悉往供养佛舍利。是时无央数人得罗汉道。无央数人发辟支佛
心。无央数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华之经。信
不诽谤。除灭过去当来罪。闭三恶道门。开三善道门。生天上常第一。生人
中常第一。生十方佛前。自然七宝莲华中化生於是下方佛所从菩萨。名般若
拘。自白其佛。早还本土。释迦文佛谓般若拘。我有菩萨字文殊师利。可与
相见乃还本土。即时文殊师利。从沙曷龙王池中涌出。坐大莲华。华如车轮。
其华千叶。从诸菩萨其数甚多。文殊师利下大莲华。为二佛作礼。还与般若
拘菩萨相问讯。般若拘问文殊。所入池中度云何数多少。文殊答曰。其数甚
多无能计者。若当口说非心所信。自当有证。其池即时涌华从下而出。尽是
池中一切所散。本发菩萨心者。其华在空中。但说摩诃衍事。本发声闻者。
其华在空中。但说断生死事。文殊师利见华如是。以偈答般若拘菩萨言。以
仁者之意。自分别其数。般若拘菩萨复问文殊师利。说何等法所度乃尔。文
殊答曰。於是池中。但说萨昙分陀利。般若拘复问。其法甚尊无能及者。为
有便可得佛者不。文殊答曰。沙曷龙王有女年八岁。智慧甚大意愿不轻。便
可得佛。般若拘菩萨谓文殊师利言。我见仁者之师。求佛勤苦积累功德。劫
数甚多。不信此女便可得佛。池中有女即时涌出 佛三匝叉手而白佛言。佛
相好端正功德巍巍。为诸天所奉。为一切龙鬼神人民萨和萨所敬。所说法甚
尊。今我立愿。便欲得佛。舍利弗即谓女。虽发是愿佛不可得。又汝女。行
积功累。行未应菩萨。女自持一摩尼珠。其价当一大国。女疾过与佛。佛亦
疾受。女谓舍利弗及般若拘菩萨。我与佛珠为迟疾。答曰。甚疾。女复言。
佛受我珠为迟疾。答曰。甚疾。女言。我与佛珠为迟。佛受我珠复迟。我今
取佛疾。於是即时女身变为菩萨众会皆惊。即变为佛身。相种好皆具足。国
土弟子如佛所为。一切众会天龙鬼神无央数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三千大
千国土六反震动。三万须陀洹。得阿惟越致萨昙分陀利经一卷
佛说法华三昧经一卷
宋凉州沙门智严译
佛在罗阅只耆 崛山中。与诸尊弟子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萨七万三千人。
诸释梵不可复计。十方飞来无央数。皆神通妙达。复有他方恒边沙诸天人及
诸菩萨。如是等百亿千恒沙。皆来会在佛前坐。时舍利弗须菩提等诸尊菩萨。
皆有疑心念言。何因缘诸上人。皆来在是间会。有何异要之瑞应。尔时诸弟
子。起疑心念。为佛作礼长跪欲问佛。佛时已放无数光从口出。若千亿亿稍
稍引大遍虚空明。远照恒边沙刹土。地复震动。於是尽明。即不复见佛身相。
大众愕然。共议佛三昧为何所之趣。各自思之。即便还坐三昧。求佛至处座
前有菩萨名慧相。便报言。善哉善哉。当尔贤者。思惟了不知所至处。须臾
罗阅王後宫太子皇女及 女夫人。三万二千人。皆从共来诣山中到不见佛。
复有不想菩萨。问王将从何多。王名辩通。答言。见佛光明故来耳。王女名
利行。便问菩萨。佛今所在为到何方。答曰。向已求佛。了不知。处女答曰。
卿是佛第一神通者。应当知处。菩萨答曰。且坐须臾顷。地即震动。从地中
出。坐自然大宝莲华上。众坐上人愕然。王女利行。起为佛作礼讫。住佛前
说偈问佛向见大光明疑佛有异要故来将大众欲问心狐疑反更不见佛意甚有怪
惊愿得具为说当令大众解各发一三昧推求佛身相了言不知处各共坐作议更起
何三昧毕欲求佛意女来问众等佛今为所在纯行有至心必欲有所问愿见世尊授
令意解狐疑具为现众等分别解说之向所三昧处所名在何所佛语女利行。所问
中常第一。生十方佛前。自然七宝莲华中化生於是下方佛所从菩萨。名般若
拘。自白其佛。早还本土。释迦文佛谓般若拘。我有菩萨字文殊师利。可与
相见乃还本土。即时文殊师利。从沙曷龙王池中涌出。坐大莲华。华如车轮。
其华千叶。从诸菩萨其数甚多。文殊师利下大莲华。为二佛作礼。还与般若
拘菩萨相问讯。般若拘问文殊。所入池中度云何数多少。文殊答曰。其数甚
多无能计者。若当口说非心所信。自当有证。其池即时涌华从下而出。尽是
池中一切所散。本发菩萨心者。其华在空中。但说摩诃衍事。本发声闻者。
其华在空中。但说断生死事。文殊师利见华如是。以偈答般若拘菩萨言。以
仁者之意。自分别其数。般若拘菩萨复问文殊师利。说何等法所度乃尔。文
殊答曰。於是池中。但说萨昙分陀利。般若拘复问。其法甚尊无能及者。为
有便可得佛者不。文殊答曰。沙曷龙王有女年八岁。智慧甚大意愿不轻。便
可得佛。般若拘菩萨谓文殊师利言。我见仁者之师。求佛勤苦积累功德。劫
数甚多。不信此女便可得佛。池中有女即时涌出 佛三匝叉手而白佛言。佛
相好端正功德巍巍。为诸天所奉。为一切龙鬼神人民萨和萨所敬。所说法甚
尊。今我立愿。便欲得佛。舍利弗即谓女。虽发是愿佛不可得。又汝女。行
积功累。行未应菩萨。女自持一摩尼珠。其价当一大国。女疾过与佛。佛亦
疾受。女谓舍利弗及般若拘菩萨。我与佛珠为迟疾。答曰。甚疾。女复言。
佛受我珠为迟疾。答曰。甚疾。女言。我与佛珠为迟。佛受我珠复迟。我今
取佛疾。於是即时女身变为菩萨众会皆惊。即变为佛身。相种好皆具足。国
土弟子如佛所为。一切众会天龙鬼神无央数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三千大
千国土六反震动。三万须陀洹。得阿惟越致萨昙分陀利经一卷
佛说法华三昧经一卷
宋凉州沙门智严译
佛在罗阅只耆 崛山中。与诸尊弟子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萨七万三千人。
诸释梵不可复计。十方飞来无央数。皆神通妙达。复有他方恒边沙诸天人及
诸菩萨。如是等百亿千恒沙。皆来会在佛前坐。时舍利弗须菩提等诸尊菩萨。
皆有疑心念言。何因缘诸上人。皆来在是间会。有何异要之瑞应。尔时诸弟
子。起疑心念。为佛作礼长跪欲问佛。佛时已放无数光从口出。若千亿亿稍
稍引大遍虚空明。远照恒边沙刹土。地复震动。於是尽明。即不复见佛身相。
大众愕然。共议佛三昧为何所之趣。各自思之。即便还坐三昧。求佛至处座
前有菩萨名慧相。便报言。善哉善哉。当尔贤者。思惟了不知所至处。须臾
罗阅王後宫太子皇女及 女夫人。三万二千人。皆从共来诣山中到不见佛。
复有不想菩萨。问王将从何多。王名辩通。答言。见佛光明故来耳。王女名
利行。便问菩萨。佛今所在为到何方。答曰。向已求佛。了不知。处女答曰。
卿是佛第一神通者。应当知处。菩萨答曰。且坐须臾顷。地即震动。从地中
出。坐自然大宝莲华上。众坐上人愕然。王女利行。起为佛作礼讫。住佛前
说偈问佛向见大光明疑佛有异要故来将大众欲问心狐疑反更不见佛意甚有怪
惊愿得具为说当令大众解各发一三昧推求佛身相了言不知处各共坐作议更起
何三昧毕欲求佛意女来问众等佛今为所在纯行有至心必欲有所问愿见世尊授
令意解狐疑具为现众等分别解说之向所三昧处所名在何所佛语女利行。所问
甚深。当为汝分别说。向所三昧。名法华。譬如大国中有一树。有一华覆三
千大千刹土。其香熏恒边沙佛国。若有人。得闻名字若知解。自然疾得是三
昧。若诸病痛者。得闻是三昧。应时自解。人根众病消尽。女利行问佛。何
谓华之威德。乃有是慧。佛语女利行。华者一树之色。人见莫不爱乐。欲得
之者。法华三昧是。生死中之色。大光受有形。人不知不闻。不信是三昧。
不奉行之。未应菩萨不见慧。失人之本。反随沫流。终已不见明。女利行复
问佛。今欲得是三昧。行何法。有几事。行得人中。愿佛弘慈恩润。广开行
议。令一切闻解。皆入三昧中。佛言。善哉善哉。多所度脱。永度无极。有
二事。何谓为二。一者知法身如幻如化。二者知 怒痴无根无形。佛尔时说
偈言法身有一切化幻现沈浮 怒痴无形如水现泡沫观察人身物如灭无形住离
散合自成分别计皆空佛语女利行。复有四事。别如行三昧者。何谓为四。一
者行戒无色想。二者行檀无受者。三者不厌无乱者。四者行智无愚者。是为
四。佛尔时说偈言不犯戒无毁行檀不入智不厌无痴乱不愚无智慧不说无行者
有行不言向三昧可得入无处无中边佛语女利行。复有三十六事。是为三昧所
见事。何谓三十六事。不见生不见死。不减不增。不出不入。不在外不在内。
无住无止。无水色无火色。无风色无地色。无痛无痒无思无想。无生无死无
识。无贪无 。无瞠无恚。无愚无痴。无悭无施。无恶无善。无心无意无识
行。不起上若干事。不灭上若干事。如一无形像。是为三十六事法华所见事。
佛尔时说偈言不想念无念不行色想要无行法华净空寂无吾我不处有入中没灭
无形像不观善以恶俱皆空自然佛告女利行。法华三昧所见。譬亦如是。佛说
是三十六事品时。无数天人及世间大众人。及王所侍从。大小合有四十亿万。
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女利行及後宫人。三万二千 女夫人。逮得无所从生法
乐。於中立女。见众人皆发道意。心甚欢喜。起为佛作礼。绕佛三匝。住佛
前说偈言世尊实神妙演知三世事断世 怒垢开化沫流人皆到无为城快乐乃安
宁如是天人中地为大动倾今日合大众亿亿百万千当来及过去现在得自然愿得
大普恩法华威神力三界一切人皆得是三昧令我值在世常行法华事使世无老死
快乐无忧患三苦自然除皆如为三昧空想於愿识自然现相好教授沫流人得意慈
普行光光威仪好等为身如来合聚於沫生三昧豫生行便使於空中得慧如上首女
利行说偈已作是念。今欲教授人。不见法则。何事开解人。佛即知女心中念。
便语女。欲持何法。教何人法。复何所在人。复何所止。立女白佛言。如是
所说。无法无教无人。佛语女。无法有八事行。无教有六事除。无人有七事
散。女问佛。何谓八事行六事除七事散。佛言。一者直见不邪。二者直闻不
听。三者直治不曲。四者直说不烦。五者直行不迷。六者直念不思。七者直
意不动。不者直受不寻。是为八事行无法。何谓无教六事除。一者不念有见
无见无。二者不念有声无声无。三者不念有味无味无。四者不念有香无香无。
五者不念有触无触无。六者不念有意无意无。是为六事除。何谓无人七事散。
无水色。无风色。无火色。无地色。无心色。无识色。无行色。是为七事散。
无人可教。当作此解。佛尔时说偈言若有解法华三昧要句品当念勤精进晓解
得正言七八六已足计本无形迹不受自可欲去想安寂然说法无言教不见有寿命
人本空无寂不解沫言有不除不断欲出入无住处无痛无思想不生不死灭有念为
劳苦不复著因缘示现有色欲已反爱灰尘观见有病痛常意与本并慧见不空念寂
寂安空空法华三昧现不出不入住无见不见空是为疾得如便能行施法以慧为布
施说慧等如是诸佛皆称叹女闻说是时。倍复踊跃欢喜。起为佛作礼。踊在空
中去地七尺。还坐金刚莲华上。时坐中有比丘心念言。是为真是女为幻人。
自起为佛作礼长跪叉手。说偈问佛言本自生愚痴不识道慧义不知女利行为是
真男女审是一定人用法何复问真是女子身所问何以深生来侍佛法未见如是人
所见非凡及智慧何以尔本从何方来而生於王家宿命行何法逮及几佛来精进健
乃尔所问如来报戒具真有行能问如有说能忍有柔意但能口说行休心意何如实
欲往试之可应几法住往对不起意若实有智慧我欲从解要省视所说法咏广入道
俗有何异心意独得是智慧佛便语比丘言。自若干因缘。即说偈报言女利行本
心立德识本处在世来千岁常习於三昧心解众色要寂然与禅同真是女子身不为
化来现本从无色世今来在世界续复如本行已行便立正无身现说心普念众慈行
念法空为本不起因缘相比丘自不解何怪是女身不见无有本反自受缚著禅思欲
去色更反为色乱远苦避三毒已入三毒苦汝自不解身自谓得常安万物如幻化入
出无形住四色本虚空自然受形著爱习自拘限坏本起末欲尔时比丘八万四千
人。闻说偈意解。即发无上正真道意。不可计天人。散华名香分来供养佛。
时舍利弗心念。女子乃有是辩。何不去女作男。佛即知舍利弗心所念。便语
舍利弗。汝自问女。舍利弗即问。唯女利行。所说非常事。如与如来共对语。
何不去女作男。女利行答言。唯舍利弗。道德之要以慧善见。不视於四色。
是地水火风。五情合六入为衰。心意识如幻如化。出入无形。痴意不尽。故
与三流对。更出浮沈。何足珍。虽漏尽结解。有不净想。无色如为恶。苦住
反为乐。舍利弗问。学佛之法。应有谤毁言不。女问。贤者舍利弗。云何为
谤毁。答言。一好一恶。是为谤毁。女报言。未晓未了。大人所说。不以小
为小大为大。好恶无二。等无异。谤身。身是色。谤意。意无形。四色法空。
无形无造。何所受谤毁者。舍利弗答曰。卿所说是菩萨大人所行。卿未应菩
萨。何缘乃说此事。女报言。大人为以何立。报言。普等为言。何谓为普。
教授十方人。远苦得道。是为普。唯贤者所说。不说普。说生死勤苦耳。女
语舍利弗。谓为普者。不见有人无人有教无教有法无法所念。是曰为普。不
为见生死苦欲教之令得道。是为普。舍利弗。无有辩才析答此言。女尔时说
偈叹曰人用三尘乱辄为六衰著五恶十贼对三厄堕困穷十二连相续四色拘没三
不解名颠倒坐受空聚藏无故没三 自网投深渊坚藏畏二三自灭更受生宛为空
所缚恒怀不净想自呼是常安为得真自然是辈满阎浮亿亿百万千所行遍十方不
益一切人当有随受行皆共堕海流可作大法行入海勉欲根决海令灭尽平故无还
流返原尽欲室令人归故乡故乡名无为号字清净堂快乐多紫金入出杨光明恒边
沙劫佛莫不称叹说以法空无戏无相不愿识渊流以海水皆复不足说广意开化人
自然常自安惟念诸贤者乃自反不解无故自受缚幻化受报应尔时四万二千罗
汉。皆正意。第七住。八万五千释梵。皆逮无所行从生。六万四千贤女。起
为佛作礼。住佛前说偈言今日女利行为我众等说闻说佛深法令我心开解实欲
知道德皆从何所来聚合众一切有何神妙德而致与大众莫不惊愕心伏意往乐从
随教之所行愿欲求天尊愍发起濯众至心受大慧如来神化现应时诸女身倒愿去
色欲便欲作沙门佛之知我情毕觉诸审谛使身如菩萨宣佛神道教当复转化人诸
贤大众女俱起在佛前头面稽首礼愿得如佛像佛语诸女。所说实至心。今欲求
所愿。先当报父母。次当复由王得听可去耳。於是诸女。说偈报白言欲愿作
沙门先当报父母次当复由王得听可作道为道不苦晚但当勤开心晓解心意本一
切与同等便有决大意心解乃至道道从解心起不住於缚著化达观众见如复心出
生从本知本空知皆非常苦心乱便随流所见必有对不生善恶想尔乃作沙门诸贤
女。起往至父母所。长跪白父母及大王。今日受王恩德。来诣佛所。为尊女
利行问佛深妙法。欲求无为道。现身及一切佛。为女说本末生死苦痛。但为
色欲著。不知道德本。缘是无常至。当就三苦勤。愿欲作沙门。愿父母听我
作沙门。当得道还度父母。父母语诸女。求自然道。各自见便利。随意所习
行。汝曹尚去。我亦随汝去。汝自白语王。得听便自去用问我为。诸女稽首
大王前。泪出而言。人在三界中。苦欲坐色想。不得自在。无常卒至无有代
者。实欲作沙门。并与诸女俱。无为得道者。当还度父母。王愿从本意。王
语女利行等。早欲使汝去。随行作沙门。以汝三事未足。是以不遣汝耳。一
者未尽学识诸礼教。二者常乐未有见苦。三者口食恣味未有足者。以是故。
不欲遣汝耳。若有至意者。便去勿疑。吾亦欲作沙门。王即起至佛所。作礼
白佛言。闻说智慧意甚愿乐。国付太子。身归三尊给侍左右。并受法教。欲
作沙门求道如佛。佛即放光若干种色。其明照十方。地为六反震动。诸天作
乐覆满於虚空。散华名宝覆三千大千刹土天下丘墟皆平。其有大山。化为黄
金。枯木更生。中有不端正者。皆得愿。树木枯者。皆生条叶。自然风吹。
皆歌叹佛功德。生华者即自堕落。各气到佛所。罗住空中。各说偈赞佛功德
今蒙圣神力得救死复生光色还本然复实滋道成生死 乱色譬於枯木时值佛说
音声还来合本并六色沈著瞑四色合五欲分别法空然解道成法行为得真定智快
乐得安宁一切皆欢喜稽首礼佛足尔时诸六通及罗汉。见华有是说。女利行即
化为男子。复为菩萨一女子。作是二化变。众坐莫不欢喜。时一佛刹中无有
女人。诸六通道者十万五千人。三万须陀洹。皆得阿惟越致。八万六千人及
阿那含皆得柔顺法忍。不可计罗汉。更发无上正真道意。其有辟支佛行。即
如弥勒辈。王即以国付太子。太子名辩积。拜跪白大王。王为欲施子孙之殃。
与色身之福。施子孙。当以法财之利。持诛灭之怨大罪。与子孙。大国之治
世世漏没。人根不知大慧。灭善之路。与子孙。当奈何。父王有教。不得不
从。辄便礼拜。辞王而去。还国宫殿。坐领国。普告。若不到佛所求无为道
作善孝者。罪与三逆等。太子於殿上。精进勇慧。广开大道意。心甚过本无
量。即灭一城之恶。地即为六反震动。时人民皆言。愿太子便得作佛。我曹
大众。皆当承弟。亦当作佛。佛时笑。五色光出。照於十方佛刹。人民皆发
愿。令我得道如佛。天下饮食自然在前。如忉利天上。其国菩萨。皆如阿弥
陀国中。太子辩积。得功德在宫七日。出诣佛所。从大众群臣大小人民无央
数至佛所。为作礼住佛前。说亿亿万千偈。赞曰佛作三昧决功德甚巍巍光相
威神照感动三千刹施人无上慧德普入众心感发开童蒙莫不受福成演咏法华事
改世濯群异降伏犷强者和更受柔顺等寻道场光世人受业长去老逮空寂不死而
复生除病远秽辱色想没灭劳阴盖即以除清净无欲尘思想受欲定流布还无为空
定常寂然不住不然行不行无法识示现光相成本法无增减常安寂空空如来现神
化一切得真道愚痴寂然定心与无生同我今听说法演出法华慧心解得发愿一切
得如佛今欲城国土愿便说法华以何法行得当有几事解疾得是法华依义说其慧
皆令分别知一切心得解晓了诸法事当从中外得得之为远近便可立得佛复更於
劫数久从几佛受解慧而有要须臾变化成愿以具演说皆令大众知太子及众人作
礼还复坐佛语女利行。欲知法华之开解所示现也。当来过去现在诸佛。皆从
是散身譬喻品得道知谛。尔时有亿百千天及诸梵。不可计人民。四十八万菩
萨。逮得无所从生。其有声闻皆更发意。时不想菩萨白佛言。今日大众听闻
法华三昧。解说事要都未受诀。佛告菩萨。今日说法华三昧者。分以授诀有
劫数。各各自有国土处所。是故不复说耳。若汝不解。自往皆问之。时太子
及女利行。即白菩萨心中所欲问。即各说偈答报言惟贤上智慧何以不解要其
有求想报皆为不受慧当说有处所则非法华事要当须口说欲听真高声不解其本
末语亦俱不知指示道径法犹若如盲人师子之大音尚复呼小声受诀已得佛不知
礼正道受诀有国土譬亦如幻化有对便出应不复预思想见附住教授弥及去来今
神通无不知不须有言说受诀在空无寂然安无为常定不动转私细人不知开演於
未然寂静无所为是为所乐国清净为证正不念有思想是为快法安相好示光明是
为勤苦现弟子有人民是为入欲浊不苦不勤念都尽不起灭如是说十八万亿偈
报。菩萨即欢喜。说偈赞曰我自生愚痴不解上人语不知其音法反呼未受决如
今所说偈甚深难具陈愿发本时意与神共参论时太子白佛言。今诸贤皆尚不解
要。以善权方便开解。佛即笑。五色光从心口出。十方皆明。阿难白佛。佛
不妄笑。笑必有意。愿闻其说。佛语阿难。汝见大众不。阿难答言见。今是
如来。问皆具答。各各在十方教化。度恒沙等天人民。皆使作佛。尔时自然
雨香华七宝。覆三千大千刹土。而周匝遍无有空处。佛语太子。此法华所解。
人身之事如是。尔时不可计洹沙百千人民。皆发无上正真道意。逮无所从生
心。无数千声闻。皆逮阿惟越致地。阿难长跪白佛言。此名何经。云何奉行。
佛语阿难。名法华三昧。女利行所问解人身散情经要集。若有男女。书写讽
诵读。胜行檀八十劫。若供养对跪拜者。胜菩萨行慈三千亿万劫。若当晓解
展转相教。胜供养恒边沙佛。若有一闻是经者。不复更生死勤苦。不信谤者。
此人以随末流。未复还本。佛语阿难。嘱累汝法华三昧事。千劫尚不能尽。
粗说要谛。受书持奉行。勿得减一字。正书句逗相得。太子所从大众开解。
各得道慧。皆如上首。起为佛作礼而去法华三昧经
无量义经
萧齐 天竺 三藏 昙摩伽陀耶舍译
德性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 窟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菩萨
摩诃萨八万人;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
伽、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俱、大轮王、小轮王、金轮、银轮诸
转轮王、国王、王子、国臣、国民、国士、国女、国大长者,各与眷属百千
万数而自围 ,来诣佛所。头面礼足 百千匝,烧香散华种种供养,供养佛
已退一面坐。
其菩萨名曰:文殊师利法王子、大威德藏法王子、无忧藏法王子、大辩
藏法王子、弥勒菩萨、导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华幢菩萨、华光幢
菩萨、陀罗尼自在王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常精进菩萨、宝印手
菩萨、宝积菩萨、宝杖菩萨、越三界菩萨、 摩跋罗菩萨、香象菩萨、大香
象菩萨、师子吼王菩萨、师子游戏世菩萨、师子奋迅菩萨、师子精进菩萨、
勇锐力菩萨、师子威猛伏菩萨、庄严菩萨、大庄严菩萨,    如是等菩
萨摩诃萨八万人俱。
是诸菩萨,莫不皆是法身大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所成就。
其心禅寂常在三昧,恬安淡泊无为无欲,颠倒乱想不复得入。静寂清澄志玄
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无量法门悉现在前。得大智慧通达诸法,晓了分
别性相真实、有无长短明现显白。
又能善知诸根性欲,以陀罗尼无碍辩才,请佛转法轮。随顺能转,微 先
堕以淹欲尘,开涅盘门扇解脱风,除世热恼致法清凉。次降十二因缘,用洒
无明老病死等。
猛盛炽然苦聚日光,尔乃洪注无上大乘润渍众生诸有善根。布善种子遍
功德田,普令一切发菩提萌。智慧日月方便时节,扶疏增长大乘事业,令众
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常住快乐微妙真实,无量大悲救苦众生。是诸众生真善知识;是诸众生
大良福田;是诸众生不请之师;是诸众生安稳乐处。救处、护处、大依止处,
处处为众作大导师。能为生盲而作眼目;聋劓哑者作耳鼻舌;诸根毁缺能令
具足;颠狂慌乱作大正念。
船师、大船师,运载群生渡生死河,置孽涅盘岸。
医王、大医王,分别病相晓了药性,随病授药令众乐服。
调御、大调御,无诸放逸行。犹如象马师,能调无不调。师子勇猛威伏
众兽,难可沮坏。
游戏菩萨诸波罗蜜,於如来地坚固不动,安住愿力广净佛国,不久得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诸菩萨摩诃萨,皆有如是不可思议功德。
其比丘,名曰大智舍利弗、神通目犍连、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弥
多罗尼子富楼那、阿若 陈如等;天眼阿那律、持律忧波离、侍者阿难、佛
子罗云、优波难陀、离婆多、劫宾那、薄拘罗、阿周陀、莎伽陀、头陀大迦
叶、优楼频罗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如是比丘万二千人,皆阿罗汉尽
诸结漏无复缚者,真正解脱。
尔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遍观众座各定意已,与众中八万菩萨摩诃萨俱,
从座而起,来诣佛所,头面礼足, 百千匝,烧散天华、天香、天衣、天璎
珞、天无价宝,从于空中旋转来下,四面云集而献於佛。天厨天钵器,天百
味充满盈溢,见色闻香自然饱足。天幡、天幡,天 盖、天妙乐具,处处安
置作天伎乐,娱乐於佛。即前胡跪合掌,一心俱共同声说偈赞言:『
大哉大悟大圣王,无垢无染无所著,
天人象马调御师,道风德香薰一切。
智恬情泊虑凝静,意灭识亡心亦寂,
永断梦妄思想念,无复诸大阴界入。
其身非有亦非无,非因非缘非自他,
非方非圆非短长,非出非没非生灭,
非造非起非为作,非坐非卧非行住,
非动非转非闲静,非进非退非安危,
非是非非非得失,非彼非此非去来,
非青非黄非赤白,非红非紫种种色。
戒定慧解知见生,三明六通道品发,
慈悲十力无畏起,众生善业因缘出。
示为丈六紫金晖,方整照耀甚明彻,
毫相月旋项日光,旋发绀青顶肉髻,
净眼明照上下 ,眉接绀舒方口颊,
唇舌赤好若丹果,白齿四十犹珂雪,
额广鼻修面门开,胸表 字师子臆,
手足柔软具千辐,腋掌合缦内外握,
臂修肘长指长纤,皮肤细软毛右旋,
踝膝不现马阴藏,细筋锁骨鹿膊肠,
表里映彻净无垢,净水莫染不受尘。
如是等相三十二,八十种好似可见,
而实无相非相色,一切有相眼对绝,
无相之相有相身,众生生相相亦然,
能令众生欢喜礼,虔心表敬诚殷 。
因是自高我慢除,成就如是妙色躯。
我等八万之等众,俱共稽首咸归命,
善灭思想心意识,象马调御无著圣。
稽首皈依法色身,戒定慧解知见聚;
稽首皈依妙幢相;稽首皈依难思议。
梵音雷震响八种,微妙清净甚深远。
四谛六度十二缘,随顺众生心业转。
有闻莫不心意开,无量生死众结断。
有闻或得须陀洹;斯陀阿那阿罗汉;
无漏无为缘觉处;无生无灭菩萨地;
或得无量陀罗尼,无碍乐说大辩才。
演说甚深微妙偈,游戏澡浴法清池。
或跃飞腾现神足,出没水火身自由。
如是法轮相如是,清净无边难思议。
我等咸复共稽首,皈依法轮转以时;
稽首皈依梵音声;稽首皈依缘谛度。
世尊往昔无量劫,勤苦修习众德行,
为我人天神龙王,普及一切诸众生,
能舍一切诸难舍,财宝妻子及国城,
於法内外无所恃,头目髓脑悉施人。
奉持诸佛清净戒,乃至生命不毁伤,
若人刀杖来加害,恶口骂辱终不瞠。
历劫挫身不倦惰,昼夜摄心常住禅,
遍学一切众道法,智慧深入众生根,
是故今得自在力,於法自在为法王。
我等咸供俱稽首,皈依能 诸难 。 』
无量义经萧齐天竺三藏昙摩伽陀耶舍译
说法品第二
尔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与八万菩萨摩诃萨,说是偈赞佛已俱白佛言:「世
尊,我等八万菩萨之众,今者欲於如来法中有所谘问,不审世尊垂悯听否?」
佛告大庄严菩萨及八万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知是时,恣汝所问,
如来不久当般涅盘,涅盘之後普令一切无复余疑,欲何所问便可说也。」
於是大庄严菩萨与八万菩萨,即共同声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欲
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当修行何等法门?何能法门能令菩萨摩诃萨
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大庄严菩萨及八万菩萨言:「善男子,有一法门,能令菩萨摩诃萨
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是法门者,号字何等?其义云何?菩萨云何修行?」
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门,名为无量义。菩萨欲得修学无量义者,应
当观察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
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而诸众生虚妄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
告众恶业,轮回六趣备诸苦毒,无量亿劫不能自出。菩萨摩诃萨,如是谛观,
生怜悯心发大慈悲,将欲救拔,又复深入一切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
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异如是法;法相如是灭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恶
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异灭者亦复如是。」
「菩萨如是观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复谛观一切诸法,念念不住新
新生灭,复观即是生住异灭。如是观已,而入众生诸根性欲,性欲无量故,
说法无量;说法无量,义亦无量;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
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
「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真实相已,所发慈悲明谛不虚,於众生所,真能
拔苦;苦既拔已,复为说法,令诸众生受於快乐。」
「善男子,菩萨若能修一法门无量义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
「善男子,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
所共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败坏。是故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若欲疾成无上菩提,应当修学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尔时大庄严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说法不可思议;众生根性亦不
可思议;法门解脱亦不可思议。我等於佛所说诸法,无复疑惑,而诸众生生
迷惑心故重谘问。」
「世尊,自从如来得道以来四十余年,常为众生演说诸法四相之义:苦
义、空义、无常、无我、无大、无小、无生、无灭,一切无相,法性法相本
来空寂:不来、不去、不出、不没。若有闻者,或得暖法、顶法、世第一法、
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发菩提心登第一地、
第二第三至地十地。」
「往日所说诸法之义,与今所说有何等异?而言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
经?菩萨修行必得疾成无上菩提,是意云何?唯愿世尊,慈悯一切,广为众
生而分别之。普令现在及未来世有闻法者无余疑网。」
於是佛告大庄严菩萨:「善哉善哉大善男子,能问如来如是甚深无上大
乘微妙之义,当知汝能多所利益,安乐人天拔苦众生,真大慈悲信实不虚。
以是因缘必得疾成无上菩提,亦令一切今世来世诸有众生得成无上菩提。」
「善男子,自我坐道场菩堤树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宣说。所以者何?以诸众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种
说法,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余年未曾显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不得疾
成无上菩提。」
「善男子,法譬如水能洗垢秽,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
诸有垢秽。其法水者亦复如是,能洗众生诸烦恼垢。」
「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别异。其法性者亦复如是,
洗除尘劳等无差别,三法四果二道不一。」
「善男子,水虽俱洗,而井非池,池非江河,溪渠非海。而如来世雄於
法自在,所说诸法亦复如是。初、中、後说,皆能洗除众生烦恼,而初非中,
而中非後,初、中、後说,文辞虽一而义各异。」
「善男子,我起树王诣波罗奈鹿野园中,为阿若拘邻等五人转四谛法轮
时,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中间於此及以处处为诸比丘
并众菩萨,辩演十二因缘六波罗蜜,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
灭;今复於此演说大乘无量义经,亦说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生灭。」
「善男子,是故初说、中说、今说,文辞是一而义差异。义异故,众收
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
「善男子,初说四谛,为求声闻人,而八亿诸天来下听法,发菩提心。
中於处处演说甚深十二因缘,为求辟支佛人,而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或住声
闻。次说方等十二部经,摩诃般若,华严海云,演说菩萨历劫修行,而百千
比丘,万亿天人,无得量得须陀洹、得斯陀含、得安那含、得阿罗汉,住屁
支佛因缘法中。」
「善男子,以是义故,故知说同而义别异,义异故,众生解义;解义故,
得法、得果、得道亦异。是故善男子,自我得道初起说法至于今日,演说大
乘无量义经,未曾不说苦空无常无我;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来不然;今
亦不灭一切一切无相;法相法性不来不去,而众生四相所迁。」
「善男子,以是义故,诸法而有二言:能以一音普应众声;能以一身示
百千万亿那由他无量无数恒河沙身。一一身中,又示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
僧只恒河沙种种类形;一一形中,又示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恒河沙
形。」
「善男子,是则诸佛不可思议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亦非十住菩萨所
及,唯佛与佛乃能究了。」
「善男子,是故我说微妙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
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无有众魔外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败坏。菩萨
摩诃萨若欲疾成无上菩提,应当修学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佛说是已,於是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自然空中雨种种华,天忧钵华、
钵昙摩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又雨无数种种天香、天衣、天璎珞、天无
价宝,於上空中旋转来下,供养於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天厨天钵器,天百
味充满盈溢,天幢、天幡、天 盖、天妙乐具处处安置,作天伎乐歌叹彼佛
及彼菩萨声闻大众,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於是众中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得无量义三昧;三万四千菩萨摩诃萨得无
数无量陀罗尼门,能转一切三世诸佛不退转法轮。其诸比丘、比丘尼、优婆
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
大转轮王、小转论王、银轮、铁轮、诸转轮王、国王、王子、国臣、国民、
国士、国女、国大长者,及诸眷属百千众俱,闻佛如来说是经时,或得暖法、
顶法、世间第一法、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果;
又得菩萨无生法忍、又得一陀罗尼、又得二陀罗尼、又得三陀罗尼、又得四
陀罗尼、五六七八九十陀罗尼、又得百千万亿陀罗尼、又得无量无数恒河沙
阿僧只陀罗尼。
皆能随顺转不退转法轮。
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无量义经
萧齐 天竺 三藏 昙摩伽陀耶舍译
十功德品第三
尔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说是微妙甚深无上大乘
无量义经,真实甚深,甚深甚深。所以者何?於此众中,诸菩萨摩诃萨及诸
四众、天龙、鬼神、国王、臣、民、诸有众生,闻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无不获得陀罗尼门、三法四果菩提之心。当知此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
世诸佛之所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败坏。所以者
何?一闻能持一切法故。」
「若有众生得闻是经,则为大利。所以者何?若能修行,必得疾成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其有众生不得闻者,当知是等为失大利,过无量无边不可
思议阿僧只劫,终不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不知菩提大道直
故,行於险径多留难故。」
「世尊,是经典者不可思议,唯愿世尊,广为大众慈哀敷演是经甚深不
思议事。世尊,是经典者,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住何所住?乃有如是无量
功得不思议力,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告大庄严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
所言。善男子,我说是经甚深甚深真实甚深,所以者何?令众疾成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故;一闻能持一切法故;於诸众生大利益故;行大直道无流难故。」
「善男子,汝问是经,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住何所住者?当善谛听。」
「善男子,是经本从诸佛宫宅中来,去至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住诸菩萨
所行之处。善男子,是经如是来,如是去,如是住,是故此经,能有如是无
量功德不思议力,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汝宁欲闻是经复有十不思议功德力不?」
大庄严言:「愿乐欲闻。」
佛言:「善男子。第一是经能令菩萨:未发心者发菩提心;无慈仁心者
起於慈心;好杀戮者起大悲心;生嫉妒者起随喜心;有爱著者起能舍心;诸
悭贪者起布施心;多 慢者起持戒心;  瞠恚盛者起忍辱心;生懈怠者起
精进心;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行十恶者起十善心;乐有为者志无为心;有
退心者作不退心;为有漏者起无漏心;多烦恼者起除灭心。」
「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一功德不可思议力。」
「善男子,第二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是经者,若一转、
若一偈、乃至一句,则能通达百千亿义,无量数劫不能演说所受持法。所以
者何?以其是法义无量故。」
「善男子,是经譬如从一种子生百千万,百千万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
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从於一法生百千义,百千义中,一
一复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无边之义,是故此经名无量义。」
「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二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三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若一转若
一偈乃至一句,通达百千万亿义已,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出生入死无怖畏想,
於诸众生生怜悯心,於一切法生勇健想。如壮力士能担能持诸有重者。是持
经人亦复如事,能荷无上菩提重宝,担负众生出生死道,未能自度已能度彼。」
「犹如船师身婴重病,四肢不御安止此岸,有好坚牢船舟,常办诸度彼
者之具,给与而去。是持经者亦复如是,虽婴五道诸有之身,百八重病常恒
相缠,安止无明老死此岸,而有坚牢此大乘经无量义办,能度众生,能如说
行者得度生死。」
「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三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四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有众生得闻是经,若一转若
一偈乃至一句,得勇健想,虽未自度而能度他,与诸菩萨以为眷属,诸佛如
来,常向是人而演说法。是人闻已,悉能受持随顺不逆,转复为人随宜广说。」
「善男子,是人譬如国王夫人新生王子,若一日、若二日、若至七日;
若一月、若二月、若至七月;若一岁,若二岁,若至七岁,虽复不能领理国
事,已为臣民之所宗敬;诸大王子女以为伴侣;王及夫人,爱心偏重常与共
语。所以者何?诸佛国王,是经夫人,和合共生是菩萨子,若是菩萨得闻是
经,若一句、若一偈、若一转、若二转、若十、若百、若千、若万、若亿、
若恒河沙、无量无数转,虽复不能体真理极、虽复不能震动三千大千国土、
雷震梵音转大法轮,已为一切四众八部之所宗仰;诸大菩萨以为眷属,深入
诸佛秘密之法,所可演说无违无失,常为诸佛之所护念,慈爱遍覆,以新学
故。」
「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四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五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
若灭度後,其有受持读诵书写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是人虽复具缚烦
恼未能远离诸凡夫事菩萨摩诃,而能示现大道。延於一日以为百劫,百劫亦
能促为一日,令彼众生欢喜信伏。」
「善男子,是善男子善女人,譬如龙子始生七日,即能兴云亦能降雨。」
「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五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六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
若灭度後,受持读诵是经典者,虽具烦恼而为众生说法,令得远离烦脑生死
断一切苦。众生闻已修行得法、得果、得道,与佛如来等无差别。譬如王子,
虽复稚小,若王游巡及以疾病,委是王子领理国事,王子是时依大王命,如
法教令群寮百官、宣流正化、国土人民各随其安,如大王治等无有异。」
「持经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若佛在世、若灭度後,是善男子,虽
未得住初不动地,依佛如是用说教法而敷演之,众生闻已一心修行,断除烦
恼得法、得果、乃至得道。」
「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六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七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
若灭度後,得闻是经,欢喜信受,生希有心,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如法修行
发菩提心,起诸善根兴大悲意,欲度一切苦恼众生,虽未修行六度波罗蜜,
六波罗蜜自然在前,即於是身得无生忍,生死烦恼一时断坏,即升第七地与
大菩萨位。」
「譬如健人为王除怨,怨既灭已王大欢喜,赏赐半国之封皆悉与之。持
经男子女人亦复如是,於诸行人最为勇健,六度法宝不求自至,生死怨敌自
然散换证无生忍,半佛国宝封赏安乐。」
「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七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八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在世
若灭度後,有人能得是经典者,敬信如视佛身令等无异,爱乐是经受持读诵
书写顶戴如法奉行,坚固戒忍兼行檀度,深发慈悲,以此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广为人说,若人先来都不信有罪福者,以是经示之,设种种方便强化令信,
以经威力故,发其人心 然得回,信心既发,勇猛精进故,能得是经威德势
力、得道、得果。」
「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即於是身得无生忍得至上地,与诸菩萨以为眷
属,速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不久得成无上菩提。」
「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八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九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
及灭度後,有得是经欢喜踊跃得位曾有,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广为众人分别
解说是经义者,即得宿业余罪重障一时灭尽,便得清净。逮得大辩,次第庄
严,诸波罗蜜,或诸三昧、首楞严三昧,入大总持门,得 精进力速越土地,
善能分身散体遍十方国,拔妓一切二十五有极苦众生悉令解脱。是故是经有
如此力。」
「善男子,是名是经第九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第十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
及灭度後,即自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如说修行,复能广劝在家、出家人,受持
读诵书写供养解说如法修行,既令余人修行是经力故,得道、得果,皆由是
善男子、善女人慈心 化力故。」
「是善男子、善女人,即於是身便逮无量诸陀罗尼门,於凡夫地自然初
时能发无数阿僧只弘誓大愿,深能发救一切众生成就大悲广能救苦,厚集善
根饶益一切,而演法泽共润枯涸,以此法药施诸众生安乐一切,渐见超登住
法云地,恩泽普润慈被无外,摄苦众生令入道迹。是故此人不久得成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是名是经第十功德不思议力。」
「善男子,如是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极有大威神力,尊无过上,能令诸
凡夫皆成圣果,永离生死而得自在,是故此经名无量义也。」
「能令一切众生於凡夫地生起诸菩萨无量道芽,令功德树蔚茂扶梳增
长,是故此经号十不可思议功德力也。」
於是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及八万菩萨摩诃萨同声白佛言:「世尊,佛所说
甚深微妙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无有
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是故次经乃有如是十功德不思
议力,大饶益无量一切众生,令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各得无量义三昧;或得百
千陀罗尼;或令得菩萨诸地诸忍;或得缘觉罗汉四道果证。」
「世尊慈悯,快为我等说如是法,令我大获法利,甚为奇特,未曾有也。
世尊慈恩实难可报。」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於上空中复雨种种华:天忧钵罗华、钵昙
摩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又雨无数种种天香、天衣、天璎珞、天无价宝,
於上空中旋转来下,供养於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天厨、天钵器、天百味充
满盈溢,见色闻香自然饱足;天幢、天幡、天 盖、天妙乐具,处处安置;
作天伎乐歌叹於佛。
又复六种震动东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亦雨天华,天香、天衣、天璎珞、
天无价宝、天厨、天钵器、天百味,见色闻香自然饱足;天幢、天幡、天 盖、
天妙乐具,处处安置;作天伎乐歌叹彼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南西北方四维
上下亦复如是。
尔时佛告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及八万菩萨摩诃萨言:「汝等当於此经应深
起敬心如法修行,广化一切 心流布,常当殷 昼夜守护,普令众生各获法
利。汝等真是大慈大悲,以立神通愿力,守护是经勿使疑滞。於当来世必令
广行阎浮提,令一切众生使得见闻读诵书写供养。以是之故,亦令汝等速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与八万菩萨摩诃萨,即从坐起,来诣佛所,头
面礼足, 百千匝,即前胡跪俱共同生白佛言:「世尊,我等快蒙世尊慈悯,
为我等说是甚深无微妙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敬受佛敕,於如来灭後,当广令
流布是经典者,普令一切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唯愿世尊,勿垂忧虑,我等当
以愿力,普令一切众生使得见闻读诵书写供养,得是经法威神之力。」
尔时,佛赞言:「善哉善哉,诸善男子,汝等今者真是佛子,大慈大悲
深能拔苦救厄者矣。一切众生之良福田,广为一切作大良导;一切众生大依
止处;一切众生知大施主。常以法力广施一切。」
尔时大会皆大欢喜,为佛作礼,受持而去。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宋元嘉年昙无蜜多於扬州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国大林精舍重阁讲堂,告诸比丘:『欲後三
月我当涅盘。』
尊者阿难,即从座起,整衣服叉手合掌,绕佛三匝为佛作礼,胡跪合掌,
谛观如来目不暂舍。长老摩诃迦叶、弥勒菩萨摩诃萨,亦从座起,合掌作礼
瞻仰尊颜。时三大士异口同音,而白佛言:『世尊,如来灭後,
云何众生起菩萨心?
修行大乘方等经典?
正念思惟一实境界?
云何不失无上菩提心?
云何复当不断烦恼不离五欲,得净诸根灭除诸罪?
父母所生清净常眼,不段五欲而能得见诸障外事?』
佛告阿难:『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昔在耆 窟山及余住处,已广
分别一实之道,今於此处为未来世诸众生等,欲行大乘无上法者、欲学普贤
行、普贤行者,我今当说其忆念法。若见普贤及不见者,除欲罪数,今为汝
等当广分别。』
『阿难,普贤菩萨,乃东方净妙国土。其国土相,法华经中已广分别,
我今於此略而解说。』
『阿难,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八部一切众生,诵大
乘经者、发大乘意者、乐见普贤菩萨色身者、乐见多宝佛塔者、乐见释迦牟
泥佛及分身诸佛者、乐见六根清境者,当学是观,此观功德除诸障碍,见上
妙色,不入三昧,但诵持故,专心修习,心心相次,不离大乘,一日至三七
日,得见普贤。有重障者,七七日尽然後得见;复有重者,一生得见;复有
重者,二生得见;复有重者,三生得见。如是种种业报不同,是故异说。』
『普贤菩萨身量无边、音声无边、色像无边,欲来此国,促身令小,阎
浮提人三障重故,以智慧力化乘白象,其象六牙七支 地,其七支下生七莲
华,象色鲜白,白中上者,颇黎雪山不得为此,身长四百五十由旬,高四百
由旬,於六牙端有六浴池,一一浴池中生十四莲华,与池正等,其华开敷如
天树王,一一华上有一玉女,颜色红辉有过天女,手中自然化五箜篌,一一
箜篌,有五百乐器以为眷属箜篌,有五百飞鸟箜篌,骛雁鸳鸯皆众宝色,生
花叶间,象鼻有华,其茎譬如赤真珠色,其叶金色含儿未敷。』
『见是事已,复更忏悔,至心谛观思惟大乘,心不休废,见华及敷金色
金光,其莲华台是甄叔迦宝,妙梵摩尼以为华 ,金钢宝珠以为华须。见有
化佛座莲华台,众多菩萨坐莲华须。化佛眉间,亦出金光入象鼻中,从象鼻
出入象眼中,从象眼出照象顶上,化作金台。其象头上有三化人,一捉金轮,
一持摩尼珠,一执金钢杵举杵拟象,象即能行,脚不履地蹑虚而游,离地七
尺,地有印文。於印文中,千辐毂网皆悉具足。一一网间生一大莲华,此莲
华上生一化象,亦有七只,随大象行。举足下足,生七千象以为眷属,随从
大象。象鼻红色莲华,上有化佛放眉间光,其光金色,如前入象鼻中,於象
鼻出入象眼中,於象眼出还入象耳,於象耳出至象颈上,渐渐上至象背,化
成金鞍,七宝校具,於鞍四面有七宝柱,众宝枝饰以成宝台。台中有一七宝
莲华,其莲华须百宝共成,其莲华台是大摩尼。有一菩萨结迦趺坐,名曰普
贤。』
『身白玉色五十种光,光五十种色以为顶光,身诸毛孔流出金光,其金
光端无量化佛,诸化菩萨以为眷属,安庠徐步,雨大宝华至行者前。』
『其象开口,於象牙上诸池玉女鼓乐弦歌,其声微妙,赞叹大乘一实之
道。行者见已,欢喜礼敬,复更诵读甚深经典,遍礼十方无量诸佛,礼多宝
塔及释迦牟尼佛,并礼普贤诸大菩萨,发是誓言:「若我宿福应见普贤,愿
尊遍吉,示我色身。」作是愿已,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行忏悔法,诵大乘经,
读大乘经,思大乘义,念大乘事,恭敬恭养持大乘者,视一切人犹如佛想,
於诸众生如父母想。』
『作是念已,普贤菩萨,即於眉间放大人相百毫光明。此光现时,普贤
菩萨身相庄严,如紫金山,端正微妙,三十二相皆悉备有,身诸毛孔放大光
明,照其大象令作金色,一切化象亦作金色,诸化菩萨亦作金色,其金色光,
照於东方无量世界,皆同金色,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尔时十方面一方,有一菩萨乘六牙白象王,亦如普贤等无有异。如是
十方无量无边满中化象。普贤菩萨神通力故,令持经者皆悉得见。』
『是时行者,见诸菩萨,身心欢喜,为其作礼,白言:「大慈大悲者,
愍念我故,为我说法。」说是语时,诸菩萨等异口同音,各说清净大乘经法,
作诸偈颂赞叹行者。』
『见是事已,心念大乘,昼夜不舍,於睡眠中,梦见普贤为其说法,如
觉无异,安慰其心,而作是言:「汝所诵持,忘失是句,忘失是偈。」』
『尔时行者,闻普贤菩萨所说深解义趣,忆持不忘,日日如是。其心渐
利,普贤菩萨,教其忆念十方诸佛。随菩萨教正心正意,渐以心眼见东方佛,
身黄金色,端严微妙。见一佛已,复见一佛,如是渐渐,遍见十方一切诸佛。
见诸佛已,心生欢喜,而作是言:「因大乘故,得见大士;因大士故,得见
诸佛。。』
『虽见诸佛犹未了了,闭目则见,开目则失。」作是语已,五体投地,
遍礼十方佛。礼诸佛已,胡跪合掌而作是言:「诸佛世尊,十力无畏十八不
共大慈大悲三念处,常在世间色中上色,我有何罪而不得见。」是语说已,
复更忏悔。』
『忏悔清净已,普贤菩萨复更现前,行住坐卧不离其侧,乃至梦中常为
说法。此人觉已,得法喜乐。如是昼夜经三七日,然後方得旋陀罗尼。得陀
罗尼故,诸佛菩萨所说妙法忆持不失,亦常梦见过去七佛,唯释迦牟尼佛为
其说法。是诸世尊,各各称赞大乘经典。』
『尔时行者,复更忏悔,遍礼十方佛。礼十方佛已,普贤菩萨住其人前,
教说宿世一切业缘,发露黑恶一切罪事,向诸世尊,口自发露。既发露已,
寻时即得见诸佛现前三昧。得是三昧已,见东方阿闪(注一)佛及妙喜国,了
了分明。如是十方。』
『既见十方佛已,梦象头上有一金钢人,以金钢杵通拟六根。拟六根已,
普贤菩萨,为於行者,说六根清净忏悔之法。如是忏悔,一日至七日,以诸
佛现前三昧力故,普贤菩萨说法庄严故,耳渐渐闻障外声;眼渐渐见障外事;
鼻渐渐闻障外香。广说如妙法莲华经,得是六根清净已,身心欢喜无诸恶相。
心纯是法,与法相应,复更得百千万亿旋陀罗尼;复更广见百千万亿无量诸
佛。』
『是诸世尊,各伸右手摩行者头,而作是言:「善哉善哉,行大乘者、
发大庄严心者、念大乘者。我等昔日发菩提心时,皆亦如汝殷 不失。我等
先世行大乘故,今成清净正遍知身。汝今亦当勤修不懈。此大乘典诸佛宝藏,
十方三世诸佛眼目,出生三世诸如来种。持此经者,即持佛身即行佛事。当
知是人,即是诸佛所使,诸佛世尊一之所覆,诸佛如来真实法子。汝行大乘,
不断法种。汝今谛观东方诸佛。」说是语时,行者见东方一切无量世界,地
如平掌,无诸堆阜丘陵荆棘,琉璃为地,黄金间侧,十方世界亦复如是。见
是地已,即见宝树。宝树高妙五千由旬,其树常出黄金、白银、七宝装严,
树下自然有宝师子座。其师子座,高二十由旬,座上亦出百宝光明。如是诸
树及余宝座,一一宝座,皆有自然五百千象,象上皆有普贤菩萨。』
『尔时行者礼诸菩萨,而作是言:「我有何罪,但见宝地宝座及宝树,
不见诸佛。」作是语已,一一座上,有一世尊端严微妙,而坐宝座。见诸佛
已,心大欢喜。复更诵习大乘经典。』
『大乘力故,空中有声而赞叹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行大乘功德
因缘,能见诸佛,今虽得见诸佛世尊,而不能见释迦牟尼佛分身诸佛及多宝
佛塔。」闻空中声已,复勤诵习大乘经典。』
『以诵大乘方等经故,即於梦中,见释迦牟尼佛,与诸大众,在耆 窟
山,说法华经,演一实义。教已忏悔,渴仰欲见,合掌胡跪向耆 窟山,而
作是言:「如来世雄常在世间,愍念我故为我现身。」作是语已,见耆 窟山
七宝庄严。无数比丘、声闻、大众,宝树行列宝地平正。复铺妙宝师子之座。
释迦牟尼佛放眉间光,其光遍照十方世界,复过十方无量世界。此光至处,
十方分身释迦牟尼佛,一时云集,广说如妙法华经。一一分身佛,身紫金色,
身量无边,坐师子座,百亿无量诸大菩萨,以为眷属。一一菩萨,行同普贤,
如此十方无量诸佛菩萨眷属,亦复如是。』
『大众集已,见释迦牟尼佛举身毛孔放金色光,一一光中有百亿化佛。
诸分身佛,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入行者心。既入心已,行者自忆过去无数
百千佛,所受持读诵大乘经典,自见身故,了了分明,如宿命通等无有异,
豁然大悟,得旋陀罗尼,百千万亿诸陀罗尼门。』
『从三昧起,面见一切分身诸佛,众宝树下坐师子床,复见琉璃地,如
莲华聚,从下方空中涌出。一一华中,有微尘数菩萨,结跏趺坐。亦见普贤
分身菩萨,在彼众中赞叹大乘。』
『时诸菩萨异口同音教於行者清净六根,或有说言:「汝当念佛」;或有
说言:「汝当念法」;或有说言:「汝当念僧」;或有说言:「汝当念戒」;或有
说言:「汝当念施」;或有说言:「汝当念天」。如此六法,是菩提心,生菩萨
法。「汝今应当於诸佛前发露先罪,至诚忏悔,於无量世,眼根因缘贪著诸
色;以著色故,贪爱诸尘;以爱尘故,受女人身;身身世世处惑著诸色,色
坏汝眼,为恩爱奴;色使汝经历三界,为此弊使盲无所见。今诵大乘方等经
点。此经中说,十方诸佛色身不灭,汝今得见审实尔否。眼根不善伤害汝多,
随顺我语归向诸佛、释迦牟尼说汝眼根所有罪咎。诸佛菩萨慧明法水,愿以
洗除令我清净。」』
『作是语已,遍礼十方佛,向释迦牟尼佛大乘经典,复说是言:「我今
所忏,眼根重罪障弊秽浊,盲无所见,愿佛大慈哀愍覆护,普贤菩萨乘大法
船,普度一切,十方无量诸菩萨伴,唯愿慈哀听我悔过,眼根不善恶业障法。」
如是三说,五体投地,正念大乘,心不忘舍。』
『是名忏悔眼根罪法。称诸佛名,烧香散华,发大乘意,悬缯翻盖,说
眼过患忏悔罪者。此人现世见释迦牟尼佛,及分身无量诸佛。阿僧只劫不堕
恶道。大乘力故,大乘愿故,恒与一切陀罗尼菩萨共为眷属。作是念者是为
正念,若他念者名为邪念。是明眼根初境界相。』
『净眼根已,复更诵读大乘经典,昼夜六时胡跪忏悔,而作是言:「我
今云何,但见释迦牟尼分身诸佛,不见多宝佛塔全身舍利?多宝佛塔恒在不
灭,我浊恶眼,是故不见。」作是语已,复更忏悔,过七日已,多宝佛塔从
地涌出。释迦牟尼佛,即以右手开其塔户,见多宝佛入普现色身三昧,一一
毛孔,流出恒河沙微尘数光明。一一光明,有百千万亿化佛。』
『此相现时,行者欢喜,赞偈 塔满七匝已,多宝如来出大音声,赞言:
「法子,汝今真实能行大乘,随顺普贤眼根忏悔,以是因源我至汝所为汝证
明。」说是语已赞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能说大法,雨大法语,成
就浊恶诸众生等。」』
『是时行者,见多宝佛塔已,复至普贤菩萨所,合掌礼敬白言:「大师
教我悔过。」普贤复言:「汝於多劫,耳根因缘随逐多声,闻妙音时心生惑著,
闻恶声时起八百种烦恼贼害,如此恶耳报得恶世,恒闻恶声生诸攀缘,颠倒
听故,当堕恶道边地邪见不闻法处。汝於今日,诵持大乘功德海藏,以是缘
故见十方佛,多宝佛塔现为汝证。汝应自当说己过恶忏悔诸罪。」』
『是时行者,闻是语已,复更合掌五体投地,而作是言:「正遍知世尊,
现为我证方等典,为慈悲主,唯愿观我听我所说。我从多劫乃至今身,耳根
因缘闻声惑著,如胶著草。闻诸恶时起烦恼毒,处处惑著无暂停时。坐此窍
声劳我神识,坠堕三涂,今始觉知,向诸世尊发露忏悔。」』
『既忏悔已,见多宝佛放大光明,坠其光金色遍照东方及十方界,无量
诸佛身真金色,东方空中作是唱言:「此佛世尊,号曰善德。」亦有无数分身
诸佛,坐宝树下师子座上,结跏趺坐。是诸世尊,一切皆入普现色身三昧,
皆作是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读诵大乘经典,汝所诵者,是佛
境界。」』
『说是语已,普贤菩萨,复更为说忏悔之法:「汝於前世,无量劫中,
以贪香故,分别诸识处处贪著,堕落生死。汝今应当观大乘因。大乘因者诸
法实相。」闻是语已,五体投地,复更忏悔。「既忏悔已,当作是语,南无释
迦牟尼佛,南无多宝佛塔,南无十方释迦牟尼分身诸佛。作是语已,遍礼十
方佛,南无东方善德佛,及分身诸佛。如眼所见,一一心礼,供养毕已,胡
跪合掌,以种种偈赞叹诸佛,既赞叹已,说十恶业忏悔诸业」』
『既忏悔已,而作是言:「我於先世无量劫时,贪香味触造作重罪,以
是因缘无量世来,恒受地狱恶鬼畜生边地邪见诸不善身。如此恶业今日发露,
归向诸佛正法之王。」说罪忏悔,既忏悔已,身心不懈。』
『复更诵读大乘经典。大乘力故,空中有声,告言法子:「汝今应当向
十方佛赞说大乘,於诸佛前自说己过,诸佛如来是汝慈父,汝当自说舌根所
作不善恶业,此舌根者,动恶业相,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诽谤妄语,赞叹斜
见,说无益语。如是众多诸杂恶业,构斗坏乱,法说非法。如是重罪,今悉
忏悔,诸世雄前。」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遍礼十方佛,合掌长跪当作是语:
「此舌过患无量无边,诸恶业刺从舌根出,断正法轮从此舌起。如此恶舌断
功德种,於非义中多端强说,赞叹斜见如火益薪;犹如猛火伤害众生;如饮
毒者无疮疣死。如此罪报恶斜不善,当堕恶道百劫千劫,以妄语故堕大地狱。
我今归向南方诸佛发露黑恶。」作是念时,空中有声:「南方有佛名 檀德。
彼佛亦有无量分身,一切诸佛,皆说大乘除灭罪恶。如此重罪,今向十方无
量诸佛大悲世尊,发露黑恶诚心忏悔。」说是语已,五体投地,复礼诸佛。』
『是时诸佛,复放光明照行者身,令其身心自然欢喜,发大慈悲普念一
切。尔时诸佛广为行者,说大慈悲及喜舍法,亦教爱语修六合敬。尔时行者,
闻此教敕心大欢喜,复更诵习终不懈怠。』
『空中复有微妙音声出如是言:「汝今应当身心忏悔,身者杀盗淫;心
者诸念不善,造十恶业及五无间,犹如猿猴;亦如离胶,处处贪著遍至一切
六情根中。此六根业,枝条华叶,悉满三界二十五有一切生处,亦能增长无
明老死十二苦事,八邪八难无不经中。汝今应当忏悔如是恶不善业。」』
『尔时行者闻此语已,问空中声:「我今何处行忏悔法?」时空中声即
说是语:「释迦牟尼佛名 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常波罗蜜
所摄成处;我波罗蜜所安立处;净波罗密灭有相处;乐波罗蜜不住身心相处;
不见有无诸法相处,如寂解脱,乃至般若波罗蜜。是色常住法故,如是应当
观十方佛。」』
『时十方佛各伸右手,摩行者头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读
大乘经故,十方诸佛,说忏悔法菩萨行,不断结使不住使海。观心无心,从
颠倒想起,如此想心从妄想起;如空中风无依止处。如是法相不生不灭,何
者是罪?何者是福?我心自空,罪福无主,一切法如是,无住无坏。如是忏
悔,观心无心,法不住法中,诸法解脱灭谛寂静,如是想者名大忏悔、名庄
严忏悔、名无罪相忏悔、名破坏心识。行此忏悔者,身心清净不住法中。犹
如流水,念念之中,得见普贤菩萨及十方佛。」』
『时诸世尊,以大悲光明,位於行者说无相法。行者闻说第一义空。行
者闻已,心不惊怖,应时即入菩萨正位。』
佛告阿难:『如是行者,名为忏悔。此忏悔者,十方诸佛、诸大菩萨,
所忏悔法。』
佛告阿难:『佛灭度後,佛诸弟子,若有忏悔恶不善业,但当诵读大乘
经典。此方等经是诸佛眼,诸佛因世得具五眼,佛三种身从方等生。是大法
印印涅盘海。如此海中,能生三种佛清净身。此三种身,人天福田应供中最。
其有诵读大乘等典,当知此人具佛功德,诸恶永灭从佛慧生。』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有眼跟恶,业障眼不净,但当诵大乘,思念第一义,
是名忏悔眼,尽诸不善业。耳根闻乱声,坏乱何合义,
由是起狂乱,犹如痴猿猴。但当诵大乘,观法空无相,
永尽一切恶,天耳闻十方。鼻根著诸香,随染起诸触,
如此狂惑鼻,随染生诸尘。若诵大乘经,观法如实际,
永离诸恶业,後世不复生。舌根起五种,恶口不善业,
若欲自调顺,应勤修慈心。思法真寂义,无诸分别相,
心根如猿猴,无有暂停时。若欲折伏者,当勤诵大乘,
念佛大觉身,力无畏所成。身为机关主,如尘随风转,
六贼游戏中,自在无 碍。若欲灭此恶,永离诸尘劳,
常处涅盘城,安乐心恬泊。当诵大乘经,念诸菩萨母,
无量乘方便,从思实相得。如此等六法,名为六情根,
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
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应至心,忏悔六情根。』
说是偈已,佛告阿难:『汝今持是忏悔六根观普贤菩萨法,普为十方诸
天世人,广分别说。佛灭度後,诸佛弟子,若有受持读诵解说方等经典,应
於静处,若在冢间,若林树下,阿练若处诵读方等,思大乘义。念力强故,
得见我身及多宝佛塔、十方分身无量诸佛、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药王
菩萨、药上菩萨恭敬法故,持诸妙华住立空中,赞叹恭敬行持者。但诵大乘
方等经故,诸佛菩萨,昼夜供养是持法者。』
佛告阿难:『我与贤劫诸菩萨及十方诸佛,因思大乘真实义故,除却百
万亿劫阿僧只数,生死之罪。若欲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若欲现身十
方佛及普贤菩萨,当净澡浴著净洁衣,烧众名香。在空闲处,应当诵读大乘
经典思大乘义。』
佛告阿难:『若有众生,欲观普贤菩萨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是名正
观,若他观者是名邪观。佛灭度後诸佛弟子,随顺佛语行忏悔者,当知是人
行普贤行。行普贤行者,不见恶相及恶业报。其有众生,昼夜六时礼十方佛,
诵大乘义,思第一义甚深空法。一弹指顷,除去百万亿阿僧只劫生死之罪。
行此行者,真是佛子,从诸佛生,十方诸佛及诸菩萨,为其和上。是名具足
菩萨戒者,不须羯磨自然成就,应受一切人天供养。』
『尔时行者,若欲具足菩萨戒者,应当合掌在空闲处,遍礼十方佛,忏
悔诸罪,自记己过,然後静处白十方佛,而作是言:「诸佛世尊常住在世,
我业障故,虽信方等见佛不了,今皈依佛,虽愿释迦牟尼正遍知世尊,为我
和上;文殊师利具大慧者,愿以智慧,授清净诸菩萨法,弥勒菩萨胜大慈日,
怜愍我故,亦应听我受菩萨法。十方诸佛,现为我证,诸大菩萨各称其名,
是胜大士,覆护众生,助护我等。今日受持方等经典,乃至失命,设堕地狱
受无量苦,终不毁谤诸佛正法,以是因缘功德力故,今释迦牟泥佛,为我和
上;文殊师利,为我阿门 黎;当弥勒,愿授我法;十方诸佛,愿证我知;
大德诸菩萨愿为我伴。我今依大乘经甚深妙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如次三说,皈依三宝已,次当自誓受六重法。受六重法已,次当勤修无碍梵
行,发广大心,受八重法。』
『立此誓已,於空闲处,烧众名香散华,供养一切诸佛及诸菩萨大乘方
等,而作是言:「我於今日发菩提心,以此功德普度一切。」作是语已,复更
顶礼一切诸佛及诸菩萨。思方等义,一日乃至三七日,若出家在家,不须和
上,不用诸师,不白羯摩,受持读诵大乘经典力故,普贤劝发行故,是十方
诸佛正法眼目。因由是法,自然成就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
见,诸佛如来从此法生,於大乘经得受记别。』
『是故智者,若声闻毁破三归,及五戒八戒,比丘或比丘泥戒,沙弥戒
沙弥尼戒,式叉摩泥戒,及诸威仪。愚痴不善邪心故,多犯诸戒及威仪法。
若欲除灭令无过患,还为比丘具沙门法,当勤修读方等经典,思第一义甚深
空法,令此空慧与心香应,当知此人,於念念顷,一切罪垢永尽无余。是名
具足沙门法式具诸威仪,应受人天一切供养。』
『若优婆塞,犯诸威仪作不善事。不善事者,所谓说佛法过恶、论说四
众所犯恶事、偷盗淫 无有惭愧。若欲忏悔灭诸诸罪者,当勤读诵方等经典
思第一义。』
『若王者、大臣、婆罗门、居士、长者、宰官,是诸人等,贪求无厌,
作五逆罪,谤方等经,具十恶业,是大恶报,应堕恶道,过於暴雨,必定当
堕阿鼻地狱。若欲除灭此业障者,应生惭愧改悔诸罪。云何名刹利居士忏悔
法?忏悔法者,但当正心,不谤三宝,不障出家,不为梵行人作恶留难。应
当系念修六念法,亦当供给供养持大乘者。不必礼拜,应当忆念其深经法第
一义空。思是法者,是名刹利居士修第一忏悔。』
『第二忏悔者,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是名修第二忏悔法。第三忏悔者,
正法治国,不邪枉人民,是名修第三忏悔。第四忏悔者,於六斋日敕诸境内
力所及处,令行不杀,修如此法,是名修第四忏悔法。第五忏悔者,但当深
信因果,信一实道,知佛不灭,是名修第五忏悔。』
佛告阿难:『於未来世,若有修习如此忏悔法,当知此人著惭愧服,诸
佛护助,不久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说是语时,十方天子的法净眼,弥勒菩萨等诸大菩萨,及以阿难闻佛所
说,欢喜奉行。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宋元嘉年昙无蜜多於杨州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 舍离国大林精舍重阁讲堂。告诸比丘。却後三月
我当般涅盘。尊者阿难。即从座起。整衣服叉手合掌。 佛三匝为佛作礼。
胡跪合掌谛观。如来目不暂舍。长老摩诃迦叶。弥勒菩萨摩诃萨。亦从座起。
合掌作礼瞻仰尊颜。时三大士异口同音。而白佛言。世尊。如来灭後。云何
众生起菩萨心。修行大乘方等经典。正念思惟一实境界。云何不失无上菩提
之心。云何复当不断烦恼不离五欲。得净诸根灭除诸罪。父母所生清净常眼。
不断五欲而能得见诸障外事。佛告阿难。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昔在耆 崛
山及余住处。已广分别一实之道。今於此处。为未来世诸众生等。欲行大乘
无上法者。欲学普贤行。普贤行者。我今当说其忆念法。若见普贤及不见者。
除却罪数。今为汝等当广分别。阿难。普贤菩萨。乃生东方净妙国土。其国
土相。法华经中已广分别。我今於此略而解说。阿难。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
优婆夷。天龙八部一切众生。诵大乘经者。修大乘者。发大乘意者。乐见普
贤菩萨色身者。乐见多宝佛塔者。乐见释迦牟尼佛及分身诸佛者。乐得六根
清净者。当学是观。此观功德除诸障碍。见上妙色。不入三昧。但诵持故。
专心修习。心心相次。不离大乘。一日至三七日。得见普贤。有重障者。七
七日尽然後得见。复有重者一生得见。复有重者二生得见。复有重者三生得
见。如是种种业报不同。是故异说。普贤菩萨身量无边。音声无边色像无边。
欲来此国。入自在神通。促身令小。阎浮提人三障重故。以智慧力化乘白象。
其象六牙七支 地。其七支下生七莲华。象色鲜白。白中上者。颇梨雪山不
得为比。身长四百五十由旬。高四百由旬。於六牙端有六浴池。一一浴池中
生十四莲华。与池正等。其华开敷如天树王。一一华上有一玉女。颜色红辉
有过天女。手中自然化五箜篌。一一箜篌。有五百乐器以为眷属。有五百飞
鸟。凫 鸳鸯皆众宝色。生花叶间。象鼻有华。其茎譬如赤真珠色。其华金
色含而未敷。见是事已。复更忏悔。至心谛观思惟大乘。心不休废。见华即
敷金色金光。其莲华台是甄叔迦宝。妙梵摩尼以为华 。金刚宝珠以为华须。
见有化佛坐莲华台。众多菩萨坐莲华须。作佛眉间。亦出金光入象鼻中。从
象鼻出入象眼中。从象眼出入象耳中。从象耳出照象顶上。化作金台。其象
头上有三化人。一捉金轮。一持摩尼珠。一执金刚杵举杵拟象。象即能行脚。
不履地蹑虚而游。离地七尺。地有印文。於印文中。千辐毂辋皆悉具足。一
一辋间生一大莲华。此莲华上生一化象。亦有七支。随大象行。举足下足。
生七千象以为眷属。随从大象。象鼻红莲华色。上有化佛放眉间光。其光金
色。如前入象鼻中。於象鼻中出入象眼中。从象眼出还入象耳。从象耳出至
象颈上。渐渐上至象背。化成金鞍。七宝校具。於鞍四而有七宝柱。众宝校
饰以成宝台。台中有一七宝莲华。其莲华须百宝共成。其莲华台是大摩尼。
有一菩萨结加趺坐。名曰普贤。身白玉色五十种光。光五十种色以为项光。
身诸毛孔流出金光。其金光端无量化佛。诸化菩萨以为眷属。安庠徐步。雨
大宝华至行者前。其象开口。於象牙上。诸池玉女鼓乐弦歌。其声微妙。赞
叹大乘一实之道。行者见已。欢喜敬礼。复更诵读甚深经典。遍礼十方无量
诸佛。礼多宝塔及释迦牟尼。并礼普贤诸大菩萨。发是誓言。若我宿福应见
普贤。愿尊遍吉。示我色身。作是愿已。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行忏悔法。诵
大乘经。读大乘经。思大乘义。念大乘事。恭敬供养持大乘者。视一切人犹
如佛想。於诸众生如父母想。作是念已。普贤菩萨。即於眉间放大人相白毫
光明。此光现时。普贤菩萨身相端严。如紫金山。端正微妙。三十二相皆悉
备有。身诸毛孔放大光明。照其大象令作金色。一切化象亦作金色。诸化菩
萨亦作金色。其金色光。照于东方无量世界。皆同金色。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亦复如是尔时十方面一一方。有一菩萨。乘六牙白象王。亦如普贤等无有异。
如是十方无量无边满中化象。普贤菩萨神通力故。令持经者皆悉得见。是时
行者。见诸菩萨。身心欢喜。为其作礼。白言。大慈大悲者。愍念我故。为
我说法。说是语时。诸菩萨等异口同音。各说清净大乘经法。作诸偈颂赞叹
行者。是名始观普贤菩萨最初境界尔时行者。见是事已。心念大乘。昼夜不
舍。於睡眠中。梦见普贤为其说法。如觉无异。安慰其心。而作是言。汝所
诵持。忘失是句。妄失是偈。尔时行者。闻普贤菩萨所说深解义趣。忆持不
忘。日日如是。其心渐利。普贤菩萨。教其忆念十方诸佛。随普贤教正心正
意。渐以心眼见东方佛。身黄金色。端严微妙。见一佛已。复见一佛。如是
渐渐。遍见东方一切诸佛。心相利故。遍见十方一切诸佛。见诸佛已。心生
欢喜。而作是言。因大乘故。得见大士。因大士力故。得见诸佛。虽见诸佛
犹未了了。闭目则见。开目则失。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遍礼十方佛。礼诸
佛已。胡跪合掌而作是言。诸佛世尊。十力无畏十八不共大慈大悲三念处。
常在世间色中上色。我有何罪而不得见。说是语已。复更忏悔。忏悔清净已。
普贤菩萨复更现前。行住坐卧不离其侧。乃至梦中常为说法。此人觉已。得
法喜乐。如是昼夜经三七日。然後方得旋陀罗尼。得陀罗尼故。诸佛菩萨所
说妙法。忆持不失。亦常梦见过去七佛。唯释迦牟尼佛为其说法。是诸世尊。
各各称赞大乘经典尔时行者。复更忏悔。遍礼十方佛。礼十方佛已。普贤菩
萨住其人前。教说宿世一切业缘。发露黑恶一切罪事。向诸世尊。口自发露。
既发露已。寻时即得诸佛现前三昧。得是三昧已。见东方阿[门十方。各见
诸佛上妙国土。了了分明。既见十方佛已。梦象头上有一金刚人。以金刚杵
遍拟六根。拟六根已。普贤菩萨。为於行者。说六根清净忏悔之法。如是忏
悔。一日至七日。以诸佛现前三昧力故。普贤菩萨说法庄严故。耳渐渐闻障
外声。眼渐渐见障外事。鼻渐渐闻障外香。广说如妙法华经。得是六根清净
已。身心欢喜无诸恶相。心纯是法。与法相应。复更得百千万亿旋陀罗尼。
复更广见百千万亿无量诸佛。是诸世尊。各伸右手摩行者头。而作是言。善
哉善哉。行大乘者。发大庄严心者。念大乘者。我等昔日发菩提心时。皆亦
如汝殷 不失。我等先世行大乘故。今成清净正遍知身。汝今亦当勤修不懈。
此大乘典诸佛宝藏。十方三世诸佛眼目。出生三世诸如来种。持此经者。即
持佛身即行佛事。当知是人。即是诸佛所使。诸佛世尊衣之所覆。诸佛如来
真实法子。汝行大乘。不断法种。汝今谛观东方诸佛。说是语时。行者即见
东方一切无量世界。地平如掌。无诸堆阜丘陵荆棘。琉璃为地黄金间侧。十
方世界亦复如是。见是地已。即见宝树。宝树高妙五千由旬。其树常出黄金
白银七宝庄严。树下自然有宝师子座。其师子座。高二十由旬。座上亦出百
宝光明。如是诸树及余宝座。一一宝座。皆有自然五百白象。象上皆有普贤
菩萨尔时行者礼诸普贤。而作是言。我有何罪。但见宝地宝座及与宝树。不
见诸佛。作是语已。一一座上。有一世尊端严微妙。而坐宝座。见诸佛已心
大欢喜。复更诵习大乘经典。大乘力故。空中有声而赞叹言。善哉善哉善男
子。汝行大乘功德因缘能见诸佛。今虽得见诸佛世尊。而不能见释迦牟尼佛
分身诸佛及多宝佛塔。闻空中声已。复勤诵习大乘经典。以诵大乘方等经故。
即於梦中。见释迦牟尼佛。与诸大众。在耆 崛山。说法华经。演一实义。
教已忏悔。渴仰欲见。合掌胡跪向耆崛山。而作是言。如来世雄常在世间。
愍念我故为我现身。作是语已。见耆 崛山七宝庄严。无数比丘声闻大众。
宝树行列宝地平正。复铺妙宝师子之座。释迦牟尼佛放眉间光。其光遍照十
方世界。复过十方无量世界。此光至处。十方分身释迦牟尼佛。一时云集。
广说如妙法华经。一一分身佛。身紫金色。身量无边。坐师子座。百亿无量
诸大菩萨。以为眷属。一一菩萨。行同普贤。如此十方无量诸佛菩萨眷属。
亦复如是。大众集已。见释迦牟尼佛举身毛孔放金色光。一一光中有百亿化
佛。诸分身佛。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其光流入释迦牟尼佛顶。见此相时。
分身诸佛一切毛孔。出金色光。一一光中。复有恒河妙微尘数化佛。尔时普
贤菩萨。复放眉间大人相光。入行者心。既入心已。行者自忆过去无数百千
佛。所受持读诵大乘经典。自见故身。了了分明。如宿命通等无有异。豁然
大悟。得旋陀罗尼。百千万亿诸陀罗尼门。从三昧起。面见一切分身诸佛。
众宝树下坐师子床。复见琉璃地。如莲华聚。从下方空中踊出。一一华间。
有微尘数菩萨。结加趺坐。亦见普贤分身菩萨。在彼众中赞叹大乘。时诸菩
萨异口同音。教於行者清净六根。或有说言。汝当念佛。或有说言。汝当念
法。或有说言。汝当念僧。或有说言。汝当念戒。或有说言。汝当念施。或
有说言。汝当念天。如此六法。是菩提心。生菩萨法。汝今应当於诸佛前发
露先罪。至诚忏悔。於无量世。眼根因缘贪著诸色。以著色故。贪爱诸尘。
以爱尘故。受女人身。世世生处惑著诸色。色坏汝眼。为恩爱奴。色使使汝
经历三界。为此弊使盲无所见。今诵大乘方等经典。此经中说。十方诸佛色
身不灭。汝今得见审实尔不。眼根不善伤害汝多。随顺我语归向诸佛。释迦
牟尼说汝眼根所有罪咎。诸佛菩萨慧明法水。愿以洗除令我清净。作是语已。
遍礼十方佛。向释迦牟尼佛大乘经典。复说是言。我今所忏。眼根重罪障蔽
秽浊。盲无所见。愿佛大慈哀愍覆护。普贤菩萨乘大法船。普度一切。十方
无量诸菩萨伴。唯愿慈哀听我悔过。眼根不善恶业障法。如是三说。五体投
地。正念大乘。心不忘舍。是名忏悔眼根罪法。称诸佛名。烧香散华。发大
乘意。悬缯幡盖。说眼过患忏悔罪者。此人现世见释迦牟尼佛。及见分身无
量诸佛。阿僧只劫不堕恶道。大乘力故。大乘愿故。恒与一切陀罗尼菩萨共
为眷属。作是念者是为正念。若他念者名为邪念。是名眼根初境界相。净眼
根已。复更诵读大乘经典。昼夜六时胡跪忏悔。而作是言。我今云何。但见
释迦牟尼佛分身诸佛。不见多宝佛塔全身舍利。多宝佛塔恒在不灭。我独恶
眼。是故不见。作是语已。复更忏悔。过七日已。多宝佛塔从地涌出。释迦
牟尼佛。即以右手开其塔户。见多宝佛入普现色身三昧。一一毛孔。流出恒
河沙微尘数光明。一一光明。有百千万亿化佛。此相现时。行者欢喜。赞偈 塔
满七匝已。多宝如来出大音声。赞言法子。汝今真实能行大乘。随顺普贤眼
根忏悔。以是因缘。我至汝所为汝证明。说是语已赞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
佛。能说大法。雨大法雨。成就浊恶诸众生等。是时行者。见多宝佛塔已。
复至普贤菩萨所。合掌敬礼白言。大师教我悔过。普贤复言。汝於多劫。耳
根因缘随逐外声。闻妙音时心生惑著。闻恶声时起八百种烦恼贼害。如此恶
耳报得恶事。恒闻恶声生诸攀缘。颠倒听故。当堕恶道边地邪见不闻法处。
汝於今日。诵持大乘功德海藏。以是缘故见十方佛。多宝佛塔现为汝证。汝
应自当说己过恶忏悔诸罪。是时行者闻是语已。复更合掌五体投地。而作是
言。正遍知世尊。现为我证方等经典。为慈悲主。唯愿观我听我所说。我从
多劫乃至今身。耳根因缘闻声惑著。如胶著草。闻诸恶时起烦恼毒。处处惑
著无暂停时。坐此窍声劳我神识。坠堕三涂。今始觉知。向诸世尊发露忏悔。
既忏悔已。见多宝佛放大光明。其光金色。遍照东方及十方界。无量诸佛身
真金色。东方空中作是唱言。此佛世尊。号曰善德。亦有无数分身诸佛。坐
宝树下师子座上。结加趺坐。是诸世尊。一切皆入普现色身三昧。皆作是赞
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读诵大乘经典。汝所诵者。是佛境界。说是语已。
普贤菩萨。复更为说忏悔之法。汝於前世。无量劫中。以贪香故。分别诸识
处处贪著。堕落生死。汝今应当观大乘因。大乘因者诸法实相。是闻是语已。
五体投地复更忏悔。既忏悔已当作是语。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多宝佛塔。
南无十方释迦牟尼佛分身诸佛。作是语已。遍礼十方佛。南无东方善德佛。
及分身诸佛。如眼所见。一一心礼。香华供养。供养毕已。胡跪合掌。以种
种偈赞叹诸佛。既赞叹已。说十恶业忏悔诸罪。既忏悔已而作是言。我於先
世无量劫时。贪香味触造作众恶。以是因缘无量世来。恒受地狱饿鬼畜生边
地邪见诸不善身。如此恶业今日发露。归向诸佛正法之王。说罪忏悔。即忏
悔已。身心不懈。复更诵读大乘经典。大乘力故。空中有声。告言法子。汝
今应当向十方佛赞说大乘。於诸佛前自说己过。诸佛如来是汝慈父。汝当自
说舌根所作不善恶业。此舌根者。动恶业相。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诽谤妄语。
赞叹邪见。说无益语。如是众多诸杂恶业。构斗坏乱法说非法。如是众罪。
今悉忏悔。诸世雄前。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遍礼十方佛。合掌长跪当作是语。
此舌过患无量无边。诸恶业刺从舌根出。断正法轮从此舌起。如此恶舌断功
德种。於非义中多端强说。赞叹邪见如火益薪。犹如猛火伤害众生。如饮毒
者无疮疣死。如此罪报恶邪不善。当堕恶道百劫千劫。以妄语故堕大地狱。
我今归向南方诸佛发露黑恶。作是念时。空中有声。南方有佛名 檀德。彼
佛亦有无量分身。一切诸佛。皆说大乘除灭罪恶。如此众罪。今向十方无量
诸佛大悲世尊。发露黑恶诚心忏悔。说是语已。五体投地。复礼诸佛。是时
诸佛。复放光明照行者身。令其身心自然欢喜。发大慈悲普念一切尔时诸佛
广为行者。说大慈悲及喜舍法。亦教爱语修六和敬。尔时行者。闻此教敕心
大欢喜。复更诵习终不懈息。空中复有微妙音声出如是言。汝今应当身心忏
悔。身者杀盗 。心者念诸不善。造十恶业及五无间。犹如猿猴。亦如 胶。
处处贪著遍至一切六情根中。此六根业。枝条华叶。悉满三界二十五有一切
生处。亦能增长无明老死十二苦事。八邪八难无不经中。汝今应当忏悔如是
恶不善业。尔时行者闻此语已。问空中声。我今何处行忏悔法。时空中声即
说是语。释迦牟尼名 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常波罗蜜所摄
成处。我波罗蜜所安立处。净波罗蜜灭有相处。乐波罗蜜不住身心相处。不
见有无诸法相处。如寂解脱。乃至般若波罗蜜。是色常住法故。如是应当观
十方佛。时十方佛各伸右手。摩行者头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诵读
大乘经故。十方诸佛。说忏悔法菩萨所行。不断结使不住使海。观心无心。
从颠倒想起。如此想心。从妄想起。如空中风无依止处。如是法相不生不灭。
何者是罪。何者是福。我心自空。罪福无主。一切法如是。无住无坏。如是
忏悔。观心无心。法不住法中。诸法解脱灭谛寂静。如是想者名大忏悔。名
庄严忏悔。名无罪相忏悔。名破坏心识。行此忏悔者。身心清净不住法中。
犹如流水。念念之中。得见普贤菩萨及十方佛。时诸世尊。以大悲光明。为
於行者说无相法。行者闻说第一义空。行者闻已。心不惊怖。应时即入菩萨
正位。佛告阿难。如是行者。名为忏悔。此忏悔者。十方诸佛。诸大菩萨。
所忏悔法。佛告阿难。佛灭度後。佛诸弟子。若有忏悔恶不善业。但当诵读
大乘经典。此方等经是诸佛眼。诸佛因是得具五眼。佛三种身从方等生。是
大法印印涅盘海。如此海中。能生三种佛清净身。此三种身。人天福田应供
中最。其有诵读大方等典。当知此人具佛功德。诸恶永灭从佛慧生。尔时世
尊。而说偈言若有眼根恶业障眼不净但当诵大乘思念第一义是名忏悔眼尽诸
不善业耳根闻乱声坏乱和合义由是起狂乱犹如痴猿猴但当诵大乘观法空无相
永尽一切恶天耳闻十方鼻根著诸香随染起诸触如此狂惑鼻随染生诸尘若诵大
乘经观法如实际永离诸恶业後世不复生舌根起五种恶口不善业若欲自调顺应
勤修慈心思法真寂义无诸分别相心根如猿猴无有暂停时若欲折伏者当勤诵大
乘念佛大觉身力无畏所成身为机关主如尘随风转六贼游戏中自在无 碍若欲
灭此恶永离诸尘劳常处涅盘城安乐心恬怕当诵大乘经念诸菩萨母无量胜方便
从思实相得如此等六法名为六情根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
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应至心忏悔六情根说是偈已。佛告阿难。汝
今持是忏悔六根观普贤菩萨法。普为十方诸天世人。广分别说。佛灭度後。
佛诸弟子。若有受持读诵解说方等经典。应於静处。若在冢间。若林树下。
阿练若处诵读方等。思大乘义。念力强故。得见我身及多宝佛塔。十方分身
无量诸佛。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恭敬法故。持诸
妙华住立空中。赞叹恭敬行持法者。但诵大乘方等经故。诸佛菩萨。昼夜供
养是持法者。佛告阿难。我与贤劫诸菩萨及十方诸佛。因思大乘真实义故。
除却百万亿亿劫阿僧只数生死之罪。因此胜妙忏悔法故。今於十方各得为佛。
若欲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若欲现身见十方佛及普贤菩萨。当净澡浴
著净洁衣。烧众名香。在空闲处。应当诵读大乘经典思大乘义。佛告阿难。
若有众生。欲观普贤菩萨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是名正观。若他观者是名
邪观。佛灭度後佛诸弟子。随顺佛语行忏悔者。当知是人行普贤行。行普贤
行者。不见恶相及恶业报。其有众生。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诵大乘经。思第
一义甚深空法。一弹指顷。除去百万亿亿阿僧只劫生死之罪。行此行者。真
是佛子。从诸佛生。十方诸佛及诸菩萨。为其和上。是名具足菩萨戒者。不
须羯磨自然成就。应受一切人天供养尔时行者。若欲具足菩萨戒者。应当合
掌在空闲处。遍礼十方佛忏悔诸罪。自说己过。然後静处白十方佛。而作是
言。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我业障故。虽信方等见佛不了。今归依佛。唯愿释
迦牟尼正遍知世尊。为我和上文殊师利具大慧者。愿以智慧。授我清净诸菩
萨法。弥勒菩萨胜大慈日。怜愍我故。亦应听我受菩萨法。十方诸佛。现为
我证。诸大菩萨。各称其名。是胜大士。覆护众生。助护我等。今日受持方
等经典。乃至失命。设堕地狱受无量苦。终不毁谤诸佛正法。以是因缘功德
力故。今释迦牟尼佛。为我和上。文殊师利。为我阿 黎。当来弥勒。愿授
我法。十方诸佛。愿证知我。大德诸菩萨。愿为我伴。我今依大乘经甚深妙
义。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如是三说。归依三宝已。次当自誓受六重法。受
六重法已。次当勤修无碍梵行。发广济心。受八重法。立此誓已。於空闲处。
烧众名香散华。供养一切诸佛及诸菩萨大乘方等。而作是言。我於今日发菩
提心。以此功德普度一切。作是语已。复更顶礼一切诸佛及诸菩萨。思方等
义。一日乃至三七日。若出家在家。不须和上。不用诸师。不白羯磨。受持
读诵大乘经典力故。普贤菩萨劝发行故。是十方诸佛正法眼目。因由是法。
自然成就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诸佛如来从此法生。於大乘经得
受记别。是故智者。若声闻毁破三归。及五戒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
戒沙弥尼戒。式叉摩尼戒。及诸威仪。愚痴不善恶邪心故。多犯诸戒及威仪
法。若欲除灭令无过患。还为比丘具沙门法。当勤修读方等经典。思第一义
甚深空法。令此空慧与心相应。当知此人。於念念顷。一切罪垢永尽无余。
是名具足沙门法式具诸威仪。应受人天一切供养。若优婆塞。犯诸威仪作不
善事。不善事者。所谓说佛法过恶。论说四众所犯恶事。偷盗  无有惭愧。
若欲忏悔灭诸罪者。当勤读诵方等经典思第一义。若王者大臣婆罗门居士长
者宰官。是诸人等。贪求无厌。作五逆罪。谤方等经。具十恶业。是大恶报。
应堕恶道。过於暴雨。必定当堕阿鼻地狱。若欲除灭此业障者。应生惭愧改
悔诸罪。云何名刹利居士忏悔法。忏悔法者。但当正心。不谤三宝。不障出
家。不为梵行人作恶留难。应当系念修六念法。亦当供给供养持大乘者。不
必礼拜。应当忆念甚深经法第一义空。思是法者。是名刹利居士修第一忏悔。
第二忏悔者。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是名修第二忏悔法。第三忏悔者。正法治
国不邪枉人民。是名修第三忏悔。第四忏悔者。於六斋日敕诸境内力所及处。
令行不杀。修如此法。是名修第四忏悔。第五忏悔者。但当深信因果。信一
实道。知佛不灭。是名修第五忏悔。佛告阿难。於未来世。若有修习如此忏
悔法。当知此人著惭愧服。诸佛护助。不久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是
语时。十千天子。得法眼净。弥勒菩萨等诸大菩萨。及以阿难。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普贤十大行愿
礼敬诸佛  称赞如来
广修供养  忏悔业障
随喜功德  请转法轮
请佛住世       常随佛学
恒顺众生       普皆回向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
於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於未来一切劫                                   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   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                                  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  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                                  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  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  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界灯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  转於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涅盘  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外住刹尘劫  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                                  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                                   回向众生及佛道
我随一切如来学  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  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人天师                                   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  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一切刹                                  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  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  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                                   灭除烦恼尽无余
我为菩提修行时                                   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  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叉鸠盘茶  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                                  悉以诸音而说法
勤修清净波罗蜜  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  一切妙行皆成就
於诸业中及魔境                                   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华不著水                                   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恶道苦                                  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於刹尘劫                                   十方利益恒无尽
我常随顺诸众生  尽於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                                   圆满无上大菩提
所有与我同亍者                                  於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                                   一切行愿同修学
所有益我善知识                                  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  於我常生欢喜心
愿常面见诸如来                                  及诸佛子众围绕
於彼皆兴广大供  尽未来劫无疲厌
愿持诸佛微妙法                                  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  尽未来劫常修习
我於一切诸有中  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  获诸无尽功德藏
一尘中有尘数刹  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  大见恒演菩提行
普尽十方诸刹海                                   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                                  我遍修行经劫海
一切如来语清净  一言具众者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  一一流佛辩才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  於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法轮                                  我深智力普能入
我能深入於未来  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  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於一念见三世  所有一切人师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  如幻解脱及威力
於一毛端极微中                                   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  我皆深入而严净
所有未来照世灯  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盘  我皆往诣而亲近
速疾周遍神通力                                  普车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  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                                   无著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  普能积集菩提力
清净一切善业力  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伏一切诸魔力                                   圆满普贤诸行力
善能严净诸刹海  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                                   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                                   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  修行无倦经劫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  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                                   以普贤行悟菩提
一切如来有长子  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  愿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净                                  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  愿我与彼皆同等
我为遍净普贤行                                  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                                  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所修行无有量            获得无量诸功德
安住无量诸行中            了达一切神通力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令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赞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  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  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            我时於胜莲花生
亲赌如来无量光  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  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            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            我愿究竟恒无尽
十方所辞无边刹  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  经一日刹微尘劫
若人於此胜愿王            一经於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  获胜功德过於彼
涅盘部
佛说济诸方等学经一卷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六万。菩萨八十
亿。摩竭国中众优婆塞六百万。临灭度时最後末年至罗阅只初首新岁。於时
世尊即如其像三昧正受。庄严於斯三千大千世界。悬缯幡彩竖诸幢盖。散华
烧香布诸莲华其叶百千。三千世界亿亿梵天王。各与无央数亿百千眷属。往
诣佛所稽首足下。退住一面叉手自归。此大千界净居身天。威灵尊势大神妙
天王。诸龙王鬼神王。阿须伦王。迦留罗王。真陀罗王。摩[目*侯]勒王。
各与无数亿百千官属。往诣佛所稽首足下。却住一面叉手自归。其於十方各
江沙等诸佛世界。神圣殊绝巍巍高节菩萨大士。来诣佛所稽首足下。迁住一
面叉手自归。诸来会者应时周遍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极於上界三十二天。无
有空缺间不容杖。 不得入靡不稠密。大神无极天龙鬼神。阿须伦迦留罗真
陀罗摩[目*侯]勒。各各住立瞻佛尊颜。其身各异其心同一。释弃因缘等心
归佛尔时世尊安然庠序从三昧起。三返观察诸来众会。三返观已。三返自察
师子频申。三频申已三返出舌。三出舌已。三返以舌覆三千大千世界靡不周
遍。光明煌煌照於十方。於是大圣还缩其舌。重复顾眄诸来会者诸来会者佥
然起住。稽首作礼自归命佛尔时世尊告於弥勒菩萨大士。阿逸。仁识知之。
正觉不久当取灭度。欲有所问今是其时。应宜谘请。诸有疑结志不解者前质
如来无得後悔。面值大圣何不决之。弥勒菩萨前白佛言。世尊。知时明彻六
通诸度无极。靡不宣畅决一切疑。善哉世尊。随时便宜颁宣经道。令斯法目
永得久存於是大神妙天王与八十亿净居天人。营从围 行诣佛所。稽首足下
叉手自归。前白佛言。唯然世尊。今斯经典其号名曰济诸方等学。过去诸佛
如来至真等正觉之所讲说。今日大圣惟当垂哀重为散意。多所愍哀多所安隐。
使如来法训诲久存。时佛默然可大神妙天王所启。天王见佛默然可已退住一
面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阿逸当知。诸过去如来至真等正觉。无不讲说此济
诸方等经典之要。当来现在十方世界如来至真皆亦说是。其不宣斯谤佛违经
毁诸圣众。所以者何。若说此经有无益想谓不备悉。为诽谤佛违失经典毁 圣
众。毁三宝者必归地狱。是故弥勒。若族姓子及族姓女学菩萨乘。通畅诸经
众他异法。尔乃分别演众经义。若欲周备不阙文字。随正典教不自损己。又
仁弥勒。宜当专精思惟是门。然後末世摄护正法。弥勒应曰。惟然世尊。诚
如圣教。当传神旨不敢违命佛复告弥勒菩萨。如来至真某日於夜得逮无上正
真之道为最正觉。至於无余泥洹界。灭度日夜如来至真。宁有缺漏意误忘乎。
宣恶念非瑕疵行耶。弥勒报曰。无也世尊。复谓阿逸。如来某夜成最正觉至
灭度日。所可讲说皆实至诚。顺时应宜而无虚妄。佛言。或有愚人。不别如
来善权方便。不觉真实诚谛之言。反传狂语出意自说。此事合义此义不合。
以是比类诽谤正道。若诽谤经则为谤佛。吾谓此党必归地狱。佛言弥勒。当
来末世五浊之俗。余五十岁当有四辈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志学菩萨。慕
本所誓外异学意。奉事如来。见佛所说法律出家。修为沙门谦敬种姓。其人
所志惟求利养毁坏种姓。贪嫉室家乱其居业。面无好色志慕小意。性不开解
不能宽泰。不坏情欲多求汲汲。远於一切诸法门行三昧正定。常住谀谄心念
各异言行不同。贪其种姓依有势者。见诸明智晓了法藏谓之无知。己无所知
自叹有慧。己无聪明自叹聪智。因猗佛道建立其意。等心众生兴发大哀。又
不忘舍善权方便。依蒙佛力而已违越所讲信乐於其学中。或复说言。若有经
卷说声闻事。其行菩萨不当学此亦不当听。非吾等法非吾道义。声闻所行也。
修菩萨者慎勿学彼。辟支佛法亦复如是慎莫听之。佛语阿逸。佛为信乐开化
诸天随时说法。教诸龙神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目*侯]勒犍沓和人与非人。
随其本行志所应脱说法开化。普至十方各江沙等。导利众生各随本行。随宜
当度利益众生。因斯志操颁宣经道。度脱一切皆使得道佛告弥勒。当是世时
菩萨学中志自怀结。诸菩萨中刚强难化弊恶凶暴。妄言两舌 闻智少。宣传
佛道别为两分。欲为菩萨当学此法不当学是。而怀是心诽谤於佛。毁 经典
斗乱圣众寿终身散便堕地狱。在彼见煮当经无数劫痛。罪犹不毕从地狱出。
当复还生贫匮之门。所当经历众难之患。极远难量乃得受决。虽得受决在五
浊世乃成为佛。亦如我本遭难长远无央数劫在五浊世成最正觉。若闻其言而
信听受。笃信思惟从其教者。亦当如是归於恶趣。所以然者。信恶亲友故遭
此患佛告阿逸。过去久远不可计劫。尔时有佛号离垢[火*佥]成就功称如来
至真等正觉。出现於世八十垓岁。为诸众生颁宣经道。时有比丘名净命。为
法都讲宣若干教。言辞柔软辩才至真。劝助发起无央数人。显扬等教多所欢
悦。时离垢成就功称如来嘱累净命比丘。於後末世当护正法。嘱累已後乃取
灭度。如来至真灭度之後。彼比丘於亿岁。执法品宣佛教。因得普入济诸方
等经典之要。宣传道化发起一切。顺诸众生本心所乐应当解者而分别之。周
旋往返八万城邑。观察众生本愿发意。令得饱满除去饥虚众情之难。於彼世
时有大国城名曰仁贤。有八十亿众民居中。亦观根源而为说法。於时城中八
十亿家忻然受教。化一亿家发菩萨意。七十九亿立声闻乘。於是净命比丘与
万菩萨。同心俱往诣修道处。出去未久时有比丘名曰为法。行来周旋远他乡
来在仁贤城。奉持方等千余经卷。现得四禅自以为远。净命比丘学方等经十
四亿卷。及修余经六百万卷。时法比丘在仁贤城。惟但宣散一品法教。不知
随时观其本行讲说经法也。不能觉了达诸法界。专以空法而开化之。言一切
法空悉无所有。所可宣讲但论空法。言无罪福轻蔑诸行。复称己言。如今吾
说悉佛所教。净命比丘所可演者。猗著杂碎志性不清为人秽浊。谁本为彼比
丘作字号净命者实不清净。所以者何。受取众华取众华已而服食之。亦受名
香诸杂涂香亦服食之。彼学愚冥痴无所知。吾身学来久修梵行。彼适新学而
受其诫。从来未久勿得信之。又其比丘放逸目恣。众人横敬一心悦豫归净命
比丘。其法比丘作是谤毁宣其恶行。众人不信不从其教。其法比丘用 毒心
诽谤智士。寿终之後堕地狱中竟八十劫。用诽谤佛毁 正法。在地狱中七十
劫已。加六十劫迷荒失志。尽斯数已。乃逮前行本发道意香宝光明如来佛所。
其佛为讲更说法义劝发道意。堕畜生中九百万世。後生人间六百万世常遭贫
厄。所生之处常哑无舌。然後於世见六十三垓诸佛正觉。在诸佛所常为法师。
世世所生普成五通。皆为诸佛所见教敕。悉解诸法说清净义。佛告阿逸。欲
知尔时净命比丘。岂异人乎莫作斯观。所以者何。是阿弥陀佛也。其法比丘
则我身是。吾於彼世所更如是佛告阿逸。众事诸法难了难了义微如是。吾以
是故於五浊世得成正觉。佛言阿逸。若有菩萨说两品法。因是之故在五浊世
当成佛道。又其佛土多有诸魔数数兴乱。成佛道时若宣经法亦娆乱之。当尔
之时诸来众会。咸皆郁咿流泪于面。各自说言。莫令学人宣二品法讲说经义。
勿令偏党专愚放恣自是恶彼如法比丘。为诸比丘及在家学。所分别说说是非
法。时彼会中有百菩萨。寻从座起避席地坐嘘唏流泪。於时世尊知此菩萨心
念本末故复发问。诸族姓子。何故坐地嘘唏流泪。即白佛言。我等世尊。各
自识察犯此殃衅。佛言。如是族姓子等所察念也。锭光佛时有一菩萨名曰智
积。佛灭度後建为法师。诸贤者等求其缺漏。从是以来未曾复与诸佛相见。
不识道心不得总持不逮三昧。诸族姓子。前世之时亦与我俱同发道意。又族
姓子。是披陀劫最後有佛名曰楼由。当於彼世乃能逮得无所从生法忍。然後
三阿僧只劫逮致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是故族姓子。菩萨菩萨展转相见。
莫生异心相求短也。若见菩萨当自念言。今吾睹佛寺见佛正觉佛立吾前。假
使族姓子。若有菩萨。见余菩萨发起异心。视不如佛则自毁损。由是之故莫
怀慎恨。其见初发菩萨心者。视不如佛辄为侵欺。诸佛世尊於今现在不可计
数无限世界。又族姓子。今佛预睹将来末世余五十岁。有得总持若逮三昧。
皆是如来威神所致。故族姓子。若诽谤法师求其短者为谤如来。如来灭度後。
若有晓了随时之宜。从众生心本所信行为说法要。若於众会有菩萨学一发意
顷衣毛为竖。一返闻经寻即讽诵。则当知之如来圣旨之所接也。於彼世时有
愚 士。无菩萨行自谓菩萨。在诸菩萨凶坚自用。分别经典侏[促-足+张]匿
功。独谓己达以为二行。常自说言。此人何知此何所解。佛告弥勒。我身现
在所宣颂教。行佛道时布施头目支体肌肉妻子国邑。佛悉识念以一颂故布施
天下。是等愚惑求获利养。不往敬佛宣道教者。不随佛教违失道节。佛言。
阿逸。当以清和可奉此法不以诤讼。阿逸。且观此党众生习随瑕疵发起瞠恚。
不熟思惟识达义故也。如吾所修成最正觉。宣传佛慧而为说法。便当说言莫
传此教。於彼世时利供养故。其法比丘讲说方等千余经卷兴发四禅。因是乃
致如此艰难。何况妄说违失义理不顺道教。若有比丘奉方等教。宣方等藏故
发道心。反更兴心诽谤法师。则为诽谤诸佛经典。甚怀慢恣求其瑕缺。佛不
谓此得至究竟尽生死源。是等之类必堕地狱。所以者何。若有求取法师短者。
则为慊佛患厌经法。其轻法师则不敬佛。若不欲睹於法师者。其人则为不欲
见佛。若毁法师为毁诸佛。若兴害心念初发意菩萨恶者。从其发心害意。诸
无数劫若干劫失其道意。以其恶眼视菩萨数。更若干世世世生盲。从本字数
口宣诽谤说法师恶。更若干劫 哑无舌佛告阿逸。佛普观察见诸菩萨。不因
余法速堕恶趣。惟由恶心向余菩萨。想吾我人贪住求法故堕恶趣。佛言。阿
逸。如来不谓宣传经典。随颠倒教。念在生死自恣放逸。住我人想行若干法。
为是菩萨因是之故故堕地狱。是故阿逸。菩萨遵习六波罗蜜。能成佛慧无上
正真。或有愚人口自宣言。菩萨惟当学般若波罗蜜。其余经者非波罗蜜。说
其乏短。於阿逸意所趣云何。本时国王所以持头施与人者为无智乎。弥勒答
曰。不也世尊。佛本所修六波罗蜜。所为至诚真实行乎。为不行是得佛道耶
弥勒报曰。不也世尊。佛语阿逸。仁本宿世具六十劫行檀波罗蜜。尸羼惟逮
所修禅定。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各六十劫而愚 等各自发言。当以一品行
般若波罗蜜至於佛道。奉随颠倒无所慕乐。是等之类虽口有言行不清白。虚
言反教常行猗著。 望於空不肯作行。但口发言以为第一。虽行甚远贪妒怀
嫉。敬重种姓亲属知识。吾本宁以头施於人。不用转轮圣王之位。斯等贪著
衣食利养。入他家居当说此言。行道如是。如是行者其理如是无复异义。多
有法师不了斯教。利供养故多生害意念法师恶。佛言。阿逸。佛不以是贪爱
其命无道愚夫为学道也。正使百劫不得柔顺法忍也。况当获致至佛道乎。佛
言。阿逸。行谀谄者吝惜贪嫉不行恭敬。无有明智怀妒种姓。造二品行为求
道也。斯愚人等自谓智明想胜佛慧。所以然者。横自发言。如来说法言辞不
尔有声闻事。佛亦不说声闻之法尔时佛告贤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其原为一
无二行乎。须菩提白曰。唯然天中天。又问。须菩提。菩萨所行舍众望想无
所著乎。唯然世尊。复问。须菩提。菩萨所修弃诸驰骋无放逸乎。唯然世尊
佛告须菩提。岂见学士己不自修不知羞惭。欲得希望功勋之报当致贫厄。欲
求势姓慕得援助。何甚愚哉佛复告阿逸。菩萨假使闻说一切诸法皆声闻法。
不当恐怖。一切诸法皆缘觉法。一切诸法皆为佛法。不当恐怖。莫怀 望有
所猗著。一切诸法皆凡夫法。一切诸法皆尘劳法。设闻是言不当恐怖。一切
诸法皆瞠恚法。一切诸法无瞠恨法。设闻是言不当恐怖。若有所受若无所受。
作与不作。覆不覆。清不清。有心无心。有念无念。有罪无罪。有福无福。
有报无报。有安无安。有脱无脱。精进懈怠。有行无行。修贤圣法无贤圣法。
寂然不寂然。受与不受。至诚虚诈。顺念不顺念。住与不住。於此诸法永无
所畏。佛本学时在佛树下。所达诸法成最正觉。畅解一切众生境界。悉无颠
倒晓了诸法。皆为自然不著无处。故为世人分别说此。如来至真不名诸法亦
无所诤。菩萨以故逮致圣光无极法曜。兴发总持称举法印。为诸法故无所上
下。佛语阿逸。佛以法故为四方域颁宣经道。众生各念。如来为我如是比类
演出经义。至二十四阿加腻吒天。次复开化第二方域。至二十四天。三千大
千世界亦复如是。众生皆念。如来生此而转法轮讲说经法。如是比像无方便。
至无央数无际世界开化众生。吾於明旦所周旋处。兴作佛事不可限量。日中
晡时亦复如是。如来至真常尔不废。目无蔽碍普见一切众生境界。一切佛土
如是无限。诸佛部界其亦然矣。菩萨皆当学如此义。住在诸法妄想之处而开
化之。其住诸佛有所 望。则已住在诽谤诸佛。其已住在诽谤诸佛。彼则住
在堕於路。其堕 路则堕恶趣。其住恶趣则住诸法诤讼之处。是故阿逸。当
护如来善权方便。佛自随时说此法耳。於是文殊师利告趣聚福菩萨。不虚见
菩萨。一辩心菩萨。善了说心菩萨。诃辩菩萨。喜王菩萨。离怨毛竖无畏行
菩萨心。愿无量佛土菩萨。光世音菩萨。众香手菩萨。除诸阴盖菩萨。不置
远菩萨。合百千德菩萨。威神音菩萨。心不舍诸慧菩萨。宣名称英幢菩萨。
念求诸义菩萨。行不离佛界菩萨。超月殿威灼灼菩萨。严诸大界菩萨。文殊
师利告於此等二十菩萨。复白佛言。如是如是。世尊。诚如圣教。吾诣东方
过是六十江沙诸佛刹土。礼诸世尊闻所说法。亦如今日。西南北佛土四维上
下亦复如是。游观七日转复前行不见余佛。寻复还反来至此土稽首听经尔时
世尊告文殊师利。仁且观此如来圣慧无量。若兹诸佛境界不可思议巍巍如是。
如来所入等无有侣靡不周悉。或有愚 不识义理。趣自说言。般若波罗蜜如
来所行。是诸如来无极修教。余经皆非佛语。文殊。菩萨行者无合会行。乃
是开士正真之行。无等伦行则菩萨行。无所受行为菩萨行。无所著行亦无不
著是菩萨行。如是文殊。菩萨所行为无轻慢。吾以随时分别宣说。诸法难见
亦难晓了。是故文殊。诸贤一切当修寂然无放逸行。顺从正士坚固之行。常
怀慈心不为瞠害。以住诸法修等行者则从佛教。佛无数劫遵习此道。以权方
便而颁宣之。有无智人各怀异意堕大艰难。当兴讥谤谤讪经道。非如来所宣。
毁 法者不觉微失坐不护口。或自心念是事嘉快。或谓不快故诽谤法。以诽
谤法则诽谤佛。已诽谤佛则毁圣众。口横说言。是事为应是事不应。如是言
者为诽谤法。为诸菩萨讲说此事。为诸声闻演如是教。口说此言为诽谤法。
诸菩萨等当学此法。当舍此法不当习学也。妄说如此为诽谤法。某有辩才某
不辩才。某性便利某性讷钝。妄有讥诃。说经如是为诽谤法。若以宣言。值
佛世时可得总持。不值佛世不得总持。为诽谤法。虽以修行逮得总持。所逮
总持未必清净。若说如是为诽谤法。求法师短瞻其法则所行缺漏。为诽谤法。
不信法师所行具足。假使法师不应威仪。为诽谤法。宣於法师放逸之业。驰
骋由己不能专一。为诽谤法。礼节不备失经违节。非所奉戒扰扰凶凶。则诽
谤法。有所宣义理其明不广妄有所讲。为诽谤法。言语不了辩才不畅欲传道
教。为诽谤法。本学不勤所知甚 。明不广远欲宣道教。为诽谤法。心自念
言。某不知限不了随时。当教开化达令至义。为诽谤法。兴发想念不护佛教。
怀抱危害。为诽谤法。各获一卷文字经教。各是所学诤义失义。为诽谤法。
各颂一偈诤其义理自说是非。为诽谤法。某有信乐某不笃道。某当得脱某不
得脱。为诽谤法。若讲法时所言各异。反其义理非某所讲。故来乱坐谈语说
事。为诽谤法。是人应行是不应行。某为随顺某不随顺。为诽谤法。某以随
时某不知时。违失义理不从道节。为诽谤法。佛告文殊师利。诸声闻众有所
怀裹分别说者。诸菩萨等聪明辩才有所颁宣。皆承如来威神圣旨。佛言。文
殊。如来道教随时之宜所誓如是。斯等愚夫唯念毁 求其长短。不从佛教反
非如来。所念法师而讥谤之。是等悉为魔之所乱。猗求利养故发此意。当归
恶趣。将护居家所依善厚。反不慎护住如来教。猗其尊势有势位者王者长者
梵志。若使有人难问义者诵说义理。咸共叹言善说此事。所知嘉快如佛所说。
所可颁宣极有义理佥然劝助。由是劝助堕诽谤法。同等群党出入进退。然後
没已俱堕恶趣。佛复告文殊师利。若有菩萨猗著诸行。我不谓此为菩萨也。
佛言。阿逸。其依种姓有豪居位。佛不谓此为清净也。其有宣传两品经义言
行各异。佛不谓此当得解脱。必归地狱。假使有人专一品说。谓义趣是莫能
过者。佛不谓此越度恶趣众患之难。其多辞说乐於众闹。佛不谓此应清白行。
佛语文殊。佛所颁宣理诸颠倒。进退法门如江沙等。所宣法门乐著空者。其
数多少亦如江沙。为诸妄想而计有人宣法门教。其限多少亦如江沙。众生亦
如无想之业。诸有相原。无愿之业诸有愿本。为说法门亦如江沙。有人无人。
有命无命。有寿无寿。有欲无欲。有贪无贪。有为无为。某人殷随从计常。
某不殷 但念断灭。是乐随俗是为度世。某贪欲门。某瞠恚门某乐痴门。如
来皆使除此诸门故说法门矣。佛语文殊。若有修行平等之宜永无所著。一切
皆应般若波罗蜜教。若有讲说慧各各异。心在见闻演不如慧。则谤如来也。
於是文殊师利复问佛言。唯然世尊。此等之类为从恶友误启受教。乃能兴发
如是讥谤。以何方便现世自责能除罪法。世尊即告文殊师利。假使此人於七
岁中。昼夜各三悔过自责。然後乃除所造谤罪微微消化。当复曾更十五劫行
乃逮法忍。佛言。文殊。菩萨习此经典之要。不能晓了而妄宣传。欲解其事
甚难得度。文字之法散义不畅。是故菩萨先善谛学然後能宣。如是学者不自
伤损。佛言。文殊。菩萨有四法晓了诸行。何谓为四。一曰等心愍於众生。
二曰等解诸法而无偏党。三曰等於道义不猗邪正。四曰所说平等不怀妄想。
是为四。若不解此四平等妄有所说则自伤损。若族姓子及族姓女。逮住四法
不自伤损。何谓为四。一曰不怀害心加於众生。二曰不与法师而共诤讼。三
曰己身少明不毁他人博达慧者。四曰心自念言。此一切义皆佛所说。故当敬
奉谦下恭顺。是为四法不自伤损。佛言。文殊。若有菩萨於江河沙诸佛刹土
满中七宝如江沙劫。一切供养十方诸佛。日日各尔。布施奉佛而不休息。若
复受此济方等学经典之要。书著竹帛一返宣说。其福过彼供养诸佛。所以然
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皆不能及斯人善业。济方等学经典之要。
菩萨学是德无等伦独步无侣。说是经时三十江河沙等菩萨皆悉得无所从生法
忍。七十江河沙等菩萨普悉得立不退转地。当成无上正真之道。六十亿垓百
千众人生在於此三千大千国者。闻是经典咸共劝助悉发道意。佥然意解越八
十劫生死之难。亦皆一时得不退转。佛说如是。诸比丘及菩萨一切众会。天
龙鬼神犍沓和阿须伦世间人民。闻佛所说莫不欢喜作礼而去济诸方等学经
大乘方广总持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 尼多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 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六万二千人俱。菩
萨摩诃萨八十亿众。摩伽陀国优婆塞六十亿百千人尔时世尊夏安居已。临涅
盘时入如法三昧。入三昧已。是时三千大千世界。普遍庄严悬缯幡盖。置宝
香瓶众香涂饰处处遍散千叶莲花。尔时此三千大千世界亿百千众。诸梵天王
及亿百千眷属来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合掌向佛却住一面。复有亿百
千净居天子。自在天王大自在天王。龙王夜叉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
王摩[目*侯]罗伽王。各与亿百千眷属来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合掌
向佛却住一面。尔时十方如恒河沙大威德菩萨摩诃萨来诣佛所。到佛所已头
面礼足。合掌向佛却住一面。尔时此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有顶皆悉来集大众
充满间无空处。尔时复有余大威力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目
*侯]罗伽等皆来集会尔时世尊正念现前从三昧起。遍观大众欠频申。如师子
王如是至三。尔时世尊从其面门出广长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是时如来现
神通已复观大众。尔时一切大众即从坐起。合掌作礼默然而住。尔时佛告弥
勒菩萨摩诃萨言。阿逸多。如来不久当入涅盘。汝於诸法有所疑者。我今现
在。欲有所问今正是时。佛灭度後勿生忧悔。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
唯然世尊。善自知时。诸佛如来於一切法皆悉究竟。惟愿宣说令此法眼久住
於世。尔时会中有大自在天子及八十亿净居天众。眷属围 顶礼佛足。合掌
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大乘方广总持法门。过去无量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
已曾宣说。惟愿世尊。今复敷演利益安乐无量人天。能令佛法久住世间。尔
时世尊默然而许。是时大自在天子知佛许已欢喜踊跃。合掌作礼却住一面。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阿逸多。此大乘方广总持法门非我独说。过去
未来及今现在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亦常宣说。若有众生於佛所说言非佛说及谤
法僧。而此谤者当堕恶道受地狱苦。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若有善男
子善女人发菩提心。於此大乘方广总持经典。受持读诵复为人说。当知是人
不堕恶道尔时世尊复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阿逸多。我从成佛夜乃至将入无
余涅盘。於其中间佛身口意。所作所说所念所思惟。颇有忘失起恶业不。弥
勒菩萨言。不也世尊。佛言弥勒。如汝所说。我从成道乃至涅盘。於其中间
所言所说皆悉真实无有虚妄。若有愚人不解如来方便所说。而作是言。是法
如是是法不如是。诽谤正法及佛菩萨。我说是辈趣向地狱。佛言。阿逸多。
於我灭後五浊世中。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实非菩萨自谓菩萨。是
外道人。曾於过去供养诸佛发愿力故。於佛法律而得出家。随所至处多求亲
友。名闻利养。恣行秽污弃舍信心。成就恶行不自禁制。不自调伏贪诸利养。
於一切法门及出生坚固三昧。皆悉远离实无所知。为亲属故妄称知解住於谄
曲。口说异言身行异行。阿逸多。我菩提道於一切众生。皆悉平等安住大悲。
以善方便正念不忘。如来安住无等等力。无障无碍而为说法。若有众生作如
是言。佛为声闻所说经典。诸菩萨等不应习学不应听受。此非正法此非正道。
辟支佛法亦不应学。复作是言。诸菩萨等所修行法。声闻之人亦不应学不应
听受。辟支佛法亦复如是。复作是言。诸菩萨等所有言说。声闻辟支佛不应
听受。彼此言行更相违背不与修多罗相应。於如实说真解脱法不能信受。依
彼法者不得生天。何况解脱。阿逸多我今说法随其信心而调伏之如恒河沙。
阿逸多。我今欲往十方世界随顺说法利益众生。不为实非菩萨而作菩萨相者。
亦不为毒恶欺诳少闻之人於我法中作二说者。其二说人或作是言。是菩萨应
学是不应学谤佛法僧。是人身坏命终堕於地狱。多百千劫不可得出。设令得
出生贫穷家。至於後时虽得授记。五浊恶世成等正觉。如我今日於是生死五
浊世中成於佛道。以是因缘汝应谛听。应当信知。随顺恶友所行如是。阿逸
多。我念过去无央数劫。彼时有佛名曰无垢焰称起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
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於世。是时彼佛寿命八万那
由他岁为众说法。尔时无垢焰称起王如来法中。有一比丘名曰净命。总持诸
经十四亿部大乘经典六百万部为大法师。言辞清美辩才无碍。利益无量无边
众生示教利喜。尔时无垢焰称起王如来。临涅盘时告彼比丘净命言。未来世
中汝当护持我正法眼。尔时净命受佛教已。於佛灭後千万岁中。守护流通诸
佛秘藏。於此方广总持法门受持读诵深解义趣。於彼世界八万城中所有众生。
随其愿乐广为宣说。尔时有一大城名曰跋陀。往彼城中为八十亿家。随其所
乐而为说法。是时城中八十亿人获净信心。一亿人众住菩提道。七十九亿人
住声闻乘而得调伏。尔时净命法师复与十千比丘众。相随俱往修菩提行。尔
时跋陀城中复有比丘名曰达摩。於大乘经方广正典。受持千部获得四禅。唯
以方广空法化彼城中一切众生。不能以善方便随欲而说。作如是言。一切诸
法悉皆空寂我所说者真是佛说。彼净命比丘所说杂秽不净。此比丘实非净命
而称净命。何以故。而此比丘所受诸华。不持供养而自受用。涂香末香亦复
如是。净命比丘愚痴无智。不能知我久修梵行。彼既年少出家未久。我慢无
信多诸放逸。是诸人等无所知晓。谓是净命持戒比丘。尔时达摩以其恶心谤
持法者。身坏命终堕於地狱。经七十劫具受众苦。满七十劫已堕畜生中。过
六十劫後值遇香宝光佛。於彼法中发菩提心。於九万世犹生畜生中。过九万
世已得生人中。於六万世贫穷下贱恒无舌根。其净命比丘於诸法中得净信心
为人说法。彼於後时得值六十三那由他佛。恒为法师具足五通。劝请彼佛转
妙法轮。阿逸多。汝今当知。过去净命比丘者岂异人乎莫作异观。今阿弥陀
佛是。阿逸多。汝今当知。过去达摩比丘者岂异人乎莫作异观。今我身是。
由我过去愚痴无智毁谤他故受苦如是。我以此业因缘故。处五浊世成等正觉。
是故阿逸多。若有菩萨於诸法中作二说者。以是因缘後五浊世成於佛道。其
佛国中有诸魔等。於说法时恒作障难。尔时大众闻佛说已。皆悉悲泣涕泪交
流俱发是言。愿於佛法莫作二说如达摩比丘尔时会中有百菩萨。即从座起右
膝著地悲号堕泪。尔时世尊知而故问彼菩萨言。善男子。汝等何为悲号如是。
尔时诸菩萨等异口同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自观亦应有此诸恶业障。尔时
世尊作如是言。如是如是。汝亦曾於过去然灯佛所。在彼法中出家修道。是
然灯佛灭度之後。时有比丘名曰智积。汝等尔时谤是比丘。因是已来不得见
佛。不能发菩提心。不得陀罗尼及诸三昧。後共汝等同时安住菩提之道。汝
等善男子。此贤劫最後佛所当获无生法忍。复於後时过三阿僧只劫行菩萨道。
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善男子。若菩萨见余菩萨。不应生於彼此之
心。当如塔想如见佛想。是故菩萨见余菩萨。莫作异念谓非佛想。若起异念
为自侵欺。当受持此莫作异想共相和合。我今观初发心菩萨不如佛想者。我
便欺诳十方现在一切无量阿僧只诸佛。是故善男子。菩萨未来於五浊世中。
得陀罗尼三昧者。一切皆是佛之威力。是故善男子。若有诽谤其法师者。即
为谤佛等无有异。善男子。佛灭度後若有法师。善随乐欲为人说法。能令菩
萨学大乘者。及诸大众有发一毛欢喜之心乃至暂下一 泪者。当知皆是佛之
神力。若有愚人实非菩萨假称菩萨。谤真菩萨及所行法。复作是言。彼何所
知彼何所解。弥勒。我忆过去於阎浮提学菩萨时。爱重法故为一句一偈。弃
舍所爱头目妻子及舍王位。何以故。以求法故。如彼愚人专为名闻耽著利养。
自恃少能不往如来传法人所听受正法。弥勒。若彼此和合则能住持流通我法。
若彼此违诤则正法不行。阿逸多。汝可观此谤法之人。成就如是极大罪业。
堕三恶道难可出离复次弥勒。我初成佛以妙智慧广为众生宣说正法。若有愚
人於佛所说而不信受如彼达摩比丘。虽复读诵千部大乘为人解说获得四禅。
以谤他故七十劫中受大苦恼。况彼愚痴下劣之人。实无所知而作是言。我是
法师明解大乘能广流布。谤正法师言无所解。亦谤佛法而自贡高。若彼愚人
於佛大乘。乃至诽谤一四句偈。当知是业定堕地狱。何以故。毁谤佛法及法
师故。以是因缘常处恶道永不见佛。以曾诽谤佛法僧故。亦於初发菩提心者。
能作障碍令退正道。当知是人以大罪业而自庄严。於无量劫身堕地狱受大苦
报。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故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故得无舌报。阿
逸多。我更不见有一恶法能过毁破发菩提心罪之重也。以此罪故堕於恶道。
况复毁谤余菩萨等。若有菩萨为诸众生。能如实说不起断常。言诸众生定有
定无。亦不专执诸法有无。阿逸多。学菩萨者应如是住。如是住者是诸菩萨
清净善业。凡所修集皆不取著。若有众生起执著者。当知是人生五浊世。复
有菩萨善随根欲。能为众生种种说法。阿逸多。菩萨如是具足修行六波罗蜜。
乃能成就无上菩提。彼愚痴人信己自执作如是说。菩萨惟学般若波罗蜜。勿
学余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最殊胜故。作是说者是义不然。何以故。阿逸多。
往昔迦尸迦王学菩萨时。舍所爱身头目髓恼。尔时此王岂无智慧。弥勒白佛
言。世尊。诚如圣说实有智慧。佛告阿逸多。我从昔来经无量时。具足修行
六波罗蜜。若不具修六波罗蜜。终不得成无上菩提。如是世尊。佛告阿逸多。
如汝所说。我曾往昔於六十劫。行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 梨耶波
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各六十劫。彼愚痴人妄作是说。唯修一般若波罗
蜜得成菩提。无有是处。彼怀空见故作如是不净说法。作此说者身口意业与
法相违。虽解空法为人宣说。而於空法不如说行。以无行故去空义远。心怀
嫉妒深著利养 於亲戚。阿逸多。我於往昔作转轮王。舍诸珍宝头目手足。
犹不得成无上菩提。况彼愚人为饮食故。缘历他家有所宣说。唯赞空法言己
所说。是菩提道是菩萨行。唯此法是余法皆非。复作是言。而我所解无量法
师悉皆证知。彼为名闻自赞己能憎妒明解。阿逸多。我见彼心规求利养以自
活命。虽有善行经於百劫。尚不能得少法忍心。何况能成无上菩提。阿逸多。
我不为心口相违诳惑之人而说菩提。不为嫉妒之人而说菩提。不为傲慢不敬
之人而说菩提。不为无信之人而说菩提。不为不调伏人而说菩提。不为邪 之
人而说菩提。不为自是非他之人而说菩提。阿逸多。彼愚痴人以我慢故自谓
胜佛。谤佛所说大乘经典。言是声闻小乘所说尔时佛告尊者须菩提。不应为
二见人说般若波罗蜜。须菩提白佛言。唯然世尊。如佛所说。佛言。如是须
菩提。以无著心施是名菩提。 须菩提言。如是世尊。佛言。须菩提。不自
赞毁他施是名菩提。须菩提言。如是世尊。佛言。须菩提。汝观愚人起我我
见。无惭无愧为爱亲戚。贪求活命好受他施。当知是人专造恶业复次阿逸多。
菩萨於一切法於一切菩萨法莫生恐怖。於一切辟支佛法亦莫恐怖。於一切声
闻法亦莫恐怖。於一切凡夫法亦莫恐怖。於一切烦恼法亦莫恐怖。於一切尽
法亦莫恐怖。於难精进亦莫恐怖。於是於非亦莫恐怖。於作不作亦莫恐怖。
於畏不畏亦莫恐怖。於有於无亦莫恐怖。於心非心亦莫恐怖。於觉不觉亦莫
恐怖。於业非业亦莫恐怖。於善不善亦莫恐怖。於安不安亦莫恐怖。於解脱
不解脱亦莫恐怖。於修不修亦莫恐怖。於法非法亦莫恐怖。於静於乱亦莫恐
怖。於假於实亦莫恐怖。於信不信亦莫恐怖。於善念不善念亦莫恐怖。於住
不住亦莫恐怖。如是菩萨於一切法莫生恐怖。阿逸多。我於往昔修如是等无
畏法故得成正觉。悉能了知一切众生心之境界。而於所知不起知相。以我所
证随机演说。能令闻法诸菩萨等获得光明陀罗尼印。得法印故永不退转。若
於此法不如实知言无善巧。终不得成无上菩提。阿逸多。我为四天下众生说
此法时。是诸众生以佛神力。各自见释迦如来为我说法。如是次第乃至阿迦
尼吒天。彼诸众生亦谓如来唯为我说。如一四天下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亦复如
是。此诸众生咸作是念。释迦如来独生我国。唯为於我转大法轮。阿逸多。
我以如是大方便力。能於无量无边世界。常於晨朝遍观众生所应化者而为说
法。於中及暮恒以法眼等观众生。於彼世界而为众生说一切法。如是无量诸
佛境界。所有众生学菩萨者应如是修。若彼愚人於佛所说谤诽正法。妄执自
解用为真实。若谤法者则不信佛。以此恶业堕於地狱。具受众苦永不闻法。
复次阿逸多。汝当受持如来密教以善方便广为人说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福光
平等菩萨无疑惑菩萨定发心菩萨。妙心开意菩萨。光明菩萨。欢喜王菩萨。
无畏菩萨。心念遍到无边佛刹菩萨。观世音菩萨。香象菩萨。灭一切恶业菩
萨。住定菩萨。百千功德庄严菩萨。妙音远闻菩萨。一切智不忘菩萨。大名
远震宝幢庄严菩萨。求一切法菩萨。住佛境界菩萨。月光庄严菩萨。一切世
间大众庄严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诚如圣说。我
等於此东方过六十恒河沙佛刹。於诸佛所恭敬礼拜。一一佛刹唯见释迦如来
出现於世。我等於其七日之中遍游十方。亦见释迦如来出现於世。不睹余佛。
遍游历已还归本土听受正法尔时佛告文殊师利童子。汝今谛观。如来智慧不
可思议。如来境界亦不可思议。如是无等等是如来法。彼愚痴人作如是说。
唯一般若波罗蜜。是如来行是菩萨行是甘露行。佛告文殊师利。作此说者与
法相违。何以故菩萨行法具足甚难。无著行是菩萨行。无我我行是菩萨行。
空行是菩萨行。无相行是菩萨行。文殊师利。如是等行是菩萨行。学菩萨者
如是受持。若彼愚人心怀邪见。当知是人不了我法。文殊师利。汝等诸菩萨
守护身口。於不善法勿令放逸。坚固其心使不退转。为诸众生具足说法。亦
当自身住於法中。我从久远阿僧只劫。具足成就无上菩提。以善方便广为人
说。令诸众生远离恶趣。文昧师利。若有愚人谤微妙法。即是谤佛亦名谤僧。
又作是说。此法是彼法非。如是说者亦名谤法。此法为菩萨说此法为声闻说。
作是说者亦名谤法。此是菩萨学此非菩萨学。作是说者亦名谤法。复作是言。
过去佛已灭。未来佛未至。现在佛无住。唯我获得陀罗尼法。作此说者亦名
谤法。以谤法故言得陀罗尼者是不净法。於真法师毁谤所修。复谤法师虽有
解慧不如说行。复谤法师行违於道。复谤法师身不持戒。复谤法师心无智慧。
复谤法师意无明解。复谤法师言无辩了。复於如来所说文字心无信受。复作
是言。此修多罗是此修多罗非。此偈经是此偈经非。此法可信此法不可信。
见正说者妄作异论。於听正法者为作留碍。此是行此非行。此成就此非成就。
此是时此非时。诸如此说皆名谤法。复次文殊师利。若声闻说法若菩萨说法。
当知皆是如来威神护念力故。令诸菩萨等作如是说。文殊师利。如彼愚人於
佛现在犹生诽谤。况我灭後受时我法诸法师等而不被谤。何以故。魔眷属故。
当知是人堕於恶道。如彼愚人贪求利养以活亲属。於如来法心无信念。而复
破坏如来教法。彼人亲戚以朋党心。往婆罗门家及长者所。作如是说赞彼愚
人。於法於义能知能解。明达根欲善为人说。受他信施曾无惭愧。以谤法故
身及眷属俱堕地狱。文殊师利。我终不为无信之人说菩萨行。亦不为贪著在
家之人说清净法。不为二见之人说解脱法。不为一见之人说出苦法。不为乐
世之人说真净法。文殊师利。我於恒河沙等法门。以无著心为人演说。又於
恒河沙等法门。以有著心为众生说。若有乐空众生为说空法。若有乐智众生
为说智法。若有乐无相众生为说无相法。若有乐有相众生说有相法。若有乐
慈众生为说慈法。若有乐因缘众生说因缘法。若有乐无因缘众生说无因缘法。
此是有威仪法此是无威仪法。此是空法此是有法。此是有为法此是无为法。
此是摄受法此是覆盖法。此是凡夫法此是圣人法。此是色法此是不善法。此
是愚人法此是定法。佛告文殊师利。如是等一切法是般若波罗蜜道。彼愚痴
人在所言说。不依如来真净教法谤佛正法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
如佛所说。如是愚人以近恶友现身起谤。如是世尊。以何因缘能免斯咎。佛
告文殊师利。我於往昔七年之中。昼夜六时忏悔身口及与意业所作重罪。从
是已後乃得清净。经十劫已获得法忍。文殊师利。当知此经是菩萨乘。未觉
悟者能令觉悟。闻说此经若不信受。以此谤因堕於恶道。是诸菩萨明受我法。
然後乃可为人宣说。如是受持能远恶趣。佛告文殊师利。有四平等法。菩萨
当学。云何为四。一者菩萨於一切众生平等。二者於一切法平等。三者於菩
提平等。四者於说法平等。如是等四法。菩萨当知是四种法。菩萨知已为众
生说。若有信者远离恶趣。若不信者当堕恶道。若善男子善女人住此四法。
当知是人不堕恶趣。复有四法。云何为四。一者於诸众生心无退转。二者於
诸法师而不轻毁。三者於诸智人心不生谤。四者於诸如来一切所说恒生尊重。
如是四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善修学。终不堕於诸恶趣中复次文殊师利。菩
萨以恒河沙等诸佛刹土满中七宝。於恒河沙劫日日奉施恒河沙等诸佛世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如是大乘方广微妙经典乃至一句一偈。读诵三遍所
获功德。胜前布施所得功德。若有诵持此经典者。所获功德倍多於彼。设复
有人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所得功德亦不能及。文殊师
利。如此经典名义广大无与等者。汝诸菩萨摩诃萨应善修学受持读诵广为众
生分别解说。尔时一切大众乃至十方诸来菩萨摩诃萨等俱白佛言。世尊。如
是如是。如佛所说我等受持。说此法时三十恒河沙诸菩萨等得无生法忍。七
十恒河沙诸菩萨等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复有六十三亿百千那由
他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众。闻佛所说心生欢喜。於八十劫度生死流。复於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经六十三劫已具足成就无上菩提。彼诸菩萨及一
切大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目*侯]罗伽人非人等。闻
佛所说皆大欢喜作礼奉行大乘方广总持经
密教部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麽耶经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成就殊胜一切如来金刚加持三摩耶智已得一切如来灌顶宝冠
为三界主已证一切如来一切智智瑜伽自在能作一切如来一切印平等种种事业
於无尽无余一切众生界一切意愿作业皆悉圆满常恒三世一切时身语意业金刚
在於欲界他化自在天王宫中一切如来常所游处吉祥称叹大摩尼殿种种间错铃
铎缯幡微风摇击珠 璎珞半满月等而为庄严
与八十俱胝菩萨众俱
所谓
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金刚拳菩萨摩诃
萨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才发心转法轮菩萨摩诃萨虚空库菩萨摩诃萨摧一切魔
菩萨摩摩诃萨与如是等大菩萨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初中後善文义巧妙纯一圆
满清净洁白说一切法清净句门所谓妙适清净句是菩萨位欲箭清净句是菩萨位
触清净句是菩萨位爱缚清净句是菩萨位一切自在主清净句是菩萨位见清净句
是菩萨位适悦清净句是菩萨位爱清净句是菩萨位慢清净句是菩萨位庄严清净
句是菩萨位意滋泽清净句是菩萨位光明清净句是菩萨位身乐清净句是菩萨位
色清净句是菩萨位声清净句是菩萨位香清净句是菩萨位味清净句是菩萨位何
以故一切法自性清净故般若波罗密多清净
金刚手若有闻此清净出生句般若理趣乃至菩提道场一切盖障及烦恼障法
障业障设广积习必不堕於地狱等趣设作重罪消灭不难若能受持日日读诵作意
思惟即於现生证一切法平等金刚三摩地於一切法皆得自在受於无量适悦欢喜
以十六大菩萨生获得如来(及)执金刚位
时薄伽梵一切如来大乘现证三摩耶一切曼荼罗持金刚胜萨 於三界中调
伏无余一切义成就金刚手菩萨摩诃萨为欲重显明此义故熙怡微笑左手作金刚
慢印右手抽掷本初大金刚作勇进势说大乐金刚不空三摩耶心
时薄伽梵毗卢遮那如来复说一切如来寂静法性现等觉出生般若理趣所谓
金刚平等现等觉以大菩提金刚坚固故义平等现等觉以大菩提一义利故法平等
现等觉以大菩提自性清净故一切业平等现等觉以大菩提一切分别无分别性故
金刚手若有闻此四出生法读诵受持设使现行无量重罪必能超越一切恶趣乃至
当坐菩提道场速能克证无上正觉时薄伽梵如是说已欲显明此义故熙怡微笑持
智拳印说一切法自性平等心
时调伏难调释迦牟尼如来复说一切法平等最胜出生般若理趣所谓欲无戏
论性故瞠无戏论性瞠无戏论性故痴无戏论性痴无戏论性故一切法无戏论性一
切法无戏论性故应知般若波罗密多无戏论性金刚手若有闻此理趣受持读诵设
害三界一切有情不堕恶趣为调伏故疾证无上正等菩提时金刚手大菩萨欲重显
明此义故持降三印以莲华面微笑而怒频眉猛视利牙出现住降伏立相说此金刚
迦罗心
时薄伽梵得自性清静法性如来复说一切法平等观自在智印出生般若理趣
所谓世间一切欲清静故即一切瞠清净世间一切垢清净故即一切罪清净世间一
切法清净故即一切有情清净世间一切智智清净故即般若波罗蜜多清净金刚手
若有闻此理趣受持读诵作意思惟设住诸欲犹如莲华不为客尘诸垢所染疾证无
上正等菩提时薄伽梵观自在大菩萨欲重显明此义故熙怡微笑作开敷莲华势观
欲不染说一切群生种种色心
时薄伽梵一切三界主如来复说一切如来灌顶智藏般若理趣所谓以灌顶施
故能得三界法王位义利施故得一切意愿满足以法施故得圆满一切法资生施故
得身口意一切安乐时须空藏大菩萨欲重显明此义故熙怡微笑以金对宝 自系
其首说一切灌顶三摩耶宝心
时薄伽梵得一切如来智印如来复说一切如来智印加持般若理趣所谓持一
切如来身印即为一切如来身持一切如来语印即得一切如来法持一切如来心印
即证一切如来三摩地持一切如来金刚印即成就一切如来身口意业最胜悉地金
刚手若有闻此理趣受持读诵作意思惟得一切自在一切智智一切事业一切成就
得一切身口意金对性一切悉地疾证无上正等菩提时薄伽梵为欲重显明此义故
熙怡微笑持金刚拳大三摩耶印说此一切坚固金刚印悉地三麽耶自真实心
时薄伽梵一切无戏论如来复说转字轮般若理趣所谓诸法空与无自性相应
故诸法无相与无相性相应故诸法无愿与无愿性相应故诸法光明般若波罗蜜多
清净故时文殊师利童真欲重显明此义故熙怡微笑以自剑挥斫一切如来此说此
般若波罗蜜多最胜心
时薄伽梵一切如来入大轮如来复说入大轮般若理趣所谓入金刚平等则入
如来一切法轮入义平等则入大菩萨轮入一切法平等则入妙法轮入一切业平等
则入一切事业轮时才发心转法轮大菩萨欲重显明此义故熙怡微笑转金 『罡』
轮说一切金刚三麽耶心
时薄伽梵一切如来种种供养藏广大仪式如来复说一切供养最胜出生般若
理趣所谓发菩提心则为於诸如来广大供养救济一切众生则为於诸如来广大供
养受持妙典则为於诸如来广大供养於般若波罗蜜多受持读诵自书教他书思惟
修习种种供养则为於诸如来广大供养时虚空库大菩萨欲重显明此义故熙怡微
笑说此一切事业不空三摩耶一切金刚心
时薄伽梵能调持智拳如来复说一切调伏智藏般若理趣所谓一切有情平等
故忿怒平等一切有情调伏故忿怒调伏一切有情法性故忿怒法性一切有情金刚
性故忿怒金刚性何以故一切有情调伏则为菩提时摧一切魔大菩萨欲重显明此
义故熙怡微笑以金 『罡』药叉行持金刚牙恐怖一切如来已说金刚忿怒大笑心
时薄伽梵一切平等建立如来复说一切法三麽耶最胜出生般若理趣所谓一
切平等性故般若波罗蜜多平等性一切义利性故般若波罗蜜多义利性一切法性
故般若波罗蜜多法性一切事业性故般若波罗蜜多事业性应知时金刚手入一切
如来菩萨三麽耶加持三麽地说一切不空三摩耶心
时薄伽梵如来复说一切有情加持般若理趣所谓一切有情如来藏以普贤菩
萨一切我故一切有情金刚藏以金 『罡』藏灌顶故一切有情妙法藏能转一切言
语故一切有情羯磨藏能作所作性相应故时外金刚部欲重显明此义故作欢喜声
说金 『罡』自在自真实心
尔时七母女天顶礼佛足现钩召摄入能杀能成三麽耶真实心
尔时末度迦罗天三兄弟等亲礼佛足献自心真言
尔时四姊妹女天献自心真言
时薄伽梵无量无边究竟如来为欲加持此教令究竟圆满故复说平等金刚出
生般若理趣所谓般若波罗蜜多无量故一切如来无量般若波罗蜜多无边故一切
如来无边一切法一性故般若波罗蜜多一性一切法究竟故般若波罗蜜多究竟金
刚手若有闻此理趣受持读诵思惟其义彼於佛菩萨行皆得究竟
时薄伽梵毗卢遮那得一切秘密法性无戏论如来复说最胜无初中後大乐金
刚不空三摩耶金 『罡』法性般若理趣所谓菩萨摩诃萨大欲最胜成就故得大乐
最胜成就菩萨摩诃萨得大乐最胜成就故则得一切如来大菩提最胜成就菩萨摩
诃萨得一切如来大菩提最胜成就故则得一切如来摧大力魔最胜成就菩萨摩诃
萨得一切如来摧大力魔最胜成就故则得遍三界自在主成就菩萨摩诃萨得遍三
界自在主成就故则得净除无余界一切有情住著流转以大精进常处生死救摄一
切利益安乐最胜究竟皆悉成就何以故
菩萨胜慧者  乃至尽生死
恒作众生利         而不趋涅盘
般若及方便         智度悉加持
诸法及诸有         一切皆清净
欲等调世间         令得清净故
有顶及恶趣         调伏尽诸有
如莲体本染         不为垢所染
诸欲性亦然         不染利群生
大欲得清净  大安乐富饶
三界得自在         能作坚固力
金刚手若有闻此本初般若理趣日日晨朝或诵或听彼获一切安乐悦意大乐
金刚不空三昧究竟悉地现世获得一切法自在悦乐以十六大菩萨生得於如来执
金刚位
尔时一切如来及持金刚菩萨摩诃萨等皆来集会欲令此法不空无寻速成就
故咸共称赞金刚手言善哉善哉大萨 善哉善哉大安乐善哉善哉摩诃衍善哉善
哉大智慧善能演说此法教金刚修多罗加持持此最胜教王者一切诸魔不能坏得
佛菩萨最胜位於诸悉地当不久一切如来及菩萨共作如是胜说已为令持者悉成
就皆大欢喜信受行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节录自九种经文合刊一书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传教
大师三藏赐紫沙门臣法天奉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 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
漏尽意解,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心善解脱,众所知识,大阿罗汉。复有智慧广
大,功德庄严,威仪具足,诸尊菩萨摩诃萨等,闻法故,皆悉来集,於众会中有大
慧妙吉祥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尔时,释迦牟尼佛,愍念未来世中一切短命众
生,令增寿命,得大利益,为说不可思议秘密甚深微妙胜法。
是时世尊告大慧妙吉祥菩萨言:
汝等缔听!从是南阎浮提西方过无量佛土,有世界名无量功德藏,国土严
丽,众宝间饰,清净殊胜,安稳快乐,超过十方微妙第一。於彼无量功德藏世界
之中,有佛名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无上正等菩提,今现住彼世界之中,起大
慈悲,为诸众生,演说妙法,令获殊胜,利益安乐。
佛复告妙吉祥菩萨言:
今此阎浮提世界中,人寿命百岁,於中多有造诸恶业而复中夭。妙吉祥菩
萨!若有众生得见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功德殊胜,及闻名号,若
自书写,若教他人书是经竟,或於自舍宅,或於高楼,或安精舍殿堂之中,受持
读诵,遵奉礼拜。种种妙华,烧香末香,涂香华 等,供养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
来陀罗尼经,如是短寿之人,若能志心书写,受持读诵,供养礼拜,如是之人复
增寿命,满於百岁。复次、妙吉祥菩萨!若有众生闻是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
名号,若能志心称念一百八遍,如此短命众生,复增寿命,或但闻其名号,志心
信受,遵崇之者,是人亦得增益寿命。复次、妙吉祥菩萨!若有恒时,心无暂舍,
志诚思求妙法,善男子善女人等,汝应谛听,我今为说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
一百八名陀罗尼曰:
曩 谟 婆 耶 哇 帝 阿 播 哩 弭 蹈 阿 愈 霓 野 曩
NAN NAI MWO PAN GE WA DI YA BA LA MI DA YA YOU LI YA NA
素 尾 祢 室 止 怛 帝 祖 罗 惹 野 怛 他 耶 哆 野
SU BI NI SHR JR DA DYE DZWO LA DZAI YE DA TA GE DA YE
阿罗贺帝三麽药三没驮野怛祢也他 萨哩婆僧塞迦哩
ELAHEDISANYAUSANPUDAYEDANIYETANANSALIBASENGSZGELI
波哩舜驮达罗麽帝耶耶曩三母努孽帝裟婆哇尾舜弟
BALISUTADALAMADIGEGENAISANGMAWUGEDISWOBAWABISUDI
麽贺曩野波哩哇黎娑贺
MAHENAIYEBALIWALISWOHE
妙吉祥菩萨!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一百八名陀罗尼,若有人躬自书写,
或教人书是陀罗尼,安置高楼之上,或殿堂内,清净之处,如法严饰,种种供养,
短命之人,复得长寿,满足百岁,如是之人,於後此处命终,便得往生彼无量寿
决定光明王如来佛刹无量功德藏世界之中。当释迦牟尼佛说此无量寿决定光
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时,有九十九俱胝佛,一心异口同音,亦说此无量寿决定光
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是时复有八十四俱胝佛,一心异口同音,亦说此无量寿决
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是时复有七十七俱胝佛,一心异口同音,亦说此无量
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是时复有六十六俱胝佛,一心异口同音亦说此
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是时复有五十五俱胝佛,一心异口同音亦
说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是时复有四十四俱胝佛,一心异口同
音亦说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是时复有三十六俱胝佛,一心异
口同音亦说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是时复有二十五俱胝佛,一
心异口同音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是时复有十 伽河沙数俱胝
佛,各各心无差别,异口同音亦说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此陀罗
尼经,若复有人若自书,若教人书,如是之人,於後不堕地狱,不堕饿鬼,不堕畜
生,不堕阎罗王界业道冥官,永不於是诸恶道中,受其恶报,如是之人,由是书
写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功德力故,於後一切生处,生生世世得宿
命智。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若自书,若教人书,如是之人,则
同书写八万四千法藏,所获功德,而无有异耶。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
尼经,若复有人若自书,若教人书,如是之人,便同修建八万四千宝塔,所获功
德,而无有异。
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若自书,若教人书,如是之人,若有五
无间地狱之业,由是功德力故,其业皆悉消除。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
尼经。若自书,若教人书,如是之人不堕魔王及魔眷属;不堕药叉罗刹道中;不
堕非横死亡中,永不受是诸恶果报。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若
自书,若教人书,如是之人,临命终时,有九十九俱胝佛,面现其前,来迎是人,
往生於彼佛国土中,汝等勿生疑惑,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若自
书,若教人书,如是之人,当来永不受其女人之身。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
陀罗尼经。若自书,若教人书,如是之人,常得东方彦达哇主,持国天王,南方
矩伴 王,增长天王,西方大龙王,广目天王,北方大要叉王,多闻天王,密隐其
身随逐卫护。若复有人於此经,能以少分财宝布施之者,是人便同以三千大千
世界满中金、银、琉璃、砗磲、码瑙、珊瑚、琥珀,如是七宝,尽此布施。若
复有人,供养此经典者,便同供养一切真实法藏。若复有人,能受持上妙七宝
供养毗婆尸、试弃、毗舍浮、俱留孙、揭诺揭牟尼、迦设波、释迦牟尼如来、
应、正等觉,所获福德,不能度量,知其数量。若复有人,供养此无量寿决定光
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所获福德,亦复不能度量,知其限量。又如四大海水充满
其中,不能得知一一滴数。若复有人书写,供养、受持、读诵此无量寿决定光
明王如来陀罗尼经,所获福德亦复不能度量,知其限数。若复有人书写是无量
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处所地位,则是成就诸佛真身舍利宝塔,应尊重
礼拜。若有众生,耳闻此陀罗尼者,此之众生,永不受飞鸟、四足、多足、异
类之身,当来速得成就不退转无上正等菩提。若复有人,积聚金银、琉璃、砗
磲、码瑙、珊瑚、琥珀,如是七宝,如妙高山王,尽能舍施,所获福德,不可度
量,知其数量。若复有人,为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而能布施之
者,所得福德,亦复不能度量,知其限数。若复有人书写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
如来陀罗尼经,礼拜供养者,如是之人,则为礼拜供养十方诸佛刹土一切如来,
而无有异。尔时、释迦牟尼世尊说彼伽他曰:
修行布施力成就            布施力故得成佛  若入大悲精室中                     耳暂闻此陀罗尼
设使布施未圆满            是人速证天人师  修行持戒力成就  持戒力故得成佛
若入大悲精室中            耳暂闻此陀罗尼  设使持戒未圆满                     是人速证天人师
修行忍辱力成就            忍辱力故得成佛  若入大悲精室中                     耳暂闻此陀罗尼
设使忍辱未圆满            是人速证天人师  修行精进力成就  精进力故得成佛
若入大悲精室中            耳暂闻此陀罗尼  设使精进未圆满                     是人速证天人师
修行禅定力成就  禅定力故得成佛                     若入大悲精室中            耳暂闻此陀罗尼
设使禅定未圆满            是人速证天人师  修行智慧力成就                     智慧力故得成佛
若入大悲精室中            耳暂闻此陀罗尼  设使智慧未圆满                     是人速证天人师
佛说是经已。诸大 刍众,及诸菩萨,一切世间天、人、阿素罗、彦闼哇等,
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南无药师如来佛
炉香乍 。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
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净口业真言
。修 修 。摩诃修 。修修 。萨婆诃。
净身业真言
。修哆 。修哆 。修摩 。修摩 。萨婆诃。
安土地真言
南无三满哆。毋驮喃。 。度噜度噜。地尾萨婆诃。
普供养真言
。哦哦①曩。三婆缚②。袜③日罗斛。注:①哦==>为左"言"右"我"
②缚==>为左"口"右"缚"
③袜==>为左"革"右"蔑"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 刍众八千人俱;
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人非人等,
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
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
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乐
像法转时,诸有情故。」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
室利!汝以大悲,劝请 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
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 故。汝今谛听,极善思惟,当为汝说。」曼殊室利
言:「唯然!愿说,我 等乐闻。」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 伽沙等
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 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
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 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
佛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 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
得。」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
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
如我无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过於
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
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
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
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
顽愚、盲聋 哑、挛 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
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
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
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
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
提。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绢③网,解一切外道缠
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於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
正等菩提。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录,绳缚鞭挞,系闭
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
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
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後以法味,
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
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
严具,华 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 ,皆令满足。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
发十二微妙上愿。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
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然彼佛土,
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
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於其
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
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是故,曼殊
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
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於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
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
贪有情,积集资财,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
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间,曾得暂闻
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於念时,从彼处没,
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
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於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
尸罗,而破轨则;有於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
而弃多闻,於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
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
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於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若
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设有不能舍
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以彼如来本愿威力,令其现前暂闻名号,从
彼命终,还生人趣,得正见精进,善调意乐,便能舍家,趣於非家,如来法
中,受持学处,无有毁犯;正见多闻,解甚深义,离增上慢,不谤正法,不
为魔伴,渐次修行诸菩萨行,速得圆满。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
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 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
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
受他驱役,恒不自在。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
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
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绢④,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
死、忧、愁、苦、恼。注④:绢==>为上"四"下"绢"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
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山林树冢等神;
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罗刹婆等;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
咒诅之;厌魅蛊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是诸有情,若得闻此
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
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各各欢悦,於自所受,生於喜足,不相侵陵,互为饶益。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 刍、 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
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
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
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
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
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於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
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
百千有情於十善道;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
溢,形相端正,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
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於後不复更受女身。
复次,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
遇众病苦,瘦挛、乾消、黄热等病;或被魇魅、蛊毒所中;或复短命;或时
横死;却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愿满。」
时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灭一切众生苦恼」。既入定已,於肉髻中,
出大光明,光中演说大陀罗尼曰:「南无薄伽伐帝。 杀社窭噜薜琉璃。钵
喇婆。喝罗 也。怛他揭多耶。阿罗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 。 杀
逝。 杀逝。 杀社。三没揭帝莎诃。」
尔时,光中说此咒已,大地震动,於大光明,一切众生病苦皆除,受安
隐乐。「曼殊室利!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
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
灭。若有所求,至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後,生彼世界,得不
退转,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於彼药师琉璃光如来,
至心殷重、恭敬供养者,常持此咒,勿令废忘。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
等觉所有名号,闻已诵持;晨嚼齿木,澡漱清净,以诸香花、烧香、涂香、
作众伎乐,供养形像。於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
於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於与,勿令乏少。如是便蒙
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
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誓於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
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
觉悟其耳。世尊!若於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若自书,若教人
书;恭敬尊重,以种种华香、涂香、末香、烧香、花 、璎珞、幡盖、伎乐,
而为供养;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扫洒净处,敷设高座,而用安处。尔时,
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余无量百千天众,皆诣其所,供养守护。世尊!若此
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
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
心安乐。」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
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
而安处之;散种种花,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七日七夜,受八分
斋戒,食清净食,澡浴香洁,著清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於一切
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 佛像。复
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所乐求,一切皆
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若复有
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於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
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
不能为患。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狮子、虎、狼、熊、罴、毒
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虻等怖,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
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余天,唯
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 刍二百五十戒、
刍尼五百戒,於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
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於极苦,苦能至心称名礼
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
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
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阿难白言:「大德世尊!我於如
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世尊!
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世尊!
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
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此不信,返生诽谤,彼於长夜,失大
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
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阿难!此是诸佛甚
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阿难!一切声闻、独觉、
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阿难!人身难
得;於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於
是。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
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
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
所困厄,长病羸瘦,不能饮食,喉唇乾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
朋友知识,涕泣围绕。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
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
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计算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时彼病人
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然七
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幡,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或
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识还时,如从梦觉,皆
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乃至命难,亦不造作诸恶
之业。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应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
能,恭敬供养。」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曰:「善男子!应云何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
光如来?续命幡灯,复云何造?」救脱菩萨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脱病
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力所办,
供养 刍僧;昼夜六时,礼拜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
遍;然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
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彩幡,长四十九摺⑤手;应放杂类众生
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
注⑤:为左"才"右"桀"
复次,阿难!若刹帝利、灌顶王等,灾难起时,所谓人众疾疫难,他国
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
彼刹帝利、灌顶王等,尔时应於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诸系闭;依前所说
供养之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由此善根,及彼如来本愿力故,令
其国界即得安隐。风雨顺时, 稼成熟;一切有情,无病欢乐;於其国中,
无有暴恶药叉等神,恼有情者;一切恶相,皆即隐没;而刹帝利、灌顶王等,
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阿难!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
辅相、中宫、彩女、百官、黎庶,为病所苦,及余厄难;亦应造立五色神幡,
然灯续明,放诸生命,散杂色花,烧众名香,病得除愈,众难解脱。尔时,
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增益?」救脱菩萨言:「大
德!汝岂不闻如来说有九横死耶?是故劝造续命幡灯,修诸福德;以修福故,
尽其寿命,不经苦患。」阿难问言:「九横云何?」救脱菩萨言:「若诸有情,
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设复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又
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觅祸,
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佑,欲冀延年,终不能得;愚痴
迷或,信邪倒见,遂令横 死,入於地狱,无有出期,是名初横。
二者、横被王法之所诛戮。
三者、畋猎嬉戏,耽 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
四者、横为火焚。
五者、横为水溺。
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 。
七者、横堕山崖。
八者、横为毒药、厌祷、咒咀、起尸鬼等之所中害。
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
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复次,
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
臣法,毁於性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然
灯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
宫 罗大将  伐折罗大将  迷企罗大将  安底罗大将
额你罗大将  珊底罗大将  因达罗大将  波夷罗大将
摩虎罗大将  真达罗大将  招杜罗大将  毗羯罗大将
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世
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
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
利,饶益安乐。随於何等村城、国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
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
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
字,得如愿已,然复解结。」
尔时,世尊赞诸药叉大将言:「善哉,善哉!大药叉将!汝等念报世尊
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常应如是利益 乐一切有情。」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
难:「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
神咒,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应如是持。」
时薄伽梵说是语已,诸菩萨摩诃萨;及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
居士、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
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终)
南谟薄伽伐帝。 杀社。窭噜薜琉璃。钵喇婆。喝罗 也。怛他揭多
耶。阿   罗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 。 杀逝。 杀逝。 杀
社。三没揭   谛。娑婆诃。
解结解结解冤结。解了多生冤和业。洗心涤虑发虔诚。今对佛前求解结。
药师佛。药师佛。消灾延寿药师佛。随心满愿药师佛。自皈依佛。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
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消解病咒
(致)哩哆。(致)哩哆。晖吒 。娑诃。

十二药叉大将。助佛宣扬。五色彩缕结其名。随愿悉圆成。冤业冰清。
福寿永康宁。药师教主。延寿能仁。日光普照月光临。菩萨降福隆。药叉神
明。拥护保安宁。药师会上。炽盛光王。十二大愿妙难量。苦海作舟航。广
大吉祥。诸佛尽称扬。药师会上。琉璃光王。八大菩萨降吉祥。七佛护坛场。
日月威光。灭罪免灾殃。药师大愿。功德无边。大千沙界尽包含。宝地布金
莲。我佛弘宣。福寿广增延。
南无药师海会佛菩萨摩诃萨(三称)
赞颂
○十二大愿德难量称名即得脱苦缰 待到业尽情空後东西原是一觉场
○药师如来琉璃光誓愿弘深世莫量愿令生善集福庆密使灭恶消祸殃
拔苦必期二死尽与乐直教万德彰法界圣凡同归命蒙恩速得证真常
○三千界内慈悲主百亿洲中大法王愿开莲目鉴凡情众生有求皆感应
○稽首东方满月界微妙正觉药师尊三只果满不思议十号名称无等伦
二六愿门因地发百千相好果中圆慈悲法海测难量功德山高赞莫量
○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於光明圆光普照於十方喜舍慈悲皆具足
佛身充满於法界业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万人广修戒定慧千家长明日月灯消灾延寿常欢庆增福进德大地春
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百声千声随意)
南无日光遍照菩萨
南无月光遍照菩萨
南无药师海会菩萨摩诃萨
回向偈
回向累世父母、师长、历劫冤亲债主及法界一切众生,求生净土。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弗,
色空故,无恼坏相;
受空故,无受相;
想空故,无知相;
行空故,无作相;
识空故,无觉相。
何以故?舍利弗,
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 碍,无 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一切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故,得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是无上明咒、是无等等明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咒,即说咒曰:
揭帝揭帝。波罗揭帝。波罗僧揭帝。菩提僧莎呵。
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
不空译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一切诸字母,云何一切诸法,入於此及

罗尼字?」佛告文殊师利:「一切诸法入於字母及陀罗尼字,文殊师利,

称阿 上   字时是无常声
称阿 引去  字时是远离我声
称伊 上   字时是诸根广博声
称伊 引去  字时是世间灾害声
称坞 上   字时是多种逼迫声
称污 引   字时是损灭世间多有情声
称*     字时是直软相续有情声   *字为左目右吕
称* 引去  字时是断染游戏声*字为左目右吕
称力     字时是生法相声
称* 引   字时是三有染相声*字为左口右虑
称      字时是起所求声
称爱     字时是威仪胜声
称污     字时是取声
称奥     字时是化生之声
称暗     字时是无我所声
称恶     字时是沈没声
称迦 上   字时是入业异熟声
称法 上   字时是出一切法等虚空声
称* 上   字时是甚深法声*字为左言右我
称伽 去   字时是摧稠密无明 冥声
称仰     字时是五趣清净声
称左     字时是四圣谛声
称磋 上   字时是不覆欲声
称惹     字时是超老死声
称  才舸反 字时是制伏恶语言声
称娘 上   字时是制伏他魔声
称吒 上   字时是断语声
称  上   字时是出置答声
称  上   字时是出摄伏魔诤声
称荼 去   字时是灭秽境界声
称  鼻声呼 字时是除诸烦恼声
称多 上   字时是真如无间断声
称佗 上   字时是势力进无畏声
称娜     字时是调伏律仪寂静安隐声
称驮     字时是七圣财声
称曩     字时是遍知名色声
称跛     字时是胜义声
称颇     字时是得果作证声
称麽     字时是解脱系缚声
称婆     字时是出生三有声
称莽 鼻声呼 字时是息 慢声
称野     字时是佛通达声
称罗 梨假反 字时是乐不乐胜义声
称      字时是断爱支声
称* 无可反 字时是最上乘声   *字为左口右缚
称舍     字时是出信进念定慧声
称洒     字时是制伏六处得六神通智声
称娑 上   字时是现证一切智声
称贺     字时是害烦恼离欲声
称乞洒二合  字时是一切文字究竟无言说声
文殊师利此谓字母义,一切诸字入於此中。」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
肃国公食邑千户赐紫赠司空
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
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娜谟释迦牟尼佛 娜谟金刚坚固能摧佛 娜谟宝焰佛 娜谟龙自在王
佛 娜谟  勤勇军佛 娜谟勤勇喜佛 娜谟宝火佛 娜谟宝月光佛 娜谟
不空见佛 娜谟  宝月佛 娜谟无垢佛 娜谟离垢佛 娜谟勇施佛 娜谟
净行佛 娜谟梵施佛   娜谟水王佛 娜谟水天佛 娜谟贤吉祥佛 娜谟
无量威德佛 娜谟 檀吉祥佛   娜谟光吉祥佛 娜谟无忧吉祥佛 娜谟
那罗延吉祥佛 娜谟花吉祥佛 娜谟莲  花光游戏神通佛 娜谟财吉祥佛
娜谟念吉祥佛 娜谟善称名号吉祥佛 娜谟  帝幢幡王佛娜谟斗战胜佛
娜谟勇健吉祥佛 娜谟勇健进佛 娜谟普遍照曜 庄严吉祥佛 娜谟宝莲花
游步佛 娜谟宝莲花妙住山王佛
如是等十方一切世界中诸佛世尊。出现世间住持游行。愿皆观察哀愍於
我。我  或今生或於余生。无始时来广作众罪。或自作或随喜作或教他作。
或偷盗佛物  四方僧物。或自作或随喜作或教他作。或造五无间罪十不善
业道。或自作或随喜作或教他作。由此业障覆蔽身心生於八难。或堕地狱傍
生鬼趣或生边地及弥戾车。或生长寿天。设得人身诸根不具。或起邪见拨无
因果。或厌诸佛出兴于世。如是一切业障。我今对一切诸佛世尊。具一切智
者具五眼者。证实际者称量者。知者见者前。我今诚心悉皆忏悔不敢覆藏。
愿我尸罗律仪复得如故。复愿诸佛世尊摄受护念证明於我若我今生或复余
生。无始时来於流转生死。或曾舍施傍生一团之食。或曾持一净戒。或曾修
梵行善根。或曾修少分无上智善根。悉皆合集计校筹量。如三世一切诸佛於
最胜无上回向愿中。愿皆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一切罪忏悔 诸福皆随喜
及劝请诸佛 愿证无上智
过去及未来 现在人中尊
无量功德海 我今稽首礼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顶尊胜真言
此善住天子受快乐後,夜分有声告言:「七日後命将欲尽,生赡部洲,
受七返畜生身,即受地狱苦,从地狱出,希得人身,生於贫贱,处母胎时,
即无两目。诣天帝释所,悲号啼哭,冀免斯苦。天帝释即与俱往佛所,具以
白佛。佛为说此真言,使其先世恶业消灭无余,寿命增延,受菩提记。真言
曰:那谟薄伽跋帝 啼隶路迦钵罗底毗失瑟?$勃陀耶 薄伽跋底 怛侄
他?字为左口右宅 $字为左口右耶   毗输驮耶娑摩三漫多皤婆娑 娑
破罗 揭底伽诃那 娑婆皤输秫地阿鼻诜者苏揭多伐折那 阿?$多毗#鸡
阿诃罗阿诃罗 阿瑜散陀?字为左口右蜜$字为左口右栗 #字为左口右丽
罗尼 输驮耶输驮耶 伽伽那毗秫提 乌瑟尼沙毗逝耶秫提 娑诃娑罗喝罗
湿弭珊珠地帝 萨婆怛他揭多地瑟?那 地瑟耻帝慕$隶 跋折罗 ?字为
左口右宅 $字为左口右侄迦耶僧诃多那秫提 萨婆伐罗 毗秫提 钵罗底
你伐怛耶阿瑜秫提 萨末那阿地瑟耻帝 末祢末祢 怛闼多部多俱胝钵 秫
提 毗萨普吒勃地秫提 社耶社耶 毗社耶毗社耶 萨末罗萨末罗勃陀 地
瑟耻多秫提 跋折梨跋折罗揭  跋折滥婆伐都 麽麽萨婆萨 ?迦耶毗秫
提 萨婆?字为左口右写揭底钵 秫提 萨婆怛他揭多三摩湿婆娑遏地瑟耻
帝 勃陀勃陀 驮耶蒲驮耶三漫多钵 秫提 萨婆怛他揭多地瑟?那 地瑟
耻帝 娑婆诃。                   ?字为左口右宅
夫建尊胜菩萨曼荼罗者,当以绳 九位,中央安毗卢遮那佛位,右边安观自
在菩萨位,观自在後安慈氏菩萨位,毗卢遮那佛位後安虚空藏菩萨位,此菩
萨左边安普贤菩萨位,毗卢遮那佛位左边安金刚手菩萨位,金刚手位下安文
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右边安除盖障菩萨位,除盖障右边安地藏菩萨位,是
名九位。行者作曼荼罗如法供养已,次想自身於心中有圆明月轮,了了分明,
於月轮上想欠字,白色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一切世界,思惟欠字实相义,所
谓一切法等同虚空,离诸色相,离诸障碍,则於真实理中观自身作金刚波罗
蜜佛母菩萨像,左手执莲华,莲华上有五股金刚杵,右手仰掌垂手为施愿势,
具头冠璎珞,面貌慈愍,拔济一切众生,势念诵时,常作此观,想一切所愿,
无不成就。若有四部弟子等,为供养故,书此真言,安七宝塔中,若金刚台
中,若高幢头,若有造十恶五无闲业一切重罪,应生阎魔界,乃至六趣,是
罪人等,若於此真言塔边往来,塔上微尘落其身上,如上诸罪,悉皆灭除,
或有风过吹其塔寺而复吹人少沾身分,即得生天,受胜妙乐,亦随意乐往生
净土。若有持是真言者,适欲洗手,以水灌掌,其水堕地沾洒虫蚁,是诸虫
等即得生天。若有苦难众生,知罪极重,当於白月十五日,洗浴清净,著净
衣裳,受八戒斋,於菩萨相前,正心右跪,诵此真言,一千八遍,是人所有
诸罪业障悉皆消灭,当得总持陀罗尼门,辩才无碍,清净解脱。或虽未诵持,
但得闻此真言音声,一经耳者,即能熏其赖耶,为佛种子,譬如小许金刚,
堕於地上,即能穿入,其地虽厚,不能留碍,决至本际,方乃当住。此真言
亦尔,一经耳者,即能熏其习性,要成正觉,烦恼虽重,亦不障蔽。设复堕
於饿鬼、地狱、畜生,终不为诸业报,令其沈没,要当乘真言力,任运增修,
至於佛地。若人初亡及亡已久,有人以此真言加持黄土一把,满二十一遍,
散其骸上,而是亡者即得往生十方净土,若亡者魂识已入地狱、畜生、饿鬼、
阎罗趣者,其土沾骨,便得解脱,即舍恶趣而得生天。若有短命众生,欲求
长寿者,於白月十五日,洗浴斋戒,诵是真言,满千八遍,令短命者还得长
寿,一切业障悉皆消灭。若复有人,就於一切畜生耳中诵是真言,唯一遍者,
而是畜生耳根,以闻是真言故,尽此一形,不复更受禽畜之身。
如是佛顶真言,於末法时,若有依法作曼 罗清净涂地,若以土以水以
香水及瞿摩夷而严饰之,散华烧香,幢盖幡灯,种种珍宝饮食供养之者,是
即名为施波罗蜜;举手动足不失律仪,是即名为戒波罗蜜;营坛之时有恼不
嗔,是即名为忍波罗蜜;修坛勤勇不懈不怠,是即名为进波罗蜜;专明法则
一心不乱,是即名为禅波罗蜜;布置端正不 不斜善知分剂可与不可,是即
名为般若波罗蜜。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梵语阿耶曼祖悉哩捺麻捺机①
此云诵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元讲经律论习密教
土番译主聂崖沙门释智译
注①:此字为(左 『石』+右 『丁』)
『敬礼孺童相妙吉祥』
复次吉祥持金刚  难调伏中胜调伏
勇猛超出三界内                      自在金刚密中胜
眼如白莲妙端正  面貌圆满若莲华
自手执持胜金刚  时时仰上作抛掷
复次第现忿等像                      亦有无边持金刚
勇猛调伏难调者  具威猛相极怖畏
於金刚尖出胜光                      自手向上令抛掷
有大慈悲及智慧                     方便益生极殊胜
具足喜乐安隐心                     示有忿怒之形相
於行正觉行中尊                     众皆来集身恭谨
向彼如来末遏②  究竟正觉礼敬已
於前恭敬伸合掌  端坐正念而告白
遍主与我作饶益                     益我慈悲於我故
如幻网中成究竟  愿我真实获菩提
有诸烦恼乱其心                     不解泥中而没溺
为利一切有情类  令获无上之果故
究竟正觉出有坏  是有情师及导师
亦大记句达真性                      了知根心殊胜者
彼出有坏之智身                     是大顶旋言词主
亦是智身自超出  妙吉祥智勇识者
诵彼殊胜真实名                     是甚深义广大义
无比大义胜柔软  初善中善及後善
过去正觉等已说  於未来中当演说
现在究竟等正觉                      亦遍数数皆宣说
大幻化网本续中  持大金刚持密咒
如彼无边诸佛敕                     妙音宣畅今当说
世尊究竟正觉等  愿成真实持咒故
如我决定未出间                      当勤坚固而受持
远离烦恼令无余                     於诸谬解舍离故
即以无别无异心  为诸有情愿宣说
密自在者持金刚                      向如来前说是言
告白毕已而合掌                      以身恭敬坐其前
复次释迦出有坏                      究竟正觉两足尊
於自面门殊胜舌                     广常横遍令舒演
显现三种世界内  调伏四魔诸怨敌
有情皆具三恶趣                     为现清净微笑相
於其清净梵音中  遍满三种世界已
为持金刚大力者                      密自在主而答说
具足有大慈悲者                     汝为利益有情故
具足智身妙吉祥                     诵真实名是大益
能作清净除罪业  於我精勤应谛听
善哉吉祥持金刚                     手持金刚汝善哉
密主我为此事故  为汝巧妙令宣说
汝今一心应谛听                      唯然末遏②善哉
复次释迦出有坏  一切密咒大种性
密咒明咒持种性  於其三种令观察
世间及出世间性  显作世间大种性
殊胜广大手印种                     大种大髻应观察
言词之主演偈颂                      密咒王者具六种
将令显出於无二                      无生法者自宣说
注②:此字为( 『傻』字去掉『人』用『金』取代)
哑阿依倚乌邬瑛哀阿 暗雅悉低哆纥哩
低默捺没隆低罗降没哆母怛默怛罗咄不罗
低默 末侧罗帝折
捺宁渴情捺不罗默默捺拇哈怛英默捺葛
也斡引宜说罗啊罗钵拶捺曳③捺麻
注③:同注①
此下十四颂出现三十七菩提中围。故赞
金刚菩提心即是八十六名数
如是正觉出有坏                      究竟正觉哑中出
哑者一切字中胜  是大利益微妙字
诸境之内出无生                     即此远离於言说
是诸说中殊胜因  令显一切诸言说
大供养者是大欲                      一切有情令欢喜
大供养者即大瞠                      一切烦恼广大怨
大供养者是大痴                      亦愚痴心除愚痴
大供养者即大忿                     即是忿恚之冤雠
大供养者大贪欲                      一切贪欲皆除断
大欲即是於大乐  大安乐者大喜足
大境色与广大身  大色并即大形像
大明及与大广大  大中围者是广大
持於广大智慧器                         钩烦恼钩大中胜
普闻妙闻皆广大                         显中即是广大显
解者执持大幻化                         大幻化中成利益
大幻化内喜中喜  大幻化中施幻术
大施主中最为尊  大持戒中持殊胜
於大忍辱即坚固                         以大精进悉弃舍
以大禅定住静虑  以大智慧令持身
具足大力大方便                         大愿胜智是大海
大慈自性无量边                         亦是大悲胜智慧
有大智慧具大智                         大解即是大方便
具大神通及大力                         大力即与大速疾
复大神通大名称  大力令他令摧伏
三有大山悉能坏  持大坚固大金刚
大紧即是大雄勇  於大怖中施怖畏
尊者大种及殊胜  上师密咒大殊胜
住在於彼大胜相                         大乘相中最殊胜
『此下二十四颂三句。是出现众明主中围故
赞清净法界一百八名数』
广大正觉众明主  具大寂默大寂默
大密咒中令出现  有大密咒自性理
欲得十种到彼岸                         住於十种彼岸中
十彼岸到是清净  即於十种彼岸理
尊者十地自在者  住在於彼十地中
具知十种之自性  持於十种清净者
十种义相义中义                         自在寂默十力主
作诸利益无有遗                         具有十种大自在
离彼无始戏论主  真如自性清净王
言说真实不讳句  如其所说而依行
於无二中说无二  住於真实边际中
无我师子具音声  外道恶兽极怖畏
游行一切有义中  速疾犹若如来心
胜及最胜胜怨中                         於转轮者施大力
集中之师集中胜  集王集主集自在
执持爱护大灵验                         大义不受他恩念
句王句主能言词  句中自在句无边
以真实句说真实  於彼四谛宣说者
不还之中复不还  教如缘觉及独觉
种种决定超出中                         彼诸大中独一因
④刍罗汉及漏尽                         调伏诸根并离欲
获得安乐无怖畏  成满清量亦无浊
明解及与於神足  世间善逝胜明解
於我不执不执我  住於二种谛理中
能到轮回之彼岸  所作已毕住露地
於一智中而出现                                 以智慧器破一切
法王妙法具显现  於世间中胜明照
以法自在法中王  能演妙道令宣说
有义成就满誓愿  舍离一切诸虚妄
无尽法界实离妄  胜妙法界极无尽
具大福田胜福足                                 智中广大殊胜智
具足智者解有无                                 无二种中而积集
诸常见中胜禅定                                 誓修静虑是智王
自解各各皆不动  最上胜者持三身
具足正觉五身性  遍主五种智自性
首冠庄严五觉性  持五种眼离执著
令诸正觉皆增长                                 正觉尊子胜微妙
胜智出有出生处                                  出现法中离三有
独一坚固金刚性  初生已作有情主
现空性中自超出                                 圣智妙智如大火
以大光明遍照耀  以智慧明令显现
是有情灯智慧炬  具大威势显光明
是圣咒主明咒王  密咒王者作大益
是大肉髻希有顶  大虚空主说种种
是诸正觉胜自性  具足有情欢喜眼
能令增长种种相  诸大仙等皆供赞
令持三种之密咒                                 大记句者持密咒
尊者守护三宝故                                 宣说最胜三乘法
真胜有义之⑤索                                 是大执持金刚索
金钢铁钩大⑤索
注④:此字为(上 『艹』下『必』)
注⑤:此字为(上 『四』下『绢』)
『此下十颂句。是出现不动佛中围
故赞大圆镜智即七十一名数』
怖畏金刚施怖畏                                 金刚王者六面怖
六眼六臂力具足                                 亦是骨相咬牙者
曷辣曷辣具百面                                 是狱王主魔中王
有力金刚能作怖  名称金刚金刚心
幻化金刚具大腹  金刚中生金刚主
是金刚心如虚空  不动独发相严身
所著大象生皮衣                                 大紧呵呵皆哮吼
希希声吼能作怖                                 若作笑者有响笑
金刚喜笑大哮吼  金刚勇识大勇识
金刚王者大安乐  金刚坚者大欢喜
金刚 者 声吼  器中执持金刚箭
金刚剑断令无余  众持金刚具金刚
一种金刚能退敌  炽焰金刚施恶眼
金刚头发如焰炽  金刚降临大降临
具足百眼金刚眼                             身中具有金刚毛
金刚毛者独一身  指甲增长金刚尖
以金刚心皮坚硬  执金刚发具吉祥
以金刚 而庄严  呵呵响笑决定吼
具六种字金刚身                             大柔和声大音声
三世界中独一音  遍虚空界声哮吼
诸有声中皆殊胜
『此下四十二颂。出现无量寿佛中围。
故赞妙观察智即二百七十五名数』
真实无我真实性                             即是真际无有字
宣说空性众中胜  甚深广大声哮吼
即是法螺具大声                             亦法⑥椎大音声
超越无住圆寂性                             十方法中即大鼓
无色有色中微妙  具种种相意中生
具诸相者显吉祥  执持影相使无余
无能过中大名称                             三界之中大自在
住於最极圣道中                             大兴盛中之法幢
三世界中一孺童  长老尊者四生主
三十二相具庄严  三界所爱於中妙
是世间解为胜师  是世胜师无怖畏
救世间尊意无私  救中救者而无上
尽空边际悉受用  解一切中智慧海
解散一切无明壳                             亦能破坏三有网
能灭无余诸烦恼  到彼轮回大海岸
胜智灌顶具头冠                             真实究竟令庄严
灭除三种诸苦恼  灭三毒得三解脱
决定解脱诸障难  住於如空平等中
超越一切烦恼垢                             能解三时及无师
诸有情中即大尊  功德带中之 带
诸有身中即解胜  虚空道中真实住
持於如意大宝珠                             遍主一切宝中胜
圆满是大如意树  胜妙净瓶大中胜
能作有情诸利益  随顺有情而利益
亦解善恶及时辰  遍主解记具记句
解时及解有情根                             亦能作於三解脱
具足功德解功德  解法赞叹现吉祥
吉祥之中最吉祥  吉祥名称善名称
大止息中大法筵  大欢喜中大音乐
真实清净无我法  真实智月殊胜光
广大精进幻化网  本续一切殊胜主
金刚坐者具无余  持於一切智慧身
一切殊胜妙智慧  即於心地持住复
一切正觉之大心                         复持种种之化轮
是一切体殊胜性                         亦持一切体自性
即无生法种种义  持於一切法自性
广大智慧刹那中  解持诸法无遗余
现解一切诸法者  胜持寂默真实际
殊胜不动自性净                         持於正觉妙菩提
一切正觉现於前  智火炽焰光显威
注⑥:此字为(左 『牛』右『建』)
『此下二十四颂。赞平等性智。故即是出现
实宝生佛中围即一百四名数』
随乐成就微妙义  一切恶趣悉清净
诸有情中殊胜尊                         一切有情令解脱
烦恼敌中独勇猛  威猛能破愚痴怨
具吉祥智而严身  执持坚固之恶相
能令动於百种手  举步相中而作舞
吉祥百手皆圆满  遍空界中令作舞
大地中围一界分                         以一足跟坚踏之
以足爪甲界分内  净梵世界尽令押
无二一义法之义  即微妙义无怖义
亦种种识具色义  於心意识具相续
体义无余数欢喜                         爱空之性殊胜智
舍离三有之贪欲                         三有欢喜广大者
色貌鲜洁若白云                         光明殊胜如秋月
亦如初出妙日轮  爪如赤铜光皎洁
头冠殊胜尖末青  胜发亦复绀青色
大宝光明具吉祥                         正觉化身庄严具
诸百世界皆令动                         而能具彼神足力
持於广大实性念                         四念住中静虑王
以七觉支为花香  即是如来功德海
解八道支义理故                         是解真实正觉道
於诸有情大分著                         亦如虚空无所著
一切有情意中生  速疾犹如有情意
解诸有情根与意                         能夺有情诸心意
亦解五蕴实性义  清净五蕴令受持
决定出彼诸边际                         亦能出於决定中
向决定出道中住  宣说一切决定出
拔十二支三有根  持於清净十二种
具有四谛之义相  解持八种之心识
十二实义令具足  十六实性现体解
以二十种成菩提  胜解一切正觉相
一切正觉幻化身  无边亿界令出现
彼诸刹那现了解                   亦解刹那诸有义
种种乘者方便理                  利益去来皆了解
决定出於三乘者  住在於彼一乘果
诸烦恼界清净性  尽能灭除诸业果
过於一切江海中                   寂静如行中出现
烦恼及与随烦恼                  及於习气皆弃舍
以於大悲智方便  於诸有情作利益
一切想义皆弃舍                   亦令灭除心识意
能缘一切有情心                   亦解一切有情意
在彼一切有情心                   随顺一切有情意
充满一切有情心  令诸有情心欢喜
成就究竟无错谬                   一切谬解皆舍离
於三义中无疑智                  诸我三种功德性
五蕴义理三时中  於诸刹那能分别
一刹那中正等觉  持於一切正觉性
无身之身身中胜  解了诸身之边际
种种诸相诸处显                  大宝即是大宝首
『此下十五颂。赞成所作智。故出现有义成就佛中围。
即九十五名数』
解了一切正觉者                  正觉菩提即无上
出密咒处无文字  大密咒者是三种
诸密咒义令增长                  大明点者无文字
大空即是五种字                   空明点者六种字
种种诸空无种种                   十六半半具明点
亦无支分超於数  即四静虑之初首
了解一切静虑支  明解静虑种族性
具静虑身身中胜                   受用身者一切胜
化身即是殊胜身  持彼化现之种性
种种化现十方中  依法利益於有情
自在之天天中天  非天自在非天主
自在无灭天之师  作坏作坏即自在
三有寂静令超越                   唯一师者有情师
名称普於十方界  施法之主广大者
备足庄严慈铠者                   以慈愍心为坚甲
智慧如剑持弓箭  离欲不解烦恼敌
能降勇猛魔怨者  兼除四种怖畏魔
亦能退诸魔军旅  究竟正觉救世间
是堪供赞礼敬处                   亦是恒常承侍境
应供咏处最殊胜           真堪礼敬胜上师
一步能游三世界  如空无边实镇押
清净三明是清净  具六神通随六种
菩提勇识大勇识  大神足者超世间
达彼智慧之实性           亦获智慧之体性
一切自明令他明  殊胜丈夫於一切
超离一切诸譬喻           能智所智殊胜主
尊者即是法施主           宣说四种手印义
有情奉施殊胜主  决定所入三种住
微妙义中净吉祥           三世间中大胜福
具足吉祥皆成办           曼祖悉哩胜吉祥
『此下五颂。如次结赞五智。大圆镜清净法界
妙观察平等性成所作智。如次一颂一智也』
胜施金刚我敬礼           真实边际我敬礼
出现空性我敬礼  正觉菩提我敬礼
正觉贪著我敬礼  正觉欲者我敬礼
正觉欢喜我敬礼  正觉戏论我敬礼
正觉微笑我敬礼  正觉笑者我敬礼
正觉语者我敬礼  正觉心者我敬礼
出现无者我敬礼  出现正觉我敬礼
出现虚空我敬礼  出现智者我敬礼
幻化网者我敬礼  正觉显论我敬礼
一切一切我敬礼  彼智身者我敬礼
持金刚金刚手。此妙吉祥智勇识不共真实名。是出有坏之智身一切如来
之智身。汝今应当生大欢喜。满净意乐增长无上。即能清净身语意三之密。
若不能究竟不能清净地者。令到彼岸福智二足皆悉圆满令其清净。义无有上。
若未解者令解。未得者令得。自此至於一切如来微妙法理真实持故。我为宣
说开示显解令其摄受。持金刚金刚手。此者我於汝种性中。及一切密咒法性
摄受中。而作摄受。持金刚金刚手。此真实名者。即是一切如来最极清净。
真实洁净一切智智之性。身语意三之密。亦是一切正觉菩提。即能了解真实
究竟诸正觉故。亦是无上一切如来。体解一切善逝法界。於诸胜中而能破坏
一切诸魔之力。一切十力中即十力之十力。一切智智性中即一切智智之性。
是诸法中之敕。真实成就一切正觉。亦是一切大菩提勇识。福智二足真实究
竟无垢最极清净也。亦是
一切声闻缘觉出生之处。具足人天境界。是大乘之体性。出生诸菩萨行
处。即一切圣道之边际。也亦是察度诸解脱道决定出生处。亦是不断如来种
性。增长菩提勇识大勇识种族种性。亦能摄伏於他一切作狂敌者。破坏一切
外道。退舍四魔军将之力。亦是真实摄受一切众生。决定成熟一切趣向圣果。
诸净梵四宫之静虑。诸一心之禅定也。亦是调伏身语意三。精勤禅定能离一
切合集。亦舍一切烦恼及随烦恼。灭除一切障碍。解脱一切系缚。亦是解脱
一切诸蕴。灭诸乱心成办一切出生处。舍离一切盛衰事。亦能关闭一切诸恶
趣门。开示解脱众乐胜道。令其不入轮回之中。而能转大法轮。建立一切如
来伞盖幢旗。一切妙法正法之宫。亦是菩提勇识。於密咒门而修习者速得成
就。亦是了解菩萨
摩诃萨精勤般若波罗蜜多之定。解了一切精勤无二戏论之空性。一切到
彼岸之二足。究竟真实清净一切究竟地。各各了解诸圣四谛。一心体解一切
诸法四种念住。此真实名者。乃至一切正觉功德能作真实究竟也。持金刚金
刚手。此真实名者。能灭有情身语意三之行无余罪业。亦能清净一切有情诸
恶趣类。令其退舍一切恶趣。真实断除一切业障无有遗余。能生一切相续八
难者令其不生。能灭八种怖畏。能破一切恶梦。决定恶相。能灭一切恶见及
诸恶魔。亦能远离一切怨魔之行。增长一切福善。亦能除灭诸恶觉观令其不
生。破灭一切 慢威勇我执。不生一切苦恼忧愁。亦是一切如来之心。诸菩
萨之密。一切生闻缘觉之大密。一切密咒及其手印。真实增长诸不可说念及
正念。增长无上善巧智。亦能具足无患诸力自在。亦能增长吉祥柔善微妙。
名称善说偈赞叹美。亦能真实除灭一切病患广大怖畏。亦是极清净中最极清
净。极能作清净中最极能作清净。极成办中最极成办。极吉祥中最极吉祥。
诸欲归依者为作归依。欲宫殿者为作宫殿。欲拥护者为作拥护。欲亲军将者
为作军将。欲洲渚者为作洲渚。欲依仗者为作无上依仗。欲过三有大海者为
作舟船。亦是除灭一切病苦之药王。分别取舍之决智摧诸恶见大 之明智能
满一切有情誓愿。如摩尼宝珠。亦能获得妙吉祥智身一切智智之性。令得五
眼见清净智。亦是财施法施无畏施真实舍故。令六波罗蜜而得圆满。亦是福
慧二足及诸静虑。令究竟故能得十地。亦能舍离二边故。即无二法性非余法
性。无绮饰故即是真实自性。亦是如来清净智自性故。即真实边际之自性。
亦能除灭百千恶见丛林故。即一切如来真空之自性。此真实名者。即是无二
法性义之真实名。若有诵持演说者。是一切法不可
说之自性也。持金刚金刚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依密咒门修习者。於
此出有坏妙吉祥智勇识。一切如来智身无二真如之真实名。是顶髻之珠者。
文字句义一切通彻。无有遗犯亦无增减。每日三时若持若诵若读若说。思惟
义理依时为他解说。时各各应想妙吉祥智勇识身。向诸门中令心止处。於爱
乐实性门中诚实作想。了解一切殊胜法智慧无浊。信心具足相续系念一心禅
定者。彼诸三世及无始世。一切正觉菩提勇识等皆来集会。得解一切法并现
其身。一切正觉菩提勇识。以身语意三业与自种性真实摄受。一切正觉菩提
勇识。将诸利益而作饶益。能得一切法中无怖无畏辩说无碍。复有一切诸阿
罗汉声闻缘觉摄持。圣法心中亦皆现身。复有调伏一切诸恶大金刚王及持大
金刚等。为护诸有情故。将变化身现种种形令其精神威势无能摄伏。能成一
切密咒手印记句中围无余。密咒明咒王。并频那夜迦诸恶魔怨。并诸退坏一
切他不能者及大母等。於其昼夜各刹那时。诸威仪中潜伏其身为作救护。复
有净梵帝释并释近臣。大力摧伏如伏婴童。及大自在种族猫子大黑。作戏自
在狱主水神。孤屏罗鬼子母等。拥护十方世界者恒常相续。若昼若夜若行若
住。若坐若卧若睡若觉。入定出定独住在众。潜伏其身为作救护。或住村邑
聚落川原。国界王宫门限门楼。大路小路四达三⑦。村中店舍空舍。山薮江
川丛林大丛林。若不作净昏醉放逸之处。恒常一切门中昼夜潜伏殊胜救护成
胜妙乐。更复天龙施碍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⑧罗伽人与非人众曜游
宿。及诸天母集主七母诸施碍母并食肉母。此合集一心一意。并诸军将眷属
杂使。能为一切潜伏救护。增长精神具足色力。
威势殊胜无病延寿。持金刚金刚手。此真实名顶髻珠者。若起誓愿日日
三时。无遗念诵三遍书写令读。时想念出有坏妙吉祥智勇识身。於此相同而
坐禅定者。以此利益故不经名时。即妙吉祥变化於相令其得见。亦见尽虚空
界所处者。一切正觉菩提勇识。种种身相大有情者。於何时分依何所作。不
堕地狱趣不生恶道中。不生恶种性不生边地下贱。亦得诸根具足不作邪见。
亦不生邪见家不生无佛国中。生值佛国时不舍正法亦不远离。不生长寿天中
不生饥馑疫疾刀兵等劫。不生五浊恶世不遭王怖恶怖贼怖。於世世中不逢下
劣贫穷之怖。不值秽气毁谤轻贱恶名恶语之怖畏。恒常得生本性高贵胜族中。
能成一切端严胜相颜色美妙。於诸世人皆悉爱乐可意。若与相随情和悦乐见
者欢喜。於诸人中端正严好。具大福相发言无滞。随所生处得宿命智。受用
广大多诸部从。所受无尽眷属无尽。於有情中最极殊胜。亦复具足殊胜功能。
自然具足六波罗蜜。所有功德经净梵四宫。具足念及正念方便愿力智。亦是
一切诸数义中。得无怖畏及能言说。无有愚痴句句显了。成大聪慧具有广解。
无懈怠心少欲知足。利益广大情无爱著。即是一切有情殊胜所信之处。亦成
恭敬师及上师。此人先所未闻工巧技艺神通一切教法。若文若义皆悉解了。
戒及活命。是极诸行最极清净微妙。出家及成近圆。不令忘失一切智智性大
菩提心。决定不入生闻罗汉缘觉乘中。持金刚金刚手。如是具足无量功德。
持金刚金刚手。诵此真如真实名者。即是真实执持微妙丈夫者。聚集微妙福
慧具足。一切正觉功德最极。速疾求故不经多时。能成真实究竟无上菩提。
於多劫中不入涅盘。为诸有情中多现无
上妙法。十方世界中诠演妙法。大鼓之声相续不尽。其声哮吼为大法王。
注⑦:此字为(上 『山』下『分』)
注⑧:此字为(左 『目』右『侯』)
萨末捺麻哑末瓦娑末瓦比熟捺末日罗哑哑啊啊
不罗吉帝巴利熟捺萨麻捺马曳恧怛萨末怛他遏怛
默捺葛野曼祖悉哩巴梨说捺钉蒙巴怛影低阿
萨末怛他遏怛纥哩捺野喝罗喝罗  纥哩末遏⑨
莫捺蒙佐末机说罗摩诃钵拶萨末那麻遏遏捺
阿麻辣续巴哩熟捺捺麻恧哩捺葛罗末哑
注⑨:此字为( 『傻』字去掉『人』用『金』取代)
复次吉祥持金刚           恳分欢喜而合掌
如来尊者出有坏  敬礼究竟正觉已
复次尊者密自性  持金刚之金刚王
所余种种同住处           高声如是而白言
尊者我等亦随喜  善哉善哉说善哉
为彼欲求解脱果  有情为无就度者
我等真实救度者  作护菩提大利益
宣说幻化微妙理  此是清净微妙道
亦是甚深极广大  大义有情作利益
一切正觉境界者  诸正觉等皆已说
『出有坏妙吉祥智勇识。所诵真如之真实名。
出有坏世尊所说已毕』
三世诸佛真实说  诸秘密中真实王
此妙吉祥真实名  真实无私而翻译
为护真实善根故           一切有情皆真实
真实断除诸烦恼  速成真实究竟佛
真实不解於方言           不应真实伸言词
为妙吉祥真实名  具不思议真实德
见真实益舍是非           随力真实而翻对
真实失义文倒处           智者真实复正之
『元讲经律论出家功德司判使铭个沙门道圆缀文』
专心此经文菩提即不远
付与信菩提逐日诵三卷
佛说疗痔病经
唐三藏法师义净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大城竹林园中。与大 刍众五百人具。
时有众多 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於日夜中极受忧恼。时具寿
阿难陀见是事。以诣世尊所。顶礼双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今王舍
城多有 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於日夜中极受忧恼。世尊。此
诸病苦。云何救疗。
而时佛告阿难陀。汝可听此疗痔病经读诵受持系心勿忘。亦於他人广为
宣说。使诸痔病悉得除殄。所谓风痔。热痔。"阴 痔。三合痔。血痔。腹
中痔。鼻内痔。齿痔。舌痔。眼痔。耳痔。顶痔。手足痔。脊背痔。粪门痔。
偏身支节所生诸病。如是痔□。悉皆乾燥堕落消灭必瘥无疑。皆应诵持如是
神咒。即说咒曰
怛侄他 兰帝 兰迷室利 室里室里摩羯失质三婆跋"睹
"莎诃
阿难陀。於此北方有大雪山王。中有娑罗树名曰难胜。有三种华。一者
初生。二者圆满。三者乾枯犹如彼华乾燥落时。我诸 刍所患痔病亦复如是。
勿复血出。勿亦脓流。永除痛苦。悉皆平复即令乾燥。又复若常诵此经者得
宿命住智。能忆过去七生之事。咒法成就莎诃又说咒曰
怛侄他苫谜苫谜舍苫谜苫末泥去舍苫泥莎诃
^^此字为小字
佛说是经已。时具寿阿难陀及诸大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疗痔病经
"阴"= +阴
□= +娄
"睹"="者见"
佛说胜幡璎珞陀罗尼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喜乐山顶,天宫不远,仙人住处。与大比丘众,千二
百五十人俱;复有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童子,及贤护菩萨等时六大士,皆来集
会。
尔时世尊,三昧正受,观彼天上人间而欲说法,平等施与,当使有情得闻法
已,称赞殊胜,咸令欢喜。
尔时,大梵天王,及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囊罗,摩侯罗伽,
人非人等,亦来集会。
是时大梵天王前诣佛所,稽首佛足,合掌恭肃而白佛言: 『世尊,一切有情
造种种罪业,身坏命终,堕於恶趣,或堕焰魔界,或堕饿鬼界,或堕畜生界。既
堕如是诸恶趣已,受种种苦,及彼色等,轮回亦然。世尊大慈大悲,无量善巧,
愿施方便,破坏如是一切有情罪业果报,使得解脱』
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与无数持明天,前後围绕,亦来集会至佛所已,
五轮著地,礼佛双足,合掌肃恭,而白佛言: 『世尊!大威德者,十方具足,惟愿
方便,施诸善巧,救拔一切轮回有情,令得出离。』
佛言善哉善男子!汝等谛听,今为汝等及未来世一切有情宣说最上胜幡明
王,若有得闻此名能称念者,当得无量无边功德果报,即说陀驼尼曰:
『怛 也他迦罗迦罗枳哩枳哩俱鲁俱鲁娑罗娑罗悉哩悉哩酥鲁酥鲁萨哩
哇没驮哇路枳帝哇罗哇罗达哩摩目契左罗左罗僧伽地瑟耻帝婆罗婆罗阿 迦
没驮俱胝婆史帝刹 刹 萨哩哇羯哩麽哇罗  萨哩哇播波 萨哩哇耨怯
何波囊野部哩吒部哩吒度哩吒度哩吒怛吒怛吒萨普吒野萨哩哇羯哩麽哇罗
播野讷哩也底 萨哩哇萨怛哇喃左娑哇诃』
善男子!此胜幡缨珞陀罗尼,是彼恒河沙等诸佛同共宣说,我为汝等今复
宣说。善男子!此陀罗尼,希有难遇,譬彼如来出兴於世难得值遇,此陀罗尼得
值遇此陀罗尼得值遇者,倍复甚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是胜幡缨珞陀罗
尼名字,信心受持,恒常读诵者,是人所有五逆重罪悉皆灭尽,得见果报,获大
富贵,於当来世得生上族。若复善男子善女人以此陀罗尼殊胜功德,广宣流布,
为人解说,或劝人书写,受持读诵,我即遥知,乃至 婆尸佛,尸弃佛, 舍浮佛,
拘留孙佛,羯诺迦牟尼佛,迦叶佛。如是过去恒河沙等如来,应正等觉,皆悉闻
知是人功德无量无边。
尔时,观世音菩萨,妙吉祥菩萨,贤护菩萨等及大比丘众,乃至一切天及天
人,阿修罗,乾闼婆,人非人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胜幡璎珞陀罗尼经
佛说延命地藏菩萨经
不空三藏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 罗陀山。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菩萨三万
六千人俱。 一切诸天。及龙夜叉。人非人等。金轮银轮诸轮王等。从十方
来。尔时世尊。 说是大乘。无依行已。石有帝释。名无垢生。白佛言。世
尊。我欲护世。 若佛灭後。末法众生。当何拔济。佛告帝释。有一菩萨。
明曰延命地藏菩萨。 每日晨朝。入於诸定。游化六道。拔苦与乐。若再三
途。於此菩萨。见体闻名。 生於人天。或生净土。在三善道闻其名者。得
现果报。後生佛土。何况忆念。 心眼得开。决定成就。亦是菩萨得十种福。
一者女人泰产。二者身根具足。 三者众病悉除。四者寿命长远。五者聪明
智慧。六者财宝盈溢。七者众人爱敬。 八者谷米成熟。九者神明加护。十
者证大菩提。亦除八大怖。一者风雨随时。 二者他国不起。三者自界不叛。
四者日月不蚀。五者星宿不变。六者鬼神不来。 七者饥渴不发。八者人民
无病。佛告帝释。於未来世。若有众生。受持此经。 恭敬供养。是菩萨者。
百由旬内。无诸灾患。恶梦恶相。诸不吉祥。魍魉鬼神。 鸠盘荼等。永不
得便。天狗土公大岁神宫。山神。木神。江海神。水神。火神。 馑饿神。
冢神。蛇神。咒诅神。灵神。路神。灶宅神等。若闻此经。是菩萨名。 吐
诸邪气。自悟本空。速证菩提。尔时帝释。白佛言。世尊。沿命菩萨。 何
化六道。得度众生。佛告帝释。善男子。诸法空寂不住生灭。随缘生故。 色
身不同。性欲无量。普为得度。延命菩萨。或现佛身。或现菩萨身。 或现
辟支佛身。或现声闻身。或现梵王身。或现帝释身。或现琰魔王身。 或现
毗沙门身。或现日月身。或现五星身。或现七星身。或现九星身。 或现转
轮圣王身。或现诸小王身。或现长者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宰官身。 或现
妇女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或现天龙夜叉。人非人等身。 或
现医王身。或现药草身。或现商人身。或现农人身。或现象王身。 或现狮
子王身。或现牛王身。或现马形身。或现大地形。或现山王形。 或现大海
形。三界所有四生五形。无所不变。延命菩萨。如是法身。自体遍故。 现
种种身。游化六道。度脱众生。能以一善。破三界有。悉以心善。未来众生。
不能发心。但当一心。礼拜供养。延命菩萨。刀杖不加。毒不能害。厌魅
咒诅。 起尸鬼等。还著本人。如天吐唾。向风投灰。还 其身。尔时帝释
白佛言。 世尊。何故名曰延命菩萨。其相云何。佛告天帝。善男子。真善
菩萨心明圆。 故明如意轮。新无 碍。故名观自在。心无生灭。故名延命。
心无摧破。 故名地藏。心无边际。故名大菩萨。心无色相。故名摩诃萨。
汝等信受。 心无所别。莫令忘失。尔时大地。六种震动。延命菩萨。从地
出现。右膝曲立。 臂掌承耳。左膝申下。手持锡杖。白佛言。我每日晨朝
入诸定。入诸地狱。 令离苦。无佛世界。度众生。今世後世。能引导。若
佛灭後。一切男女。 欲得我福。不问日凶。不论不净。孝养父母。奉事师
长。言色常和。不枉人民。不断生命。不犯邪 。若十斋日。若六斋日。若
十八日。若二十四日。但自心正。 转读此经。称我名者。我以法眼。威神
力故。即转业报。令得现果。除无间罪。 当得菩提。我从过去。无量劫来。
见诸六道。一切众生。法性同体。无始无终。 无异无别。无名异相。生住
异灭。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诸恶业。轮回六趣。 生生父母。世世兄弟。
悉成佛道。後我成佛。若残一人。我不成佛。若知此愿。 二世所求。悉不
成者。不取正觉。尔时佛赞延命菩萨。善哉善哉。真善男子。 我灭度後。
未来恶世。罪苦众生付嘱於汝。今世後世。善能引导。弹指之顷。 不堕恶
趣。况堕无间阿鼻地狱。延命菩萨。而白佛言。世尊。不虑我当拔济。 六
道众生。若有重苦。我代受苦。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时世尊重以偈赞曰。
善哉善哉 延命菩萨 有情亲友 众生生时 为其身命 灭为导师
众生不知 短命无福 我灭度後 於末法中 国土灾起 人王政乱
延命菩萨 今世後世 所求不满 我所说法 无有是处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变震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金刚藏菩
萨。虚空藏菩萨。 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等。异口同音。而白佛言。世尊。
未来众生若闻此经。是菩萨名。我等皆当。随顺是人。做心眼明。现其人前。
所求圆满。若不尔者。 不取正觉。
尔时梵王帝释。四大天王。雨诸天华。供养如来。白佛言。世尊。未
来众生。 若自心正。不枉是非。不舍赏罚持是此经者。念此菩萨。我等眷
属。 拥护是人不离日夜。令其国土。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其国人民。令
得安稳。 谷稼成熟。所求满足。若不尔者。不名护世。不还本觉。 时二
童子。侍立左右。一名掌善。在左白色。持白莲华。调御法性。 一名掌恶。
在右赤色。持金刚杵。降伏无明。佛告大众。汝等当知。 是二童子。法性
无明。两手两足延命菩萨。中心不动。阿字本体。若有众生。  知是心者。
决定成就。即灭三毒。得自在力。愿生佛土。随愿得生。 若未来世一切众
生。恭敬供养。延命菩萨。不生疑惑。现世所求。皆令满足。 後生净土。
得无生忍。说此经已。一切大会。心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延命地藏菩萨经
大慈大悲愍众生    大喜大舍济含识
相好光明以此严    众生至心归命礼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南无极乐世界无量寿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孝目犍连菩萨
南无护法诸天菩萨   南无伽蓝圣众菩萨
南无历代祖师菩萨
每日晨朝入诸定 入诸地狱令离苦 无佛世界度众生 今世後世能引导
南无延命地藏尊 女人泰产心安稳 南无延命地藏尊 身根具足意自在
南无延命地藏尊 众病悉除体坚固 南无延命地藏尊 寿命长远愿成就
南无延命地藏尊 聪明智慧持禁戒 南无延命地藏尊 财宝盈溢施贫穷
南无延命地藏尊 众人爱敬无怖畏 南无延命地藏尊 谷米成熟民安乐
南无延命地藏尊 神明加护除灾难 南无延命地藏尊 证大菩提成佛道
真 言
诃诃诃尾娑摩曳娑婆贺
赞地藏大士。誓愿弘深。明珠照破铁围城。今锡振幽冥。花雨缤纷。大
地布阳春。
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
百字明咒(三、七、二十一遍)
嗡。别炸萨多沙嘛牙。嘛奴巴拉雅。别炸萨多爹奴巴的叉。遮左咩巴哇。
苏多卡欲咩巴哇。苏甫卡玉咩巴哇。晏奴罗多咩巴哇。沙尔哇。司地。咩不
罗也叉。沙尔瓦。加尔麻。苏渣咩。即打木。司里任古鲁 。哈哈哈哈呵。
巴加问。沙尔瓦。打他架打。别炸嘛咩门渣。别至巴哇。嘛哈沙嘛哑。萨 呵。
呸。
往生咒(三、七遍)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
悉耽婆毗。 阿弥利哆。毗迦兰帝。阿弥利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
枳多迦利。娑婆诃。
普回向真言
娑麽罗 娑麽罗 弭麽曩 萨缚诃 麽诃斤迦罗缚
("缚"字请在左边加一个"口"部,"斤"字请在左边加一个"石"部)
经集部
佛说譬喻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於大
众中。告胜光王曰。大王。我今为王略说譬喻。诸有生死味著过患。王今谛
听。善思念之。
乃往过去无量劫时。有一人游於旷野。为恶象所逐。怖走无依。见一空
井。傍有树根。即寻根下。潜身井中。有黑白二鼠互啮树根。於井四边有四
毒蛇欲螫其人。下有毒龙。心畏龙蛇。恐树根断。树根蜂蜜。五滴堕口。树
摇。蜂散下螫斯人。野火复来燃烧此树。
王曰。是人云何受无量苦。贪彼少味。尔时世尊告言大王。旷野者喻於
无明长夜旷远。言彼人者喻於异生。象喻无常。井喻生死。险岸树根喻命。。
黑白二鼠以喻昼夜。啮树根者,喻念念灭。其四毒蛇喻於四大。蜜喻五欲。
蜂喻邪思。火喻老病。毒龙喻死。是故大王。当知生老病死甚可怖畏。常应
思念。勿被五欲之所吞迫。
而时世尊重说颂曰:
「旷野无明路人走喻凡夫大象比无常井喻生死岸树根喻於命
二鼠昼夜同啮根念念衰四蛇同四大蜜滴喻五欲蜂螫比邪思
火同与老病毒龙方死苦智者观斯事象可厌生津五欲心无著
方名解脱人镇处无明海常为死王驱宁知恋声色不乐离凡夫」
尔时胜光大王闻佛为说生死过患。得未曾有深生厌离。合掌恭敬。一心
瞻仰。白佛言世尊。如来大慈。为说如是微妙法义。我今顶戴。佛言。善哉。
善哉。大王当如说行。勿为放逸。时胜光王及诸大众悉皆欢喜。信受奉持。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後汉沙门安世高译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谐偶者,云何不等同
耶?愿天中天,普为说之!」
佛告阿难:「有人奉佛,从明师受戒,专信不犯,精进奉行,不失所受。
形像鲜明,朝暮礼拜,恭敬燃灯。净施所安,不违道禁,斋戒不厌,心中欣
欣,常为诸天,善神拥护;所向谐偶,百事增倍,为天龙、鬼神、众人所敬,
後必得道。是善男子、善女人,真佛弟子也。有人事佛,不值善师,不见经
教;受戒而已,示有戒名,愦塞不信。违犯戒律,乍信乍不信,心意犹豫。
亦无经像恭恪之心;既不烧香、燃灯、礼拜,恒怀狐疑。瞠恚骂詈,恶口嫉
贤。又不六斋,杀生趣手。不敬佛经,持著弊箧,衣服不净之中;或著妻子
床上不净之处;或持挂壁,无有座席恭敬之心,与世间凡书无异。若疾病者,
狐疑不信,使呼巫师,卜问解奏,祠祀邪神,天神离远,不得善护,妖魁日
进,恶鬼屯门,令之衰耗,所向不谐。或从宿行恶道中来,现世罪人也,非
佛弟子,死当入泥犁中被拷掠治。由其罪故,现自衰耗,後复受殃,死趣恶
道,展转受痛,酷不可言,皆由积恶,其行不善。愚人盲盲,不思宿行因缘
所之,精神报应,根本从来,谓言事佛致其衰耗。不止前世宿祚无功,怨憎
天地,责圣咎天;世人迷惑,不达乃尔。不达之人,心怀不定,而不坚固,
进退失理,违负佛恩而无返覆,遂为三途所见缀缚,自作祸福。罪识之源,
种之得本,不可不慎!十恶怨家,十善厚友,安神得道,皆从善生。善为大
铠,不畏刀兵;善为大船,可以渡水。有能守信,室内和安,福报自然,从
善至善,非神授与也;今复不信者,从後复剧矣!」
佛言:「阿难!善恶追人,如影逐形,不可得离。罪福之事,亦皆如是,
勿作狐疑,自堕恶道!罪福分明,谛信不迷,所在常安;佛语至诚,终不欺
人。」
佛复告阿难:「佛无二言,佛世难值,经法难闻,汝宿有福,今得侍佛。
当念报恩,颁宣法教,示现人民,为作福田,信者得植,後生无忧。」
阿难受教,奉行普闻。
阿难复白佛言:「人不自手杀者,不自手杀为无罪耶?」
佛言:「阿难!教人杀生,重於自杀也。何以故?或是奴婢愚小下人,
不知罪福;或为县官所见促逼,不自出意,虽获其罪,事意不同,轻重有差。
教人杀者,知而故犯,阴怀愚恶,趣手害生,无有慈心;欺罔三尊,负於自
然神,伤生抗命,其罪莫大!怨对相报,世世受殃,无有断绝。现世不安,
数逢灾凶;死入地狱,出离人形,当堕畜中,为人屠截,三途八难,巨亿万
劫,以肉供人,未有竟时,令身困苦, 草饮泉。今世现有是辈畜兽,皆由
前世得为人时,暴逆无道,阴害伤生,不信致此。世世为怨,还相报偿,神
同形异,罪深如是!」
阿难复白佛言:「世间人及弟子,恶意向师及道德之人,其罪云何?」
佛语阿难:「夫为人者,当爱乐人善,不可嫉之。人有恶意,向道德之
人、善师者,是恶意向佛无异也。宁持万石弩自射身,不可恶意向之。」
佛言:「阿难!自射身为痛不?」
阿难言:「甚痛!甚痛!世尊!」
佛言:「人持恶意向道德人、其善师者,痛剧弩射身也。为人弟子,不
可轻慢其师,恶意向道德人;当视之如佛,不可轻嫉,见善代其欢喜。人有
戒德者,感动诸天;天龙、鬼神,莫不敬尊。宁投身火中,利剑割肉,慎莫
嫉妒人之善。其罪不小,慎之!慎之!」
阿难复白佛言:「为人师者,为可得呵遏弟子,不从道理,以有小过,
遂之成大,可无罪不?」
佛言:「不可!不可!师、弟子义,义感自然。当相讯厚,视彼如己;
黜之以理,教之以道,己所不行,勿施於人,弘崇礼律,不使怨讼。弟子亦
尔。二义真诚,师当如师,弟子当如弟子,勿相诽谤,含毒致怨,以小成大,
还自烧身。为人弟子,当孝顺於善师,慎莫举恶意向师。恶意向师,是恶意
向佛、向法、向比丘僧、向父母无异。天所不覆,地所不载!观末世人诸恶
人辈,不忠、不孝,无有仁义,不顺人道。魔世比丘四数之中,但念他恶,
不自止恶,嫉贤妒善,更相沮丧;不念行善,强梁嫉贤,既不能为,复毁败
人,断绝道意,令不得行。贪欲务俗,多求利业,积财自丧,厚财贱道,死
堕恶趣大泥犁中、恶鬼、畜生。未当有此,於世何求?念报佛恩,当持经戒,
相率以道;道不可不学,经不可不读,善不可不行。行善布德,济神离苦,
超出生死,见贤勿慢,见善勿谤,不以小过证入大罪。违法失理,其罪莫大,
罪福有证,可不慎耶!」
阿难复白佛言:「末世弟子,因缘相生,理家之事,身口之累,当云何?
天中天!」
佛言:「阿难!有受禁戒,诚信奉行,顺孝畏慎,敬归三尊,养亲尽忠,
内外谨善,心口相应,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
阿难言:「世间事,世间意,云何耶?天中天!」
佛言:「为佛弟子,可得商贩营生利业,平斗直尺,不可罔於人,施行
以理----不违神明自然之理。葬送之事,移徙、姻娶,是为世间事也。世间
意者,为佛弟子,不得卜问:请禁、符咒、厌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择良
日、良时。受佛五戒,福德人也,有所施作,当启三尊;佛之玄通,无细不
知。戒德之人,道护为强,役使诸天、天龙、鬼神,无不敬伏!戒贵则尊,
无往不吉,岂有忌讳不善者耶!道之含覆,包弘天地,不达之人,自作 碍。
善恶之事,由人心作,祸福由人,如影追形,向之应声。戒行之德,应之自
然,诸天所护,愿不意违,感动十方,与天参德;功德巍巍,众圣嗟叹,难
可称量!智士达命,没身不邪,善如佛教,可得度世之道。」
阿难闻佛说,更整袈裟,头脑著地:「唯然。世尊!我等有福,得值如
来,普恩慈大,愍念一切,为作福田,令得脱苦。佛言至真而信者少,是世
多恶,众生相诅,甚可痛哉!若有信者,若一、若两,奈何世恶,乃弊如此!
佛灭度後,经法虽存而无信者,渐衰灭矣!呜呼!痛哉!将何恃怙!惟愿世
尊,为众黎故,未可取泥洹。阿难因而谏颂曰:
佛为三界护,恩广普慈大;愿为一切故,未可取泥洹。
值法者亦少,盲盲不别真,痛矣不识者,罪深乃如是!
宿福值法者,若一若有两,经法稍稍替,当复何恃怙!
佛恩非不大,罪由众生故;法鼓震三千,如何不得闻?
世浊多恶人,还自堕颠倒,谀谄 訾圣,邪媚毁正真。
不信世有佛,言佛非大道,是人是非人,自作众罪本。
命尽往无择,刀剑解身形,食鬼好伐杀,镬汤涌其中。
淫 抱铜柱,大火相烧燃;诽谤清高士,铁钳拔其舌。
乱酒无礼节,迷惑失人道,死入地狱中,洋铜沃其口。
遭逢众厄难,毒痛不可言;若生还为人,下贱贪穷中。
不杀得长寿,无病常康强;不盗後大富,钱财恒自满。
不淫香清净,身体鲜 芬,光影常奕奕,上则为大王。
至诚不欺诈,为众所奉承,不醉後明了,德慧所尊敬!
五福超法出,天人同俦类,所生亿万倍,真谛甚分明。
末世诸恶人,不信多狐疑,愚痴不别道,罪深更逮冥!
蔽圣毁正觉,死入大铁城,识神处其中,颈上戴铁轮。
求死不得死,须臾已变形;矛戟相毒刺,躯体恒残截。
奈何世如是,背正信鬼神,解奏好卜问,祭祀伤不仁,
死堕十八处,经历黑绳狱,八难为界首,得复人身难。
若时得为人,蛮狄无义理,痴骏无孔窍,跛 哑不语,
朦胧不达事,恶恶相牵拘,展转众徒聚,禽兽六畜形,
为人所屠割,剥皮视其喉,归偿宿怨怼,以肉给还人。
无道堕恶道,求脱甚为难;人身既难得,佛经难得闻。
世尊为众佑,三界皆蒙恩,敷动甘露法,令人普奉行。
哀哉已得慧,愍念群萌故,开通示道径,黠者即度苦。
福人在向向,见谛学不生,自归大护田,植种不死地。
恩大莫过佛,世佑转法轮,愿使一切人,得服甘露浆。
慧船到彼岸,法磐引大千;彼我无有二,发愿无上真!
阿难颂如是已,诸会大众,一时信解,皆发无上正真之道,僧那大铠甘
露之音,香薰三千。从是得度,开示道地,为作桥梁。国王臣民,天龙、鬼
神,闻经欢喜!阿难所说,且悲、且恐。稽首佛足,及礼阿难,受教而去。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阿难七梦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阿难在舍卫国,有七种梦,来问於佛:
一者:陂池火炎滔天。
二者:梦日月没星宿亦没。
三者:梦出家比丘转在於不净坑堑之中;在家白衣登头而出。
四者:梦群猪来  檀林怪之。
五者:梦头载须弥山,不以为重。
六者:梦大象弃小象。
七者:梦师子王名华撒头上,有七毫毛,在地而死,一切禽兽见故怖畏,
後见身中虫出,然後食之。以此恶梦来问於佛。
佛时在舍卫国普会讲堂上,与波斯匿王,说法苦习灭道,为乐见阿难忧
色 愁苦叵言。佛告阿难:「汝於梦者,皆为当来五浊恶世,不损汝也,何
为忧色?
第一梦:陂池火炎滔天者。当来比丘,善心转少,恶逆炽盛,共相杀害,
不可称计。
第二梦者:日月没星宿亦没。佛泥洹後,一切声闻,随佛泥洹不在世,
众生眼灭。
第三梦:出家比丘转在於不净坑堑之中;在家白衣登头出者。当来比丘
怀毒嫉妒,至相杀害,道士斩头,白衣视之,谏诃不从,死入地狱,白衣精
进,死生天上。
第四梦者:群猪来 突 檀林怪之者。当来白衣,来入塔寺,诽谤众僧,
求其长短,破塔害僧。
第五梦者:头载须弥山,不以为重者。佛泥洹後,阿难当为千阿罗汉出
经之师,一句不忘,受悟亦多,不以为重。
第六梦者:大象弃小象。将来邪见炽盛,坏我佛法,有德之人,皆隐不
现。
第七梦:师子死者。佛泥洹後,一千四百七十岁,我诸弟子修德之心,
一切恶魔不得娆乱,七毫者七百岁後事。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犍陀国王经
後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时有国王,号名犍陀,奉事婆罗门,婆罗门居在山中,多种果树,时有
采樵人,毁败其果树,婆罗门时见之,便将诣王所言:「是人无状,残败我
果树,王当治杀之。」
王敬事婆罗门,不敢违之,即为杀败树者。自後未久,有牛食人稻,其
主逐捶牛,折其一角,血流被面,痛不可忍。牛径到王所白言:「我实无状,
食此人少稻,今为其见捶折我角。」稻主亦追到王所,王晓鸟兽语,告牛言:
「我当为汝治杀之。」牛即报言:「今虽杀此人亦不能令我不痛,但当约饬,
後莫取人如我耳。」王便感念言:「我事婆罗门,但坐果树,令我杀人,不如
此牛也。」
便呼婆罗门问言:「今事此道,有何福乎?」
婆罗门报言:「可得攘灾致福富贵长寿。」
王复问言:「可得免於生死不?」
报言:「不得免於生死也。」
王独念言:「当用此道为事。」
便敕群臣严驾,往到佛所,五体投地,为佛作礼,白言:「我闻佛道至
尊,巍巍教化,天下所度无数,愿受法言,以自改操。」
佛即授王五戒十善,为说一切天地人物无生不死者。
王以头面著地为礼,白佛言:「今奉尊法戒,当得何福?」
佛言:「布施持戒现世得福;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者,其德无量,後上天
上,亦可得作遮迦越王,亦可得无为度世之道。」
佛即为王现相好威神光耀,王即欢喜意解,便得须陀洹道。
阿难正衣服,头面著地,为佛作礼,
白佛言:「此王与牛,本何因缘?牛语意便解,舍婆罗门,而事佛道,
见佛闻法,即得道迹。」
佛言:「乃昔拘那含牟尼佛时,王与牛为兄弟,作优婆塞,俱持斋一日
一夜,王守法精进不懈怠,寿终升天上,寿尽下为国王;牛时犯斋夜食,後
受其罪,罪毕复作牛,百世有宿识,故来开悟王意,牛後七日,寿终上生天
上。」
佛言:「四辈弟子!受持斋戒,不可犯也。」
诸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鬼神,闻经欢喜,前为佛作礼而
去。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与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萨万人。
时须耶国有贫人,行赁剃小儿头,所剃者皆约:到麦熟当各雇麦一斛。
适别未远,道逢故人,将其还求麦,欲以取酒饮之,遍求无以麦还者。於 是
便起恚意言:「愿我寿终後,作大神龙,当陷此国。」後寿终,魂神 遂还作
龙,其国中历年风雨不时,五谷毁败。
佛念此国人民饥馑,即遣沙曷比丘往化之。龙见比丘往,即兴恶意,欲
败 国及杀沙曷比丘,沙曷便变化钵,覆盖一国,龙雨之谓国已没,比丘以 佛
威神,令龙见人民安隐如故。龙复兴恚意下雪,比丘以钵受之,雪极 比丘
以手扫之,著一处如山,比丘乃入龙室,龙即出比丘复出,龙入比 丘复入,
如是若干辈,龙极乃止,
长跪问言:「卿何等神,恼我如是?」
比丘言:「吾是佛弟子。」
龙言:「我欲自归於卿。」
比丘答言:「吾有大师,佛三界最尊,卿当自归之。」
龙言:「佛在何所?」
报言:「佛在舍卫国。」
龙言:「乞逐道人去。」
比丘言:「欲去者善。」便内龙著笥中。人民见比丘取龙中如是,
皆欢喜问言:「道人是何等大神,降伏国患?」
告言:「吾是佛弟子。」
人民问言:「佛可得见不?」
答言:「欲得见佛且待吾还时。」
日向中道遇分卫,人民或与饭者、与酒者,比丘受而食饮之,致酒醉遇
树下卧,龙钵袈裟各在一处。佛时笑,五色光出,阿难正衣服,
叉手白佛言:「佛不妄笑,笑必有意。」
佛告阿难:「汝为见沙曷比丘不?」
阿难言:「不见。」
佛言:「今在彼树下醉卧。」
时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萨万人,各相与言:「沙曷比丘已得阿罗汉,何
以复醉卧?」
佛知诸人意有疑,因说四事:
一者阿罗汉不三昧不得知;
二者不得便现神足;
三者不得强劝人分卫;
四者身中尚有虫。
阿罗汉以是四事不及佛。
时万菩萨,皆回意欲向罗汉。
佛遣目犍连往到沙曷比丘所,敕之摄龙来,龙以头面为佛作礼,佛便为
说 宿命本末,龙心即解,受五戒奉行十善,即得须陀洹道,为佛作礼而去。
佛时说沙曷比丘功德微妙。
阿难叉手启佛言:「沙曷比丘饮酒醉卧,而佛说其功德微妙乃尔。」
佛告阿难:「阿罗汉不复饥渴,用三事故,现醉卧耳:
一者佛欲开化菩萨意;
二者不欲逆布施家意;
三者恐诸弟子未得道者,饮酒多失故。
以至戒捡之。沙曷比丘虽饮酒,是为不醉。」
诸菩萨、四辈弟子,闻佛说是,皆起整衣服,为佛作礼。沙曷比丘更前
长。
跪白佛言:「须耶越国王人民欲见。」
佛默然受之。沙曷比丘即承佛教,如弹指顷,还到须耶越国。国王人民
见比丘,皆欢喜有作礼者、有跪者、但叉手者。
沙曷比丘告言:「佛明日当来到。」
此王闻佛当来大欢喜,豫於四衢道,扫洒广施帐幔。
佛明日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豫行空中,皆有自然莲华,奉佛足下,王
及臣民,皆以香华,出城迎佛,五体投地,稽首为礼。佛及比丘,到宫中即
有自然师子座,布以  ,七宝华盖,五色交络,王施设供养,手自斟酌,
饭毕行盥水祝愿,佛为王及人民,说龙本末,王及人民心解,即受五戒行十
善,或得须陀洹者、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者,不可称数。
佛说经竟,四辈弟子、天龙鬼神,欢喜奉行。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夏安居。尔时众多上座声闻,於世尊左
右树下窟中安居。
时有众多年少比丘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佛为诸年少比丘,种
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默然住。诸年少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
从座起,作礼而去。诸年少比丘,往诣上座比丘所,礼诸上座足已,於一面
坐,诸上座比丘,作是念,我等当摄受此诸年少比丘,或一人受一人、或一
人受二三多人,作是念已,即便摄受,或一人受一人、或受二三多人、或有
上座乃至受六十人。
尔时世尊十五日布萨时,於大众前敷座而坐。
尔时世尊观察诸比丘已,告比丘:「善哉善哉!我今喜诸比丘行诸正事,
是故比丘!当勤精进。」
於此舍卫国,满迦提月,诸处人间比丘,闻世尊於舍卫国安居,满迦提
月 ,已作衣竟,持衣钵,於舍卫国人间游行,渐至舍卫国,举衣钵洗足已 ,
诣世尊所,稽首礼足已,退坐一面。尔时世尊为人间比丘,种种说法 ,示
教照喜已默然。尔时人间比丘闻佛说法,欢喜随喜,从座起,作礼 而去。
往诣上座比丘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时诸上座,作是念,我 等当受此
人间比丘,或一人受一人、或二三乃至多人,即便受之,或一 人受一人、
或二三乃至有受六十人者。彼上座比丘受诸人间比丘教戒教 授,善知先後
次第。
尔时世尊月十五日布萨时,於大众前敷座而坐。观察诸比丘,告诸比丘:
「善哉善哉!诸比丘,我欣汝等所行正事,乐法等所行正事,诸比丘!过去
诸佛亦有比丘众,所行正事,如今此众;未来诸佛所有诸众,亦当如是,所
行正事,如今此众。所以者何?今此众中,诸长老比丘,有得初禅第二禅第
三禅第四禅、慈悲喜舍、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处,具
足住,有比丘三结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
究竟苦边,有比丘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有比丘五下分结尽,得阿
那含,生般涅盘,不复还生,此世有比丘,得无量神通境界,天耳他心智宿
命智生死智漏尽智,有比丘修不净观断贪欲,修慈心断瞠恚,修无常想断我
慢,修安那般那念断觉想。云何比丘修安那般那念断觉想?是比丘依止聚落,
乃至观灭出息,如观灭出息觉,名修安那般那念断觉相。」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异比丘,在拘萨罗人间,住一林中。
时彼比丘与长者妇女嬉戏,起恶名声。时彼比丘,作是念:「我今不应共他
妇女起恶名声,我今欲於此林中自杀。」时彼林中,止住天神,作是念:「恶
不善不类,此比丘不坏无过,而於林中,欲自杀身,我今当往方便开悟。」
时彼天神,化作长者女身,语比丘言:「於诸巷路四衢道中,世间诸人,为
我及汝,起恶名声言:『我与汝共相习近,作不正事。』已有恶名,今可还俗,
共相娱乐。」比丘答言:「以彼里巷四衢道中,为我与汝,起恶名声,共相习
近,为不正事,我今且自杀身。」时彼天神还复天身,而说偈言:
虽闻多恶名 苦行者忍之 不应苦自害 亦不应起恼
闻声恐怖者 是则林中兽 是轻躁众生 不成出家法
仁者当堪耐 下中上恶声 执心坚住者 是则出家法
不由他人语 令汝成劫贼 亦不由他人 令汝得罗汉
如法自知已 诸天亦复知
尔时比丘,为彼天神所开悟已,专精思惟,断除烦恼,得阿罗汉。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进学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只树之园须达精舍,大贤众千二百五十人。
佛告诸比丘:「有四雅行,智者常遵,丈夫所修,达士恒奉,不才愚夫
所不好乐。何等为四?
孝事父母,悦色养足;
守仁行慈,终始不杀;
惠施济乏,未曾吝逆;
遭值圣世,捐荣履道。
是四道,是四雅行。智者所遵,丈夫所修,达士恒奉,不才愚夫所不好
乐。」
佛时颂曰:「
智者称孝;愍命慈活;
放施普给;超俗崇寂。
如是正业,明士所习,
圣见已具,定至无为。」
佛告比丘,复有二法,若在闲宴,或处大众,心行莫懈:一者、静寂圣
贤默定;二者、博学讲论邃义。又有二施:饮食美味以安身命;敷散经典开
微悦听。食施安身,法施迁神。二事虽快法施为最,是以比丘念演妙法宣慧
莫痴。既自洗濯并净尘著,如是道法永度无穷。乃名出家具足觉了。」
佛说经竟,比丘欢喜,作礼受教。
阿世王问五逆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在罗阅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提婆达兜诣阿 世王所,到已即就座坐,时王阿 世,即从坐起,头面
礼调达足,还就座坐。时王阿 世白调达言:「我曾闻,尊者调达,彼沙门
瞿昙常作是语:『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是五不救罪者,必入地狱
不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斗乱众僧、起恶意於如来所。
如是五不救罪,若有男女施行此事者,必入地狱不疑。』我今,调达,躬杀
父王,我亦当入地狱耶?」时调达告阿 世王:「大王!勿怀恐惧,为有何
殃?为有何咎?谁为殃而受报?谁作殃当受其果?然大王亦不为恶逆,所作
恶者,自当受报。」
时众多比丘,到时著衣持钵,入罗阅城乞食,时众多比丘,入罗阅城乞
食,闻王阿 世语调达言:「尊者调达,我闻沙门瞿昙作是说言:『有五不救
罪,若有男女,施行此五事者,必入地狱不疑。』我无辜躬杀父王,我当入
地狱中耶?」时调达报言:「勿惧大王!谁作殃,殃由何生?谁作恶後受报?
王亦不作殃,所作殃者,自当受报。」时众多比丘,从罗阅城乞食已,食後
收摄衣钵,以尼师坛著肩上,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便说阿 世
王所共论议,具向世尊说。时世尊便说此偈:「愚者知是处 言殃谓无报 我
今观当来 受报有定处」
是时世尊告诸比丘:「彼摩竭国阿 世王,虽杀父王,亦当不久,来至

所,当有等信於我所,命终之後,当堕地狱如拍?。」时有一比丘,白
世尊言:「从彼泥犁命终,当生何处?」世尊告曰:「从彼泥犁命终,当生四
天王处。」比丘白言:「从彼命终,当生何处?」世尊告曰:「比丘!从彼命
终,当生三十三天。」比丘白言:「从三十三天命终,当生何处?」世尊告曰:
「比丘!从三十三天命终,当生炎天上。」比丘白言:「世尊!从彼命终,当
生何处?」世尊告曰:「比丘!从炎天上命终,当生兜术天。」比丘白言:「世
尊!从兜术天命终,当生何处?」世尊告曰:「从兜术天命终,当生化自在
天。」比丘白言:「从化自在天命终,当生何处?」世尊告曰:「比丘!从化
自在天命终,当生他化自在天。」比丘白言:「世尊!从他化自在天命终,当
生何处?」世尊告曰:「比丘!从他化自在天命终,当生他化自在天、生兜
术天、炎天、三十三天、四天王天,复当来生人间。」比丘白言:「世尊!从
此命终,当生何处?」世尊告曰:「比丘!摩竭国王阿 世,二十劫中,不
趣三恶道,流转天人间,最後受身,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
学道,当成辟支佛,名无秽。」比丘白言:「甚奇!甚特!世尊!作如是殃罪,
受是快乐,成辟支佛,名曰无秽。」世尊告曰:「摩竭国王阿 世,发意成就,
众善普至。比丘!堪任发意成就得拔济地狱;若发意不成就者,因缘成就,
虽未生地狱,犹可设方便不至地狱。」比丘白言:「若彼人二事俱成就者,彼
当生何处?」世尊告曰:「彼二事成就,当生二处。云何为二?生天人间。」
比丘白言:「彼发意成就;因缘不成就者,此二事有何差别?」世尊告曰:「比
丘!发意成就,因缘不成就,此是钝根;发意不成就,因缘成就,比丘!此
是利根。」比丘白言:「钝根利根,有何差别?」世尊告曰:「钝根者,比丘
所为不进;利根者,比丘聪明黠慧。」比丘白言:「此二有何差别?当还何
业?」是时世尊,便说此偈:『智慧世为上 当至安隐处 诸能知等业 断
彼生有死』是谓比丘有是差别。」是时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已,即从坐
起,头面礼足, 三匝便退而去。
是时彼比丘,即其日到,时著衣持钵,入罗阅城乞食,诣彼摩竭王宫门
外。时王阿 世,遥见彼比丘来,见已便敕守门人:「云何守门人,我先已
敕,释种比丘,勿放入此,除尊者调达。」时彼守门人,执彼比丘手,驱出
门外,时比丘举右手,语摩竭国王言:「我是大王大善知识,是安隐处,无
有众恼。」时王报言:「云何比丘,而观何义,作是说言:『我是大王善知识,
是安隐处。』」时彼比丘,告王阿 世:「世尊说王作是言:『摩竭国王,虽杀
父王,彼作恶命终已,当生地狱如拍球。从彼命终,当生四天王宫。从彼命
终,当生三十三天。从彼命终,当生炎天。兜术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
从彼命终,复当生化自在天、、兜术天、炎天、三十三天、四天王天宫,复
当生此间受人形。如是大王,二十劫中,不趣三恶道,流转人间,最後受人
身,当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成辟支佛,名曰无秽。
所以然者,如是大王,当得是无根之信。』」时彼比丘,说是语已,便退而去。
时王阿 世,闻彼比丘所说,亦不欢喜,复不瞠恚,亦不受彼所说,便
告耆域王子曰:「耆域!沙门来至我所,而作是言:『彼如来至真等正觉见授
决,杀父王而作是恶逆,命终後当生地狱如拍?。从彼命终,当生四天王天。
三十三天。炎天。兜术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从彼命终,复当生化自
在天、兜术天、炎天、三十三天、四天王宫,从彼命终,当生人间。最後受
人身,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成辟支佛,名曰无秽』。
耆域!汝往彼沙门瞿昙所,审有是语不。」对曰:「如是,大王!。」时耆域王
子受摩竭国王教,便出罗阅只国,诣灵鹫山,至世尊所,至已头面礼足,在
一面坐。时耆域王子,从摩竭国王所说言教,尽向如来说,世尊告曰:「如
是,耆域!佛世尊言无有二,所说随事,所以然者,耆域,彼王阿 世,当
成无根信,诸有男女,彼一切亦当有是趣而无有异。」时耆域王子从如来受
是教已,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诣摩竭国王所,到已便语王阿 世
言:「彼如来至真等正觉,实有是语,所以然者,诸有得无根信者,而无有
异,愿王当诣彼如来至真等正觉所。」时王报言:「耆域!我闻彼沙门瞿昙,
有是咒术,能降伏人民,使外道异学,无不受其教,是故我不堪任往见沙门
瞿昙,且住,耆域,我当观察彼沙门瞿昙,为有一切智不,设当有一切智者,
然後我当往见彼沙门瞿昙。」时耆域王子,从摩竭国王,闻是语,出罗阅城,
诣灵鹫山,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义白世尊言,时世尊
告曰:「耆域,摩竭国王,不久当来至我所,当成无根信,设我取泥洹日後,
当供养我舍利。」耆域王子,欢喜踊跃,不能自胜。
时世尊与耆域王子说微妙法,令发欢喜。时耆域王子,从如来闻此深法,
即从座起,头面礼足, 三匝,便退而去,时耆域王子,闻佛所说,欢喜奉
行。
?字为左毛右菊去草字头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出家缘经
後汉安息过三藏安世高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耆 崛山,与大比丘僧俱千二百五十。
是时难提优婆塞,与五百优婆塞,出王舍城上耆 崛山,往谒佛所头面
礼足,长跪叉手问佛:「大德,愿闻优婆塞五戒,毁犯正戒,有何恶事?」
佛答:「难提优婆塞,楚害生命有十恶事。何等十?现世常怀害心;後
世毒心隆赫;恒被痛害,怨怨不息;人不喜见;思虑多恶者;怖惧;眠不安
寐,梦则惶怖,觉则惊悸;死时狂勃种短命栽;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设得为
人多病少命,是为十恶事。」
「偷劫他财,有十恶事·何等十?贪餮深重,恒为众疑;能兴重恶,行
则非时,动则非法;亲友恶逆,贤良疏远;败戒果敢;常惧王伺,须财市命;
种遗宝物;贫敝之业;身坏命中生地狱中;设得为人,饥寒困苦,致财良难,
虽获少财,五事共之──王、贼、水、火及恶妻子──;今乃藏埋,会亦当
失,是为十恶。」
「邪 有十恶事。何等十?常为其夫伺补楚毒,室家不和;善法消竭,
不善法增;危败躯身;不检其妻,不守财贿;常为人疑,宗亲不信;种业如
是;门不贞洁;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设得为女,非得一主;设得为男,驰骋
邪 ,自失其妻。是十恶事。」
「妄语中有十恶事。何等十?口常臭烂;善神背叛,凶鬼易陵;实言流
世众所不信;俗为重事,不在言议;未有实事恶名远闻,为人轻毁,不起恭
肃;虽言有实,人不奉用;多怀愁怖;种诽谤业;身死命终生地狱中;设得
为人,常被诽谤。是十恶事。」
「饮酒有三十五恶。何等三十五?散尽财贿;致众苦患;怨诤增重;裸
露形躯;恶名遐迩;慧明日减;应得不得;已得便失;显扬恶事;要务顿发
忧戚之本;恍惚变没;颜貌鄙恶;轻慢尊长;不知供养沙门婆罗门;自於室
家不遍尊卑;不宗敬佛;不崇大法;不敬事僧;反亲恶人;远离能明;崩坠
邪道;无惭愧心;不护根门; 荒 欲;众所不爱;人不喜见;德士宿旧咸
来咎责;集造众恶;要用之势,不豫识任;智德隐避;像类不别;去泥洹远;
种狂惑业;身死命终生地狱中;设得为人,愚痴顽 。」
是时,难提优婆塞及五百清信士,诸天世人,四辈之众,文佛所说,毕
命受持,头面 竟,踊悦而去。
佛说末罗王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时有国王,号曰末罗,土地丰沃,士民壮勇。其国中有方石,周旋数十
里,当於王道,群臣共议,启王徙石,王便料选国内,凡得九亿人,令掘徙
石,乃历年月,士民疲极,不能动石。
佛念人民愚痴,空自勤苦,而石不移,即呼阿难,与汝俱往,如弹指顷,
便到其国。佛时作沙门,被服住在石边,谓人民言:「用何故掘徙此石?」
初无应者,如是至三,人民恚言:「我掘此石,勤苦经年,卿等何人,反来
问我?」各自委去。
佛即时笑,以足指挑石,手受之,掷置空中,复以手受住之於地,佛便
放光明现相好,九亿人见佛威神,莫不震耸,皆叩头言:「吾等愚痴,不别
真伪,将何神天?」
佛言:「我是佛也。」
人民问言:「佛用何等力能举此石?」
答言:「我有四力。何等为四?
一为精进力。
二为忍辱力。
三为布施力。
四为父母力。
何等为精进力?谓不杀盗 欺,广陈经法,开导人物,未曾懈怠,是为
精进力。
何等为忍辱力?敢有残害毁辱,加恶於我,我心如地,无所不受,是为
忍辱力。
何等为布施力?谓以国土珍宝妻子头眼,悉以施人,意无恨悔,是为布
施力。
何等为父母力?谓受父母身体哺乱育养之恩,或从地积珍宝,上至二十
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是为父母力。」
人民复问言:「尽复有何等力?」
佛言:「复有四力。何等为四?谓生老病死,是为四力。」
复问言:「佛当常住於世不?」
佛言:「我亦当般泥洹。」
人民言:「佛乃神圣,相好金色,当世希有,犹尚般泥洹,何况我曹?」
王及臣民九亿人同时意解,乞受五戒十善,归命三尊,结解垢除,即得
须陀洹道。
阿难正衣服,为佛作礼白言:「是王及与九亿人,皆有何功德,今经即
得 解疾?」
佛言:「乃昔俱留秦佛时,王及国中九亿人,同时立志,或受五戒十善
者 、或持斋者、或然灯者、或烧香散华者、或讽诵经者、或听经者,今故 来
会,闻经即解。」
诸比丘欢喜,前为佛作礼。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摩达国王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只竹园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时有国王,号名摩达王,时当出军征讨,选国中人民,数百万人,皆应
赴从。
时有比丘,已得罗汉道,到其国分卫,并见录,将诣王宫门,王有马监,
令比丘养视官马,勤苦七日,王後身自临视军阵,比丘见王,即於其前,轻
举飞翔,上住空中,现其威神,王便恐怖,叩头悔过:「我实愚痴,不别真
伪,推问国内,谁令神人为是者,今当有所治杀。」
比丘告王言:「非王及国人过也,自我宿命,行道常供养师,我时为师
设饭,师谓我言:『且先澡手已乃当饭。』我愚痴心念言:『师亦不养官马,
何故不预澡手?』师即谓我言:『汝今念此轻耳後重如何?』我闻是语,便
愁忧,师知其意,便念言:『我会当泥洹,何故令人恼耶?』即以其夜三更
时般泥洹。从来久远,各更生死,今用是故,受其宿殃,养马七日。夫善恶
行,辄有殃福,如影随形。」
王闻比丘说罪福,意解欢喜,乞得归命於神人,比丘告言:「卿当自归
於佛,佛为三界师。」
王及国人民,皆随比丘到佛所,稽首为佛作礼,受五戒,作优婆塞。佛
便为王及人民,现相好威神,光曜天地。复为说无常苦空,王於是便得须陀
洹道,国中人民,皆受五戒十善,归命三尊,月日斋戒,以为常法。
阿难整衣服,作礼白佛言:「是王及国中人民,见佛闻经即解,何以故?」
佛言:「及昔摩父佛时,是比丘作沙门,王时为优婆塞,净意供养三日,
令我所在处常得其福,今已得度世之道,今来会此闻经,便得须陀洹道。」
四辈弟子,天龙鬼神,闻经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梵摩难国王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时有国王,号名梵摩难,常供养佛及众僧,每得斋日,王辄宿饬群臣严
驾,王便导从数千人到佛所,五体投地,稽首佛足,佛每为诸天人民说经法,
王辄欢喜恭敬听经,王宫内亦奉事三尊,清净斋戒。
王有太子,名均邻儒,至心精进,觉世非常,无生不死者,不贪时荣,
白王言:「佛世难值,经法难闻,我今乞欲随佛作沙门。」王即听之。
均邻儒便辞王到佛所,乞为比丘,佛便以手摩其头,发堕袈裟自然著身。
均邻儒奉持重戒,精进勤修,昼夜不倦,三月日便得罗汉道。
王时不知其已得道,见其勤苦,饭食 蔬,每往供养,异於众僧,其心
不同,辄谓之言:「我国中珍琦七宝,饭食甘肴,无所不有,汝何故正当乐
为沙门乎?」
佛知王用恩爱故,佛便语均邻儒:「起现威神。」
均邻儒即承佛教,头面著地,为佛作礼,轻举上住空中,飞行变化,分
身散体,出入无间毕已,头面著佛足。
王见其道德乃尔,便悲喜交集,五体投地,为均邻儒作礼。
佛时令均邻儒为王说苦空非常四谛之要,王於是意解,即得须陀洹道。
佛语阿难:「比丘有四事,受人施饮食美味衣服,善恶不得有逆:
一者欲福布施家;
二者不欲逆施者意;
三者或年老、或身体有病;
四者恐人行道勤苦。
夫欲饭食美,当存念重戒,一切众生皆我亲属,但展转久远,各更生死,
不识其本耳。譬如人身体,有疮及病者,服药趣令其愈,不得贪著。夫欲施
者,皆当平心不问大小。」
佛於是令阿难临饭说僧跋,僧跋者众僧饭皆悉平等。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越难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波罗奈私国,贤者飞鸟聚,彼时国中有四姓长者,名曰越难,
大豪富珍奇珠宝牛马田宅甚众多,难为人悭贪嫉妒,不信道德,不喜布施,
日未没,常敕门监,有来乞丐者勿得通也。难有一子名曰 檀,亦复悭贪,
难後寿尽还生其国中,为盲乞妇作子,其夫言:「汝身有重病,今复怀躯,
我贫穷无以衣食,汝便自去。」妇受教出门外,未远得大聚粪,便止其中,
至九月生一子,两目复盲,其母行乞食养之,至年七岁,其母言:「我养汝
大久,且自行拄杖,取食器行乞,当自悲言:「世间贫者最为苦恼,今我薄
命生贫家,两目复盲无所见,复人所轻易,今有乞我少所饮食,愈我饥者,
譬如天雨,渴者得饮。」儿闻母说如是,便行家家乞丐,复到 檀家,其子
适到,时守门者适小出,盲儿径入前到中庭,如母教说之,时 檀在高观上
闻其语,大怒呼守门者问之:「谁内此盲乞儿者?」门监大恐怖,即牵盲儿
扑於门外,伤其头面,复折右臂,壤其食器饭散其地,身体大痛,儿呼悲啼,
其母闻之,即走到儿所言:「何等弊人娆我子者,我子尚小,两目复盲,有
何等过,乃取如是,何壹感天。」儿对母言:「我到此门中乞,有高声人,呼
多力人,牵扑伤我,身体大痛如是,今且死不久。」时门上有守神,便谓之
言:「汝得是痛,尚为小耳,其大在後,汝坐前世有财不布施故,得勤苦,
世间富贵无有常,富贵而不布施,如无有财等也,死更苦痛乃愁悔当复何
益?」时观者甚众多,各各自语,其声远闻,佛时从念道觉,与诸比丘入城
分卫,佛问阿难:「是何等声?匆匆乃如是。」阿难便白佛,说盲子母本事已,
便叉手白佛:「愿哀矜到此儿所。」佛默然不应,分卫还饭已,便往视之,见
盲儿创痛,以手摩其头,目便即开,折伤处即愈,因自识宿命。佛问:「汝
是前世长者字难不?」对言:「是也。」佛告阿难:「人居世间甚 苦愚痴,
一世父子不相识知。」
尔时佛说经,解散其义,
人求子索财 於此二事中 甚忧勤苦痛 他人而得果 有身不能保
何况子与财 譬如夏月暑 息止树下凉 须臾当复去 世间无有常
阿难白佛:「此儿命尽当趣何道?」佛言:「当入大泥犁中一宿。」
佛说是经时,八万余人皆弃三垢得法眼,诸弟子皆欢喜,为佛作礼而去。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呵雕阿那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
一时佛时在舍卫国只陀恒,呵雕阿那 将五百优婆塞,至舍利弗所,作
礼已却坐,舍利弗为说经,大欢喜而退,复至佛所,以头面著地,叉手绕 佛
三匝却坐。佛问呵雕阿那 :「若有何功德,教化五百弟子随从汝?」呵雕
阿那 即长跪叉手言:「我常奉行佛所说四事,何等为四?一者布施於人;
二者说善说;三者瞻视同学给足有无;四者同学者财共不计。」佛言:「善哉
善哉!已过去佛,无有过是四事;未来佛亦无有过是四事;今现在佛亦无有
过是四事。」佛为呵雕阿那 说经已,各大欢喜而退。
呵雕阿那 还归入舍呼诸人客奴婢坐著前,好为说经开解,语生死善恶
之道;复上殿呼诸持藏人诸伎女著前,为说经戒,皆大欢喜;後上後殿,为
诸夫人妇女,说经戒已讫,还至正殿,斋戒床上,端坐定意,便得等心。第
一天上四王请诸天皆会坐,共称誉呵雕阿那 功德,四天王中尊王下至呵雕
阿那 舍,称誉呵雕阿那 功德,呵雕阿那 时得等心,不答天王。佛边有
一比丘,至呵雕阿那 舍,呵雕阿那 起迎比丘前坐,比丘说言:「佛坐中
常相称誉功德。」呵雕阿那 问比丘言:「佛称誉我时,边有白衣无?」比丘
言:「无有白衣,正使有白衣,有何等嫌疑那?」呵雕阿那 言:「佛语至诚,
恐白衣不信者,便当堕泥犁中;正使信佛语者,便复来承事我,布施我,我
不喜烦扰於人,以是故问耳。」比丘辞去。呵雕阿那 言:「想朝来未食,且
留饮食。」便行澡水,下饭食讫。比丘还白佛言:「属至呵雕阿那 舍,道说
言佛坐中大相称誉,呵雕阿那 因问我言:『佛称誉我时,边有白衣无?』
我言:『无白衣,正使有白衣有何嫌疑?』呵雕阿那 言:『佛称誉我,实至
诚不妄,白衣不信佛语者,便当堕泥犁中;正使信者,便复来承事我,我不
喜烦扰他人,以是故问耳。』」佛言:「善哉善哉!我不常为汝曹说呵雕阿那 有
七事,今复益一事为八事。何等为八事?一者不求不欲令人知;二者信不欲
令人知;三者自羞不欲令人知;四者自惭不欲令人知;五者精进不欲令人知;
六者自观不欲令人知;七者得禅不欲令人知;八者黠慧不欲令人知;所以不
欲令人者,不欲烦扰於人,故不欲令人知。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皆大欢喜,起前为佛作礼。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耶只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迦奈国,国中有婆罗门大富,姓名耶只,本事九十六种外道,
以 求福佑,闻人事佛,得富贵长寿安隐,度脱生死受福,不入三恶道中,
不更勤苦。耶只自念:我不如舍置外道,当奉事佛。因诣佛所,以头面著地,
为佛作礼,长跪白佛言:「我本愚痴,无所识知,窃闻佛道恢弘,大慈普济,
佛天上天下人中之尊,无不安隐者,我今欲舍置所事外道,归命於佛,愿佛
哀我,当受教诫。」
佛言:「若今所言大善,熟自思之,而止恶为善者,何忧不得安隐?」
耶只白佛言:「今以我所事非真故,归命於佛,当哀愍我曹去浊秽之行,
受佛清净决言,若审尔者大善。」
耶只便前受五戒:一者不杀生;二者不盗;三者不 ;四者不两舌恶口
妄言绮语;五不饮酒。三自归已,起绕佛三匝,持斋七日而去。自是之後,
行到他国,见人杀生射猎,盗人财物,耶只便欲随之;见好色女人,心意贪
之;见人是不是,便论道之;见人饮酒醉乱,便欲追之;心不安定,更欲悔
之。自念:我不能事是佛法,终当还佛五戒。
即诣佛所,叩头白佛言:「我前从佛受五戒,多所禁害,不得从我本意,
今自思欲罢,不能事佛,佛法尊重,非我所能奉事,当可得还五戒不?於佛
意当可尔不?」
佛默然不应,言未绝口中,便有自然鬼神,持铁椎,击耶只头破之;复
有鬼神,解脱其衣;复有鬼神,以铁 就口中,移取其舌;有 女鬼神,以
刀深割其阴;有鬼神,洋铜沃其口中,前後左右,皆诸鬼神,竞来分裂其肉。
如是耶只,眼目臭 ,面如土色,自然之火烧其身,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鬼神持之甚急。
佛见之如是哀愍念之,因问耶只:「汝今者当云何?」
耶只口噤不能复语,但举手自搏,从佛求哀,佛便放威神,鬼神皆怖而
走 ,耶只便得稣息,更起叩头,前白佛言:「我心中有是五贼,牵我入恶
罪中,出是恶言 今受其罪,自我所为违负佛言,愿佛哀我。」
佛言:「自汝心口所为,当咎阿谁?」
耶只白佛言:「从今日以往,当自改更奉持五戒,岁三斋月六斋,烧香
然灯,供事三尊,身人意不敢复犯。」
佛言:「如是大善,自若眼目所见,身体所更,自作自得,作善得善,
心念不善得不善,佛者法中之师,教人去恶为善,後长得度脱,诸天及人民,
愚痴者,皆使智慧,不更勤苦,从今已往,改更修善,莫得听心意所为,误
人之本。」
佛说经已,耶只心意开解,即得须陀洹道,欢喜而去。耶只归家,即饬
舍中大小,皆诣佛所受五戒,岁三斋月六斋,耶只便舍家,剃头发被袈裟,
从佛作沙门,遂得阿罗汉。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摩邓女经
後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时阿难持钵行乞食,食已阿难随水边而行,见一女人在水边担水而去,
阿难从女丐水,女即与水,女便随阿难,视阿难所止处,女归告其母,母名
摩邓,女於家委地卧而啼,母问女何为悲啼?
女言:「母欲嫁我者,莫与他人,我於水边见一沙门从我丐水,我问何
字名阿难,我得阿难乃嫁,母不得者我不嫁也。」
母出行问阿难,阿难者承事佛,
母已知还告女言:「阿难事佛道,不肯为汝作夫。」
女啼不饮食言:「母能知蛊道。」
母出请阿难归饭,女大喜。
母语阿难:「我女欲为卿作妻。」
阿难言:「我持戒不畜妻。」
复言:「我女不得卿为夫者便自杀。」
阿难言:「我师佛,不得与女人共交通。」
母入语女:「阿难不肯为汝作夫,言其有经道者不得畜妇。」
女对母啼言:「母道所在。」
母言:「天下道,无有能过佛道及阿罗汉道。」
摩邓女复言:「但为我闭门户,无令得出,暮自当为我作夫。」
母闭门以蛊道缚阿难。至晡时,母为女布席卧处,女大喜自庄饭,阿难
不肯前就卧处,母令中庭地出火,
前牵阿难衣语阿难言:「汝不为我女作夫,我掷汝火中。」
阿难自鄙为佛作沙门,今日反在是中不能得出。佛即持神,心知阿难。
阿难还至佛所,
白言:「我昨日行乞食,於水边见一女人,我从乞水,我还到佛所,明
日有一女人名摩邓,请我欲得归饭我,出便牵我,欲持女与我作妻。我言:
『我持佛戒不得畜妻。』」
女见阿难得脱去,於家啼哭,
母言:「其有事佛者我道不能胜,我本不语汝耶!」
女啼不止,续念阿难。女明日自行求索阿难。复见阿难行乞食,随阿难
背後,视阿难足,视阿难面,阿难惭而避之,女复随不止,阿难还归佛所,
女守门,阿难不出,女啼而去。
阿难前白佛:「摩邓女今日复随我。」
佛使追呼摩邓女见之。
佛问:「汝追逐阿难,何等索?」
女言:「我闻阿难无妇,我又无夫,我欲为阿难作妇也。」
佛告女言:「阿难沙门无发,汝有发,汝宁能剃汝头发不?我使阿难为
汝作夫。」
女言:「我能剃头发。」
佛言:「归报汝母,剃头发来。」
女归到母所言:「母不能为我致阿难,佛言:『剃汝头发来,我使阿难为
汝作夫。』」
母言:「子我生汝,护汝头发,汝何为欲为沙门作妇?国中有大豪富家,
我自能嫁汝与之。」
女言:「我生死当为阿难作妇。」
母言:「汝何为辱我种?」
女言:「母爱我者,当随我心所喜。」
母啼泣下刀剃女头发。
女还到佛所言:「我已剃头发。」
佛言:「汝爱阿难何等?」
女言:「我爱阿难眼、爱阿难鼻、爱阿难口、爱阿难耳、爱阿难声、爱
阿难行步。」
佛言:「眼中但有泪、鼻中但有 、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中但
有屎尿臭处不净。其有夫妻者,但有恶露,恶露中便有子,已有子便有死亡,
已有死亡便有哭泣,於是身有何益?」
女即自思念身中恶露,便自正心,即得阿罗汉道。
佛知已得阿罗汉道,即告女言:「汝起至阿难所。」
女即惭而低头,长跪於佛前言:「实愚痴故逐阿难耳。今我心已开,如
冥中有灯火;如人乘船,船坏依岸;
如盲人得扶;如老人持杖行。今佛与我道,令我心开。」
如是诸比丘俱问佛:「是女人母作蛊道,何因缘是女得阿罗汉道?」
佛告诸比丘:「汝欲闻知是女不?」
诸比丘言:「我曹当受教。」
佛言:「是摩邓女,先世时五百世为阿难作妇,五百世中常相敬相重相
贪相爱,同於我经戒中得道,於今夫妻相见如兄弟,如是佛道何用不为?」
佛说是经,诸比丘闻皆欢喜。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五母子经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昔者有阿罗汉,在山中奉行道业。
有一小儿,年始七岁,大好道法,辞母出家,求作沙弥,随大沙门,於
山中学道给师所须,诵经行道时无有懈。至年八岁,得慧眼,能通视无极,
耳能彻听,天上天下,所为善恶,皆闻知之,身能飞行所在至到,能分一身
及人自化无所不作,自知宿命,所从来生及人民, 行蠕动之类,所经历善
恶之道,皆悉知之,先世宿命,为五母子时,便坐自笑。
其师问:「何等而笑?」
沙弥答言:「无所笑也。」
师曰:「是山中亦无歌唱伎乐,汝笑嗤我耳!」
沙弥答言:「不敢笑师,但自笑耳。我一身为五母作子,母皆为我,昼
夜啼哭感伤愁毒,不能自止,常念子忧思,未常忽忘,我自念一身而忧毒五
家,以是笑耳,不敢笑师。我与第一母作子时, 邻亦复生子,与我同日而
生,其子出入行步,我母见之,便悲念我子在者,亦当出入行步如是,愁毒
泪下如雨,悲言念子;我为第二母作子时,我短命又早死,我母见人乳儿,
便念乳我悲哀涕泣,言念我子;我为第三母作子时,我年十岁,复少死,母
临食悲哭泣泪,言念我子在者,当与我共食,舍我死去,使我独食,哽咽言
念我;复为第四母作子时,我薄命先死,我等辈娶妇,我母见之,即念我子
在者,亦当为子娶妇,言我何负苍天而杀我子;复为第五母作子时,我始年
七岁,好道辞家,舍母随师,入山求道,得阿罗汉,我母日日啼哭言,我生
一子,随师学道,不知所在,饥饱寒温,不知生死,不复相见,愁毒言念我
子。是五母适共一会,各各言亡我子,相对啼哭,不能相止,是我一身一魄,
展转而与五母腹中作子,固疑惑人而使众悲哭发狂,但共念我一身耳,各欲
自杀,是故笑耳。发念世间,凡人知不死,当有所至,生皆共言死耳,凡人
何能知死,当有生作善,自得其福,作恶得其殃,不有所遗人,在世间皆为
恶业无所畏难,死後当入泰山地狱中,苦痛极哉,後悔无所复及,我厌世间
勤苦,故辞父母,入山精进求道,今我自见畜生饿鬼地狱中,代之恐怖,今
被蒙佛恩,得闻经法,今我日夜怜伤五母,不能自脱,反忧我所求,愿皆以
得念世间人,展转相生,亦复相笑,无有休息,身皆归土,魂当所作,随其
善恶,皆不能自拔,断其恩爱,能离贪欲,可得度脱,我以不复与生死会,
我恨身以断如人不种当泥洹道最乐,长复兴勤苦,为师说之。」
已便飞去。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龙施女经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於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及五百众菩萨。佛以晨旦著衣持钵。入城分卫众会皆从。诸天龙神香华伎乐
倍於常  时。佛到长者须福门外。须福有女名曰龙施。厥年十四。时在浴
室澡浴涂香著好衣。为佛眉间亳相之光。照七重楼上。东向见佛在门外住。
容貌端正如星中有月。奇相众好金色从容诸根寂定。女大欢喜则自念言。今
得见佛及众弟子。当以发意作菩萨行。愿令我得道如佛。魔见女发大意心为
不乐。念言是女今兴大福及欲求佛。必过我界多度人民。今我当往坏其道意。
魔便下化作女父形象被服。谓龙施言。今所念者大重。佛道难得亿百千劫勤
劳不懈然後乃成。今世幸有佛。不如求罗汉。既要易得且俱度世泥洹无异。
何为贪佛久负勤苦。汝是我女故语汝耳。龙施对曰。不如父言。罗汉与佛虽
俱度世功德不同。佛智大度如十方空度人无极。罗汉智少若一时耳。何有高
才乐於少者。魔复言。未曾闻女人得作转轮圣王。况乃欲得作佛。佛道长久
不如求罗汉早取泥洹。龙施报言。我亦闻女人不得作转轮圣王。不得作帝释。
不得作梵王。不得作佛。我当精进转此女身竟受作男子身。盖闻天下尊行菩
萨道。亿劫不懈者後皆得作佛。魔见女意不转。益用愁毒更作急教言。作菩
萨行者。当不贪於世间。不惜於寿命。今汝精进。能从楼上自投於地者。後
可得佛。龙施念言。今我见佛乃自爱欲菩萨道。父有教以精进弃身可得佛道。
我何惜  此危脆之命。女即於栏边叉手向佛言。我今自归天中之天。以一
切愍 [注一  ]念知我所求。请弃躯命不舍菩萨。以身施佛愿而散华。以
便纵身自投楼下  。於空中未及至地。女身则化成男子。时佛乃笑。五色
光从口出。照一佛刹  还从顶入。贤者阿难前跪问言。佛不妄笑愿闻其意。
佛言。阿难。汝见此女  自投空中化成男子不。对曰见。佛言。此女乃前
世时以事万佛。後当供养恒 沙如来。却至七亿六千万劫。当得作佛号名龙
盛其寿一劫。般泥洹後经道兴盛半劫乃灭。时佛说法当度九十七亿万人。令
得菩萨及罗汉道。是时人民饮食。当如第二忉利天上。於是龙施身住佛前。
报父母言愿放舍我得作沙门。父母即听。诸家亲属合五百人。及八百天神。
见女人龙施化成男子。皆发无上正真道意。魔王见众人求佛。更多忧愁不乐
惭愧而归。佛说是时莫不欢喜。
佛说无常经(三启经)
附:临 终 方 诀
大唐三藏法师义静译
稽首归依无上士 常起弘誓大悲心 为济有情生死流 令得涅盘安隐处
大舍防非忍无倦 一心方便正慧力 自利利他悉圆满 故号调御天人师
稽首归依妙法藏 三四二五理圆明 七八能开四谛门 修者咸到无为岸
法云法雨润群生 能除热恼蠲众病 难化之徒使调顺 随机引导非强力
稽首归依真圣众 八辈上人能离染 金刚智杵破邪山 永断无始相缠缚
始从鹿苑至双林 随佛一代弘真教 各称本缘行化已 灰身灭智寂无生
稽首总敬三宝尊 是谓正因能普济 生死迷愚镇沈溺 咸令出离至菩提
生者皆归死 容颜尽变衰 强力病所侵 无能免斯苦
假使妙高山 劫尽皆坏散 大海深无底 亦复皆枯竭
大地及日月 时至皆归尽 未曾有一事 不被无常吞
上至非想处 下至转轮王 七宝镇随身 千子常围绕
如其寿命尽 须臾不暂停 还漂死海中 随缘受众苦
循环三界内 犹如汲井轮 亦如蚕作茧 吐丝还自缠
无上诸世尊 独觉声闻众 尚舍无常身 何况於凡夫
父母及妻子 兄弟并眷属 目观生死隔 云何不愁叹
是故劝诸人 谛听真实法 共舍无常处 当行不死门
佛法如甘露 除热得清凉 一心应善听 能灭诸烦恼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
尔时,佛告诸 刍:「有三种法,於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
不可念、是不称意。」「何者为三?谓老、病、死。汝诸 刍,此老病死,於
诸世间,实不可爱、实不光泽、实不可念、实不称意。若老病死。世间无者,
如来应正等觉,不出於世,为诸众生,说所证法,及调伏事。是故应知,此
老病死,於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称意。由此三事,
如来应正等觉,出现於世,为诸众生,说所证法,及调伏事。」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外事庄彩咸归坏 内身衰变亦同然 唯有胜法不灭亡 诸有智人应善察
此老病死皆共嫌 形仪丑恶极可厌 少年容貌暂时住 不久咸悉见枯嬴
假使寿命满百年 终归不免无常逼 老病死苦常随逐 恒与众生作无利
尔时,世尊说是经已,诸 刍众、天龙药叉、捷闼婆、阿苏罗等,皆大
欢喜,信受奉行。
常求诸欲境 不行於善事 云何保形命 不见死来侵
命根气欲尽 支节悉分离 众苦与死俱 此时徒叹恨
两目俱?上 死刀随业下 意想并 惶 无能相救济
?字为左番右飞
长喘连胸急 短气喉中乾 死生催伺命 亲属徒相守
诸识皆昏昧 行入险城中 亲知咸弃舍 任彼绳牵去
将至琰魔王 随业而受报胜因生善道 恶业堕泥犁
明眼无过慧 黑 不过痴 病不越怨家 大怖无过死
有生皆必死 造罪苦切身 当勤策三业 恒修於福智
眷属皆舍去 财货任他将 但持自善根 险道充粮食
譬如路傍树 暂息非久停 车马及妻儿 不久皆如是
譬如群宿鸟 夜聚旦随飞 死去别亲知 乖离亦如是
唯有佛菩提 是真归仗处 依经我略说 智者善应思
天阿苏罗药叉等 来听法者应至心 拥护佛法使长存 各各勤行世尊教
诸有听徒来至此 或在地上或居空 常於人世起慈心 昼夜自身依法住
愿诸世界常安隐 无边福智益群生 所有罪业并消除 远离众苦归圆寂
恒用戒香涂莹体 常持定服以资身 菩提妙华遍庄严 随所住处常安乐
附:临终方诀
若 刍、 刍尼,若邬波索迦、邬波斯迦,若见有人将欲命终,身心苦
痛,应起慈心,拔济饶益,教使香汤澡浴清净,著新净衣,安详而坐,正念
思惟;若病之人,自无力者,余人扶坐;又不能坐,但令病者,右肋著地,
合掌至心,面向西方,当病者前,取一净处,唯用牛粪香泥涂地,随心大小,
方角为坛,以华布地,烧众名香,四角燃灯,於其坛内,悬一彩像,令彼病
人,心心相续,观其相好,了了分明,使发菩提心,复为广说三界难居,三
涂苦难,非所生处,唯佛菩提是真归依。以归依故,必生十方诸佛刹土,与
菩萨居,受微妙乐。
问病者言:「汝今乐生何佛土也?」病者答言:「我意乐生某佛世界。」
时说法人当随病者心之所欲,而为宣说佛土因缘十六观等,犹如西方无量寿
国,一一具说,令病者心乐生佛土。
为说法已,复教谛观,随何方国,佛身相好。观相好已,复教请佛及诸
菩萨,而作是言:「稽首如来应正等觉,并诸菩萨摩诃萨,愿哀愍我,拔济
饶益,我今奉请为减众罪,复将弟子,随佛菩萨,生佛国土。」第二第三,
亦如是说。既教请已,复令病人称彼佛名,十念成就,与受三归,广大忏悔。
忏悔毕已,复为病人,受菩萨戒。既受戒已,扶彼病人,北首而卧,面向西
方,开目闭目,谛想於佛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乃至十方诸佛,亦复如是 。
又为其说四谛因果,十二因缘,无明老死,苦空等观。若临命终,看病余人,
但为称佛,声声莫绝,然称佛名,随病者心称其名号,勿称余佛,恐病者心
生疑惑。然彼病人命渐欲终,即见化佛及菩萨众,持妙香花,来迎行者。行
者见时,便生欢喜,身不苦痛,心不散乱,正见心生,如入禅定,寻即命终,
心不退堕地狱傍生饿鬼之苦。乘前教法,犹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佛前。
若在家邬波索迦、邬波斯迦等,若命终後,当取亡者新好衣服,及其随
身受用之物,可分三分,为其亡者,将施佛陀达摩僧伽。由斯亡者业障转尽,
获胜功德福利之益,不应与其死尸著好衣等将以送之。何以故?无利益故。
若出家 刍、 刍尼、及求寂等,所有衣物,及非衣物,如诸律教,余
同白衣。若送亡人,至其殡所,可安下风,置今侧卧,右肋著地,面向日光。
於其上风,当敷高坐,种种庄严,请一 刍,能读经者,升於法座,为其亡
者,读无常经,孝子止哀,勿复啼哭,及以余人,皆悉至心,为彼亡者,烧
香散花,供养高座,微妙经典,及散 刍,然後安坐,合掌恭敬,一心听经。
刍徐徐应为遍读,若闻经者,各各自观己身无常,不久磨灭,念离世间,入
三摩地。读此经已,复更散花,烧香供养。又诸 刍,随诵何咒,咒无虫水,
满三七遍,洒亡者上;复更咒净黄土,满三七遍,散亡者身,然後随意,或
安 堵波中,或以火焚,或尸陀林,乃至土下。以此功德因缘力故,令彼亡
人,百千万亿俱胝庾多劫,十恶四重,五无间业,谤大乘经,一切业报等障,
一时消灭,於诸佛前,获大功德,起智断惑,得六神通,及三明智,进入初
地,游历十方,供养诸佛,听受正法,渐渐修集无边福慧,毕当证得无上菩
提,转正法轮,度无央众,趣大圆寂,成最正觉。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昔者世尊,游罗阅只说经散慧,初语亦善,中语亦善,竟语亦善,其义
微妙,净修梵行,所讲广普。
时王便给使数十余人,常采好花以给王家後宫贵人 女大小,一日俱出
城外采华,欲还入城路迳遇佛,遥见世尊相好威光巍巍无量,犹星中月,若
日初出照于天下,与圣众俱,弟子菩萨前後围绕,往诣佛所稽首为礼,心自
念言:「人命难保,佛世难遇,经法难值,今遭大圣,犹病者得良医,身既
贫贱,加属县官,羁役之患,恒不自从,国王严急,主给采花,常以早进,
设失时节,或能见诛,日不再中,圣众难遇,亿世时有,宁弃身命,以花上
佛,并散圣众,因受经戒,听省深法无穷之慧,我於无数,为人所害,不可
称载,未曾为法而惜身命,今供世尊三宝之业,纵使见害,不堕苦痛,必生
安处。」便以华散佛及圣众上,却自归命一心重礼,佛知其念发大道意,甚
慈愍之,具为散讲大乘之法:六度无极四等四恩三脱菩萨时,诸采华人皆发
无上正真道意,心解佛慧,至不退转,无所从生,佛即授决後当作佛,号曰
妙华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其
边人莫不怡悦,启受大法,供奉三宝。
时采华夫供养受决,稽首佛足,还归家中,与家二亲妻子辞别:「我今
命尽,为王见杀。」父母愕然,问何罪咎,诸子答曰:「为王所使,行采诸华,
中遥见佛,以华贡上,王大严急,既违失时,复无有华,必见危命,故辞别
耳。」二亲闻之,益以愁戚,当柰之何,发箧视之,满中好华,须曼杂香,
香薰郁郁,远彻四面,父母告曰:「可以进王。」诸子^^^^(注)
答曰:「众人见之,必传至王,又复违时,恐不得安。」时王大瞠,见不
时来,复散众华,遣边大臣,多将人兵,收取将来,则受王教,反缚入宫,
罪当弃市,诸人不恐,面色不变,王怪问之:「汝等罪过,命在不测,缚来
当杀,何故不惧,面色不改?」即白王曰:「人生有死,物成有败,我从无
数劫,每以非法不惜身命,朝早采华,值遇世尊,以华供上,稽首归命,尔
时以知,违令当死,宁以有德而死,不以无德而存,还视华箧,续满如故,
皆是如来恩仁所覆。」王甚怪之,心不信然,故往诣佛,稽首足下,却坐一
面,叉手问佛:「有是意不?」佛言:「然王!此人至心欲度十方,不惜身命,
故取众华,以散上佛,意无想报,以得受决,将来成佛,号曰妙华至真等正
觉,用发大意受决之故,慈心之香华满箧器,莫不闻知。」王大欢喜,疾解
众缚,悔过自责:「愚意不及系缚菩萨,惟原其罪。」佛言:「善哉善哉!能
自改者,与无过同。」
佛说如是,王及臣民,莫不悦豫,作礼而去。
注栗此字作木X 木
X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 崛山,尔时世尊,晨朝著衣持钵,出耆 崛山,
入王舍城乞食,时有阿支罗迦叶为营小事,出王舍城,向耆 崛山,遥见世
尊,见已诣佛所,
白佛言:「瞿昙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
佛告迦叶:「今非论时,我今入城乞食,来还则是其时,当为汝说。」
第二亦如是说,第三复问:「瞿昙何为我作留难?瞿昙云何有异?我今
欲有所问,为我解说。」
佛告阿支罗迦叶:「随汝所问。」
阿支罗迦叶白佛言:「云何瞿昙,苦自作耶?」
佛告迦叶:「苦自作者,此是无记。」
迦叶复问:「苦他作耶?」
佛告迦叶:「苦他作者,此亦无记。」
迦叶复问:「苦自他作耶?」
佛告迦叶:「苦自他作,此亦无记。」
迦叶复问:「云何瞿昙,苦非自非他无自因作耶?」
佛告迦叶:「苦非自非他无自因作者,此亦无记。」
迦叶复问:「瞿昙所问苦自作耶?答言无记。他作耶?自他作耶?非自
非他无自因作耶?答言无记。今无此苦耶?」
佛告迦叶:「非无此苦,然有此苦。」
迦叶白佛言:「善哉瞿昙!说有此苦,为我说法,令我知苦见苦。」
佛告迦叶:「若受即自受者,我应说苦自作,若他受他即受者,是则他
作若受自受受他受,复与苦者如是者自他作,我亦不说,若不因自他无因而
生苦者,我亦不说,离此诸边,说其中道,如来说法,此有故彼有,此起故
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阿支罗迦叶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时阿支罗迦叶,见法得
法,知法入法,度诸狐疑,不由他知,不因他度,於正法律,心得无畏,合
掌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度,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形寿作
优婆塞,证知我。」阿支罗迦叶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阿支罗迦
叶辞世尊去,不久为护犊 牛所触杀,於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尔
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
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於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
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钵洗足,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今晨朝,众多比丘,入城乞食,闻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律,辞
去不久,为护犊牛所触杀,於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世尊!彼生何
趣?何处受生?彼何所得?」佛告诸比丘:「彼已见法知法,次法不受於法,
已般涅盘,汝等当往供养其身。」
尔时世尊为阿支罗迦叶受第一记。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嗟?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宋西天中印三藏传教大师法奉诏译
注:?字为左革右蔑(以下经文中均以?代该字)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国只树林给孤独园,与大 刍众俱。
是时有一天子名嗟?曩法,天报将尽,唯余七日,而乃先现五衰之相,
身无威德,垢秽旋生,头上华 咸悉萎萃,诸身分中臭气而出,两腋之下悉
皆汗流。时嗟?曩法由是之故,不乐本座,宛转於地,悲哀啼泣而作是言:
「苦哉!苦哉!曼那吉尔池,苦哉!苦哉!洗浴之池,苦哉!苦哉!宝车与 恶
欢喜杂林等如是诸园苑,不复更游戏。苦哉!苦哉!跛里耶多罗迦花永不采
摘,杂宝柔软之地,永不履践。苦哉!苦哉!天众妓女端严殊妙,常所侍卫,
今相舍离。」是时有余天子见斯事已,往帝释所白言:「天主!彼嗟?曩法五
衰现前命余七日,宛转在地,悲哀啼泣,作如是言:『苦哉!苦哉!曼那吉
尔洗浴等池,苦哉!苦哉!宝车及 恶欢喜杂林等如是诸园苑,不复更游戏。
苦哉!苦哉!跛里耶多罗迦华永不采摘,杂宝柔软之地,永不履践。苦哉!
苦哉!天众妓女端严殊妙,常所侍卫,今相舍离。』天王!我见是已,心甚
伤切,故来告白。」尔时帝释天主心悲愍故,往嗟?曩所而告之言:「天子!
云何而汝贤者宛转於地,悲哀啼泣,说诸苦事,伤动见者。」时嗟?曩法忽
闻是语,从地而起,整服肃容,合掌而立,白帝释言:「天主!我今寿命惟
余七日,命终之後堕阎浮提王舍大城,以宿业故,而受猪身,天主!既受往
身於多年中食 粪秽,我观此苦,是故愁忧。」
尔时帝释天主闻是语已,心甚悲愍,告嗟?曩法天子言:「贤者!汝可
诚心归命三宝,应作是言:『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
时彼嗟?曩法天子以死怖故畏傍生,故白帝释言:「 尸迦!我今归依佛两
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时彼天子受三归已,心不间断,以
至命终。诸天之法下智有见不能观上,时帝释天主观彼天子生於何处,为生
南阎浮提王舍大城受猪身耶、为不受猪身,尽彼天眼观之不见;又观傍生鬼
界,亦复不见;又观娑诃世界人间,亦复不见;乃至四大王众天及忉利天尽
彼观察,都不能见。尔时帝释天主既不能见已,心生疑虑,於是帝释往只树
林,诣世尊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彼嗟?曩法天子五
衰现前,命在七日,宛转於地,悲哀啼泣,说诸苦事,伤动见者。我时到彼,
见此事已,而问之言:『云何贤者悲啼懊恼憔悴若此。』时嗟?曩法而告我言:
『我今寿命惟余七日,命终之後堕阎浮提,生王舍城,而受猪身,於多年中
以诸粪秽而为食 。』我闻此说,心极悲愍,乃告之言:『今汝贤者!欲脱斯
苦,当归命三宝,作如是言: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
时嗟?曩法以死怖故畏傍生故,而白我言:『我今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
欲尊、归依僧众中尊。』时嗟?曩法受三归竟而後命终。世尊!我今不知彼
嗟?曩法托生何处。」
尔时世尊以正遍知告帝释言:「 尸迦!今嗟?曩法天子已生睹史多天
受五欲乐。」尔时帝释天主闻佛语已,欢喜踊跃,心意快然,诸根圆满,
即於佛前说伽陀曰:
若归依於佛 彼不堕恶道 弃舍人身已 当获得天身
若归依於法 彼不堕恶道 弃舍人身已 当获得天身
若归依於僧 彼不堕恶道 弃舍人身已 当获得天身
复说伽陀曰:
诚心归命佛 彼人当所得 若昼若夜中 佛心常忆念
诚心归命法 彼人当所得 若昼若夜中 法力常加持
诚心归命僧 彼人当所得 若昼若夜中 僧威常覆护
尔时帝释天主说伽陀已。
世尊印言:「如是!如是!归命佛法僧,定不堕恶道,弃舍人身已,当
获得天身。」尔时世尊说伽陀曰:
若佛陀二字 得到於舌上 同彼归命等 不虚过一生
若达磨二字 得到於舌上 同彼归命等 不虚过一生
若僧伽二字 得到於舌上 同彼归命等 不虚过一生
又说偈言:
佛法僧名若不知 彼人最下故不获 轮回宛转而久处 如迦尸花住虚空
佛说是经已,诸 刍众天帝释等一切大众,欢喜信受,作礼而退。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布施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 刍众说布施法,有三十七种:
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妒,人所崇敬。
二、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
三、常行施:得心适悦,无散乱失。
四、亲手施: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
五、为他施:复得他人行大舍施。
六、依教施:心离取相,得无为福。
七、以妙色具施:得身色端严,众所爱乐。
八、以上妙香具施:恒得旃檀之香,受用供养。
九、以上味施:得味中上味,充益肢体。
十、如法尊重施:得安隐快乐,众人喜见。
十一、以广大心施:得无量广大之福。
十二、以美食施:得离饥馑,仓库盈溢。
十三、以浆饮施:得所往之处,无诸饥渴。
十四、以衣服施:得上妙衣,庄严身相。
十五、以住处施:得田宅宽广,楼阁庄严。
十六、以卧具施:得生贵族,资具光洁。
十七、以象马车辇施:得四神足,无拥妙用。
十八、以汤药施:得安隐快乐,无诸疾病。
十九、以经法施:得宿命等通。
二十、以花果施:得七觉支花。
二十一、以花 施:得脱贪瞠痴垢。
二十二、以香施:得离烦恼臭秽。
二十三、以伞盖施:得法自在。
二十四、以铃铎施:得言音美妙。
二十五、以音乐施:得梵音深妙。
二十六、以然灯施:得天眼清净。
二十七、以缯彩疋帛施:得解脱衣服。
二十八、以香水洒如来塔庙。
二十九、以香水浴如来身。
三十、以香油涂饰佛像:共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三十一、以香水施浴众僧:得富贵家生少病安乐。
三十二、以慈心施:得颜貌和悦,无诸瞠恨。
三十三、以悲心施:得离杀害。
三十四、以喜心施:得无所畏,远离忧恼。
三十五、以舍心施:得离 碍,证寂灭乐。
三十六、以种种施:得种种福。
三十七、以无住相心施: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告诸 刍:「如是三十七种,智者所行微妙施行,汝今受持。」
尔时,舍卫国王白佛言:「世尊!我等云何而行布施?」
佛言:「大王!若求胜妙福报而行施时,慈心不杀、离诸嫉妒、正见相
应、远於不善、坚持禁戒、亲近善友、闭恶趣门、开生天路、自利利他、其
心平等。若如是施,是真布施,是大福田。复次行施,随自心愿,获其报应:
或以妙色名香珍味软触,亲手布施:得众人尊重,眷属圆满、富贵安乐之报。
或以饮食布施:而得大力。
或以酥油之灯布施:而得天眼。
或以音乐布施:而得天耳。
或以汤药布施:而得长寿。
或以住处布施:而得楼阁田园。
或以法说布施:而得甘露。」
佛言:「大王!若以十善行施,复得十种报应。十善者:不杀生、不偷
盗、不 欲、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瞠、不痴。而得
命不中夭、财无散失、眷属清洁、所言诚谛、离诸嫉妒、人所喜见、亲友和
睦、不坠贫贱、颜貌端正、智慧相应,获报如是。」
佛言:「大王!若以上妙饮食供养三宝,得五种利益:身相端严、气
力增盛、寿命延长、快乐安隐、成就辩才。如是南赡部洲,一切众生、父母
妻子、男女眷属,如上布施,随愿所求,无不圆满。」
说此法已,皆大欢喜,作礼而退。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出家功德经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
时毗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 罗羡那。譬如天与诸天女共相娱乐。时
此王子与诸 女,在阁楼上共相娱乐,耽於色欲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以一切智,闻彼乐音,告阿难言:「我知此人贪五欲乐,不久
命终。却後七日,当舍如是眷属快乐,决定当死·阿难,如此人,若当不舍
欲乐不出家者,命终或能堕於地狱。」
尔时,阿难顶奉佛教,欲利益此王子故,次至其舍。尔时,王子闻阿难
在外,即出奉见,以敬念故,请阿难入坐。坐已未久,尔时王子起恭敬心,
白八难言:「善哉,好亲友来,我今见汝,踊跃欢喜,汝今当告我佛所教法,
令我欢喜。」尔时王子如是三请。阿难为欲作大利益故,默然无言。
王子又言:「 陀呵牟尼大仙,利益一切众生,有何嫌恨,默然无所说,
不见少告?」时第三师,持佛法藏,利世间者,惨然告言:「汝今善听,却
後七日,汝当命终,汝若於此五欲乐中,不能觉悟,不出家者,命终或当堕
地狱中。佛一切智人,正语正说,记汝如是。譬如火烧物,终不虚发。汝谛
思惟。」
时彼王子,闻此语已,甚大忧怖,愁愦不乐,受阿难教:「我当出家,
定且听更六日受乐,第七日中,我辞家眷属,定必出家。」阿难可之。
第七日畏生死故,求佛出家,佛即听之。一日一夜,修持净戒,即便命
终。烧香毕已,尊者阿难与其眷属,往白佛言:「世尊,此 罗羡那比丘,
今已命终,神生何处?」
时佛世尊,天人之师,一切智人,以大梵音,胜出雷鼓迦陵频伽众妙音
声,以八种音,告阿难言:「此 罗羡那比丘,畏於生死地狱苦故,舍欲出
家,一日一夜,持净戒故,舍此世已,生四王天,为北方天王 沙门子,恣
心受於五欲快乐,贪受五欲,与诸 女,共相娱乐,寿五百岁。五百岁已,
命终转生三十三天,为帝释子,具受五欲,极天之乐,天妙 女,恣意千岁。
寿尽生焰天,为焰天王子,自恣受天色声音味触,快心欲乐。受天二千岁已,
命终生於兜率天王子,恣心受於五欲快乐,目视相欲,心自厌足,常谈法语
解脱智慧,寿天中寿。满四千岁已。命终往往自在天上,为天王子,受受种
种五欲妙乐,於 女中,化应恣意八千岁。八千岁已,命终生他化自在天,
为天王子,此第六天,其中欲乐,下五天中,所不能及。生此中已,受最妙
乐众乐之藏,受此乐时,心极迷醉,具足受於诸妙胜乐,万六千岁。如是受
乐,於六欲天,往来七反。」
「此毗罗羡那,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常
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後人中,生富乐家,财富珍宝具足。壮年已过,诸根
熟时,畏恶生老病死患故,厌世出家,剃除须发故,身披法服,勤修精进,
持四威仪,常行正念,观於五阴苦空无我,解法因缘,成辟支佛,名 流帝,
於是时,放大光明,多有人天,生於善根,令诸群生种於三乘解脱因缘。」
尔时,阿难叉手白佛言:「世尊,若当有人放人出家,若有出家者任其
所须,得几所福?若复有人,毁破他人出家因缘,受何罪报?唯愿世尊,具
尽告示。」
佛告阿难:「汝若具满於百岁中,问我此事,我以无尽智慧,除饮时时,
满百岁中广为汝说,此人功德,犹不能尽。是人恒生天上人中,常为国王,
受天人乐。若有於此沙门法中使人出家,若复营佐出家因缘,於生死中,常
受快乐。我满百岁,说其福德,不可穷尽。是故,阿难,汝满百岁,尽寿问
我,我至涅盘,说此功德,亦不能尽。」
佛告阿难:「若复有人,破坏他人出家因缘,即为劫夺无尽善财福藏,
坏三十七助菩提法涅盘之因。设有欲坏出家因缘者,应善观察如是之事,何
以故?缘此罪业,堕地狱中,常盲无目,受极处苦。若作畜生,亦常生盲。
若生饿鬼中,亦常生盲。在三恶苦,久乃得脱,若生为人,在母腹中,受胎
便盲。汝於百岁,常问是义,我百岁以无尽智说是罪报,亦不可尽,於四道
中,生而常盲。我终不记此人当有得脱时,所以者何?皆由毁出家故,或成
就无边功德。以破如是善因缘故,受无量罪,由障出家故。」
「於此清净智慧镜中,为於解脱诸善法故。若见出家修持净戒趣解脱处,
破他出家,为作留难,以是因缘故,生便常盲。不见涅盘,由毁出家故。」
「常观痴等十二因缘,应得解脱。以毁破他智慧眼故破出家缘,覆慧眼
故,从生至生,常盲无目。不见三界,缘障出家故。」
「出家应见五阴二十我见人趣正道。破出家因坏正见故,所生常盲,不
见正道。」
「出家应见一切法聚善法住处,应观诸佛清净法身。以破出家善因缘故,
所生常盲,不能睹见佛法身。」
「以因出家应具沙门形貌及与持戒清净福田种佛道因。破出家故,於善
法中断一切望,由是罪缘,生生常盲。由毁出家故。」
「出家应善观察一切身心,皆苦、无常、无我、不净。破他出家,为作
留难,则破此眼,破此眼故,不见四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
五力、七觉分、八正道,趣涅盘城。是罪缘故,所生常盲。乃至不见空无相
无作清净善法向涅盘城。是以智慧之人,知出家者,应当成就如是善法,不
应破坏善法因缘,获如是罪。」
「谁毁破他人如是出家沙门正见因缘者,终不能得见涅盘城,所生常
盲。」
「若复有人满白劫中,余方出家修持净戒;若复有人,於此阎浮提出家
持戒,一日一夜;乃至须臾清净出家,於十六分。彼百劫出家持戒,十六分
中不及其一。」
「若有颠倒 乱姊妹女,不应 处强生悭嫉,此中罪报,不可计限。」
「若有一人,能正思惟有出家心,欲舍诸恶。若复有人,破坏此人出家
因缘,不令愿满,是罪因缘增长於前,复倍百劫。」
尔时,阿难复白佛言:「世尊,此毗罗羡那,所种善根,生尊贵处,当
受福乐,为过去世亦有善行,为但齐今一日一夜出家功德受尔许福?」佛告
阿难:「汝不应观过去因缘,於此一日一夜,清净出家,故此善根,六欲天
中,七反受福,二十劫中常受生死。世间之乐最後人中,生福乐家,壮年已
过,诸根熟时,畏於生老病死苦故,出家持戒,成辟支佛。」
佛告阿难:「我今说喻,汝当善听。譬四天下,东弗婆提,南阎浮提,
西瞿耶尼,北郁单越。满中阿罗汉若盗麻丛林,若有一人,满百岁中,尽心
供养此诸罗汉,衣服、饮食、病瘦医药、房舍、卧具乃至涅盘。後若起塔庙,
种种珍宝花香璎珞幡盖伎乐,悬诸宝铃,扫洒香水,以诸偈颂,赞叹供养,
所得功德,若有人为涅盘故,出家受戒,乃至一日一夜所作功德,比前功德,
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以是因缘,善男子当应出家修持净戒。诸善男子,诸须功德者,求善
法者,自受法者,不应留难出家因缘。应勤方便劝作令成。」
时诸大众闻佛所说,莫不厌世,出家持戒。有得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者,
有种辟支佛善根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皆大欢喜,顶戴奉行。
佛说慢法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佛告阿难:「有人事佛以後便富贵;有人事佛以後衰丧不利者。」
阿难问佛:「云何俱事佛,衰利不同,何故得尔?」
佛语阿难:「有人事佛,当求明师,得了了者,从受戒法,为除诸想,
与经相应,精进奉行,不失其教受者、不犯如毛发者,是人不犯道禁,常为
诸天善神侍卫拥护,所向谐偶,财利百倍,众人所敬,後当得佛,何况富利。
如是人辈,事佛为真佛弟子;又复有人事佛,不值明师,亦无经像,又复不
礼敬、不知不解,强教人受法戒,无有至信,受戒之後,故复犯众戒,心意
蒙冥,犹豫不肯读经,行道作福,乍信乍不信,复不能念斋日,烧香燃灯作
礼,故复瞠恚 呼骂詈,出入咒咀,口初不合,心怀憎嫉,使人杀生,眼见
经像,无有敬礼之心。若其有经,趣挂著壁,或掷床席之上,或著衣被弊箧
器中,或以妻子小儿不净手弄之,烟熏屋漏,不复瞻视,亦不烧香然灯向之
作礼,与外经书无异,善神离之,恶鬼得其便,随逐不置,罔衰病之,适得
疾病也,恐怖犹豫,自念言:『我初事佛,云何故复疾病也?』不能自信,
呼使至医师,医师卜问 解除镇厌无益,遂使祷赛邪神,众过遂增,妖魅恶
鬼,屯守其门,遂使丧衰死亡,不离门户,财产衰耗,家室病疾,更相注续,
不离床席,命终罪辜,牵堕泥犁中,当被考治谪罚,无有岁数。是人但坐不
能专一,志意犹豫,无所专据,不信佛法,故得其罪殃,衰耗如是。世间人
不知佛法者,谓呼事佛令得殃衰,不知其人行自不正,违犯佛经戒,心专行
恶,众态具足,身自招之,无有与者。」
阿难闻之,便头面著地,为佛作礼,欢喜奉行。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刘宋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
一时毕竟。
佛从禅室,出往至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二国之间,有一大树,名尼拘
类树,高百二十里,枝叶方圆,覆六十里,其树上子,数千万斛,食之香甘,
其味如蜜,甘果熟落,人民食之,众病除愈,眼目精明。佛坐树下,时诸比
丘,取果食之。
佛语阿难:「吾观天地万物,各有宿缘。」阿难即前为佛作礼,长跪白佛
言:「何等宿缘?此诸弟子,愿欲闻之,唯具演说,开化未闻。」佛告阿难:
「善哉!善哉!若乐闻者,一心善听。」
佛语阿难:「夫人作福,譬如此树,本种一核,稍稍渐大,收子无限。
人而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佛事三宝中来;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
来;为人长寿,无有疾病,身体强壮,从持戒中来;为人端正,颜色妙好,
辉容第一,身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厌,从忍辱
中来;为人修习,无有懈怠,乐为福德,从精进中来;为人安详,言行审谛,
从禅定中来;为人才明,达解深法,赞叹妙义,开悟愚蒙,人闻其言,莫不
谘受,宣用为珍宝,从智慧中来;为人音声清彻,从歌咏三宝中来;为人洁
净,无有疾病,从慈心中来。」
阿难白佛:「云何为慈?」
佛语阿难:「一慈众生,如母爱子;二悲世间,欲令解脱道意;三心常
欢喜;四为能护念,一切不犯。是为慈心者也。」
佛语阿难:「为人长大,恭敬人故;为人短小,轻慢人故;为人丑陋,
善瞠恚人故;生无所知,不学问故;为人专愚,不教人故;为人 哑,谤毁
人故;为人聋盲,不喜听受经法故;为人奴婢,负债不偿故;为人卑贱,不
礼三宝故;为人丑黑,遮佛光明故;生裸国中者,喜轻衣搪突塔寺精舍故,
生马蹄国中者,喜著屐佛前行故;生穿胸人国中者,布施作福,悔惜心故;
生?鹿 麂中者,喜惊怖人故;生堕龙中者,喜调戏人?字为上鹿下章音ㄓ

故;身生恶疮,治之难差者,喜鞭打众生,不以理故;人见欢喜者,前
生见人欢喜故;人见不欢喜者,前生见人不欢悦故;遭县官系闭牢狱, 械
其身者,前世为人,笼系众生,不从意故;为人唇缺者,前世钓鱼,鱼决口
故;闻好言善语,心不乐闻,於中两舌,乱人听受经法者,後堕耽耳狗中。」
佛语阿难:「世有愚人,闻说法语,心不餐采,後堕长耳驴马之中;悭
贪独食,不共饥者,食後堕饿鬼中,出生为人,贪穷饥饿,衣不盖形,食不
供口;好食自 ,恶食施人,後生猪?蜣 之中;喜劫夺人物者,
後                 ?字为左虫右屯堕羊中,生剥其
皮,偿其宿罪;好喜杀生者,後为水上蜉蝣虫,朝生暮死;好喜盗人财物者,
後堕奴婢牛马之中,偿其宿债;好喜淫他人妻女者,死入地狱,男抱铜柱,
女卧铁床,从地狱出常生下处,当堕鸡鸭中;好喜妄语,传人恶事,死入地
狱,洋铜灌口,拔出其舌,以牛犁之,出堕鸱枭鸲鹃鸟中,人闻其鸣,莫不
惊怖,皆言变怪,咒令其死;喜欢酒醉犯三十六失者,堕沸屎泥犁之中,出
生堕  中,後还为人愚痴,生无所知,夫妇不相和顺,数共斗诤,更相驱
遣,後堕鸠鸽中;贪人力者,後堕象中。」
佛语阿难:「州郡令长,食官爵禄,或人无罪,或私侵人民,录名系缚,
鞭打捶杖,强逼输送,告诉无地,枷械系闭,不得宽纵,後堕地狱中,身受
痛苦,数千亿岁,罪毕乃出,当堕水牛中,贯穿其鼻牵船挽车,大杖打扑,
偿其宿罪。」
佛语阿难:「为人不净,从猪中来;为人悭贪不能廉洁,从狗中来;为
人刚强狠戾自用,从羊中来;为人腥臭,从鱼鳖中来;为人凶恶含毒心解者,
从蝮蛇中来;好喜美食,喜杀害众生,无有慈心者,从豺狼狸鹰中来;为人
短命,胞胎伤堕,生世未几,而早命终,堕在三涂,数千万劫。」佛言:「此
辈前世为人,好喜射猎,焚烧山泽,探巢破卵,施捕鱼网,杀一切众生,贪
其皮肉,以自食 ,多短命报,世世累劫无有出期,慎之慎之!痛不可言。」
佛语阿难:「凡作功德,皆应身为,烧香福会,转经行道,不得倩人,
咒 愿若虚,如倩人食,岂得自饱,能不饥耶?若烧香鲜洁,逮萨云:『若
香摄一切相,然灯续明,得三达智,无所 碍。』娆香斋食,读经达 ,以
为常法;布施得福,诸天接待,万恶皆却,众魔尽除,无敢当者;懈怠之人,
安隐谐偶,无精进心,一朝疾病,有不吉利,便欲烧香,方云作福,诸天未
降,众魔故前,竞共娆触,作诸变怪,以是之故,常当精进,罪福随身,如
影随形,植种福者,亦如尼拘类树,本种一核,收子无限,施一得倍万,言
不虚也。」
佛时颂曰:
贤者好布施 天神自扶将 施一得万倍 安乐寿命长
今日大布施 其福不可量 皆当得佛道 度脱於十方
因缘合会谁为亲 五戒十善除去瞠 不望他许自为亲 世间荣乐如浮云
展转五道如车轮 莫计寿命惜金银 天地尚坏何况身 奉持经戒是大珍
勿贪财色辱误人 三界众生如群羊 来去五道身坏伤 命速流水何有常
作恶甚近受罪长 泥犁地狱沸镬汤 制心刚意离祸殃 犯罪入中痛难当
佛告阿难:「世人无智,生死肉眼,不知罪福,吾以道眼,睹无数劫,
乃至今身,罪福应报,犹观掌中琉璃珠,内外明彻,无狐疑想。」
阿难前整衣服,为佛作礼,而白佛言:「演说此经,当何名之?」
佛语阿难:「此经名为轮转五道,亦名罪福报应。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讽诵宣传,功德无量,当见礼侍贤劫千佛,奉侍供养,不堕三涂八难之处,
得戒定慧。」
佛说经竟,五百比丘,漏尽意解;七百比丘尼,得须陀洹道;八百罗汉,
得菩萨道;诸天龙神、是时树下清信士万二千人、清信女六千人,悉履道迹;
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得阿那含道。
天龙鬼神、世间人民,闻佛说法,皆言:「善哉!」即起作礼, 佛三匝,
欢喜而去。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孛经钞
吴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太子名只,有园田八十顷,去城不远。其地
平正,多众果树,处处皆有流泉浴池。其池清净,无有 、蜂、蚊、虻、蝇、
蚤。居士须达,身奉事佛,受持五戒:不杀、不盗、不 、不欺、不饮酒。
见谛沟港。常好布施,赈救贫穷,人呼为给孤独氏。须达欲为佛起精舍,周
偏行地,唯只园好,因从请买。
太子只言:能以黄金布地,令间无空者,便持相与。
须达曰:诺!听随价数。
只曰:我戏言耳!
讼之纷纷。
国老谏曰:已许价决,不宜复悔。
遂听与之。
须达默念:何藏金足?只谓其悔,嫌贵自止。
曰:不贵也。自念当出何藏金耳。即时使人、象负金,出随集布地,须
臾满四十顷。
只感念:佛,必有大道,故使斯人轻宝乃尔。
只曰:教齐斯止,勿复出金,园地属卿,我自欲以树木献佛。
因相可适,便立精舍已。各上佛。佛以千二百五十沙门,俱止其中,是
故名只树给孤独园也。
其王名卑先匿,举宫中及人民,皆共事佛,奉诸沙门衣食、床卧、疾药
所宜。
世无佛时,诸异皆兴。譬如昏夜,炬烛为明。天下有佛,众邪皆歇。喻
若日出,火复无光。国中本共事五百异道人,异道众邪,是时皆废。诸异道
人,乃共嫉妒,谋欲毁佛,以望敬事。
其女弟子,名孙陀利,曰:师莫愁也,我能令人,不复敬佛,事师如故。
便从今始,欲日日妆梳衣服,往诣佛、诸沙门所。至一月後,可默杀我,埋
只树间,佯行求索。众人当言:数见此女,往来精舍。即诣王告,乞吏搜索。
啼哭出尸,道其 乱,无戒行意。国人闻是,必当舍佛,来事诸师。
诸师言善。
女如其言,往来一月。
师使四人,共杀埋之。
分布求已,诣阙告言:生亡一女,众人悉见,日日往来诸沙门所,乞吏
搜求!
王即敕外部吏与行。
诸师乃佯徘徊再三过,出尸举载,偏行啼哭。曰:沙门之法,戒当清净,
反 人妇。恐事发觉,杀而藏之,有何道哉?国人闻此,多有信者,惟得道
之人,知诈伪耳!
佛於是乃敕诸沙门,且勿入城,七日之後,事情当露。
至八日旦,佛使阿难,至巷说曰:妄语谗人,天令口臭;诈诬清白,死
入地狱,痴虐自怨,长夜受苦。
国人闻之曰:沙门必清净,故佛说此语耳。
王使人微密伺之,见异道家窃相劳贺,共赐四人。
异道人法,知经多者得分多,一人顽 ,得分独少。怒曰:当反汝事,
自共杀人而诈诬佛,反与我少。
伺人得之,牵将上闻。到以实对,即收谋者。
王与群臣,俱出诣佛,给孤独氏,诸清信士,及国人民无数,皆行诣佛。
到已,作礼毕,各一面坐。
王叉手白佛言:间闻此谤,莫不惘然,惟佛至真,清净无量,不识其故,
何缘有此?佛告王曰:诽谤之生,皆由贪嫉,而此久有,非适今也。
王曰:愿欲闻之!
佛言:宿命无数世时,我为菩萨道,常行慈心,欲度脱万姓。
时有蒲邻奈国,广博严好,人民炽盛。中有梵志,姓瞿昙氏,才明高远,
国中第一。有三子,其小子者,端正无比。父甚奇之,为设大会,请诸道人,
中外亲戚,抱儿示之。众相师曰:是儿好道,有圣人相,必为国师,因名为
孛。
孛幼好学,才艺过人,悉通众经及天下道术九十六种。死生所趣、山崩
地动、灾异祸福、医方镇厌。无所不知。能却 心,消伏蛊道。武略备有,
而性慈仁。
瞿昙没後,二兄嫉之,数求分异,曰:孛幼好学,事师消费,与分当少。
母怜念之,数晓二子,二子不止。
孛见兄意盛,自念人生,皆为贪苦。我若不去者,兄终不息。因自报母,
求行学道,母便听之。孛即去,近明师,作沙门。於山中自得四意止:
一、慈众生,如母爱子。
二、悲世间,欲令解脱。
三、解道意,心常欢喜。
四、为能护,一切不犯。
复得四意,诸佛所誉:
一、制贪。
二、除恚怒。
三、去痴念。
四、得乐不喜,逢苦不忧。
又绝五欲:目不贪色。
耳不贪声。
鼻不贪香。
舌不贪味。
身不贪细滑。
能以智慧方便之道,顺化天下:使行十善。
孝顺父母。
敬事师长。
诸疑惑者,令信道德。
知死有生。
作善获福。
为恶受殃。
行道得道。
见忧厄者,为解免之。
疾病者,为施医药。
服孛教者,死皆生天。其有郡国,水旱灾异,孛至即平,毒害悉除。时
有大国,安乐饶人,王名蓝达。所任四臣,专行邪谄、 、盗、奸、欺,侵
夺无厌。 民被其毒,王不觉知。孛愍伤之,往到城外,从道人沙陀,寄止
七日,乃入城乞食。王於观上,见孛年少,仪容端正,行步有异,心甚爱敬,
即出问讯。
王曰:愿道人留住,我有精舍,近在城外,可以中止,当给所须。
孛曰:诺。
王喜曰:意欲相屈,明日已去,日日於宫食。
孛曰:善。
王还向夫人说:孛非恒人,汝明日当见之。
夫人心喜,床下有犬,犬名宾只,闻之亦喜。
明旦,孛来入宫,王与夫人,迎为作礼。与施金床,氍毹 (翕毛)(登
毛)。孛欲就坐,犬前舐足。王自起行澡水,敬意奉食。已而俱出到外精舍,
孛为王说治国正法,王大欢喜,因请孛留,令与四臣共治国事。
四臣愚怯,不习战阵,自知贪浊,常恐王闻。
一臣曰:人死神灭,不复更生。
一臣曰:贫富苦乐,皆天所为。
一臣曰:作善无福,为恶无殃。
一臣自恃,知占星宿。
然皆佞谄,不为忠正。
孛性聪明,高才勇健。仁义恭敬,信顺寡言。言常含笑,不伤人意。清
净无欲,节色、少事、其政不烦。预知灾异。能役使鬼神、却起死人。爱民
如子,教之以道:不得酗 (酉永)、游猎畋渔、弹射鸟兽、杀盗 欺、谗骂
佞嫉、诤怒妖疑,皆化使善。其为政後,国界安宁,风雨时节,五谷丰收。
众官承法,不复扰民。
孛体无为,独贵奉佛。沙门四道,朝暮诵习。及其姊子,亦贤有志,常
师仰孛。国好学者,多依附之。王无复忧,一以委孛。
四臣畏忌,不得纵横,兴嫉妒意,谋欲治孛。
共合财宝,人一亿数,伺王出时,以上夫人而自陈曰:臣等至意,奉家
所有,及身妻子,当为奴婢,欲白其事,愿蒙听省。
夫人贪得,受其好宝,答谢四臣曰:便可说之。
四臣对曰:王所幸孛,被服粗陋,似乞人耳!见任过重,不念国恩,日
道夫人恶。教王远房室。窃念夫人,宜其少壮,当有立子。今若失时,当绝
国嗣。愿熟思惟,不除孛者,当後有悔。
夫人恚曰:王信此人,不知其恶,各且还归,今自忧之,比令明日,使
不见孛也!
夫人遗四臣出,即以栀子黄面,乱头却卧。
须臾王还,内妓白王,夫人不乐。王素重之,入问再三,夫人不应。
王即怒曰:何人有罪,应诛戮者,汝欲使我罪谁耶?夫人垂泣曰:王会
不用我言耳。
王曰:便说,不违汝也。
夫人即曰:王旦适出,孛来谓我,「今王老耄,不能听政,国中吏民,
皆伏从我,可以图之,共此乐也!」今反为此乞人所谋,我故愁耳!
王闻是语,譬若人噎,既不能咽,亦不得吐。不用恐悔,用之恐乱。念
孛助我,已十二年,常以忠正,忧国除患。远近赖之,此国之宝,不可治也。
王曰:今治孛者,後必大乱,为万民故,且共忍之。
夫人自掷床下,举声哭曰:不治孛者,我当自刺,自投楼下,不能见也。
王复晓曰:汝亦知法,此非小事,起共议之。
夫人还坐。
王曰:道人不可刀杖加之,当以渐遣,稍减其餐。明日来者,勿复作礼,
擎卷而已。与施木床,於殿下坐。炊恶厮米,盛以瓦器。如是惭 ,极自当
去。
王说此时,宾只不悦。
夫人明旦,即以王教具敕内厨。
孛来入宫,宾只於床下 (口崖) 吠之。
孛见狗吠,夫人擎卷,其所施设,即知有谋。自念:我欲无害於人,人
反害我。如是,当避入深山耳!小怨成大,不可轻也!彼以阴谋,我宜慎之。
凡人身羸行正为强,今我自有衣钵、水瓶、革屣、 盖,漉水之囊,斯足用
矣!
孛食已,摄物欲去。
王惊起曰:是何疾也!顾谓夫人,乃使我失圣人之意。即前牵,问欲何
之?孛答曰:为王治国十二年矣,未曾见宾只 (口崖) 如今也。是必有谋,
故欲去耳!
王曰:实有。今见孛意,觉微甚明,愿自 (来力)励,当诛恶人,不须
去也。
孛曰:王前意厚,而今已薄,及我无过,宜以时去。
夫盛有衰,合会有离,善恶无常,祸福自追。
结友不固,不可与亲,亲而不节,久必泄渎。
如取泉水,掘深则浊。近贤成智,习愚益惑。数见生慢,疏则成怨。
善交接者,往来以时。亲而有敬,久而益厚。
不善友者,假求不副。巧言利辞,苟合无信。
接我以礼,当以敬报;待我以慢,当以远避。
有亲相爱,回相憎者,爱时可附,憎不可近。
敬以亲善,戒以远恶。善恶无别,非安之道。
人无过失,不可妄侵。恶人事已,不可纳前。
人欲疏己,不可强亲;恩爱已离,不可追思。
鸟宿枝折,知更求栖。去就有宜,何必守常。
朽枝不可攀,乱意不可犯;人欲相恶,相见不欢。
唱而不和,可知为薄;人欲相善,缓急相赴,言以忠告,可知为厚。
善者不亲,恶者不疏。先敬後慢,贤愚不别,不去何待?夫人初拜,今
但擎卷。若我不去,将见骂逐。
初施金座,今设木床;初盛宝器,今用瓦瓯;初饭粳 (米良),今恶厮
米。我不去者,且饭委地。
知识相遇,主人视之。一宿如金,再宿如银,三宿如铜。
证现如此,不去何待?王曰:国丰民宁,孛之力也,今弃去者,後将荒
废。
孛曰:天下有四自坏-树繁花果,还折其枝;虺蛇含毒,反贼其躯;辅
相不贤,害及国家;人为不善,死入地狱。是为四自坏。
经曰:恶从心生,反以自贼。如铁生垢,消毁其形。
王曰:国无良辅,实须恃孛,若欲相委,是必危殆。
孛曰:凡人有四自危-保任他家;为人证佐;媒嫁人妻;听用邪言。是
为四自危。
经曰:愚人作行,为身招患;快心放意,後至重殃。
王曰:我师友孛,常在不轻,当原不及,莫相捐弃。
孛曰:友有四品,不可不知-有友如花、有友如称、有友如山、有友如
地。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贵附,贫贱则弃。是花友也!
何谓如称?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是称友也!
何谓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是
山友也!
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仰护,恩厚不薄,是地友也!
王曰:今我自知,志思浅薄,听用邪言,使孛去也。
孛 曰 : 明 者 有 四 不 用 - 邪 伪 之 友 ; 佞 谄 之 臣 ; 妖 嬖 之 妻 ;
不孝之子。是谓四不用。
经曰:邪友坏人,佞臣乱朝,嬖妇破家,恶子危亲。
王曰:相与爱厚,宜念旧好,不可孤弃也。
孛曰:有十事知爱厚-远别不忘。相见喜欢。美味相呼。过言忍之。闻
善加欢。见恶忠谏。难为能为。不相传私。急事为解。贫贱不弃。是为十爱
厚。
经云:化恶从善,切磋以法。忠正诲励,义合友道。
王曰:四臣之恶,乃使孛恚,不复喜我。
孛曰:有八事知不相喜-相见色变。眄睐邪视。与语不应。说是言非。
闻衰快之。闻盛不喜。毁人之善。成人之恶。是为八事。经云:卒斗杀人,
尚有可原,怀毒阴谋,是意难亲。
王曰:是我顽弊,不别明 ,恶人所误,遂失圣意。
孛曰:有十事知人为明-别贤愚。识贵贱。知贫富。适难易。明废立。
审所任。入国知俗。穷知所归。博闻多识。达於宿命。是为十事。
经曰:缓急别友,战斗见勇;论议知明,谷贵识仁。
王曰:自我得孛,中外恬安,今日相舍,永无所恃。
孛曰:有八事可以恬安-得父财。有善业。所学成。友贤善。妇贞良。
子孝慈。奴婢顺。能远恶。是为八事。
经曰:生而有财,得友贤快;诸恶无犯,有福佑快。
王曰:圣人之言,诚无不快。
孛曰:有八事快-与贤从事。得谘圣人。性体仁和。事业日新。忿能自
禁。虑能防患。道法相亲。友不相欺。是为八事。
经曰:有佛兴快,演经道快,众聚和快,和则常安。
王曰:孛常易谏,今何难留?孛曰:有十不谏-悭贪。好色。朦笼。急
暴。抵突。疲极。恣。喜斗。专愚。小人。是为十。
经曰:法语专愚,如与聋谈;难化之人,不可谏晓。
王曰:如我 恣,不能远色,孛得无为,不复与我语乎?孛曰:人不与
语有十事-傲慢。鲁钝。忧怖。喜豫。羞惭。吃 。仇恨。冻饿。事务。禅
思。
经曰:能行说之可,不能勿空语;虚伪无诚信,明哲所不顾。
王曰:恶妇美恣,巧於辞令,如有外 (女失),卒何用知?孛曰:有十
事可卒知-头乱髻倾。色变流汗。高声言笑。视瞻不端。受彼宝饰。窥看垣
墙。坐不安所。数至邻里。好出野游。喜通 女。是为十事。
经曰:妇女难信,利口惑人;是以高士,远而不亲。
王曰:人情所近,亲信妇人,不知其恶。
王曰:我师友孛,常在不轻,当原不及,莫相捐弃。
孛曰:友有四品,不可不知-有友如花、有友如称、有友如山、有友如
地。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贵附,贫贱则弃。是花友也!
何谓如称?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是称友也!
何谓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是
山友也!
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仰护,恩厚不薄,是地友也!
王曰:今我自知,志思浅薄,听用邪言,使孛去也。
孛 曰 : 明 者 有 四 不 用 - 邪 伪 之 友 ; 佞 谄 之 臣 ; 妖 嬖 之 妻 ;
不孝之子。是谓四不用。
经曰:邪友坏人,佞臣乱朝,嬖妇破家,恶子危亲。
王曰:相与爱厚,宜念旧好,不可孤弃也。
孛曰:有十事知爱厚-远别不忘。相见喜欢。美味相呼。过言忍之。闻
善加欢。见恶忠谏。难为能为。不相传私。急事为解。贫贱不弃。是为十爱
厚。
经云:化恶从善,切磋以法。忠正诲励,义合友道。
王曰:四臣之恶,乃使孛恚,不复喜我。
孛曰:有八事知不相喜-相见色变。眄睐邪视。与语不应。说是言非。
闻衰快之。闻盛不喜。毁人之善。成人之恶。是为八事。经云:卒斗杀人,
尚有可原,怀毒阴谋,是意难亲。
王曰:是我顽弊,不别明 ,恶人所误,遂失圣意。
孛曰:有十事知人为明-别贤愚。识贵贱。知贫富。适难易。明废立。
审所任。入国知俗。穷知所归。博闻多识。达於宿命。是为十事。
经曰:缓急别友,战斗见勇;论议知明,谷贵识仁。
王曰:自我得孛,中外恬安,今日相舍,永无所恃。
孛曰:有八事可以恬安-得父财。有善业。所学成。友贤善。妇贞良。
子孝慈。奴婢顺。能远恶。是为八事。
经曰:生而有财,得友贤快;诸恶无犯,有福佑快。
王曰:圣人之言,诚无不快。
孛曰:有八事快-与贤从事。得谘圣人。性体仁和。事业日新。忿能自
禁。虑能防患。道法相亲。友不相欺。是为八事。
经曰:有佛兴快,演经道快,众聚和快,和则常安。
王曰:孛常易谏,今何难留?孛曰:有十不谏-悭贪。好色。朦笼。急
暴。抵突。疲极。恣。喜斗。专愚。小人。是为十。
经曰:法语专愚,如与聋谈;难化之人,不可谏晓。
王曰:如我 恣,不能远色,孛得无为,不复与我语乎?孛曰:人不与
语有十事-傲慢。鲁钝。忧怖。喜豫。羞惭。吃 。仇恨。冻饿。事务。禅
思。
经曰:能行说之可,不能勿空语;虚伪无诚信,明哲所不顾。
王曰:恶妇美恣,巧於辞令,如有外 (女失),卒何用知?孛曰:有十
事可卒知-头乱髻倾。色变流汗。高声言笑。视瞻不端。受彼宝饰。窥看垣
墙。坐不安所。数至邻里。好出野游。喜通 女。是为十事。
经曰:妇女难信,利口惑人;是以高士,远而不亲。
王曰:人情所近,亲信妇人,不知其恶。
孛曰:人有十事不可亲信-主君所厚。妇人所亲。怙身强健。恃有财产。
大水渍处。故屋危墙。蛟龙所居。辜较县官。宿恶之人。毒害之虫。是为十。
经曰:谓酒不醉,谓醉不乱,君厚妇爱,皆难保信。
王曰:如孛所语,爱习生恶,是可嫉也。
孛曰:可嫉有五-口伤人。谗贼喜斗。谯 不媚。嫉妒咒诅。两舌面欺。
是为五。
经曰:施劳於人,而欲蒙佑,殃及其躯,自遘广怨。
王曰:何所施行,人所爱敬?孛曰:爱敬有五-柔和能忍。谨而有信。
敏而少口。言行相副。交久益厚。是为五。
经曰:知爱身者,慎护所守;志尚高远,学正不昧。
王曰:何者为人所慢?孛曰:见慢有五-须长而慢。衣服不净。空无志
思。 态无礼。调戏不节。是为五。
经曰:摄意从正,如马调御;无 慢习,天人所敬。
王曰:愿孛留意,共还精舍!
孛曰:有十事不延於堂-恶师。邪友。蔑圣。反论。  (女失)。嗜酒。
急弊长者。无反复子。妇女不节。婢妾庄饰。
经曰:远避恶人, 荒勿友;从事贤者,以成明德。
王曰:孛在我乐,四方无事,今日去者,国中必嗟。
孛曰:有八事可以安乐-顺事师长。率民以孝。谦虚上下。仁和其性。
救危赴急。恕己爱人。薄赋节用。赦恨念旧。是为八事。
经曰:修诸德本,虑而後行;唯济人命,终身安乐。
王曰:吾常念孛,岂有忘时!
孛曰:智者有十二念-鸡鸣念悔过作福。早起念拜亲礼尊。临事念当备
豫。所止念避危害。言语念当至诚。见过念以忠告。贫者念哀给护。有财念
行布施。饮食念以时节。分物念以平均。御众念用恩赐。军具念时缮治。是
为十二。
经曰:修治所务,虑其备豫。事业日新,终不失时。
王曰:安得大贤,使留孛乎?孛曰:大贤有十行-学问高远。不犯经戒。
敬佛三宝。受善不忘。制欲、怒、痴。习四等心。好行恩德。不扰众生。能
化不义。善恶不乱。是为十行。
经曰:明人难值,而不比有;其所生处,族亲蒙庆。
王曰:我过重矣!畜养恶人,使孛恚去。
孛曰:大恶有十五-好杀。劫盗。  (女失)。诈欺。谄谀。虚饰。佞
谗。诬善。贪浊。放恣。酗 (酉永)。妒贤。毁道。害圣。不计殃罪。是为
十五。
经曰:奸虐饕餮,怨谮良人,行己不正,死堕恶道。
王曰:晓孛不止,使我惭愧。
孛曰:人有十事可惭-君不晓政。臣子无礼。受恩不报。过不能改。两
夫一妻。未嫁怀妊。习不成就。人有兵仗不能战斗。悭人观布施。
奴婢不能使。是为十。
经曰:世傥有人,能知惭 ,是易诱进,如策良马。
王曰:吾使今日,知有道者,为难屈也。
孛曰:有十二难-任使专愚难。怯弱御勇难。仇恨共会难。寡闻论议难。
贫穷负债难。军无师将难。事君终身难。学道不信难。恶望生天难。生值佛
世难。得闻佛法难。受行成就难。是为十二。
经曰:人命难得,值佛时难;法难得闻,闻能行难。
王曰:今与孛谈,益我有智。
孛曰:略说其要,人所当知!有四十五事-修其室宅。和其家内。亲於
九族。信於朋友。学从明师。事必成好。才高智远。宜守以善。富当行恩。
治产宜慎。有财当广方业。子幼勿付财。相善与交。苟合莫信。财在县官,
当早忧出。买卖交易,以诚勿欺。凡所投止,必先行视。所住当知贵贱。入
国当亲善人。客宜依豪,无与强争。故富可求复。素贫勿大望。宝物莫示人。
匿事莫语妇。为君当敬贤。厚勇取忠信。清者可治国。趣事能立功。教化之
纪,孝顺为本。师徒之义,贵和以敬。欲多弟子,当务义诲。为医当有效验,
术浅不宜施用。病瘦随医教。饮食取节便身。知识美食当共。博戏莫财命抵。
所施假贷,当手自付。证佐从正,勿枉无过。谏怒以顺。避恶以忍。人无贵
贱,性和为好。道以守戒,清净为上。天下大道,无过泥洹。泥洹道者,无
生老病死饥寒热,不畏水火、怨家、盗贼。亦无恩爱、贪欲、众恶、忧患悉
灭,
故曰:灭度。
王当自爱,我今欲退!
王曰:孛欲去者,宁复有异诫乎?孛曰:譬如大水所荡突处,虽百岁後,
不当於中立城郭也,其水必复顺故而来。宿恶之人,虽欲行善,故不当信。
本心未灭,或复为非,不可不戒。人所欲为,譬如穿池,凿之不止,必得泉
水。事皆有渐,智者见微,能济其命。如人健泅截流度也。
王曰:前後所说,我皆贯心。举国士女,靡不欢喜。旧恶低伏,无敢言
者。愿闻其言-傥遭异人,何知其明?
孛曰:明者问对,种种别异,言无不善。师法本正,以此知之。明人之
性,仁柔谨悫,温雅智博,众善所仰,无有疑也。观其言行,心口相应,省
其坐起,动静不妄。察其出处,被服施为,可足知之。与明智谈,宜得其意。
得其意难,如把刃持毒,不可不慎也!
王曰:欲事明者,不失其意,为之奈何?孛曰:敬而勿轻,闻受必行。
明者识真,体道无为。知往来古今,一归空无。人如物化,少壮有老,强健
则衰,生则必死,富贵无常。是故安当念危,盛存无常。善者加爱,不善黜
远,虽有仇恨,不为施恶。柔而难犯,弱而难胜。明人如是,不可慢也。
王曰:尽心爱敬,以事明智,宁有福乎?孛曰:智者法圣,以行其仁,
乐开愚蒙,成人之智。治国,则以惠施为善;修道,则以导人为正。国家急
难,则能分解。进退知时,无所怨尤。恩德广大,不望其报。事之得福,终
身无患。王其勿疑!治政之法,不可失道;劝民学善,益国最厚。
王曰:谁能留孛,我心愁惨,忽忽如狂。垂泣向孛,忏悔解过。
孛曰:如人不能泅,不当入深水。欲报仇者,不当豫娆。亲厚中诤,後
更相谢;虽知和解善,不如本无诤也。善不能赏,反听谗言。我如飞鸟,止
无常处。道贵清虚,不宜人间。如野火行,傍树为 ;激水破船,毒虫害人。
与智从事,不当扰也!草木殊性,鸟兽类分,,白鹤自白,鸬鹚自黑。我与
彼异,无欲於世,如田家翁,生习山薮,与之好衣,为之无益。天下有树,
其名反戾,主自种之,不得食实;他人窃取,果则为出。今王如是。善安国
者,而见驱遂;佞伪败政,反留食禄。宾客久留,主人厌之,我宜退矣!
王曰:人命至重,愿垂忆念,今欲自力,事孛胜前。
孛曰:王虽言之,犹不得施。夫人意恶,我不宜留。天下家家,皆有炊
食,沙门所以持钵乞者,自乐除贪,全戒无为,远罪咎也。
王曰:今孛既去,莫便断绝,愿时一来,使我不恨!
孛曰:如俱健者,犹复相见。且欲入山,以修其志。夫近而相念恶,不
如远而相念善。智者,以譬喻自解。请说一事-譬如有人,以蜜涂刀,狗得
舐之,以伤其舌。坐贪小甜,不知疮痛。四臣如是,但美其口,心如利刀,
王其戒之!自今以後,若有惊恐,常念孛者,众畏必除。
孛复言曰:(至鸟)枭乐冢,群鼠粪居,百鸟栖树,鹤处污池。物各有
性,志欲不同。我好无为,如王乐国。器虽 弊,不可便弃,各有所贮。愚
贱不肖,亦不可弃,各有所用。王当识此,我犹知人言意所趣。如鸟集树,
先从下枝,间关趣上。见宾祗吠,以知中外有谋,意欲厌故,更受新也。
孛曰:请退。
即起出城,王与夫人,啼泣送之,人民大小,莫不号怨。
王行,且问孛:谁可信者?孛曰:我姊子贤善,可与谘议,时时共出巡
行国中,观民谣俗,可知消息。
王曰:受教。即与傍臣人民,为孛作礼,於是别去。孛去之後,四臣纵
横於外,以佞辩为政;夫人於内,以妖蛊事王。王意迷惑,不复忧国,奢 好
乐,昼夜耽荒。众官群寮,发调受取,无有道理。征卒市买,不复雇直。强
者陵弱,转相抄夺,至相杀伤,不畏法禁。良民之子,掠为奴婢。六亲相失,
迸窜苟活。灾异相属,王不能知。风雨不时,所种不收,国虚民穷,饥饿满
道。歌谣怨声,感动鬼神。人民愁怖,亡去略尽,号泣而行,莫不思孛。孛
如 鹰,临众鸟上,压伏奸人,慈育民物,如天帝释。孛姊子道人,远适他
郡,见国荒乱,聚落毁坏,人民单索。
还为王说:大臣不正,放纵劫盗,掠杀无辜,残虐无道。人怨神怒,天
屡降灾。远近皆知,而王不觉。今不早图,且无复民。
王乃惊曰:果如孛戒,我所任者,如狼在羊中,知民当散,如奔车逸马。
道人既告,何以教之?道人曰:孛去国乱,皆由奸臣,王宜更计,国尚可复!
愿一巡行 目见耳闻,当知其实!
王即与道人私出,按行国界。
见数十童女,年皆五六十,衣服弊坏,呼嗟而行。
道人问曰:诸女年大,何以不嫁?答曰:当使王家穷困如我,快也!
道人曰:汝言非也!王者位尊,何能忧汝?女曰:不然。王治不正,使
国饥荒,夜则困於盗贼,昼则穷於胥吏。衣食不供,谁当嫁娶   我也?
王复前行,见诸老母,衣不盖形,身羸目瞑,啼哭而行。
道人问曰:皆有何忧?答曰:当使国王穷盲如我,快也!
道人曰:是言非也!老目自瞑,王有何过?诸母曰:我夜为盗贼所劫,
昼为吏所夺,穷行采新,触犯毒螫,使我如此,非王恶耶?王复前行,见一
女子,跪构牛乳,为牛所踏,(足辟)地骂曰:当踏王妇如我,快也!
道人问曰:牛自踏汝,王家何过?答曰:王治不正,使国荒乱,盗贼不
禁,令我善牛见夺,为弊牛所踏,非王恶耶?道人言:汝自无德,不能构牛。
女曰:不然,若王家善,孛自当留,国不乱也。
王复前行,见乌啄虾蟆。虾蟆骂曰:当使恶王见啄如我,快也!
道人曰:汝自为乌所啄,王当护汝耶?答曰:不望护也。王无恩泽,政
治不平,祭祀废绝。天旱水竭,故使我身,乌见啄耳!
虾蟆唤曰:知为政者,弃一恶人,以成一家,弃一恶家,以成一乡。不
知政者,民物失所,天下怨讼。
道人曰:百姓无罪,呼嗟感天,神使虾蟆,降语如此,王自具见。
宜退恶人,改修往来,与民更始。
如种善地,雨泽以时,何忧不熟?王曰:当今任谁?道人言:宜急请孛。
孛仁圣知时,返国必安。
王还,即遣使者入山请孛,言:若孛不还者,当向叩头。道:我自知怨
负万民,忧不能食,须待孛到。孛素慈仁,忧念十方,知我国荒,想必来也!
使者受命,往到孛所,稽首白言:大王殷勤,致敬无量。自知罪过深重,
违失圣意,使国荒乱,百姓穷困。涕泣思孛,不能饮食。愿垂愍念,一来相
见。
孛哀人民故,随使者还。道见死猕猴,故剥取其皮,欲以生语。
国人闻孛来,皆出界迎。
孛到城外,止故精舍。
王出相见,作礼问讯毕,一面坐。叉手谢孛言:空顽不及,虐负万民,
请自悔励,幸遂原之。
四臣过,耳语。
孛曰:卿等无过,何不公谈?四臣恚曰:凡为沙门,欲望天福,人皆称
善,不当杀猕猴,取其皮也!
孛曰:卿等自迷惑,不别真伪耳!
是非好恶,天悉知之,苦乐有本,不可强力,为恶罪追,虽久不解,作
善福随,终不败亡。祸福在己,愚谓之远。
以我剥皮而杀猕猴,虽此似是,卿曹默默为奸,不止相杀事耶?言命在
天,谓善无益,为恶无殃,祸福之报,自然如响,响应随声,非从天堕,   卿
等作恶,岂不自识?   虽欲诬之,自然不听,此非谤我,为自中耳!
卿一人言,人死神灭,不复生者,是圣语耶?从意出乎?   自欲为
恶,反言作善无福,为恶无殃。
夫天之明象,日月星辰,列现於上,谁为之者?四臣默然。
孛复曰:天地之间,一由罪福,人作善恶,如影随形。死者弃身,其形
不亡。
譬如种谷,种败於下,根生茎叶,实出於上。
作形不断。譬如灯烛,展转然之,故柱虽消,火续不灭。
行有罪福。如人夜书,火灭字存。魂随神行,转生不断。
卿曹意志,自以为高,如人杀亲,可无罪乎?四臣答言:夫荫其枝者,
不摘其叶。何况杀亲而无罪?孛曰:然卿难我似是。吾取死皮,汝尚诬之。
卿曹所为,法当云何?卿一人言:人死神灭,不复再生。
一人言:苦乐在天。
一人言:作善无福,为恶无殃。
一人自恃,知占星宿。
外阳为善,内阴为奸。譬如伪金,其中纯铜。貌饰美辞,心行谗贼。
如狼在羊中,主不能觉。天下恶人,亦称为道。
被发卧地,道说经戒,专行谄欺,贪利欲得,愚人信伏。
如雨掩尘,群妖相厌;如水流溢,不时入海,多所伤败。
惟有圣人,能济天下,化恶授善,莫不蒙佑。
若善无福,恶无殃者,古圣何故造制经典,授王利剑?   夫行有报,
其法自然,善者受福,恶者受殃。
天之所疾,祸无久迟;阴德虽隐;後无不彰。
故国立王,王政法天,任贤使能,赏善伐奸,各随其行,如响应声。
人死神去,随行往生。如车轮转,不得离地。
信哉!罪福不可诬也!人行至诚,鬼神助之。
恶虽不觉,终必受殃,故当戒慎,远恶知惭。
若皆为善,廪气当同。
不善者多或有不平,或寿不寿,多病少病,丑陋 正,贫富贵贱,贤愚
不均。
至有盲聋 哑,跛蹇癃残。百病皆由宿命行恶所致。
其受百福,人所乐者,则是故世善行使然,积德中正,故有日月星辰,
有天有人,   帝王豪贵,是明证也!何可无言,应熟思之,勿谓不然!
孛说是时,王与臣民,无不解悦。
孛复曰:古昔有王,名为狗猎,池中生甜鱼,甘而少骨。
王使一人监护,令日献八鱼,其监亦日窃食八鱼。
王觉鱼减,更立八监,使共守护。八监又各日窃八鱼。守之者多,鱼为
之尽。
今王如是,所任不少,为乱益甚。
譬如人摘生果,既亡其种,为之无味。
王欲为治,不用贤人,既失其民,後又无福,治国不正 则使天下有诤
夺之心。
如人治产,不勤用心,则财日耗。
国有武勇习战阵者,不足其意,则弱其国。
为王不敬道德,不事高明,生则贤者不归,死则神不生天。
掠杀无辜,使天下怨讼,则天降灾,身失令名。
治国以法,为政得忠,敬长爱少,孝顺奉善,现世安吉,死得生天。
譬如牛行,其导直正,余牛皆从。
贵贱有导,率下以正,远近伏化,则致太平。
为君当明,探古达今,动静知时,刚柔得理,惠下利民,布施平均,如
是则世世豪贵,後可得泥洹之道。
众坐皆喜,称善无量。
王即避座,稽首白言:今孛所语,譬如疾风,吹却云雨,幸本慈念,垂
化如前。
孛即起行,随王入宫,四臣愚痴,於是见废。
孛复治国,恩润滂流,风雨时节,五谷丰熟,人民欢喜,四方云集,上
下和乐,遂致太平!
佛言:时孛者,今我身也是。
姊子道人,则阿难是。
时王蓝达,今卑先匿是。
时夫人,则好首是。
时犬宾只者,车匿是。
时四大臣,则今四道人杀好首者是。
时语虾蟆者,今得罗汉沤陀耶是。
我为菩萨,世世行善,勤苦积德,无央数劫,为万民故,今自致得佛,
所愿皆得。
诸值我时,闻经法者,宜各精进,为善勿懈。
佛说是已,有三亿人得践道迹,皆受五戒,欢喜奉行!
後汉安息过三藏安世高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耆 崛山,与
大比丘僧俱千二百五十。
是时难提优婆塞,与五百优婆塞,出王舍城上耆 崛山,往谒佛所头面
礼足,长跪叉手问佛:「大德,愿闻优婆塞五戒,毁犯正戒,有何恶事?」
佛答:「难提优婆塞,楚害生命有十恶事。何等十?现世常怀害心;後世毒
心隆赫;恒被痛害,怨怨不息;人不喜见;思虑多恶者;怖惧;眠不安寐,
梦则惶怖,觉则惊悸;死时狂勃种短命栽;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设得为人多
病少命,是为十恶事。」「偷劫他财,有十恶事·何等十?贪餮深重,
恒为众疑;能兴重恶,行则非时,动则非法;亲友恶逆,贤良疏远;败戒果
敢;常惧王伺,须财市命;种遗宝物;贫敝之业;身坏命中生地狱中;设得
为人,饥寒困苦,致财良难,虽获少财,五事共之──王、贼、水、火及恶
妻子──;今乃藏埋,会亦当失,是为十恶。」「邪 有十恶事。何等十?常
为其夫伺补楚毒,室家不和;善法消竭,不善法增;危败躯身;不检其妻,
不守财贿;常为人疑,宗亲不信;种业如是;门不贞洁;身坏命终生地狱中;
设得为女,非得一主;设得为男,驰骋邪 ,自失其妻。是十恶事。」「妄语
中有十恶事。何等十?口常臭烂;善神背叛,凶鬼易陵;实言流世众所不信;
俗为重事,不在言议;未有实事恶名远闻,为人轻毁,不起恭肃;虽言有实,
人不奉用;多怀愁怖;种诽谤业;身死命终生地狱中;设得为人,常被诽谤。
是十恶事。」「饮酒有三十五恶。何等三十五?散尽财贿;致众苦患;怨诤增
重;裸露形躯;恶名遐迩;慧明日减;应得不得;已得便失;显扬恶事;要
务顿发忧戚之本;恍惚变没;颜貌鄙恶;轻慢尊长;不知供养沙门婆罗门;
自於室家不遍尊卑;不宗敬佛;不崇大法;不敬事僧;反亲恶人;远离能明;
崩坠邪道;无惭愧心;不护根门; 荒 欲;众所不爱;人不喜见;德士宿
旧咸来咎责;集造众恶;要用之势,不豫识任;智德隐避;像类不别;去泥
洹远;种狂惑业;身死命终生地狱中;设得为人,愚痴顽 。」是时,难提
优婆塞及五百清信士,诸天世人,四辈之众,文佛所说,毕命受持,头面 竟,
踊悦而去。
佛说妇人遇辜经
乞伏秦沙门圣坚译
闻如是:
一时佛时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时有一人无妇,往诣舍卫国,娶妇本国,自有两子,大子七岁,次子孩
抱,母复怀躯,欲向在产,天竺礼俗,妇人临月,归父母国。时夫妇乘车载
二子,当诣舍卫,中路食息并牧牛,时有毒蛇,缠绕牛脚,牛逆离圈,其夫
取牛,欲得严发,见牛为毒蛇所杀,蛇复舍牛,复缠夫杀,妇遥见之,怖惧
战栗,啼哭呼天,无救护者,日遂欲冥,去道不远,有流河水,水碓有家居,
妇迫日冥,惧为贼所劫,弃车将二子到水畔,留大子著水边,抱小子渡水,
适到水半,狼食其子,子叫呼母,母时还顾见子,为狼所 ,惊惶怖惧,失
抱中子,随水堕流,母益懊恼,迷惑失志,顿踬水中,堕所怀子,遂便渡水,
问道行人:「我家父母为安隐不?」行人答曰:「昨家失火皆烧,父母悉尽无
余。」又问行人:「我夫家姑 为安隐不?」行人答曰:「昨有剧贼,伤害其
家,姑 皆死,无完在者。」其母闻之,愁忧怖惧,心迷意惑,不识东西,
脱衣裸行,迷惑狂走,道中行人,见大怪之,谓得邪病,鬼神所娆乎?或谓
愁忧迷惑失志,或有唾贱舍避之走,或有怜伤愍念哀之。时佛在舍卫只树给
孤独精舍,时妇驰走,而往趣之,过只树园。
尔时世尊,大会说法,四辈弟子,诸天龙神,十方一切,皆悉听经,诸
佛之法,盲者见佛,皆得眼目,聋者得听,哑者能言,疾病除愈,#劣强#
字为左兀右王健,被毒不行,心乱得定。时妇见佛,意即得定,不复愁忧,
自视裸形,惭愧伏地,佛呼阿难,取衣与妇,即时受教,则取衣与妇,著衣
竟稽首佛足,却坐一面,佛即说经,为现罪福,人命无常,合会有别,生者
有死,无生不终,一切本空,自作起灭,展转五道,譬如车轮,已解本无不
复起分。妇闻佛言,心开意解,即发无上正真道意,即时得立不退转地,愁
忧除愈,如日无云。
佛说如是,四辈欢喜,诸天龙神,稽首而退。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长爪梵志请问经
大唐三藏法义净奉制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 山中,与大 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余 刍
刍尼、近事男近事女、国王大臣、沙门婆罗门、外道之类、天龙药叉人 非
人等,瞻仰而住。
尔时世尊为说自证微妙之法,所谓初中後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
净鲜白,梵行之相。
尔时有一长爪梵志,来诣佛所,策杖而立。
问言:「乔答摩!汝曾实作如是宣说:『世由自业,业为能授,业为生
处,业为亲族,业为所依耶?』」
佛告婆罗门:「我作是说:『世由自业,业为能授,业为生处,业为亲
族       ,业为所依。』」
婆罗门曰:「若如是者,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金刚不坏坚
固之身。」
佛告婆罗门:「我於前生,远离杀害有情命根,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手指纤长网缦为相。」
佛告婆罗门:「我於前生,远离偷盗他人财物,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具足色力诸根圆满。」
佛告婆罗门:「我於前生,远离女人欲染之事,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出广长舌自覆其面。」
佛告婆罗门:「我於前生,远离妄语诡诳於人,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威仪庠序,如师子行。」
佛告婆罗门:「我於前生,远离诸酒放逸之处,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微妙相好庄严其身。」
佛告婆罗门:「我於前生,远离歌舞倡艳之事,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上妙香气芬馥其身。」
佛告婆罗门:「我於前生,远离香花璎珞庄饰,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受用金刚胜妙之座。」
佛告婆罗门:「我於前生,远离远离高床大床骄恣之物,由彼业力,今
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四十牙齿鲜白齐平。」
佛告婆罗门:「我於前生,远离非时饮 诸食,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顶上肉髻圆满姝好。」
佛告婆罗门:「我於前生,於三宝二师沙门婆罗门父母尊长,应恭敬处,
五轮著地,以无慢心虔诚致礼,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时婆罗门见佛为说因果不虚,白言:「乔答摩!此名何福?云何受持?」
佛言:「此名八支净戒,若能一日一夜,或复长时,从师受持,获果如
是。」
尔时长爪梵志,既於佛所,闻说八支日夜净戒,由先远离鄙恶业故,便
能获得胜妙庄严,深心信受,欢喜踊跃,即於佛前舍高慢心,投杖于地,合
掌恭敬,礼佛双足,白言:「世尊!我今始知善恶之业感报不虚,我从今日
乃至尽形,归依佛陀两足中尊;乃至尽形,归依达磨离欲中尊;乃至尽形,
归依僧伽诸众中尊;我受八支近住净戒,始从今时,乃至明旦日出已来,於
其中间,不害一切命、不盗他财物、不 不妄语、饮酒放逸处、花庄及歌舞、
高大非时食,我今悉远离,受持净八支。」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佛告婆罗门:「善哉善哉!如是应作,如是应持。」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时婆罗门及 刍众、诸人天等,皆大欢喜,信受奉
行。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无垢优婆夷问经
後魏中印度
三藏瞿昙般若流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住舍婆提城寂静宫殿重阁讲堂。
尔时无垢优婆夷、贤优婆夷等,诸优婆夷,往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
礼足,礼佛足已,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即告无垢优婆夷言:「汝优婆夷!不放逸行懈怠心不?」
优婆夷言:「我不懈怠,不放逸行。」
佛告无垢优婆夷言:「汝当云何不懈怠耶?又汝云何不放逸行?」
无垢优婆夷白佛言:「世尊!我常早起扫佛塔地,扫已涂治四厢四处,
清净涂已,散华烧香,如是供养,然後入房,既入房已,次复入禅,修四梵
行,不离三归,受持五戒,常恒如是,我不懈怠,不放逸行。」
无垢优婆夷作是语已,
复白佛言:「世尊!我今未知扫佛塔地,所有善根得何福报?四厢涂治,
所有善根得何福报?散华烧香,供养佛塔,所有善根得何福报?禅四梵行,
三归五戒,所有善根得何福报?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佛告无垢优婆夷言:「扫佛塔地,得五福报,何等为五?
一者自心清净,他人见已生清净心。
二者为他人所爱。
三者天心欢喜。
四者集端正业。
五者命终生於善道天中。
无垢当知:扫佛塔地,福报如是。
无垢当知:若人信佛,作圆轮形,涂佛塔地,散花烧香,如是供养,我
说彼人身坏命终,生弗婆提,富乐自在,於彼寿终,生化乐天。
无垢当知:若人信佛,作半月形,涂佛塔地,散花烧香,如是供养,我
说彼人身坏命终,生瞿陀尼,富乐自在,於彼寿终,生兜率天。
无垢当知:若人信佛,於佛塔边,四方涂地,散花烧香,如是供养,我
说彼人身坏命终,生郁单曰,富乐自在,於彼寿终,生炎摩天。
无垢当知:若人信佛,作人面形,涂佛塔地,散花烧香,如是供养,我
说彼人身坏命终,生阎浮提,富乐自在,寿终生於三十三天。
无垢当知:此涂塔地,散花烧香,所有善根,果报如是。
无垢当知:若人入禅修四梵行,归佛法僧,受持五戒,我说彼人无量无
数,善根福报,无穷无尽,後得涅盘。
无垢当知:若人归依声闻缘觉,修集戒聚,不能如是无尽涅盘。何以故?
受持五戒,禅四梵行,所得果报,唯除涅盘,更无处受,以福多故。」
世尊尔时如是说已,无垢优婆夷心生疑念,默而无言。尔时世尊知心念
已,即从面门,出广长舌,遍覆自面二耳二眼并二鼻已,遍覆虚空,覆虚空
已,还摄入口,摄入口已,
复语无垢优婆夷言:「汝颇曾见妄语之人、两舌恶口绮语之人,有如是
色舌相以不?」
尔时无垢优婆夷既闻是语,从坐而起,合掌
向佛白言:「世尊!未曾见也。有实语者,未有此舌,况妄语人。唯除
如来应正遍知,无始已来,常实语故,得如是舌。」尔时无垢优婆夷知佛实
语,离疑心喜,以偈赞曰:我於千亿劫 不曾忆念见 如是胜法宝 不忆曾
供养我今日得见 如是世间灯 既如是见已 得闻第一法尔时世尊偈答无垢
优婆夷曰:汝闻已成圣 此真胜法宝 清净寂静法 得入涅盘城世尊说已,
无垢优婆夷心大欢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众会、天 人阿修
罗、乾闼婆等,闻佛说已,赞言善哉!此经人天因 亦是涅盘道 行者向人
天 亦趣涅盘门 译此经功德 普施诸众生 愿速修因道 得人天涅盘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随念三宝经
法尊法师译
●说明:
凡是佛陀的弟子,当随时忆念所皈依的三宝功德,培养自己对三宝的虔
诚信敬心;从而展转地、深刻地对三宝功德加深了解和体会,引生滋长
自己善法之欲;从而发起精进勇猛之行。由忆念三宝功德,生善法欲、
起精进行故,行者也能如实学习佛陀断除一切过失、证得一切功德,是
谓: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忆念三宝功德,是佛陀弟子纯洁信仰、修学
佛法的基本法门。现从我国藏文经典中检出 《随念三宝经》译成汉文,
并加以浅说,俾初学佛法的人能够初步地了解到三宝功德,树坚信幢,
起饶益行。此经,是西藏僧众中每天进食必诵之经典,大似汉地僧众之
诵念 《供养文》。在藏文中有两种:一保存在大藏经中,一别行流通,
而词句间稍有出入。今从大藏经中译出。原译不著译师之名。※注:本
文出自 佛教出版社 在八十二年十一月所发行的合刊本。
●圣随念佛经
佛、薄伽梵者,谓: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
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
诸如来者,是福等流,善根无尽。安忍庄严,福藏根本,妙好间饰,众
相花敷,行境相顺,见无违逆。信解欢喜,慧无能胜,力无能屈。诸有情师,
诸菩萨父,众圣者王,往涅盘城者之商主。妙智无量;辩才难思,语言清净,
音声和美;观身无厌,身无与等。不染诸欲,不染众色,不染无色。解脱众
苦,善脱诸蕴,不成诸界,防护诸处。永断诸结,脱离热恼,解脱爱染,越
众暴流。妙智圆满;住去、来、今诸佛世尊所有妙智;不住涅盘,住真实际。
安住遍现一切有情之地。是为如来正智殊胜功德。
●随念法经
正法者,谓:善说梵行。初善、中善、後善。义妙、文巧。纯一、圆满、
清净、鲜白。佛、薄伽梵,善说法律。正得,无病,时无间断。极善安
立,见者不空,智者各别内证。法律善显,决定出离,趣大菩提。无有
违逆,成就和顺;具足依止,断流转道。
●随念僧经
圣僧者,谓:正行、应理行、和敬行、质直行。所应礼敬,所应合掌。
清净功德,净诸信施,所应惠施,普应惠施。
杂部
八大人觉经
後汉沙门安世高译
为佛弟子,常於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
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
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问,增长智慧,成就辩才,
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
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
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
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
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
诵此八事,於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
常住快乐。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消除宿现业 增长诸福慧 圆成胜善根
所有刀兵劫 及与饥馑等 悉皆尽消除 人各习礼让
读诵受持人 展转流通者 现眷咸安乐 先亡获超升
风雨常调顺 人民悉康宁 法界诸含识 同证无上道
佛说四十二章经
後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
於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度 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复有比丘所说诸疑。
求佛进止。世尊教敕。一一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
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
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
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
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
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
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
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者。杀。盗。 。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
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
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瞠责。彼来恶者。而自
恶之。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
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
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
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佛言。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
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
福亦如之。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
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
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
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
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佛言。人有二十难。
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
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瞠难。
有劫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
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
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
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
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
於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佛言。大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
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
垢尽。道可见矣。
佛言。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见
谛。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
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
得道疾矣。
佛言。当今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佛言。人随情欲。求於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
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後。
佛言。财色於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
则有割舌之患。
佛言。人系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
情爱於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
得此门。出尘罗汉。
佛言。爱欲莫甚於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
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天神献玉女於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
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
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
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
已。乃可信汝意。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
於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
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乾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
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於汝
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於爱。何忧何怖。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
退。或格 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
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
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
声缓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
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
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
净矣。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
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
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
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佛言。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
尔。
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
道。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
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於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
如敝帛。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
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盘。
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
诸大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律部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
五盖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摩竭提国清净法处自然金刚座。光影甚明无所不遍照。
与众摩诃萨等无央数菩萨共会坐。三曼陀跋陀罗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最第一。
文殊师利菩萨问三曼陀跋陀罗菩萨言。若有人求菩萨道者。善男子善女人。
欲得无盖清净者。当施行何等法自致得之乎。 三曼陀跋陀罗报文殊师利菩
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菩萨道者。当整衣服昼夜各三稽首十方诸佛。 作
礼悔过悔诸所作恶。诸所当忍者忍之。诸所当礼者礼之。诸所当愿乐者愿乐
之。诸所当劝请者劝请之。 如是一切诸罪盖诸垢盖诸法盖悉除也。一切功
德悉得具足。般若波罗蜜兜沙陀比罗经。一切三昧。一切诸邻尼。一切沤憩
拘舍罗。是为诸经中尊。将如是者为已得礼一切诸佛。其意至心也悔过品第
二三曼陀跋陀罗菩萨言。 一切人身所行口所犯心所念恶。一切诸佛瘌其中。
尘等起意念一切诸恶。某皆为其悔过。某从本所作为有恶。 於诸佛诸菩萨
诸迦罗蜜父母阿罗汉辟支佛怛沙竭护怛沙竭寺神怛沙竭法中。诸所犯过恶。
须呵摩提阿弥陀佛刹一切诸佛。一切诸佛刹一切诸佛法。若有狐疑起意不信
者。芋为其悔一切罪过。其有於一切诸佛诸菩萨诸迦罗蜜诸父母诸阿罗汉诸
辟支佛一切诸人所可诽谤者。 若恣随欲恣随痴恣随自用。 若有顽恨不与
人语。 若为贪 所牵。为悭嫉所牵。为贪殄所牵。为谀谄所牵。它百五十
诸欲所牵。其心乱时不能自专。为一切所盖。为一切所畏。所起意有过失。
今某皆为悔一切罪过某从阿僧只劫。起恶意於佛。若斗乱比丘僧。若害阿罗
汉。若害父母。若见正法言非法。若见非法言是法。嘲笑一切人所思念。常
与非法之事。若他所犯过。若欲 。若已犯。其多沙竭所教诫若犯之。 今
世若前世不知佛法比丘僧时。诸所犯过恶。今某皆为悔一切罪过某诸所作邪
嫉之意。 若有佛断止人不得令见若有明经说法者。断止人不得令闻。若有
迦罗蜜。断止人不得令住会。若有人施与钵震越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所作功
德。 呵止人不得令与。作无央数不止。展转相教起罪。今某皆为悔一切罪
过某诸所作罪。见人犯者於边劝助。用是故为罪所牵生於末世。若生於贫家。
若离迦罗蜜。若有佛不能得见。若有菩萨迦罗蜜。不能得与共会。而不能得
闻经法。以诸所作恶故。不能及值是圣贤身。今某皆为悔一切罪过。某诸所
作罪。不能及逮闻法。或闻法其心不能受法。若已受而复忘失不能坚持法。
不能谛持法。而怯劣无瞻。其形色不能致得端。政。所生常少财宝。不能得
陀邻尼行。不能得三昧行。不能得般若波罗蜜行。不能得无念慧行。不能得
沤憩拘舍罗所入慧。不能得兜沙陀比罗无所 碍所入慧。其一切诸所作罪。
不能及逮是也。今某皆为悔一切罪过某诸所作罪。不能得一切法行所入慧功
德。不能得一切人意所行慧功德。 不能得一切人因五根所入慧功德。不能
得一切人慧律所入功德。不能得一切法慧所入功德。不能得一切人泥洹慧功
德。其一切诸所作罪。不能及逮是也。今某皆为悔一切罪过。某诸所作罪。
不能得洞视彻听。不能得神足飞行。不能得自知宿命。不能得知去来之事。
不能得梵天音声。不能得身口意功德。不能得清净高行。而不能得具足於功
德。其一切诸所作罪。不能及逮是也。今某皆为悔一切罪过。若他人起恶意
向某。若有众兵。若某起慈心向他人。若有众兵。若致一切诸盖所畏。某合
会於诸佛前。诸眼谛慧遍谛所言则受谛。某於是谛前自归悔。复自发举自发
竟。自悔责不敢覆藏。从今已後不敢复犯愿乐品第三三曼陀跋陀罗菩萨言。
善男子善女人求菩萨道者。当作是愿乐。今某自归晓一切。於诸佛晓。 菩
萨迦罗蜜及父母诸阿罗汉辟支佛及一切人。至心求哀。不可晓者今皆晓之。
如诸佛所知。如是者所可自归。为已自归也。复次今某礼一切诸佛一切诸菩
萨诸迦罗蜜父母及阿罗汉辟支佛。皆为作礼。最中最上无上明中明。无有双
亦无比。如诸佛所知。如是者所当作礼。为已作礼也复次今某愿礼诸佛功德
一切诸菩萨诸迦罗蜜功德诸阿罗汉诸辟支佛功德及十方一切人所作功德。如
诸佛所知。如是者所当礼诸功德为悉礼也是则菩萨慧。 若善男子善女人有
是功德者。愿乐助其欢喜。若有逮佛慧者所当愿乐。某已愿乐也。 其未作
功德者今作功德。某皆愿乐其有尊复尊所作功德。某亦愿乐。持某所作愿乐
功德。令十方一切皆悉得也请劝品第四三曼陀跋陀罗菩萨言。善男子善女人
求菩萨道者。当作是请劝。某至心请劝左切诸佛。今现在佛阿耨多罗三耶三
菩及至阿惟三佛。其已成悉等知未转法轮者。某请劝诸佛转於法轮。今诸佛
所转法轮者。以用请劝故。所说经法。令一切人各得其所。悉令安隐。 及
诸天龙鬼神乾陀罗阿须伦迦留罗甄陀罗摩休勒人非人。其在泥黎薜荔禽兽诸
勤苦中者。皆令得解脱。其伙所晓者皆令舍痴意。悉得正意入於佛道复次其
诸佛所欲般泥洹者。 某请劝且莫般泥洹。用一切人故。且自住无央数劫。
以法身住为无所住。所说经法令一切人各得其所。皆令勇猛具足三曼陀跋陀
罗菩萨法行。 令一切人悉以是为本各得安隐。 及诸天龙鬼神乾陀罗阿须
伦迦留罗甄陀罗摩休勒人非
十善业道经①
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
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
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
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
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於中无有作者。故
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
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
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观此诸
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
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 鄙,或大或小,皆由
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
汝今当②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於此正见不
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於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
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於昼夜,常
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亳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
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
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
法即是十善业道。
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
欲、瞠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於诸众生普施无
畏;二、常於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瞠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
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
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布;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③、资财
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
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
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
二、永离 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
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
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
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
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
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
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
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者,後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
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於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
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
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
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
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
倍殊胜,由於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後
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瞠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
二、无瞠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
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
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
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④归依佛,非
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
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於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
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後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⑤。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於修道时,能离杀害而
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
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
藏。
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⑥顺;母及妻子,无
有能以欲心视者。
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
誓愿,所作必果。
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
乖诤。
离 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
信受,无违拒者。
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
方便,断诸疑惑。
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⑦舍;信
解坚固,具大威力。
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
好,见皆敬爱。
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
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
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
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
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慈
庄严故,於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
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四摄庄严故,常劝
摄化一切众生;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劝庄严故,悉能断除一
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
深信坚固,精劝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
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
现在前,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方
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
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
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
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
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
喜,信受奉行。
[十善业道经终]
注①:本经以 《大正藏》为底本,兼参考《佛教大藏经》其异译本为:
「佛为娑   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 宋 施护译。(《大正藏》第15
册一五九页、《佛教大藏经》第29 册一五五页)
注②:宋、元、明三本及宫本,作 「常」字。
注③:宋、元、明三本及宫本,俱无 「者」字。
注④:宫本 「唯」字作「惟」字。
注⑤:宋译本此文之後,复有一段经文如是:「龙王!复次,观於十不
善法微细之行,多堕地狱、饿鬼、畜生之趣。龙王!观彼众生,若复杀生,
当堕地狱、畜生、焰魔等界。後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短命;
二者、苦恼。
若复偷盗,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等界。後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
种报:一者、自居贫贱;二者、不得他人财宝。若复邪染,当堕地狱、畜生、
及焰魔界。後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愚痴;二者、妻不贞正。
若复妄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後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
报:一者、言不诚实;二者、人不信奉。
若复绮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後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
报:一者、言不真正;二者、所言无定。
若复恶口,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後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
报:一者、言多斗诤;二者、人闻不重。
若复二舌,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後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
报:一者、得下劣眷属;二者、感亲属分离。
若复多贪,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後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
报:一者、不能利益他人;二者、常被他人侵害。
若复多瞠,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後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
报:一者、心常不喜;二者、多不称意。
若复邪见,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後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
报:一者、邪见;二者、懈怠。
龙王!若有行於如是十不善法,决定获得如是果报!复更别得无边诸大
苦蕴。」
注⑥:宋、元、明三本及宫本,「直」字俱作「贞」字。
注⑦:宋、元、明三本及宫本,「慧」字俱作「惠」字。
佛说戒消灾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
尔时有一县皆奉行佛五戒十善,一县界无酿酒者,中有大姓家子欲远贾
贩,临行父母语其子言:「汝勤持五戒,奉行十善,慎莫饮酒,犯佛重戒。」
受戒而行,到他国,见故同学亲友相得欢喜,归出蒲萄酒,欲共饮之,辞曰:
「吾国土奉佛五戒,无敢犯者,饮酒後生为人愚痴,不值见佛,且辞亲行,
父母相戒,以酒蒸仍违教犯戒,罪莫大也。知识区区别久会同,心虽喜悦,
不宜使吾犯戒,违亲教也。」主人言:「吾与卿同师,恩则兄弟,吾亲则是子
亲,父母相饮,岂可违之,若吾在卿家,必顺子亲。」事不获已,乃听饮之,
醉卧三日,醒悟心悔惧怖,事讫还家,具首於亲,父母报言:「汝违吾教,
加复犯戒,乱法之渐,非孝子也,无得说之。」为国作先,便以所得物逐令
出国,无宜留此。子以犯戒,为亲所逐,乃到他国,住客舍家,主人所事三
鬼神能作人现对面饮食与人语言,主人事之积年疲劳,居财空尽,而家疾病
死丧不绝,患厌此鬼私共论之,鬼知人意,而患苦之,鬼自相共议,此人财
产空讫,正为吾人耳,未曾有益,令相厌患,宜求珍宝以施与之,令其心悦,
便行盗他方国主库藏好宝,积置园中,报言:「汝事吾历年,勤苦甚久,今
欲福汝,使汝得饶富,此乃快乎?」主人言:「受大神恩。」鬼曰:「汝园中
有金银,可往取之,方有大福,令得汝愿。」主人欣然入园,见物奇异,负
挟归舍,辞谢受恩:「明日欲设饮食,愿屈顾下。」施设肴馔皆办,鬼神来诣
门,见舍卫国人在主人舍,便奔走而去,主人追呼请还:「今设卫供皆已办
具,大神既已下顾,委去何为?」神曰:「卿舍尊客,吾焉得前。」重复惊走。
主人还归坐自思惟:吾舍之中,无有异人,正有此人耳。即出言语,供设所
有,极相娱乐,饮食已竟,因问之曰:「卿有何功德於世?有此吾所事神畏
子而走。」客具说佛功德五戒十善,实犯酒戒,为亲所逐,尚余四戒,故为
天神所见营护,卿神不敢当之。主人言:「吾虽事此神,久患厌之,今欲奉
持佛五戒。」因从客受三自归五戒十善,一心精进,不敢懈怠,问佛所在,
可得见不。客曰:「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中,往立可见。」主人一心到彼,经
历一亭,中立一女人端正,是 人鬼妇也,男子行路回远,时日逼暮,从女
人寄一宿,女即报言:「慎勿留此,宜急前去。」男子问曰:「用何等故,将
有意乎?」女人报曰:「吾已语卿,用复问为?」男子自念:前舍卫国人,
完佛四戒,我神尚为畏之乃尔,我已受三自归五戒十善,心不懈怠,何畏惧
乎!遂自留宿, 人鬼见护戒神徘徊其傍,去亭四十里,一宿不归。明日男
子进路见鬼所 人骸骨狼籍,衣毛而起,心怖而悔,退自思惟:我在本国,
家居衣食极快足用,空为此人所化,言佛在舍卫国,未睹奇妙,反见骸骨纵
横,恶意更生,自念不如还彼女人,将归本土,共居如故,不亦乐乎。即时
回还至亭所,因从女人复求留宿,女谓男子:「何复还耶?」答曰:「行计不
成,故回还耳,复寄一宿。」女言:「卿死矣,吾夫是 人鬼,方来不久,卿
急去此。」男子不信,遂止不去,心更迷惑, 意复生,不复信佛三自归之
德、五戒十善之心,天神即去无复护之。鬼得来还,女人恐鬼食此男子,哀
愍藏之瓮中,鬼闻人气谓妇言:「尔得肉耶?吾欲 之。」妇言:「我不行从
何得肉?」妇问鬼:「卿昨何以不归?」鬼言:「坐汝所为而舍尊客宿令吾见
逐。」瓮中男子 益恐怖,不复识三自归意。妇言:「何以不得肉乎?」鬼言:
「正为汝舍佛弟子,天神逐我出四十里外,露宿震怖,於今不安,故不得肉。」
妇闻默喜,因问其夫:「佛戒云何悉所奉持?」鬼言:「我大饥极,急以肉来,
不得问此,此是无上正真之戒,非吾所敢说也。」妇言:「为说之,我当与卿
肉。」鬼类贪残,欲食无止,妇迫问之,因便为说三自归五种戒:一曰慈仁
不杀;二曰清信不盗;三曰守贞不 ;四曰口无妄言;五曰孝顺不醉。鬼初
说一戒时妇辄受之,五戒心执口诵,男子於瓮中识五戒随受之。天帝释知此
二人心自归佛,即选善神五十人拥护两人,鬼遂走去。到明日妇问男子怖乎?
答曰:「大怖!蒙仁者恩,心悟识佛。」妇言男子:「昨日何以回还?」答曰:
「吾见新久死人骸骨,纵横恐畏,故屈还耳。」妇言:「骨是吾所弃者也,吾
本良家之女,为鬼所掠,取吾作妻,非穷无诉,今蒙仁恩,得闻佛戒,得离
此鬼。」妇言:「贤者今欲到何所?」男子报言:「吾欲到舍卫国见佛。」妇言:
「善哉!吾置本国及父母,随贤者见佛。」便俱前行,逢四百九十八人,因
相问讯:「诸贤者从何所来,欲到何所?」答曰:「吾等从佛所来。」问言:「卿
等已得见佛,何为复去?」报言:「佛日说经意中罔罔故尚不解,今还本国。」
两贤者具说本末,以鬼畏戒,高行之人,意乃开解,俱还见佛。
佛遥见之,则笑,口中五色光出,阿难长跪:「佛不妄笑,将有所说。」
佛语阿难:「汝见是四百九十八人还不?」对曰:「见之。」佛言:「此四
百九十八人今得其本师,来见佛者,皆当得道。」
五百人至佛所前,为佛作礼,一心听经,心开意解,皆作沙门,得阿罗
汉道。
佛言:「犯酒戒者,则是客舍主人与此女人累世兄弟也,然此二人是四
百九十八人前世之师也,凡人求道,要当得其本师及其善友,尔乃解耳。」
佛说经竟,诸比丘皆大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说菩萨内戒经
刘宋三藏求那跋摩译
佛以十五日说戒时,文殊师利正衣服,以头脑著佛足,起长跪白佛言:
「若有初发意菩萨,於道於俗当用何等功德,以开化一切众生,使各得成其
功德,惟佛当以沤和拘舍罗,为我曹分别说之。」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若所问甚深甚深,多所过度多所安隐,
若谛听谛受,吾当为说若具说其要,各自以意施行之。」
诸在会者,及文殊师利皆言:「受教。」
佛言:「当先三自归三尊,当言:『某,自归佛、自归法、自归比丘僧、
自归菩萨、自归摩诃萨、自归文殊师利菩萨、自归摩诃般若波罗蜜;某身作
恶、口言恶、意念恶,不知故作,後不复作;菩萨十万劫常行四等心,某从
十万劫以来,身作恶、口言恶、意念恶,不知故作,後不复作;某先世时不
行菩萨道,今适行菩萨道以弃恶故,从今以往昼夜作善,不敢复犯诸恶。』
波蓝质兜波,初发意菩萨当行六波罗蜜,何谓六?
第一檀波罗蜜:布施意行;
第二尸波罗蜜:持戒意行;
第三羼提波罗蜜:忍辱意行;
第四惟逮波罗蜜:精进意行;
第五禅波罗蜜:一心意行;
第六般若波罗蜜:智慧意行。
若见人分檀布施,正心代其欢喜、若见人持戒,正心代其欢喜、若见人
忍辱,正心代其欢喜、若见人精进,正心代其欢喜、若见人坐禅,正心代其
欢喜、若见人智慧说经,正心代其欢喜。
菩萨当知三愿乃为菩萨,何谓三?
一愿我当作佛,我当作佛时,令国中无有三恶道者,皆有金银水精琉璃
七宝,人民寿无极,皆自然饭食衣被,五乐倡妓宫殿舍。
二愿我往生阿弥陀佛前。
三愿我世世与佛相值,佛当授我*。
*字为别上加草头
是为三愿,合会为千五戒,具菩萨所当奉行。和 名明师,阿只利名文
殊师利,前已过去菩萨,皆从波蓝质兜波发意,菩萨道自致得作佛,无有菩
萨亦无有佛,是故当行菩萨道当作佛。
菩萨入塔寺有五事:入塔寺不得著屐入塔寺、不得持 盖入塔寺、当礼
佛 塔三匝入塔寺、若见不净污秽当扫弃入塔寺、见诸沙门皆当作礼。
菩萨行道路有二事:若天热若雨时,见有树木屋舍,当让人先坐、若见
井水泉水,若见人持水当让人饮,若见大溪水极自饮。是为二事。
菩萨得人饮食时有三事:视上下皆令等,若不等得当分令等、饭已得水
饮当让上座先饮、若饭已不得先起去,当与众人俱起。是为十法则

第一时南无佛,今受尸罗四十七戒,何谓四十七?
一者菩萨不得杀生,身口意不得念杀生,念杀生者不得为菩萨也、
二者菩萨不得盗他人财物、
三者菩萨不得  他人妇女、
四者菩萨不欺怠人、
五者菩萨不得饮酒、
六者菩萨不得两舌、
七者菩萨不得恶口、
八者菩萨不得妄言、
九者菩萨不得绮语、
十者菩萨不得嫉妒、
十一者菩萨不得瞠恚、
十二者菩萨不得痴疑、
十三者菩萨不得信邪魔道、
十四者菩萨不得持恶行教人、
十五者菩萨当广方便益布施、
十六者菩萨不得悭贪、
十七者菩萨不得贪利他人财物、
十八者菩萨不得邪心贼害人、
十九者菩萨不得谗击人、
二十者菩萨不得挝捶人、
二十一者菩萨不得掠取良民作奴婢、
二十二者菩萨不得贩卖奴婢、
二十三者菩萨不得卖妻子与人、
二十四者菩萨不得男子更相 戏、
二十五者菩萨不得至博戏 女舍、
二十六者菩萨不得至黄门家、
二十七者菩萨不得相欺诈、
二十八者菩萨不得持重秤侵人、
二十九者菩萨不得持轻秤欺人、
三十者菩萨不得持大斗侵人、
三十一者菩萨不得持小斗欺人、
三十二者菩萨不得持长尺侵人、
三十三菩萨不得持短尺欺人、
三十四者菩萨不得断弃牛马五阴、
三十五者菩萨不得卖牛马、
三十六者菩萨不得卖象马、
三十七者菩萨不得卖骡驴、
三十八者菩萨不得卖猪羊、
三十九者菩萨不得卖鸡犬畜生、
四十者菩萨不得卖经法、
四十一者菩萨不得至邪魔道家、
四十二者菩萨不得至担死人种家、
四十三者菩萨不得入死丧家、
四十四者菩萨不得入酒舍、
四十五者菩萨不得入羹饭舍、
四十六者菩萨得人饭时心念言:『我何时当布施与人,令饱满如我今
日。』、
四十七者菩萨相见心当欢喜,如见父母兄弟,见他人亦尔无有异,若见
人作菩萨道行,当等心视之,不得言某人善某人恶。是为四十七戒具菩萨。
身口意不得犯十恶,不得教他人犯,亦不得劝勉人犯之。昼夜思惟我持
是戒坚住不动,会当得三术:一者得阿惟越致;二者得阿惟颜;三者当得作
佛。
第二时南无佛,今受羼阿惟越致法四门,何谓四?佛二十因缘、法二十
因缘、身二十因缘、摩诃般若般罗蜜二十因缘。
何谓佛二十因缘?
是为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耶三佛陀术 ,发心所念,天眼洞视,预知
他人心中所念,遮兰那身口心所行三般术 ,遮兰那三般是三盖,乃成须迦
头,须迦头是泥洹,由迦庇多,世间之父阿耨多罗天上天下无有在上者,浮
溜沙,勇猛男子,昙摩沙罗祁,昙摩者法,沙罗祁者驭法世,多提和摩耨沙
那教天上天下人佛陀,波迦和,正蹈地足下平,行时直举足,手足指间网相
连,紫磨金色,两手两肩项上有浮肉,颊车如师子,四十齿正白平,出舌入
耳入目入鼻,自覆面肉髻,是为佛二十种因缘。
何为法二十因缘?
阿术 本痴,僧迦罗所为,惟然那知众事,那摩留波,那摩名留波,明
所见,沙罗耶多那,福罪法来至波利,眼耳鼻口身意痛痒和檀那若病未差时
和毒痛若病已差快痛三根,那迦摩怛那,波和怛那,惟波和怛那,男子女人
所爱乐,愿欲作天作人,愿令我身富贵无有极,沤波他那师,使弟子授教作
波和,其事成耶祁天下人生, 罗摩罗那, 老,摩罗那死,是为十二因缘
生死。
四意何谓四?身意念、痛痒意念、心意念、法意念,是为四意念。
四神足,欲精进意慧是为四神足。
是为法二十种因缘。
何谓身二十因缘?
三事身所作,何谓三?
杀、盗、 。身自不杀不得教人杀、身自不盗不得教人盗、身自不 不
得教人 。
四事口所作,何谓四?
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口自不两舌不得教人两舌、自不恶口不得教
人恶口、自不妄言不得教人妄言、自不绮语不得教人绮语。
三事意所作,何谓三?
嫉妒、瞠恚、痴疑。意自不嫉妒不得教人嫉妒、意自不瞠恚不得教人瞠
恚、意自不痴疑不得教人痴疑。
身口意不得犯是十事,不得教人犯。是为身口意法二十种因缘。
何谓摩诃般若般罗蜜二十因缘?
先世所念欲令一切天下人皆作佛,欲令一切天下人皆洞视,欲令一切天
下人皆彻听,波罗质然知人意,欲令一切天下人皆知人意,阿耨沙耶阿耨沙
耶然那,知一切天下人意所念,欲令一切天下人皆知一切人意所念,因利耶
波利浮利耶然那,眼耳鼻舌身意因利,佛所知欲令一切天下人皆知,佛现威
神然那,欲令一切天下人皆知,摩诃迦留祁那,佛慈心念一切天下人,欲令
一切天下人萨和浮然那,皆知一切天下人事,欲令一切天下人皆知一切人事,
阿那恕罗然那,佛智慧一切天下鬼神天神龙神皆不能禁制,欲令一切天下人
皆知是智慧,是为摩诃般若波罗蜜二十种因缘。
合会为八十种因缘阿惟越致菩萨法。以过去当来今现在菩萨,是为八十
种因缘皆合会,是为菩萨法。
第三时南无佛,今受惟逮法二十因缘,行之自知宿命。何谓二十?
有五因缘多福,何谓五?
檀那福多、尸福多、念福多、所作善无量福多、治正塔寺无量福多。是
五多福。
有五因缘护身,何谓五护?
身护、口护、意护、尸护、戒护,是为五因缘护身。
菩萨有五意,何谓五?
尸意、好心善意、布施意、念善道意、慧意,是为五意。
合会为二十种因缘,行之自知宿命,乃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谓阿
耨多罗,天上天下无有在其上者。
第四时南无佛,今受四禅法,何谓禅法?
菩萨坐禅一心念佛,佛空无所有,意便不复念贪 五所欲,已无贪 五
所欲,便得一禅、菩萨坐禅一心念法,法亦空无所有,意便无瞠恚痛痒,已
无瞠恚痛痒,如是便得二禅、菩萨坐禅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亦空无所有,
意便无愚痴,如是便得三禅、菩萨已得三禅,诸恶已尽无所复念,意清净不
动不摇,便得四禅,一心不复转自然得五旬,是为菩萨行禅法。
第五时南无佛,今受般若三昧法,何谓三昧法?
菩萨三昧慈哀一切十方诸天人民,父母兄弟妻子,怨家债主泥犁薜荔畜
生,诸在厄难勤苦人及非人,萨和萨,皆欲令解脱勤苦,得出生人道,奉行
六波罗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是为菩萨三昧法;菩萨三昧等心,护一切十
方诸天人民,父母兄弟妻子,怨家债主泥犁薜荔畜生中人及非人,萨和萨,
皆欲令解脱勤苦富乐安隐,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是为菩萨三昧法;菩萨
三昧等意,慈心哀愍念一切十方诸天人民,父母兄弟妻子,怨家债主泥犁薜
荔畜生中人及非人,萨和萨,视之护之如母亲护赤子,一切平等无有异意,
已平等是为三昧法;从是自然得五旬菩萨,坐起昼夜思惟常当平心等意,尔
乃为菩萨三昧法。
第六时南无佛,南无菩萨,南无摩诃萨,今受三昧法如菩萨摩诃萨,今
我持心所作当如虚空,今持虚空作平,是故行菩萨道,持心视天下万民如一,
当如视父母兄弟妻子无异,当等心视之。今我欢喜为十方天下人民作善,是
为文殊师利菩萨三昧,持是三昧戒具者,文殊师利菩萨当来与共语,持是三
昧戒具者,是为诸菩萨中最尊,是为文殊师利,菩萨三昧菩萨摩诃萨,文殊
师利三昧菩萨坐欲起时,叉手念腹中所愿言,我是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菩
萨我所作分檀布施用,是故我得菩萨道,若人从菩萨求目,菩萨当以目与之;
若人从求身,菩萨以身与之;若人求财物,菩萨当以财物与之;常当念言,
我是菩萨,文殊师利亦是菩萨,今我当谛持是身与不妄;菩萨常当念使十方
天下人民安隐富乐,如使十方人民勤苦,我当念令安隐富乐解脱。菩萨当谛
持身法行菩萨道,菩萨当急欲作沙门,当持禅波罗蜜,我急当至阿弥陀佛所,
我持是三昧,急欲与水精琉璃金银共会相娱乐,文殊师利,菩萨和 名阿提
波罗,阿耨名阿提调。
第七时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南无诸摩诃萨,南无洹那鸠溜菩
萨,三昧道住止,是故念十方天下人民,若在冥中者,我何时当作大光明如
日月,为十方人民作光明,如菩萨当为十方天下人民作大光明,是三昧谛持
心,当正要安心平心,当为十方天下人民,如日月作光明,是菩萨三昧道,
当为十方天下人民,心作平,今十方有菩萨十方菩萨行三昧,适等用是月三
昧,如他菩萨亦用是三昧,如洹那鸠溜菩萨问释迦文佛,是三昧云何,释迦
文佛默然无语。洹那鸠溜复问三昧,释迦文佛复无所语。洹那鸠溜菩萨自念
佛何等心,洹那鸠溜知佛心,洹那鸠溜便起往为佛作礼,洹那鸠溜便挝 椎,
十方三昧菩萨皆来会,六万菩萨皆前为佛作礼已皆坐,洹那鸠溜问佛:『当
为十方天下人民平心三昧,名为何等为月三昧?』佛语:『六万菩萨皆平心
已平心,诸拘楼檀皆动摇不能住持,佛威神安天下,是三昧名月三昧,已得
闻是三昧者,皆当平心行之。
第八时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南无诸菩萨,南无摩诃萨,南无
文殊师利菩萨,我自念命前世时已行菩萨道,自念我已奉事三百亿佛,自念
我前世为菩萨时,常以慈悲喜护之心,愍伤一切人非人及 飞蠕动之类,恒
为之感痛,我常以经道劝励开导之,使得入正法,远去恶为善,耳不受善恶
之声,眼不视好丑之色,鼻不嗅臭香之气,口不尝五味之味,身不求 细之
饰,意不求可欲之欲,我自断六,我自断三六事不得起,耳得定不闻善恶之
声,眼得定不视好丑之色,鼻得定不嗅臭香之气,口得定不贪著五味之味,
身得定不知寒温之痛痒,意得定无复往来之思想。身行檀波罗蜜但欲布施,
眼为尸波罗蜜但欲持戒,耳为羼提波罗蜜但欲忍辱,鼻为惟逮波罗蜜但欲精
进,口为禅波罗蜜但欲一心,意为般若波罗蜜但欲智慧,我当以是六事救济
施惠一切,我今来生复得见佛经戒,复得奉事三尊,我今当复以六事教化一
切,广利法门开导众人使成大道,为一切人非人作唱导,时当死死不犯净戒,
时当死死不为欲惑,时当死死不为可不可动,是我本愿,人来索身当以与之,
制其所索我不逆也,是为菩萨。九时之戒以平等心持之,是为持戒,所以尔
者,我为十方诸佛故,我为诸经法故,我为诸比丘僧故,我为诸菩萨摩诃萨
故,我为十方天下人非人, 飞蠕动之类故,我持是诸事忧念众生,以故我
今得菩萨,道行诸菩萨法,是故菩萨道难值难闻,闻之者皆得阿惟越致,我
今持我身命,归十方诸佛,一心不复退转。
第九时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南无诸菩萨,南无摩诃萨,南无
文殊师利菩萨,菩萨道难,我以身命救济一切众生无所爱惜,菩萨不作罪亦
不畏罪,宿命到来怨家债主至,菩萨欢喜毕罪亦不怖惧,菩萨持法如法持戒
如戒,菩萨以信故得作佛,菩萨博读众经,悉入诸道顺化众生,菩萨常行慈
心,言语懦软不中伤人意,菩萨与妻子并居,如养怨家,常护其意,菩萨视
女人如虎狼师子如毒蛇,菩萨不畏爱欲,不能动菩萨意,菩萨舍欲故,爱欲
不能得沾污,菩萨清净之行如莲华不於高山陆地生也,菩萨於爱欲中生如莲
华,虽於泥中生不为泥涂所污也,菩萨戒内不戒外也,外行如地内戒如水,
水以清净懦软为行,地以多容多受为功德也,一切百草树木皆从地得生长,
一切万物皆从水得生活,是故菩萨功德如地如水,菩萨山居独处亦不恐惧,
菩萨虽居家畜养妻子,常如独处恬然安定,无复痛痒思想之念,以故菩萨功
德尊大巍巍堂堂,无端无底无边无限,功德难称难量,是为菩萨十时之戒。
菩萨常行四等心,平等无异,已信功德便得一住,已得一住得二住,已得二
住便得三住,已得三住便得四住,已得四住便得五住,已得五住便得六住,
已得六住便得七住,已得七住便得八住,已得八住便得九住,已得九住便得
十住,已得十住便得作佛,便度一切众生,是为菩萨积累功德自致得道,其
有人随我讽诵是经者,既欲诸恶得佛疾也。见者闻者一时欢喜者,既却己身
无央数之罪,令得十住信心,以致得道,常当以月十五日一日一夜诵读是经,
其福盖於三界中,莫作限碍缚著之行,是则远离功德,不为菩萨道也。
第十时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南无诸菩萨,南无檀那鸠溜菩萨,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菩萨当慈心愍念一切人民,见贫者富者豪者贵者卑贱者,
强健羸瘦怯弱者,心常念之欲使齐等,常愿使十方平如水无山 ,人民贫富
等等无异,寿命长短等等无异,豪贵卑贱等等无异,求道同心,常愿俱发大
乘之业,一切人非人,皆发无上正真之道,悉有智慧,悉行布施无有悭贪,
悉持经戒,悉能忍辱,皆能精进,一心入定,见化三昧皆有沤和拘舍罗,见
迷惑者,愿使之疾见正道,阴冥者得睹光明,疾者皆使除愈,强健各现色力,
陆行愿使人马车牛肥壮,人手足筋力强健财物安隐,船行者东西南北上水下
水各得其愿,船车安隐,帆行调利,贾市百倍千倍万倍,住止得处卖买便利,
贵贱各得所愿,居家者妻子父母公妪皆使安隐,水火盗贼疾县官无有,居官
者常得安隐,发心爱育人民,家人富饶无有贫穷忧厄苦剧者,是为菩萨十一
时戒平等之行,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欢喜,皆得阿惟越致,诸天神地神山神皆
来侍卫带是经者,一切灾害不敢干犯,是为菩萨已得神通。
第十一时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南无诸菩萨摩诃萨,南无文殊
师利菩萨,菩萨从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以次得道,得须陀洹,得斯
陀含阿那含,得阿罗汉辟支佛,皆不於中住得佛道,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
金色,十种力,四无所畏,十八法不共,八种大音声,亦不於中住,菩萨发
大乘之业,以僧那僧涅度脱一切人非人,以波罗蜜示现人,以慈悲喜舍救济
众人,菩萨以懦软伏诸刚强,菩萨以沤和拘舍罗和合众人,菩萨以谦恭慈仁
安慰众人,菩萨以和悦欢喜降伏诸恶逆,菩萨以道力度诸愚痴,菩萨以贞洁
度诸爱欲,菩萨以大慈愍念众生,菩萨以省约绝诸财宝,菩萨以清净断诸醉
酒,菩萨以讷言正心口忍辱,菩萨以经行立於精进,菩萨以少食绝於睡卧,
菩萨以无欲轻身强健,菩萨以无瞠怒养於道德,菩萨以无嫉妒合聚众人,菩
萨以功德归流一切人非人,是菩萨十二时戒平等之行,救济一切众生是为飞
行菩萨功德具,有善心好意乐闻是经,讽诵读是者,是为十住阿惟颜,菩萨
入水不沈入火不烧,索头与头,索眼与眼,索耳与耳,丐鼻与鼻,投身虎口
不惜身命,是为菩萨大士尊贵功德,难称难量无端无底,无边无限不可度量,
各尊承世尊经戒,以自卫身行,与是经合者,举止得所善加精进,善远诸恶
莫犯是,犯是者非为菩萨也,是为菩萨具足正戒,一生补处旦暮朝晡当得作
佛,光明相好已皆照现,是为功德成满诸善已现威神具悉,一切皆敬伏无敢
当菩萨者。」
佛说菩萨功德十二时正戒竟,文殊师利菩萨及诸来会神通菩萨,飞行菩
萨,成就菩萨,现化菩萨,及八方上下诸菩萨,#陀和菩萨,罗邻#字为左
风右 那竭菩萨, 越兜菩萨,那迦达菩萨,深弥菩萨,摩诃须菩萨,和菩
萨,因提达菩萨,和转稠菩萨等,合七万二千人,皆大踊跃欢喜,各现光明
展转相照,各各起正衣服,前以头脑著地,为佛作礼。第十二时佛说菩萨戒
十二时竟,文殊师利白佛言:「菩萨用何功德是十住,惟愿天中天,分别说
之。」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多所爱念,多所安隐,吾当
为汝具说其要,谛听谛受。」
文殊师利言:「受教。」
佛言:「有十住菩萨功德,各有高下自有次第。」文殊师利言:「何等为
十,一住波蓝质兜波菩萨法住。」佛言:「上头见师端正无比,视面色无有厌
无有逮者,尊贵无有能过者,所教授无有能 者,见佛威神仪法如是,便稍
入佛道中转导之,皆随其意教度脱之,见勤苦者皆愍伤之,稍稍解晓佛语信
向之,新发起意学佛道悉欲得了知,佛智十难处悉欲逮得之,何等为十难处,
佛十种力是,一者当供养佛,二者当随其所乐当教语之,三者所生处皆尊贵,
四者天上天下无有能及者,五者佛智慧逮得,六者世世所生处,得见无央数
佛,七者佛经悉逮得,八者悉过度诸生死,九者令脱去不久,十者悉度脱十
方人。」
「二住何等为阿 浮菩萨法住?」佛言:「有十意,念十方人等,何等
为十意,一者念世间善,二者洁净心,三者皆安隐,四者柔软心,五者悉爱
等,六者心念但欲布施与人,七者心悉当护,八者念人与我等身无异,九者
心念十方人我视如师,十者心念十方人视如佛,阿 浮菩萨法当多学经,多
学经已当独处山,独处山当与善师从事,与善师从事当在善师边,当易使当
随时,随时所作为勇,所作既为勇当学入慧,中心所受法当悉持,既悉持,
悉持法当不忘也,既不忘者当安隐处山,何以者何,益於十方人故。」
「三住何等为喻阿 菩萨法住者?」佛言:「入於诸法中,用十事,何
等为十事?一者诸所有皆无常,二者诸所有皆勤苦,三者诸所有皆虚,四者
诸所有皆非我所,五者诸所有皆无主,六者诸所有皆无利也,七者诸所有皆
无所止,八者诸所有皆无所处,九者诸所有皆无所著,十者一切无所有诸法,
悉入一法中,一法悉入诸法中,是为喻阿 菩萨教法。」
「四住何等为阎摩期菩萨法住者?」佛言:「常愿於佛处生,有十事,
一者不复还,二者多深思於佛,三者深思於法,四者念比丘僧视十方人,五
者思惟万物皆无所有,六者十方佛刹皆虚空,七者宿命所作了无所有,八者
所有如幻皆虚空,九者诸所勤苦无所有,十者泥洹虚空亦无所有,用是故生
於佛法中,是为阎摩期菩萨教法。」
「五住何等为波喻三般菩萨法住者?」佛言:「所信功德悉度十方人,
有十事,一者悉护十方人,二者悉念十方人善,三者悉念十方悉令安隐,四
者悉爱十方人,五者悉哀念十方人,六者悉念十方人莫使作恶,七者悉引十
方人著菩萨道中,八者悉清净於十方人,九者悉度脱十方人,十者悉使十方
人般泥洹,是为波喻三般菩萨教法。」
「六住何等为阿者三般菩萨法住者?」佛言:「有十法深哀愍心,一者
用人说佛善恶心无有异,二者说经法善恶心无有异,三者说菩萨善恶心无有
异,四者求菩萨道人共相道善恶心无有异,五者人言十方人有多少心无有异,
六者睹十方人展转相道善恶心无有异也,七者中有人说言十方人,易脱难脱
心无有异,八者若有人说法多少心无有异,九者人说有法坏心无有异,十者
有法处无法处心无有异,是为阿者三般菩萨教法。」
「七住何等为阿惟越致菩萨法住者?」佛言:「有十事,坚住不动,一
者言有佛无佛不动还,二者有法无法不动还,三者有菩萨无菩萨不动还,四
者有求索菩萨无求索菩萨道者不动还,五者持法得不动还,六者有诸过去佛
无诸过去佛不动还,七者有诸当来佛无诸当来佛不动还,八者有现在佛无现
在佛不动还,九者佛智慧尽不尽不动还,十者当来过去现在世事呼若动不动
还,是为阿惟越致菩萨教法。」
「八住何等为鸠摩罗浮童男菩萨法住者?」佛言:「菩萨於十事中住,
一者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悉净洁,二者无有能长短者,三者心一返念在所欲
生何所,四者十方人知谁慈心者,五者十方人所信用悉知,六者十方人若干
种悉知,七者十方人所作为悉知,八者十方诸佛刹土成败悉知,九者得神足
念飞在所至到,十者诸悉净洁,是为鸠摩罗浮童男菩萨教法。」
「九住何等为喻罗 菩萨法住者?」佛言:「用十事得,一者十方人所
出生悉知,二者十方人所系恩爱悉知,三者十方人所念本末所来悉知,四者
十方人所住宿命所趣向悉知,五者若干种诸法悉知,六者十方人所念若干种
变化悉知,七者诸佛刹善恶败坏悉知,八者过去当来现在无央数世事悉知,
九者十方人等不等悉知,十者教授十方人说虚空法悉知,是为喻罗 菩萨教
法。」
「十住何等为阿惟颜菩萨法住者?」佛言:「菩萨入於十智中能分别知,
有十事,一者何因当感动十方诸佛刹中,二者当明无央数佛刹中,三者我日
日当署置无央数佛刹中菩萨,四者我日日当度脱无央数佛刹中人民,五者我
当安隐无央数佛刹中众生,六者十方人莫不闻我声欢喜得度脱者,七者悉念
十方人民使得佛道,皆舍家作沙门,八者十方人所思想善恶我悉知之,九者
十方人我悉当内著佛道中,悉使发菩萨意,十者十方人我悉当度脱,是阿喻
罗 菩萨,了不能及知阿惟颜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所作为,了不能及知阿惟
颜菩萨事,亦不能知神足念,不能知飞行,亦不能逮知阿惟颜菩萨当来过去
今现在事,是为阿惟颜菩萨教。」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其他部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萨
摩诃萨三万八千人俱。
尔时,世尊引领大众,直往南行,忽见路边聚骨一堆。尔时,如来向彼
枯骨,五体投地,恭敬礼拜。
阿难合掌白言:『世尊!如来是三界大师,四生慈父,众人归敬,以何
因缘,礼拜枯骨?』
佛告阿难:『汝等虽是吾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广。此一堆枯骨,
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缘,我今礼拜。』
佛告阿难:『汝今将此一堆枯骨分做二分,若是男骨,色白且重;若是
女骨,色黑且轻。』
阿难白言:『世尊,男人在世,衫带鞋帽,装束严好,一望知为男子之
身。女人在世,多涂脂粉,或薰兰麝,如是装饰,即得知是女流之身。而今
死後,白骨一般,教弟子等,如何认得。』
佛告阿难:『若是男子,在世之时,入於伽蓝,听讲经律,礼拜三宝,
念佛名号;所以其骨,色白且重。世间女人,短於智力,易溺於情,生男育
女,认为天职;每生一孩,赖乳养命,乳由血变,每孩饮母八斛四斗甚多白
乳,所以憔悴,骨现黑色,其量亦轻。』
阿难闻语,痛割於心,垂泪悲泣,白言:『世尊!母之恩德,云何报答?』
佛告阿难:『汝今谛听,我当为汝,分别解说:
母胎怀子,凡经十月,甚为辛苦。
在母胎时,第一月中,如草上珠,朝不保暮,晨聚将来,午消散去。
母怀胎时,第二月中,恰如凝酥。
母怀胎时,第三月中,犹如凝血。
母怀胎时,第四月中,稍作人形。
母怀胎时,第五月中,儿在母腹,生有五胞。何者为五?头为一胞,
两肘两膝,各为一胞,共成五胞。
母怀胎时,第六月中,儿在母腹,六精齐开,何者为六?眼为一精,
耳为二精,鼻为三精,口为四精,舌为五精,意为六精。
母怀胎时,第七月中,儿在母腹,生成骨节,三百六十,及生毛乳,
八万四千。
母怀胎时,第八月中,生出意智,以及九窍。
母怀胎时,第九月中,儿在母腹,吸收食物,所出各质,桃梨蒜果,
五谷精华。
其母身中,生脏向下,熟脏向上,喻如地面,有山耸出,山有三名,一
号须弥,二号业山,三号血山。此设喻山,一度崩来,化为一条,母血凝成
胎儿食料。
母怀胎时,第十月中,孩儿全体一一完成,方乃降生。
若是决为孝顺之子,擎拳合掌,安详出生,不损伤母,母无所苦。
倘儿决为五逆之子,破损母胎,扯母心肝,踏母跨骨,如千刀搅,又
彷佛似万刃攒心。
如斯重苦,出生此儿,更分晰言,尚有十恩:
第一.怀胎守护恩;
第二.临产受苦恩;
第三.生子忘忧恩;
第四.咽苦吐甘恩;
第五.回乾就湿恩;
第六.哺乳养育恩;
第七.洗濯不净恩;
第八.远行忆念恩;
第九.深加体恤恩;
第十.究竟怜愍恩。
第一.怀胎守护恩颂曰
累劫因缘重,今来托母胎,月逾生五脏,七七六精开。
体重如山岳,动止劫风灾,罗衣都不挂,装镜惹尘埃。
第二.临产受苦恩颂曰
怀经十个月,难产将欲临,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沈。
难将惶怖述,愁泪满胸襟,含悲告亲族,惟惧死来侵。
第三.生子忘忧恩颂曰
慈母生儿日,五脏总张开,身心俱闷绝,血流似屠羊。
生已闻儿健,欢喜倍加常,喜定悲还至,痛苦彻心肠。
第四.咽苦吐甘恩颂曰
父母恩深重,顾怜没失时,吐甘无稍息,咽苦不颦眉。
爱重情难忍,恩深复倍悲,但令孩儿饱,慈母不辞饥。
第五.回乾就湿恩颂曰
母愿身投湿,将儿移就乾,两乳充饥渴,罗袖掩风寒。
恩连恒废枕,宠弄才能欢,但令孩儿稳,慈母不求安。
第六.哺乳养育恩颂曰
慈母像大地,严父配於天,覆载恩同等,父娘恩亦然。
不憎无怒目,不嫌手足挛,诞腹亲生子,终日惜兼怜。
第七.洗涤不净恩颂曰
本是芙蓉质,精神健且丰,眉分新柳碧,脸色夺莲红。
恩深摧玉貌,洗濯损盘龙,只为怜男女,慈母改颜容。
第八.远行忆念恩颂曰
死别诚难忍,生离实亦伤,子出关山外,母忆在他乡。
日夜心相随,流泪数千行,如猿泣爱子,寸寸断肝肠。
第九.深加体恤恩颂曰
父母恩情重,恩深报实难,子苦愿代受,儿劳母不安。
闻道远行去,怜儿夜卧寒,男女暂辛苦,长使母心酸。
第十.究竟怜愍恩颂曰
父母恩深重,恩怜无歇时,起坐心相逐,近遥意与随。
母年一百岁,长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
佛告阿难:『
我观众生,虽绍人品,心行愚蒙,不思爹娘,有大恩德,不生恭敬,
忘恩背义,无有仁慈,不孝不顺。
阿娘怀子,十月之中,起坐不安,如擎重担,饮食不下,如长病人。
月满生时,受诸痛苦,须臾产出,恐已无常,如杀猪羊,血流遍地。
受如是苦,生得儿身,咽苦吐甘,抱持养育,洗濯不净,不惮劬劳,
忍寒忍热,不辞辛苦,乾处儿卧,湿处母眠。
三年之中,饮母白血,婴孩童子,乃至成年,教导礼义,婚嫁营谋,
备求资业,携荷艰辛, 苦百倍,不言恩惠。
男女有病,父母惊忧,忧极生病,视同常事。
子若病除,母病方愈。
如斯养育,愿早成人。
及其长成,反为不孝。
尊亲与言,不知顺从,应对无礼,恶眼相视。
欺凌伯叔,打骂兄弟,毁辱亲情,无有礼义。
虽曾从学,不遵范训,父母教令,多不依从,兄弟共言,每相违戾。
出入来往,不启尊堂,言行高傲,擅意为事。
父母训罚,伯叔语非,童幼怜愍,尊人遮护,渐渐成长,狠戾不调,
不伏亏违,反生瞠恨。
弃诸亲友,朋附恶人,习久成性,认非为是。
或被人诱,逃往他乡,违背爹娘,离家别眷。
或因经纪,或为政行,荏苒因循,便为婚娶,由斯留碍,久不还家。
或在他乡,不能谨慎,被人谋害,横事钩牵,枉被刑责,牢狱枷锁。
或遭病患,厄难萦缠,囚苦饥羸,无人看待,被人嫌贱,委弃街衢。
因此命终,无人救治,膨胀烂坏,日暴风吹,白骨飘零。
寄他乡土,便与亲族,欢会长乖,违背慈恩,不知二老,永怀忧念,
或因啼泣,眼暗目盲;或因悲哀,气咽成病;或缘忆子,衰变死亡,
作鬼抱魂,不曾割舍。
或复闻子,不崇学业,朋逐异端,无赖粗顽,好习无益,斗打窃盗,
触犯乡闾,饮酒樗蒲,奸非过失,带累兄弟,恼乱爹娘,晨去暮还,
不问尊亲,动止寒温,晦朔朝暮,永乖扶侍,安床荐枕,并不知闻,
参问起居,从此间断,父母年迈,形貌衰羸,羞耻见人,忍受欺抑。
或有父孤母寡,独守空堂,犹若客人,寄居他舍,寒冻饥渴,曾不知闻。
昼夜常啼,自嗟自叹,应奉甘旨,供养尊亲。
若辈妄人,了无是事,每作羞惭,畏人怪笑。
或持财食,供养妻儿,忘厥疲劳,无避羞耻;妻妾约束,每事依从,
尊长瞠呵,全无畏惧。
或复是女,适配他人,未嫁之时,咸皆孝顺;婚嫁已讫,不孝遂增。
父母微瞠,即生怨恨;夫婿打骂,忍受甘心,异姓他宗,情深眷重,
自家骨肉,却以为疏。
或随夫婿,外郡他乡,离别爹娘,无心恋慕,断绝消息,音信不通,
遂使爹娘,悬肠挂肚,刻不能安,宛若倒悬,每思见面,如渴思浆,
慈念後人,无有休息。
父母恩德,无量无边,不孝之愆,卒难陈报。』
尔时,大众闻佛所说父母重恩,举身投地, 胸自扑,身毛孔中,悉皆
流血,闷绝 地,良久乃苏,高声唱言:『苦哉,苦哉!痛哉,痛哉!我等
今者深是罪人,从来未觉,冥若夜游,今悟知非,心胆俱碎,惟愿世尊哀愍
救援,云何报得父母深恩?』
尔时,如来即以八种深重梵音,告诸大众:『汝等当知,我今为汝分别
解说:
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 须弥山,经
百千劫,血流决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遭饥馑劫,为於爹娘,尽其己身,脔割碎坏,犹如微尘,经
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为於爹娘,手执利刀,剜其眼睛,献於如来,经百千劫,犹
不能报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为於爹娘,亦以利刀,割其心肝,血流遍地,不辞痛苦,经
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为於爹娘,百千刀戟,一时刺身,於自身中,左右出入,经
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为於爹娘,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为於爹娘,吞热铁丸,经百千劫,遍身焦烂,犹不能报父母
深恩。』
尔时,大众闻佛所说父母恩德,垂泪悲泣,痛割於心,谛思无计,同发
声言,深生惭愧,共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深是罪人,云何报得父母深
恩?』
佛告弟子:『欲得报恩,为於父母书写此经,为於父母读诵此经,为於
父母忏悔罪愆,,为於父母供养三宝,为於父母受持斋戒,为於父母布施修
福,若能如是,则得名为孝顺之子;不做此行,是地狱人。』
佛告阿难:『不孝之人,身坏命终,堕於阿鼻无间地狱。此大地狱,纵
广八万由旬,四面铁城,周围罗网。其地亦铁,盛火洞然,猛烈火烧,雷奔
电烁。烊铜铁汁,浇灌罪人,铜狗铁蛇,恒吐烟火,焚烧煮炙,脂膏焦燃,
苦痛哀哉,难堪难忍,钩竿枪槊,铁锵铁串,铁槌铁戟,剑树刀轮,如雨如
云,空中而下,或斩或刺,苦罚罪人,历劫受殃,无时暂歇,又令更入余诸
地狱,头戴火盆,铁车碾身,纵横驶过,肠肚分裂,骨肉焦烂,一日之中,
千生万死。受如是苦,皆因前身五逆不孝,故获斯罪。』
尔时,大众闻佛所说父母恩德,垂泪悲泣,告於如来:『我等今者,云
何报得父母深恩?』
佛告弟子:『欲得报恩,为於父母造此经典,是真报得父母恩也。能造
一卷,得见一佛;能造十卷,得见十佛;能造百卷,得见百佛;能造千卷,
得见千佛;能造万卷,得见万佛。是等善人,造经力故,是诸佛等,常来慈
护,立使其人,生身父母,得生天上,受诸快乐,离地狱苦。』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
等、天、龙、夜叉、乾闼婆、及诸小王,转轮圣王,是诸大众闻佛所言,身
毛皆竖,悲泣哽咽,不能自裁,各发愿言:我等从今尽未来际,宁碎此身犹
如微尘,经百千劫,誓不违於如来圣教;宁以铁钩拔出其舌,长有由旬,铁
犁耕之,血流成河,经百千劫,誓不违於如来圣教;宁以百千刀轮,於自身
中,自由出入,誓不违於如来圣教;宁以铁网周匝缠身,经百千劫,誓不违
於如来圣教;宁以 碓斩碎其身,百千万段,皮肉筋骨悉皆零落,经百千劫,
终不违於如来圣教。』
尔时,阿难从於坐中安详而起,白佛言:『世尊,此经当何名之?云何
奉持?』
佛告阿难:『此经名为父母恩重难报经,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尔时,大众、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作礼
而退。
经赞
南无阿密栗帝,多婆曳娑诃。(三称)
尊礼骨,阿难问因,佛说过去父母身,功恩大无伦,垂教後人,众生可
问津。
南无报恩德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密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极乐国。
赞僧功德经
节录自九种经文合刊一书
敦煌本--佚集人名
阿含经中略集出,叹大福田诸僧宝;大梵天王及帝释,以大梵音赞僧宝。
如地坚牢诸神等,赞叹一切僧宝众;我末法中出家人,常住僧宝常住僧。
僧宝僧共兴佛法,志求菩提微妙果;於浊苦恶世界中,常在如来清洁众。
僧中或有求四果,或以证果在僧中;此等八辈诸上人,和合僧中常不断。
或有头陀常乞食,或有山间乐寂静;乃至於微细戒中,不犯如来严命教。
或有深广学智慧,或有息虑习诸禅;并诸集在僧众中,犹如百川归大海。
殊胜妙宝大德僧,长养众生功德种;能与人天胜果者,无过佛法僧宝众。
善心僧中施掬水,获福多於大海量;微尘尚可有算期,僧中施宝无有尽。
若人当来求远离,越於生死贫穷河;应当速疾志诚心,於僧宝中树因果。
於此最妙良福田,若有种植功德子;当来收获无边畔,犹如云中含大雨。
施者不筹量度者,平等奉施无二心;是人方可能堪任,受人天中胜妙果。
无量功德具庄严,大悲世尊弟子众;凡人肉眼难分别,犹如灰覆於火上。
或有外现犯戒相,内秘无量诸功德;应当信顺崇重之,贤圣愚凡不可测。
或有外现具威仪,或示未能舍其欲;外相人观谓凡夫,不妨内即是其圣。
肉如四种奄罗果,生熟难分不可别;如来弟子亦如是,有戒无戒亦难辨。
是故殷 劝诸人,不听毁骂僧宝众;若欲不沈沦苦海,常当敬重植良田。
常欲人中受乐者,亦当供养比丘僧;勿以凡夫下劣心,分别如来弟子众。
若有清信士女等,能於十念生信心;平等供养比丘僧,是人获得无量报。
若於僧中起邪见,当来定堕三恶道;世尊亲自以梵音,金口弘宣诚不妄。
宁以利刀割其舌,或以捻杵碎其身;不应一念瞠恚心,谤毁如来净僧众。
宁以吞大热铁丸,宁使口中出猛焰;不应戏论以一言,毁骂出家清净众。
宁以利刃自屠割,残害肢节毁肌肤;不应戏笑调凡愚,何况打骂比丘众?
宁以自手挑两目,宁於多劫受盲生;其於习行离欲人,不应恶眼而瞻视。
宁毁精舍及制多,宁焚七宝舍利塔;勿於僧中出恶言,诽谤如来清净众。
毁塔之人自堕落,经无量劫受诸苦;好说众僧短长者,自堕亦引无量众。
是故智者善思量,勿於僧中起轻慢;善自防护口业非,莫谈此持彼犯戒。
若一恶言毁沙门,当堕泥犁受极苦;从地狱出得人身,即招聋盲 哑报。
世间多有愚劣人,谈说僧尼诸过恶;因兹堕落恶道中,永劫沈沦没苦海。
大悲世尊礼大众,尊敬和合大德僧;诸佛尚自致殷 ,何况凡夫轻慢众?
世间多有信心人,崇重世尊弟子者;闻说三宝短长时,怨於僧中起邪见。
因此退败诸善人,毁坏如来清净众;不见贤劫千世尊,是故智者应思忖。
昔有俱迦离比丘,以一恶言骂僧众;犹落 头磨地狱,舌被犁耕数万段。
亦有迦叶佛弟子,谤毁无量世间人;承斯恶业舍残形,还受耕舌地狱苦。
沙门怀忿毁诸人,尚招无量口业报;何况无戒白衣人,骂僧那免堕恶道?
是故智人不应骂,乃至草木砖瓦等;况毁清净出家人,习行离欲善法者?
踪使欲火炽烧心,玷污尸罗清净戒;不久速能自忏除,还入如来圣众位。
如人暂迷失其道,有目还能寻本路;比丘虽犯世尊禁,虽然暂犯还能灭。
如人平地蹶脚时,有足还能而速起;比丘虽暂缺尸罗,虽犯不久还能补。
犹如世间金宝器,虽破其价一种贵;木器纵然全不漏,不可比於破宝器。
破禁比丘虽无戒,初心出家功德胜;百千万亿白衣人,功德纵多不及彼。
出家弟子能堪任,继嗣如来末代法;万德无量在俗人,不能须臾弘圣教。
最下犯禁破戒僧,供养由获万亿报;是故世尊赞胜因,天上人中受尊贵。
是故殷 劝诸人,勿毁如来僧宝众;今生习恶因缘故,当来业成亦毁佛。
缘兹身口意业支,永断世间人天种;当堕三涂恶道中,亿劫沈沦无休息。
若於清众起正信,无有毁谤名僧罪;常能防护口业过,不谈如来僧宝众。
若人於僧有骂罪,应须志诚速求忏;於僧勿起 慢心,来生受苦必当悔。
如僧刹那有功德,其福不容於天地;何况经月累岁年,坚持如来严禁戒。
是人持戒功德报,佛於一劫说不尽;况余凡俗知其边,福等虚空无有量。
当知功德广庄严,释迦如来僧宝众;是故不听在家者,毁辱打骂出家僧。
纵见沙门犯戒时,当宽其意勿嫌毁;如入芳丛采妙花,不应摘选枯枝叶。
广大清净佛法海,多有持戒精修者;其中纵有犯威仪,白衣不应生毁谤。
譬如田中新苗稼,於中亦有稗莠草;应可一种敬良田,不应拣选生分别。
是以世尊制诸人,不听毁谤沙门众;唯当尊重生敬心,同此受胜诸天报。
佛日灭没虽久远,僧宝连晖传法灯;犹如龙王降甘雨,大地萌芽普洽润。
和合僧宝亦如是,雨於如来妙法雨;滋润枯渴诸群生,长养善芽功德种。
於多劫中宿植田,得为如来弟子众;处在贤圣法海中,饮妙解脱甘露味。
传持世尊末代教,流化十方诸国土;利益一切诸众生,令佛法轮恒不绝。
佛法久後灭没时,伽蓝精舍毁成聚;龛塔尊像并荒凉,设欲供养难可得。
壁画僧形不可见,何况得闻於正法?人身难得生人中,佛法难逢今已过。
如何於妙良福田,不种当来功德种?冥路悬远不渴达,当办资粮备前所。
善福田中不种植,当来 路乏资粮;是故诸人应善思,闻经僧中应惠施。
依经我略赞僧宝,功德无量遍虚空;回施一切诸群生,愿共当来值弥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