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书评(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2:09:46
 
       自从“全球变暖”的理论在世界和中国流行以来,媒体很少报道不同的声音,尽管在科学界始终存在着不同意见。在中国,连科学界的不同意见都很少公开发表,于是给公众的印象就是,“全球变暖”已成定论。特别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去年发表的有关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的第四部分,认为气候系统的全球变暖已是“明确的事实”,接着力主“全球变暖”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与IPCC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更使公众以为“全球变暖”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现在和未来唯一该做的就是如何减少“全球变暖”的影响了。

     不过,科学界的不同声音始终没有停止,而且并没有因为舆论越来越有利于“全球变暖”说而有所改变。S.弗雷德·辛格就是其中一位声音响亮的气候物理学家,他已经撰写或编辑了十多部书来表达他们的意见。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全球变暖——毫无来由的恐慌》(原书出版于2007年)就是他最新的一本。

        书名看起来有些耸人听闻,但这是译者或译本编者的错误,因为英文原名是 Unstoppable Global Warming: Every 1500 Years,不可停止的全球变暖:每一千五百年一次。如果按原文译出,本书的主题就很明白了——作者并不否认近年来出现的全球变暖趋势,但认为这是地球上1500气候周期的再一次表现,而这样的周期以往已出现过不止一次。所以气候变暖的趋势只能持续到本次周期的终点,然后就将由暖变寒,开始另一个周期。我想,如果译者能按作者的原文翻译书名,尽管不如现在的书名那么“吸引眼球”,或许因此而被某些读者所忽略,但无疑会更清晰准确地显示作者的主要观点。

         我是中国绝少数公开对“全球变暖”论发表不同意见的人之一。11年前,在拙著《未来生存空间·自然空间》(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一书中,我根据我国地理学家长期研究的结果,指出以往7000年间中国的气候已经出现过多次寒暖交替,而至当时为止的气候变暖离历史上的气温上限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地球上还没有人类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年代,在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热量和二氧化碳远比现在低的年代,地球上却出现过比今天更暖的气候”。直到最近,我一直在质疑气温肯定会继续升高,“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特别是二氧化碳一类温室气体增加的观点和结论,因为迄今为止,IPCC的报告并没有对我的疑问作出合理的解释。

 
        但作为一位中国历史地理学者,我所根据的主要是中国的史料,涉及的范围主要是中国境内,而本书提供了世界性的证据。我注意到的主要是现象,质疑的基础是长时段的气候变化,主要是出于逻辑推理,而本书则列出了各相关领域的研究结论。虽然我不认为这本书已经完全颠覆了“全球变暖”的理论,但更增加了我本来就有的疑问,而迄今为止,持“全球变暖”观点的科学家却没有作出令人信服的回应。
         被作者视为否定“全球变暖”说最重要的论据,是1500年的气候变化周期,但这并非作者的发明,而是其他独立从事长时段气候变化研究的科学家得出的结论。如丹斯加德和奥斯切格于1984年撰写的《格陵兰岛深层冰芯揭示的北大西洋气候振荡变化》认为“温和的气候周期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其准确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几乎可以说是令人吃惊的”;而他们作为证据的两个冰芯钻探地点相距约1600千米。4年后,类似的证据在地球的另一端,即来自南极东方站冰川的冰芯,由苏联的的科研小组及法国科研小组的负责人克劳德·洛里斯共同发现。三位科学家因此分享了泰勒环境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