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05:04
《GIS專題》 地理資訊系統簡介 (作者:劉威麟) 前言 1960年代美國、加拿大為調查與分析其國土利用、自然資源、地 質、人口普查等資料,遂有地理資訊系統(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之萌芽。GIS發展至今已三十餘載,近年來與 遙感探測(Remote Sensing)、全球定位系統(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等技術相結合,相關應用急速增廣,成 為資訊界不可忽視的領域,這點可從Oracle、IBM等公司相繼推出可 結合GIS空間資料的資料庫解決方案中窺出一斑。 台灣地區GIS的發展,可分成幾個階段。最早的應用始於1970年中 期,政府單位使用衛星影像資料進行農產量預測與森林資源分析; 1985年之後,部分教育及學術單位相繼從國外引進GIS軟體加以推廣 應用,GIS方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按1994年行政院資訊發展推動 小組所發表的白皮書中指出,政府資訊建設優先推動的六大計劃, 其中「國土資訊系統」與「地政資訊管理」兩計劃便與GIS技術有密 切的關係。 儘管GIS在許多領域均有出色的表現,但一般人印象中仍把GIS想 像成繪製與列印電子地圖的工具。事實上GIS還具有許多功能,若僅 需要製圖與出圖,或許AutoCAD、一般影像處理軟體就能滿足您的需 求。本文先擬就GIS的資料特性及基本功能做一概括性的介紹。 地理資料的特性 GIS中涵蓋兩類資料:空間資料(Spatial Data)及屬性資料 (Attribute Data)。空間資料記錄空間中的點、線、面等空間元素 ,如:城市、河川、道路、洪氾區域....。屬性資料記錄空間元素 的特徵,如:城市的名稱、面積、人口、老人率,河川的長度、洪 峰等資料,一般係以表格型態(Table)存在。 空間資料又可分成兩類:網格資料(Raster Data)及向量資料 (Vector Data)。網格資料係由點矩陣所組成,例如一般bmp檔案等 影像資料;向量資料則以記載空間中之點、線、面等元素之座標為 主,可對不同之空間元素進行搬移、修改、複製、刪除等編輯工作 。因向量空間資料較容易與相對之屬性資料結合,一般GIS軟體多以 處理向量資料為主。 GIS基本功能 1.空間資料與屬性資料之製造、儲取與展現 一般GIS軟體皆有其專用之空間資料格式。有關向量空間資料之製 造可使用數位板(Digitizer)將地圖上之空間資訊以手描方式直接輸 入,或以掃描器(Scanner)將地圖掃描成網格資料檔案後,再另行轉 換成向量格式(Raster to Vector)。若已知空間元素之座標,如: 經緯度、二維座標,也可以批次方式將空間座標轉入GIS系統中。新 增空間元素時,GIS軟體會自動計算並記錄空間元素之相關屬性,如 :點的座標、線的長度、區域的面積等。GIS也提供屬性資料之輸出 入與管理功能,部分GIS軟體也可透過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與外部資料庫連結。 2.空間元素與其屬性資料間具有相互索引之能力 可由GIS地圖上之空間元素索引其屬性資料,或由屬性資料索引地 圖上之空間元素。例如:欲列出飛彈基地周圍十公里內之學校名單 ,可先於畫面上以飛彈基地為圓心,設定十公里之半徑範圍,GIS即 可挑選出座落於該範圍之學校(空間元素),進而索引出這些學校之 屬性資料並產生報表。反之,可先查詢屬性資料或予以適當的分類 (Group),再設定予不同的顏色由GIS自動把對應的空間元素表現於 圖面上。例如:先將屬性資料按各村里老齡人口比率之高低排序, 藉GIS把比率偏高的前一千個村里以特殊顏色表示於地圖上,可觀察 老化程度偏高村里之集中區位。 3.空間資料可按主題(Theme)分成不同之圖層(Layer),使用時再 選取必要的圖層予以套疊 可將地圖上資訊按行政區、道路、水系、植披、土地利用、等高 線、考古遺址、不同朝代之歷史地名...等不同主題,將空間資料儲 存到不同之圖層,並聯結上不同之屬性資料庫。藉此可彈性運用資 料,按不同需求組合不同之圖層,增加資料的再使用率。但須留心 座標系與投影系統一致的問題。 4.空間資料可進行交集、差集、聯集、判別及製造環域區 (Buffering)等運算 GIS中可使用空間資料直接進行運算,這是GIS最具特色的功能, 可藉此完成許多複雜的分析。例如將耕種水稻區域之圖層與土地受 污染之圖層,進行差集即可產生一份表示可收成水稻之區域圖層, 若將兩圖層進行交集則所產生之資料可用以修正今年水稻產量之預 測。 交集、聯集、差集等空間運算之意義較容易想像,另舉一例說明 環域製造與判別兩運算之意義與應用:某鎮公所,希望新闢二條八 米寬之道路,為估計經費需要一份土地徵收補償費報表。今有道路 路線圖、道路所經不同區域之公告地價與相關資訊。而運用GIS處理 有二個步驟: 步驟一:先對此道路圖層進行環域運算(Buffering),其結果將產 生依道路路線往外延展八公尺寬之環域圖層,見下圖。GIS具有對點 、線、面等空間元素進行環域處理的功能,例如大比例尺之地圖上 ,核三廠為一面元素,對該區域進行三公里之環域運算後,所得之 結果可表示核三廠周圍三公里之警界範圍。 步驟二:將道路圖層按地籍圖層進行判別運算,由圖了解該兩道 路將經過地籍圖上之三個區域。兩圖層運算後GIS產生新圖層之道路 已按所經區域之不同而劃分五塊小路段,新的屬性資料包括這五段 道路區域面積、土地單價、所屬區域及道路名稱。由這些資訊可概 估總補償金額。GIS中也具有將點圖層依面圖層進行判別之能力,此 功能可使點元素按區域別歸類。 5.建立空間元素之拓撲關係(Topology) 為加快空間元素之運算速度,由點、線、面構成向量圖後,須進 一步進行相位分析。GIS中記錄線元素是否相連、相連線段之順序、 線段左右兩側之面元素等資料,對於面元素則紀錄彼此相鄰等訊息 。這點是GIS空間資料與一般CAD檔案之重要差異。 6.空間資料投影及轉換功能 地球本身為一橢圓球體,對小範圍而言,可將地表視為一平面, 若地圖含蓋較大區域,如:中國大陸,則須考慮曲面資料投影的問 題。投影方式有多種,投影結果可能造成空間面積、距離不再維持 等比例或方位產生改變,沒有一種投影方式,可完全兼顧上述三種 考量。使用者可按地圖的用途與地圖呈現的區位選用不同的投影方 式,例如:航海圖以方位、距離之精準為主要考量,對高緯度與中 緯度區域也會考慮使用不同之投影方式。GIS軟體提供多種投影功能 ,可藉此將經緯座標轉成二度空間座標。使用不同投影方式所產生 之圖層直接套疊之結果往往發生相當的誤差,例如將不同投影之基 本圖層與城市圖層成套疊後,發生城市位於海上的情況。這時,也 可利用GIS投影轉換的功能將圖層先轉換成相同的投影方式再予套疊 。目前,台灣地區五千分之一的地圖,使用橫麥卡脫(Transverse Mercator Projection)二度分帶投影居多。 結語 本篇僅就地理資訊系統的資料特性及功能作一說明,若要深入研 究GIS,尚有許多可探討的領域,如GIS之應用領域、應用模式與整 體應用特性等,礙於篇幅緣故無法一次詳作說明,不足之處,尚待 他日另撰專文再為讀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