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60例临床分析 - 期刊杂志|免费杂志|电子杂志|杂志下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2:37:05

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60例临床分析

推荐本文 
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心内科,辽宁沈阳110002

【摘要】  观察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方法诊断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6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特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60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有不同程度心前区不适症状。2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静息心电图异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心肌桥前降支多见。狭窄1级33例,2级21例,3级6例。60例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随访1年,大部分患者症状减轻。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多表现为非典型心绞痛,通常预后良好,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可缓解因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的压迫所致的心绞痛。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治疗

  clinical features of 60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bridge

    wang hui,qi xiaoyun,wang wanlia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shenzh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shenyang 10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bridge (mb).and to investigate its treatment.methods:sixty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mb by 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he results of coronary angiography were analysed.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in order to know therapy condition and prognosis.results:male patients were more than female ones in 60 patients.all the patients had clinical symptoms such as chest stuffy,chest pain and so on.thirty patients showed abnormal electrocardiogram with deviation of st segment.mb was the most common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the major of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medication.sixty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one year.symptoms reduced in most of the patients.conclusion:patient with mb may present with atypical chest pain.major patients with mb are treated with medication.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mb is usually good.

    key wordsmyocardial bridge,coronary angiography,treatment

    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 作为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解剖变异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来,不少研究认为mb不单是一种良性病变,其可导致严重的心肌缺血及有关临床事件,如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顿抑,甚至心源性猝死[1、2]。本文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60例mb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所见及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60例mb患者,男40例,女20例,年龄42~71岁。其中伴高血压病26例(43.3%),糖尿病13例(21.7%),高脂血症15例(25.0%)。每例患者均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脂、心功、肝功、肾功、离子检查;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每支冠状动脉均多体位投照。若发现冠状动脉有收缩期狭窄或(和)舒张期扩张延迟现象,则提示mb存在。按照noble[3]分级方法,依壁冠状动脉“挤奶效应”严重程度,将肌桥分3级:1级狭窄<50%,2级狭窄50%~70%,3级狭窄>70%。随访1年。

    症状:6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等心前区不适症状。以症状出现的诱因、性质、疼痛部位、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判断患者症状是否为典型心绞痛。17/60例为典型心绞痛,43/60例为非典型心绞痛。

    心电图:所有患者行静息心电图检查。29例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st段水平型压低≥0.05 mv,t波改变(低平倒置),尤其v3~v6导联。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

    超声心动图:前壁运动功能减弱10例,左室舒张功能减低30例。

    冠状动脉造影:按noble分级,1级33例,2级21例,3级6例。mb主要位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98%),又以前降支中段最为常见。1例位于中间支中段,2处mb 3例,同时合并动脉粥样硬化4例(为壁冠状动脉以外其他分支血管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瘘1例。

    1.2  治疗方法  有4例临床症状轻微,住院期间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其余56例患者依病情给予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离子拮抗剂及抗血小板药物。合并冠脉病变(非肌桥处)给予常规扩冠、抗凝、降脂。其中1例粥样硬化狭窄>75%,病变处行pci术。

    1.3  疗效判断  据1994年全国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标准。(1)临床疗效判断: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50%以下;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增加。(2)心电图疗效判断: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或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或大致正常;有效:st段回升1.5 mm以上但未恢复正常,或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stt无改变;加重:st段治疗前下移0.5 mm以上,主要导联t波倒置加重大于50%,或直立t波转平坦,或平坦t波转倒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孤立性mb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关系  ⅱ,ⅲ级狭窄组与ⅰ级狭窄组比较,其心电图stt呈缺血改变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50%vs 41.62%,p>0.05),但心绞痛发生率明显增高为(41.67%vs 15.62%,p<0.05)。而两组在其他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狭窄程度的孤立性mb患者心肌缺血及其他临床资料比较(例,%)分组例数心电图缺血 心绞痛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异常ⅰ级狭窄组3213(40.62)5(15.62)13(40.63)6(18.75)7(21.88)ⅱ,ⅲ级狭窄组2412(50.00)10(41.67)1)11(45.83)5(20.83)4(16.67)    注:与ⅰ级狭窄组比较,1)p<0.05

    2.2  治疗和随访结果  30例患者给予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疗效判定有效率86.7%;18例联合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有效率88.8%,8例给予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有效率87.5%。随访1年,大部分患者症状减轻。有20例无任何症状,也不服用药物。40例出院后继续药物治疗,其中4例因心前区不适加重再次住院,拒绝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给予静脉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及加大口服β受体阻滞剂剂量后症状缓解。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或心外膜深面。当冠状动脉或其分支走行于室壁心肌纤维之间,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覆盖,在心脏收缩时出现暂时性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这段心肌纤维称为冠状动脉心肌桥(mb)。被心肌纤维覆盖的动脉段称为壁冠状动脉。1960年portsmamn首次根据造影描述“mb”。该段冠状动脉于收缩期有不同程度狭窄,舒张期可以有一定程度狭窄,被称为“挤奶效应”。有报道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仅0.5%~16%[4],远远低于尸解检出率15%~85%[5]。人种中黄种人和黑种人出现率较高,男性多见(本例中男性占66%),尤其在心脏移植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发生率较高[6]。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mb金指标,冠状动脉造影时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可使mb收缩期对冠状动脉压迫更明显,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时诊断mb敏感性。本研究中58例位于前降支,以中段最为常见。mb临床表现多样,许多患者可长期无症状,也有患者可出现心肌缺血表现,特别在运动,劳累时可引起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本研究中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仅占10%,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不出现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表现。因此本组中出现心前区不适症状大多数不是mb所致,而可能是其他综合因素。在郭丽君等[7]报道中提出mb的狭窄程度越严重,越容易诱发心肌缺血。本研究中发现,在孤立性mb病例中,肌桥ⅱ,ⅲ级狭窄组与ⅰ级狭窄组比较,心绞痛发生率明显增高。

    近年来冠状动脉造影和病理检查发现mb冠状动脉造影对于所对应的冠状动脉有“保护效应”,即粥样硬化较少累及壁冠状动脉及其远段血管。本组中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mb也未发现mb内冠状动脉发生明显粥样硬化。这种“保护效应”可能与血流切应力及血管超微结构改变等因素有关。

    冠脉肌桥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者无需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患者主要治疗措施有3种,即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物等,其中β受体阻滞剂为首选。其负性肌力、负性频率作用可缓解mb对壁冠状动脉的压迫作用,心壁舒张期延长,提高运动耐量。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可作为理想替代药物,用于β受体阻滞剂mb有禁忌或有冠状动脉痉挛者。加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有助于预防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对于硝酸酯类药物造成“挤奶效应”更明显,可能加重心肌缺血,应避免长期应用,但对于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绞痛的应用,可缓解心绞痛发作。介入治疗在国内外文献中已有报道[8],对于单纯mb患者,有报告置入支架后血流恢复,血流储备功能基本正常,临床症状改善,但远期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率高。同时由于支架置入术可导致壁冠状动脉破裂穿孔,故多不主张支架置入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有2种,即心肌松解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于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后仍有顽固性心绞痛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应慎重。目前已有报道使用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mb。此分析中,对冠脉肌桥均采用药物治疗,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