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历史课的期末复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35:44

如何做好历史课的期末复习

每临近期末,老师、学生都有一种茫然的感觉,不知怎样打发这段时间。学生感到内容太多,无从下手,力不从心;老师感到每节课都去做具体指导,时间不足,对学生不利,一般是泛泛地向学生讲解些问题即便了事。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并取得实效,值得深思。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首先,要认真组织,加强管理。一般来说,进入复习阶段,时间紧,内容多,有从头开始的感觉是正常现象。老师的指导带有提纲携领、综合指导的特点,同时,也不象平时那样按部就班,逐章逐节地进行。因此,自觉的学生早已进入角色,开始了有计划的复习和训练,显得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不自觉的学生,因平时积累了很多问题,此时便茫然无错、无从下手。所以,班级容易出现秩序混乱,学生情绪浮躁的现象,由此老师的管理特别重要。

其次,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制作一些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制作应把握如下几点:⑴注意整体,特别是单元、章节的框架构成,进行重点提示。例如:整体的有中国近代史的概念、时间跨度、阶段划分、重大事件构成、特征、性质(包括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等。具体到单元的有:中国近现代史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间从1840年至1865年,内容涉及两次鸦片战争及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和新思潮的萌发。从课节来看,如第4—5节是太平天国运动,可分为背景:包括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起义筹备等;过程:分为兴起与发展,全盛时期,转折到失败;评价或认识:涉及到对太平天国的性质、历史功绩、新特点、教训等。此时讲整体架构,已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建立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的思考整合和再提高。⑵通过具体问题透视章节间的联系,在对史实的比较分析中让学生了解到它们之间的宏观和微观的差别。例如:为什么把第二次鸦片战争看作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中国近代史前期的洋务、戊戌、清末三次新政的比较;甲午战争前后列强侵华的不同特点与表现;地主阶级抵抗派、顽固派、洋务派的差异;辛亥革命对维新变法的继承和发展等,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会拓宽学生的思路,起到深化细节,扩展知识和锻炼思维的作用。⑶尽量做到每个单元或章节都配备一定的训练题,并经过挑选,重点引入,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应。这样的训练题会得到学生们的欢迎,效果也就比较理想。

其三,每节课老师都应有相应的安排,不能让学生感到空虚,如有可能的话,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旦遇到共性的具体问题,就及时向全体同学讲解说明,甚至做必要的解决问题思路的分析。

其四,若时间许可,应向学生作些关于考试的方法或试题解析的方法介绍,以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和效率。这本身属于学习方法的部分构成,在期末的紧张训练中,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效果。总之,这都是不成熟的方法总结,主要靠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