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宪忠:专业化分工与产权交易过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9 10:41:53

俞宪忠:专业化分工与产权交易过程

2010年02月14日 22:57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进入俞宪忠专栏主页>>

专业化分工系列研究之三:

专业化分工与产权交易过程

俞宪忠 济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资源稀缺性必定导致各种形式的经济竞争,竞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必定会发生矛盾冲突,因此就需要有利于稀缺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经济竞争规则,其中最基本的竞争规则就是排他性明晰界定和自由交易的私人产权。“任何社会的经济制度都可以用产权来界定,而产权又构成了竞争的‘规则’。当产权被改变时,人们的竞争行为将会变化,随之收入分配与资源配置也会发生变化。”[1]鉴于所有人的利己性行为特征,只有稀缺资源产权得到了排他性私人明晰界定,产权主体才有可能竭尽全力地进行保值和增值的各种创益活动,稀缺资源才能在其所有者的有效保护下而获得永续利用。“‘一般来说,私有财产制度有利于稀缺物品的保护,往往……使我们物尽其用,┅┅创造了在其他情况下并不能维持下去的私占物品的稀缺性’”[2] “凡属多人共有的东西都最不受关心,因为所有的人都更关注自己拥有的东西,而较少注意与他人共有的东西。”[3]因此,私人产权制度通常会促使产权主体发现和利用最有价值的知识,使其资产收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诱导所有者保护和节约稀缺资源。只要承认资源稀缺性这一不证自明的经济学公理,我们就很难否认私有产权对稀缺资源配置的显著有效性,以及相对于其他产权配置方式的优越性。一个基本的结论是:稀缺资源产权的排他性私人明晰界定是保证其得到有效配置的基本前提条件和首要制度保证。

资源稀缺性既要求专业化分工交易,又要求私人产权的明晰界定,从而使得市场交易在核心要义上成为产权交易。一切交易的根本实质均在于产权主体的变更,交易的都是稀缺物品产权。一个人要想获得另一个人的产权,必须放弃自己同等价值的产权,并按照自主自愿和等价交换的市场原则来获得,任何不等价交易都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私人自主产权的不当侵犯。因此,划定私人产权是市场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如果大多数稀缺资源都共同所有的话,那么一个社会的经济就不可能维持下去。……严格地说,一项没有任何约束的公共财产是没有所有权的;如果把这一产权结构扩展至一切资源,其结果必然是所有的人都挨饿。”[4]我们由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些产权界定不明晰的公有产权国家,几乎都是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就是因为稀缺资产没有真正有效的利益监护人,必定在争夺公共资源的过程中导致无穷大化的租金消散,这就是它们长期贫穷的根本原因。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Ronald Coase)指出:“没有这种权利的初始界定,就不存在权利转让和重新组合的市场交易。——法院面临的迫切问题不是由谁做什么,而是谁有权做什么。……一旦考虑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5]私人产权明晰界定决定交易成本和经济效率,从而也决定了经济发展和国富国贫。“如果一个国家产权不明晰、不合适或无法实施,那么在这个国家,就很难进行合约安排,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大部分利益就会丧失掉。”[6]如果没有明晰的私人产权界定,不仅不会产生有效率的经济活动或经济增长,而且从根本上说来,具有实质意义的市场经济也不会存在,从而就不会产生推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真正力量。可以这样认定,整个经济增长史就是一部因分工发展需要而使产权界定再界定、明晰再明晰、交易再交易的变迁史。

不可否认的显著事实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在制度和技术两个方面都迫切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展中国家模仿发达国家技术易而模仿发达国家制度难,因而发展中国家总是倾向于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而不是制度。这种路径依赖有可能使发展中国家获得短期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会留下长期发展隐患,甚至使得长期发展变成不可能。后发国家不仅有后发优势,后发劣势也是国家发展基因中的隐含信息。发展中国家首先要学习和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尤其是具有核心价值的产权制度,因为科学技术是由制度催生和孵化出来的。如果没有专利保护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等方面的相应安排,就不会有人被激励去从事科技的发明创造。因而可以这样认为:一切发展都首先是制度发展,制度现代化是一切现代化中最重要的现代化。

全球化浪潮开放框架下的国际竞争,首先不是科技竞争,其实质是制度竞争。“对(越来越多的)交易成本产生影响的各种制度现在都服从于国家间的制度竞争。……全球化——在近几十年内和整体上——仍然充当了推动国家制度演变的主要动力。这种演变的方向是更少对产权进行政治性再分配和更多的竞争自由。”[7]由于市场交易的实质是产权交易,因而一切市场在本质上说都是产权市场。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产权市场竞争,既能够集合所有相关产权合约安排和稀缺资源运用的知识信息,也能够在产权有效转让中降低执行合约条款的成本。简言之,产权交易竞争会降低搜寻和实施最优选择的交易成本,从而使经济活动选择必定成为由低交易成本决定的最优价值选择。一切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都应该首先是国家法权保障下的私人产权明晰界定及其可自由转让性。那些做不到这一点的国家,通常也就是那些陷入“贫困发展陷阱”的欠发达国家。

参考文献:

[1] 张五常,经济解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P417。

[2] 张五常,经济解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P393。

[3] [德]柯武刚(Wolfgang Kasper)等,制度经济学[M],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P254。

[4] 张五常,经济解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PP428-429。

[5] [美] R•科斯(Coase),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胡庄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PP19-20。

[6] 张五常,经济解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P469。

[7] [德]柯武刚(Wolfgang Kasper)等,制度经济学[M],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P472。

相关报道:

俞宪忠:资源稀缺性与专业化交易生成

俞宪忠:应将专业化分工置于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位置 俞宪忠全部文章
  • 俞宪忠:专业化分工与产权交易过程(2010-02-14)
  • 俞宪忠:资源稀缺性与专业化交易生成(2010-02-12)
  • 俞宪忠:应将专业化分工置于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位置(2010-02-02)
  • 俞宪忠:从招商引资到招商引制(2009-12-17)
  • 俞宪忠:如何看待经济学家的良知(2009-10-12)
  • 俞宪忠:如何看待经济学家说真话(2009-10-10)
  • 俞宪忠:如何看待经济学家的贡献(2009-10-09)
  • 俞宪忠:如何看待理论经济学家(2009-10-06)
  • 俞宪忠:如何看待经济学家走穴(2009-09-30)
  • 俞宪忠:在经济学界挨骂最多的是黑板经济学家(2009-09-29)
  • 俞宪忠:理论界挨骂最多的为何是经济学家(2009-09-28)
1

俞宪忠简介

俞宪忠

职务: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单位:济南大学

出生年月:1956年12月

国籍:中国

籍贯:山东滕州市

俞宪忠, 1956年12月生,管理学博士,无党派,山东滕州市人,农民家庭出身。现为济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岗教授,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美国剑桥学院兼职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经济论坛首席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山东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生产力学会理事。详细资料>>

热门经济学人

更多

张曙光

吴国俊

张五常

郎咸平

本周热门专栏作者

汤敏

俞宪忠

本周热门文章

汤敏 汤敏:如何大规模推广企业的社会投资

俞宪忠 俞宪忠:专业化分工与产权交易过程

经济学人最新文章

  • 汤敏:加息真的那么可怕吗 汤敏 (2010-02-20)
  • 汤敏:如何大规模推广企业的社会投资 汤敏 (2010-02-20)
  • 俞宪忠:专业化分工与产权交易过程 俞宪忠 (2010-02-14)
  • 中央党校专家:铁路实名制购票是劳民伤财 对社会纯 王东京 (2010-02-13)
  • 汤敏:用调控通胀的机制来调控房价 汤敏 (2010-02-13)
  • 周其仁:货币到哪哪涨价 该怎么流动 周其仁 (2010-02-12)
  • 俞宪忠:资源稀缺性与专业化交易生成 俞宪忠 (2010-02-12)
  • 赵晓:别轻看美国 公平和体制等方面中国100年都赶不 赵晓 (2010-02-12)
  • 张五常:最低工资对经济的杀伤力严重 张五常 (2010-02-09)
  • 郎咸平:奥巴马对华强硬 中美汇率和贸易大战就要开 郎咸平 (2010-02-09)
  • 张曙光:利益集团的形成是一个好事情 张曙光 (2010-02-09)
  • 吴国俊:欧洲五国债务危机将给资本市场带来震荡 吴国俊 (2010-02-06)
  • 谢国忠:应用W型代替目前广受认可的V型复苏 谢国忠 (2010-02-03)
  • 俞宪忠:应将专业化分工置于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位置 俞宪忠 (2010-02-02)
  • 张五常:财政及货币政策扰乱了制度的运作 张五常 (2010-02-02)
  • 吴国俊:关于通胀预期和货币政策的一些思考 吴国俊 (2010-02-01)
  • 吴国俊:2010年投资展望 吴国俊 (2010-02-01)
  • 吴国俊:货币政策转向了吗 吴国俊 (2010-02-01)
  • 吴国俊:散户投资者的两大误区 吴国俊 (2010-02-01)
  • 吴国俊:股指期货是件大事情 吴国俊 (2010-02-01)
  • 吴国俊:三到五年后人民币汇率将到达1比5 吴国俊 (2010-02-01)
  • 陈永昌:全国经济转型急需银行先转型 陈永昌 (2010-02-01)
  • 赵晓:国进民退是无赖变态扭曲畸形的制度环境造成的 赵晓 (2010-01-29)
  • 向松祚: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的一般规律(下) 向松祚 (2010-01-29)
  • 马光远:汽车污染税只关创收无关环保 马光远 (2010-01-29)
  • 王东京:新书打折又何妨 王东京 (2010-01-29)
  • 薛兆丰:即使土地免费房价也不会降 政府卖地消除楼 薛兆丰 (2010-01-28)
  • 向松祚: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的一般规律(中) 向松祚 (2010-01-28)
  • 郎咸平:现代东印度公司如何掠夺我们的粮食 郎咸平 (2010-01-28)
  • 孙涤:股民的七宗罪(下) 孙涤 (2010-01-28)
  • 梅新育:防止陷入台湾资产泡沫的陷阱 梅新育 (2010-01-27)
  • 张曙光:政府与开发商合谋禁止农民卖房 张曙光 (2010-01-27)
  • 向松祚: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的一般规律(上) 向松祚 (2010-01-26)
  • 孙涤:股民的七宗罪(中) 孙涤 (2010-01-26)
  • 薛兆丰:最低工资法不可取 会提高失业率 薛兆丰 (2010-01-26)
  • 孙涤:股民的七宗罪(上) 孙涤 (2010-01-25)
  • 马光远:仇和只是说出了高房价的公开秘密 马光远 (2010-01-22)
  • 李开发:火车票实名制目标很好 但做法很笨 李开发 (2010-01-21)
  • 王东京: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与产权界定 王东京 (2010-01-21)
  • 张五常:学术发展要有自己的文化面目 张五常 (2010-01-20)
  • 茅于轼:我国的税制不利于穷人 政府搞福利不如少收 茅于轼 (2010-01-19)
  • 郎咸平:巨损7000亿 铁矿石谈判代表水平不如百年前 郎咸平 (2010-01-19)
  • 谢国忠:政府政策造就房地产牛市 地产商只是政府打 谢国忠 (2010-01-14)
  • 张五常:百年后的经济史 高斯名字会盖过萨缪尔森 张五常 (2010-01-13)
  • 向松祚:未来十年 国际货币体系将进入战国时代 向松祚 (2010-01-13)
  • 王东京:把耕地产权明确给农户是早晚的事 王东京 (2010-01-12)
  • 孙立坚:日本泡沫经济的命运会在中国重演吗 孙立坚 (2010-01-11)
  • 薛兆丰:爱市场就不能放了吴英 薛兆丰 (2010-01-08)
  • 向松祚:大时代的转变和划时代的著作 向松祚 (2010-01-08)
  • 马光远:广东的户籍积分制有范本价值和意义 马光远 (2010-01-07)
  • 郎咸平:三驾马车无一能动 2010年中国经济不容乐观 郎咸平 (2010-01-05)
  • 王东京:平抑房价应增加房屋供给而非打压地价 王东京 (2010-01-05)
  • 陈永昌:中国的汽车价格为何比美国还贵 陈永昌 (2010-01-04)
  • 张五常:从卖桔者的角度看经济大师的贡献 张五常 (2009-12-30)
  • 向松祚:中国式次贷危机爆发 楼市泡沫将很快破灭 向松祚 (2009-12-29)
  • 谢国忠:中国股市和房市价值被高估了50%甚至100% 谢国忠 (2009-12-29)
  • 郎咸平:10年后13亿中国人都要向美国交呼吸税 郎咸平 (2009-12-24)
  • 王东京:明年财政政策将转向减税 王东京 (2009-12-24)
  • 梅新育:中国首富净资产远远少于印度首富令人略感宽 梅新育 (2009-12-18)
  • 陈永昌:提振消费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陈永昌 (2009-12-17)
  • 俞宪忠:从招商引资到招商引制 俞宪忠 (2009-12-17)
  • 陈永昌:如何看待CPI九个月后由负转正 陈永昌 (2009-12-16)
  • 孙立坚:萨翁的大师风范在于对经济学规律的热爱和尊 孙立坚 (2009-12-15)
  • 张五常:改革是为劳苦大众 为何这么快那么多人忘记 张五常 (2009-12-15)
  • 王东京:土地换社保有悖公平且后患无穷 王东京 (2009-12-15)
  • 孙涤: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 孙涤 (2009-12-12)
  • 郎咸平:喜欢来中国偷东西的日本人为什么偷不走茅台 郎咸平 (2009-12-09)
  • 孙涤:人力要素的竞争力 孙涤 (2009-12-09)
  • 马光远:谨防利益集团念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经 马光远 (2009-12-09)
  • 马光远:2010年破解消费难题令人期待但举步维艰 马光远 (2009-12-09)
  • 孙涤:资源整合的战略举措 孙涤 (2009-12-08)
  • 张五常:与经济学大师们商榷人民币 张五常 (2009-12-08)
  • 陈永昌:对通货膨胀预期的理性思考 陈永昌 (2009-12-07)
  • 孙涤:竞争对手对中国发展的评价 孙涤 (2009-12-07)
  • 谢国忠:迪拜危机难以刺破当前经济泡沫 谢国忠 (2009-12-07)
  • 陈永昌:全球摆脱金融危机的三种走势及格局 陈永昌 (2009-12-04)
  • 孙涤:以不寻常方式读的几本寻常书--战争与和平 孙涤 (2009-12-04)
  • 马光远:中国经济在亢奋与毁灭之间 马光远 (2009-12-03)
  • 马光远:炒卖房号演绎房地产最后的疯狂 马光远 (2009-12-03)
  • 郎咸平:中国人现在连吃油都要看华尔街脸色 郎咸平 (2009-12-02)
  • 马光远:地方政府债务恐成中国经济第一杀手 马光远 (2009-12-02)
  • 孙涤:以不寻常方式读的几本寻常书--悲惨世界和莎翁 孙涤 (2009-12-01)
  • 向松祚:迪拜债务危机是全球金融危机2.0版吗 向松祚 (2009-12-01)
  • 张五常:炒黄牛的经济分析 张五常 (2009-12-01)
  • 陈永昌:举世瞩目的迪拜危机带来的警示和思考 陈永昌 (2009-11-30)
  • 孙涤:以不寻常方式读的几本寻常书--资本论 孙涤 (2009-11-30)
  • 马光远:建立更多民众分享经济复苏的善政 马光远 (2009-11-30)
  • 孙涤:以不寻常方式读的几本寻常书--资治通鉴和历史 孙涤 (2009-11-27)
  • 马光远:面对官场人脉 土地法成了摆设 马光远 (2009-11-27)
  • 孙立坚:贸易摩擦倒逼不出人民币增值的结果 孙立坚 (2009-11-27)
  • 孙涤:以不寻常方式读的几本寻常书--道德经 孙涤 (2009-11-26)
  • 陈永昌: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五种新倾向 陈永昌 (2009-11-26)
  • 马光远:企业员工饭补交个税 官员的呢 马光远 (2009-11-26)
  • 陈志武:把失去的财富效应归还给百姓 陈志武 (2009-11-26)
  • 马光远:天竺地王乃中国房产版《2012》 马光远 (2009-11-25)
  • 张五常:看不到实物的经济学已穷途末路 张五常 (2009-11-24)
  • 陈永昌:中国创业板市场高泡沫低寿命 陈永昌 (2009-11-24)
  • 孙立坚:无法依靠没有幸福感的消费增长 孙立坚 (2009-11-24)
  • 向松祚:美国远未衰落 中国别被忽悠 向松祚 (2009-11-24)
  • 马光远:价低导致气荒是个无耻的伪命题 马光远 (2009-11-24)
  • 中央党校学者:质疑所谓国进民退 国企并购民企只是 王东京 (2009-11-24)
  • 向松祚:予取予夺的美国汇率政策 向松祚 (2009-11-23)
  • 马光远:房地产症结在于政府能否摆脱卖地生存的利益 马光远 (2009-11-23)
  • 陈永昌:发改委提电价有可能助推通货膨胀 陈永昌 (2009-11-20)
  • 陈志武:权力发展出来的城市未必有利于市场 陈志武 (2009-11-20)
  • 梅新育:不可不惜代价追求缓解贸易争端 梅新育 (2009-11-19)
  • 谢国忠:中日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东亚一体化的关键 谢国忠 (2009-11-18)
  • 陈永昌:考量奥巴马总统首次访华的背景和意图 陈永昌 (2009-11-17)
  • 张五常:中国的假货假得精彩 打假货是蠢行为 张五常 (2009-11-17)
  • 陈志武:经济转型需改变政府和居民之间收入比 陈志武 (2009-11-17)
  • 郎咸平:中国粮油还有多少机会可以重来 郎咸平 (2009-11-17)
  • 向松祚:为什么说美国是债务帝国 向松祚 (2009-11-16)
  • 孙涤:经济研究的转型 孙涤 (2009-11-13)
  • 向松祚:全球失衡的真相和假象 向松祚 (2009-11-13)
  • 孙立坚:中心城市房价能创造只涨不跌的神话吗 孙立坚 (2009-11-13)
  • 孙涤:完全理性算计和人类的本能 孙涤 (2009-11-12)
  • 孙涤:经济预测和自利追求 孙涤 (2009-11-11)
  • 陈永昌:中国为何屡发产能过剩问题 陈永昌 (2009-11-10)
  • 郎咸平:黄金不保险 高档房子价更廉 郎咸平 (2009-11-10)
  • 孙涤:解读美国继续恶化的失业状况 孙涤 (2009-11-10)
  • 孙涤:收购BNSF铁路 巴菲特又一次进击 孙涤 (2009-11-06)
  • 张五常:驳克鲁格曼 从金融危机看人民币困境 张五常 (2009-11-03)
  • 张五常:克鲁格曼抨击中国不是学者所为 张五常 (2009-10-30)
  • 陈永昌:理性善待小产权房 陈永昌 (2009-10-27)
  • 谢国忠:有效市场是个神话 谢国忠 (2009-10-27)
  • 王东京:对小产权房不应赶尽杀绝 王东京 (2009-10-27)
  • 周济谱:从商别被诱惑放倒 周济谱 (2009-10-26)
  • 孙立坚:正确认识通胀的形成机制 孙立坚 (2009-10-23)
  • 马光远:国资不过是换了马甲的煤老板 马光远 (2009-10-22)
  • 陈永昌:实行了十五年的分税制应尽早改革 陈永昌 (2009-10-22)
  • 陈永昌:从富二代炫富看税制改革的紧迫性 陈永昌 (2009-10-20)
  • 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的前途 张五常 (2009-10-20)
  • 谢国忠:高速增长难以为继 十年后中国经济可能遭遇 谢国忠 (2009-10-19)
  • 谢国忠:不同的刺激计划退出策略 谢国忠 (2009-10-19)
  • 向松祚:以邻为壑的经济学 向松祚 (2009-10-19)
  • 向松祚:美元超级特权创造超级利益 向松祚 (2009-10-19)
  • 张五常:我对日本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抱疑 张五常 (2009-10-16)
  • 孙涤:奥斯特罗姆得奖及其涵义 孙涤 (2009-10-15)
  • 张五常:一九九七回顾中国的货币发展 张五常 (2009-10-13)
  • 陈永昌:我国外贸出口面临三重压力 陈永昌 (2009-10-13)
  • 向松祚:政府财政开支不是免费午餐 向松祚 (2009-10-13)
  • 俞宪忠:如何看待经济学家的良知 俞宪忠 (2009-10-12)
  • 孙立坚:东亚共同体可从低碳经济合作做起 孙立坚 (2009-10-12)
  • 俞宪忠:如何看待经济学家说真话 俞宪忠 (2009-10-10)
  • 陈永昌:四季度股市走向的分析与展望 陈永昌 (2009-10-09)
  • 陈永昌:中国第二甲子展望 人口将降至9亿 陈永昌 (2009-10-09)
  • 俞宪忠:如何看待经济学家的贡献 俞宪忠 (2009-10-09)
  • 俞宪忠:如何看待理论经济学家 俞宪忠 (2009-10-06)
  • 孙立坚:社会贫富分化 中国消费能力释放有限 孙立坚 (2009-09-30)
  • 俞宪忠:如何看待经济学家走穴 俞宪忠 (2009-09-30)
  • 陈永昌:改善金融环境是提振经济的重要保障 陈永昌 (2009-09-29)
  • 俞宪忠:在经济学界挨骂最多的是黑板经济学家 俞宪忠 (2009-09-29)
  • 谢国忠:吃堑不长智 制造泡沫重新成为时尚 谢国忠 (2009-09-29)
  • 俞宪忠:理论界挨骂最多的为何是经济学家 俞宪忠 (2009-09-28)
  • 社科院专家曹建海:量跌是价跌的前奏 楼市拐点迫近 曹建海 (2009-09-25)
  • 王东京:通货膨胀会卷土重来吗 王东京 (2009-09-24)
  • 陈永昌:土地招牌挂制度催生地王推高房价 陈永昌 (2009-09-23)
  • 野村国际:中国资产价格泡沫可能会超过2007年 孙明春 (2009-09-22)
  • 张五常: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 闭关自守也无妨 张五常 (2009-09-22)
  • 陈永昌:奥巴马重举贸易保护大旗损人不利己 陈永昌 (2009-09-21)
  • 张五常:香港漠视中国发展是愚蠢的 张五常 (2009-09-18)
  • 郎咸平:我们如何在虚拟经济中发现机会 郎咸平 (2009-09-18)
  • 谢国忠:限制货币供应增长 避免重复日本老路 谢国忠 (2009-09-15)
  • 陈永昌:刺激投资有四热 该降降温了 陈永昌 (2009-09-15)
  • 郎咸平:滞胀是创新的起点 郎咸平 (2009-09-15)
  • 陈永昌:注重研发消费品市场的新特点新格局 陈永昌 (2009-09-14)
  • 陈永昌:房地产价格暴涨是三股力量联合推动的结果 陈永昌 (2009-09-11)
  • 张五常:民主是导致香港经济前途困难的第一原因 张五常 (2009-09-11)
  • 马光远:生产旺季民工荒与经济回暖无关 马光远 (2009-09-10)
  • 张五常:猪价与楼价 评中国的土地政策 张五常 (2009-09-08)
  • 陈永昌:破除垄断体制才能扩内需调结构 陈永昌 (2009-09-08)
  • 中央党校王东京:社会集资并非洪水猛兽 王东京 (2009-09-08)
  • 孙立坚:匹兹堡G20首脑峰会将告诉我们什么 孙立坚 (2009-09-07)
  • 管清友:低碳经济下的货币主导权 管清友 (2009-09-04)
  • 第一个吃螃蟹的瑞典央行 Adxon (2009-09-04)
  • 朱锡庆:为什么出租车喜欢高峰换班 Adxon (2009-09-04)
  • Edmund:伯南克 英雄还是罪人 Adxon (2009-09-04)
  • 郭凯:必需的和奢侈的 Adxon (2009-09-04)
  • 陈永昌:上市圈钱与产品涨价 国企两个渠道收刮民脂 陈永昌 (2009-09-04)
  • 王东京:提高劳动报酬有待政府出重拳 王东京 (2009-09-04)
  • 张曙光:体制转型与公用事业民营化 张曙光 (2009-09-03)
  • 陶冬:货币宽松与财政赤字 伯南克的考验还在后面 陶冬 (2009-09-01)
  • 张五常:通胀何害 张五常 (2009-09-01)
  • 谢国忠:美元中兴 长期走势依然看跌 谢国忠 (2009-09-01)
  • 孙立坚:民主党拯救日本经济任重道远 孙立坚 (2009-09-01)
  • 孙涤:巴菲特的穿透力 孙涤 (2009-09-01)
  • 谢国忠:股市循环剥人皮 政府总是最后赢家 谢国忠 (2009-08-28)
  • 孙立坚:警惕中国式通胀自我实现 孙立坚 (2009-08-28)
  • 杨帆:国际上限制利益集团的实践 杨帆 (2009-08-27)
  • 孙立坚:伯南克连任及其高兴不起来的理由 孙立坚 (2009-08-26)
  • 孙涤:怎样带领企业渡过危机 孙涤 (2009-08-26)
  • 杨帆:利益集团理论告诉我们什么 杨帆 (2009-08-26)
  • 张五常:中国的宏观调控 张五常 (2009-08-25)
  • 中央党校教授王东京:丽江空气该收费吗 王东京 (2009-08-24)
  • 孙涤:投资股市就像超女大赛 粉丝多的偶像占鳌头 孙涤 (2009-08-24)
  • 孙立坚:消费金融公司比银行强在哪里 孙立坚 (2009-08-21)
  • 李玲:中国模式或是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公共产品 李玲 (2009-08-20)
  • 孙立坚:重建中国奇迹应该从信任中小企业做起 孙立坚 (2009-08-19)
  • 李玲:国际公共产品缺失 全球化面临挑战 李玲 (2009-08-19)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