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祝09fall申请大军成功的不完全门派分析~ - 建筑类专版 - 寄托家园 |留学|签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6 22:09:07

遥祝09fall申请大军成功的不完全门派分析~

本帖最后由 soulframe 于 2009-3-21 09:57 编辑
( l% ^% A" \1 C6 z4 f: }8 @  n* j9 C; M/ I5 b+ s- F
最近总部传来许多振奋人心的消息,比如bt的al通杀,xx柳暗花明,10名以上的GSD队伍又或是4字班的异军突起之类的。: o1 @; u( n5 J7 {( m
在这儿读的时候,我认为老美依然是对国人有点迷糊,他们看咱们估计就像咱们看阿三一样,内心深处仍觉得“你不应该有那么nb才对啊”,虽然不会明说,不过有时候不经意间的言语还是能够察觉出来,直到最后你反复证明使得他们终于认可。因此极其期待本届号称最野最强悍的队伍席卷美国各大门派,说不定若干年后,成为一种“黄金一代”般的现象也说不定呢。
6 G4 I: E* A9 j% Y  o
/ ]7 s& \. y4 ~在美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觉得还是不如中国神奇……),如武林门派般分布星罗棋布地分布着数十个举世闻名的建筑院校,如果我们以现代主义的崩溃,后现代和解构主义的混乱直到目前数字化意欲重新统一起所有学派的角度来看,此时正是武侠小说中那个朝代更迭,趋势即将成为主流而未成,老一代的影响力逐渐消退,新一代又未确立起自己地位的年代,亦即——时常会发生故事的年代。3 F* H& E1 l! h% y, e% i  c- g
以下资料分别来自与曾任教及就读此间多个院校的老师的多次8卦谈话,美国学生的切身信息,以及个人观察,非官方渠道,不过也许比官方还有意思也不一定(比如USNEWS官方的资料是,Cincinatti多年排行第二,Yale和Princeton近年来一直并列第13……)
( L8 U9 X" y- \GSD:美国现代建筑学的传播源头(它其实是Gropius的Bauhau的延续)。至今依然是这片大陆上最开放,最活跃,最霸道的建筑学院。其大学的名声对国际学生的杀伤力极大,有匪夷所思的国际学生数量和分布范围,整个studio里回荡着各种口音的英语。与欧洲联系很紧密,比如Herzog & De meuron, Koolhaas等在美国就只跟他们混,FOA夫妇也是毕业并曾任教于此。GSD是国际的GSD,不是美国的GSD。他们霸道到招生从来不给offer,把招生当作了一项盈利活动(其实正常来说,招生应该是一项有成本的活动……)
; a( |; j* R) e- W, R  v5 CPrinceton:我们接触Princeton都是从ETS开始的,然后又为它的建筑学院极少的录取率和“一录取便全奖”的惯例打动。但是,当跨过了申请这个阶段,多数人都会发现,这似乎是个有点诡异的院校,呈现出重理论而轻设计的传统,或者说,是个培养评论家和教师的基地。Princeton培养了大批建筑理论家,譬如Robert Venturi等,如果你去查看每个学校教授理论类科目的教师的简历,没准有大半是他们的人。
6 W/ N& }9 {+ G  yYale:毋庸置疑的美国建筑文化的代表学校,从Kahn时代,Rudolph时代,Richard Meier时代到Bob Stern时代,基本是一条美国本土建筑师发展的轨迹。被严格控制的国际学生数量使得整个studio中多数是美式英语。保持文化的保守和技术的开放,其结果就是那些跟文化没有关系的部分——譬如说建造技术——发展得很快,比如培养出Norman Forster和Richard Rogers这类技术男,或者培养出Alexander Tzonis这类的反地域者(大家都知道他后来干了什么)。即使是在数字时代,Yale还是更愿意招进来Frank Ghery或者Greg Lynn这样的美国本土+技术实践者当教师,而教学的主题依然围绕在建造而非思想的扩展上。! @. k+ s. T! U+ J% ]* h
GSAPP+MIT:把这俩放在一起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俩是众所周知的近几年堕落得最快的建筑学院。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在那个新的数字化秘籍刚被发现的年代,哥大和MIT在世界建筑界上基本是神一般的位置。当时哥大在Tschumi的带领下,网罗了几乎所有与此有关的人物,在老师也不太会,学生甚至没用过电脑的时代,为建筑学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而MIT利用其强大的计算机专业,在建筑学院内建立了computation group把他们的media lab引入建筑学,初步完善了“如何用复杂的算法生成建筑形态”的问题,在欧洲的数字化领头羊AA至今的教学体系,依然是延续了当年MIT的那一套。0 r, V8 _0 \' H- P, a* x% s
不过当时间进入到21世纪,等到其它门派都掌握了这套秘籍的时候,GSAPP和MIT就显然不那么超前了。这个退化,对哥大来说是以2003年Tschumi不再担任院长开始的,据说那之后,GSAPP就充满了向往着华尔街的跳板学生;MIT来说是以2005年张永和担任院长开始的,据说那之后,MIT的所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就再也没有再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