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2 03:39:51

四川省彭州市 ,位于省会成都西北36公里,面积1420平方公里,人口达77万,是成都市面积第二、人口第三的县级市。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61.08亿元,人均79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83元,城乡居民生活已经步入小康。

目录

·                                 • 简介

·                                 • 详细信息

·                                 • 自然地理

·                                 • 成都北郊资源宝库

·                                 • 历史沿革

·• 简介

·• 详细信息

·• 自然地理

·• 成都北郊资源宝库

·• 历史沿革

·• 风土人情

·• 风景名胜

·• 地方特产

·• 绿色工业扩散基地

·• 行政区划

·• “十五”规划中等城市

·• 中国西部蔬菜之乡

·• 都市假日休闲港湾

·• 高效良好的投资环境

·•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彭州市-简介

 


 彭州市位于四川省会成都西北部,距成都市区25公里,人口78万,面积1420平方公里,是成都市人口第三,面积第二的小康市。彭州是古蜀国建都立业的核心地区,自秦汉以来,建县设郡达2000多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素有“天府金盆”、“蜀汉名区”之美誉。
    彭州位于东经103°10ˊ— 103°40ˊ、北纬30°54ˊ— 31°26ˊ之间,属神秘的北纬30°地区。地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过渡地带,山、丘、坝俱全,形成了“六山、一水、三分坝”的自然格局。4814~489米的巨大海拔高差,地貌的多样性,四川盆地亚热带温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彭州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藏资源和旅游资源。
    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72.81亿元,财政收入4.12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6.4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3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07亿元。全市存款余额39.9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83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7元。
    今日的彭州,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 成都北郊资源宝库、现代医药产业之乡、石化工业新兴之城、“十一五”规划中等城市、都市假日休闲港湾。
    彭州自古就有“天府金盆”、“蜀中膏腴”的美誉,是古蜀文化发源地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彭州在此劳作生息,并开创了湔江文化。唐朝,彭州牡丹扬名天下,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赞曰:“牡丹在中州,洛丹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现在,彭州已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牡丹观赏基地,牡丹花也被确定为彭州市“市花”。

彭州市-详细信息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朱德、贺龙等曾到彭州作过考察,邓华将军、张爱萍将军以及田纪云副总理、邹家华副总理也曾先后考察过彭州。
彭州出生的原中联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立一氓在彭州设立了“一氓助学基金”。三位中科院院士来自彭州: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导师、鱼类生物学家曹文王宣;国际冰川学会学员、兰州大学地质系教授李吉均;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
今日的彭州,可以用六句话来概括:成都北郊资源宝库,绿色工业扩散基地,“十五”规划中等城市,中国西部蔬菜之乡,都市假日休闲港湾、高效良好投资环境。

彭州市-自然地理

 

 

彭州市位于东经103°10ˊ—103°40ˊ、北纬30°54ˊ—31°26ˊ之间, 属神秘的北纬30°地区。地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过渡地带,山、丘、坝俱全,形成了“六山、一水、三分坝”的自然格局。
彭州地形比较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山地、丘陵、平原,各占全市总面积的50%、11%、39%。九陇以北是山地区,海拔多在2000~3000米间,少数山峰达4800米以上。最高峰是太子城主峰,海拔4776米。
  
彭州地处龙门山脉南段与成都平原的交接处,北部是群山争拱,风光秀丽的山区,最高海拔4812m。
  龙门山  
龙门山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成都彭州市,处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龙门山脉中段,最高峰太子城4812米,由丹景山、银厂沟、九峰山、马鬃岭组成,规划面积203平方公里。彭州素有“天府金彭”、蜀中“膏腴之地”的美称,有史可考达三千年。
  趣的特色。飞禽、走兽、流泉、飞瀑、峡谷、栈道、怪石、彩虹、神灯、佛光、奇花异草无所不有,是距大城市最近的高山峡谷型风景名胜区。
  龙门大峡谷(银厂沟)景区是龙门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沟长50公里,景区内群峰耸立,重峦叠嶂,峡谷深切,怪石林立 。奔腾呼啸的飞瀑流泉、神奇莫测的彩虹幻影,蜿蜓曲折、险象横生的悬桥栈道,是全国风景名胜区中最长的游览栈道,堪称川西一绝。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5℃,是天然的大空调,绝佳的避暑胜地。
  九峰山景区因“奇峰拔地倚天,耸然峙列者九”而得名。九座峰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就有四座。俗谓九峰山实为火焰峰。九峰山怪石林立,云雾蒸腾,林木挺拔,时有大熊猫出没。登上九峰山顶雷音寺,可饱览高山景观,日出、云海、佛光、神灯等天象奇观。
  马鬃岭海拔3508米,因山峰峻拔,形似怒张的马鬃而得名。高山杜鹃成林成片,面积达万亩,令人叫绝。

       彭州市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较同纬度地区偏少,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气候资源较为丰富。其特点是春季气温回暖早,但不稳定,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15.6℃,年极端最高为36.9℃,最低为-6.2℃,气温年际变幅为1.3℃。最热的月份为7月为24.8℃,最冷的是1月为5.2℃,月较差是19.6℃。日平均气温最高的可达30.1℃;最低的为-1.7℃,最大日较差为31.8℃,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76天。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32.5mm,最多的是1959年达1280.9mm,最少的是1997年为635.3mm。全年中,平均降水最多的是7月份为237.3mm,最少的是12月份为5.5mm。全年≥0.1mm的平均降水日数为154天。
  彭州地处龙门山脉南段与成都平原的交接处,北部是群山争拱,风光秀丽的山区,最高海拔4812米;南部是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最低点489米。4000多米的海拔落差,山、丘、坝俱全的地形和温暖湿润的气候,决定了彭州有丰富的矿藏、林业、药材、水利和旅游资源。
  丰富的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蛇纹石、铜、金、天然气等20余种。 覆盖全市的都江堰水系和湔江水系提供了灌溉的便利和巨大的水能资源。
  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彭州成为全国商品粮大县,国家、省、市级的小麦、瘦肉型猪、彭州柚、速生丰产林、中药材等13大商品生产基地。
  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使彭州成为四川制药企业最多的县(市),天然的中药材原料制成的几十种国家名牌成药,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丰富的建材资源使彭州成为川西平原的建材宝库,有“搬不完的彭州,装不满的成都”之说。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使彭州成为都市民众的休闲港湾。

彭州市-成都北郊资源宝库

 


彭州地处龙门山脉南段与成都平原的交接处,北部是群山争拱,风光秀丽的山区,最高海拔4812米;南部是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最低点489米。4000多米的海拔落差,山、丘、坝俱全的地形和温暖湿润的气候,决定了彭州有丰富的矿藏、林业、药材、水利和旅游资源。
丰富的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蛇纹石、铜、金、天然气等20余种。
覆盖全市的都江堰水系和湔江水系提供了灌溉的便利和巨大的水能资源。
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彭州成为全国商品粮大县,国家、省、市级的小麦、瘦肉型猪、彭州柚、速生丰产林、中药材等13大商品生产基地。
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使彭州成为四川制药企业最多的县(市),天然的中药材原料制成的几十种国家名牌成药,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丰富的建材资源使彭州成为川西平原的建材宝库,有“搬不完的彭州,装不满的成都”之说。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使彭州成为都市民众的休闲港湾。
此外,以古代金银制品为主的丰富文物资源,使彭州国家一级文物的数量居全国县级博物馆第一,超过贵州全省的总数。
可以说,彭州是成都北郊的“聚宝盆”也是“天府金盆”的重要内涵!

彭州市-历史沿革

 

 

       彭州历史悠久,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即有彭人在此生息繁衍,之后立业兴国,建都瞿上(今彭州新兴镇)。
       唐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彭州。彭州称谓《元和郡县志》释为“彭州以岷山导江,江出山处,两山相对,古谓之天彭门,因取以名”。此为今彭州名称的由来。

  彭州历史悠久,相传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即有彭人在此劳动生息繁衍。之后立业兴国,建都程上,成为古巴蜀族立国的原始核心部分。《华阳国志》说:“蜀工鱼凫于湔山,“后有王日杜字,教民务农,移治郫邑”。今考“程上”即为新兴镇,“湔山”即起于新兴镇附近之阳平山,“郭邑”即桂花镇、隆丰镇、丽春镇、庆兴乡相毗连的“九陇”黄土丘陵。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推行郡县制度,始于境内置县,今境内为繁、郫、湔氐三县地,束手蜀郡。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割据,更迭频繁,彭州的建置沿革也变化纷繁,境内先后置为繁县、南普寿县、南晋寿郡、天水郡、九陇郡、东益州等等。隋统一全国后,推行州县二级制,公元583年罢九陇郡为九陇县,公元602年置蒙州,领九陇、清城、郭县。唐高宗仪风二年(公元677年)又在九陇界南置蒙阳县。
  唐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彭州。《元和郡县志》说:“彭州以岷山导江,江出山处,两山相对,古谓之天彭门,因取以名”,此为今彭州名称的由来。彭州历唐宋元三代,均以天彭镇西北故繁城为州治,先后领九陇、导江(今都江堰市地)、唐昌(今郫县地)、蒙阳等县。这个时期彭州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为川西重要的商贸中心。元代诗人汪元量〈彭州歌》赞:“彭州昔号小成都,城市繁华锦不如。”足见其盛。明代在地方行政建置上推行府州县三级制,在洪武十年(公元1337年)降彭州为彭县,蒙阳县亦废州为镇。明、清两代,彭县皆隶于成都府。
   
    辛亥革命后彭县曾先后隶西川道、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建国后,彭县隶属温江专区,境内分8区、30乡、4镇;1983年温江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后,改属成都市。1993年1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彭县撤县设立彭州市,12月28日召开大会隆重庆典。辖16镇、12乡,从此彭州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历程,今后的彭州将如同彭州市花“牡丹花”一样更加繁荣、富强、昌盛。

彭州市-风土人情

 


    自隋唐以来,城都或乡间的赏花活动,逐渐形成了一种集中观赏形式——牡丹花会。如唐代的长安;北宋时的洛阳;南宋的天彭、余杭、成都;明代的亳州、曹州;清朝的北京等地,相续是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或“花展”驰名天下。
    现如今,国内规模较大的牡丹花会举办地有三处:一是洛阳牡丹花会;二是菏泽牡丹花会;三是彭州牡丹花会。
    彭州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百余公里。古时称“天彭”,自南宋以来,牡丹渐有名气,是四川的牡丹培育基地。历史上它曾与河南洛阳、山东曹州、安徽毫县一起并称为我国四大牡丹生产基地。诗人陆游曾说:“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说明彭州种植牡丹在唐宋时期已颇负盛名。
    唐宋以来,当地人都有在牡丹花盛开时节聚会赏花的习俗,并把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日定为勘花节。建国后,彭州的牡丹又得到的恢复和发展。为发扬这一地方民众文化传统,彭州市定于每年清明节前后举办一年一度的牡丹盛会。1985年3月18日,彭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将牡丹确定为彭县县花,并在每年花开时节举办牡丹花会(阴历3月3日)。牡丹会期间,除展销名贵牡丹花卉、游丹景山外,还举办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经济技术交流洽谈、土特产品展销等。 
    彭州的牡丹展区分两处,一处在城里“天彭牡丹园”,该园十余亩地,有四十余个当地的古老品种,另有从洛阳、菏泽引回的品种少许。另一处是在距城32华里的丹景山“牡丹坪”。这里的牡丹较城里的牡丹迟开些。
    丹景山因盛产牡丹而得名。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地之一,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牡丹中心。种植牡丹面积30多亩,品种150多,花期四月中下旬,花开时节,正值春末夏初,山道上每日游人络绎不绝。
    其次规模不算太大,但也有一定影响的,如太原市人民公园牡丹花会,延安市万花山牡丹花会,临夏市红园牡丹华会,北京市各公园及植物园的牡丹花展,杭州市花港观鱼牡丹园的牡丹花展,上海植物园牡丹花展,铜陵市天井湖公园牡丹花展(会)等。
    另外,民间的赏花活动也十分活跃:江苏盐城便仓镇“枯枝牡丹园”的一年一度的赏花活动;甘肃陇西、临洮一带的庭院观花活动,安徽宁国南极乡的观赏活动,云南大理的游山观花活动,安徽巢湖屏山的朝山拜花活动,河南洛阳伊川观“真牡丹”活动等等,都体现了各族人民对国花牡丹的尊爱之情。

彭州市-风景名胜

 


石经寺地处龙泉山泉中段东麓之天成山,在成都市龙泉驿区茶店乡石经村境内。向西翻越龙泉山脊,至龙泉镇十八公里,至成都市区三十七公里;东距旅游胜地龙泉湖四公里,南至三贫湖二十一公里,紧临成渝高速公路,老成渝公路横贯本寺山门前。
  东西南北与龙泉驿区境内的长松避暑山庄、万亩花果山、百工堰、宝狮湖、龙泉湖及简阳县的张家崖湖、三岔湖构成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石经寺始建于东汉末年(220年)前后。初系官宦家朝。蜀汉时期(221―263),蜀将赵子龙承此产,以“灵音”之名存世。唐时建大殿。明正统年间(1436-1449),湖北籍名僧楚山法师应蜀王之邀驻锡灵音寺并出金增修寺朝宝相,使大宝殿等建筑壮丽、金碧辉煌,并增修了罗汉堂、东岳殿、观音殿、燃灯殿、娘娘殿等上下殿宇,更名天成寺。楚山法师驻锡天成寺期间,曾自锦江泛舟,出峡云游楚、吴等地,得荆王江夏王等厚遇,名声大震。振兴臣济,成为一代高僧,并被朝迁岫封为荆壁禅师。天成寺亦隋之名扬巴蜀,饮誉海内。楚山本人更被天成寺尊为祖师。我国古典名蓍《聊斋志异》、功代文人墨客及近你大作家李吉+力人的《死水微澜》里,对石经寺的名声及香火盛况均有描述。楚山法师圆寂后,又于寺后丹崖就地修建了祖师殿,内奉“肉身菩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简州牧宋思仁游寺有感,赠石刻《金刚经》一部,天成寺因之更名石经寺。经乾隆嘉庆年间数次大修缮,形成了寺院今之规模。
  石经寺依山立,院落林荫掩映,素有“万木蔽天”、“遥望石经半天紫”的神奇景观。大雄宝殿前有午年罗汉松一株,系后周显德年间(954-959)植,大友邻殿北侧有古银杏两株,系唐贞观年间(627-649)植,至今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石经寺经历代变迁,现占地200余亩。朝宇建筑坐西向东,顺应山势由东向西逐层上升。主要建筑有照壁山门、天王殿、驮殿、塔林、大雄宝殿、三圣殿、昆灵殿、祖师殿、方丈院、大师殿藏经楼及五观堂等建筑。 1983、1984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赵朴初,两次亲临石经寺,并按班禅额雨德尼.却吉坚赞之意,将能海法师从西藏学成后回汉区开创的第一个西密根本道场由近慈寺还于此,设密坛。
  1981年,石经寺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墓葬,明朝第三代蜀王(蜀僖王)朱友薰陵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成。1978年发掘清理。陵区地面建筑早年被毁,墓室全长28.69米,由两个砖筑纵列式筒形拱券组成,拱券厚度1.2米入墓依次为墓道、八字墙、墓门甬殿、甬道、前殿、前庭、中殿、后殿、棺室、厢房或耳室,规模宏大。全部殿宇厢房皆施以绿色琉璃筒瓦大屋顶,斗拱出檐,石仿木门、窗上浮雕各式精美扎外图案。气势宏伟、、华丽精美,堪称一绝,是迄今已发现的明代帝王陵中最精美的地宫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帝王陵中最为精美的地下宫殿”。墓中出土圹志记载朱友增宣德九年(1434年)因患风疾而死,赐谥僖。

       洛带古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距离市区约2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古镇历史悠久,相传汉代即成街,名“万景街”;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兴市,更名为“万福街”;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内,而更名为“落带”,后又演变为洛带。全镇85%以上都是客家移民的后裔,主要来自广东、江西、湖北、湖北诸省的客家聚居地,至今还能讲一口流利的客家方言,谑称“土广东话”,且保存下较为完好的客家民居和习俗。 
  洛带古镇上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和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留下了众多的民间传说、历史遗迹、古老建筑、客家会馆。古镇老街以上下街、北巷子、风仪巷、槐树巷、江西会馆、柴市巷、马槽堰巷、糠市巷等一街七巷为代表,漫步其间,深深的客家风情,足以令人陶醉。现存的建筑多系清末民初风格,又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还有博物馆、客家公园为其古建筑之翘楚。

  广东会馆是洛带镇的标志性建筑,又名“南华宫”,清乾隆11年由广东籍客家人捐资兴建。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310平方米,规模宏大。馆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是全国保存和维护得最好的会馆之一,其风火墙的建筑风格在四川境内也绝无仅有。
  江西会馆于清乾隆18年由江西籍客家移民筹资兴建。主体建筑有乐楼、厢房、天井、前中后三殿、戏台构成,布局严谨,安排合理、构思巧妙,具有较高的建筑美学价值,因而经常被影视界选为拍片场所。
  湖广会馆是湖广籍移民于乾隆11年捐资而建,因供奉大禹,又称“禹王宫”。馆内天井虽无下水道,但无论下多大的雨,即使街上己洪水浸漫,馆内天井也不会淌水漫涎,是该馆的一大奇迹,位为大禹保佑之故。

  川北会馆由市区卧龙桥街迁建于此。清同治年建。
  博物馆原系燃灯寺迁建,是龙泉驿区唯一的地方综合博馆。2003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已挂牌成立“四川客家博物馆”,该馆因此成为全国唯一地综合性客家博物馆。

  客家公园是民国17年由地方士坤和群众集资修建,占地60余亩。园内最具特色和价值的是“女茶社”,乃过去客家妇女休闲、品茶、聊天之所,不纳男宾。其间一幅“尘世嚣嚣到厌烦时来暂歇,茶烟细细得清闲处且偷安”的楹联,正是当年客家妇女拥有与男性同等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的见证。
  此外,镇内还有药王庙、基督教堂、烟霞洞、红豆林、玉带湖等多处古迹胜景。还请注意:
  1、客家人喜唱山歌,内容丰富多彩,全面反应客家人的生产、生活和情感世界,唱腔婉转优美,唱词生活气息浓郁,且在每年端午节有斗山歌的传统,男女对歌尢为吸引人,其中不乏即兴之佳作,如《情妹放牛》、《情嫂收衣》、《昨天赶场酒吃醉》等,皆为难得之精品。
  2、客家菜多成系列,最著名为九斗碗,酿豆腐,盐焗鸡等。现洛带境内的供销社饭店的油烫鹅、新民饭店的野山菌全席和客家酒楼的水酥、面片汤等特色菜已成为洛带客家餐饮的特色菜,远近闻名。尢其是夏季,人工无法栽培的野山菌(当地人称“鸡腿菇”)出山之际,慕名前往尝鲜的食客更是络驿不绝。
  3、每年7月26、27一般会举行水龙节(类似与泼水节),场面热闹,极具客家特色。


  龙泉花果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成都市东郊龙泉驿区境内。主景区龙泉花果山有9科36种500多个品种的果树,种植面积达1733公顷,约点景区面积的25%。春季桃花满山,季花,樱桃花分外耀眼,形成花的海洋,花的世界,春光和游人融为一片,这里一年到头水果不断,鲜草霉,红樱桃,黄枇杷,水蜜桃,紫葡萄和脐橙,柑桔,一茬接着一茬地迎接八方来宾,四海宾朋。

  龙泉山林木面积约50平方公里,水果有水蜜桃、梨、苹果、枇杷、葡萄等。
  花果山中的景观也与别处不同。游客在这里大饱眼福,大饱口福,他们感受到强烈的兴奋与快乐。景区内开放型的果园早先有8个,近年越来越多,游客可进园内自行摘取新鲜水果品尝。每年一度的桃花会和仙桃会、楷杷节等更为热闹,龙泉湖、百工堰的水上活动与都市公园相比更有乐趣。
  每年农历二月,是成都居民外出踏青,春游的最好时节。一路上菜花满山遍野,而此时的龙泉山桃花盛开,灿若红霞,满山遍野;山脚下成片的梨花如白雪铺撒大地。加上其他各种时令花卉,把整个龙泉山打扮得春意盎然,姹紫嫣红。缤纷的花朵,如织的游人,使桃花盛会应运而生。
  桃花会期间,最有特色的项目是花农们开办的家庭接待站-“农家乐园”,游人在花农家中饮茶赏景,娱乐消闲,更有可口的农村家常风味餐,吃的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别有一番情趣。

彭州市-地方特产

 


成都竹编工艺品“瓷胎竹编”又称“竹丝扣瓷”,是竹编工艺品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品种。它是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蔑依胎编织而成。
  瓷胎竹编用的竹丝选料非常严格,在四川生产的一百多种竹子中,只选中了邓昧山脉生长的慈竹,而且必须是节距在66厘米以上、无划伤痕迹的“两年青”壮竹。50公斤慈竹经反复挑选加工,最后只得成品竹丝400克 。制成的经蔑薄如绸,纬丝绷如毛发,且粗细均匀,柔韧适度,原料制作的技术要求极高。

  瓷胎竹编工艺品的编织技艺要求高,难度大。从起底、翻底、翻顶、锁口的全部工序,都要求不出现竹丝接头,不出现绞丝、叠丝等技术差错,始终保持经蔑纬丝比例匀称,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瓷胎竹编在图案设计方面,已从俗称“城墙垛垛”的简单花边发展到复杂多变的几何图案、提花图案、隐花图案和山水花鸟等自然图案。在编织技艺上,除了保持传统的细密编之外,竹编艺人经过反复琢磨,又创造了特细编、疏编、疏密结合编、元心起花、弧形锁花,以及条花、格花、链花、浪花、别花、穿花、贴花、漏花等十多种新工艺。瓷胎竹编工艺品,除了传统的花瓶、咖啡具、茶具、饭碗等产品外,还有首饰盒、文具、笔筒、竹压盘等。


  四川以前为古蜀国,“蜀”即蚕桑,生产彩锦的历史源远流长。西汉时,花色品种繁多的蜀锦已行销中原。到了唐代,蜀铁已通过丝绸之路远销西方各国,通过海运外销日本。蜀锦质地紧密坚韧,色调艳丽。图案纹饰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结构严谨,古朴典雅,深受国内外人民欢迎。

  蜀锦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成都蜀锦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即形成重要产业。汉代官府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锦城”之称。蜀锦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锦样已有数百种之多。蜀锦是纯真丝织品,质地柔软,色彩丽,牢固耐用。

  锦样格调有:方方锦、月华锦、雨丝锦、皖花锦、铺地锦、散花锦等诸多工艺品种。另外还有民族缎等供少数民族作服饰、宗教装饰用的锦样品种。

彭州市-绿色工业扩散基地

 

 
彭州的工业建设和发展,曾得到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心。邓小平、朱德、贺龙、邓华、张爱萍、田纪云、邹家华等领导同志曾先后考察过彭州。
彭州工业初具规模,现已建成以医药、建材、食品、化工四大支柱产业,涉及40余个门类的工业体系。如今,紧靠城区规划6.9平方公里的省级工业开发区和“中日企业高科技合作园区”,已有50多家企业落户。同时,彭州还推行以“股份制、民营化、兼并出售”为主的企业改组、改制。随着工业产业从成都等特大中心城市的向外扩散,彭州抓住机遇,在发展绿色环保工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彭州兴威公司与美国恩泰克公司、中国星火总公司合资的压缩天然气装置,获7项国家专利,CNG减压调节器已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澳大利亚岳丰国际银行投资集团投资的利丰雅乐葡萄酒有限公司、日本独资成都贵藤食品有限公司、中外合资协力生化制药有限公司、敖平山露食品厂等一批绿色环保企业正兴起和发展。目前已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国际金融投资公司(IFC)、新希望集团等国家和财团投资彭州的绿色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