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领导”就是退居二线的领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8:30:19
        几年前的一天,我在电梯口碰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前领导。他晃了晃手里的存折,对我说:“以后工资都直接存到折子里,他们不想再看到我们这些老头子了。”当然,他是开玩笑的口气。不过我听得出来,其中也颇有酸味儿。

在把工资发到存折或卡里之前,每个月的发薪日,退休领导都会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单位同事面前,接受大家的问候。他们除了叙旧,更喜欢煞有介事地点拨年轻人。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根本就不认识他们。尽管失落一天天在增长,但是旧梦重温也聊胜于无。现在发薪日聚会被存折取缔了,不爽是明摆着的。

退休后都难耐寂寞,更何况在位时就大权旁落?经过这样的观察,当我看到这则引起关注的“非领导”的新闻时,感受可能和很多人不一样:《瞭望新闻周刊》报道,领导干部“转非”出现的人才浪费现象,不管从社会财富创造的角度,还是从福利分配来看,都是一种新的社会不公。

“非领导”跟“非著名相声演员”如出一辙,但是跟郭德纲讽刺那些华而不实的著名相声演员不同,“非领导”绝对不是一个玩笑,而是一个严肃的法律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六条规定:“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就是“非领导”,也得用含有“领导”二字的名字来指称,而且或这么一本正经,这实在是一个官场幽默。正如有学者批评的那样,这十足地体现了“官本位”思想。而让“领导”年纪大了的时候,政绩糟糕的时候,犯了错误的时候,就向“非领导”转移,而且视为一种退隐或者惩罚,这无疑是对“非领导”的一种歧视。

也正因为这种权力构成,领导“转非”之后,自然就会感到失落。为了安抚他的失落,政府就出钱保障他们的待遇。但他们拿了钱还是觉得委屈,放不下架子,更没有心思干活,加剧了机关单位“非领导”人浮于事的现象。这当然不公平,而且也是对公共财税的浪费。

不过这种指责里包含一种假设,那就是“非领导”的事,领导都会干,只要他们端正心态,就可以干得很好。事实未必如此。“领导”和“非领导”两种职务的差别,有时比公务员和非公务员之间还要大。

不妨拿英美的公务员制度作一个粗略的比较。“领导”大体相当于这些国家的政务官,而“非领导”就相当于事务官。政务官和事务官,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政客和文官,分属两个系统。政客跟着政党走,新总统或新州长上台之后,都会在国会的监督之下封官送爵,组织自己的内阁。一旦政党头领退休、辞职、选举失败,这些人也就自动地卷起铺盖卷儿离开。而事务官才是“铁饭碗”,那些走马灯似的政客不能拿他们怎么样。即便违法乱纪,也是又法律来管。政客为领导服务,政治态度鲜明;他们为国家服务,政治上保持中立。无论政治怎么乱,他们都能保证让社会正常运转。

事务官从哪里来的呢?跟领导是民众选举、政务官是领导任命的不同,他们是通过公开考试竞争出来的。据说英国人创设这种人才选拔制度之前,对中国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考试和培训,外加岁月的磨砺,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事务官。由此可见,退位的政客,未必就能当上事务官,除非你重新去考试。

那么领导干部退位后该怎样安排呢?答案是不需要做任何安排。我们这里让他们“转非”,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他们想为国家发挥余热。根据报道,不少“转非”干部认为自己仍年富力强,希望能再继续承担(领导)工作;其他干部看着“转非”干部白吃白拿,普遍抱有不平衡的心理,认为“转非”干部该分担更多的工作压力。也就是说,一方还能做事,一方又需要人做事。这的确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但是,转成了“非领导”之后,还要拼命地想继续承担工作,肯定就会出问题。

退居二线的领导,甚至已经全然退休的领导,很多都还有“余热”要发挥。但是官道狭窄,新人辈出,竞争激烈。假如他们继续往前挤,失败是肯定的,而且威胁官场规则,败坏吏治风气。他们应该到社会上去,就像克林顿搞慈善、戈尔做环保、布莱尔做宗教一样,最美不过夕阳红。但是,在民间社会还不够发达的时候,他们就算是英雄,恐怕也没有用武之地。只有让社会多元发展,“非领导”的领导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