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宗教和经济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27:20
中美两国在经济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美国有什么银行交易所、IT企业、凯迪拉克、超级市场、EMBA、可口可乐和肯德基,如今在中国也都能够看到。因此,有一种看法认为:美国是有教堂的市场经济,而中国是没有教堂的市场经济。也就是说,美国的市场经济是以基督教为背景和支持的,而我国的市场经济则没有基督教的背景。
宗教和经济的故事,简单说来也就是教堂寺院与面包米饭的故事。看看大千世界中宗教与经济之间的来来往往,可以让我们体悟到其中的一些玄妙。
基督教鼓励人们改造世界但宣扬禁欲
基督教的主要教义之一是上帝是世界的主宰,上帝要审判世人。基督教中的“摩西十诫”更是明确地提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其中第8条“不可偷盗”和第10条“不可贪恋他人妻子财物”实际规定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原则。这种道德原则对于西方世界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各种社会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渗透到每个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中。
自然性宗教和泛灵论告诫人们不要对大自然进行任何冒犯,但是圣经中《创世说》,却容许人们可以大胆地去改造除人类以外的世界。因此,从工业革命时代开始,纺织机、蒸汽机和电力等不断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种改变世界的思想的鼓励。同样,信徒们虽然在改变世界的探索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出于对上帝的顶礼膜拜,出现了不少西方著名科学家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经济生活的同时依然信仰上帝的情况,比如爱因斯坦在相对论完成后,最终归依为上帝的信徒。对此我们可能难以理解,但是在基督教社会中却不难理解。
基督教有一种禁欲的说法。早期一些传教士就主动舍弃自己的财产,而去体验苦行的生活方式。因此,他们中一些人的行为对外表现为乐善好施,其实是鼓励了在经济领域中一种善良的行为取向。这样一看,我们就容易理解为什么欧美国家会有那么多的慈善基金会了。
犹太教肯定了获取财富和注重教育
犹太教和基督教从一开始,就是既有继承又有分离的关系。在公元一二世纪,罗马的统治者就直接认为基督教是犹太教的一个流派,对于基督教和犹太教的信徒一律加以迫害。但是犹太教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两个特殊的事件,一是圣经在流传中一度被重新解释;二是在第二圣殿被毁和以色列建国前,犹太人都在四处流浪。这使得犹太教与基督教相比在一些方面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基督教最初非常反对收取利息。但是在欧洲中世纪,犹太人已经广泛从事与资金借贷相关的牟利活动。在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威尼斯商人》中,严格按照约定收取高利贷本息的犹太商人——夏洛克——被描写成一个阴险丑陋的角色(当然,他约定的利息是人肉)。在那个时代,虽然也有基督徒同样从事借贷活动,但是在多数人心目中,从事高利贷是犹太人的一大污点,因为圣经中禁止犹太人在借贷过程中收取利息。但是“毫无顾忌的商人习性”, 纵然使得犹太教神学家反对收取利息,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执行。
犹太教的“智慧书”对于通过谋取权力、摆脱贫困和通过努力摆脱贫困进行了区分。犹太教认为贫困是对品行不佳的惩罚,财富是行善积德的手段。因此,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世界级亿万富翁都是犹太人,而且他们大多都是靠自己的艰苦努力和聪明的头脑来取得财富。诸如,股神巴菲特、金融大鳄索罗斯等等。在《福布斯》杂志曾经报道的世界前400名亿万富翁中,以迈克尔·德尔为首,有60人是犹太人,占总数的15%。
另外,《圣经》还给犹太人规定了施舍这一义务,因此,他们认为乐善好施、救济弱贫是一种比其他所有宗教规定更加重要的东西。在犹太教法典形成的古代,他们就已经有了提供食物的“公共食堂”(Tamchui)和提供衣服的“会所”(Kuppa);穷人和乞丐可以要求大家给予捐赠;寡妇、孤儿和无公民权的人每三年会得到寺院获得的赠款的1/10的资助等。中世纪德国的犹太人,建立了自己严格的福利设施,如给本族穷人、没有彩礼的新娘和乞丐提供帮助。据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现代犹太富翁们设立的慈善基金,如索罗斯1984年在家乡布达佩斯成立“索罗斯慈善基金会”,到了1990年 “索罗斯基金组织” 已经在26个国家设立了89个机构。
犹太教的上层人士还认为,穷人也应该受到宗教教育,他们将之与乐善好施放到同样重要的地位。多少年来这种观念被世代继承,形成了一种重视教育和金钱的犹太人“特征”。犹太人普遍获得的良好教育和因之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在世界上是非常出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谬尔森、弗里德曼,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设计师奥本海默都是犹太人。在美国,名牌大学中1/5的教授是犹太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1/4是犹太人,当代一流作家中犹太裔作家占了2/3。
非常有意思的是,犹太教戒律中认为周六是安息日,不得工作和谈论工作。而欧洲国家大多周日不上班,这样犹太人周六和周日都不能上班。一些雇主并不理睬这一套,使得犹太人不得不从事一些与这一教规不冲突的“专有职业”,如东欧的酿造和庄园管理、德国的牲畜贸易、伊斯兰地区的金银工艺品制作等等。20世纪60年代,欧美普遍实行了每周五天工作制后,犹太人的就业机会才大大提高了。
伊斯兰教认为只有劳动
才能取得报酬并应该分享财富
伊斯兰教义只相信一个神灵“真主”和一部法典《古兰经》,并认为穆罕默德是最后的先知。古兰经被认为是完美无缺的,大家必须遵循。虽然古兰经上面几乎并没有直接解释经济问题的法则,但是经济活动却在许多方面受到古兰经的约束和影响。伊斯兰教在整体而言对于人们参与经济活动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在许多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伊斯兰教严格禁止利息的存在。认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取得报酬,只有劳动才有生产性。他们不认可依靠土地和资本来取得报酬。按照教义收取利息是不准确的行为。但是他们认为从事商业活动(包括租赁)获得利润是合理的。因此,伊斯兰银行往往不直接给贷款客户发放贷款,而是直接为其购买这笔贷款打算购买的那些商品或机械设备等实物。通过客户以后一次性或多次返还已经考虑了“利息”因素的加价而取得自己的商业利益。这样,借贷合同往往“出人意料”地被贸易合同或租赁合同所代替。
伊斯兰教还认为真主是一切东西的绝对所有者,认为个人通过正当的来源取得财富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够奢侈浪费,在这方面应该自制,并提倡资助他人。同时,穷人有权分享社会财富。他们实行一种社会缴纳制度(Zakat),大家每年把超过免税额部分财富的2.5%上缴,专门用于一定的社会目标。履行“社会交纳”是每个穆斯林最高的宗教义务。这不是税收,是国家按照伊斯兰教法律做出的规定。大多数穆斯林国家实际并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而“社会交纳”其实就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使得信徒们可以有一个最终的社会保障。
既然他们认为劳动是取得财富的主要手段,自然就禁止赌博投机等行为。阿拉伯的法律规定,任何赌博行为都是违法的,因此,在穆斯林世界要建立一个像拉斯维加斯这样的赌城肯定是不可能的。众所周知,著名的迪拜“七星级”酒店,原本是拟通过填海造地建设成一个不在穆斯林“领土”上的赌场,即使是这样最终仍然无法通过法律的审核,最后只得改造成最豪华的那座“七星级”伯瓷酒店。
儒教学而优则仕且重农轻商
……
(欲知详情,请留意《看世界》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