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经济的重新估计——美国联合经济委员会的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7 01:38:21
中国把经济活动分散到地区和农村的做法是出于经济政策或政治上的选择,还是非此不可呢?
  
  “鼓励中国的农村地区建立小规模的工业,是地区发展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天这些计划把注意力集中于农业的发展和多样化、利用当地原料、动员人力物力和对就业产生的长期影响。
  
  然而,中国的农村工业并不是一个一般的概念,因为它是两种不同的战略观点的产物。首先,它是部门战略的合乎逻辑的产物。这种战略牵涉到许多工业部门中对技术进行的选择——这些工业部门中的大部分是在大跃进或更早的时期创建的。这就需要通过对产品和(或)质量的选择,结合制造过程方面的设计变更,把现代化的大规模技术逐步减少。其次,农村工业是农村综合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在大跃进期间创始的。根据这一战略,许多活动都合并到公社系统里或者与公社系统密切联系在一起。这些工业往往扎根于传统的经济部门,而且往往以有长期传统的农村工艺为前导。这样的工业往往是以农村工艺逐步提高为基础的。中国农村工业的逐步提高不只是以技术改进为基础。农村工业是通过合作化、电气化和使用价格低廉的简单机器而变成现代化的小规模工业的。
  
  实现农村工业化既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经济上的原因。但是经济的增长在短期内可能会有损失,因为需要把技术、资金和计划人员转移到农村去以便开始农村的工业化。但是从长期看,农村工业化可能有助于使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在不实行农村工业化的情况下更快一些。首先,采取郊区发展的地方分权形式可能使工业增长在资本集约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扩展,这比较适应于当前能够得到的生产要素的情况,也比较适应于生产要素与价格的对比。
  
  其次,如果能够——通过综合的农村发展——说服农村人口的大多数留在农村和不断扩大的县城,这样就可能不需要那么多的投资用来扩展庞大的郊区中心。第三,农村工业化使得有机会在同一地区同时促进农业和非农业部门,农业产量和收入的大量增加要依靠非农业部门,而非农业部门同样要依靠农业产量和收入的大量增加。第四,有着地方机械企业为强大核心的农村工业化可能会在地方自给自足的工业化政策中起重要作用。”(西格森,见本书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