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旭东:杭州飙车命案期待“阳光办案”(《财经》 2009-5-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4 23:48:04

杭州飙车命案期待“阳光办案”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09年05月13日 17:43  共有56条点评 字号: 相比“公正办案”的承诺,“依法向社会公布办案进展情况”的承诺可能更值得肯定
《财经》记者 秦旭东  

  【《财经网》北京专稿/记者 秦旭东】5月13日上午,杭州市政府新闻办发表声明,称杭州“5·7”交通肇事案中参与飙车的肇事者同伴翁振华,与杭州市领导没有任何亲属关系。这是该案发生一周以来,官方第三次正面发布相关信息。

  此前的5月11日,杭州市公安局对社会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解答,并承诺将“依法公正办案”“依法向社会公布办案进展情况”“欢迎外界监督”。

  事实上,自杭州“5·7”飙车命案发生一周来,舆论持续关注,质疑声不断,凸显了社会对公正执法的信任危机。而要消除公众的疑虑,公开、透明的办案过程,远比空泛的公正承诺更为重要。因为公开是判定公正的前提,正所谓“正义不仅要实现,更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也唯有“被看见”,才能“被信任”。

  今年5月7日晚,位于杭州市区繁华路段的文二西路,一辆狂飙而过的红色三菱EVO跑车逆向超车,走在斑马线上的25岁浙大毕业生谭卓被撞飞身亡。

  肇事者胡斌,杭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大二学生,20岁,曾获得过杭州首届卡丁车大赛冠军,时常与朋友飙车。事发时在和两位同伴在玩所谓的“飘移赛车游戏”,即高速飙车,而且是在城市繁华路段,在行人繁杂的晚上8点半。

  该命案发生后,目击者注意到胡斌的同伴提出“找路子”摆平此事,胡斌的母亲赶到事发现场后也忙着打电话“联络关系”,这些细节被披露后,尤其是与胡斌一起飙车的同伴事发后满不在乎的表情被媒体拍摄下来刊发后,严重刺激了中国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背景下的公众敏感的神经。在谴责胡斌等“富二代”罔顾他人生命安全,漠视法律和社会规则的同时,万众瞩目该案能否得到公正处理。

  然而,事发第二天下午,即5月8日,杭州市警方匆忙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不但没有平息舆论,反而火上浇油,进一步加剧公众的质疑。

  比如,肇事发生地路段限速为每小时50公里,而警方通报说,胡斌肇事时车辆速度为每小时70公里左右,但这一数据却没有科学依据,因为事发路段没有安装测速仪,测算主要是根据前后车况旁证(即胡斌的飙车同伴)做出的初步判断。这一数据迅速引发了外界的普遍质疑。数位旁观者称,死者被撞飞“5米左右高”“20多米远”,肇事车时速不可能才70公里。而肇事车可能逆行,且有改装等对肇事者不利的情节,警方的初步调查中均未提及。

  公众由此不得不质疑警方的态度,网络上也质疑不断。一时间,“70码”(70mile/小时是指时速70英里每小时,等于112公里每小时。但是在中国人的说法里,70码指70公里每小时——记者注)在网络上甚至成为“俯卧撑”和“躲猫猫”之后的新的讽刺名词。

  胡斌及其家庭的相关信息,也被网友“人肉搜索”后公之于众。据这些未经证实的信息,胡斌家境在相对富裕的江浙算得上“殷实”,但未发现更“显赫”的背景。可与胡斌一起飚车的同伴翁振华为杭州市某领导儿子的传闻,也在坊间传播。

  杭州市政府新闻办遂于5月13日的声明表示,经核实该传闻不实,翁振华其父实为浙江一建筑器材有限公司企业主。

  这些及时的信息沟通有助于澄清一些传闻,不过,要取得公众的信任还远远不够。尤其中国长期以来缺乏公开、透明的办案程序和机制,很多重大案件的处理往往疑幕重重、难见阳光,是导致公众不信任的关键。

  实际上,中国对刑事案件的侦查,一直采取强调秘密原则,但适度公开侦查信息,特别是程序公开、诉讼性事项公开,打破“神秘主义”,增加办案透明度,已经成为法治原则的必需。2005年7月,公安部刑侦局曾发布《关于实行“办案公开制度”的通知》,提出要“阳光办案”。但是,多年来的实践尚难尽如人意。

  对于杭州飙车案而言,相比“公正办案”的承诺,“依法向社会公布办案进展情况”的承诺可能更值得肯定,因为后者更容易落实到具体的举措,是否得以践行也比较容易直观判断。■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inc/webcontent.jsp?id=110165262&time=2009-05-13&cl=100&page=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