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膀硬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8:32:23
翅膀硬了 

    刘秀军败杀王郎,攻占邯郸,终于解决了河北僭越之祸。搜查王郎王宫的时候,军士搜得刘秀部下以前向王郎讨好卖乖的书信几大箱。刘秀下令全部烧毁。旁人不解:正可以此刺奸,主公何故如此?秀曰:“还是让那些人安心建设工作吧。”他心里的话没有说出来,“他们找后路的心情也可以理解,毕竟没有出卖我吧,现在也是用人之际。何况这也可显示我的大度,那些正在担惊受怕的人知道我放他一马还不对我感恩戴德?”当然,这些也是不能说出来的。

这个招数后来被曹丞相学会了。官渡之战,袁绍战败,曹操部下也从袁绍军帐中搜出许多部下暗通款曲的书信,曹操轻轻一挥手,“烧了”。

王郎残兵大多投降。这年头,都是混碗饭吃嘛,给谁当兵不是吃饭啊。刘秀也理解,让他们自选所属,愿跟谁就跟谁。降兵都占到“大树将军”后面去了。

大树将军,冯异,出身儒生,谦逊沉稳,作战勇敢,通晓兵法,故又能运筹帷幄,料敌决胜,勇略双绝,战功卓著,而居功不傲,又善于和谐诸将,能搞好群众关系,关爱部卒,实在难能可贵,贤名闻于天下。

刘秀平灭王郎,让一个流传已久又暂时潜伏的谶语重新焕发生机:“刘秀当为天子”。当王莽的国师刘秀(本名刘歆)死了后,这句谶语好像已经失去市场,但是刘秀的这一系列作为,让它起死回生。现在,天下人都开始议论这条谶语,以及谶语的主人公——刘秀。

刘玄也开始重视这条谶语和刘秀,他不能相信,但是他要想法避免谶语成为现实,他开始抢夺胜利果实,先要控制刘秀身后的地方,征召代郡太守赵永到长安听封,让赵永成为自己的代郡太守。

赵永也听说谶语的事情,见到使者后,不知所从:按道理吧,现在刘玄是皇帝,我应该听话去长安;不过最后会不会是刘秀做皇帝呢,他就近在咫尺。我应该站在哪一队呢?

赵永的邻居、耿弇的父亲、上谷太守耿况立即派人送信给赵永,痛陈利弊,天下终究是刘秀的,劝他不要到长安应征,而是让他改道去邯郸拜见刘秀。刘秀见赵永前来,对他大加赞赏,命他回去继续做代郡太守。赵永答应了,即刻回郡。赵永明白,他现在是刘秀的代郡太守,而不是刘玄的代郡太守。
  不料,代令张晔趁赵永不在家,马上接掌了权力,宣布代郡是刘玄的代郡,不是刘秀的代郡。为了防止刘秀方面来攻,张晔在暗中厚结匈奴、乌桓,以为外援。

刘秀急令耿弇之弟耿舒为复胡将军,领军进攻代郡。耿舒也是从小在边地军中生活,英勇善战,很快就击败了张晔,夺回了代郡。赵永这才得以入城,继续做他的太守。多提一句,耿舒及耿国、后来的耿秉在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鲜卑、乌桓屡建奇功,这和他们从小的见闻分不开。

刘玄见刘秀在战斗中成长,已有尾大不掉之嫌,派使者黄党封刘秀为“萧王”,从回长安;令刘秀兵士解散,各归郡县;刘秀部下诸将原地待命,等候封赏。同时派自己的亲信到河北掌握地方的实际权力,派苗曾为幽州牧,韦顺为上谷太守,蔡充为渔阳太守。

刘秀踌躇,不知所从。此时的他正陷于理想与道德的矛盾之中。“去”还是“留”,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头疼的问题。听命于道德约束,就要“去”,应该随使者乖乖回长安,但是自己的理想呢?但是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就要“留”,但是这又意味着跟刘玄已经翻脸,承担不义的恶名。既然不义,又如何笼络人心。

部下也是议论纷纷,希望刘秀另立山头,只是朱祜前鉴,无人敢出头。

原来打败王郎后不久,朱祐劝刘秀说“刘玄政乱,主公天生贵相,今又建立奇功,正好立尊位,以应天命。”刘秀大怒:“若再胡言乱语,军法从事!”朱祐噤若寒蝉。

耿弇大喝一声:“我去!”

刘秀愁眉不展,在邯郸赵王宫温明殿午睡。耿弇推门而入,直至床边,欠身施礼,言道:“大王,今将士伤亡甚多,我请至上谷招兵。”

刘秀没睁眼,无精打采地说:王郎都死了,仗都打完了,还招兵干什么?

耿弇说:“王郎虽死,河北未平,贼寇遍地,刘玄连身边的地方都管不好,也定不能平此地,不久必败。”

刘秀嗔怒:“将军如何口出忤逆之言!小心脑袋!”

耿弇跪地,叩首说:“大王待我如子,我侍大王如父,故敢出肺腑之言!”意思就是你丫合适点儿,就别装了啊,你的花花肠子还能瞒我?

刘秀见话已说破,急忙起身下床,扶起耿弇:“我开玩笑啦,将军有何良策?”

耿弇道:“王莽政乱,百姓倒悬,复念刘氏,听说汉军起事,从者云集,是以王氏族灭,汉室复兴。而刘玄懦弱,内不能聚文臣,外不能制诸将,是故天下复乱,黎民心寒,至于复念王莽。如此作为,必遭败乱。大王你身经百战,无往不克,战功威名,震于四海。要是您以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为旗号,征伐四方,则天下唾手可得。近来与王郎数战,我军伤亡很大。末将请回幽州,征调突骑,以图大计!”

一席话,说得刘秀心潮起伏,气壮山河。

刘秀下定决心,对黄党说什么河北贼寇未灭,我还没有完成皇帝给我的使命之类的,总之就是说“我不回长安了,我不鸟你了”。

刘玄得报,已知纵虎归山,势不可回。“看天意吧!”刘玄长叹一声。

刘秀现在手上虽然有点军队,但是形势却比初到河北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主要有两类势力对他虎视眈眈,欲除之而后快。

一类是刘玄派在河北的势力,邯郸谢躬,幽州苗曾、韦顺、蔡充,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监视、制肘着刘秀。

另一类是河北的流民军,数量、派系之多之杂,永远无法统计出精确的数据。史书上可见的主要势力有:东山荒秃、上淮况的铜马军,樊重的大肜军,樊崇的尤来军,高扈的五校军,董次仲的檀乡军,张文的五楼军,徐少的富平军,古师郎的获索军等等,总共的数量,史书说有“数百万之众”。这个数据肯定没有多大史学价值,“数百万”是笼统的说法,包括了这支流民队伍中的男女老幼,真正能打仗抢掠的应该不到四分之一。

估计他们多以源起地为名号,士兵来源都是当地衣食无着的流民,他们实在是活不下去才出此下策,因此他们“光荣参军”的目的只是为了吃饭生存,并且很多都是全家总动员,一起去当“土匪”“山贼”。这些流民军分属不同的头领,不同头领的势力互不统属,这些头领也没有政治目标,只有和部下一样的经济目标,区别就在于普通士卒只想喝碗粥,而可爱的头领们却想吃肉喝酒,但是他们一般不会想到要永远吃肉喝酒并且来分配这些酒和肉。他们要达到经济目标的手段也很直接——武装抢掠,甚至为了财物流民军之间也会互相杀戮。他们也没有固定的根据地,哪里有粮食就杀向哪里。一时间,河北遍地狼烟,满目疮痍,哀鸿遍野,白骨累累,整个冀州都弥漫着浓烈的死气!

还有一类势力也是要注意的,就是暗中还支持刘玄政权的各种力量。这些人最不易对付,因为你不知道他是谁,他在哪里。不过既然他藏在暗处,说明他的力量还不足以使他有勇气占在明处。

刘秀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统一河北,并采取措施让河北重现生机,士民殷富,成为自己统一天下的根据地,如高祖刘邦的关中。

但是刘秀还不得不顾及社会舆论,还不能和刘玄直接撕破脸皮,他决定先平流民军。拜耿弇为大将军,北上征调军队。刘秀觉得让他一个回去有点不妥,他连夜把邓禹叫来问道:“本王想派人回幽州征兵南下,应派何人?”邓禹答道:“末将与北州诸将闲谈,曾与吴汉交言,此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有能及者!”刘秀同意了邓禹的意见,也任命吴汉为大将军,持节回幽州征发突骑。

苗曾是幽州牧,刘玄派他来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监视制肘刘秀。他是终于刘玄的,他要打击刘秀的狼子野心。于是苗曾以幽州牧的名义命令辖区各郡县不能派一兵一卒给刘秀。

吴汉和耿弇见征不到兵,知道是刘玄的这些人在搞鬼。二人商议,分头行事。

吴汉带二十骑兵快马加鞭赶到无终(今河北玉田县西北有无终山)。苗曾在此,闻萧王特使前来,赶忙前去迎接,料想他吴汉也不敢把我怎么样,他是萧王派来的,我可是皇帝派来的,我来迎接已经很给你面子了。可惜他太小看吴汉的胆气了。

吴汉见到苗曾,以掌盖拳,施礼道:“苗公,久仰久仰!”苗曾还礼道:“吴公,幸会幸会!”吴汉握着革命战友的手说:“苗公可知某因何而来?”苗曾心想,不过就是征不到兵嘛,装糊涂道:“恕某愚钝,还望赐教!”吴汉突然变色:“专为取汝头而来!”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拔刀斩了苗曾,持其头向众人说:“苗曾阳为今上,阴结贼寇。萧王欲征兵讨贼,解民倒悬,苗曾阴相阻挠,故杀之以惩奸恶!以谢黎民!”百姓欢呼。有时候,人民群众是很容易被蒙的。

同时,耿弇在上谷用同样的方法杀了韦顺、蔡充。

幽州恐惧,悉发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