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暗访发现“人造鸡蛋”纯属骗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54:50
《焦点访谈》2010年12月26日完成台本
——假蛋真相


主持人 敬一丹: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焦点访谈》。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问题,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但是说鸡蛋是鸡下的,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人怀疑。如果有人告诉你,现在有一种技术可以做出和真鸡蛋一模一样的人造鸡蛋。掌握了这门技术,母鸡都可以下岗了。这说法您信吗?假如母鸡都下岗了,那么上岗的又是谁呢?
解说:
在网络上进行搜索,我们发现,有许多公司在公开传授所谓“假鸡蛋”的制作技术。广告声称,“该产品造价低廉,工艺简单,口感丰润,在市场出售可以“以假乱真”。据称,每个人造鸡蛋,成本只要五至八分钱左右。学会这门技术,鸡也可以下岗了。真的有这样的假鸡蛋在市场上销售吗?
市民:
没错,有假的,我买过好像。
市民:
这鸡蛋都不一个色,那假鸡蛋全是一个色。
市民:
而且那颜色都是灰的。
记者:
见过吗?
市民:
没见过。
记者:
那你相信吗?
市民:
相信。
解说:
社会上传的有鼻子有眼的假鸡蛋难道真的存在吗?
为了调查真相,记者与一家公司取得了联系。这家所谓的公司只有几张桌子,两台电脑,外加三名工作人员。
某公司工作人员:
这会儿原料不齐没法做。
解说:
工作人员对当面教学推三阻四,却一个劲的推荐记者买张光盘回去学,说这样不但方便,而且实惠。 某公司工作人员:
你又省了200块钱,你把光盘资料先拿回去,先看看。
解说:
这样两张私刻的光盘就要价500元。
资料:
人造鸡蛋,原料准备,第一种,海藻酸钠。
解说:
最终他做出了这个没有壳的鸡蛋,这个鸡蛋怎么和真鸡蛋相差甚远。我们再次找到了传授技术的公司。
某公司工作人员:
肯定有一点点区别,不一样,告诉他就是这种鸡蛋,那你怎么办?
解说:
记者又联系了另外一家公司。看起来这家公司比上一家上了些档次。
为了证明他们传授的技术多少神奇,工作人员先拿出了两个鸡蛋让记者看。
某公司工作人员:
你自己瞧瞧哪个真哪个假?
记者:
这也看不出来。
解说:
记者看来看去,这两个鸡蛋没有什么区别。然而,那个工作人员说,这其中的一个就是假鸡蛋。
记者:
这就是真鸡蛋。
工作人员:
什么就是真鸡蛋。
记者:
这个,这是假的。
某公司工作人员:
这话你说的不是假的那是啥,我咋没说那是假的。
记者:
那我再磕一个这个看看。
某公司工作人员:
你打开看看,看能不能溶解到一起去。
记者:
这个看不出来。
某公司工作人员:
那你要是能看出来,那能叫技术吗?
解说:
工作人员声称,正是因为这个技术如此神奇,所以收费也比较高,要1200元。
记者:
1200是不是太多了?
某公司工作人员:
你这样,1150元行吗,给1000块钱得了。 记者:
你真够意思。
解说:
最终工作人员勉强同意900元钱把这门技术传授给我们,这份资料显示,人造鸡蛋的主要原料是“海藻酸钠、氯化钙、硬脂酸、食用色素、食用石蜡和氧化钙”。传说中的假鸡蛋终于要开始制造了。工作人员先在一个盛满水的烧杯里加入海藻酸钠,让记者不停地搅拌。随后,他又在一个塑料盆里倒入一些白色粉末。
某公司工作人员:
这是氯化钙,得使氯化钙、蛋黄素。
解说:
把调成蛋黄颜色的海藻酸钠倒入半个乒乓球中,在氯化钙水中来回晃动。很快,海藻酸纳就变成了一个球形。
记者:
像乒乓球一样。
某公司工作人员:
你别老拿着,放下吧。
解说:
然后,他用无色的海藻酸钠溶液包裹住一个刚才做好的蛋黄,在水中继续晃动。几分钟后,一个没有壳的假鸡蛋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和剥了皮的松花蛋倒有几分相似。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完成假鸡蛋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给鸡蛋包壳”。
某公司工作人员:
这是氧化钙、硬脂酸,食用石蜡三种都是放在里头。这放完了就不要动了,就不管它了。
记者:
对。
解说:
就在我们满腹狐疑,想拿一个回去观察的时候,工作人员突然发起脾气来。
某公司工作人员:
你拿它干嘛?
记者:
我看24小时以后是不是变出壳来。
某公司工作人员:
早说啊你。
记者:
这个不行啊。
某公司工作人员:
这肯定不行,不跟你说不要动了吗。
解说:
假鸡蛋既然不能动,当然也就不能带走,只能第二天来看,这就意味着,我们无法亲眼目睹假鸡蛋完成的全过程,也就无从验证这项技术的真假。
记者:
我觉得这个晃一下不要紧吧?
某公司工作人员:
我培训这个可不是培训你一个了,知道吗,如果都那样,我就不用教这个技术了。
记者:
大哥你不用生气。
解说:
好说歹说,这名工作人员终于勉强同意我们带回一个假鸡蛋。但他声称,这些蛋如果变不成真蛋的样子,他一概不负责任。这次的学习总共两个小时,花费900元钱。对于带回来的这枚假鸡蛋,我们仔细观察记录了它的变化过程,几天后它变成了这副模样。 记者 潇津:
那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奇怪的鸡蛋来到北京化工大学,请专家来给我们看一看,它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解说:
张军营教授是北京化工大学专门研究胶结材料和固化技术的专家。他告诉我们,因为假鸡蛋的蛋清和蛋黄都是化学物质的水溶液做成的,只要外壳稍有破裂,里面的东西就会因为水分蒸发而萎缩。而就算外壳不破裂,按照这种套壳工艺,也不可能做出逼真的假鸡蛋的。
记者:
已经化掉了,滴下来了。
张军营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对对对,在手上又会凝固。
记者:
如果是外面卖的一个鸡蛋,是这样的壳?
张军营:
我相信一般老百姓能看出来,太假了,我估计如果几个鸡蛋一挤就都碎了。
解说:
既然用这种方法根本造不出鸡蛋的样子来,那么在暗访之初,工作人员给我们看到的一真一假,无法分辨的两个鸡蛋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位观众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
朱宝利,曾任湖南省会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为了调查假鸡蛋,他曾赴湖北暗访。学了好几个小时,那家公司技术人员也没能做出鸡蛋壳来。期间,朱宝利下楼去吃了趟饭,回来的时候,就看到盆里已经有一个长出壳的鸡蛋了。在交了600块钱的培训费之后,朱宝利请技术员吃了一顿饭。
朱宝利 湖南省会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
他说我看你是实在人,我给你实话,这个人鸡蛋培训是个骗人的,它本来骗就是培训费,那是等你下去吃饭的时候,我放了一个真鸡蛋。
解说:
看来,记者调查到的这种制作技术根本做不成假鸡蛋。那么,是否还存在其它更高超的造假技术呢?我们了解到,山东一带流传着一种技术,是先造鸡蛋,后灌蛋黄。当时,造假者先用硅胶做了一个模具,又用模具做了一个蛋壳,最后再用针管把假的蛋清和蛋黄打进去。那么这种方式可能做出大批可以乱真的人造鸡蛋吗?
张军营:
你想想,一个模具做完这个之后必须把里面的取出来,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有一个接缝。比方像这个塑料瓶这上面就有一个接缝,他要是花很大的功夫,把这个接缝把它去掉,这是可以的。但我相信,如果是成批生产的话,这个成本的话,应该会比较麻烦的。
记者:
人工成本又上去了。
张军营:
对。
解说:
所有制造假鸡蛋广告中提到的人造鸡蛋的主要原料都是海藻酸钠。用这种东西究竟能不能造出足以以假乱真的鸡蛋呢?我们就此请教了专家。
孙树侠 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
(海藻酸钠)基本上属于果冻的配方,那么做出来的东西也就像果冻那一类的东西。
解说:
专家专门做了一个实验,当一枚用海藻酸钠打成的假鸡蛋打入锅里时会看到这样的情形。
记者:
什么都没有。
解说:
如海藻酸钠里加入少量氯化钙,可以做出这样类似松花蛋的东西,但是它不可能具有和真鸡蛋一样的口感。 记者:
这个皮咬起来是非常脆的,有点像蜇皮。
张军营:
人造一个假鸡蛋,跟真鸡蛋那个特别像,比自然鸡生下一个鸡蛋,要难得多。
解说:
至于说社会上至于社会上流传的“能弹跳的鸡蛋,打出来散黄的鸡蛋,能把蛋黄拎起来的鸡蛋,发臭的鸡蛋”等等所谓假鸡蛋的特征,在真鸡蛋上都有可能存在,大家不必过于恐慌。
一些人打着所谓“人造鸡蛋技术”的幌子骗取培训费。同时,假鸡蛋的传闻也引起了很多市民的焦虑和担心,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那么,这种不法行为应该由谁来查处呢?记者与多家部门联系进行了举报。
北京市工商局丰台分局工作人员:
虽然我们无权认定的,我觉得是不是由技术监督局来认定。
12365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投诉举报热线:
农业局,鸡蛋是属于农产品。
记者:
可那是假鸡蛋?
12365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投诉举报热线:
对啊,假鸡蛋也是由农业局管。
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工作人员:
农业部门不管人造,它已经不是从鸡体内产出来的对象了,这完完全全属于工商部门管的事。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
这真是假对假,骗中骗,骗子造鸡蛋是假,骗钱才是真。而那些想学技术的人目的也去骗人赚钱,自己见不得光,所以虽然落得个鸡飞蛋打,却有苦难言,无人举报,这也是骗子们肆无忌惮的一个原因。而对于这种几乎公开进行,而且长期存在的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不法行为到底该由谁管?该怎么管?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成为另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了。

【在国外,“人造鸡蛋”是个好产品】
目前流传较广的说法是:人造鸡蛋早在2000年前就有出售,人造鸡蛋技术是从香港,经深圳、广州流入内地,2005年前后曾在北方一些城市出现。据报道,杭州景点的小吃店、广州家乐福康王店、天津的农贸市场都先后发现了几可乱真的人造鸡蛋。
实际上,早在1985年,中国的数家农业类刊物就登载过“美国制成人造鸡蛋”的新闻。里边是这样讲的——
美国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人造塑料鸡蛋,其外型和色泽都与普通鸡蛋一样。外壳用一种无毒的塑料制成,比普通鸡蛋薄,但有弹性,不易破碎。蛋黄用玉米面、牛奶、维生素和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混合而成的。这种人造鸡蛋营养齐全,老年人及有心脏病的患者食用都有益处。
按这个标准,这哪是“人造鸡蛋”啊,就是一种“鸡蛋状的人造营养食品”。

【“淮南为橘 淮北为枳”人造鸡蛋亦如是】
但自从1994年之后,在中国的媒体上,“人造鸡蛋”就不再是上述概念,诸如在《新疆农业科学》的1994年第3期上,就有了《致富新技术──人造鸡蛋》的广告。文中提到:不用机电,手工操作,总投资60元,每个成本0.06元,最低售价0.2元,每人日加工1500个以上,日获利200多元。
而在坊间,这样的举动更早也更疯狂,人造鸡蛋经“中国特色的创新”后,变成了“人造变蛋”——早在1992年底,就有湖北农民在看到河南某科研所的“致富广告”后,购进材料制作了1800个“人造变蛋”,并导致了千余名消费者集体呕吐的事件。
从“人造营养食品”到“致富新途径”,人造鸡蛋被“中国化”之后,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1993年12月,湖北省竹溪县工商局根据消费的投诉和提供的线索,查获捣毁了该县农民凌某非法制售“人造变蛋”的窝点,群众拍手称快。1992年年底,湖北省竹溪县农民凌某看到河南省某科技开发研究所刊登在某大报上的“投资20元,月利2000元一关于‘人造变蛋’答读者”的广告后顿生发财之念。经几次与该所信函联系,于93年5月从该所购回了“人造变蛋”生产技术资料和二套生产模具及1800个变蛋配料。根据技术资料指导,凌某与其妻先后加工制造了1800个“人造变蛋”,并先后以每个0.22-0.28元的价格在当地市场销售一空。千余名消费者食用后,有的呕吐,有的恶心,纷纷惊呼上当并投诉于县工商局。

【中国式人造鸡蛋:食品添加剂大集合】
奇 怪
蛋黄能蹦会跳
去年年底,家住南苑市场附近的徐先生从小摊贩处购买了几斤鸡蛋,因家中鸡蛋还没吃完,便储存了起来。前天上午,他将鸡蛋煮熟食用,发现这些鸡蛋与平日里所吃的鸡蛋不太一样:蛋黄难以咀嚼,用手揉搓,感觉像胶状物质,后来,他干脆将蛋黄使劲往地上一摔,奇迹出现了——蛋黄不仅没有摔碎,反倒像弹球样弹了起来。
昨天早上,家住绿萝路的退休职工魏老汉,像往常一样起床,然后和孙子一起食用妻子煮的鸡蛋,发现根本没有鸡蛋味,而煮熟的蛋黄在嘴里难以嚼碎下咽,因担心对身体有害,他停止了食用。当天上午,魏老汉和另外两名老年球伴一起打球,说起这事,发现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昨天上午,在其中一名球伴何老汉家中,何妻当着记者的面,煮熟了四个鸡蛋,何老汉剥开鸡蛋用力揉捏蛋黄,但该蛋黄并没有散开,随后,他又将该蛋黄用力朝桌子上一摔,不但没有摔碎,反倒弹起约0.2米高。
据另一名球伴王老汉介绍,这些鸡蛋均购自城区同一家大型超市,每斤售价三四元左右。“为买这种便宜的鸡蛋,我们排了好长的队,现在都不敢吃了!”魏老汉称。
鉴 定
“人造蛋”可乱真
为弄清徐老汉所购鸡蛋为何会出现“异常”,1月11日上午,记者带着这些鸡蛋,专程找到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实验师潘家荣。
实验师的鉴定结果显示,徐老汉所购鸡蛋系合成鸡蛋,由化学成分构成。
潘家荣称,这些鸡蛋的主要的成分经化验鉴定是苯甲酸钠、氯化钙、纤维素、赖胺酸、食用色素、海藻酸钠、食用明胶等成分,从构成物质上分析,可断定不是真正的鸡蛋而是人工合成鸡蛋,即人们通常说的“人造鸡蛋”。
“人造鸡蛋”为何如此乱真?面对记者的疑问,潘家荣解释,那是因为里面增加了海藻酸钠、食用明胶,把这两种化学物质配成溶液以后,仅凭肉眼观察,“人造鸡蛋”蛋清浓稠度与正常鸡蛋完全一样,一般人无法分辨。
抽 检
未发现“问题蛋”
“人造鸡蛋”为什么流入市场?据悉,这是暴利驱使。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实验师潘家荣说,这种经人工合成的“鸡蛋”成本较低廉,仅从化学材料上分析,成本不到0.1元,利润空间很大。
昨天上午,就在魏老汉和其两名球伴反映购买了“问题鸡蛋”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与宜昌市动检、工商部门取得联系。
两执法部门闻风而动,在三人购买鸡蛋的南苑市场和超市抽检,并将部分样品送至三峡大学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检验,该实验室博士郭志勇承担整个检验工作。
经两个小时紧张鉴定,当天下午4时许,鉴定结果出炉:送检鸡蛋成分构成均正常。
得知这一结果,宜昌市动检站执法大队大队长陈佩文表示欣慰,他表示,就在接到举报前,执法大队已经开展针对“人造鸡蛋”的市场排查,从1月1日至今,已经抽查了城区批发市场内70余批次鸡蛋,截至目前还没有发现“问题蛋”。“虽暂未发现‘问题鸡蛋’,但市民购买到‘人造鸡蛋’是事实,我们希望市民在发现可疑鸡蛋后,及时与执法部门联系,让‘问题鸡蛋’无藏身之地。”陈佩文说。
危 害
毒害大脑神经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实验师潘家荣则表示,人造鸡蛋因其特殊成分,对人体有伤害。
据潘介绍,由于“人造鸡蛋”构成为化学成分,长期使用对身体有害无益。其中的明矾、明胶成分,国家对其用法、用量都有规定,一旦超标食用将毒害大脑神经系统,轻则记忆力低下,重则变成痴呆。同时,成分中酸内酯、纤维素将引起人体新陈代谢的失调,影响正常造血功能。
鉴 别
专家支出四招
如何鉴别人造鸡蛋?据潘家荣介绍,可采用这样四种方法进行鉴别。
1、光照。用光线和灯照射鸡蛋,真正的鸡蛋明显会感觉鸡蛋上面有一个空的气室,而人造鸡蛋里面没有气室,在鸡蛋两端的顶端会出现明暗不同的两个界面;
2、打开。把鸡蛋打开到容器里面,用手摇动一下,蛋黄和蛋清就融在了一起,真正鸡蛋不会出现这种状况;
3、手摸。人造鸡蛋是化学的东西,摸起来表面凹凸不平,而且很粗糙,真正的新鲜鸡蛋表面不会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表面相对平滑一些;
4、摇动。用力摇动鸡蛋,若是人造的,则明显感觉有一种晃动的感觉,而真正鸡蛋的蛋清和蛋壳是连在一起的,不会有晃动的感觉。
在上述案例中,所谓“人造变蛋”,其主要成份就是水。如100个变蛋总量5公斤,含水量4.9公斤,其他添加剂如海藻酸钠、食用明胶、葡萄糖酸内脂、赖氨酸、白矾、食用色素等0.1公斤,掺水量高达97.4%。各项添加剂成份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2-200倍,基本不具备营养成份,而且有害。
随便再抓一个近年来的例子:在央视暗访中,记者发现人造鸡蛋的主要原料是“海藻酸钠、氯化钙、硬脂酸、食用色素、食用石蜡、蛋黄素和氧化钙等”。
可见,从1992年到2010年,“中国版人造鸡蛋”的制造工艺已经趋于稳定,主要原料基本固定了下来。
而经专家鉴定,长期食用这样添加剂超标的食品,会导致人的思维和智力下降,中青年早衰,老年痴呆等症,孕妇食用过量,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就算消费者贪便宜,可人造蛋也太难吃了】
在1995年的《农村百事通》上,有一篇名为《人造变蛋不应盲目发展》的文章。
作者说,他所在的乡有三家引进了人造鸡蛋产品,但这个除了和真鸡蛋长得像外,口感差远了。因为它便宜,刚刚卖的时候的确抢手,但人们只要吃了一个就不会再吃第二个。半个月之后,所有的餐馆都再也卖不动这个产品了。
就像央视之前的调查所说过的,人造鸡蛋“基本上属于果冻的配方,那么做出来的东西也就像果冻那一类的东西”、“咬起来是非常脆的,有点像蜇皮”。
这样的产品,可能有长久稳定的市场需求吗?

【越南中国“假鸡蛋”风波调查】
5月18日,越南胡志明市的一位德籍越南人通过媒体提出,愿意出5000美元求购一枚“假鸡蛋”。
在最近一个月以来,越南媒体大炒特炒中国“假鸡蛋”现身越南的时候,这位名叫阮明东的企业家说,他唯一的目的是要向人们证实,“假鸡蛋”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假鸡蛋”登陆越南市场?
“中国鸡蛋有毒、吃不得”“中国鸡蛋是假的,我们不卖中国鸡蛋”。从5月初以来,这是5月初以来本报记者在胡志明市采访时听到的几乎众口一词的说法。
据越南媒体报道,“假鸡蛋”的成份主要是明矶、牛皮胶、柠檬色素、石膏粉、石蜡及其他化学成分等,其形状及味道极似真鸡蛋。但“假鸡蛋”含有多种毒素,会损害人的记忆造成痴呆。
据报道,在胡志明市华人区第五郡富友路及第八郡国道路上,都曾出售中国的“假鸡蛋”。中国鸡蛋售价仅为每枚400盾(约合0.2元人民币)。中国鸡蛋比越南的土鸡蛋个头大一些,但其蛋黄则小些,蛋壳也白些,特别是没有腥味。
也有越南媒体直接援引国内某报的消息,称假鸡蛋在中国流传了近10年,但在广州的出现是最近三四年的事情,“在广州郊区有非法生产假鸡蛋的‘中心’,而且还开班讲授造假的‘家传秘方’”等等。
“假鸡蛋”的传闻出现以后,尽管在当地各大农贸市场进行的检查中没有发现有出售中国“假鸡蛋”的现象,但中国鸡蛋还是被禁止进口。
越官方给鸡蛋“验明证身”
事实上,在闹腾了一个月后,越南有关官员也站出来澄清事实以正视听,所谓中国“假鸡蛋”登陆越南市场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农业局副局长黄金交直接负责调查“假鸡蛋”事件,他指出,在获悉“假鸡蛋”的报道之后,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部长高德发要求农业局认真调查。为此,农业局要求“假鸡蛋”最有可能进入的北部的谅山、海防、北江、广宁、老街、河内和南部的胡志明市等7个省市市场的地方兽医分局提供有关信息。结果,上述省市均称,只是听说有“假鸡蛋”之事,并未亲眼所见。黄金交还表示:“一些中国饲料专家曾对我说,两三年前,他们也听说过有假鸡蛋的事情,但实际上他们也没有见过。”他说:“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我们也认为,不可能有假鸡蛋。因为,鸡蛋的成份可以作假,但其造型却极难。如果真要做的话,费用也极其高昂。”
越南《西贡解放日报》越文版也刊文指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当地消费者对当地市场出现从中国走私进口的“假鸡蛋”之事感到十分茫然。各媒体刊登的也全部是未经证实的消息。对此,越南卫生部食品卫生安全局副局长周国立表示,目前,所有送检的可疑鸡蛋都已证明是真的。
假鸡蛋传言的背后
尽管如此,传闻还是一度给市场带来了很大冲击。《西贡解放日报》记者在河内市一些大的农贸市场进行的调查表明,“假鸡蛋”的谣传导致鸡蛋消费者大为减少。目前,在河内市中国走私禽蛋销售的主要市场之一龙边市场,鸡蛋贩子对所出售的产品的产地均闭口不谈。由于购买鸡蛋的顾客减少,越南河内市最大的同春市场许多鸡蛋贩子无生意可做。
企业家阮东明指出,一枚“假鸡蛋”市场售价约为0.2元人民币。然而,鸡蛋的构造极为复杂,根据科学的依据及逻辑思维,如果要把“假鸡蛋”做得与真鸡蛋难以辨认的程度,需要有极高的技术。这样一来,一枚假鸡蛋的价格可能是1万至两万美元,并非一两毛钱人民币就能做到的。
阮东明指出:“然而,有关假鸡蛋的报道使人们出现了对中国鸡蛋的恐慌。不排除有人故意抛出谣言,以破坏或扰乱禽蛋市场的可能性。”
此间观察人士也指出,越南媒体去年曾渲染中国苹果含有化学保鲜药含毒剂成分,企图把中国苹果逐出越南市场,而近来又抹黑长期以来一统当地市场的中国鸡蛋,大张旗鼓地宣传所谓“假鸡蛋”的危害,给当地消费者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想把人造蛋做的像个蛋,还不如直接养鸡下蛋】
沈阳农业大学专家认为,人造蛋不可能大批量出现。比如人造蛋的原料海藻酸钠可用于帮助食品凝固,但用海藻酸钠造假鸡蛋,难度很大。蛋黄、蛋清都使用海藻酸钠的话,很难做出蛋清包裹蛋黄的形态。虽然假蛋使用的原料成本很低,但由于制作过程复杂,人工成本相当高。大批量生产不太可能。
更有企业家指出,如果要把人造蛋做到和真鸡蛋难以辨认的程度,大概一枚人造蛋的造价在1-2万美元左右。

【市场上并无人造鸡蛋 教人制造人造鸡蛋是在骗钱】
有一种鸡蛋,煮后蛋黄弹性十足,扔在地上像乒乓球样弹起……8日,市民孙女士致电新闻110热线,称她买到了“人造鸡蛋”。此前,北京、上海、长沙等城市已出现过类似报道。对此经销商称,可能与天气寒冷有关;药监局人员认为,可能是因为鸡饲料中掺入过多的棉酚所致。
市民怀疑:买到了“人造鸡蛋”
“我是不是买到人造鸡蛋了?”6日早上,孙女士给5岁的孙子煮了两个鸡蛋,孙子老说难吃,不好咬。“当时我以为他挑食,仔细一看发现鸡蛋异常。蛋黄略显青色,像橡胶样有弹性,很难捏碎,根本不像真鸡蛋。鸡蛋是我从一大超市买的,当时售货员说是新鲜的,刚买没几天,怎会这样呢?”孙女士百思不得其解,“形状和特征跟媒体以前报道的‘人造鸡蛋’极为相似,这真是‘人造鸡蛋’?”
投诉集中:问题鸡蛋多出现在冬季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问题鸡蛋投诉多集中在冬季。2008年10月,苏州的胡女士发现,煮熟的鸡蛋蛋黄能像乒乓球样弹跳;2009年3月初,合肥有市民反映买到了假鸡蛋:剥开后,蛋清和蛋黄很快混成一团,放在锅内滚水中变成块状物,类似橡皮筋……
记者发现,这些问题鸡蛋一般出现在10月到次年3月,正好是冬季,是相对较寒冷的时候。
解释不一:“问题鸡蛋”成因多样
■或与天气寒冷有关
鸡蛋经销商焦女士说,她从事鸡蛋销售已10余年,这样的事情遇到过许多起,市民怀疑是“人造鸡蛋”,但经检验这些鸡蛋都是真鸡蛋。“这些情况多发生在冬季,冬季天气寒冷,鸡蛋受冻,加热后个别鸡蛋出现蛋黄发硬的情况,我们称其问题鸡蛋。”
出现这种情况,焦女士认为或与温度低有关系,此外她还认为这与鸡有很大关系,“有的鸡蛋蛋清有血迹,这种鸡蛋煮后蛋黄发硬,可能鸡本身有病,以致所下的蛋畸形。”
■或因饲料中棉酚含量过高
为什么会出现所谓的“人造鸡蛋”呢?记者采访了湖南会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任科员朱宝利,他说,“人造鸡蛋”就是蛋品业内被称为“橡皮蛋”的劣质蛋。早在1982年就有“橡皮蛋”出口后被退货。国内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分析研究后得出结论——— 产生橡皮蛋的原因是鸡饲料中棉籽饼比例过高。
棉籽饼为什么会让鸡产下橡皮蛋?朱宝利解释,棉籽中含有一种叫棉酚的化学成分,能影响蛋清中和蛋黄中的蛋白质及生物活性物质变性,从而在鸡蛋煮熟后变硬并有弹性,会出现像乒乓球样弹跳的现象。另外,如母鸡有生殖系统炎症或吃了含酚性成分的植物等,下的蛋会出现橡皮蛋,鸡蛋经低温贮藏也可能出现橡皮蛋。
棉酚对人体是否有毒?朱宝利称,没做动物毒性试验,不清楚。但在上世纪70年代,棉酚曾作为男性避孕药使用,现已停用。“饲料中允许添加棉酚,但要控制比例。当饲料中棉酚含量过多,鸡食后会中毒;至于鸡蛋中能否含有棉酚,目前国家尚无明确规定。”朱宝利说。
煮蛋求证:冻了的鸡蛋无“鸡蛋味”
“人造鸡蛋”真的与温度有关吗?为此,市民张女士进行了实验。
8日下午2点,张女士将一个鸡蛋放入冰柜中。下午6点左右,将被冻的鸡蛋和一个常温下的鸡蛋放入锅中,“煮了一会儿,常温下的鸡蛋熟了,又将被冻的鸡蛋继续煮了近10分钟,取出后发现其蛋清发软,蛋黄发硬,有点弹性,闻起来没有‘鸡蛋味’,常温下的鸡蛋很香,有‘鸡蛋味’”。
药监人员:悬赏千元买“人造鸡蛋”无人应征
到底有没有“人造鸡蛋”?从事药品、食品监管的朱宝利说:“‘人造鸡蛋’不存在,这是个误导。”朱宝利对“人造鸡蛋”关注研究了8年。2003年,朱宝利第一次听说“人造鸡蛋”。“我的职务是主管药师,不信能仿造出能以假乱真的‘鸡蛋’。”随后,朱宝利来到湖北武昌,找到一家自称培训“人造鸡蛋技术”的某科技中心一探究竟。
花了600元钱,朱宝利从这家科技中心学会了制造“蛋黄”和“蛋清”的技术,但老师就是不教怎样制作“蛋壳”。“那‘蛋黄’和‘蛋清’用的是廉价的化工原料”,在我一再追问下,老师告诉了我真相。”原来他们就是打着教人学习制造“人造鸡蛋”幌子骗钱的,根本造不出蛋壳。
朱宝利通过对所谓的人造鸡蛋进行课题研究,最终得出结论——— 人造鸡蛋在中国不存在!并在《潇湘晨报》悬赏1000元购1枚人造蛋,至今无人问津。
工商调查:经检查市场上销售的鸡蛋合格
社会上流传的“人造鸡蛋”到底是不是真鸡蛋?2008年2月,朱宝利上书温家宝总理。2008年7月,他收到国家工商管理总局的回信,内容为:“今年3—4月,根据国务院领导及总局领导的批示精神,我局组织湖南、山东、广东等地工商机关对媒体报道反映的‘问题鸡蛋’认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湖南、山东、广东等地工商机关对市场销售的鸡蛋,以及部分媒体报道的小超市的鸡蛋,通过送法定检验机构检 验 ,检验结果为合格……。

【骗不了消费者,就骗急于赚钱的人】
“人造鸡蛋通过销售谋取利润只是其中一环”,多年从事销售工作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更主要的是通过出卖他们所谓的技术及设备谋取谋取更大的利益,类似于传销中发展下线的经营模式,学得技术的人员在当地继续收徒授课。”
比较大的“公司”业务种类繁多,如果可以多交点学费,就可以多学点“技术”,仅技术转让一类业务便可赚个盆满钵溢。工作人员继续说:“制造销售人造鸡蛋能获得2-3倍的利润,但通过这种传授的方式将获得更高的利润,且更加安全易行。”
正如同央视本次的调查结尾时,主持人的发言所说的:这真是假对假,骗中骗,骗子造鸡蛋是假,骗钱才是真。而那些想学技术的人目的也去骗人赚钱,自己见不得光,所以虽然落得个鸡飞蛋打,却有苦难言,无人举报,这也是骗子们肆无忌惮的一个原因。

【一枚疑似假鸡蛋让5部门挠头】
市民蒋女士发现一枚奇怪的鸡蛋,煮熟后蛋黄不易碎,不掉渣,而且弹性极佳。她怀疑这个鸡蛋就是传说中的假鸡蛋。近日,食品药品监督、农林、工商、质监、卫生等五个部门齐聚一堂,围绕蒋女士买的这批鸡蛋的真假展开讨论。五部门最后得出一致结论:目前暂无鸡蛋的国家标准,无法判别这批鸡蛋的真假,需由工商部门追溯其源头,再行定论。
生熟鸡蛋统统送去检查
蒋女士吃鸡蛋吃出了疑惑,而供应商表示,鸡蛋绝无质量问题。9日下午,记者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试图辨明鸡蛋真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在食品领域只有协调监督职能,不能单独给出结论,而且,仅这一枚鸡蛋还不能作为证据,希望蒋女士再找几枚同一批的没有煮过的生鸡蛋来,到时候与其他部门一起调查。
得知这一情况后,蒋女士特意从城北赶到城南,将该批次剩余的7个生鸡蛋全部送往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该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将会同农林、工商、质监、卫生部门一同研究。
鸡蛋真假让各部门犯难
五部门的工作会议上,“辨蛋”成为议题之一。几个鸡蛋放在桌上,十多名工作人员围在桌前讨论。
卫生部门主管餐饮场所的卫生问题,对于鸡蛋真假没有表态。
质监部门负责生产加工领域的质量监督,但鸡蛋属于农产品,因此也不好管。
农林部门表示,他们只负责农产品的质量,例如鸡蛋是否存在疫病、或者激素超标等。但目前鸡蛋真假未定,如果是假鸡蛋,则超出了他们的管辖范围。
最终,鸡蛋落到了工商部门手上。但工商也有难处,他们负责流通领域,没有设置独立的质量检测机构,只能检查鸡蛋的进货渠道和销售渠道。至于鸡蛋是鸡生的,还是人造的,他们追查起来也很有难度。
经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的协调,各部门同意,鸡蛋真假待定,由工商上门抽检鸡蛋,送往具有资质的机构做鉴定。
结果:鸡蛋没有国家标准
会议结束后,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姓江的工作人员电话通知记者,暂无鉴定结果,重要原因是,“鸡蛋没有国家安全标准,没有明文规定,应该是什么样,应该具有哪些特性,所以不好给出结论。”他表示,目前初级农产品,大都没有相应标准,这样就给监管造成难度。“现在有很多新问题,是以前没有遇到的。”他也非常无奈,“而且这些蛋都不能作为证据,我们必须协调工商上门去人家公司查。”
现在,几枚生鸡蛋都完好地躺在该局食品安全协调处的办公室。
鸡蛋到底是真是假?蒋女士急,供应商江苏绿灌禽业有限公司也急。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这几天公司的电话被打爆了,市民们都来问鸡蛋的真假,他们只能一遍遍地解释,是鸡蛋在冰箱里放久了。近日,他们向记者要走了工商部门的电话:“我们盼望他们尽快上门来查一查,验明正身,还我们一个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