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利用物质刺激以满足人的需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12:49

12、利用物质刺激以满足人的需要

【原文】故先王圣人为之不然。知夫为人主上者,不美不饰之不足以一民也,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也,不威不强之不足以禁暴胜悍也。故必将撞大钟、击鸣鼓、吹笙竽、弹琴瑟以塞其耳;必将雕琢、刻镂、黼黻、文章以塞其目;必将刍豢稻粱、五味芬芳以塞其口,然后众人徒、备官职、渐庆赏、严刑罚以戒其心。使天下生民之属,皆知己之所愿欲之举在是于也,故其赏行;皆知己之所畏恐之举在是于也,故其罚威。赏行罚威,则贤者可得而进也,不肖者可得而退也,能不能可得而官也。若是,则万物得宜,事变得应,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汸汸1如河海,暴暴2如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臧之,夫天下何患乎不足也?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撞钟击鼓而和。《诗》曰:“钟鼓喤喤3,管磬玱玱,降福穰穰。降福简简4,威仪反反5。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此之谓也。故墨术诚行,则天下尚俭而弥贫,非斗而日争,劳苦顿萃而愈无功, 愀然忧戚非乐而日不和。《诗》曰:“天方荐瘥6, 丧乱弘多。 民言无嘉,憯7莫惩嗟8。”此之谓也。

【译文】所以古代君王圣人就不是这样做的。他们懂得作为人民的君主不华美不修饰自己就不足以统一人民,不富裕不丰厚就不足以管理下级,不威势不强大就不足以禁止残暴战胜凶悍。所以必然要撞击大钟、敲击响鼓,吹奏笙竽、弹奏琴瑟以满足自己的耳朵;必然要雕刻镂制器物、制作多彩的服装、推敲华丽的文章来满足自己的眼睛;必然要用各种肉类、粮食、多样的芳香来满足自己的嘴巴。然后使众人跟随,配备官职,逐渐增加赏赐,严密刑罚,来警戒人民的心志。使得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所向往所喜爱的都在这里,所以赏赐能推行;都知道自己所畏惧所害怕的都在这里,所以刑罚有了威力。赏赐能推行刑罚有威力,那么贤能的人就可以得到任用,不肖之徒就可以得到斥退,有才能与没有才能的人都可以得到官职。如果这样那么万物各得其宜,事情变化就会有应对。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那么财物就会象湍急的源泉滚滚而来,多得就象大河海洋的水一样,象山丘一样突兀堆起,即使经常焚烧,也没有地方收藏。那么天下还会担忧不富足吗?所以如果儒家的办法确实能够实行,那么天下就会强大而富裕,役使万物就会有功效,撞钟击鼓就会有和平。《诗经》上说:“钟鼓敲击声宏大,磬管吹奏响锵锵。上天降福多丰穰,上天降福有规谏。威仪出返来显示,酒足饭饱人民得,但愿福禄多返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墨子的方法确实能够实行,那么天下就会崇尚俭朴而更加贫穷,非议争斗而斗争一天比一天更厉害,人们劳苦困顿不堪而更加没有功效,悲苦忧愁非议音乐而日渐不和。《诗经》上说:“上天才把疫病聚,死丧病变大又多。民怨沸腾没好话,悲伤你呀不警戒。”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说明】本节亦是论述人才以及管理的作用问题。这一段描述的就是管理工作中的“激励、控制”问题。荀子认为,作为人才,建立了功勋,拥有了名誉地位,就要撞击大钟、敲击响鼓,吹奏笙竽、弹奏琴瑟以满足自己的耳朵;就要雕刻镂制器物、制作多彩的服装、推敲华丽的文章来满足自己的眼睛;就要用各种肉类、粮食、多样的芳香来满足自己的嘴巴。以至于使得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所向往所喜爱的都在这里,这种利用物质刺激的思想,说起来似乎没有错,但正因为这种思想的漫延,才使得天下更加混乱。这就是荀子思想的时代局限。这种思想与孔子思想大相径庭,孔子提倡“中庸”,中等的需要和需求的生活方式;提倡“过犹不及”,凡事过分了就不好,不及也不对。作为人才,作为统治者,拥有了一定的名誉地位,虽然需要一定的威势来显露,来震慑,但也不能过分地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骄奢淫泰。夏桀、商纣、周幽、周厉王就是因为过分地满足自己的私欲才导致灭亡,这是孔、孟反复说过的。所以荀子之提出这种学说,虽然是为了批驳墨子的“节用、尚俭”,但也脱离了儒家的道路。

——————————————————

【注释】1.汸:(fang房)同“滂”。《字汇·水部》:“汸,与滂同。”这里用为水多的样子之意。

2.暴:(bo播)《周礼·冬官考工记》:“凡陶瓬之事,髺垦薜暴不入市。”郑玄注:“薛,破裂也;暴,坟起不坚致也。”《集韵·觉韵》:“暴,坟起也。亦省。”这里用为鼓起、突出之意。

3.喤:(huang皇)通“锽”。《诗·周颂·执竞》:“斤斤其明,钟鼓喤喤。”《诗·周颂·有瞽》:“喤喤厥声,肃雍和鸣。”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壮部》:“喤,假借为锽。”这里用为形容钟鼓声大而和谐之意。

4.简:通“谏”。《书·舜典》:“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周颂·执竞》:“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左传·成公八年》:“犹之未远,是用大简。”《论语·尧曰》:“帝臣不蔽,简在帝心!”《韩非子·有度》:“险世之说也,而先王之法所简也。”这里用为谏诤,直言规劝之意。

5.反:通“返”。《诗·周颂·执竞》:“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老子·二十五章》:“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论语·子罕》:“吾自卫反鲁,然後乐正。”《墨子·鲁问》:“三年而反。”《庄子·逍遥游》:“旬有五日而后反。”《孟子·梁惠王上》:“则盍反其本矣。”《战国策·燕策》:“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这里用为返回、回归之意。

6.瘥:(cuo搓)《诗·小雅·节南山》:“天方荐瘥。”《左传·昭公十九年》:“札瘥夭昏。”《国语·周语》:“无天昏札瘥之忧。”《说文》:“瘥,病也。”这里用为疫病之意。

7.憯:(can惨)《诗·小雅·十月之交》:“哀今之人,胡憯莫惩。”《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偕不畏明。”《诗·大雅·云汉》:“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淮南子·人间训》:“怨之憯于骨髓。”《说文》:“憯,痛也。”《汉书·东平思王宇传》:“朕甚憯焉。”《盐铁论·诛秦》:“支体伤而心憯怛。”这里用为悲痛,伤心之意。

8.嗟:(jiē街)《易·离·九三》:“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书·费誓》:“公曰:‘嗟,人无哗,听命。’”《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诗·小雅·节南山》:“民言无嘉,憯莫惩嗟。”《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小尔雅·广言》:“嗟,发声也。”这里用为感叹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