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批注法的历史渊源 - 谷园春草 - 温网博客 - 温州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1 14:42:42
批注法的历史渊源  发布: 2010-08-01 10:34:36  查看( 204 ) / 评分( 0 / 0 ) / 我要评论(1) 个人分类: 谷园随笔

读到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中学张富玉老师的文章《浅论批注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非常有价值。

其“批注法的历史渊源”一章,介绍了批注法作为“文学批评的特殊形式”的三个阶段:

一,起源于注疏。

二,形成于宋代。

三,鼎盛于明清。

批注在古代称之为评注或评点,评点是中国古代一种文学批评的特殊形式。古代经学有注、疏、解、笺、章句、章指等形式。有经学家把传注附于经文下或相应的句子后,以便读者阅读理解。如郑玄的《毛诗笺》、《礼记注》等。文学评点中的总评、评注、行批、眉批、夹批等形式,是在经学的评注格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自觉的批评方式,评点到了宋代才真正形成。黄庭坚《大雅堂记》说他读杜诗“欣然会意处,辄欲笺以数语。”从现存的文献来看,最早合选本与评点方式为一体的是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吕祖谦在一些文章的夹行之中,旁注小批,又于文中关键的字句旁边,进行标抹,以引起读者的重视,他还在书中详细批点了文章的命意、布局、用笔、句法、字法等。南宋末年的刘辰翁因评点过《世说新语》,被视为是小说评点的开山之祖,最早把文人的狂狷之风,岸傲之气抒发至评点之中,他对明清的评点文化影响很大。

明清是文学评点的鼎盛时期。几大古典小说名著出现以后,它们都有一至几种评点本。如《三国演义》有钟惺评点本、毛纶、毛宗岗评点本、李渔评点本,《水浒》有金圣叹评点本,《西游记》有悟一子及悟元道人的评点本,《红楼梦》有脂砚斋评点本,等等。评点者或在小说前写序言,或在回前写总评,或在回后写尾评,或加眉批,或加夹注,形式多样,长短自如。可以说,“评点”文化影响了明清两代以至民国以后的几百年间的读者。1903年语文独立设科后,随着学校教育的兴盛,这种评点的语文学习方式越来越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