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练字 [逝者如斯]-9 【文化散论】-凯迪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13:07
8:57:12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文化散论                                         [ 练 字 ]

       "你的字太死板了!"哥哥说。"你的字太潦草!"我驳道。"你的这种字,一看就是幼儿园的水平。""那也比潦草好!""潦草?你懂什么?大书法家的字,个个都潦草。那叫龙飞凤舞。龙飞凤舞!懂不懂?""我不懂,你懂!你是大书法家!你那几个字,像蚯蚓爬!"我反唇相讥道。哥哥听了大怒,冷笑道:"你的字才像蚯蚓!像死蚯蚓!爬都爬不动!"

哥俩个坐在同一张书桌边做作业,忽然为字体而抬起杠来。我和他唇枪舌剑,各执一端,互不服气。争得唾沫横飞,却争不出个高低。于是他提议:"我们去找爹爹当裁判,敢不敢唦?""找就找!哪个怕你不成!"我说着站了起来。

祖父在临街楼房的阅览室里看报,看得正用心,被我俩突然搅了兴致。他的两个孙子都不是省油的灯,你一句我一句,喋喋不休,打机关枪似的,吵得老人头皮发麻。"你们安静一点行不行?"祖父发话道,"这样,口说无凭,还是要以事实为根据。你们现在就各写各的名字,就照平时那样写。写好了,我看了再说。"

阅览室中,黑板和粉笔是现成的。两个小家伙往黑板前一站,用粉笔写上了各自的名字。写完,我俩都回过头来望着老人,静候裁决。

戴着老光眼镜的祖父,从沙发上慢吞吞地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走到黑板前,弓着腰,倒背着手,很仔细地审视了一番,然后,用很认真的口气说:"我都看了。我认为,他的字写得好一些。端端正正,一笔不苟。"老人对哥哥说,"而你的字,尽管熟练一点,但不规范,也不耐看。你们还小,字先要写端正,不要没学会走就想跑想飞。不管做什么,都要讲基本功;基本功不扎实,那是经不住考验的。"

祖父的话,井井有条,言之成理。这无疑是终审裁决了。刚才还振振有词的哥哥,此时面红耳赤,却不敢顶嘴,低下头,一声不吭,恰似泄了气的皮球。怎么样?老吹!还吹不吹?我瞥了哥哥一眼,心中得意非常。

第二天傍晚,祖父郑重其事地送给我一本[[唐诗三百首]],说:"你的字写得很端正。这是奖给你的。你要好好保存!"我生平头一回得到祖父的奖品,一时受宠若惊,不知说什么好。老人又说:"希望你不要自满,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字写得更好。做不做得到?""做得到。"我回答说。"真做得到?""真做得到!""那好。从今天起,我交给你一个任务:练字-----每天抄一首古诗。"祖父说,"先说好:如果你不想练,现在就提出来,可以不练;如果肯练,就必须天天坚持,不准半途而废!""练。"我很干脆地表态道。不就是每天抄一首诗吗?小事一件。"好!"祖父乘胜追击,说,"太长的诗,我也不要你抄,五言七言,凡八句以内的,你都要抄。[[唐诗三百首]]抄完了,还有宋元明清的古诗,够你抄的。有没有信心?""有。""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你通过抄诗,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不懂的来问我。"祖父说。

老人这一招,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是相当高明的。他先是夸你,又给你奖品,然后提出要求,再反复试探,直至你骑虎难下,不由自主地中了他的圈套。我就是这样高高兴兴稀里糊塗地"上当"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森林,复照青苔上。

      唐人王维的[[鹿柴]],是我在祖父指点下抄写的第一首古诗。

因为抄诗,我背熟了许多古诗。诗歌的世界,充满了天才的魅力和人性的光辉。它对每个人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我边抄边读,遇到疑问,便向祖父请教。老人有求必应,每次都不厌其烦逐字逐句地为我解释。我因此受益非浅。

祖父是有心人,隔一段时间便买来一本字帖,要我观摩品味。他说:"中国的书法是一门大学问。这些虽然是毛笔字帖,但它也是钢笔书法的基础。以后你还要练毛笔字,现在先从钢笔字练起。对这些字帖,你要认真地看,细细地揣摩。要学会欣赏它,晓得它好在哪里。王羲之的字秀美适中,张旭的字收放自如,颜真卿的字丰肥有致,柳公权的字瘦健刚劲,都值得你学一辈子!"我听了似懂非懂,唯有点头而已。

"爹爹,您的毛笔字瘦瘦的,有点像柳公权的字体。"我对祖父说。看过几本字帖后,我想表现一下自己。"就是在瘦这一点上像他吧?还缺乏那种神韵。"祖父笑道。"除了柳公权,还有没有写字写得又瘦又好的书法家?"我问老人。"有啊。"祖父说,"宋徽宗赵佶,就是[[水浒传]]和[[岳飞传]]中提到的那个宋徽宗,是个亡国之君;但他的书法和绘画的水平却很高,颇有造诣。赵佶的字也是瘦瘦的,干硬如枯树枝,陡峭有力,很受看。后人称他的书法是'瘦金体';与苏黄米蔡齐名。""哦。"我又问道,"学书法有没有什么诀窍?""古人云'心正则笔正',这就是诀窍。这句话是柳公权说的。当时的皇帝很欣赏他的书法,问他怎样才能写出好字,柳公权就用这五个字回答皇帝。"祖父就汤下面,说。"书法跟心正不正有什么关系?"我觉得很费解。"写字的关健是什么?"祖父反问道。"不晓得。""写字的关健就是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心无旁骛,就是正。心正了,就稳得住神,字就可以写好。一心二用或心不在焉,莫说写字,什么事都干不好!"老人如是说。

在祖父督促下,我每天都抽空抄一首古诗。

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五-一六通知]]面世,"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文化大革命",不如说是大革文化命。在这场后来被定性为"浩劫"的运动中,大凡古今中外能自成一家的人物或学说,绝大多数都遭到无情的毁谤,零落成泥碾作尘。[[唐诗三百首]]作为"封建主义的毒草",也在扫荡之列。人类的精英和文化成果,均被践踏得面目全非。

黑云压城城欲摧。祖父为了避祸,让我改抄[[毛主席诗词]]和[[鲁迅诗歌选]]。这两本诗集,在当时可谓红得发紫,妇孺皆知。

这年头讲究"活学活用,立竿见影"。我也从中受到启发,学会了现炒现卖,经常将自己刚读熟的毛泽东诗词或鲁迅诗歌讲给邻里小伙伴们听,并炫耀自己对其中的成语典故都了然于胸。小伙伴们听得津津有味,我卖弄得更其来劲。小小的虚荣心,飘啊飘,在九天云里逍遥。这一刻的我,已经自封为"秀才",有那么几分恃才傲物了。

秀才挨打的事,古已有之。流年不利,我领略当"秀才"的滋味还没几天,很快就得到了报应。

起初,我练字练得很认真,时常超额完成祖父规定的每天抄一首古诗的任务。因为诗歌给我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读起来是那么顺口,想起来是那么有味。然而,正如俗语说的:"远路无轻担"。时间一长,短诗都抄得差不多了,再抄就是上百字甚至更长的诗,就让我惟恐避之不及了。文革时期,天下大乱,逃课的学生比比皆是。我因为家教甚严,每天都上学而且做作业,再添上个练字的包袱,实在厌倦。渐渐地,我对练字这事就看淡了,经常由于贪玩而忘了抄诗。但是,祖父已有言在先,每次发现我没有完成任务,立即处罚,毫不留情。

这位老先生,他才不管你是秀才还是举人,常当着全家人的面,有时甚至当着客人的面,去书桌前稳稳当当地坐下,拉开抽屉,取出一把中间一层嵌有铁皮的木尺,沉声喝道:"站过来!"要照章办事了,不容置疑。我耷拉着脑袋,牢骚满腹地走上前。"伸手!"祖父又吆喝道。我将右手掌伸出,嘴里一面数着:"一、二、三、四、五。"那把可恶之极的木尺,一上一下,重重地拍击着我的手掌心-----每一下都让我哆哆嗦嗦,心惊肉跳。挨打时必须自己报数,不许叫,更不许哭,否则从头再来,绝不宽容。这是祖父立下的规矩。接下来,他又虎着脸训道:"今日事今日毕。抄!"

"打得好!不长记性就该打!"父亲支持他的父亲道。

无处藏身,无路可逃。抄吧,抄完了才能上床睡觉!不抄,还得挨打!真窝火!我敢怒不敢言,只好老老实实地找出钢笔和练字本来。。。。。。

我为练字而挨打不少于二十次。每次挨打,尽管手掌心被打得跟猴子屁股一样红,像针刺过又像烙铁烙过,但我仍然庆幸着:只须数到五。感谢上帝,到此为止!此时此地,天底下最快活的人,绝对是我那位仁兄!这家伙不用练什么字抄什么诗,消消停停,正趴在床头,十分滋润地欣赏着我那张因疼痛难忍而变形的苦瓜脸。我敢断定,他的心里这时一定在放声大笑:看你还敢说我的字像蚯蚓爬!





不练字不挨打,练字的却倒了血霉!十岁的我,像所有怀才不遇的秀才一样,深感不平。

不平则鸣。我对祖父抗议道:"课堂作业越来越多,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我不想练字了!""狡辩!练字用不了十分钟,长诗也只用半个钟头,累死你了?"祖父驳斥道。"那就换个方式:我每个星期练一次,或者每星期抄七首,时间不限,到星期天再检查。""不行!一天一首,贵在坚持。""哥哥一年都不抄一首!太不公平了!""他不抄诗,但每星期都要背熟一篇古文,跟你分工不同。你少扯野棉花!"老人又驳我道。"我愿意跟他调换:他抄诗,我背古文。""那也不行!依你现在的水平,背熟了古文也理解不了。当初说好了不准半途而废,是不是?言而无信,那是最讨人嫌的!"祖父寸步不让。

一诺千金的故事,老人早就对我们兄弟讲过。话已至此,再说也是白搭。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我并没有学会品味字帖,却学会了品味鲁迅的诗歌。鲁迅的诗歌,大半含有牢骚,虽有不少佳句,整首写得好的并不多。我感到这两句特别对我的口味,尤其是想到祖父神色严厉地举起木尺打我的时候,更觉得这两句传神无比。诗歌的妙处就在于能引起读者的联想或共鸣。我因为练字挨打而对鲁迅产生亲近之情,大约也算得上抄诗带给我的一点意外收获吧。。。。。。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这话好像是一个叫爱因斯坦的人说的。对于练字,我已是兴致索然了,而且反感越来越深。这份苦差事,我干了三个年头。

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越闹越乱,以至将我们一家都牵扯进去,使得祖父自顾不暇,终于不再强迫我练字抄诗,只怕,我的一双小手还会挨上百下木尺也未可知。

通过练字,我抄诗逾千,能背诵下来的诗词约二百首。这得感谢老人。十年之后,祖父已去世。我对练字虽无兴趣,对诗歌的兴趣却未稍减-----只是更醉心于新体自由诗。后来又抄诗逾千,只是,再没有人打我的手掌心了。想挨祖父的木尺已不可得!已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