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修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3:18:53
(2009-11-29 09:41:15)转载
标签:杂谈
分类:《修行路上的故事》
谈修行:什么是实修?——什么不是实修?
在如今的修行领域,人们强调“实修”——这是个好的修行观念。但什么是实修?人们常常说它,时刻记挂着它,但未必知道它是什么。什么是实修呢?是不是每天只有打坐、冥想、练习瑜珈或观呼吸才叫实修呢?以我的经验是:当你问我什么是实修时,我想问你的是“什么不是实修”?
我们一直说,这是实修,那是实修,但什么不是实修?那些修行中“过来的人”认为,生活处处是实修,活着就没有不是实修的。无论你有修行意识或没修行意识,实质上,你都在“修行”。没有人不在修行,人人都在修行,六道中的众生人人在修着,即使它们不知道。所以,当我们说“我在修行”时,想想谁没在修行?修行并不是一种特殊的“事业”,它是最普通的事业,整个宇宙里所有的存在都在进行这项事业呢。只是有的知,有的不知罢了。修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知道自己在修行的人也不必有什么优越感,不知道自己在修行的人也不必有什么自卑感。修与不修,平等。而实质我们都是在修——没有人未在实修。
觉知、念头和快乐——修行的要领、对象和目标
若说修行,修行中的重要要领是“觉知”,重点对象是“念头”,重要目标是“快乐”。修行中有很多具体的“术”,这样的或那样的,不必重视那些花样,注重那个实质或精髓。各种修术的实质和精髓是“觉知”,有人也称为“观照”,也有的叫“觉察”。但不管叫它什么,本质一样。不管你是什么修行,如果你的修行方法和觉知无关,那么你都修“偏”了,或者你都没在修。“觉”是唤醒你醒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觉未睡,无觉没醒,如果你失去觉知就等于你没睡醒,你在梦里呢。如果你有觉知了,就等于你根本没睡,你醒着呢。佛陀把修行叫着“醒觉的过程”,那是一种训练不失去觉知的方法。为什么要训练不失去觉知呢?因为你有觉知你就不会轻易陷入无明之苦,如果你没觉知你很容易进去,所以佛陀教导的重点是“觉知”——无觉知觉,得觉不失。
所以,无论什么修行方法,觉知不偏离或丢开。若你的修行和觉知或观照无关,那么你根本就没在修行。带觉生活——带觉买菜,带觉做饭,带觉赶集,带着看花,带觉呼吸,带觉观察念头,这都叫修行,也都是实修。如果没有觉知的品质在其中,即使你打坐,即使你的冥想,即使你做出很美的瑜珈动作,对不起,那也是你没在修行。所谓“没在修行”,是指你无觉知而行。记住“觉知”在修行中的重要性啊。无论什么时候,修行不能离开觉知。
这是修行中的重要要领。那么修行中的重点对象是什么呢?我的回答很干净利索:念头。因为我们生活中的一切有为念头所造,一切苦为念头所造,一切幻相还是为念头所造。心造万法,念头变现万法。一切具体都是“念头”所为,如果修行不修念头,你没有根子上或点子上修行。诸苦为念所造,众幻为念所生,如果你修行为离苦得乐,你不在念头上修,你在哪儿修呢?过去修行的大师没有这样明确的说过,因为他们没有清晰的觉悟到这。现在我明确的提出来——修行的重要要领是觉知,重点对象是念头,重要目标是快乐(恒乐)——请记住我的话。
对待念头的三种方法
我说在念头上修,或说,修行的重点对象是念头。如何对念头用功呢?两个办法:一是觉它,这是内观的方法,是佛陀以来人们一直使用的正确方法;另一个是质疑那些让你不安或痛苦的念头,这是“对念头做功的方法”——调查内在信念故事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是对待念头的最简最纯最有用的方法,其它再关于念头的花样方法可以不必多问。如果一个痛苦的念头来到了我们的意识,去观它,如果因观那痛苦的念头云团消散了,很好;如果观它它还是在,观它它也不能像阳光照耀一块冰一样地融化消散,那么怎么办呢?质疑——砸碎它。“质疑”就是一种砸碎冰的方法。是除了用“照耀(觉照)”让冰融化消失的方法之外,另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
这是对待念头的两个很有效的方法。除了这两种方法外,作为去苦得乐——从念头上着手达到这个目的的——还有一种另外的方法,它是:种植正念的方法。所谓种植正念,就是在你的心上大面积地种植正向的念头,以取代负向的念头——用正念覆盖负念,这是一种用花朵代替荒草的治理心田的方法。这个方法也很有用,记住它。对付念头,前两种是“破”的方法,这一种是“立”的方法。如果善用这三种对待念头的方法,破立结合,用功至甚,没有不能从念头缠缚中出来的。明确了修行的目标,找到了修行正确有效的方法,修行虽然是一个心智上的事,但它已是一个体力活了。勤勤修习,老实听话的人容易到达目标解脱。愿想解脱的人们,立定在“念头”上用功。
恒乐——修行的目标
说完了修行的重要要领、修行的重点对象,再说一下修行的目的或目标。关于修行的目标或目的,有人说是解脱,有人说是了生死,有人说是去苦得乐,有人说是断轮回,有人说是涅槃。但修行的目标或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很简单,快乐。但注意我这里说的“快乐”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快乐。普通意义上的快乐,是头脑上的快乐,是需要被满足时心的体验。它是一种“有”的结果,这种快乐不彻底,因为它赖依于“有”,当“有”消失时它将不快乐,甚至这种快乐还是苦的根源。所以,我说的快乐,不是指这种快乐。
我说的快乐是什么意思呢?是什么样的快乐?了无所得的快乐,认识到真相的快乐,见识到“空”的快乐,是佛陀所说的“恒乐我净”中的快乐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建立在有上,而是建立在没有上。它是一种你认识到“没有”时的快乐,而不是一种你得到“有”时的快乐。得到“有”时的快乐是一种欲的快乐,见到“没有”时的快乐是一种超越欲望的快乐。诸佛所指给我们看的或领我们所要达到的,正是这样一种快乐。这也是我这里所要说的快乐。记住,修行的目标是为了获得这种快乐。当你获得了这种快乐,那些了生死啊,悟无所得啊,断轮回啊,涅槃啊,就自然得到了。它们互为对方的因果,一个达到了另一个也必然到达。修行的目标是什么?不要纠缠那些名词——什么涅槃啦,断轮回啦,了生死了……,很简单,就是为了获得快乐,佛说的恒乐。修行的目标是找寻那种恒乐,或说,让那种恒乐来找你。这就是修行的目标,就这么简单。
另外的修行方法:打坐、冥想——的目标或意义
常常人们认为,只有打坐、冥想或做某些特殊的姿式才是修行,这已经偏离了修行的认识。但打坐、冥想又是为什么呢?它有什么意义?关于对这的认识,人们又偏离修行的意义一步。有人暗地里说,打坐是为了找寻“静”的状态,冥想是为了遇到“超越”的状态,种种修行是为了达成“物我两忘”或与神或与天地的“合一”状态,——真是这样吗?我的看法和这不同。
我的看法是:人们透过打坐、冥想,去体验到“物我两忘”或合一的特殊状态或感觉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它就好像你透过喝酒来到达某种欣喜愉快的状态一样。没有任何一种“状态”是永远存在的,假如你费尽千辛万苦找来的状态不能保持,那找寻还有多少意义?大师们教导我们打坐或冥想,去遇到这种状态,那不是让你待在这种状态里,也不是希望你用这种“状态”对抗另外的“状态”。而是让你透过这种状态或体验认识到你是谁,你并不是你认为中的你,从而让你从你过去认识或执着的状态里走出来。改变你的认知,去自我化,达到与你固着认知的分离,走出你的幻相,获得自由无苦的生活,应付生活时刻出现的新情况。——这才是打坐、冥想的真正目的或意义。记住,不要为某种好感觉或好状态去修行,如果那样就像酒鬼通过酒来获得好感觉一样。你将偏离了修行的真正目的,错失修行为你带来的更大的成果的享用。
当前修行领域里的部分现象
当一个人在物质世界行走到极端,他就会“跳”入精神世界。当人们对物质找寻到极致后,最终他会移动到精神领域里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任何人向外追求,无论他们追求什么,获得多少,他们都不能满足,这是他们最后来到内在的原因。当人们在幻相里待久了,当他们觉知到那是幻相时,他们就会开始找寻真相。这种意识到自己身在幻相,去找真相的行为,就是觉醒;这个过程,就是修行。现在社会,物质蓬勃发展,头脑为人类创造了极大的便利,在外在世界,人类几乎要什么有什么,想如何便如何。这种几乎“要什么有什么”的生活,让头脑感到无聊,这种“满足”让头脑感到“不满足”。这就是为什么现代开始有很多人折回到精神世界来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社会,修行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重视修行的原因。因为,“修行”是走向精神领域的一条路。是回归自我,贴近真相,实现真正的圆满富足的一条路。这条路也被叫作“道”,因而修行也被称作“修道”。我也是修道这条道上的人。
二元世界的现象是:人们往往不左就是右。当人们“左”惯了时,他们很容易着“右”——当他们来到右时。因为物质不能满足我们,我们来到了精神世界,过去我们重彼轻此,现在我们又开始重此轻彼了。我观察到,现代社会的精神领域,因为对修行的重视,我们又开始“执着”修行了。执着修行好不好?执着修行(精神)和执着物质是一样的。那都是“苦”的根源。当你执着修行时,精神变成了另一种“物质”,修行变成了另一种形态的“物质”索求。修行的目的是让我们感到生活轻松愉快,如果修行的行为没让我们感到那样反倒觉得更加不轻松愉快,那么,这是我们该重新审视或看待自己的修行问题了。
我看到人们在物质领域里挣扎和在精神领域里挣扎一样。他们原来在那儿苦,现在到这儿苦。看看那些修行修的很累的人你就知道了。修行有没有修的很累的人?有啊,我就见到过不少。人们执着于修行,修行成了他们的“负担”。当你决定“扛”任何一种东西时,那种东西都会成为你的负担。“修行”也一样。修行不是一种东西,不像一袋大米、一堆土或一缸水一样,你可能通过努力,从这儿搬到那儿。不,修行不是那么回事儿。修行就像空气,它在处处,你不能搬它运它弄它,对它做任何形式的功,你只能呼吸它。把修行变成你所呼吸的空气,而不是你要搬运的东西,这样,你对修行的感觉才找到边儿。记住修行是你的呼吸,而不是你的努力。你不用努力呼吸,你只需要自然呼吸。不能执着修行,执着修行和执着世上任何一物一样,那恰是反背修行的。
修行走回来的人如何看修行?
我遇到一些修行修的很苦很累的人跟我谈修行,我告诉他们说,没有修行这回事。你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把修行扔了。他们不相信我的话,好像我说了假话一样。事实上我没有说假话,终有一天你会体会到这“事实”。但一个人只能相信他相信的,也只能按他所相信的去做,虽然这样说,我并没有改变他的想法或做法的动机,我只是“陈述”我对修行的看法。人们会按照他们自己认为的去做,他人的意见或建议在真相上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不可能相信他不能相信的。我深知这一点,因此,大部分时间我身边没有一个可被我教导的人,每天,我只是把我对修行的这些认知写出来,放在那儿,任有缘的人自己看到,自己吸收。我不说不教,我只是一个对着空气说话的人。
开始谈修行,中间谈修行,后来谈修行,到底有没有修行这回事?没有。没有修行这回事,这是修行到最后修行人的体悟。但当你从那最源头归来,告诉那还没到达源头的人,他是不会相信的。相信最简单的事,需要大智慧;而相信万法皆空,则需要具有佛陀一样的智慧。
没有修行这回事,认识到没有修行这回事,几乎来到了修行的“终点”。当我们谈论什么是修行时,我们来谈谈什么不是修行?当我们发现没有什么不是修行时,我们就放下了修行;而当我们真正放下修行时,我们在处处修行。这似乎是个悖理,但却是个实情。关于这一点不需要你“认识到”,需要你“体验到”。“知道”是没有意义的,“体会到”才算有些意义。这是我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