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当年提出的接班人的五项条件(四)-席宏斌 -席宏斌-强国博客-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1 08:11:57


 

进入1964年,由于中苏关系的破裂以及毛泽东和在一线主持工作的刘少奇的分歧越来越明显,毛泽东关于接班人的思考也越来越多。

这一年的7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一文,毛泽东在其中亲笔加了一段话。他指出:

“这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这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根据苏联发生的变化,也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的第三代或第四代身上。我们一定要使帝国主义的这种语言彻底破产。我们一定要从上到下地、普遍地、经常不断地注意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毛泽东接着提出了关于“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五项条件。这五项条件,每一条都把赫鲁晓夫作为反面教材提及了,足见毛泽东当年对于“中国的赫鲁晓夫”的出现的高度警惕。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充当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呢?”

“他们必须是真正的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而不是像赫鲁晓夫那样的挂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招牌的修正主义者。”

“他们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革命者,而不是像赫鲁晓夫那样,在国内为一小撮资产阶级特权阶层的利益服务,在国际为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利益服务。”

“他们必须是能够团结绝大多数一道工作的政治家。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有着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但是要特别警惕像赫鲁晓夫那样的个人野心家和阴谋家,防止这样的坏人篡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

“他们必须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模范执行者,必须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必须养成善于听取群众意见的民主作风。而不能像赫鲁晓夫那样,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专横跋扈,对同志搞突然袭击,不讲道理,实行个人独裁。”

“他们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勇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而决不能像赫鲁晓夫那样,文过饰非,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归于别人。”

毛泽东关于接班人的五项条件分别从理论素养、执政目的、执政的胸怀和包容性、执政的工作方式和作风、执政者的个人品行五个方面对接班人提出了要求。剔除了“防止赫鲁晓夫”的时代背景外,这五个条件即使放到现在也不算过时。问题是接班人产生的程序——按照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体制,和苏联共产党一样,接班人是由最高领袖指定的。这样,接班人的选择就不免带上最高领导人的个人烙印。

毛泽东在关于接班人的那段话中,处处提醒人们,“不能像赫鲁晓夫那样”。现在看起来,这个五项条件几乎是专为刘少奇制定的。既然接班人不能像赫鲁晓夫那样,那么只要证明或说明刘少奇就是“赫鲁晓夫式的人物”,刘少奇就不能再在接班人的位置上呆下去了。

1966年,在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发动的那篇著名的《五·一六通知》,亦即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中,毛泽东强调,“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在就睡在我们的身旁”,“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

尽管这个通知里揪刘少奇的动向已经十分明显,但大多数人在当时并没意识到这一点,尤其是此时的刘少奇仍然在一线主持和领导着即将打倒他的文化大革命。中国的一切还照着原有的秩序和逻辑运行,这使毛泽东意识到单靠发表一些文章和组织措施,不足以全面防止修正主义,不足以揪出“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式的人物”。

毛泽东选择了两个具有巨大冲击性的力量:一个是大字报,一个是红卫兵。

1966年8月5日,毛泽东直接写出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将刘少奇击垮。

这样,从1964年7月14日的关于接班人的五项条件的提出到1966年8月将刘少奇从接班人的位置上拉下来,时间正好过去两年多。

 

 

    按照接班人的五项条件,林彪在很多方面并不合格,但是为什么毛泽东还是选择了林彪作为他的接班人?请继续关注《毛泽东为什么会选择林彪为接班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