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证券内参2010-10-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8:31:12
首席证券内参 2010-10-22 以 下 目 录 【博览视点】
数据加剧分歧 流动性预期仍在紊乱中持续发酵
投资人“重建”炒作预期前,短期行情仍需调整 【财经纵横】
传国务院叫停成品油加价
美元反弹,油价、金价回落
煤炭股的“鲇鱼效应” 【决策参考】
即期行情的逻辑内核已“篡改”
“新兴”+“通胀”=A股调整的避风港
资源类板块谱写“结构化”行情 【热点聚焦】
加息“突袭”A股,尚主席应速推期指套保应对! 【新视野】
中国加息60分钟“蝴蝶”风暴 【新闻视点】
中央统一决策,再调证监会高管赴上海“任职” 【政策建议】
加息“突袭”A股,尚主席应速推期指套保应对! 【博览视点】 数据加剧分歧 流动性预期仍在紊乱中持续发酵

    近日,市场仍陷入对央行意外加息真实意图的猜测中,并希望能从数据中得出结论。但博览研究员认为,基本都在预期之内的9月宏观经济数据,不但无助于市场统一,恐怕还会放大分歧,而此前因全球二次量宽摩拳擦掌的大资金可能会变得小心翼翼。当然,我们也同时注意到,无论是因为实际负利率的刺激,还是楼市调控不断深化对资金的挤出效应,中小资金都没有受到加息的太多影响,对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情依然表现非常强劲。

    因此,博览研究员的总体结论是,数据令流通性预期进一步陷入紊乱,但仍在持续发酵。虽然 在成交量迅速放大的形势下,资金短缺无法支撑资产价格继续上扬成为短期行情调整的主因。但在二次量宽几成定局的现实下,预计G20财长会议和11月3日的 美联储会议声明,将令美元继续向下寻底,而大宗商品市场对经济复苏需求的质疑将再度被弱美元所掩盖,短期调整的时间和幅度应该都不会太大。

    本文,主要是为读者呈现这样一个资金流动的事实——社保基金在谨慎中前行,险资、QFII积极加仓,私募基金非常看好,炒楼资金转战股市,中小散户开始疯狂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在业已公布的170家上市公司的三季报中,社保、险资、QFII都较为看好A股市场的走势,三大机构三季度都加了仓,其中社保合计加仓3214.949万股,保险资金合计增仓20112.04万股,QFII增仓873.8949万股。

    但值得一提的是,对政策最为敏感的社保基金不但操作风格上相当谨慎,且在山东药玻等个股上与险资出现了一定的分歧;

    然而令博览研究员记忆颇深的是,在创业板等高风险投资运行初期,社保基金却是最激进的投资者,当然,也是取得收益最高的投资者之一。

    当前的行情风险,比创业板的还高么?假如央行因为通胀,或是货币战争等原因而加息,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早在三季度末期,一些官方智囊就不断放出风声,要管理层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目前以厉以宁先生的4.5%最为“靠谱”,而以王建先生的 10%“最雷”。对于央行此次意外加息的真实意图,市场虽然看法不一,但对通胀的担心仍占据了大部分。从最新的数据来看,3.6%的CPI数据基本符合预 期,但仍不是年内高点,而从全球流动性的趋势,以及资源品、农产品等供给需求来看,市场普遍预计10月份数据仍会在次基础上进一步上扬。其结果是令市场对 央行加息的意图及后续动作产生分歧,流动性预期陷入紊乱。

    但博览研究员同时注意到,虽然流动性预期因通胀和加息陷入紊乱,但各路资金做多资本市场的热情仍在持续发酵

    ●某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透露,目前保险资金正全力做多A股,多数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在投资股市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操作。由于看好市场,目前保险资金已经大举赎回股票型基金,改为直接投资周期性行业股票以及加仓指数基金,目前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的比重已经高达14%。该人士表示,目前看来,中国宏观经济底部已经探明,即将重新步入稳定增长轨道;同时,由于国外经济复苏困难,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带来了充裕的流动性。因此保险资金普遍看好后市。

    ●央行意外加息对股民的炒股热情似乎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抑制,深圳、成都等城市的多家营业部新开户的热情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有不少股民趁加息消息出台当日赶早“抄底”。接受采访的大户多数表示目前的市场机会远远大于风险。其中一位炒房客在国庆节前变卖了3套商品房,套现300万元后回到了股市当中。深圳某阳光私募的投资总监表示,“央行加息不可能阻止趋势,现在就是牛市了。

    ●连一向对虚拟经济较为谨慎的温州炒房客,最近估计也有100亿-200亿元资金进入股市。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限购、限贷、限外”等二次调控政策的出台,对温州人投资楼市产生影响,他们大部分再次陷入观望。“楼市与股市,是两 个不同的领域,不能划上等号。投资楼市资金的数量确实在减少,但目前看涨股市的人偏多,确实有不少资金进入股市。”他估算,温州资金在全国楼市估计大约 1000亿元,最后撤出楼市的资金不到10%。目前看不会再继续增加楼市投资。进入股市的资金大约在100亿元到200亿元。去年以来温州人的资金陆续开始存入银行,温州当地银行存款余额达到5800亿元,创下多年以来的新高。

    结论:从各路资金流向和热情来看,这一轮流动性预期行情似乎正逐步被做实。


    T O P ↑
投资人“重建”炒作预期前,短期行情仍需调整

    昨日(10月21日)公布的9月份和三季度经济数据基本符合市场预期,CPI再创新高达到3.6%,第三季度GDP同比增9.6%,增幅略高于市场9.5%的预期。

    一方面,市场早有预期的利好数据公布,如果符合预期,那么其对市场的正面效应会减弱,甚至转为不利因素;另一方面,10月19日央行“突袭”加息打断了市场短期炒作的预期,对短期行情的冲击效应逐渐释放。以上两个方面正是昨日行情出现调整的主要原因。

    面对符合预期的经济数据和超乎预期的加息,投资人需要评估管理层加息政策出台的意图、持续性及对行情的影响力,对于短期行情而言,与其说是面临来自资金面供给的压力,倒不如说是投资人需要重建其原有的炒作通胀的预期。在投资人恢复其原有的炒作预期之前,需要注意回避短期行情调整的风险。

    虽然就中期(3个月)趋势而言,推动行情中期上涨趋势的主要矛盾——“全球二次量宽”仍然存在,加息不改变中期上涨趋势。但就短期行情而 言,博览研究员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行情所面临的资金面的压力,我注意到,近期有关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以及QFII加仓的消息频繁见诸媒体,但这更多地是其 三季度的布局动作,反倒是本周以来资金净流出的迹象更值得关注,博览资讯的《资金风向标》系统显示,10月18-2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分别为79.04亿元,9.48亿元,54.86亿元和43.39亿元。

    博览研究员认为,投资人预期决定资金流向,而资金流向决定行情走势。近期资金流向出现的变化其源头也正是由于市场预期的转变,市场预期的主要矛盾从国庆期间欧美等主要经济体采取“二次量宽”所撩拨起的炒作通胀的狂躁情绪,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加息的“持续性”,及其所带来的压力。

    虽然超乎预期的加息其效应更多地体现为对短期行情的冲击,但无疑是打断了投资人的炒作资产价格的预期,市场开始担忧通胀的升温是否会刺激管理层连续出手?

    而近期,温总理和周行长的讲话也暗示了管理层担忧通胀的心态日益明显——

    ●温总理在9月23日接受CNN专访时,强调“中国确实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并再次强调管理通胀预期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 之一,还将其上升到“关系政权稳定”的高度。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此次加息的前一天还特别强调,国内信贷持续扩张动力仍然较强,跨境资本流动蕴含潜在风险,流动性过多、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周期性不良贷款增加等宏观风险将会显著上升。

    需要强调的是,加息对房地产行业的冲击巨大,加息的次日(10月20日)房地产板块以4.66%的跌幅列板块跌幅榜第一,博览研究员担心的 是,市场由此次加息联想到决策层的政策组合,给房地产行业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进而回溯到9月29日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新五条”,强化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评 估(此前市场对“新五条”的解读是利空出尽就是利好,但中期来看,“新五条”对房地产行业的压力是客观且持续存在的,给房地产板块带来的风险兵没有得到释 放),这将会放大短期行情调整的力度。


    T O P ↑
【财经纵横】 传国务院叫停成品油加价

有消息称,国务院已经取消上调成品油价格的决定。本来国家发改委已经建议上调成品油价格,但最终国务院并没有通过。 业内估计政府忧虑加剧通胀。此前媒体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发改委将于21日起上调成品油价,以追随国际原油价格升势。业内人士预计汽油和柴油价格每吨上调 220 元人民币,即约3%。


    T O P ↑
美元反弹,油价、金价回落

就业数据等信息表明,美、欧经济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为此,美、欧主要股市纷纷小幅反弹,但在外汇市场上,美元汇率出现反弹,从而导致以美元计价的能源价格出现下滑。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98美元,收于每桶80.56美元。

而黄金期货市场全天维持弱势行情,交投最活跃的12月合约收于每盎司1325.6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8.6美元,跌幅为1.4%。当天白银和白金期价也相继走低。


    T O P ↑
煤炭股的“鲇鱼效应”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此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 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这让煤炭板块闻风而动。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一年内将是煤炭行业大规模兼并重组的黄金时期,两市煤炭 股应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煤炭产业链提前异动。中央气象台20日发布台风橙色预警,“鲇鱼”有可能于23日前后在广东省中部附近沿海登陆,预计登陆时强度为强台风。从10月初开始,因企业提前储煤,致煤炭从生产到运输的整条产业链出现明显异动。

●动力煤连涨两周。10月20日下午3时,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试运行后第二期价格发布。数据显示,本期环渤海动力煤平均价格为735元/吨,较上期上升10元/吨,环比上升1.38%。

品种

价格(单位:元/吨)

上涨幅度(单位:元/吨)

4500大卡热量动力煤

560-570

10

5000大卡发热量动力煤

640-650

15

5500大卡发热量动力煤

735-745

10

5800大卡热量动力煤

790-800

25


    T O P ↑
【决策参考】 即期行情的逻辑内核已“篡改”

    “超预期”加息后,A股的即期投资机会何在?

    博览研究员认为,在A股中期(至少至11月中旬)上涨趋势不变的前提下,短期内市场领涨板块多元化、行情热点分化:由此前资源板块领涨、升值受益板块助涨的权重股普涨格局,转变为规避政策调控风险的板块涨势更猛,同时资源板块内部产生分化的情形。而从更长远、更具战略眼光的考量,与“人种”息息相关的“需求”资源却最具长期投资价值。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加息前后,行情投资主线的逻辑内核有何不同?

    ●加息前:9月底至10月18日的这一波行情,是由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继续扩张预期触发、经由日本强劲跟进而强化的全球性货币泛滥预期,使资金追逐保值增值品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从而连带A股市场这一波有色金属、煤炭板块领涨,升值收益股跟涨的权重股行情。

    ●加息后:从预期层面看,虽然国际流动性环境这个支撑中期趋势的主要矛盾未变,但国内的 “货币政策稳定(或曰不加息)的市场共识”则被打破,这个超预期的政策变化,改变了短期市场的预期逻辑,从只关注流动性通胀带来的资产重估效应,变为更多 关注其“对立面”——国内政策如何打压“通胀”和资产价格。这对于短期行情而言,投资人基于通胀预期诱发的狂躁乐观情绪会有所修正。

    从市场层面看,加息提升货币价格的同时,使得已“货币化”的大宗商品价格相对下降,即加息增加资金成本、对冲大宗商品的投资属性,从而使得流动性通胀预期下炒作保值增值品的思路突然被打断。

    但加息后的全球性货币泛滥格局短期内依然不变:

    此次加息只是中国作出拧小“水笼头”的姿态(短期内是否继续还无法判断),但对全球性泛滥的流动性作用不大,不能从源头上抑制发起此轮行情的引擎:发达经济体面临极大通缩压力、货币政策仍有继续扩张的强烈预期,在此背景下,想以一国之力短期内扭转全球性货币泛滥格局几无可能;反到会“引火上身”——息差扩大预期刺激热钱不断流入中国。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短期内A股的流动性推动行情的趋势仍在,国内加息为短线投资者提供了极佳的进场或调仓机会:10月以来A股涨势异常迅猛,内在调整需求迫切,央行加息的利空消息恰好打开行情调整的时间窗口

    然而超预期加息,却使A股行情投资主线的逻辑内核改变:中国货币政策的收缩举动突然打断风险偏好情绪上升、资金追逐保值增值品的炒作思路,使其短期内为规避政策调控、市场风险而发生分化。

    ——从板块大类看,能够规避政策风险的板块成为短线资金的避风港:其一是符合政策导向、受政策扶持的新兴产业、大消费、医药板块;其二为“受益”加息政策的人民币升值板块(航空、纺织、造纸等行业)。而受加息政策精准打击的房地产、有色金属板块波动加大,但比较而言,有色金属继续受通胀预期支撑,强于房地产板块。

    ——从板块内部看,资源板块会由此前的普涨产生分歧:煤炭板块强于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内部再分化为“传统型资源”与“稀缺型资源”,

    ——另外,人类的存在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及替代资源将是最具战略性、最具长期价值的投资题材。虽然短期看,风格转化是依据政策导向而动。但长期来看,与“人种”相关的“需求”资源因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将是永恒追逐的主题,如农产品、稀土等矿产资源。


    T O P ↑
“新兴”+“通胀”=A股调整的避风港

    与十七届五中全会公告同一天亮相的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而紧接会议结束的第二天却是央行加息的消息,前一项政策对A股的“新兴产业板块”是利好支撑,而后一项却是对房地产、有色金属等权重板块的精准打击,这是否意味着,目前权重板块的最大风险仍然来自政策层面;而中小板块即便面临巨大的“挤泡沫”压力,依然具有坚实的“政策底”

    在我看来,目前既要规避政策调控风险,也要回避缺乏基本面基础、价格泡沫含量太高的市场风险,这意味着,符合政策导向的“传统”产业是眼下的最佳选择

    博览研究员认为,目前规避政策风险的资金将沿两条线部署:追逐符合内需政策导向的如医药、服务业,为其一。

    其二,既符合新兴产业政策导向、又受益通胀预期的双重受益板块,如生物农业,高端装备制造业。

    当传统产业贴上“政策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需相关行业)的标签,就意味着它既有基本面基础又有成长空间——基本面基础决定了其安全边际的厚度,而成长空间决定了其收益率的高度,可以肯定符合这类条件的板块个股是所有资金的梦想。

与内需相关的医药、服务业极具爆发力

    ●医药板块兼并重组潮再掀飓风,医药流通行业进入最后的洗牌阶段。备受瞩目的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的露面时间已经越来越近。博览研究员注意到,眼下,以国药集团为代表的医药流通央企正在掀起一轮在医药流通行业的并购潮;以九州通为代表的民营商业企业正依靠资本投入,建设自成一体的医药物流体系以抢夺先机。

    ●服务业进入飞速发展的绿色通道。加快发展服务业将成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据相关渠道,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已初步明确,且试点将“以点带面”促进“十二五”服务业明显提速。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已明确提出,“十二五”工业领域将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为新兴产业提供科技、商业、金融、信息的服务业。

    ——发改委起草的《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讨论稿)也已完成。

既“新兴”又“传统”,前途无限量

    ●农产品既受益通胀炒作,更将成为高技术决战的战场,获得更多的政策红利。生物农业被明 确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这令农林牧渔类上市公司贴上“高精尖”标签。博览研究员注意到,目前国内领先的种业公司基本上都进行了转基因技术研究储备 工作。上市公司登海种业和隆平高科在生物育种方面的技术优势明显,上市公司东方海洋主要从事海水水产品苗种繁育、养殖、食品加工及保税仓储业务,具有较大 的比较优势。

    ●横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大领域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中国未来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它还将带动相关子行业的升级改造,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这些子行业主要涉及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卫星以及数控机床、高速铁路等高水平的装备制造企业。

    另一方面,根据历史经验,制造业是经济滞胀阶段的不二选择。虽然中游制造业在通胀超预期的初期可能会面临调整压力,但在通胀稳定的过程中,胜者却是中游产业。


    T O P ↑
资源类板块谱写“结构化”行情

    T O P ↑
【热点聚焦】 加息“突袭”A股,尚主席应速推期指套保应对!

    如上文所述,博览研究员认为10月19日央行“突袭”加息打断了市场短期炒作的预期,在投资人重建并恢复其原有的炒作预期之前,资金面将继续面临考验,需要注意回避短期行情调整的风险。

    那么,在当前这种局面之下,作为市场重要参与者的机构和市场监管者的证监会,是否可以有所作为,来舒缓短期行情调整的压力和风险,尽量避免行情再度出现大起大落?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这不仅非常有必要,而且客观上也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性条件,股指期货发挥其平抑市场价格波动,保障市场平稳运行功能正当其时,前提条件就是,机构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参与期指套保覆盖其现货市场仓位的风险敞口,但现实状况是,机构的参与规模还很有限,难以有效对冲其现货仓位的风险,如果机构仍然只有通过现货市场的仓位操作来防范风险,行情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暴涨暴跌。

    ●一方面,机构存在迫切的套保需要。“中期(3个月)上涨趋势”是明确的,但由于市场原有的炒作预期被央行的加息所打断,短期行情面临调整的风险,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来规避短期风险是机构的当务之急,尤其是对于那些节后严重踏空行情,可能刚刚才调仓到蓝筹权重股的基金而言,套保的动机更是非常迫切,利用期指套保不仅可以避免抛售现货市场持有的权重股导致行情大起大落的风险,而且还可以防范中期行情再次踏空的风险。

    截至10月20日,沪深两市共有17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三季报,而三季度机构的投资轮廓也开始浮出水面。社保、险资、QFII三大机构三季度都加了仓。某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透露,目前保险资金正全力做多A股,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的比重已经高达14%。公募基金由于踏空节后暴涨行情则是火速调仓,大规模进军权重股。

    利用期指套保而非抛售权重股来规避短期调整风险对上述几大机构而言应该是首选策略!

    ●另一方面,对于证监会而言,既然机构存在对套保迫切的需要,理应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和完善,来疏导现货市场重仓持有权重股的机构利用期指市场的套保功能来锁定风险,而不是通过抛售股票来宣泄其风险厌恶情绪

    实质上,这也正是当初推出股指期货应有之义,如今,期指已经运行半年有余,如果连其基本的套期保值功能都还得不到有效发挥,那么,管理层推出期指的意义何在?

    而要充分发挥期指的套保功能,机构参与是关键,没有机构大规模参与,谈期指套保就是奢侈,虽然《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和《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早已发布,但机构“涉水”期指尚浅。

    数据显示,股指期货自4月16日上市至今,累计成交金额已超过55万亿元,在整个国内期货市场中占据接近1/3的比重但以券商、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在整个期指市场中究竟占有几成,目前并无权威数据公布,但从当前公开信息中可知,在国内60余家基金公司中,从中金所拿到交易编码的公司仅为两家,且均为专户理财形式

    券商的开户数量相比基金公司要多,共有13家券商获批期指交易编码,7家券商正在等待中金所批准。以定向资产管理与自营形式为主,集合理财产品应该还未试水,但从数据来看其参与期指套保的规模也很有限。

    上半年上市券商中,中信证券以1.2亿元的收入夺得期指交易盈利桂冠,但其半年报公布的衍生品金融资产仅为3556万元,而招商证券8684万元的保证金规模成为上市券商中投入资金最多的券商,券商介入期指的规模可见一斑。

    从11月合约的持仓量水平来看,虽然投机仓位仍占据相当大权重(近40万手的日成交量对应3万手的持仓量,这折射出当前市场投机氛围仍然相 当浓厚),但持仓量相比此前主力合约日持仓量2万手的规模提升了一档,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有部分投资人已经意识到利用期指套保来锁定风险。

    博览研究员强烈建议,证监会借此契机,加快推进机构参与期指的进程,完善投资者结构,进一步健全期指市场机制,而不是囿于现状,为保障市场平稳运行这样的战术目标而忽略了期指的根本属性(套期保值,价格发现)


    T O P ↑
【新视野】 中国加息60分钟“蝴蝶”风暴

    中国央行突然加息,竟成就了美元指数的意外大涨。10月19日,受中国央行升息影响,美元指数大涨1.47%,创9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但美元指数大涨背后,商品期货及人民币汇率市场,却经历了不同寻常的24小时。

高频交易煽风点火?

    10月20日下午5点,COMEX黄金12月合约与伦敦3个月期铜分别收报1341.7美元/盎司与8285美元/吨,双双脱离19日晚创下的当日最低点1329.2美元与8225美元/吨。

    然而,19日晚7点中国央行宣布加息之后全球大宗商品近60分钟的“直线下跌”,仍令商品投资型对冲基金经理张宏心有余悸,此前中国央行还在暗示暂时不会升息。

    更意外的,则是美元指数率先成为央行升息的最大受益者。多位外汇交易员证实,中国央行宣布加息的一瞬间,美元指数忽然启动反弹行情,相比大宗商品反应早了近1-2分钟。

    这个时间差,也拉开全球大宗商品一小时高位跳水的序幕。

    加息消息传来的瞬间,外汇交易盘的美元卖单一下子全部看不到了,反而是买单不断出现。张宏直到收盘时才得知,众多外汇投资型对冲基金第一时间大手笔买涨美元,较大的买单达上亿美元。

    当日白天,外汇交易员们还在讨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持续多久。但中国却忽然给出一个相反的信号。张宏说,外汇交易员们的第一反应,是全球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是否发生变化?

    美元指数上涨,是这场头脑风暴的最大受益者——仅一小时后,美元指数便直线上涨1.4%达到78.07。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跳水与之相伴。高频交易,再度起到助涨助跌的放大镜作用。

    目前,由大功率电脑操作的高频交易(程序化交易)占据全球大宗商品期货日成交量的约30%,其中相当部分的投资策略采用美元指数与大宗商品 价格走势的负相关性:一旦美元指数忽然走强,电脑交易系统自动买进商品期货的沽空合约。短短一小时,黄金、铜、石油及部分农产品跌幅均接近2.5%,上千 亿美元的财富在交易员的茫然与高频交易的忙碌中,实现转移。

    但一些对冲基金依然没能“缓过神来”,直到大宗商品直线下跌60分钟后,他们才开始空头回补。

    不排除事件驱动型对冲基金会趁机沽空大宗商品价格,当天收益都不会低于2%。一位期货交易员透露,他们对中国忽然升息的反应最简单——就是为了应对中国日益高涨的CPI,沽空大宗商品价格,自然迎合升息的初衷。

    不过,在数位未跟风沽空期货的对冲基金经理看来,中国忽然升息,未必能改变美元与商品价格的走势。除了中国忽然升息,全球经济基本面依然没 有改变,欧美经济面疲弱,美元贬值令大宗商品等资产价格上涨过快。一位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认为,中国忽然加息只是给商品期货投资客一次洗牌的机会,尽 管过程惊心动魄。

人民币汇率意外回落

    美元指数一日大涨1.47%,令受益于升息而存在升值预期的人民币汇率“难以望其项背”——10月2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6754,较前一个交易日大幅回落201个基点。

    交通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唐建伟表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意外回落,主要是受19日晚美元指数大幅跳涨的影响。

    这灼伤了投资客远期买涨人民币的热情。10月20日,香港人民币海外无本金交割NDF市场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远期汇率一度上涨437个基 点。至17时40分,海外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报6.495元,较上个交易日6.4730元略涨220个基点;NDF一年期美元/人民币NDF报6.4395 元,较上个交易日略跌35个基点。

    一位欧系银行外汇交易员说,当日出现了金额约在千万美元的人民币3个月及12个月远期合约卖单。他分析,对冲基金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正细微变 化。一方面,升息可能预示中国近期将不再采取其他汇率改革措施,因此人民币短期上涨空间低于预期;另一方面,美元反弹趋势将降低对冲基金拆借美元杠杆融资 的投资收益。

    这种趋势已有预兆。10月15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显示,芝加哥国际货币市场(IMM)外汇投机客在10月12日当周削减美元空头至290亿美元,上周则为305亿美元。

    9月份美元兑人民币已贬值近1.9%,获利回吐的需求同样相当高。上述外汇交易员分析说,美元指数一旦重新走低,这些对冲基金的套利投资可能卷土重来。10月20日晚5点,美元指数跌至77.76。

    境外美元兑换人民币的需求同样没有随着升息而高涨。一位民间货币拆借机构负责人10月20日说,仅有零星的美元头寸愿报出当日人民币中间价+50-80个基点(作为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补贴)兑换人民币,但人民币融出方的参与意愿并不强。


    T O P ↑
【新闻视点】 中央统一决策,再调证监会高管赴上海“任职”

继几年前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调任上海市副市长之后,近日,中国证监会基金部主任吴清也即将出任上海市虹口区区长,中国证监会已经为其召开了专门的欢送会,预计下周将正式成行。

据了解,吴清的这次调动,是作为中央各部委及中央直属机构正局级干部到地方任职锻炼。54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共有66名中青年干部参与了这次交流,这些中青年干部几乎均为各部委的“后备干部”。

此外,这次中央干部下地方与以往的“挂职”锻炼不同,以往“挂职”始终是要回到中央的,但任职却可能在地方长期任职或提拔到中央。让任职干部独当一面,能够切实融入工作,看到其真正能力和水平,这也是培养后备干部的最新模式,此前多为单位内部培养,缺乏基层工作经验。

在中央部委干部“下”基层的同时,地方干部“上”中央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目前正从各省区市推荐相应数量的地方中青年干部到中央和国家机关交流任职。根据“出一进一”要求,意味着将同样有66名地方中青年干部“换岗位”交流到中央机关。

对于吴清的继任者,业界传言不断。包括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欧阳泽华、发行部副主任王林均曾经出现在传言中。与此同时,由于“出一进一”的政策要求,这一职务还可能由上海市干部担任。但目前还没有最终定论。


    T O P ↑
【政策建议】 加息“突袭”A股,尚主席应速推期指套保应对!

    博览研究员认为10月19日央行“突袭”加息打断了市场短期炒作的预期,在投资人重建并恢复其原有的炒作预期之前,资金面将继续面临考验,需要注意回避短期行情调整的风险。

    那么,在当前这种局面之下,作为市场重要参与者的机构和市场监管者的证监会,是否可以有所作为,来舒缓短期行情调整的压力和风险,尽量避免行情再度出现大起大落?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这不仅非常有必要,而且客观上也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性条件,股指期货发挥其平抑市场价格波动,保障市场平稳运行功能正当其时,前提条件就是,机构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参与期指套保覆盖其现货市场仓位的风险敞口,但现实状况是,机构的参与规模还很有限,难以有效对冲其现货仓位的风险,如果机构仍然只有通过现货市场的仓位操作来防范风险,行情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暴涨暴跌。

    ●一方面,机构存在迫切的套保需要。“中期(3个月)上涨趋势”是明确的,但由于市场原有的炒作预期被央行的加息所打断,短期行情面临调整的风险,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来规避短期风险是机构的当务之急,尤其是对于那些节后严重踏空行情,可能刚刚才调仓到蓝筹权重股的基金而言,套保的动机更是非常迫切,利用期指套保不仅可以避免抛售现货市场持有的权重股导致行情大起大落的风险,而且还可以防范中期行情再次踏空的风险。

    截至10月20日,沪深两市共有17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三季报,而三季度机构的投资轮廓也开始浮出水面。社保、险资、QFII三大机构三季度都加了仓。某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透露,目前保险资金正全力做多A股,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的比重已经高达14%。公募基金由于踏空节后暴涨行情则是火速调仓,大规模进军权重股。

    利用期指套保而非抛售权重股来规避短期调整风险对上述几大机构而言应该是首选策略!

    ●另一方面,对于证监会而言,既然机构存在对套保迫切的需要,理应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和完善,来疏导现货市场重仓持有权重股的机构利用期指市场的套保功能来锁定风险,而不是通过抛售股票来宣泄其风险厌恶情绪

    实质上,这也正是当初推出股指期货应有之义,如今,期指已经运行半年有余,如果连其基本的套期保值功能都还得不到有效发挥,那么,管理层推出期指的意义何在?

    而要充分发挥期指的套保功能,机构参与是关键,没有机构大规模参与,谈期指套保就是奢侈,虽然《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和《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早已发布,但机构“涉水”期指尚浅。

    数据显示,股指期货自4月16日上市至今,累计成交金额已超过55万亿元,在整个国内期货市场中占据接近1/3的比重但以券商、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在整个期指市场中究竟占有几成,目前并无权威数据公布,但从当前公开信息中可知,在国内60余家基金公司中,从中金所拿到交易编码的公司仅为两家,且均为专户理财形式

    券商的开户数量相比基金公司要多,共有13家券商获批期指交易编码,7家券商正在等待中金所批准。以定向资产管理与自营形式为主,集合理财产品应该还未试水,但从数据来看其参与期指套保的规模也很有限。

    上半年上市券商中,中信证券以1.2亿元的收入夺得期指交易盈利桂冠,但其半年报公布的衍生品金融资产仅为3556万元,而招商证券8684万元的保证金规模成为上市券商中投入资金最多的券商,券商介入期指的规模可见一斑。

    从11月合约的持仓量水平来看,虽然投机仓位仍占据相当大权重(近40万手的日成交量对应3万手的持仓量,这折射出当前市场投机氛围仍然相 当浓厚),但持仓量相比此前主力合约日持仓量2万手的规模提升了一档,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有部分投资人已经意识到利用期指套保来锁定风险。

    博览研究员强烈建议,证监会借此契机,加快推进机构参与期指的进程,完善投资者结构,进一步健全期指市场机制,而不是囿于现状,为保障市场平稳运行这样的战术目标而忽略了期指的根本属性(套期保值,价格发现)


    T O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