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从“嫁女”到“招郎”--寒地黑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9:45:48
农产品:从“嫁女”到“招郎”

发布时间: 2010年09月29日 08:35:48   【 字体:大中小 】
今年频现的农产品涨价风波使人们记住了不少地方,如“大蒜之乡”山东金乡、“生姜之乡”山东莱芜、“绿豆之乡”吉林洮南等。这些特色农产品种植地区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产量规模冠盖全国。因为占据资源市场相当份额,它们在交易市场上必然拥有话语权和定价权,稍有风吹草动就能形成巨大效应。
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有着鲜明的聚集效应,没有一个相当大的规模,很难形成有气候的市场,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当然也不可能培育成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即便囿于起步晚、配套不足等原因暂时很难达到“全国第一”,但也应该树立“全国第一”的志向,这是发展一县一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要求。
如何在扩大农产品产量的基础上拉长产业链条、进行精深加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才是对农业发展更大的考验。
不妨算两笔账。先算产品账:辽宁省彰武县出产的优质花生每公斤市场价不过6元钱,如果分拣包装出口到美国,每公斤可卖到20元钱。而在日本市场上,从中国进口的低脂花生营养品每公斤售价可达68元人民币。众所周知,农产品深加工来钱更多、更快,但这需要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密切配合。再算社会账:据权威部门统计,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每增加0.1个百分点,就可带动一个县近3万人就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93元,但如果仅仅是销售初级产品而忽略产业化和市场化,其贡献率就要大打折扣。
不走歧路,高效发展,必须变“卖资源”为“做产品”。有人打过比方:一味出售初级农产品好比“嫁女”,而吸引各类客商到本地投资农产品精深加工则是“招郎”。前者是一锤子买卖,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收益寥寥;后者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够真正做强、做久。
从“嫁女”到“招郎”,不仅仅是发展路径之变,更是理念和境界的升华。
来源: 农民日报    作者: 张小龙   编辑: 邓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