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工会如何变成农民工的家(南方都市报 2007-10-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8 20:05:11
工会如何变成农民工的家
2007-10-20 09:12:59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中国观察之张鸣专栏
据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日透露,全国目前已经有6197万农民工加入工会,占全国农民工总数的51.6%,工会在帮助农民工跟用人单位签订和完善合同,催讨拖欠工资和推动社会保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我相信总工会的数据应该是有根据的,虽然对于农民工的具体数量还有疑问,但是,从朋友介绍的浙江义乌和山东寿光的经验来看,工会突破过去的户籍和单位门槛,大力度吸收农民工入会,为农民工维权,的确为农民工做了不少事。这个经验的推广,虽然各地情况不同,工会素质各异,因此维权效果不一,但总的来说,这件事本身,对农民工是一个利多的好消息。
我们知道,在义乌经验问世之前,我们的工会一般来说是不接受农民工的,因为有户籍和单位的限制,而且政府有关部门也不允许农民工自己组织工会,结果造成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局面:最需要工会帮助的农民工没有工会,一些事业单位的白领,包括大学教师甚至政府官员反倒是工会会员。
鄙人参加工作30多年,从农场工人到大学教师,一直都是工会会员,但从未听说工会做过为自己的会员维权的好事。我相信,即便从业四五十年的人,大概也没有听过这样的事情。在我的印象里,工会就是一个逢年过节发点东西,组织单位成员度假的组织,所谓的福利工会是也。而眼下,有的地方的工会连这点事也甚了了,所有的职能只剩下了收会费一项。
大学里的工会吃饭不管事问题还不大,因为大学教师这个群体一时半会还不至于有随意被解雇的问题、工伤的问题、劳动保护问题和被拖欠工资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于农民工来说却都是要命的问题。对于这个基本上处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人群而言,实在是太需要一个工会或者类似的组织来为他们维权了,现在,我们的工会能够担负起这个职责,可喜可贺。
转型时期的制度变革,一般来讲,旧体系的自然蜕变最好,因为成本低,震荡小,虽然目前的工会体制跟现在的企业制度不相吻合,但只要工会肯利用现成的机构和组织,适应时代的变化,实现职能转变,就可以实现制度的转型。在这方面,义乌的经验给工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但义乌的经验同时告诉我们,要想真的完成这个转变,不仅工会职能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且工会的结构性质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现在的工会机关,虽然名义上属于群众团体,实质上却是变相的政府机关,人员属于公务员编制,带有政府官员的级别,机构运转和人员工资福利大都靠政府拨款。在这种格局下,工会即便吸收农民工入会,为农民工维权,也多少有点自上而下的恩赐意味,而在电视上看得到好处的农民工也是感恩戴德。显然,如果工会不能靠会员的会费来维持,工会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不能靠工会自身来解决,工会工作人员的维权工作就缺乏起码的激励来源,即便是做了这种工作,也更像是政府多了一个劳动保障部门,其所作所为更像是政府行为,而非群众团体的行为。事实上,义乌的工会大约有1/3的经费都来自农民工缴纳的会费,工会多少有了一点民间的身份,这才使得他们为农民工工作更有积极性,也更实在。当然,在转型之初,工会有一点官方色彩,无疑有利于维权的推行,但如果始终保持工会的官身特制,工会事实上还不能算是工会,至少不是农民工的工会。毕竟,工会的权威要靠自身的实力、工友的拥护和国家法律的保障来实现之。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710200230.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