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后勤司令部部长刘瑞龙眼里的粟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51:44
刘瑞龙是红14军的创始人之一,担任过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邓小平时为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他是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兼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小推车”的组织者,长期跟随粟裕南征北战,对粟裕感情很深。


    1984年粟裕辞世后,他说:“他(粟裕)对我的工作给予了亲切的指导和帮助。他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创造性的运用,他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他组织战役、战斗特别是组织大兵团作战的杰出才能……给我难忘的教育。”


    他还回忆了战争年代粟裕的两件小事。


    一是1947年8月,粟裕与陈毅率领华野司令部与主力挺进中原南下豫皖苏的途中,给刘瑞龙等人写过一封信,内容是关于精简华野总部机关。信中说:


   “野直太庞大。昨晚常行军即混乱不堪。如将来战略行军或战斗转移就更麻烦,甚至有危险。兹特提如下意见以供整理参考:
    1.继续精简充实战斗连队。但精简要能收效,必须精简干部,才能精杂务人员,以充实连队。
    2,各部门工作杂务人员,应首先定出其每人海日应服务多少时间来定数额,不能先定数额去就工作,否则人多事少,并应尽量提高其工作效率。
    3.供给部无东西可供。除少数会计人员外,其余可分散到当地各分区埋伏,既可减少庞杂,又可使他们与地方联系,而进行一些购制补给品工作。
    4.卫生部之医院,亦可分散设于各分区接收伤员,仅要其负责人及转运站随队行动即可。
    5.政治部人员除分到各分区外,可抽出一批组织民运队,准备随各分遣队(拟派一,四纵出去任分遣)行动,以便进行群众工作。
    6.以后直属队及各纵出发,应严密地定路线及分梯队出发(如一大队七时出发至八时走完或大队八时出发至八时半走完),以人数多寡定时间长短,以免拥挤与疲劳。
    以上各点特供参考,如同意请计划行之。
                                                                                                                           粟裕 十七日午

 

    刘瑞龙认为,“这是粟裕同志在战争中考虑问题周密细致、从严治军的一个范例。”


    第二件事是1947年9月沙土集战役时,华野攻击部队炮弹不足,粟裕写信令刘瑞龙速运炮弹:


     刘参谋长瑞龙同志:
     我们正包围攻击五十七师于沙土集、双庙及其以北地区,但参战部队除六纵有迫炮弹外
(十纵任箝制),其余均无炮弹,对作战影响甚大。而此战又关系我军今后之能否在鲁西南站脚的重大关键。因此,请尽一切努力迅速将迫炮及山炮、六〇炮弹往前送,越快越好,越能往前送越好,望切实办到,万勿延误,至盼至盼。
    并致
敬礼
                                                                              
                                               粟裕九月七日晨
         
    这封信后,还附上了一个具体分配办法:
  
   “迫炮弹不必全部发光。给壹、叁、肆,捌纵每门炮配四十至五十发即可,多余的炮弹暂留河北。手榴弹每人发四枚,余数亦存河北岸。各色子弹则可全部发完。炸药如到得多,则每纵可发五千斤,否则按已到数平均分发。山炮弹每炮限三十发,余放暂存,六〇炮弹可全部发出。”
         
    刘瑞龙接信后,一面迅速组织运送炮弹到前线,一面也深感“战前疏于检查,有负职守,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粟裕这两件事几乎都干的是“司令员”的活儿。其他野战军的副司令员根本不敢插手,也插不上手,譬如林彪的副司令员肖劲光、刘伯承的副司令员李先念等人。

 

    因此,刘瑞龙对粟裕更加充满了钦佩之情,说:“粟裕同志不仅从战略上部署战役,而且切实从事当前战役的组织和指导,随时了解战役的补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满足前线需要。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习的。”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后,刘瑞龙又直接组织和指挥了浩大而复杂的战勤与支前,也就是“小推车”的组织工作。后来于1997年出版《淮海战役支前后勤日记》一书,多角度、多层面、系统翔实地记录了整个淮海战役期间,华野的后勤保障工作。


    他也回顾了粟裕对战役后勤的重视,说:“粟裕同志在战役准备阶段对支前后勤工作有过详细指示。随着战役迅速的发展,在部队远离后方的情况下,粟裕同志批准了我们提出的就地筹借粮食的安排。”


    战役第二阶段时,因为刘瑞龙的建议,粟裕立即报告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建议迅速召开一次包括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方代表参加的联合支前会议。


    这就是随后召开的四方联合支前会议的由来,主要解决了统一调剂中野、华野的粮食供应问题。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刘瑞龙随粟裕代司令员驱车来到陈官庄战场。兴奋之余,写了《庆淮海战役全胜》的诗篇,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激动的心情:

 

    “徐宿萧永大战场,自古兵家决兴亡。蒋贼陈兵六十万,妄图顽抗逞强梁。主客攻守时已变,解放军威势大张。百万军民齐协力,长围猛击力如钢。贼军饥寒日交窘,我军从容气昂扬。总攻聚歼同捣蒜,贼军技穷终败亡。一战全胜定江北,整装待发渡长江。”

 

    刘瑞龙尽管后来在文革中吃过不少苦头,但晚年很幸福,其女刘延东现为政治局委员,是“官衔”仅次于曾山之子曾庆红的新四军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