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二十八画生想起另一个二十八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4:26:40
原文出处BLOG:http://blog.sina.com.cn/ysy128      
按:近几月一直被财务会计方面的书籍所禁锢,自认最为可贵的想象力也经常是处于会计理论的烦琐中,但是昨日脑子里突然想起一个人来,对于这个人不知为什么从小对他就有种特殊的感情,对于他的看法也是几经变化,此人就是,二十八画生。或许是巧合,又或许真是缘分,我的笔名叶士杨,以及我的本名,繁体字竟然也都是二十八画!不可思议!
好吧,那今天我这个区区二十八画生就来说一说我心目中这个堂堂的二十八画生。
去年是二十八画生同志逝世三十周年,当时媒体的冷淡曾一度揭起好多民间人士的不满,网络上也到处充斥着关于毛的评议。顶礼膜拜的,质疑批判的,无休止谩骂的,无休止称颂的,反正之于毛,永远是充满争议的。
每个伟人的横空出世往往伴随有惊涛拍岸的传奇故事,但不是每个伟人都能如毛这般充满争议。
我在我博文《也谈鲁迅》里曾说:伟人不能当宁愿不当为好,要么成为神,要么就是导人入地狱的万劫不复的恶魔,从历史上看也是如此,伟人一般都是充满争议性的……
这句话对于我们的ChairmanMao依然适用。
总体看来,民间对于毛的看法,最明晰然不外乎分为三个时代的印记:跟毛打过江山的一代,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一代,受荫于邓伟大改革的一代。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批毛批得最厉害最彻底的是经历了文革那一代,最一知半解人云亦云评毛的显然是改革一代,而最客观最理性认识毛的却还是跟毛搞过革命又经历一切的老前辈们。
出人意料,但却在意料之中。
文革的荒唐也只有荒唐的主角才知道真正的背后,一路风里雨里走来经历了一切生生死死、起起落落的老革命们当然也最能看破政治、社会乃至人生的棋局,而远离了那个喧嚣红色又紧裹于政治奴化宣传的年轻一代更是不可能接近事实的真相,最多时候也只能一叶障目却永远见不到泰山。
可惜的是,老的根本已渐渐远去,随之消逝的是他们活历史档案的记忆,而历史的真相又往往是遵循着各代甚至隔朝解密的常规。故,在网络上充斥着歇斯底里的批判和伟人传奇的膜拜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是伟人膜拜的一份子。不可否认,这其间有我父母的影响,有学校教育的影响,有政治宣传的影响,而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中国古来都有爱民的口号,但仅是口号而已。事实上,中国的帝王、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都有着愚民的政治主张。道,法,兵都是,还有历史上最受人推崇的儒,只是其愚民喊得没有其他人那么直接明了罢了,可以这样说,百家争鸣争得很多,但是唯独一个几乎是可以共通的,那就是愚民。这是个千年的政治疑难命题,到了中共,一开始当然也不会有所例外。
信息的极不对称当然会导致很多的弊端,这在信息经济学上也是有较多理论的,而这里其一的弊端当然也包括我们对毛评议的失真问题。所以,我敢说:只要中共历史档案馆一日不解密关于毛的档案,后代人对毛的评议也一日不能得其全貌。
这是没有办法,也是无可奈何的。
不过,全貌未能,轮廓还是可得的。空穴不能来风,无源怎乃细泉?所以,从统计学上来看,任何风吹,泉涌都可先认为是历史资料计入统计然后加以筛选、汇总、分析,分析的结果总是可得一丝历史的脉络与纹理的,只是或印证,或反证,或旁证而已。
对我个人来说,在大多数时间里,之于伟人毛泽东,更多时候是在主观上,感情上作出判断,因为毕竟我们对于真正的毛泽东了解得太少太少了。所以,有些时候,当大家都在讨论毛的功过得失从而争得面红耳赤之时,我一般都只是付之一笑,然后静静地走开,心里却着实想起他老人家的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赞人要赞得有理,骂人更要骂得有据,年轻人的浮躁有时就是在这种问题上尽显无疑,我的肤浅其实更多的时候就是在类似如此的浮躁中体现出来的。
至于今天,我既不想骂人更不会敷衍赞人,只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一个人,或许依然肤浅,但是毕竟需要亮剑,只要在不断亮剑中才能知道自己的深浅。事实上,对于毛泽东,我只想从他青年时代的知识结构背景问题上作点观察。
毛是开国最高层领导人中,不是唯一也是仅有几个没出国留学的,虽然当年他有留学的机会,而在我看来,在当时的中国社会,留过学读过洋的人,在治国方面应该是比没留过学的人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的,虽然打天下土狼的嗅觉灵敏可能更为管用。其二,毛在他最风华正茂的时候,其知识结构的储备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决定了这个人的一些革命理念、建国理念以至治国理念。很显然,毛的这些档案资料都不是什么绝密,每个人都是可以轻而易举查到的。如果有人仔细去看一下毛青年时代看得书目,以及谈论的知识,我们可以发现毛的知识结构很明显是倾向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知识,而且他对于俄国那一套东西看得一直不多,而他传统文化知识方面又比较倾向于帝王将学,帝王将学里又倾向于刘邦、朱元璋之辈。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此人更倾向于古典的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喜欢旧体诗词只是一个例证。
有心的人读完这一段,肯定会有所感悟的,至于什么,其实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一个人的知识背景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如果有历史学家或社会学家换另一个角度、另一种思维去解构毛青年时代的知识结构与知识背景,一定会大有所得。
再尝试着思考几个问题,遵义会议之前的毛是无什地位的,为什么那么长一段时间里总是没有完全远离当时中共的核心权利层呢,若即若离,忽隐忽现,到最后还是他一鼎乾坤?是因为这个人身上太有值得让人拜服的东西,太有股让人不得不追随的东西,如周恩来这般几可上天入地之人都实打实敬畏地推他为首,此人身上的那种唯我独尊的才智之气可见一般。后来中共那么多能人才将,也是无一不对毛拜服得五体投地,可见此人不仅有不世之才,更有驭人之气。
类似的问题,反向思维再问,为什么依然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连他在文革之时都只能忍气吞声、唯人指示,如刘那般显赫之位也可说反就反,说批就批,此人的权利上限在哪,看来也只有天知晓了。其实,建国前,毛是说过民主的: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就是民主。可惜,他的知识背景,他的性格,荣耀之下的自恋都决定了中国要真正走上民主没那么容易。
最后一个问题,民间的老百姓们为何对毛永远只有心存感激与膜拜的怀念,是因为他们始终相信,毛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为了百姓,他最多只是方式方法上存在了偏离。对于这样的理解,对于善良的人民,我个人也只能是善良的给于不点头的沉默。毛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爱民最为民的领袖,对于这一点几乎可以不用怀疑,但是文革真的仅仅是为了人民,仅仅是为了国家吗?
事实的真相永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却又那么简单地可以从历史事实与历史行为中找到那么点答案。
说到这里,我今日所述之主题已呼之欲出了。
毛之伟大不用多述,是人皆知,而毛之过失的隐患其实早在毛当年在湖南在北大的图书馆就已种下,因为其人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以及他自身的性格,再加上他独有的诗人浪漫情怀的理想主义基调,对他建国之后的治国理念,以及发动文革的真正用意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对于毛,我个人其实一向是把他定位与帝王系列的历史人物当中的,也就是说给他立传,必应写于帝王本纪。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我这是在极度的讽刺或者变相的批判,但我个人是不这么认为的,何况他在这个问题上也只是形不似而神即是也!
毛之一生,不管是否如他自嘲所说,七分功劳,三分过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马上传奇,马下昏棋!
传奇也罢,昏棋还休,对于我个人来说,对毛最最欣赏最最崇敬的却是他当年意气风发自号二十八画生张贴公告交友的那个时候。
伟人就是伟人,可以的话,我真想穿越时空见识一下当年那位横空出世的二十八画生!!!                                                                                                                                                   ————写于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