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为美食街“保驾护航”·每日商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3:40:52
政府为美食街“保驾护航” 2010-08-20   晚上六点,胜利河美食街的车位基本全满   杭州美食街分布图   高银街美食街已成气候

  温吞信义坊谋求“咸鱼翻身”

  杭州的美食街扩张之路并非都一帆风顺,其中道路最坎坷的恐怕要数“信义坊”了。这条走了近10年的老牌美食街的人气却旺不过开张不到半年的胜利河美食街。

  “数不清关了多少店铺,南街还好,北街没什么人。”郝先生在信义坊南街街口报刊亭卖了7年的报纸,他几乎是一个信义坊的守望者,看着商街的潮起潮落和商家的更替跌宕。当初,郝先生本以为这条街开出后,时尚、旅游杂志就好卖了,没想到还不如其他路上的报亭。

  目前信义坊仍靠着许府牛杂、和记三鲜等为数不多的餐饮店支撑着人气,北街的一些装修公司、广告公司则已经关上了大门。“连雇服务员也雇不起了,靠自家人勉强打理。”信义坊北街“金华三煲”的负责人感叹道,现在每天的营业额仅在1000元左右。

  信义坊商街管委会主任汪晖明说,目前信义坊的22家餐饮商家每天仅有18万元的营业额。

  信义坊的不温不火可能要追溯到2002年。这曾是浙江广通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在2002年斥亿元巨资打造的一条老牌商街。然而商街建成之后,广通就将商铺的产权分成247份卖给了温州、宁波、丽水等地的投资客,再以返租的形式,租下所有的商铺转租给商家经营,当时一些商铺的租金高达10元/平方米/天。

  “就像上海的新世界。”汪晖明说,信义坊最初的定位是集高档中西餐厅、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商业街。但当时信义坊周围商业氛围并不浓厚,顾客群的消费水平也达不到期望值。

  2004年,广通开始陷入财务危机,资金链断裂,连业主的租金也无力支付,最终在2005年被浙江万城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收购。

  广通的消失,让信义坊127个商铺的管理权完全回到了247个业主的手中。

  “一盘散沙、众口难调。”在汪晖明看来,信义坊最大的症结在于分散的产权。2006年,信义坊出现了最萧条的景象,60%商铺关门,业主为了能把商铺租出去,早把什么定位抛到脑后了,诸如杂货、拉面馆、小吃店等各色业态都能进入这条饥不择食的商街,商家更替频繁。当时的租金最低降到了1.2元/平方米/天。

  “没人愿意接手,2002年到现在,周边的住宅房都涨了三倍,但信义坊的商铺还是和当初差不多,甚至更低。”汪晖明说,信义坊商铺目前的均价在15000元/平方米左右,而在2002年,有人从开发商手里购进的价格则达到30000元/平方米。

  2006年7月,由杭州湖墅街道、拱墅区商贸旅游局、城管、工商等部门组成的信义坊管委会,正式进驻信义坊,每年投入150多万对商街进行形象打造及环境、治安等方面进行整治。直到2009年,信义坊商街才渐渐恢复了元气。

  “一直想把信义坊统一打造成美食一条街,但是由于产权分散问题,实施有着诸多困难。”汪晖明表示,今年4月份至今,他们已经从北街租下500多平方米的商铺,再引进餐饮企业来经营,但这必将面临着和众多业主无数次的谈判。

  一条美食街的走红,似乎只在一夜之间,但在火爆的人气和强大的吸金能力背后,它的运作模式和生存之道都值得探寻。胜利河美食街的火爆与信义坊的没落,折射出了美食街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得失。

  杭州市吴山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秘书处处长孙仲杰,见证了高银街美食一条街从诞生走向繁华的全过程。孙仲杰说,高银街美食一条街于2004年10月开街,是杭州打造的第一条主推“美食一条街”为概念的商街。高银街开街之前,以南宋文化为特色的河坊街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已经颇成气候,在河坊街强大人气辐射效应下,高银街美食一条街的招商引资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高银街与河坊街毗邻,店面的装修风格顺理成章地沿袭了河坊街古色古香,我们最初的定位就是,着力打造杭州特色菜。”孙仲杰说。

  经过近六年的成功发展,高银街已然能与河坊街并驾齐驱,“来杭州必到河坊街,吃饭必到高银街。” 孙仲杰说,高银街开街初始,借了河坊街超高人气的“东风”,而它走红之后带来的拉动作用,又对河坊街乃至吴山形成“反哺”。

  事实上,高银街成功的模式也被借鉴到了即将开街的中山南路美食夜市一条街和打铜巷美食一条街身上,这两条街开街之后,吴山地区就有三条相互贯通、风格迥异而又优势互补的美食街,这一区块也将成为杭州规模最大、风味最全、档次最高的美食天堂。

  “每年以5%的幅度提升着店铺的租金,这对商家每年的营业增长来说,这个比例几乎可以忽略。”孙仲杰说,美食街发展起来之后,对周边地区的房价、店铺租金、居民的生活质量都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

  这种提升,在即将开街的打铜巷美食街招商时得到明显的体现,杭州南宋御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炜桦说,尽管租金比其他美食街都要高,但并未影响商家进驻的热情,20多个铺位在招商伊始就被抢光。

  “群体优势”也是美食街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相比散兵游勇似的小摊点,美食街的整合功能让它在集聚人气时具备强劲的向心力。但这种集聚式的经营模式也是一柄“双刃剑”,因为这带来了管理上的难度。

  相比小产权经营模式下的信义坊,政府主导型的美食街可以有效地规避这种风险。高银街美食街、胜利河美食夜市、打铜巷美食街、中山南路美食街都是由政府成立的管理委员会或是投资公司“掌舵”,从开街前的基础建设、招商引资,到经营过程中的市场管理、到思路调整,不无有着行政的力量在幕后保驾护航,这让美食街的发展在有序的轨道中快速前行。

  这几天,设在上城区紫阳街道办事处三楼的中山南路美食一条街夜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里异常热闹。8月12日,商报记者来到这里时,一场由上城区旅游商贸局、公安、城管、消防、开发商等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协调会正紧张地进行着,各部门在未来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将“协同作战”,为中山南路美食一条街夜市开街“保驾护航”。

  除此之外,众多美食街都有着自己的一整套激励机制,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保持活力。高银街美食街引入的是“评星级机制”,即管委会每年会根据经营状况与消费者美誉度对商家进行评估,授予商家一至五星不等的星级,这样各商家的品级即可一目了然。胜利河美食夜市管理部门每年也会根据各店家的经营业绩以及社会口碑进行排名,排名靠后的店家将被淘汰,淘汰率在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