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觀之《精英意識永存》 - 老華的博客 - 敏思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9:04:37

我的教育觀之《精英意識永存》

  作者:老華   出自:文化路105號 2010年8月18日

高等教育大眾化時期,再提精英教育或精英意識是反民主嗎?

我倒不以為然。

如若真的是反民主,我倒願意再反得深入些:中國高等教育根本就沒到大眾化的火候。

一般稍有高等教育常識的人都知道,高等教育分為精英化、大眾化階段和普及化三個階段。歐美高等教育一衣帶水,從最早法國的巴黎大學,到英國的牛津、劍橋大學,到美國的哈佛大學,經過千餘年的發展,也只不過走到了接近於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嚴格來說,還是處於大眾化階段)而中國高等教育(大學)充其量不過百餘年,卻“進化”得神速,也已到了大眾化階段。

這實在是令人不可思議的。

現在,只要一提到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概念,我們腦海裏自然而然地會將其與“教育品質下降”的事實聯繫起來。然而,理論上,或者從常識角度來說,這兩者並沒有聯繫。為什麼高等教育要從精英化進入到大眾化?應該是基於這樣的事實:精英教育對於高等教育來說已經綽綽有餘,“有餘”到能夠承擔起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重任。

我們來比較高等教育精英化和大眾化兩個階段高等教育的不同功能:精英化時期,是培養學術精英與統治階層。大眾化時期,是培養更廣泛的精英,包括所有技術和經濟組織的領導階層,重點是技術英才。可見,兩者培養的都是精英(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精英),只是量和麵上的區別。

舉個最簡答的例子。

1958年,中國的汽車年產量只有1.6萬輛,隨著技術的發展,截止今年上半年,我國的汽車年產量已達到800多萬輛,這是我國汽車產業的輝煌成就。對於中國人來說,汽車也有高檔奢侈品成了大眾化物質需求。這說明我國的汽車製造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準,有能力年產量千萬輛。我倒不曾聽說我國汽車的品質下降了,當然,除了這樣那樣的人為問題。可見,任何事物,量和麵的擴展都是要是以質的保證甚至提高為基礎的,否則就談不上發展與進步。

但是,為什麼我們一提到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就會有上述的不合常識邏輯的聯繫呢?

因為我們的高等教育根本就承擔不起“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重任。的確,我們已經到了大眾化階段,但是,我們的高等教育大眾化卻是跛著腳在走路:只顧量的擴張而忽略了質的提高。或者說,質的提高跟不上量的擴張。

其實,中國的很多事物發展,走得都跟環境保護差不多:先污染後治理。體現在很多領域,就是無論如何,先把量提上去,造氣勢,至於質怎麼樣,則是可以暫時忽略的。我們常常自以為是得意地宣稱: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歐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發展歷程,實現了大趕超。可是,我們是不是也該低下頭來看看來,我們用幾十年日夜兼程“趕制”出來的東西,能否真正登上大雅之堂,具有競爭優勢,品牌優勢,品質優勢?

我們三十年改革開放也是如此,國家經濟得到了巨大的進步與發展,但是,同樣,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這條腿永遠是曲著的。至少,和物質文明建設這條腿是不對稱的。

的確,我們落後了很多,我們需要趕超。可是,是否真的要用幾十年來趕超幾百年?的確,我們已經在表面上實現了幾十年趕超幾百年。可是,事實卻是,就像一個人,四肢發達了,但頭腦已久簡單。甚至,那看似發達的四肢也僅僅是“看似”而已。

我們的高等教育其實也是如此。

“高等教育大眾化必然伴隨著教育品質的下降”,這樣的說法只是部分人在為自己的不切實際造成的惡果尋找託辭而已。這樣的說法,也是顛倒了因果自然規律的。

事實上的教育品質的下降,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我們的高等教育能力離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這個功能還為時尚早。

高等教育大眾化時期,我們一樣應該有精英意識。